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合集下载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标题: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引言概述: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异常体温可能是某种健康问题的表现。

正确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体温的评估方法、常见异常体温的原因、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体温的评估方法1.1 使用体温计测量:口腔、腋下、肛门、额温等部位都可以测量体温,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测量。

1.2 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是目前常用的体温测量工具,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1.3 连续体温监测:对于需要连续监测体温的患者,可以选择连续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变化。

二、常见异常体温的原因2.1 发热:感染、炎症、药物反应等都可能引起发热,需要及时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2.2 低体温:低体温可能是由于寒冷环境、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应及时保暖。

2.3 高热:高热可能是由于中暑、感染等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3.1 发热护理:及时给予退热药物、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3.2 低体温护理:给予足够的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调整室内温度等,避免进一步降低体温。

3.3 高热护理:及时就医治疗,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保持患者休息,注意补充水分。

四、异常体温的监测4.1 定时测量体温:对于需要连续监测体温的患者,应定时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2 记录体温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

4.3 注意体温变化趋势: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异常体温的预防5.1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避免受凉等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5.2 预防中暑: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等。

5.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情况,进行早期干预。

结语: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基础护理:一、异常体温1.发热因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而导致体温高于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①低热为37.3℃~38℃;②中度热为38.1℃~39.0℃;③高热为39.1℃~41℃;④超高热为41.0℃以上。

(2)发热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gt;散热,患者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体温上升方式有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和渐升(如伤寒)。

②高热持续期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患者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脉搏加快。

高热持续时间因疾病及治疗效果而异。

③退热期特点为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

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

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虚脱,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护士应注意观察。

(3)热型①稽留热体温在39℃以上,持续数日或数周,日差不超过1℃,常见于伤寒、肺炎球菌性肺炎等。

②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时间后,又再次升高,如此反复发作,见于疟疾。

③弛张热体温高低不一,日差gt;1℃,最低温度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等。

④不规则热体温在一日中的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

(4)体温过高患者的护理2.体温过低体温在35℃以下称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

对体温过低患者的护理首先应提高室温,以24℃~26℃为宜,还可用热水袋保暖。

3.与体温相关的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高于正常范围。

②次要诊断依据:皮肤发红、触之有热感、呼吸心跳加快、痉挛或惊厥。

③相关因素:暴露在热的环境中、剧烈活动、药物或麻醉、衣着不当、新陈代谢率增高、疾病或外伤、脱水、不能出汗等。

(2)体温过低①主要诊断依据:体温在正常范围以下,皮肤发凉、苍白。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或者低于正常范围(36℃),通常是身体内部发生了某种疾病或者病理变化的表现。

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体温异常,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的标准格式。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 口腔测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水银体温计,将温度计放置在口腔底部,嘴唇紧闭,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腋下测温:将温度计放置在腋下,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身体两侧,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耳温测量:使用红外线耳温计,将耳温计插入患者耳道,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直肠测温:使用数字体温计,将温度计插入患者直肠,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2. 体温评估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36℃-37℃。

- 低体温:体温低于36℃,可能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低温症、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

- 高体温:体温高于37℃,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感染、发热性疾病、中暑等问题。

- 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8℃以上,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严重感染、炎症反应等问题。

- 高热伴寒颤:体温快速升高至39℃以上,伴有寒颤、头痛等症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急性感染、败血症等问题。

3. 体温评估步骤- 确定测量体温的方法和频率。

- 在测量前,告知患者测量体温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 根据测量方法进行体温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 分析体温测量结果,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 根据体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低体温的护理- 提供充足的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使用电热毯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寒颤、乏力等。

- 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饮食要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 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温度,确保血液循环正常。

2. 高体温的护理- 提供适当的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敷、赋予退热药物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38℃)或低于正常范围(36℃-37℃)的情况。

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通过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可获得准确的体温数值。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口腔、腋窝、耳温和额温等。

在测量体温时,护士应注意以下事项:- 使用无菌体温计,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消毒。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

- 遵循正确的测量方法,并确保测量环境的温度稳定。

2. 体温评估异常体温的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体温数值的判断:将测量得到的体温数值与正常体温范围进行比较,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 体温的变化趋势: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了解体温是否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 体温与症状的关联: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腹痛等,以判断体温异常的原因。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体温过高的护理当患者体温过高时,护士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环境的清洁和凉爽,确保室温适宜。

- 给予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 鼓励患者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使用退热药物,如扑热息痛等,以降低体温。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2. 体温过低的护理当患者体温过低时,护士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环境的温暖,使用暖气或电热毯等设备。

- 给予热饮食物,如热汤、热粥等,以提高体温。

- 鼓励患者穿戴暖和的衣物和被褥。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 注意防止患者出现冻疮或其他寒冷相关的并发症。

3. 病情观察和记录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症状,并及时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体温测量时间、体温数值、体温测量部位、患者的症状和护理措施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

四、异常体温的预防1. 环境控制护士应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发生。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 3、蒸发: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 种散热方式,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乙醇的蒸发,引 起降温的作用。
(三)体温调节

包括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种方式。
•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其方式是:
• 1、温度感受器:
• (1)外周温度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 包括冷热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向中枢;
三、护理措施
• (一)测量体温 • 1、体温计种类与构造 • (1)水银体温计 • (2)电子体温计 • (3)可弃式体温计 • (二)体温检查法(略)
(二)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 1、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 降温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 种。局部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致冷 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冷疗用温 水擦浴、酒精擦浴方式,达到降温目的。 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 温目的,注意剂量,对老年体弱及心血 管疾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降温30 分钟后应测量体温。
(四)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 1、正常体温: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 窝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三种测量方法,直 肠温度最接近于人本深部温度,而日常工 作中,采用口腔、腋下温度测量更为常见、 方便。
• 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 • 口温 37℃36.3~37.2℃ • 肛温 37.5℃36.5~37.7℃ • 腋温 36.5℃36.0~37.0℃

低热:37.3~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
2、 发热过程及症状,一般包括三个时期:
• • (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会提示身体浮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定期测量体温: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可以选择口腔、腋下、耳温、直肠或者额温等测量部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

2. 记录体温数据:测量完体温后,将测得的数值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体温数值。

记录体温数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体温变化趋势。

3. 分析体温变化:根据患者的体温数据,分析体温的变化趋势。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者降低,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1. 降温护理:当患者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降温护理:- 赋予患者解热药物:根据医嘱,赋予患者适当的解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给药时间,避免过量或者过频使用。

- 体温调节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

可以使用冷敷或者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腋下或者腿部,匡助降低体温。

- 注意水分摄入:赋予患者足够的水分,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可以赋予患者冷开水、温开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

2. 升温护理:当患者体温降低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升温护理:- 提供温暖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暖。

可以使用电热毯、暖风机等设备提供额外的温暖。

- 赋予热饮食物:赋予患者温热的饮食,如热粥、热汤等,增加体内热量的摄入。

- 注意保暖:给患者穿上保暖的衣物,特别是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的部位,避免热量散失。

3.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数据,观察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

如果体温仍然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测量方法
1 口腔测量
使用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 方,关闭嘴唇,等待数分 钟,读数。
2 腋下测量
3 耳朵测量
将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确 保腋下干燥,等待数分钟, 读数。
使用耳温计将探头插入耳 道,按下按钮,等待测量 完成,读数。
常见的体温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准确、易于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常见于家庭和医疗机构。
炎症
身体组织受伤或受到细菌感染 时,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和药物反应可能导致 体温异常。
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 持通风环境,帮助体温下 降。
2 药物治疗
3 就医咨询
根据不同的体温异常原因, 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 他症状,及时就医咨询医 生。
通过测量耳道或额头的红外线辐 射,来测量体温。
水银体温计
传统的体温测量工具,已逐渐被 其他电子或数字型体温计取代。
正确的体温测量步骤
1
准备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并准备好消毒用品。
2
位置
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3
测量
按照体温计的说明进行测量,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体温异常的可能原因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可以 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 的状态。
体温的重要性
健康监测
体温可以帮助评估人体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是疾病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反应身体功能
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速 率和内部环境的稳定程度。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体温是人体代谢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体温范围是36℃-37℃。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即浮现异常体温时,可能是身体某种疾病或者病理状态的表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以匡助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体温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在评估患者体温时,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口腔测温:将温度计放入患者口腔底部,闭口5分钟后读数。

- 腋下测温:将温度计放入患者腋下,闭臂5分钟后读数。

- 耳温测温:将温度计插入患者外耳道,按下测温按钮后等待读数。

- 额温测温:将温度计对准患者额头,按下测温按钮后等待读数。

2. 异常体温的分类根据体温值与正常范围的关系,异常体温可分为以下几类:- 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普通为38℃以上。

- 低体温:体温低于正常范围,普通为35℃以下。

- 退热:体温由发热状态下恢复到正常范围。

- 间歇热: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交替浮现发热和正常体温。

3. 异常体温的评估要点在评估患者异常体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测量体温的时间:记录测量体温的具体时间,以便分析体温的变化趋势。

- 测量体温的部位:记录测量体温的部位,以便比较不同部位的体温差异。

- 伴有症状:记录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乏力、咳嗽等,以辅助判断体温异常的原因。

- 体温变化趋势:根据连续多次测量的体温值,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判断体温是否逐渐升高或者降低。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发热患者的护理- 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症状变化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降温措施: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冷敷、冰袋等)或者药物降温(退热药物)。

- 补液:发热时患者容易浮现脱水,赋予充足的液体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歇息:发热患者需要充分歇息,减少体力活动,匡助身体恢复。

2. 低体温患者的护理- 保暖:提供足够的保暖措施,如赋予温暖的被子、调整室温等,防止患者进一步降温。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38℃)或低于正常范围(36℃-37℃)的情况。

异常体温可能是身体发生问题的信号,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方法。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可以选择口腔、腋窝、肛门或额温等测量部位。

确保体温计的准确性和清洁卫生。

2. 体温记录:将测量到的体温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记录中,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测量数值。

记录体温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体温评估:根据患者的体温数值和症状,进行体温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发热程度、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评估结果有助于确定护理干预措施。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发热护理:a. 保持环境舒适:调整室温、湿度和通风,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b. 补充水分:发热时,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及时给予足够的水分补充。

c. 服用退热药物: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d.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退热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e. 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低体温护理:a. 提供保暖措施:给予患者足够的被褥和保暖设施,保持室温适宜。

b. 补充热量:提供高热量的食物和饮品,增加患者的热量摄入。

c. 活动促进: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

d.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体温上升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e. 观察症状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寒战、乏力、意识模糊等,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四、异常体温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感染引起的发热。

2.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引起的发热。

3.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引起的体温异常。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学习要求
1、了解体温的产生及生理调节 2、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3、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 4、熟悉常见热型 5、熟悉体温异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6、掌握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和检查法 7、掌握体温的测量及记录
1
生命体征
●定义: 是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总称。 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应, 是衡量机体身心情况的可靠指标。
• 2、发热临床分级:(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二、体温评估- 1 ℉) 37.3 ~38.0℃ (99.1~100.4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100.6~102.2℉) (102.4~105.8℉) (105.8℉以上)
T持续 > 41 ℃——永久性的脑损伤 T持续 > 42 ℃——休克 T> 43 ℃——很少存活
3 7
11 15 19 23 3
7
11 15
60/36℃


40/35℃
不 升


20/34℃
120/39℃
v


100/38℃

80/37℃

60/36℃
1、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应立即 A.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B.口服蛋清水或牛奶 C.请医生处理 D.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 E.立即饮水 (A)
4、常见热型
间歇热
特点: 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持续数 小时或更长,然后 下降至正常或正常 以下,经过一个间 歇,又反复发作, 即高热期和无热期 交替出现
常见病: 见于疟疾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一定规 则,且持续时间 不定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汇报人: 2023-11-23
• 体温的基本知识 • 体温评估方法 • 高热病人的护理 • 低热病人的护理 • 体温异常的预防与教育 • 体温与医疗护理的未来展望
01
体温的基本知识
正常体温范围
01
02
03
04
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为 36.3°C到37.2°C。
腋下温度:正常范围为 36.0°C到37.0°C。
体温异常可能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疾病 本身导致的。在评估体温异常时,需要综合考虑 患者的其他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作 出准确的诊断和处理。
02
体温评估方法
口腔测温法
01
02
03
方法描述
将体温计放置于患者口腔 舌下,让患者紧闭口唇, 持续3-5分钟后取出读数 。
优点
准确性较高,适用于成人 及能够合作的儿童。
04
低热病人的护理
低热的定义与原因
定义:低热是指体温在37.5°C至38°C之间的 状态。
01
病毒感染:如流感、普通感冒等。
03
02
原因
04
细菌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 等。
慢性疾病:如风湿热、结核病等。
05
06
其他因素:如疫苗接种、药物反应等。
低热的临床表现
头痛
病人可能会感到轻 度至中度的头痛。
数据共享
智能化体温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医 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医 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 更加便捷的服务。
个性化体温护理的研究与展望
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症,研究个性化体温护理方案 ,以提高医疗护理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跨学科合作:结合生理学、医学、护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深入研究 体温与医疗护理的关系,为个性化体温护理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超高热是指体温超过41°C,这是非常 危险的,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温。
如果超高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其他 症状,应立即就医。
护理措施包括:使用冰袋、冰贴等物 理降温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 畅,防止窒息。
04
体温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常见原因
01
02
03
04
感染
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 毒、真菌等,导致发热。
电子体温计的使用
总结词
便捷、高效、准确
详细描述
电子体温计通常采用红外线测量技术,只需对准额头、耳道等部位,几秒钟即可获得体温读数。这种 方法便捷、高效、准确,尤其适合家庭使用。
03
高热与低温的护理
高热的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C,需要 采取措施降低体温,以避免对身
体的伤害。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多饮水、减少衣物、使用冰
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 未发育完全,体温易受环 境影响。
昼夜节律
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变 化,一般清晨较低,下午 较高。
02
体温的评估方法
口测法
总结词
直接、快速、准确
详细描述
口测法是将体温表置于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读取数值。这种方法直接 测量口腔温度,快速且准确,适用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使用其他测量方法的病 人。
袋或冰贴等物理降温方法。
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症 状,应及时就医。
低热的护理
低热是指体温在37.5°C至38°C 之间,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需要关注身体状况。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 湿度适中、适当休息、饮食清 淡、注意保暖等。
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40.0℃ 左右,达数日或数周, 24小 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伤寒、大叶性 肺炎
(2)弛张热
体温在39.0 ℃以上, 但 波动幅度大, 24小时体 温差在1.0 ℃以上,最 低仍高于正常水平。
(2)弛张热
常见于 : 败血症、化脓性疾病
烧伤败血症
检查、清点体温计,正确甩表;切忌放入热 水。
口温测量禁忌症。注意:进食吸烟后隔30分 钟测量。
腋温测量禁忌症。注意:擦干汗液,夹紧。
直肠测温禁忌症。注意:坐浴等待30min后
测量。
2021/4/9
26
3、注意事项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 免损伤口腔粘膜。
2021/4/9
16
5、护理(书上160页最下面)
1、体温过高的护理
C:饮食调节:鼓励患者多饮水 D:保持清洁和舒适 E :安全的护理
F:心理护理 G:健康教育
2021/4/9
17
2、体温过低的护理
(1)密切观察,做好抢救准备 (2)设法提高室温 24.0 -- 26.0℃为宜
(3)采取相应保暖措施
患者表现:躁动、嗜睡、心 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 皮肤苍白、四肢厥冷,甚 至昏迷。
5、护理(书上160页最下面)
1、体温过高的护理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4次每天, 高热患者Q4h测量体温。
B:降温:发热超过39℃,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 39.5℃,乙醇、温水擦浴或做大动脉冷敷,防止 高热惊厥;药物降温应遵从医嘱。 30min后再次 测量。
第十一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测量T、P、R次数:新 入院无发热患者连续测 量4次后改每天一次,根 据病情随时监测;体温 39℃以上或35℃以下者 ,每4小时测量1次,体 温37.5℃~38.9℃者每日 测量4次,连续测3天体 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告病重病人、告病危病 人根据病情q4h或按医嘱 测量生命体征。手术后 、分娩的每日测量3次。
情景病例
病例:女,35岁,以持续高热1周为主诉入 院,体温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
1 ℃以内, 脉搏108次/分,呼吸24次/分,意
识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燥,食欲不振。 请说说你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
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掌握正确测量病人体温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 项 熟悉发热程度的区分及临床常见的4种热型
熟悉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体温的测量 方法
难点 常见热型判断 头发护理评估
学习内容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测量技术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 部的温度, 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 度高且稳定。
测 量 病人准备 技 术 环境准备
病人整体状况 测温局部情况
情绪稳定
休息30min
用物准备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2.计划
3.实施
核对解释 ↓ 放置测量 ↓ 检测记录 ↓ 整理消毒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部位: 水银端斜 放于舌下 热窝处 嘱病人 闭口用鼻 呼吸 勿用牙咬 勿说话 测温 3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和不良预后。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 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 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
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 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 护理措施
(1)保暖措施 (2)观察病情 (3)病因治疗 (4)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十二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是机体 内在活 ﹑动的客观反映,也是衡量机 体正常与否的重要指标,临床上统称 为生命体征 。
制作人:周兰芳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成人正常体温的范围 2.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3.掌握体温过高,体温过低的评估及护理措施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部位
腋温 口温 肛温
正常范围
36.0~37.0℃ 36.3~37.2℃ 36.5~37.7℃
平均温度
36.5℃ 37.0℃ 37.5℃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二)生理性变化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 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l.0℃。
1. 昼夜变化 2. 年龄差异 3. 性别差异 4. 运动状态 5. 用药作用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 常见热型 临床上把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不
同的发热性疾病可表现出不同的热型,加强观察 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常见热型如下 :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4. 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2)病情观察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补充营养 (5)休息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 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 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 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 0.5℃ 或一 昼夜体温波动在 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临床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 )
低 热:37.5~370.9℃ 超高热: 41℃以上
前置补偿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 化分解而产生。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并转 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
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 活动的重要条件。
因此体温被视为观察生命活动的重要体征之 一。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精讲点拨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值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若体温低于 35℃以 下称为体温不升。
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及极度衰竭的病人。此 外,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使机体散热过多过快,导致 体温过低;颅脑外伤、脊髓受损、药物中毒等导致的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受损也是造成体温过低的常见原因。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畏寒,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温度下降,有些病人可 出现寒战。 (2)高热持续期 特点: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表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 尿量减少 (3)退热期 特点: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 表现: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