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1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15•【字号】济政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济政发〔2022〕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2022年7月15日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2022年7月目录第一章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科学确定目标要求一、发展基础二、发展趋势三、指导思想四、主要目标第二章全面提升市民化质量营造平等包容发展氛围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二、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第三章加快优化城镇化布局健全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一、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二、优化发展中心城区三、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四、补齐县城发展弱项短板五、培育城镇化发展新节点第四章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高标准打造数字共享生态一、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二、创新发展城市数字经济三、建设精准智治数字政府四、构建全民共享数字生活第五章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全力建设美丽宜居泉城一、强化规划建设管理统筹二、争创城市绿色发展示范三、提升泉城生态安全韧性四、彰显山水历史人文魅力第六章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扎实推进全民共同富裕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三、推动城乡社会治理协同高效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共同富裕第七章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配置二、推动城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第八章建立规划保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健全协调落实机制三、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四、凝聚规划实施合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年度)
摘: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2012-01-03 16:29:05)转载▼标签:全国城镇体系分类:转:城乡规划与规划管理导言 (1)第一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2)1.1 指导思想 (2)1.2 规划目标 (2)1.3 城镇发展的阶段目标 (3)1.4 技术路线 (3)第二章城镇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4)2.1 城镇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 (4)2.2 城镇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 (10)2.3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特征 (15)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规模预测193.1 城镇化的现状与趋势 (19)3.2 城镇化总体策略 (20)3.3 城镇化政策分区与发展指引 (20)3.4 城镇化水平预测 (24)3.5 城镇规模结构 (29)第四章城镇空间规划 (35)4.1 城镇空间发展策略 (35)4.2 城镇空间布局 (36)4.3 城镇空间发展指引 (41)4.4 省域城镇发展指引要点 (44)第五章城镇发展支撑体系 (47)5.1 综合交通设施 (47)5.2 市政基础设施 (57)5.3 社会基础设施 (60)5.4 公共安全体系 (62)第六章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3)6.1 生态保护 (63)6.2 环境治理 (64)第七章规划实施 (65)名词解释 (66)大都市连绵区 (66)城镇群 (66)全球职能城市 (66)区域中心城市 (67)门户城市 (67)老工业基地城市 (67)矿业(资源型)城市 (67)历史文化名城 (67)第一章指导思想和目标1.1 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合理把握城镇化进度,实现健康城镇化;(2)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发挥城乡规划对空间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协调发展,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3)进一步发挥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城乡规划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4)继承与发扬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弘扬民族精神,保护好珍贵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城市新文化。
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最新)
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关于发布《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一、城镇体系规划(城镇群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二、城市(县城)总体规划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三、分区规划(园区规划)五、详细规划六、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七、镇(乡)总体规划八、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九、村庄规划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及街区保护规划十一、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十二、近期建设规划十三、专项规划十四、环境整治规划十五、城市设计十六、概念规划十七、规划评估十八、规划论证十九、编制标书二十、电子文件二十一、课题研究二十二、建设项目仿真服务二十三、其它关于发布《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各会员单位、各相关单位:鉴于湖南省城乡规划学会于2003年5月发布的《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暂行收费标准(行业指导价)》(简称《暂行标准》)至今已近10年了,由于形势变化大,早已不适应当今城乡规划设计项目和其内容、深度的要求。
为了适应城乡规划要求,建立和维护湖南城乡规划设计市场的良好秩序,促进湖南城乡规划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会应全省广大城乡规划设计单位的要求,根据《国家计委关于放开和下放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通知》(计价格【2001】1218号)文件精神,并取得省相关部门同意,参照有关省份的做法,结合湖南实际,对原《暂行标准》进行了修订,重新制定了《湖南省城乡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现印发给你么,请参照执行。
1、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必须持有国家及省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和同级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方可承当相关城乡编制任务,收取城乡规划设计费用。
2.本《意见》所列计费的各类规划项目,其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深度必须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如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规划内容、深度,规划设计计费应按《意见》相应增减。
最终合同价以《意见》为依据,由甲乙双方协商或招标确定。
莱西市城镇建设“十一五”规划
城镇化发展规划根据青岛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总体部署,采取“抓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措施,促进城镇化进程。
到200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重点镇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一般镇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
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5%,2020年达到65%。
城区人口2010年达到26万人,2020年达到34万人。
其中市域总人口达到83万人,2020年达到92万人;市域城镇人口2010年达到45万人,2020年达到60万人。
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规模等级结构按照城市规模划分为三个等级:市中心区、次中心区、一般镇:规划在2010年市中心区人口达到2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成为中等城市。
次中心区:姜山镇与李权庄镇合并发展成为次中心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
一般镇:南墅、马连庄、河头店、日庄、武备、院上、店埠、夏格庄等8个建制镇,各城镇的人口规模1—3万人,城镇人口共约10—12万人。
二、城镇职能结构(一)综合性中心城市——莱西市区(二)工业型组合城镇——姜山镇和李权庄镇合并为组合城镇(三)旅游型城镇——南墅、日庄(四)商贸型城镇——店埠(五)工交型城镇——院上、夏格庄、河头店(六)综合型城镇——马连庄、武备三、城镇空间结构(一)以莱西市中心区为核心,以姜山——李权庄组合城镇为次中心,形成沿烟上线(204国道)交通走廊的工业城镇发展主轴线。
(二)以莱西市中心区为中心,连接南墅镇和日庄镇,形成沿产芝水库和北墅水库的旅游型城镇发展主轴线。
(三)市域南部以姜山——李权庄次中心为发展极,向西沿公路交通走廊连接夏格庄镇、店埠镇、院上镇、和武备镇,形成城镇发展次轴线。
沿同三高速交通走廊的河头店镇、院上镇等组成城镇发展次轴线。
城镇发展主次轴线组成的走廊内,莱西市中心区为主中心,姜山——李权庄组合城镇为次中心,南墅镇为北部主要节点,其余城镇为一般节点,构筑梯度合理的“节点走廊”的空间布局模式。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开封市:形成东西带状组团空间结构形态,即中区组团、西区组团、东区组团。西区组团(汴西新区)是郑汴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乡市:城市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一城三区(中心城区和凤泉、小店、小冀)”的结构。
焦作市:城市形成中心城和博爱、修武两个卫星组团的都市区结构,中心城依托老城向东、向南发展。
围绕“祖根文化”,以新郑黄帝故里为中心,以淮阳太昊陵拜祖、灵宝荆山黄帝铸鼎塬等朝拜寻根为主打产品,打造“民族根、姓氏根和文化源”旅游品牌。形成“中原商都”(郑州)、“华夏圣城”(洛阳)、“大宋皇城”(开封)、“殷商古都”(安阳)、“曹魏故都”(许昌)等形象组合。
打造我省四大名山品牌,包括中岳嵩山、伏牛山、南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
规划将巩义、固始、永城、邓州、项城、潢川等32个县市建成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将新安等73个县、镇建成10万~20万人的小城市(县城),建1000个1.5万~8万人的小城镇。
按“一五二二”布局
我省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形态为“一群、五区、两带、两轴”。
“一群”即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等9市为地区中心城市。
鹤壁市:积极发展大河涧、姬家山、石林、巨桥和高村等卫星小城镇建设。
南阳市:市区采用组团式布局,近期发展以白河两岸为主。
三门峡市:市区由湖滨区和陕县县城共同组成,陕县县城工业区集中在西部发展。
商丘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近期以东南为主。
信阳市:市区由河区和平桥区两大组团构成,城区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
全省的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将由重要通道和联络线组合。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超过5100公里,95%的县市平均30分钟内可抵达高速公路网。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超过6280公里。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武汉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0一二年七月十六日目录前言 (1)一、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 (2)二、规划主要依据 (2)三、基础资料收集 (4)四、规划编制内容 (13)五、主要技术要点 (15)六、成果要求 (21)七、附件(仅供参考) (23)前言1、工作背景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十三届人代会的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6个新城区构筑中心区域明确、中心镇和特色镇为支撑、中心村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要求,科学指导和有序推进6个新城区的城乡统筹建设,积极促进新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市政府要求开展《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2、工作目的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武汉都市发展区“1+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为指导,参考《武汉市城乡建设统筹规划》研究成果,结合各新城区发展战略规划等相关规划,落实市、区“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村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镇和中心镇、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推进措施为重点,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工作思路根据《关于做好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以下为《通知》),本项工作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市新城办会同市新农办和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武汉市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编制完成后由市新城办组织市新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讨论通过后印发各区;然后,各新城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最后,由市新城办会同新农办和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完成《全市新城区城镇体系规划》。
4、适用范围本技术导则主要用于指导各新城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各新城区在编制规划时应遵循本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充规划内容。
《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目录前言.................................................................................................. (1)一、总则.............................................................................................7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三、城市性质及规模..............................................................................10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1五、城市形象规划 (13)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4七、生态保护与园林绿地规划.................................................................17八、综合交通规划 (20)九、市政基础设施规划...........................................................................24十、防灾减灾规划 (26)前言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革命圣地”之美誉。
悠悠湘江,巍巍麓山,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
如今的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更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幸福之都。
2024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____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概述新型城镇化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及打造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
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制定了____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指导具体实施工作。
二、建设目标1. 城镇化率提升:到____年,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以上。
2. 城市空间优化:推进城市功能和结构优化,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城市。
3. 合理规划用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完善城镇规划,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4. 基础设施完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镇发展的基础条件。
5.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三、重点任务1. 推进城市群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经济引擎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城市群。
强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提升区域竞争力。
2. 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在符合条件的城市放宽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外来人口能够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3. 制定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城市规划,加强城市功能区划和用地管制。
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制度,推动城市有序发展。
4. 推进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大对特色小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6. 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治理能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7.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
四、实施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投入力度,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提供资金保障。
3. 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积极履行新型城镇化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7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化水平的定义 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镇化水平的不同理解…… 2.区域总人口增长预测 3.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预测 4.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词,并阐明了城镇体系研究的实际意义。
贝里(B.Berry)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了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 心等级体系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城镇体系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 讨。
……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9
3.新时期城镇体系理论
(1)世界体系理论与城市化。 (2)全球与地方联系:新的城市等级体系关系。 (3)城市间相互作用新途径:信息网和航空网。 (4)城市职能演化:全球重建与新国际劳动分工影响。 (5)参与全球城市体系竞争必由之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2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23
一、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1.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urbanization)在英文中与城市化是同一个词。 城镇化是中国学者创造的一个新词汇,1991年,辜胜阻 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的 概念,但至今无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
质变,走廓城市和网络城市得到发展。荷兰的兰斯塔德, 日本的关西地区
2021/7/30
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11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1)以区域为整体,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 (3)保障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进行综合性的规划,旨在合理布局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城镇体系规划的概念和意义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城镇进行布局和发展的规划,旨在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发展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与城镇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和城镇,可以避免城市过度集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资源和环境的消耗。
2. 促进城市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和城镇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 提高城市发展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和城镇的布局,可以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益和竞争力,吸引人材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城市的创新和发展。
4. 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
城镇体系规划可以科学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辟和浪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原则城镇体系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城市和城镇发展的平衡和协调。
2. 合理布局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城市和城镇,避免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
3. 产业优化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应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4. 生态保护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应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5. 公平公正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三、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城镇体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1. 城市布局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应确定城市的布局和规模,包括主城区、副中心城市和新兴城市的位置和规划,合理划定城市边界。
2024年度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度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敲击声如同一曲曲小城镇建设的交响乐。
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在键盘上奔腾,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在此刻汇聚成文字的海洋。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关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
2024年,我们将以“提升小城镇品质,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
目标是到2024年底,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二、项目内容与措施1.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硬化。
拓宽、硬化小城镇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居民出行便捷。
(2)供水供电。
优化供水供电设施,确保居民用水用电安全稳定。
(3)污水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改善水环境。
(4)垃圾处理。
完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2.公共服务提升(1)教育。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医疗。
加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文化。
丰富小城镇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4)养老。
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3.产业发展(1)特色产业。
挖掘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2)创新创业。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乡村振兴。
发挥小城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三、项目实施与保障1.组织领导。
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合理利用财政资金,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3.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4.监督考核。
建立项目监督考核机制,确保项目按期完成,质量达标。
四、项目成效与展望1.项目成效(1)基础设施改善。
项目实施后,小城镇基础设施将得到全面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高。
(2)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项目实施后,公共服务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居民幸福感增强。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乡村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
其中,城镇体系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合理布局和发展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城镇体系,实现城市和乡村的有机衔接和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城镇体系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城镇布局规划:根据区域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确定城镇的布局和空间结构。
考虑到城镇的功能特点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城镇的规模、密度和分布,确保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
2. 城镇发展战略:制定城镇的发展战略,明确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根据城镇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确定城镇的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城镇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注重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镇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城镇功能规划:根据城镇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城镇的功能布局。
包括商业、居住、工业、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功能的规划。
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提高城镇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4. 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确定城镇的空间布局和扩展方向。
考虑到城镇的自然环境和土地资源,合理划定城镇的发展边界和保护区域。
同时,注重城镇的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提高城镇的形象和品质。
5. 城镇交通规划:规划城镇的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
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轨道交通等各类交通方式的规划。
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提高城镇的交通便利性和流动性,促进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
6. 城镇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城镇的公共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
包括水、电、气、热、通信、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公共设施的规划。
通过合理的公共设施规划,提高城镇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7. 城镇环境规划:注重城镇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规划城镇的绿地、湿地、生态廊道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城镇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同时,注重城镇的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提高城镇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介绍
20xx
城镇体系规划 案例介绍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CHAPTER 1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市况和发展概述
城市性质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规模 规划确定温州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不宜超过350万人。2020年温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市域空间布局 1.市域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末温州市域总人口预计为980-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 2.市域空间结构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布局3条城市轨道,即M1线、M2线和M3
城市骨架道路:规划"环+放射+联络线"9条快速路,服 务组团间快速机动化联系,衔接对外交通干线、高速公 路出入口和主要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对外快速集散。规 划预留环岛南路快速路。主干路衔接主要交通集散中心 ,服务片区用地布局和交通联系,形成片区间贯通性良 好的骨架性主干路网络。西片和中片规划"五纵五横"骨 架性主干路,东片及瓯江口片规划"五纵四横"骨架性主 干路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东片:包括龙湾区茅竹岭以东 的部分和围填海区域。依托国 际空港和区域大通道,利用宝 贵的新增土地资源,发展科技 创新、新兴工业和新兴服务业 ,培育温州的国际化功能 瓯江口片:主要为洞头区。依托 海港,利用海岛资源,发展海洋 经济为主的临港产业和休闲旅游 业
温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1.温州中心城区 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成为辐射浙南、闽北地 区的经济、金融、交通、、科技、信息中心和我国大区域商品物质重要集散地区之一。 高起点考虑产业发展定位,以中心城市建设和基础产业为重点,加快应用高新技术改造 传统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临海型工业,加速以商贸、金融、房 地产、展览、旅游和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2. 鳌江流域经济区 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 域经济区。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 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3. 山区半山区经济区
最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制定了《城市规划编制实施》,下面是详细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技术文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第三条本细则是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配套的具体,编制城市规划除遵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规划文本:表达规划的意图、目标和对规划的有关内容提出的规定性要求,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肯定、含义清楚。
(二)规划图纸、用图象表达现状和规划设计内容,规划图纸应绘制在近期测绘的现状地形图上,规划图上应显示出现状和地形。
图纸上应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绘制时间、规划设计单位名称和技术负责人签字。
规划图纸所表达的内容与要求应与规划文本一致。
(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五条编制总体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各项:(一)市(县)域基础资料1、市(县)域的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2、自然条件:包括气象、水文、地貌、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3、资源条件;4、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状况;5、主要城镇的分布、历史沿革、性质、人口和用地规模、经济发展水平;6、区域基础设施状况;7、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8、三废污染状况;9、土地开发利用情况;10、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财政状况;11、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发展战略、区域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二)城市基础资料1、近期绘制的城市地形图,图纸比例为1/5000~1/25000。
2、城市自然条件及历史资料(1)气象资料;(2)水文资料;(3)地质和地震资料,包括地质质量的总体验证和重要地质灾害的评估;(4)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历次城市规划的成果资料等;3、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料(1)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2)城市人口资料:包括现状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及其中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3)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城市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4)工矿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资料;(5)对外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资料;(6)各类商场、市场现状和发展资料;(7)各类仓库、货场现状和发展资料;(8)高等院校及中等专业学校现状和发展资料;(9)科研、信息机构现状和发展资料;(10)行政、社会团体、经济、金融等机构现状和发展资料;(11)体育、文化、卫生设施现状和发展资料;4、城市建筑及公用设施资料(1)住宅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居住水平、居住环境质量;(2)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和分布状况;(3)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管网资料,公共交通以及客货运量、流向等资料;(4)园林、绿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等方面的资料;(5)人防设施、各类防灾设施及其他地下构筑物等的资料。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22-2022)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期限为2022-2022 年;近期为2022-2022 年。
规划范围为浙江省行政辖区,包括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和丽水市。
陆域土地总面积10.54 万平方公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2022 年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据),海域面积4.24 万平方公里(其中内海3.09 万平方公里,领海1.15 万平方公里)。
(二)全省城市化方针与战略1、城市化方针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重点,以网络型城镇群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走适应全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转型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2、城镇发展战略(1)战略一:以尊重多样性为基础的网络型城市化战略(2)战略二:以哺育战略发展地区和城市新区为重点的城市职能提升战略(3)战略三:以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为前提的空间资源管理战略(4)战略四:以提供均等化服务为目标的城乡设施配套战略(5)战略五:以立足市场主导,争取国家战略支持的体制创新战略3、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人口、用地规模到2022 年总人口为5200 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0%摆布,城镇人口为3200-3300 万人;到2022 年总人口为5600—5700 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2%摆布,城镇人口为4100-4200 万人。
到2022 年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7500-7700 平方公里(不包括独立工矿用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摆布。
其中,2022 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300-3400 平方公里摆布;2022 年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200-4300 平方公里摆布。
(三)省域城镇空间体系1、城镇空间发展策略(1)识别差异、分类指导以不同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和发展路径的差异性为基础,识别城镇密集地区和城镇点状发展地区两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
制定差异化的人口和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和资源利用等策略,分类指导城镇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①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②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③确定本区域的 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④提出城镇体系的功 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⑤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⑥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⑦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 社会设施; ⑧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 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⑨确定各时期重点发 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⑩提出 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五、生态环境条件 六、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一、区位条件与区际联系
(一)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在以各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开展城镇体系规划时,必 须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以确定所规划区域城镇体系 是否完整。如果中心城市吸引范围明显小于或大于所辖区 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地域,因而也不能规划完整的城镇 体系,在规划工作中必须说明其不完整性。规划中还可以 提出调整行政区划的建议,提出跨行政区域或若干行政区 协调规划城镇体系的建议。
城镇体系的演化和发展阶段,因侧重点不同有多种 划分方式。
按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 会);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 会)
按照城镇体系的组织结构演变可划分为:低水平均衡阶 段,极核发展阶段,扩散阶段和高水平均衡阶段等。
(四)城镇体系的类型
1.以中心城市数量多寡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单中心体 系类型、多中心城镇体系类型。
2.城镇体系结构的特色,主要分析城镇现状的职能、 等级规模、空间三大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与区域经 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
3.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与社会 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城镇的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城镇的生态环境。城镇体系 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找出问题及其原因。
三、 )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访问座谈阶段 (三)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阶段 (四)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 (五)与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方案、编写规 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 (六)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
第二节 城镇发展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11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特征及其理论研究进展
(一)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 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 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等级层次性。 3.动态性。
(三)城镇体系的发育阶段
(二)城镇体系的现状特点
1.城镇体系的现状,包括:概述城镇的数量(一般包 括乡镇政府驻地集和分布;城镇常住人口(包括城镇建成 区范围的在册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外来常往人口);城 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城镇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心城市在区域内外 的地位作用,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等;
3.调查掌握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规划期大型基本建设项 目和主要城市发展规划情况,分析其对区域城镇体系发展 可能带来的影响;
4.一般地级市市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农示这个市 域在全省及周边地区的位置及联系,并附上市域在全国的 位置示意图;县(县级市)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图主要表示 这个县域在所在地区及相邻地区的位置及联系,并附上县 域在全省及至更大范围的位置示意图(图12-2)。
2.按区域的经济类型,可以分为矿区型、农业区类型 体系,以及流域型、铁路公路沿线型体系等。
3.按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可以分为全国、省域、市 域、县域城镇体系类型,此外,还有以特殊的地理区域和 经济区域为对象的,如沿海,沿江。边境地区城镇体系类 型等。
二、 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与内容
1、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
二、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矿产和森林资源 (四)旅游资源 (五)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评价图的编绘
三、城镇体系演变的历史基础与现状特点
(一)城镇体系的历史演变 1.划分城镇体系的发展阶段。
2.主要城镇职能演变及其原因分析。
3.在历史演变的分析中,要重视历史遗件,保留 和挖掘城镇特色。
(二)区位与地理位置
作为城镇发展区域条件之一的区位条件,包括 整个区域城镇体系的区位和各城镇的区位。既有与 周围山川,水域等的空间关系,更重要的是与周边 区域位置对城市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三)影响区位条件的要素
1.自然要素。 2.运输要素。 3.吸引辐射影响 因素。 4.边缘区位效应。
(四)区位分析与区位图编绘
四、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一)人口和劳动力 分析区域和主要城镇人口数量近10年来的变动,人口 年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人口密度、人口的城乡分布, 人口的素质(学历年限);劳动力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 近10年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 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 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我国已经形成一套由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等组成的空间规划系列。城镇体 系规划处在衔接国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城镇体系 规划既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区域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
1.以区域地形图和行政区图为工具,同时掌握区域内 部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城镇、交通线路和港站,经济发展 水平和产业布局状况等基础资料;
2.通过客流,货流、金融流,信息流以及经济技术协 作关系等的调查,摸清区域内城镇之间以及与相邻区域和 中心城市之间的现状经济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城镇体系 发展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