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下名词解释(适用于王晓焰老师)-------杨帆编辑整理1. 人民宪章: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
1837年由洛维特领导的“伦敦工人协会”拟定,次年5月8日,以《人民宪章》的名称公布。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皆有选举权;②无记名秘密投票;③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④议员应支付薪俸;⑤平均分配选举区,按各自选民的人数分配代表名额;⑥议员每年改选一次。
其核心内容是以普选权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化的问题,反映了当时英国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推动了宪章运动的发展,对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也有一定影响。
2. 第一国际成立大会:即国际工人协会的第一次大会。
原为1864年9月,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的声援波兰人民起义的国际性工人大会。
大会根据法国工人代表的提议,通过了建立“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选出21人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马克思当选为委员,对第一国际指导,拟定《成立宣言》、《共同章程》,使第一国际处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这次大会的召开宣告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并阐明了其目标、任务,建立了组织架构,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3. 拿破仑三世: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
路易·波拿马原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于1851年12月2日发动政变,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其在位时期,积极促进法国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法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此期间,法国完成的工业革命。
为了改变1815年以来法国的孤立状态,争夺欧洲大陆优势和进行海外殖民侵略,拿破仑三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英国击败俄国,取得欧洲大陆的霸权。
在普法战争中,色当战役惨败被俘,其第二帝国也随之覆灭。
拿破仑三世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巨变,在经济上确立了现代水平的资本主义的根基。
4. 1832年会议改革:19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列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第一章资本主义精神之源1.人文主义2.人文学科3.但丁•阿利格里4.《神曲》5.《论世界帝国》6.弗朗西斯•彼特拉克7.《圣经》8.《歌集》9.薄伽丘10.《十日谈》11.乔托圣玛利亚大教堂钟楼12.马萨乔13.《失乐园》14.列奥纳多•达•芬奇15.《最后的晚餐》16.《蒙娜丽莎》17.《最后的审判》18.《雅典学院》19.米开朗基罗20.《大卫》21.拉斐尔•桑西22.柏拉图23.亚里士多德24.三悖论25.赫拉克利特26.阿基米德27.托勒密28.乔尔乔内29.提香•维契利奥30.《入睡的维纳斯》31.《浴后的维纳斯》32.哥白尼•布鲁诺33.伽里略34.马基雅维里35.乔叟36.莎士比亚37.霍布斯38.培根39.哈维40.莫尔41.拉伯雷42.笛卡儿43.丢勒44.开普勒45.斯宾诺莎46.伊拉斯谟47.格老秀斯48.夸美纽斯49.地理大发现50.迪亚士51.好望角52.达•伽马53.马六甲54.摩鹿加群岛55.哥伦布56.宗教改革57.罗马教皇58.普世主义59.什一税60.赎罪券61.马丁•路德62.《九十五条论纲》63.沃姆斯帝国会议64.托马斯•闵采尔65.加尔文66.加尔文教义67.救赎先定论68.教阶制69.再征服运动70.“伊达尔戈”征服者71.《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72.《萨拉哥撒条约》73.科尔特斯74.皮萨罗75.无敌舰队76.重商主义77.托马斯•曼78. J•博丹79.让•巴•柯尔伯80.路易十四81.贸易平衡论82.商业革命83.亚当•斯密84.《国富论》85.《君主论》86.《论提图斯•李维的前十卷》87.《佛罗伦萨史》88.理性精神89.实证方法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90.丝绸之路91.价格革命92.手工工场93.霍特曼94.新阿姆斯特丹95.荷兰东印度公司96.《航海条例》97.英国东印度公司98.路易斯安那99.法国东印度公司100.三角奴隶贸易101.圈地运动102.《乌托邦》103.立法圈地第三章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兴衰104.十字军东侵105.百年战争106.玫瑰战争107.胡格诺战争108.三十年战争109.西班牙王位继承战110.亨利四世111.路易十三112.三级会议113.《至尊法》114.《波伦亚条约》115.《南特敕令》116.收复失地运动117.枢密院118.星室法庭119.佩剑贵族120.穿袍贵族121.黎塞留122.马扎然123.投石党运动124.福隆德运动125.凡尔赛宫126.巴士底狱127.《新法典》128.伊凡雷帝129.缙绅会议130.罗曼诺夫王朝131.《法典》132.领主杜马133.北方战争134.彼得一世改革135.彼得大帝136.霍亨索伦家族137.普鲁士王国138.容克139.农奴制再版140.腓特烈•威廉141.立宪君主制142.绝对君主制143.君主立宪制144.腓特烈二世145.玛丽亚•特利萨146.哈布斯堡家族147.叶卡特琳娜二世148.普加乔夫起义71 149.七年战争150.十二月党人151.《合并法》152.民族沙文主义153.莱茵同盟154.梅特涅155.德意志关税同盟156.普丹战争157.普奥战争158.奥匈帝国159.普法战争第四章东方封建制度的强化160.大名161.战国时期162.织田信长163.丰臣秀吉:是织田信长的部下。
世界近代史

同盟,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
1581年7月26日,奥兰治亲王宣布废除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
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6. 《大抗议书》: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
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
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
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
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
7. 清教运动: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
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
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
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
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
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
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清教徒主张人人去读圣经,直接领悟上帝的“启示”,实际上反应了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愿。
因此,他们要求废除国教实行的主教制度,取消主教从中干预教徒与上帝的“交流”。
清教明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主张,属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反封建斗争的现成的思想武器。
8.光荣革命:是英国一场和基督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于1688年到1689年。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之党人们联合起义;将信奉旧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
是英国一场和基督宗教有关的非暴力宫廷政变,发生于1688年到1689年。
英国国会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之党人们联合起义;将信奉旧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罢黜,改由詹姆斯之女玛丽二世与夫婿威廉三世,两伉俪君主共治英国。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https://img.taocdn.com/s3/m/ae7b94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1.png)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大规模转型。
它是由机器制造过程和工场生产方式的出现所推动的,并涉及到全面的交通改革、商业革命和社会政治变革。
2.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由共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因素所构成的一群人的政治实体。
在欧洲,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民族国家标志着由绝对君主制向民主制度的发展。
3.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国家对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扩张和控制。
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遍布全球。
它意味着国家间发生了一场“新的竞争”,成为了先进和落后、强大和弱小之间的关系。
4.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发生在欧洲和其他大洋洲、非洲、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成为了现代战争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至1945年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角落,参与国家和地区更大。
5. 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一种坚信各国人民应该团结在一起,以推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的原则。
这个概念在苏联革命和共产主义運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 冷战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竞争冲突。
这种紧张关系的影响范围是全球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
7.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
这个政策推动着中国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改革的领域包含了国有企业、市场开放、外交政策、教育和文化等。
8.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联系不断增强和加深。
这种联系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全球,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尚在争议中的一个话题。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
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按照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可将世界近代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17、18世纪);第二,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19世纪上半期);第三,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确立(19世纪50、60年代);第四,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并开始进入垄断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平原派:又称沼泽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
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
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采取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的中立态度,见风使舵。
在吉伦特派执政时,支持吉伦特派。
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
1794年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比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山岳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
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
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
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
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年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
1793年6月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
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
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3、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434fe93987c24028915fc3c8.png)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帝国主义:指欧洲列强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通过殖民、扩张和控制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力的行为。
帝国主义导致了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2. 民族主义:指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利益和民族统一的思想和运动。
在近代史上,民族主义兴起于被殖民地或被压迫民族之间,推动了很多国家的独立运动和解放战争。
3. 现代化:指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发展。
现代化通常涉及工业化、城市化、教育普及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革。
近代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冲突,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4. 社会主义:是一种追求社会公平、经济公正和消除阶级分化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公有化、经济计划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20世纪初,社会主义在俄国革命中得到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5.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私人所有制、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和思想体系。
资本主义鼓励个人创业和追求经济利益,强调市场的自由和自主决策。
资本主义在近代世界中,成为了主要的经济模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6. 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这两次称霸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战争。
这两次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并对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冷战:指1945年至1991年间,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对抗。
这种对抗导致了世界的两极化和核军备竞赛,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许多地区冲突和局势紧张。
8. 共产主义:是一种追求消除阶级和实现共产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理论体系。
共产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国家所有制,主张人们分享和平等分配社会资源。
共产主义在20世纪一度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势力。
9. 轴心国与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包括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等,他们在战争中结成联盟。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V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V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英国先发生的以手工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向机器生产方式的转变,并且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欧洲和北美洲的历史事件。
2. 大航海时代: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为了寻找财富和殖民土地,进入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历史时期。
3. 殖民体系:自大航海时代开始,欧洲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并控制当地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的经济体系,对被殖民地造成严重影响。
4. 世界体系论:胡安·加勒多提出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理论,认为现代世界是一个三角贸易体系,由主要发达国家、半殖民地和原始社会组成,并且主张发达国家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剥削和掠夺的。
5. 二战:1939年到1945年,由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和英国、苏联、美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大规模参与的一场世界性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冷战:1945年至1989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对抗和竞争,是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7. 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金融和商业的自由流动为特征,跨越国家政治和地域文化的国际化现象和世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
相关文章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是现代世界的两大历史事件。
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首先在英国发生,之后很快传播到欧洲和北美洲。
这场革命将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转变为机器生产方式,使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最终导致了现代工业文明的诞生。
大航海时代则发生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欧洲,由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家开拓,在南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建立了大量殖民地。
这些殖民地为欧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劳动力,但对当地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殖民体系加剧了北与南、东与西之间的贫富差距。
在胡安·加勒多的世界体系论中,他认为现代世界是由发达国家、半殖民地和原始社会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发达国家和半殖民地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剥削和掠夺的。
历史学专业: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打印版)

历史学专业: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2、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近代归纳法地创始人,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著有《新工具》《崇学论》等.他重视知识,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地名言”,反对唯心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出“二重真理”论,把真理分成理性真理和其实真理.2.笛卡尔:,法国人,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地创始人.笛卡儿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地奠基人之一.他反对经院哲学,主张怀疑一切,代表作为《方法论》和《哲学原理》,继承和发扬了培根地理论.b5E2R。
3.乌特勒支同盟:尼德兰革命在南方节节失败,在北方却取得了完全胜利.年地阿特拉斯同盟破坏了根特协定,南北宣告分裂.年月,尼德兰北方各省,包括荷兰、西兰、乌特勒支等和南方地部分城市采取了针锋相对地行动,他们地代表在乌特勒支城结盟,宣告永不分裂,即乌特勒支同盟.同盟以各省代表组成地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议定关税、宣战、缔结合约和颁布根本法等一切重大事宜都由三级一会投票决定,并规定统一地货币和度量衡.同盟地协议奠定了北方共和国地政治基础.p1Ean。
4.长期国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在伦敦许多地区发生骚乱,伦敦万多人递交请愿书,要求召开议会.年月,查理一世在约克召开了一个贵族“大委员会”,参加会议地贵族也要求召开议会.月,查理一世与苏格兰人民签订了停战协定,查理一世无力筹措赔款,不得不在月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陆陆续续存在到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召开后,成了反对查理一世为首地封建王党地领导中心,一般将它作为英国革命地开始.DXDiT。
5.《权利法案》:英国资产阶级确立君主宪制地宪法性文件之一.年由国会颁布.该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在平时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国会中地言论不受法院或其他机关地弹劾或质问;国会应经常召开会议等.法案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资产阶级地权力.这部法案是资产阶级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与封建贵族实行妥协在法律上地反映.RTCrp。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地理大发现也称大航海时代,是15到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东西方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航海活动的总称。
经济动力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外贸易及开通东西方商道需求,追求黄金;精神动力是传播基督教;思想动力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积极作用。
还有航海技术和海上武器技术的发展,商业进步和专职政府支持是客观条件。
内容包括: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辟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从西欧直接到达印度的航线;1519-1522麦哲伦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意义在于: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殖民主义掠夺狂潮。
欧洲的商路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以人性为中心,以人的自由、解放为中心,摆脱神的束缚。
它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继承了人类古典文化遗产,动摇了中世纪长期据以统治地位的教会特权和权威,打破了束缚思想的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
这就必然为新兴的市民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最终夺取统治权做了思想启蒙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近代科学和其他学术清除了障碍。
文艺复兴是14C中叶到17C初在欧洲开展的思想文化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等欧洲国家,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下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追求个性自由和人生享乐,肯定人的意义,反对神权和神性。
使人们在精神方面觉醒,并对近代科学文化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造成了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等。
文艺复兴冲破了黑暗中世纪的禁锢,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为后期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但没有明确反对基督教,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迷信成分,有其时代局限性。
其代表人物有但丁,彼得拉克,莎士比亚等。
世界现代史2013级

世界现代史2013级一名词解释:⒈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
1898年,美国借口其缅因号战舰爆炸事件,向西班牙宣战,并进攻西属殖民地。
战争进行了10周,西班牙战败求和。
12月美西签订《巴黎和约》。
和约规定,西班牙将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补偿”;古巴形式上宣布独立,实际上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这次战争使美国夺取了大量殖民地,并强化了它向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⒉英布战争:1899~1902年英国同布尔人为争夺南非领土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布尔人是荷兰在南非移民的后裔,19世纪在南非建立了德兰士瓦、奥兰治、纳塔尔三个国家。
1899年因领土之争双方爆发战争,至1902年英军获得胜利,同年签订《韦雷尼京条约》,确立了英国在南非的统治权,南非变成英国的自治领。
⒊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4年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海军。
10日,日俄两国正式宣战。
结果俄国在陆海两战均败给日本。
1905年9月,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不仅对日、俄两国,而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1905年革命又为俄国十月革命准备了条件。
日本战胜了欧洲陆军强国俄国,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更加增强了称霸东亚的野心。
⒋《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日本与俄国签订的和约。
主要内容:1.俄国承认朝鲜是日本独立的势力范围;2双方同时从中国东北撤军,但被租借的辽东半岛地区除外3俄国将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的租借权,以及由长春至旅顺的南满铁路的租借权一并转让《朴给日本4以北纬50度为线界,俄国将萨哈林岛南部和邻近该岛的岛屿全割让给日本。
次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势力范围的重新瓜分。
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1906~1911年俄国沙皇政府实行的土地改革。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商业革命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价格革命: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3、教皇子午线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
1493年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
1494年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4、文艺复兴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世界历史分支)编辑讨论上传视频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向帝国过渡的历史。
整个世界近代史有三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二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三是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压迫。
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将其分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时期。
中文名世界近代史外文名Modern World History起始时间16世纪截至时间1914年7月28日含义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目录1.1 经济发展2.▪手工工场时代3.▪蒸汽时代4.▪电气时代5.2 政治演变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19世纪20~7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2.▪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基本定型3.3 曲折发展4.▪民族解放运动5.▪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6.4 国际关系1.▪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2.▪维也纳体系与英国霸权地位的巩固3.▪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4.5 大事记1.6 开端争议2.▪1453年说3.▪1648年说4.▪尼德兰革命说5.▪19世纪说6.▪1500年说经济发展编辑手工工场时代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原工业化阶段)(16~18世纪):(1)世界近代史始于16世纪,以16世纪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的是生产力标准。
世界近代史指的是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
虽然早在14和15世纪,在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到16世纪才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诸如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都是这一世界性潮流的具体表现。
再者,正是从16世纪开始,世界才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2)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中的主流。
首先从农业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动摇。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简答

哥伦布交换(名词):哥伦布交换是全球性交流的一种重要模式,由于哥伦布及其他水手的远洋探险,导致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现象被称为“哥伦布交换”。
欧洲的航海探险在东西半球和大洋洲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深远的意义:病菌杀死了大量土著,成了欧洲殖民者最强大的征服武器;动物和经济作物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存条件,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新世界的金银对世界存量和货币流动也具有重大贡献。
宗教战争(名词):宗教战争泛指以宗教名义发动的战争,16、17世纪是宗教争论的年代,天主教和新教势均力敌,冲突持续了两个世纪。
宗教的对立导致了新教社会和罗马天主教社会之间的战争。
不仅包括国家的内部动乱,比如法国由1562年到1598年的八次宗教战争;还包括新教和天主教国家之间的战争,如英国与西班牙海战、荷兰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的斗争和三十年战争。
宗教战争使欧洲生灵涂炭,损失了大量人口的同时也确立了各国主权平等、包括宗教事务的内政自主等原则。
宗教战争(论述)16-17世纪,宗教的对立导致了新教社会与罗马天主教社会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
法国自1562—1598年的八次宗教战争持续了36年之久,让人民饱受折磨,也使新教和天主教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
1588年,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组建了一支拥有130条军舰,3万大军的西班牙舰队,浩浩荡荡驶向英国,试图以武力把信仰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赶下王位,让英国重新成为天主教国家。
英国军队点燃了一无人驾驶的船只,将他们推到西班牙舰队中间,而后一阵狂风将西班牙舰队吹得七零八落,散布于北海。
最终英国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宗教信仰问题是荷兰与西班牙之间关系恶化,当时尼德兰的一些省份发生了反抗西班牙领主的斗争。
1567年,菲利普二世派遣军队,试图通过武力镇压加尔文派运动。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7. 卡布拉尔(约1460—约1526)??? 葡萄牙航海者。1500年3月9日,奉葡王曼努埃尔之命,率领船队远征印度。当船队驶过佛得角群岛后,在赤道海流的冲击下离开航道,无意中飘流到南美洲巴西海岸。继续驶往印度的途中,在好望角附近遇风暴,折损四艘船,同行的葡萄牙航海者迪亚斯等人葬身海底。幸存的卡布拉尔率余部于当年9月终于抵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库特(今名科泽科德)。1501年7月,载运大批香料返抵里斯本。
2.笛卡尔(1596—1650)???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出身贵族。曾长期从军。1629-1649年隐居荷兰潜心著述。在生理学、心理学、光学、流星学、代数学和解析几何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著述甚丰。发明笛卡儿坐标和笛卡儿曲线,当之无愧地成为解析几何的奠基人。主张彻底抛弃经院哲学,它采用理性演绎法,强调以理性为依据的推力绝对正确。推定精神主体的存在,也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在第一次外力推动之后,物质就不断运动,正是运动造成了物质的多样性。他的哲学是充满矛盾的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历史考研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指从16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欧洲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演变。
这段历史时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变革性的时期之一,因为它见证了世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在这段时期内,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是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欧洲的崛起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和工业的兴起,以及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增强等多种因素来实现的。
欧洲各国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手段,控制了大量的领土和资源,从而获得了极大的财富和权力。
除了欧洲的崛起和殖民主义的扩张,世界近代史还包括了一系列的战争和革命。
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
这些事件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同时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近代史中,还有一些重要的人物和思想家。
例如,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他们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和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世界近代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总之,世界近代史是一个极富变革性的历史时期,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和变革。
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第一篇: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第一节英国1、“清教”:主张纯洁教会,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
如提倡勤俭节忍,反对奢华纵欲;要求废除国教实行的由英国国王控制的主教制度,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
※“清教徒”—长老会派和独立派。
2、《大抗议书》:1641年11月由英国长期国会通过。
主要内容是:在英国建立大臣对国会负责的制度;保证工商业的自由发展。
它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
3、《新模范军法案》:4、平等派:5、英国国旗--“米”字旗由来:英国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
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6、克伦威尔: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独立派领袖。
1645年起取得国会军的领导权;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成立英吉利共和国,又掌握了英国的立法权和行政权。
1653年建立资产阶级军事专政的护国政治,任护国主。
掌权期间,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大力发展工商业,镇压王党叛乱和群众运动,进行对外扩张和夺取殖民地。
7、《谷物法》(Corn Laws,或称“玉米法案”):指英国1672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并在1815年通过新的谷物法提高对农业的保护力度。
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
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
随着19世纪以来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该法在1846年被废除。
8、“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国会中两大政党联合推翻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宫廷政变”。
詹姆士二世企图恢复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迫使国会中的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来迎请其女婿--荷兰执政威廉率军讨伐国王,詹姆士二世不战而逃往法国。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并逐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和发展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名词,它们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 14 世纪至 16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它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这一运动发端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在文学领域,诞生了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杰出作品。
在艺术方面,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成为经典之作。
文艺复兴不仅推动了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指的是 15 世纪到 17 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
其中最著名的航海家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则完成了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欧洲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始于 16 世纪的欧洲,是一场在宗教领域内的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他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学说,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新教的兴起也对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在 17 世纪至 18 世纪的欧洲,是一场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倡导自由、平等、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愚昧。
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卢梭则强调社会契约论。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思想武器,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
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
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
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
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
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
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商主义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
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
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
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硬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制造业,扩大外贸出超,以获得大量货币输入。
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过程,但其对商业保护主义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由杰斐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
该文件阐释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而深刻揭示了北美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宣布北美殖民地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解除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
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
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
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
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
这一现象被托马斯?莫尔比喻为“羊吃人”。
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
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
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重商主义15至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
亚当?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
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
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硬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制造业,扩大外贸出超,以获得大量货币输入。
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过程,但其对商业保护主义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美国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由杰斐逊等五人起草,杰斐逊执笔,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
该文件阐释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权利和人民主权的思想,列举了英王压迫北美人民的暴行,从而深刻揭示了北美独立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宣布北美殖民地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解除与英国的一切从属关系。
宣言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推动了反英独立斗争,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7月4日被定为美国的独立日。
人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年7月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8月26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后来被简称为《人权宣言》。
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
《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
《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锁国政策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实行该政策的直接原因是防止农民在西方天主教耶稣会的宗教掩护下进行武装起义,而其根本目的是力图切断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巩固其封建统治。
德川幕府从1633年开始正式发布“锁国令”;至1639年,几年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即宽永锁国令)。
1633年法令规定:偷渡出海者处死;1635年下令禁止日本人航海;1638年又下令禁造大型船舶;1639年颁布最后一个锁国令,驱逐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除开放长崎同中国、荷兰进行极有限的贸易外,严禁同外国接触。
此后200多年间幕府统治者一直推行锁国政策,企图杜绝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把日本社会禁锢在封建统治之下。
直到1854年《日美神奈川条约》(又称《日美亲善条约》)签订,美国迫使日本“开国”,220多年的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1787年联邦宪法》美国宪法,也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7年9月17日费城制宪会议上通过。
宪法以三权分立为基本原则。
以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为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实行总统制。
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任期4年,有权任命部长、缔结条约,但须经国会同意,国会对总统、部长的渎职行为有权弹劾;国会是立法机关,由参、众两院组成,负责批准条约,制订税率立法。
但总统对国会立法有否决权。
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须经国会批准,任取终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以上三条旨在将立法、行政、司法之权分立,互相制约。
宪法同时也带有明显的种族压迫条款,没有触动奴隶制。
后增加了10项关于人权的补充条款,规定言论、出版、集会等权利。
宪法对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有很大作用,沿用至今。
俾斯麦1815-1898年,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专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
1851-1858年被任命为普鲁士邦驻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公使,1861年改任驻法公使。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的宰相兼外交大臣。
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纲领和信条,他的“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得名。
俾斯麦正是凭靠这种暴力,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利时机,决定性地使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统一起来。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反法战争。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俾斯麦统一德国后,执行为大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利益服务的政策,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但他的“铁和血”却没有因此而停止。
1871年他参与镇压了巴黎公社。
在国内,他为了加紧镇压德国工人运动,于1878年颁布了所谓《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社会治安的法令》(又叫《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他对外组织军事集团,极力巩固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
同时,在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掠夺殖民地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到19世纪80年代末,俾斯麦的内外政策连遭失败,被迫于1890年3月17日下台。
应该注意的是,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光荣革命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
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詹姆斯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
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
辉格党与托利党就决定等他死后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
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
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统治的开始。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
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幕藩体制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
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
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
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
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
全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各领主的土地均按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须交地租,履行各种封建义务。
幕府对农民实行登记制度,在政治思想上进行严格控制。
为了巩固政权,保卫领土,幕府又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一政策直到明治维新后才被打破。
江户幕府实行以“幕藩制”著称的统治体制。
中央政权为幕府,地方政权为藩。
幕府既处于对各藩的统辖地位,又允许各藩有相对的自治性。
幕府的主要收入,依靠直辖领地的年贡和幕臣的贡纳。
幕府还垄断对外贸易。
幕府直辖领地以外的土地,分封给大小不等的大约260个藩主(诸侯)。
各藩藩主都必须定期到江户参谒将军,称“参觐交代制”。
其特点是等级深严。
幕藩体制是日本历史上最严密的封建体制,也是世界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封建制度。
它也加快了德川幕府的衰落,阻碍了日本封建社会的进步,同时也落后于西方。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的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
起义发生在12月,领导这次起义的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
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俄国农奴制日趋瓦解。
在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贵族军官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
回国后,他们成立革命组织,企图按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
1816年,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救国协会成立。
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
1818年成立了新的秘密团体—幸福协会。
该会主张实行共和制,采取军事手段推翻专制制度。
后来“南方协会”,“北方协会”相继成立。
这两个组织都拟定了自己的纲领。
也都颁布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提前起义。
但尼古拉一世血腥镇压起义, 十二月党人起义宣告失败。
著名领袖被判处绞刑,大批士兵被判处夹鞭刑。
十二月党人起义,由于没有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结果遭到失败。
但是,这次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纲领、有组织、公开反对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的武装起义,它促进了俄国人民的觉醒,鼓舞着几代革命者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
普鲁士式道路在农业中逐渐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代替封建主义经营方式的改良道路。
以普鲁士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最为典型,故称。
德国政治上的长期分裂局面和国内经济发展状态落后, 使德国无力开拓海外殖民地,只能对国内掠夺,向农奴索取赎金。
为了缓和农民的斗争,普鲁士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地改革农业中的封建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富裕农民可以交纳赎金免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
赎金相当于农民常年地租额的25倍(后降为18倍),倘若割让土地,则为农民土地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由于赎买的条件苛刻,广大农民丧失了以高价赎买回来的土地,而地主阶级却占有了更多的土地,容克地主也加紧压榨雇农,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庄园,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这一改革使广大农民长期受到双重剥削和奴役。
它既是一条适合资本主义发展,又保存大量封建残余的改良道路。
但是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仍然是一项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农业的发展。
但加剧了贫富两级分化,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