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中国文化的初创期,⏹秦汉至隋唐——中国文化的繁荣期,⏹宋元明清——中国文化的发展期,⏹鸦片战争至20世纪中期——中国文化的转型期。
⏹第一节中国文化的初创期中国人起源(中国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所以有了人就有了文化,或者说正因为有了文化才有了人。
⏹考古学资料显示,从猿到人的标志是元谋人的出现,即170万年前,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起点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元谋猿人⏹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出土了两颗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和一部分遗物。
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存之一,距今有170万年。
⏹大概已经会使用火。
在石穴中,在密林深处,元谋猿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火光,证明我们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北京猿人⏹ 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
⏹被称作"北京猿人"和"北京人"。
⏹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在距今约四五十万年以前,周口店一带的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
这就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原始群。
⏹白天制造工具,采摘果实,猎取野兽,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加上手势交谈。
⏹能够利用天然火,这是征服自然的一种重要本领。
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
保留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一些头骨碎片和牙齿。
⏹是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体格、外貌基本上和现代人相同,脑容量也接近现代人。
⏹旧石器时代⏹从元谋猿人(170万年前)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均处于旧石器时代传说中的"燧人氏"⏹在远古的时候,人们住在黑暗的洞穴里,吃野生瓜果、河蚌蛤蜊、连毛带血的生肉,有一个能干的人就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让人们吃上烤熟烧香的食物。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读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读后感《读〈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有感》哇塞,读完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我就像打开了一个超级大的宝藏盒子,里面的宝贝那叫一个多啊!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棵超级大的树,这第一章就像是大树的根,虽然它在地下,不怎么起眼,可是却非常非常重要。
这一章里讲了好多东西呢,比如说传统的节日呀,古老的神话故事呀,还有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的时候,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
我家就是这样,奶奶总是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各种好吃的。
我就问奶奶:“奶奶,为啥要准备这么多东西呀?”奶奶就笑着说:“傻孩子,春节可是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吃的东西当然要丰盛啦。
”我又接着问:“那为啥春节要贴春联呢?”奶奶就拉着我的手,给我讲起了故事。
原来呀,传说中有个叫“年”的怪兽,老是在过年的时候出来捣乱,人们就贴春联来把它吓跑。
这春联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符咒一样。
你说神奇不神奇?我觉得这可比那些动画片里的魔法还厉害呢。
再说说那些神话故事。
像女娲补天,女娲就像一个超级大英雄。
天破了个大窟窿,那得多可怕呀。
就好像我们住的房子,屋顶突然破了个大洞,那风雨都要灌进来了。
女娲呢,她到处找材料来补天,她多辛苦呀。
她要是像我们现在有些人一样,遇到点困难就放弃,那我们可就惨了,说不定早就被天上掉下来的大火球给砸到了呢。
还有后羿射日,天上有十个太阳,这就好比十个大火炉在烤着大地,后羿就像一个神箭手大侠,“嗖”“嗖”“嗖”,把那些多余的太阳都射下来了。
要是我在那时候,我可没那本事,我可能就只能躲在山洞里,热得直哼哼了。
说到风俗习惯,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比如说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
我跟爸爸一起去看过赛龙舟呢。
那些龙舟就像一条条飞龙在水面上穿梭。
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为啥要赛龙舟呀?”爸爸告诉我:“是为了纪念屈原呀,屈原是个大好人,他投江了,人们为了不让鱼去吃他的身体,就划着船去找他的身体,还扔粽子到江里喂鱼呢。
”我听了之后,心里就想,屈原肯定是个特别了不起的人,大家这么多年都还记着他,还为他做这么多事。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 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 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 “小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 特性: ❖ 1、“协和外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
观。 ❖ 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观。 ❖ 3、强调人自身修养的人本观。 ❖ 4、系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实践理性精神。
❖ 1、原始群居时期: ❖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 婚姻状态是杂婚
❖ 2、血缘家族时期: ❖ 中国文化的曙光是从这时开始的 ❖ 三大成就: ❖ 一是石器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反映了人类创造文化能力的提高 ❖ 二是火的使用: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 ❖ 三是出现了弓箭:扩大了人类杀伤的范围和
产生的原因:生产力不发达;认识能力低下。
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维系集体和个人的精神、 宣泄不安情绪。
2、神话的保存: 《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
《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战国末期或西 汉初期;作者不定;性质不定(地理书或巫书)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黄帝战蚩尤
5、英雄神话: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6、传奇神话: 嫦娥奔月
三、古代希腊神话
1、古代希腊神话的背景
古代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时期的口头传说,希腊
神话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和艺 术的源泉,至今仍然被无数作家和艺术家当作题材 和灵感的宝库。
❖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 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 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 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 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 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
20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三、秦汉隋唐宋元: 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
(一)秦朝时期 (二)西汉和东汉时期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 (四)隋唐时期 (五)宋元时期
四、闭关锁国: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儒 家文化为核心的文明,在东亚地区形成了 “中国文化圈”,并以其包容的精神接纳 并消融了周边民族文化乃至印度的佛教文 化,形成了延绵不绝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河。
(二)“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
首先,“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对国际秩序 和世界文明做出的独特贡献,对于化解各种危机、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和而不同”使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 亲和力和融合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改 造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 化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厚德载物的含义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实 质,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它不仅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人生观, 即:恕人之过和宽厚待人。孔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自 古以来,人们一直把容人之短、恕人之 过视为一种高尚品德,强调这种品德在 立身处世中的作用。
(二)“厚德载物”的现实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让人 类恢复理智,回归自然。
其次,中国传统优良传统文化可 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再次,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强 中国和世界的沟通和交流。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消除 人们的精神危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世界的文化发展来看,欧洲文化、波斯文化、 古代印度文化和中国的秦汉文化形成了四大文化体系。 这四大文化体系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演变形成 了目前我们通常所讲的四大文化系统,即:西方文化 系统、阿拉伯文化系统、印度文化系统和中华文化系 统。在这些文化系统中,中国文化延绵不绝、博大精 深、源远流长,体现了非凡的生命力。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PPT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贵刚经 人和健世 为尚有致 本中为用 的的的的 人和进务 文谐取实 精精精精 神神神神
1.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重视人的生命、肯定人的价值。 《周易》:把人与天地并立,并强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礼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孔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辉煌的文化成就 《史记》—史学 《古诗十九首》—诗歌 元典创制
道教、佛教——东汉
(四)魏晋南北朝—— 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期
融合期
多元的文化走向
多方创新的文化成就 数学—祖冲之 农学、地理学—《齐民要术》《水经注》 医学、化学—葛洪
(五)唐宋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
鼎盛期
唐代 科学技术 文学 艺术
宋代 文学 书法 绘画 科技 教育
(六)明清——中国传统文化 的沉暮与创新
沉暮与创新
文化专制严厉 文字狱
早期启蒙思潮出现 李贽 王守仁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图书典籍 古代科技 学术文化
西学的传入与东渐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 验,谈谈中国传统化的 基本精神有哪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匡衡凿壁借光
车胤囊萤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
孙康映雪 勾践卧薪尝胆
4.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躬行践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荀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孔子:“敏于行”“敏于事”,“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力行近乎仁”
希腊哲学家 普罗泰戈拉
《论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命题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家庭制度、文化制度、 教育制度及伦理规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五、魏晋南北朝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格局的形成 (220-581)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混乱与动荡的时期,战 乱频仍,朝代更迭频繁;民族大迁徙,乌桓、匈奴、鲜卑、 羯、氐、羌等与汉族融合; 文化背景:以儒家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被打破,不同 地域民族、文类派别的文化交融、改造和再生--多元化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传统中医
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 《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宗教哲学 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禅宗、 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饮食文化 茶文化、酒文化、烹饪文化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
)
二、夏商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BC2070-BC770)
殷商文化(BC1600-1046): 甲骨文、典籍、青铜器;古代中国已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 神本文化、祭祀与巫术;
西周文化(BC1046-770): 敬德保民;以人为本;宗法制度、制礼作乐;
三、春秋战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BC770-BC221)
由杂乱的性交关系——同辈男女通婚(伏羲女娲兄妹为婚)
古人阶段(距今20万年至5万年):
也称早期智人,陕西大荔人、许家窑人、山西丁村人; 石器制作水平多样,水平提高,第二次加工; 体质提升,有了性别和年龄的分工; 同辈通婚——族外婚;
氏族制度萌芽;
新人阶段(距今5万年-1万年):
也称晚期智人,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内蒙古河套人、 北京山顶洞人;
期末考核:开卷考
中国传统文化(重点及笔记总结)
第一章古代中国概况第一节地理环境和经济结构【地理环境】农耕生产是其主要的经济方式。
中国的古代文明,其性质是农业文明,这是一种早熟型的人类文明。
【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社会。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文化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延续没有中断的文化。
中国文化的结构是“多元一体”的。
中国文化以我为主。
【先秦文化】先秦是中国文化的发展由萌芽到初具体系规模的时期。
夏、商、西周史称“三代”,“三代”是统一的、宗法性的王权专制国家形成发展的时期。
春秋、战国是中国早期文化大发展并形成初步体系和规模的时期。
春秋时期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进入铁器时代,促成了战国时期经济的大发展。
【先秦文化】秦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无论是疆域的开拓,还是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文化发展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
在精神文化建设的层次,尊奉法家思想,并实行博士官制度,试图调和法家思想与黄老、儒学的关系,但终究由于法家思想的偏狭和酷刻,最终酿成了“焚书坑儒”的惨祸,归于失败。
汉朝初立,但这毕竟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
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学受青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的价值观成为传统民族文化的灵魂。
汉代还产生了中国自己的民族宗教——道教。
儒学与道教一雅一俗,一上一下,遥相呼应,对中国的传统社会持续地发挥着文化教化功用,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作用。
秦汉还是交流的重要历史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化】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士族文化的兴盛和民族间文化的冲撞和融合。
玄学是士族的学术化。
玄学清高孤傲,清通简要,精妙雅致,超凡脱尘,是士族形象的学术化。
摆脱了汉代经学庸俗实证的特点,进入了重抽象思辨的玄妙境界。
【隋唐文化】在学术文化领域,儒、道、佛三家思想竞相斗艳。
在“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建立了此后宋明理学的体系。
隋唐文化以其宏大的气象向世界展现了它的自信。
【宋辽夏金元文化】与北宋卑弱的对外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文化的兴盛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一章
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
(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 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 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是 构成整个文化的基础,是 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 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自身 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 行等各种条件为目标,直 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利用和改造的程度和结果。
讨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 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 文化氛围。
(知识)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特指精 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科学等)
2.文化的定义
西方学者的观点: 文艺复兴时期孕育了“文化”的科学 概念。到了18世纪,在人文传统深厚 的德国,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康德、 赫尔德和文学家歌德,依据于中世纪 迥然不同的关于人的看法,对“文化” 做出了划时代的界定。
我的看法:
广义的“文明”是指人类进入了脑体分工、 创造了文字记载,进入了一种“开化”状 态,与“蒙昧”状态相对应。
狭义的 “文明”是标志人类社会或个 人言论 行为进步状态的一个概念,与“野 蛮”概念相 对应。
4、文化的构成与分类
精神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由于 其内涵的广泛性而决定了 其外延的宽泛性,文化研 究者往往根据各自不同的 视角,对文化作不同的分 类。 文化的构成分为四个层面: 物质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表层,制度文化和行为文 化处于文化结构的中层, 精神文化处于文化结构的 深层。
胡适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一文中指出:“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 环境的总成绩,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 生活方式。” 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里说:“文化者, 人类心能所开积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易言之,凡人类心能所开创,历代积累起 来,有助于正德、利用、厚生之物质的和 精神一切共同的业绩,都叫做文化。”
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子课件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况
一、文化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文”引申出若干词义:一是包括语言 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二是彩画、装饰、人文修养等。“文” 与“质”“实”相对,所以《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化”的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易·系辞·下》载“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中庸》载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
中国传统社会的物质再生产,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 为单位的、自发的、以简单劳动工具为依托的简单再生产。 在这个再生产的过程中,各个家庭及社会组织彼此之间只 有简单的交换关系,没有精细的分工。“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养家糊口便是 这种生产的目的,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经济模式就是 自然经济。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其发生、发 展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受地理 环境、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 的影响。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是 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产生的 基础,在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交流中起着不容忽视的 重要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 条件等因素是塑造一种文化模式的关键要素。在不同的地 理环境中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并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同影响。
由于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和宗法思 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家庭聚成 家族,由家族集合为宗族,再由宗族组成社会,进 而构成国家。家国一体,父是家君,君是国父,这 就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社会结构。
家族本位观念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浓厚的乡土色 彩,怀恋乡土、眷顾乡亲成为一种恒久的文化现象。 由家庭亲情准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 朋友有信”等拓展而形成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成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家族本位是落后经济形态 及专制体制的根源,因而它与现代化事业多有冲突。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第三节 文化的广阔性、复杂性
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既广阔又复杂。因为人类所触及的一切皆为文化。诸如历史的、 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制度的、行为的、科学的、工业的等无一例外地都包 含在文化之中,这种广阔与复杂,人们是无法用有目的的语言技术简洁、扼要的 方式来表达。在这种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对文化的内容进行总体的把握和概括。
“文”与“化”合成一词是在西汉以后,刘向的《说苑·指武篇》:“圣人之治 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取其文明、文雅、文治、教化的意义,也是指以文化人用文来教 化人。我们看到“文”的内容包括了道德、风尚、习俗、教育等人文形态,文是 用来教化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化”成为了动词,包含了教育、影响、变 化等发展的动态表现。
二、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
民族性也称为国度性,民族性的特征是文化的基本属性。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色,反映出了不同民族的 个性。比如中国人过的中秋节、除夕、元宵节、春节、端午节等,西方 人过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这些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里,蕴含 着浓厚的民族情结,它能使几十亿的人们在同一时间,怀着相同的观念 和情感,去做同样一件事情,实现同一个目的。
三、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文化,并随 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有的文明逐渐消失,有的文明被另一 种更高的文明取代。
例如19世纪中叶,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于是封建文明逐渐被淘汰。到了20 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成了经济繁荣、独立自主的国家,现代文明正在不断地、 迅速地发展。
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一体化
文化内容是广阔的,也是复杂的,把文化划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简单 和粗俗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人创造的一切都具有“精神”的成分和色彩。哲学、 宗教、科技等所表现的现象是不能简单来划分物质或精神。桑田、宫殿建筑、万 里长城等不能分清是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物质精神化、精神物质化,是文化 内容复杂与宽阔的体现。在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实践中对物质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 能脱离精神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同样不能脱离物质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案合并本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 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征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分类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3. 组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组研究和展示。
4.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小组研究的成果。
第二章: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
2. 掌握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
3. 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流派2. 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3. 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进行思考和讨论。
2. 通过介绍重要代表人物和著作,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哲学重要代表人物的介绍论文。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和作者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形式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选讲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分类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实例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的理解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流派掌握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和贡献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定义、特点和主要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的understanding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形式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杰出人物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3.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形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杰出人物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杰出人物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的理解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发明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成果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4.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成果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背景和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成果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背景和影响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的理第五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掌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理论和实践探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5.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理论及其代表人物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和案例分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实践和案例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的理解第六章:中国传统宗教信仰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宗教掌握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和演变理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6.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宗教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主要教义和仪式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宗教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和演变小组讨论法: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重点和难点解析: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章 绪论
14
形成“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
“正心笃志,崇德弘毅”指的都是心理素质的陶冶和 培养,这对当代年轻人无疑都是十分重要的。
15
请思考—— 应当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6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等同于封建旧文化,但同时也不能否 认,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封建文化的糟粕。
17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
把教育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 把育人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结合起来。
既要让学生体验到 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要能解决他们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18
文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文化是渗透在人们的活动、行为和知识当中的
8
尊老尚古,贵中尚和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老者是智慧与经验的化身 “中” 即孟子所说的“中庸”
“和” 即和气、和睦、和平、和谐
9
兼容并包,丰富多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少内容来源于周边各少数民 族或世界各地,正是由于这种不断地吸纳和兼收,
中国传统文化才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10过渡页TransFra bibliotektion Page
那么, 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青少年立德树
人能够有哪些重要的帮助呢?
12
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以国为家、家国一体、先国后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内容。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和情 怀,对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促进中华民族的 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建立“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人际关系道德规范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社会的和谐
建筑 绘画(情境合一) 中医
中国建筑
易传》是解说《易经》的著作,强调阴阳对立统 一。它认为任何事务都含有刚健和柔弱两种属性, 阳为刚,阴为柔。中国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即 背阴相阳。按传统习俗,居中面阳为尊,面东西 次之,面北为卑。 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 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 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组合。 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 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
(一)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 (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三)中西文化精神比较
(一)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
地理环境 农耕经济 社会结构
地理环境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华夏中心主义的 心理定势) 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中国文化具有超 常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荀子:君者,舟也,庶者,水也。 北宋张载宣传“民胞物与”,朱憙则认为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
远鬼神
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 本位,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 鬼神信仰置于其后。可以说,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孔子的观点
孔子虽然承认天命,而怀疑鬼神。他说:“务民 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 语· 雍也》)认为人生最终要的是提高道德觉悟, 而不必求助于鬼神。 孔子更认为应重视生的问题,而不必考虑死后问 题。《论语》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 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 焉知死?'(《先进》)孔子对鬼神采取存疑的态 度,既不否定,亦不肯定,但认为应该努力解决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必向鬼神祈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D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一)依据地理环境——河谷型文化
内聚力、容纳性强,以农业为主体的混合型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ED
(二)依据生产方式——农业文化
•农耕生活——安土重迁、追求稳定和缺乏冒险精神
农耕生活,怡然自得
RED
(三)依据哲学思想——多家思想共同构成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各家文化相通互补,相互 关联,形成我们共同的理想人格、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RED
RED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绪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 •(一)何为“文化” •“以文教化”,进而涵盖了神明祭祖、道德法律、精神修养诸领域。
考古发现某一处古代遗址,通过这一遗址的研 讨,揭示其历史内蕴,就称某某文化,如“玛 雅文化”、“仰韶文化”等。
评价一个人的学识涵养:“某某人很有文化。 ” 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追求。 其它还有“社区文化”、“商业文化”、“校 园文化”、“寝室文化”、“厕所文化”、“ 课桌文化”等等。
RED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一)崇尚统一,追求稳定
RED
(二)伦理至上,群体至上
•重家庭伦理,延续“家族本位”。
RED
(三)尊老尚古,贵中尚和
•效法古人的做法处理事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和谐之美是最高境界。
RED
(四)兼容并包,丰富多彩
•包容、兼容、吸纳,在矛 盾的对立统一中体现自身 价值。
RED
(二)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经历长期发展过程形成的,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负载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如以家庭为重的社会伦理道德。
•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在反映着。如朋友间的交往
•民族自我认同感。如我们都是中国人。
RED
(三)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 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 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 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 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道德情操、风俗习惯、 行为方式、教育科技等。
中国传统文化
看图说话
RED
朝京门
惠州西湖
看图说话
RED
潮汕功夫茶
客家围屋
RED
看图说话
长 城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总长度为 8851.8千米。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RED
看图说话
RED
北京故宫
RED
RED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就像一条源远 流长的河流,源头 很远,流过历史, 流到今天,还要流 向未来。文化是一 脉相承、生生不息 的,需要数百年、 数千年,甚至是数 万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