棉织物防皱整理

合集下载

棉织物防皱整理的研究和进展

棉织物防皱整理的研究和进展
" %#)
$ 天然蚕丝蛋白质在结构上具
有与人体肌肤极相似的亲和性 ! 具有良好的吸湿和 放湿性能 ! 能改善皮 肤营养 % 防止 皮肤干燥和 增强 细胞活 力的作用 $ 将 等离子体 技术和生物 整理剂 ’ 丝素 (离子体工序处理后 ! 不仅棉织物的折 皱回复角有提高 ! 而且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保留率 都大大提高 ! 且润 湿性较好 ! 活 性染料的染 色性有 所改善 ""*)$ 等离子体技术和天然丝素蛋白整理剂的 结合 ! 为今后开发新型绿色功能棉纺织品开辟了新 的途径 $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王安平等 ’ 棉织物防皱整理的研究和进展
$
棉织物防皱整理的研究和进展
王安平 陈克宁
摘要 ( ! 山东纺织职业学院 " 山东潍坊
%&"#’"# ’##"&#$
!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 " 天津
阐述了棉织物防皱整理的研究现状 " 着重讨论了新技术 % 多功能整理在棉织物防皱整理中的应 纳米技术 (液氨处理 ’ 微波辐射 ) 等离子体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0
""-)
%#6
$ 这是因为 ""7)!( 环糊精可以形成包合物 ! 固着于
织物上仍可形成包合物 ! 例如汗渍组分进入处理织 物的环糊精空穴可减少不良气味的释放 + 香料也可 由环糊精包合 ! 且具有缓慢释香的功能 $ 这些包合 分子在通常水洗过程中可被去除 $ 药物活性化合物 也可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 $ 因此用 12&0 或柠檬酸 与 !(环糊精结合作为整理剂 !不仅能提高织物的抗 皱性 ! 而且还具有缓慢释香的功能 $ 拒水拒油免烫整理 采 用 含 氟 树 脂 与 免 烫 整 理 剂 &20(!#" 对 纯 棉 织物进行拒水拒油和免烫多功能整理 ! 拒水拒油整 理和免烫整理可以同时进行 ! 也可以分开进行 $ 试 验表明这两种工 艺都可明显 提高织物拒 水拒油的 等级和折皱回复角 ! 同浴进行的整理比分浴整理的 效果略差 ! 且整理剂对织物强力与透气性影响不大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_倪玉婷

棉织物的防皱整理倪玉婷 马会英(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160)[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棉织物防皱整理从传统方法到新型纳米技术的发展,并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棉织物防皱;纤维素交联;树脂整理;无甲醛整理;纳米技术1 引言防皱整理,也被称为易护理性,耐久压烫整理,耐折皱性,洗可穿性,免烫性等。

也就是说,织物洗涤后只需稍加熨烫或不需熨烫,在穿着过程中具有防皱性能,近几十年防皱棉织物的需求量倍增。

棉是一种富含羟基的纤维素纤维。

其中40%的纤维由紧密排列的长链分子在晶区组成,其余的则由在无定形区松散排列的长链分子组成。

无定形区分子由氢键联结且松散地排列,这有助于纤维的柔韧性。

当纤维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和扭转时,无定形区的分子可以在纤维中自由移动,大分子的氢键发生形变或断裂导致结构单元的位移,并在新的位置形成新的氢键从而导致折皱产生。

折皱最终可能恢复或形成永久折皱,这要视外力作用时间和大小而定(图1)。

图1 棉纤维维折皱的形成2 树脂整理树脂整理是通过保持棉织物弹性来赋予织物防皱性的方法。

树脂整理过的织物受外力发生扭转,外力去除后分子链回到原来位置(图2)。

图2 折皱恢复机理2.1 脲醛树脂(U F 树脂)脲醛树脂是由尿素和甲醛经缩合反应制成的树脂,简称U F 树脂。

脲醛树脂使纤维间产生交联来赋予织物抗皱性,它可以形成一个抵抗大分子链横向变形的三维聚合物晶格从而增强折皱回复能力。

尿醛树脂不像表面涂层处理,它赋予织物防皱性但不会使它硬挺变脆。

使用低分子量的尿素和甲醛的初缩体使整理剂容易渗透到纤维中。

脲醛树脂的缺点包括:干燥时释放过量的游离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性,整理的织物拉伸强度受损,并且树脂耐洗性及储存稳定性差且有氯损。

活性树脂的发展消除了这些问题,它们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交联,增强了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或耐久压烫性。

2.2 DM DHEU 树脂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尿树脂(DM DHEU)是随后发展起来的一种N-羟甲基试剂,主要用于传统抗压整理剂的抗皱棉织物。

纯棉织物的后整理之二-防皱整理

纯棉织物的后整理之二-防皱整理

2、防皱整理的概念
防皱整理就是利用防皱整理剂来改变纤维及织物的物理和 化学性能,提高织物防缩、防皱性能的加工过程。
由于最初是利用脲醛树脂作为整理剂对纤维素纤维进行防 皱整理的,因此该整理又称为树脂整理,先后出现了脲醛 树脂、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二羟甲基乙烯脲、醚化的三 聚氰胺树脂、醚化脲醛树脂及相应整理工艺。
③耐久压烫(PP或DP)
洗可穿,改善缝线部分或褶裥处的平挺度。 WRA280~300°,DP级4~5,抗张强力损失50~60%。
Permanent Press或Durable Press可统称为“防皱整理 (树脂整理)”
④低、无甲醛整理
织物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使得其他性能恶化,尤 其是强度;
1、防皱整理中催化剂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优良的促使树脂焙固的作用。 催化剂的用量要少,对纤维无损伤。 (2)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选用的催化剂应与柔软剂、荧光增白剂和硬挺剂等常用添加剂
有良好的相容性。 (3)在工作液中要有良好的稳定性。 催化剂与树脂在室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发生树脂过早聚
6.后处理
水洗——皂洗——水洗——烘干 洗去: 游离甲醛 甲醛有毒,有刺激性,其含量越少越好 未反应的树脂 表面树脂 表面树脂会影响织物手感,降低防皱性 副产物 甲胺等副产物有鱼腥味
(二)免烫整理工艺
主要有四种加工方式 (1)干态交联法:增加整理剂的用量。 (2)湿态联法:织物在水溶胀状态下交联,浸轧→打卷 处理15h(20~25℃) 问题:干防皱性↓ 优:湿防皱性好、手感柔软、耐洗性优良。
总之,尽管织物经不同工艺整理后,防皱性在不 同湿度下不一致,但整理品的含湿若与交联时的 含湿(这是什么意思?)相当,防皱性最佳。
(三)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实验一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实验一 棉织物的抗皱整理

实验一棉织物的抗皱整理一、实验目的1.复习织物抗皱整理的相关知识2.实际操作做出抗皱整理样品3.了解织物抗皱效果的相关表征方法二、实验原理1.树脂沉积理论利用多官能度的化合物作为树脂初缩体,树脂初缩体自身之间缩合成为具有网状结构沉积在纤维之中,增大了大分子间及基本结构单元之间的相对滑移的阻力,赋予了织物防皱性能。

2.交联理论防皱防缩的整理剂可以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反应,在两个相邻的纤维素分子之间建立共价交联,限制了大分子之间的相对滑移,提高了织物的防皱性能。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天平剪刀棉布轧车烘箱丝光定形机2D树脂六水氯化镁渗透剂JFC 柠檬酸四、实验步骤(一)2d树脂抗皱样品制备1.裁剪40×40㎝的棉布称其重量为23g。

2.由浴比1∶10至1∶20,称量40g2d树脂配制得400ml 100g/L的2d树脂抗皱整理剂水溶液。

再加入六水氯化镁和JFC,其中六水氯化镁为20g/L,渗透剂JFC为2g/L。

3.织物两浸两轧2d树脂整理剂,每次浸渍两分钟,轧液率70%。

4.将织物在80度预烘两分钟,再在160度丝光机上进行焙烘定形,时间为2.5分钟。

5.水洗烘干保存。

(二)柠檬酸抗皱整理样品制备1.裁剪40×40㎝的棉布称其重量为21g。

2. 由浴比1∶10至1∶20,配制2g/L的柠檬酸溶液400ml。

再加入渗透剂JFC 为2g/L2.织物两浸两轧柠檬酸整理剂溶液,每次浸渍两分钟,轧液率70%。

3.将织物在80度预烘两分钟,再在160度丝光机上进行焙烘定形,时间为2.5分钟。

4.水洗烘干保存。

(三)相关实验测定1.折皱回复角测定(1)分别将两种样品棉布制成制定形状。

(2)分别测定2min和5min的折皱回复角并记录数据。

2.撕裂强度测定(1)分别将两种样品棉布制成15×7.5cm样品各四块。

(2)分别测定撕裂强度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表1折皱回复角表2撕裂强力实验分析:由表1可知2d树脂整理后的棉织物抗皱性能优于柠檬酸的抗皱的棉织物。

简述棉织物防皱原理

简述棉织物防皱原理

简述棉织物防皱原理介绍棉织物是一种常见的纺织品材料,具有柔软、透气、吸湿性强等特点。

然而,棉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皱纹,影响了其外观和舒适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了各种方法来实现棉织物的防皱处理。

本文将介绍棉织物防皱的原理和方法。

棉织物防皱原理分子性防皱棉织物分子性防皱是通过改变棉纤维内部分子结构和特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皱性能。

具体原理如下: 1. 分子交联:通过在棉织物纤维中引入交联控制剂,使纤维分子之间形成交联结构,增强纤维的强度和抗皱性能。

2. 分子纺丝:将棉纤维溶解在溶剂中,通过纺丝制备成纤维薄膜,再经过拉伸和固定等工艺,形成高分子纤维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皱性能。

3. 分子改性:通过引入抗皱剂等分子改性剂,改变棉纤维分子结构和空间构型,增加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防皱性能。

表面性防皱棉织物表面性防皱主要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特性,形成一层覆盖或涂层,阻隔外界对纤维的影响,从而达到防皱效果。

常见的方法有: 1. 表面涂覆:在棉织物表面涂覆一层具有抗皱性能的涂层,形成一种保护层,能有效防止纤维弯曲和皱纹的产生。

2. 表面处理:经过特殊的物理或化学处理,改变棉纤维表面的性质,如增加纤维的粗糙度、改善纤维表面的润湿性等,从而减少皱纹的形成。

混合性防皱混合性防皱是将分子性防皱和表面性防皱相结合,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以增强防皱效果。

常见的混合性防皱方法包括: 1. 分子性防皱与表面涂覆的结合:先对棉纤维进行分子性改性,然后在改性纤维表面涂覆一层防皱涂层,使防皱效果更加持久和稳定。

2. 分子性防皱与表面处理的结合:通过分子改性和表面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棉纤维的抗皱性能。

3. 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将分子性防皱和表面性防皱的方法有机结合,如在一定条件下先进行分子交联,再进行表面涂覆,以达到更好的防皱效果。

棉织物防皱方法热定型热定型是一种常见的棉织物防皱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加热使纤维分子重新排列和定型,以消除或减少皱纹。

(修改)实验七、八 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修改)实验七、八 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

实验七、八棉织物防皱整理及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防皱整理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2、掌握织物褶皱恢复性能测试及断裂强力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防皱整理是指用适量的防皱整理剂处理织物后,经过焙烘,使织物的抗皱、手感、防缩、免烫等性能有很大提高的一种整理方法。

防皱整理的原理目前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树脂沉积论,一种是树脂交链论。

沉积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的内部形成网状结构,树脂沉积在纤维的无定形区,改变纤维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

交链论的观点是:处理到织物上的树脂会在纤维素分子链或基本结构单元之间产生共价交链,使纤维在形变过程中,因氢键拆散而导致的蠕变和永久变形减少,使织物回复性能提高。

在防皱整理过程中,为了使树脂能迅速和纤维发生必要的反应,在工作液中还需添加适量的酸性催化剂(如氯化镁)或具有协同效应的混合催化剂(如氯化镁和柠檬酸)。

防皱整理工艺一般分四个阶段,浸轧、预烘、焙烘、后处理。

其中焙烘是关键阶段。

因交链反应或树脂沉积是在此阶段完成,所以必须严格控制焙烘条件,否则直接影响防皱整理效果。

防皱整理效果可用折皱恢复性、断裂强力来评定。

因为有些织物经防皱整理后,虽然恢复性(弹性)提高了,但是强力有所下降。

所以制订工艺时必须两者兼顾。

三、实验材料、化学品及仪器实验材料:漂白棉布2块化学试剂:EFR超低甲醛树脂、氯化镁(工业品)、渗透剂JFC仪器设备:烧杯(1000mL)、量筒(100mL)、搪瓷盘、电子天平、轧车、热定型机、烘箱、YG(B)541D-Ⅱ全自动数字式织物褶皱弹性仪、H-10K-L万能材料试验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浸轧液配制处方:HA-EFR(含固量40%)100g/l六水氯化镁20 g/l渗透剂JFC 2 g/l2、工艺流程:二浸二轧(室温、轧液率70%,)→烘干(80℃)→焙烘(160℃,2.5min)→试样留作防皱效果测试用。

3、实验操作:按要求分别计算各化学品用量,称重后置于两只烧杯内,加水配成所需工作液,充分搅匀后,放入试样,浸透浸湿后(3-5min),照工艺流程做。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范本模板】

棉织物的抗皱功能整理【范本模板】

功能整理论文论文题目:棉织物的防皱整理探讨与研究专业班级:轻化工程10(3)班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习智华摘要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故在穿着过程中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对棉织物进行树脂(特殊的高分子预聚体)整理后,提高其从折皱中回复原状的能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首先本文介绍了抗皱整理技术的发展过程,阐述了抗皱整理剂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其次本文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性差的原因以及棉织物折皱形成的原因,发现折皱引起的应力可以使棉织物中纤维素链产生相对位移,应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缺少约束力恢复而产生折皱。

具体原因为纤维素分子受较大外力作用后纤维基本结构单元之间发生了相对位移,导致原来的氢键断裂,并在新的位置重新建立起难以回复的新的氢键系统,使纤维或织物的形变得不到恢复而造成的,从而得到棉织物织物的抗皱作用主要是依靠纤维素分子上大量的反应性基团与整理剂交联,限制了结构单元之问的相对位移得到的。

最后本文重点以酰胺—甲醛类的整理剂为例研究了其整理工艺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抗皱性能;相对位移;整理剂;发展趋势目录1. 概述 01.1 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01。

2 防皱整理的发展方向 (1)1。

2。

1 减少纯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强力损失过大的问题 (1)1。

2.2 解决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存在的氯损及甲醛污染问 (1)1。

2.3 研究适当的催化剂,缩短焙烘时间、提高交联效率 (1)1。

3 防皱整理效果的评定 (1)2。

织物防皱的原理 (2)2.1 织物折皱形成的原理 (2)2.2 织物的防皱原理 (2)2.2.1 防皱原理 (2)2。

2.2 干湿防皱性能 (2)3. 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防皱整理 (3)3。

1 整理剂的结构及名称 (3)3.2 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的反应 (4)3。

3 防皱整理的工艺 (5)3.3。

1 工艺流程 (5)3.3.2 整理液组成 (5)3.3.3 整理液中各组分的主要作用 (5)3。

纯棉织物折皱与防皱处理

纯棉织物折皱与防皱处理

纯棉织物折皱与防皱处理纯棉织物免烫的机理是在于纯棉织物经过耐久压烫(防皱)整理后﹐大大提高了织物的折皱回复能力﹐即提高了纯棉织物的弹性。

为什幺经过耐久压烫后会提高强物的弹性呢?这要从形成织物折皱的原因说起。

通常把织物在服用过程中产生的折皱可以简单地看作主要是弯曲变形。

实际上﹐受外力作用而折皱的织物中许多纤维都发生了弯曲。

被弯曲纤维的外层分子发生拉伸﹐而内层分子受到压缩﹐当外力去除后﹐则纤维可进行不同程度的回复﹐其中主要作用的是拉伸部分的回复﹐纤维的这种拉伸回复性能与纤维的化学结构和微结构密切相关。

而纤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又直接影响到纤维的变形与回复性能。

由于纤维的无定形区与结晶区的结构不一样﹐大分子本身不太伸直﹐相互之间的排列也较乱﹐加之在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位间没有氢键存在﹐当纤维被拉伸产生变形时﹐致使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位的取向度得到提高﹐从而相互间产生相对的位移﹐此时无定形区的部分氢键被折散﹐并在新的位置上重建。

当外力拆除后﹐由于在无定形区缺少稳定的交键﹐因而这部分变形,除非在湿﹑热的条件下﹐否则是很难复原的﹐这便形成了折皱。

因此﹕要提高纯棉织物折皱回复的能力﹐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在纤维无定形区内引入适量的稳定的交链。

纯棉织物在特种整理剂处理后﹐整理剂便以单分子或缩聚物的形式在无定形区的分子键间生成共价交键﹐犹如整理剂单分子伸出了两只强有力的“大手”紧紧抓住无定形区的分子链﹐在纤维分子链间产生牵制和固定的作用﹐使其不得产生相对位移﹐这样就减少了不立即回复的变形﹐从而提高了纤维的变形回复能力﹐这就是纯棉织物免烫整理的原理。

针对纯棉织物产生折皱的原因﹐纯棉织物免烫整理的工艺路线有两种﹕一是前焙烘法﹐即织物平幅浸轧树脂﹐平幅焙烘等全部工序由印染厂来完成﹐这是传统的工艺路线﹐其不足之处是给服装加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很难给服装赋予某些折襉和服装造型﹐故它仅适用于布匹的整理加工﹔二是采用现在广为流行的后焙烘法﹐根据浸轧树脂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坯布浸轧和服装浸渍两种。

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

纯棉织物的后防皱整理

Wash & Wear, Easy Care, Non-iron, Mini Care
特点:
具有干、湿两方面的防皱性能。
6
h
③耐久压烫(PP或DP)
洗可穿,改善缝线部分或褶裥处的平挺度。 WRA280~300°,DP级4~5,抗张强力损失50~60%。
Permanent Press或Durable Press可统称为 “防皱整理(树脂整理)”
四级:240 。 ~280 。
五级:280 。 未整理棉织物
150°~160°
一般防皱整理
220°~230°
洗可穿整理
250°~280°
耐久压烫整理
280°~300°
10
h
DP等级
主观判断 外观平整度、接缝外观、褶裥外观三个指标 AATCC立体耐久压烫平挺度标样 分为1、2、3、3.5、4、5级
3、浸轧
轧液率: 轧液率越低越好, 一般70 %~80 % 轧液率高的缺点: 能量浪费 烘干时发生泳移,产生表面树脂 手感僵硬 弹性差 强度低 摩擦牢度差
24
h
4、预烘
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 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梯
剂。此外涤/棉混纺织物藉涤纶纤维部分的热塑性, 也有类似效果。
34
h
36
h
四、常用抗皱整理剂
醚化反应:N-羟甲基酰胺类 酯化反应:多元羧酸,如1,2,3,4-丁烷四羧酸
(BTCA);1,2,3-丙烷三羧酸(PTCA);柠檬酸 (CA);聚马来酸酐; 还有乙二醛、环氧类化合物等
37
h
1. N-羟甲基酰胺类
22
h

棉织物防皱整理

棉织物防皱整理

样留做测定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折皱
恢复性能,比较不同整理剂和不同
焙烘时间对织物的强力和折皱恢复
性能的影响。
1.实验工艺处方
试样编号
1
2
3
2D树脂/
2
2
2
MgCl2.6H2O/g/L
20
Zn(NO3)2·6H2O/g/L
6
Al2(SO4)3·18H2O/g/L
10

防皱效果可用织物的折皱恢复性来衡量。在织物防皱性即弹性提高
的同时会造成织物强力的下降,因此在选用整理剂和制定工艺是要综合
考虑这两方面因素。
三、主要实验仪器和染化料
➢仪器设备:烧杯,搪瓷盘,玻璃棒,均匀扎 车,热定形机等;
➢染化料:纯棉漂白织物,2D(DMDHEU)树 脂、SDP—1超低甲醛树脂,氯化镁,渗透剂 JFC,柠檬酸、硝酸锌、硫酸铝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
➢ (一)不同焙烘温度影响
➢ 1.实验工艺处方
➢ 2.实验步骤

按实验处方用蒸馏水配制整
理液,每个处方准备四块纯棉织物,
将织物在均匀扎车上浸轧整理液
(二浸二轧,第一次浸渍时间为 5min,第二次浸渍时间3min,带液 为70%~80%),在热定形机中 80℃预烘3min或5min,再分别 在120℃、140℃、160℃、
6
Al2(SO4)3·18H2O/g/L
10
渗透剂JFC/g/L
2
2
2
2
总液量/ml
200 200 200 200
四、实验操作步骤
➢ (二)不同催化剂影响
➢ 1.实验工艺处方
➢ 2.实验步骤

按实验处方用蒸馏水配制整理

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

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

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
棉织物抗皱整理的工艺有如下几种:
1. 加工前整理:包括预缩处理、预缩松弛处理、整理和定型处理等。

预缩处理主要是将棉织物进行预缩,避免在后续的使用中出现过大的缩水现象;预缩松弛处理是在预缩处理后松弛织物,使其恢复原状;整理处理是通过加工手段使织物表面平整,达到一定的光滑度和洁净度;定型处理是在整理处理后使用热力或化学方法使织物恢复平整。

2. 湿热整理:通过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对织物进行加工,使纤维排列有序,减少褶皱和皱纹。

常见的湿热整理工艺包括蓬松整理、湿热定型、湿热平整等。

3. 抗皱整理剂处理:使用抗皱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处理,使纤维间的键合增强,提高织物的抗皱性能。

抗皱整理剂可以通过浸涂、喷涂或浸渍等方式施加在织物上,然后经过干燥和固化处理。

4. 机械整理:通过机械加工手段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例如熨烫、平摊、挤裥等。

机械整理可以改变织物的表面形态,减少皱褶,并提高织物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以上是常见的棉织物抗皱整理工艺,根据具体的需要和织物特性,可以选择适合的整理工艺来提高棉织物的抗皱性能。

纯棉织物抗皱整理

纯棉织物抗皱整理

联反应的进行逐渐增大,最小折皱回复角也在140° 以上,说明经过整理的织物有较好的抗皱性(DP等 级在3.5以上)。同时,织物平均断裂强力为151.12N, 是各组中的最大值,而且强力变化比较平稳,即强力 损失在各组中最小,强力保留率最大。
BTCA抗皱整理中强力损失组成的研究
55
140
50
120
醚化2D树脂抗皱强力损失组成的研究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在抗皱整理工艺中的 应用研究
160
165 160
150
155 150
140
145 140
1.5 min 2.5 min 3.5 min 4.5 min
O
WRA/
WRA/
o
130
135 130 125 120
120
110
100 100 110 120 130
100
100
WRA/
O
o
WRA/
90 80 70
80
60
60 50
40
40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PH
PH
图4.3 140℃焙烘下布样折皱回复角随PH值的变化 Fig.4.3 WRA under 140℃ baking with the PH change
图4.4 150℃焙烘布样折皱回复角随PH值的变化下 Fig.4.4 WRA under 150℃ baking with the PH change
BTCA finishing Oxalate finishing
45
100
WRA
WRA
40
80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改进丁烷四羧酸的合成与应用工艺 BTCA虽然抗张强力保留率较2D树脂略差、 焙烘温度也较高,但性质稳定,耐久压烫整理DP 等级可达4~5级。改进后的工艺可使耐撕破强力 保留率较2D树脂高13%~26%,断裂强力保留率 可高达23%以上,曲磨强度甚至高达1倍以上, 处理后的纺织品白度、耐洗性、手感均可满足要 求。其进一步开发的重点是改进合成工艺、降低 成本、开发复配技术、研究整理加工中催化剂次 磷酸钠替代品或克服次磷酸钠污染。



2.3重视复配技术 采用复配技术不仅可降低游离甲醛释放量、降低 成本,还可取得较好的综合整理效果。一般聚合物乳 液均可减少2D树脂用量,改进强度、耐洗性和手感, 但可能影响吸湿性。应用效果较好的聚合物乳液主要 有聚氨酯、有机硅、聚乙烯、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 素等。如聚氨酯可减少强度损失,改善手感;有机硅 可提高弹性和柔软性。二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DMEDHEU)与2D树脂或羟基硅烷复配、聚氨酯与2D树 脂等复配、有机硅与2D树脂复配,已有报道。其中, 聚氨酯、有机硅、壳聚糖、丁烷四羧酸、聚合物乳液 的互配和复配技术应着重研究。
3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现在市场上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 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 过呈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 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 上的甲醛问题,虽然人们对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 进行改性或通过加入甲醛捕捉剂来降低甲醛的释 放量,但还是不能彻底地消除甲醛的释放,所以 为了彻底消除抗皱整理后棉织物上的甲醛,很多 研究者开始研究多元酸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1.前言 2.棉织物的抗皱发展历史 3.抗皱整理剂开发的趋势 4.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5.结语 .

棉纤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纤维,它有很多优良的服用穿着性能,如 大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湿性好等特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 睐。但是棉织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弹性差、易起皱、易缩水、易受 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纤维霉变和脆损,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容易起皱, 不能保持平整的外观,需要经常熨烫,因此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 多的不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康意识的 增强,人们越来越喜欢穿天然纤维做的衣服,为了克服全棉服装在 穿着过程中的易起皱,洗后需要熨烫的缺陷,棉织物的抗皱整理已 成为极其重要的后整理加工工艺。目前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 是2D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会释 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 来越重视棉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向无甲醛整理剂的研 究,因此传统的抗皱整理剂受到了很大的挑战[1]。
自1926年英国申请第一个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专利至今己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织物免烫整理的几个阶段。 1.1防缩抗皱整理 早在1928年,Foulds.R.P.等人就用水溶性尿醛、酚醛树脂处理棉织物以提高其抗皱性能。由于当时用的是热固性预缩树脂,不能进入纤维内部,只是沉积在纤

自1926年英国申请第一个织物防皱防缩整理专利至今 己有大半个世纪,期间经历了织物免烫整理的几个阶段。 1.1防缩抗皱整理 早在1928年,Foulds.R.P.等人就用水溶性尿醛、酚醛 树脂处理棉织物以提高其抗皱性能。由于当时用的是热固 性预缩树脂,不能进入纤维内部,只是沉积在纤维和纤维 之间形成表面树脂,所以手感很差[2]。最初只是应用于粘 胶纤维,到了20世纪40年代,合成了反应性树脂整理剂, 如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脉/醛等,主要应用于棉织物。 由于防缩抗皱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干抗皱性,它 虽然能使衣服在穿着时不易起皱,但织物的湿态抗皱性并 无明显改善,经洗涤后存在明显的皱痕,仍需加以熨烫[3]。
2.1开发无甲醛整理剂 甲醛有毒已被公认,美国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ACGIH)与职业安全和职业安全保健管理局(0SHA) 甚至将其列为可致癌物质。日本、德国和欧共体 规定,直接接触皮肤的纺织品和婴幼儿类纺织品 的甲醛释放量应分别小于75 mg/kg和20 mg/ kg(日本规定婴幼服装的甲醛释放量应检测不出。 实际上,目前的仪器对20 mg/kg以下的甲醛尚 难以准确测定,也可认为是检测不出);所以只有 使用无甲醛整理剂才可能彻底消除甲醛对身体的 危害。



1.2洗可穿整理 20世纪50~60年代,化学纤维迅速发展, 以平整、快干、尺寸稳定、牢度好等优点迅性能,不 需要熨烫,这种整理称为洗可穿整理(Wash and Wear)。 1.3耐久压烫整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耐久压烫整理,即 DP(Durable Press)整理或PP(Permanent Press)整理。一 方面,织物的抗皱水平比洗可穿整理阶段又有所提高, 即外观平整不起皱,尺寸稳定;另一方面,织物还有 保持服装形态和褶裥定形的作用,如裤线和裙褶保持 不变。但由于纯棉织物处理后强力下降严重,实际上 这个时期的耐久压烫整理主要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上。


1.4低甲醛整理 随着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棉织物的其他物理机械性能受到影 响,如强力下降、不耐磨、手感和吸湿性也不同程度的劣化等,所 以到20世纪70年代,抗皱整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整理后织 物的弹性和强力保留率。另一个发展的重点是减少织物甲醛的释放 量,以减少对人体的刺激和危害,称为低甲醛整理或少甲醛整理。 在羟甲基类整理剂中使用了甲醛作为原料,甲醛是一种刺激物,它 对人的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可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另一方 面,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对生物细胞的原生质有害,可与生物 体内的蛋白质结合,改变蛋白质结构并将其凝固,引起组织的病变, 可能是一种致癌物。由于意识到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各国纷纷出台 相关的法规或强制性标准,对产品的游离甲醛含量做了严格的限定。 鉴于此种情况,在纺织品染整的生产和研究领域开发了各种旨在减 少甲醛释放量的产品和工艺。


1.5无甲醛整理 20世纪80年以后,随着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浪潮 的日益高涨,提出了从根本上消除甲醛的要求,无甲 醛整理剂应运而生。多元羧酸类整理剂的出现和发展 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沿袭近百 年的醚化交联体系改为酯化交联体系。当然无甲醛整 理剂早已有之,如环氧类树脂、含硫化合物、乙二醛 类树脂等。就多元酸而言,也早在60年代就有研究, 但在社会上对甲醛的限制尚无严格的要求时,这些整 理剂也没有开发壮大的动力,加之本身还存在的种种 问题,所以一直没有形成气候。 Nhomakorabea

(2)聚乙二醇 聚乙二醇(PEG)对改善柠檬酸的白度和强力有很好 的作用。分子质量为400~600的聚乙二醇可明显抑制 柠檬酸的泛黄,同时可以提高织物的断裂强力,这是 因为它含有较多的羟基,能吸收较多的水分,更能膨 胀纤维,提高纤维的柔韧性。 (3)多元酸 解决柠檬酸不足的措施还有添加别的多 元酸。严格来说,这些酸不能算是添加剂,应该看作 是多个酸的共同交联。加入BTCA有很好的效果,BTCA 与柠檬酸中的羟基反应,得到一个更大的多元酸,这 样连续反应的结果是得到一个具有更多羧基的产物, 扩大了与纤维的交联,提高了织物的抗皱性。
再与纤维素酯化交联。因此,柠檬酸作为一个 三元酸, 只有一半的可能是与纤维交联,另一 半可能只是接枝,所以柠檬酸的抗皱效果明显不 如四元酸。如图1-1所示柠檬酸与棉纤维的酯化 反应。 当中间的羧基与纤维素上的羟基酯化交联后,在 这种情况下柠檬酸不能继续产生酯交联,这也是 导致其整理效果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CA 分子中含有α-羟基,在高温焙烘时,CA分解产生 多种不饱和的含有共轭双键的羧酸,从而导致织 物在整理后容易泛黄。



3.1柠檬酸抗皱差和不耐洗的原因 由于柠檬酸产生的交联数目较少,所以交联程度较低, 折皱回复角提高较少,耐洗性差,整理效果与BTCA还有一 定差距。有的研究者认为:α-羟基对酯化反应有不利影响, 按照环配理论,如果第一个酯化反应发生在中间羧基上, 第二个活泼环配中间体就难以生成[6]。柠檬酸的抗皱能力 不如四元酸(BTCA),首先是因为柠檬酸只有三个羧基,而 BTCA有四个羧基。其次是因为按照多元酸先脱水形成环酐 然后再交联成酯的机理,当柠檬酸分子中两相邻的羧基形 成环酐后,中央的羧基或边上的羧基与纤维均可能酯化交 联,而这种几率是相同的。如下图1-1所示,当中央的羧基 与纤维素上的羟基酯化交联后两边的羧基无法再继续形成 酸酐,也就是无法

3.2目前用于改善柠檬酸防皱效果的方法 针对柠檬酸的特点,除了在工艺条件上加 以控制外,大多数通过加入添加剂来克服柠檬 酸酸整理后织物泛黄的问题,同时加入添加剂 还能提高抗皱水平。目前使用的添加剂有多羟 基醇胺、硼酸、及其盐类、羟基酸等。 (1)三乙醇胺 三乙醇胺是柠檬酸整理中主要的防止泛黄 的添加剂。三乙醇胺通过分子中的羟基,与柠

3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现状 现在市场上所用的抗皱整理剂大部分都是2D 树脂,但是经2D树脂整理后的织物在使用和贮存 过呈程中会释放出甲醛,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 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棉织物 上的甲醛问题,虽然人们对N-羟甲基酰胺类树脂 进行改性或通过加入甲醛捕捉剂来降低甲醛的释 放量,但还是不能彻底地消除甲醛的释放,所以 为了彻底消除抗皱整理后棉织物上的甲醛,很多 研究者开始研究多元酸的无甲醛抗皱整理剂。

目前在全球绿色生产浪潮日益高涨的趋势下, 无甲醛整理是棉织物的防皱整理的发展趋势, 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多元酸整理剂的的整理效 果和降低整理剂的整理成本,多元酸无甲醛整 理剂必然会有着很更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