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1折纸_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折纸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数学下册的第一单元——折纸。
该单元主要掌握折纸基本操作,了解不同折法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折纸方式及其基本操作2.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3.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4.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常见折法及其操作方法2.理解不同折法的作用难点1.折线的画法和位置2.理解折纸原理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折纸作品,引入新课。
随后,向学生提问:折纸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依次展示,列举重点。
第二步:梳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请学生们将自己已学过的折法依次主持出来,之后让学生用纸测试每一种折法的效果。
第三步:讲解新知识1.折法分类及操作:从基础折法讲起,按难度逐步讲解。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实物,再让学生自己做。
2.折纸细节:教师让学生认识一些折纸细节,如:–不要用力过猛–折线要准确 (不要歪歪扭扭)–弯折的地方要顺–重要折痕 (例如:折中线)第四步: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做折叠练习,这样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操作的熟练度,也能让学生的操作更加准确。
第五步: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认真讲解,边讲边做,讲解时注重示范。
2.演示法用实物示范后请学生自行操作,纠正细节错误。
3.作业法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巩固和提高操作技巧。
六、教学反思针对折纸这一内容,反思后,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程度不同导致的差异,同时可以选拔一些学生进行示范,发挥其表率作用,适时安排更好的操作时间和内容。
同时,在教学中切忌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盲目地提高折纸难度,要根据学生基础调整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折纸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一、分数加减法教材分析: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安排:折纸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引导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折纸”中的教学情境图,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1+41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1-41 2、提问: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探究21+41(1)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相加吗?谁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和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2)小组内讨论并动手操作:该如何计算21+41的结果 (3)全班交流,组织汇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三、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部分——通分和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五、设计思路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
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2023秋)
-将轴对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将理论知解对称轴是图形对折后两侧完全重合的直线,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对称轴不一定是图形的边或线段,而可以是任意位置的直线。需要通过具体的折纸实例来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难点2:在折纸操作中,学生可能难以做到精确折叠,导致图形不对称。教师需要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并鼓励学生反复练习,以达到精确折叠的目的。
此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在折纸操作上还存在一些技巧上的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下一步,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简单的折纸技巧训练,以提高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的精确度。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大家对于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有时候可能过于天马行空,缺乏实际操作性。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应用能力,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引导他们从实际出发,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轴对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轴对称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轴对称的概念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通过折纸活动,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不过,我也注意到在理解对称轴的概念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这一点,采取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公开课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公开课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
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在学生折纸与涂色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教师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真正做到让每一名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化难为易,教师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第1课时折纸(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总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用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并观察两个分数表示的部分是否相同。
生:上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和表示,和表示的部分相同,但是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
师:是的,我们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既有利于学生迁移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与方向。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教学设计2,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杂的折纸作品。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折纸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折纸的基本手法、折纸作品的创作和展示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折纸基础,对折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折纸的基本手法,如折叠、剪切、粘贴等。
但是,学生的折纸技巧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复杂的折纸作品还难以独立完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2.示范法:展示折纸作品的制作过程。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折纸作品。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折纸作品。
5.评价法: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2.准备折纸作品:教师和学生的优秀作品。
3.准备教学课件: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折纸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折纸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让学生初步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尝试制作简单的折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折纸作品。
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折纸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折纸作品。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纸》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1课时折纸教学内容:折纸(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教学重点: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
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长方形白纸、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
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二、启发思考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
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
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三、拓展思考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通分的实质就是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六、作业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5、6、7、8七、板书设计:折纸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教学反思: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纸并涂色,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究列式,并结合作品图探究算法,理解算理,然后教师再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
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折纸》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特征,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图形的旋转、平移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组合和变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简单的图形组合成复杂的图形,并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折纸过程。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如彩纸、剪刀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折纸模板,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折纸过程。
4.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折纸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折纸艺术,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折纸作品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纸变换而来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变换规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章《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学会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折纸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学具:彩色纸张、剪刀、胶水、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展示一张纸,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如何将一张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你们猜一猜,我们可以将纸折叠成哪些形状呢?”2. 讲解:我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彩色纸张,然后教他们如何折叠纸张。
我会一步一步地演示,并让学生跟着我一起动手实践。
我会教他们如何将纸折叠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
3. 实践: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尝试将纸折叠成各种形状。
我会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自己设计折纸作品。
4. 展示:我会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折纸作品,并让他们解释一下他们是怎样折的。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今天学的折纸技巧和步骤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色纸张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动物,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将纸折叠成该动物的形状。
2. 请学生用折纸技巧制作一个花瓶。
答案:学生可以将纸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将底部折叠成花瓶的形状,用胶水将底部固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折纸技巧有了基本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折纸作品。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复杂的折纸作品的完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1.1《折纸》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手工能力;4.增强学生的认真和耐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掌握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构建。
四、教学准备1.纸张;2.折纸的图示和样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引入折纸的概念,通过展示一张折纸,让学生从视觉上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
2.展示如何将一张长方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告诉学生这种折法叫做对折法。
3.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使用对折法将一个正三角形纸张折成两个完全相等的部分,并带领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折法是可行的。
2. 拓展与提高1.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个正方形纸张折成三个等分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张正方形纸张折成五个等分部分,并指导学生实现。
3. 归纳总结1.将折纸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折纸的构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折纸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3.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加深他们对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并通过实践体验折纸构建立体图形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手工活动,他们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痴如醉,表现出了极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同时,这节课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真和耐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认真的态度和耐心的品质。
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程,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之处。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纸北师大版教案:折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章《几何图形》,第五节《折纸》。
本节课主要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会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发现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运用到立体图形的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纸、彩笔学具:折纸、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拿出一张折纸,随意折出一个形状,然后展开,观察折痕,引导学生发现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三角形为例,讲解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将一个三角形折成一个小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折纸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不同的立体图形。
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制作过程中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所讲的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折纸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张折纸,任意折出一个形状,并观察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
2. 尝试运用折纸方法,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
3. 思考:在制作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答案:1. 折痕所形成的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掌握基本的折法和技巧;3.培养观察、推理和创造的能力;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5.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常用的折法和技巧;3.制作各种图形和模型。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折纸的基本概念和步骤1.通过给孩子看折好的一些美丽的折纸,引导孩子关注和思考折纸的美、折纸的形状、步骤和方式;2.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自己折一些形状简单的折纸模型;3.短暂的小组交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表演,互相欣赏。
第二课时折法的学习和技巧的讲解1.教授一些基本的折法,如山折、谷折、双折等方法;2.让孩子们通过讲解和观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巧,如平滑、对称、精准等能力;3.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制作一些折纸模型,并在制作完成后与同伴分享经验。
第三课时各种图形和模型的制作1.老师通过讲解把各种图形和模型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折叠,知道得到最后的成品;2.在课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制作一些个人喜欢的折纸模型或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各人的技能和动手能力制作不同种类的折纸模型;3.在安排课时时,充分考虑每个人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适当控制制作时间。
四、教学评价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折纸技能;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伙伴的互相帮助,学生更加独立地掌握制作折纸模型的能力;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辅导,以帮助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成功制作折纸模型;4.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五、教学师生反思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折纸的乐趣。
对于那些缺乏动手能力的学生,我会耐心讲解和演示,鼓励他们多多尝试。
此外,我也会多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为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不断努力。
折纸(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折纸(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折纸的概念和基本操作;2.知道常见的折纸形状及其特征;3.能够完成简单的折纸任务,如折制平面图形、替换图形、几何形状拼图等。
二、教学重点1.折纸的基本操作;2.常见折纸形状的认识和特征;3.基础折纸任务的完成。
三、教学难点1.对于复杂折纸形状的折制理解;2.折纸的创意拓展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打印出折纸实验的说明书;2.准备折纸需要的一些材料,如彩纸、剪刀、尺子、笔等;3.设计一些折纸任务。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几个简单的折纸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折纸?学生对折纸有什么认识?2.讲授:介绍折纸的基本操作:折叠、压平、描边、裁剪,让学生通过手工实践掌握这些基本操作。
3.练习:以简单的折纸任务为例,如折制一张纸鹤,或者折制一个较为简单的多边形,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基本操作,并体会折纸的乐趣,同时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整理并熟悉常见折纸形状的特征。
4.拓展: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折纸图形,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5.总结:对学生进行折纸的认知和技能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折纸的练习和探索。
六、教学评价1.学生手工实践的成果;2.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3.学生对于折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学生在拓展和创新方面的成果。
七、拓展延伸1.创意折纸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进行拓展和创作;2.数学拼图游戏:可结合折纸的应用,设计一些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折纸及数学应用的练习;3.折纸艺术展:学生可以参加折纸比赛,或者举办折纸展览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和创造力。
八、教学体会及改进本节课的折纸教学主要涉及了折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拓展和应用方面的探索。
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和体会,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折纸作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1《折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体验图形的折叠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折纸实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图形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折叠技巧和图形变换的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学生可能对折纸艺术有一定的好奇心,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兴趣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原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折叠变换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图形折叠变换的原理,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操作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结合直观演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图形的折叠变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带好彩纸,准备好剪刀、尺子等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折叠变换。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教材中的折纸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通过折叠变换得到的?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折叠变换的过程。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探究折纸中的数学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折纸的基本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如折线、折角等。
2. 几何图形的折纸: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几何图形的性质: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如对称性、面积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2. 难点:制作复杂的几何图形,理解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和面积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示范视频、PPT、几何图形模型。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折纸示范视频和PPT,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制作不同的几何图形,观察和记录几何图形的性质。
3. 讨论: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全班进行讨论,总结几何图形的性质。
4. 讲解:对学生的发现进行讲解和补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5.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折纸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折纸2. 内容:- 折纸的基本技巧- 几何图形的折纸- 几何图形的性质3. 图表:几何图形的模型和性质表格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折纸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制作一个折纸作品,并写一篇关于折纸的日记。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折纸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反馈:学生对折纸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折纸(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折纸,并学会折纸的基本方法。
2.理解折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对称轴,折痕,基本折法等。
3.设计并完成一个小折纸作品,提升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折纸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基本概念。
2.设计并完成一个小折纸作品。
教学难点
1.设计并完成一个小折纸作品,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创造。
2.理解折纸的一些概念,如对称轴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折纸纸张、折痕刻线工具、讲解PPT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首先,老师通过介绍我国折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折纸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折纸的用途和价值。
第二步:基本概念和方法
1.介绍折纸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对称轴、折痕等。
2.通过图示和示范,讲解折纸的基本方法,如:山折、谷折等。
第三步:练习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完成一些基本的折纸练习,如:折纸飞机、折纸小箱子等。
第四步:设计
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设计题目,如:折一个小动物、折一个植物等。
2.学生自己思考和设计,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现场评价和点评。
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完成度和创意程度。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折纸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基本概念,同时,通过设计和完成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尝试和挑战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提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折纸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折纸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折纸》。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我们将学习如何折叠纸张,如何通过对折、折叠、翻转等方法来创造出不同的形状和图案。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翻转等。
2. 能够独立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并能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有趣的折纸作品。
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地折叠和翻转纸张,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折纸样品、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趣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如何制作这些有趣的折纸作品吗?”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介绍折纸的基本技巧,包括折叠、折叠、翻转等,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3. 实践:学生们将亲自动手实践,根据我给出的步骤和指导,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们将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互相评价,我会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折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创作出自己的折纸作品,并写下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答案: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创作出各种有趣的折纸作品,如纸飞机、纸船、纸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折纸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有趣的折纸作品。
在课后,我可以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折纸的技巧和创作方法,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纸张和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折纸(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折纸(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时概述本次课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第X课,教学内容为“折纸”。
本节课是在前几节课中所学习的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纸构建图形的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折纸构造图形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折纸构造图形的方法和技巧;•认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折纸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三、教学过程1.引入本节课的引入环节通过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大家知道在生活中折纸可以有哪些应用呢?是否也可以用折纸构造出各种图形呢?2.浏览图片在引线部分的启发下,通过学生自学视频及图片素材,观察、研究各种用折纸构造出来的图形。
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
或者每个学生拿到一个简单的图形折纸,并自如的解释如何折叠,然后演示给大家看。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
自学下面的视频,学习如何折纸构造正方形、长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折纸构造更多的图形呢?4.讨论展示各个小组的调研成果,并展开讨论,探究如何用折纸去构造更多的几何形状,如五角星、六角形、八角形、梯形等。
5.练习在讨论之后,对于构造出来的各种图形,通过课堂练习来帮助学生通过折纸产生认识和记忆。
6.巩固引导学生向日常生活中看齐,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哪些可以用折纸构造出来的图形?例如:信封、纸盒、飞机等。
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以折纸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扩展学生对折纸图形构造的思考。
7.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两个折纸构造图形,并在作业圈中分享过程及结果。
四、教学重点•折纸构造图形的方法和技巧;•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纸》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折纸》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折纸,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折纸。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折纸活动不陌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折纸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折纸活动,进一步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几何图形的特点运用到折纸活动中,进行创新折纸。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引导启发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折纸材料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新课导入: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特征是如何体现在折纸活动中的。
3.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体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4.创新折纸:学生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进行创新折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几何图形的特点运用到折纸活动中。
5.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如何在折纸活动中运用这些特征。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创新折纸的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折纸作品评价,以及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数加减法
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探索性,本单元的内容分为四个情境呈现:在“折纸”的操作活动中,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星期日的安排”中,则重点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中,通过解决不同形式数的比较,引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安排:
折纸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内容及“练一练”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究过程,并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引导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片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折纸”中的教学情境图,指名说一说根据这幅情境图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1+4
1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2
1-4
1 2、提问: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探究2
1+4
1
(1)师:这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能直接相加吗?谁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和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2)小组内讨论并动手操作:该如何计算2
1+4
1的结果 (3)全班交流,组织汇报。
可能会出现一下结果:
我们是用折纸的方法研究的,2
1+4
1=4
3,指名上台展示研究的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们的方法是先通分。
指名上台讲解解题过程:2
1
+4
1=4
2+4
1=4
3,并说说为什么要对这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因为以前学过通分,也学过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所以就想可不可以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先通分,再计算)
我们是先把他们化成小数然后再相加,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先肯定这些方法都很好,再找同学说说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由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出通分是一种最简单、最通用的方法。
如:计算31+5
1,用折纸或化成小数都不太方便。
2、计算2
1-4
1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师巡视怎么计算,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3、总结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
指名回答后,师作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尝试练习 4
3
+8
5 6
5-3
2
指名两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三、巩固提高,拓展练习 1、第3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共同订正。
2、第3页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六、板书设计:
折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1+41=42+41=4
3 能约分的要约分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