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笔记和课后习题解析) 【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配套题库-第五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配套题库-第五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5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一、判断题重复训练法的类型分为短时间重复、中时间重复和长时间重复三种方法。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的多次重复,不断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

通过相对稳定的负荷强度的多次刺激,可使机体尽快产生较高的适应性机制,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和提高身体素质。

依据单次练习时间的长短,重复训练法可分为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中时间重复训练方法和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方法。

二、名词解释题1.运动训练方法[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答: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训练方法是教练员进行训练工作、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应用工具。

构成运动训练方法的主要因素是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等要素。

2.专项训练理论[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专项训练理论是运动训练理论的三个层次之一。

依理论研究所涵盖的领域,可把运动训练理论分为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

从理论学习的角度,运动训练学通常是指超专项范围的,阐明运动训练基础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的、普遍性问题的理论体系,即一般训练理论。

阐明具有相似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的一组运动项目的共性的理论体系,即项群训练理论。

一般运动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运动训练学源于专项训练理论,是以专项训练理论为基础,从各专项训练理论中总结出带有广泛适用性的共性规律,并使其上升为对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

3.运动训练手段[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研]答: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竞技体育引论1.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1)竞技体育的源起①竞技体育的含义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②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竞技体育同样如此。

a.原始人类为了能够更好地狩猎,开始采取各种跑、跳、投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形成了初级的身体练习活动。

b.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各种身体活动形式被人类不断地加以分类、提炼和总结,并相互比较、渐渐演化出了区分胜负的竞技活动。

c.原始公社末期,由于部落间的武装冲突十分频繁,为了增强社会成员的作战能力,加强内部团结,也逐渐在宗教活动中,加入竞技运动的内容。

d.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由单纯的生存需要转而为包括娱乐、愉悦在内的多元需要,人们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而参加竞技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竞技运动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形成。

e.随着价值观的转移,竞技运动逐渐与宗教、军事和生产活动的联系明显地减弱,成为一种更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现象。

③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a.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b.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c.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2)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①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19世纪下半叶,现代竞技体育首先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起来。

而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全球性发展,亚、非、拉众多国家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竞技体育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不发达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也得到迅速的提高。

②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竞技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体制。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第2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2.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变化与表现的基本规律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规律(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规律表2-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规律(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综合展现表2-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2.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规律表2-3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变化规律3.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规律表2-4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表现规律考点二: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1.我国运动训练原则理论体系的演化(1)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表2-5基于教育学理论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2)基于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表2-6基于跃进思维和军队练兵实践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2.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及其特点(1)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建立表2-7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建立(2)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的主要特点①对运动训练要素辩证协同关系的科学认知基于辩证协同思想的运动训练原则体系中的每一项原则都把具有紧密联系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矛盾的两个范畴组合在一起,分别从不同视角提示了在训练活动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

②覆盖运动训练活动的各个主要环节表2-8各训练原则涉及运动训练活动的主要环节考点三: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表2-9导向激励与健康保障训练原则考点四: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表2-10竞技需要与区别对待训练原则考点五: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表2-11系统持续与周期安排训练原则。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4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下))【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4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下))【圣才出品】
3 / 2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h.比赛日程安排、裁判员情况。 (2)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①战略决策是指对参加一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主要为比赛目的、战略原则)所进行的 决策。 ②竞赛战略决策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决策者对竞赛全局的了解。包括竞赛规则的限定及 灵活区域,竞赛双方的现实状况及可能发展的程度,影响比赛过程及比赛结果的错综复杂的 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可能出现的偶然情况的预测和应变措施等。 ③战术决策是指针对比赛中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决策。相对于战略决策而言,战术决策是 局部的。战略决策是宏观的,而战术决策则是微观的。战略决策只有通过战术决策才能实现。 一般说来,战略决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竞赛目的、战略原则等不能轻易改变,而且,战 略决策历时较长。而战术决策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随竞赛中的具体情况而加以必要的调 整,因此,战术决策往往会表现出快速性的特征。 (3)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 竞赛环境(包括竞赛场地器材条件、地理气候、裁判、观众等)是制定战术方案时必须 加以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 (4)充分利用竞赛规则 严格说来,任何战术的运用都要受到规则的制约。因此在制定战术方案时,必须考虑规 则因素。同时,应充分利用竞赛规则来达到战术目的。 (5)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战术方案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计划。既然是计划,就必然带有预测性。而比赛中的事 件往往瞬息万变,经常可能出现一些即使再周详的计划也无法考虑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再按照原有计划进行,便很可能陷入被动。因而,需要迅速改变原定计划,对对抗性项
三、名词解释题 1.制胜规律[华南理工大学 2014 年研] 答: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 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竞赛中夺取优异运动成绩,“夺 取”的过程即“制胜”的过程。而要制胜,就必须遵循制胜规律。这是战术训练最基本的要 求,也是形成正确战术观、正确制定战术方案、正确实施战术训练、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战术 的前提性条件。制胜规律的组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胜因素,即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 影响的因素;二是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一、选择题运动员的体能是通过其速度、力量、耐力等()表现出来。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身体活动B.机能活动C.基本素质【答案】C【解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

人体在运动时能量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和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实现的。

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需要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1.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两个方面。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能和竞技战术两个方面。

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运动员技术动作质量、技术稳定性两个方面来判定;竞技战术包括自身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挥。

2.人体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训练能力。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3.爆发力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解析】爆发力是肌肉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力量素质的一部分,力量素质的构成要素中包含了爆发力素质。

4.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规律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之一是疲劳消除规律,即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其中,负荷训练与恢复训练的统一规律是指在训练的具体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负荷和恢复两类不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同步过程;负荷刺激与疲劳产生的效应规律是指在大强度或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机体必然产生相应程度的疲劳症状;机能下降与机能恢复的异时规律是指在负荷训练和恢复过程中,机体机能的下降或提高过程有异时变化的特点;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的对应规律是指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运动训练学笔记

运动训练学笔记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本章节的教学任务:掌握竞技体育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运动训练的概念和特点第一节竞技体育概述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起源: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以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以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而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竞技体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同步地发展与完善。

从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建立相对应完整的管理体制,体育竞赛活动日益活跃,现代奥运会的百年盛事,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竞技体育的职业化与商业化等几个方面可以清楚地描绘出20世纪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

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19世纪后半期,现代竞技体育首先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开展起来。

而随着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许多国家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竞技体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参加和观赏竞技体育都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不同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占据了优势。

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现代世界竞技体育活动是以国际奥委会几个单项联合会为核心组织进行的。

另外还有不同人群的国际体育组织分别组织自己领域内的竞技体育活动。

在各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相应建立了奥委会和单项联合会,肩负着同样的使命,包括确定规则、组织比赛、筹集资金、进行培训,构成了全球性的管理网络。

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领域最有代表性、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

奥委会、单项锦标赛、世界杯赛及系列大奖赛是最有代表性的世界性比赛,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赛事体系。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重点提炼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重点提炼

运动训练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学因素. 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 4.竞技体育构成: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10.运动训练学的主要任务为:1从众多专项的训练实践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规律2深入探索未被人们所认识和认识还不十分清楚的运动训练规律3进一步健全运动训练理论和内容体系④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中⑤运用一般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指导各专项训练实践.第二章: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配套题库-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配套题库-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1章运动训练学导言一、选择题1.现代竞技体育职业化与()日益明显。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社会化B.大众化C.商业化D.全球化【答案】C【解析】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属于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社会诸多行业都是按照这一规律来形成自我独特的专业化道路模式,以便使各自专业能够达到最佳水平,竞技运动商业化与职业化的产生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规律来实现的。

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程来看,竞技运动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分工规律的运作下,其商业化与职业化呈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竞技体育能促进社会大众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A.身体健康B.机能水平C.观赏能力D.体育参与【答案】D【解析】优秀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表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勇与智的对抗,高超的技艺以及顽强的意志,都会被作为学习的榜样和成功的范例,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

围绕奥运会和一些世界级的重大竞技体育比赛,以及全运会的召开,都会出现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

我国自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以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已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协调机制,竞技体育的发展推动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反过来群众活动的发展也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现代体育的发展。

3.体育是()的基本组成部分。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社会实践B.社会活动C.社会组织【答案】B【解析】体育,又称体育运动,是指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等目的的社会活动,所以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4.人们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而逐步形成了竞技体育。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机能水平B.技能能力C.活动能力【答案】C【解析】竞技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多元的:①生物学因素,即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创立和发展了竞技体育活动;②心理学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③社会学因素,人们全面地认识到竞技体育对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

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1.体能训练概述
(1)体能释义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2)体能训练
表3-1体能训练
2.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1)力量素质
①释义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②类型
a.最大力量;
b.快速力量;
c.力量耐力。

③影响因素
表3-2力量素质的影响因素
(2)最大力量
①概念
表3-3最大力量的概念
②负荷特征
表3-4发展最大力量的不同肌肉收缩方式的负荷特征
(3)快速力量
表3-5快速力量
(4)力量耐力
表3-6力量耐力
(5)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表3-7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3.速度素质
(1)释义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对外界信号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

(2)类型
表3-8速度素质的类型
(3)作用、特征及其任务
表3-9速度素质在不同项群中的作用、特征及其任务
(4)影响因素
①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a.人的感受器(视觉、听觉);
b.其他分析器的特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教练员职责与教练行为(圣才出品)

表 8-8 教练员执教相关能力
考点四:教练员的领导行为 1.教练员领导行为特点
表 8-9 教练员领导行为特点
2.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影响 表 8-10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的影响
8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为什么要根据执教对象的情况对教练员进行分类,并提出不同的职务等级要求? 答:(1)根据执教对象的情况对教练员进行分类的原因 因为运动人口的性质、目的、需求、年龄、性别等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依据执教对象 的不同情况,可以将教练团体分为运动参与型人群教练和运动竞技型人群教练。 ①运动参与型人群 运动参与型人群指那些以自我为参照,通过参与运动获得乐趣、技能、健康生活方式的 人群,可进一步分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 ②运动竞技型人群 运动竞技型人群指那些以规范标准为参照,通过参与运动发展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进行竞争、超越,并进入竞技赛场,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人群,可进一步分为青少 年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精英运动员。 (2)因教练员管理的人群不同,个人能力不同等,主要依据依据教练员的能力和责任 划分等级。我国主要分为: ①三级教练岗位职责。 ②二级教练岗位职责。 ③一级教练岗位职责。 ④高级教练岗位职责。 ⑤国家级教练岗位职责。
4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教练职业分类 表 8-4 教练职业分类
3.教练员的职务等级及其要求
5 /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8-5 教练员的职务等级及其要求
6 / 17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圣才出品)

第5章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5.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运动训练方法
1.意义
表5-1运动训练方法的意义
2.基本分类
表5-2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
3.基本依据
表5-3训练方法的基本依据
4.基本要素与功能
表5-4训练方法的基本要素与功能
考点二:运动训练控制方法
1.模式训练法
(1)释义
模式训练法是一种依靠训练信息指标从宏观上控制运动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亦即根据信息理论,运用数学方法,将各种影响专项运动成绩的主因素指标参数与不同运动成绩之间构成具有定量关系的训练模式和评定标准,并据此对训练过程实施控制的方法。

(2)基本结构
表5-5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结构
(3)基本特点
表5-6模式训练法的基本特点
(4)应用方式
应用的三个步骤:
①按照检测项目要求测验,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与检测成绩对应的标准分数,同时按照“综合性、均衡性、适应性”的计算方法评出等级,确诊运动员现实状况。

②根据训练模式确定下一阶段发展目标和训练重点,选择训练手段,实施模式训练。

③在预定的时间按照检测项目的要求进行测验,以检查模式训练的结果,并对照评分标准找出问题(重复第一步骤)。

2.程序训练法
表5-7程序训练法。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一、选择题运动员的体能是通过其速度、力量、耐力等()表现出来。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身体活动B.机能活动C.基本素质【答案】C【解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

人体在运动时能量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和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实现的。

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需要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1.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两个方面。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能和竞技战术两个方面。

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运动员技术动作质量、技术稳定性两个方面来判定;竞技战术包括自身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挥。

2.人体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训练能力。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3.爆发力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爆发力是肌肉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力量素质的一部分,力量素质的构成要素中包含了爆发力素质。

4.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规律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之一是疲劳消除规律,即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其中,负荷训练与恢复训练的统一规律是指在训练的具体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负荷和恢复两类不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同步过程;负荷刺激与疲劳产生的效应规律是指在大强度或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机体必然产生相应程度的疲劳症状;机能下降与机能恢复的异时规律是指在负荷训练和恢复过程中,机体机能的下降或提高过程有异时变化的特点;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的对应规律是指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

《运动训练学》课程笔记《运动训练学》第一章运动训练学导言课程笔记在本章中,我们被引入到《运动训练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学科价值。

作为一本深入探讨运动训练规律和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书籍,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问题,还包括了广泛的应用实例,如专业竞技训练、大众健身指导和体育教学。

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与学科定位-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其有效组织方法的科学,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这一学科不仅关注于技术层面的提升,还涉及到心理、战术以及健康管理的综合培养。

2. 学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训练学开始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至今,它已成为体育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的深化。

3. 当前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当前,运动训练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科学训练方法的普及程度不高等。

-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科学化训练方法的普及率,以及增强对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训练的研究。

4.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任务与研究方向- 该学科的根本任务是揭示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出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组织措施,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侧重于如何科技支持下的训练方法创新,以及如何在日益增加的赛事和训练要求中找到平衡点,保证运动员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5. 运动训练学的实践意义-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科学的训练是提高性能、赢得比赛的关键;对于普通人群,运动训练学提供了科学健身的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帮助专业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同时也为普通人群提供了科学的健身指导,促进健康和福祉《运动训练学》第二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课程笔记本章深入探讨了运动训练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辩证协同原则。

这些原则是为了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地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保障其健康和持续发展。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2章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2章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第2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一、判断题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两种。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①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②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③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二、名词解释题1.训练原则[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原则为训练者和被训练者之间的训练活动作出了相应的原则性的规范。

它与“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安排”共同构成运动训练的五大板块。

2.运动技术的动力学评价[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运动技术的动力学评价是包括对人体惯性、动力特征以及运动能量特征的评价。

常用的动力学评价参数包括:惯性特征有质量(人体平动时惯量的量度)、转动惯量(转动时人体或转动环节惯量);动力特征包括力、力矩、力的冲量(力对时间的积分)、动量与动量矩(平动与转动中运动状态的量度);运动能量特征则包含功、功率、动能、势能等。

三、论述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原则有哪些。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主要有以下的原则:(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可使训练更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竞技比赛成绩。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PPT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PPT

十二、训练方法
多维分类体系: --以竞技能力分为:体能、技能、战术 --依训练内容组合特点分:分解法、完整法、变化法和循环训练法 --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分: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 --依负荷氧代谢的特点:无氧训练法、有氧训练法和混氧训练法 --依训练的外部条件分:语言训练法、示范训练法、助力训练法和加难训练法等
• 控制性方法 • 一般训练方法
运动训练负荷 运动训练过程
•量 • 强度
运动训练学的 构成要素
准 则—训练原则 练什么—训练内容 怎么练—训练方法 练多少—训练负荷 组 织—训练过程
六、运动成绩
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核心 要义);(比赛成绩)
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
篮球、足球、手球、水球、曲棍球、冰球、击剑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棒球、垒球 摔跤、拳击、柔道
项群训练理论的具体应用在那些方面?
A
有利于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
B
有利于竞技运动项目的宏观管理
C
有利于同项群项目规律的探讨研究
D
有利于同项群竞技人才的流动
E
有利于运动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和发展
五、专项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四、项群理论
运动训练学的历史与发展
运动训练学研究的 主要任务:
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 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 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基础之上,努力提 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学习辅导书 笔记 课后习题解析 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圣才出品)

第7章运动训练过程与训练计划7.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构架1.运动训练过程的层级体系(1)运动训练过程的序列层级①多年训练。

②年度训练。

③大周期训练。

④周训练。

⑤课训练。

(2)不同层级的训练过程表7-1运动训练过程层级表2.多年训练过程的序列安排(1)阶段划分表7-2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2)目标设定运动员竞技发展全过程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全部训练活动都是围绕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而展开的。

表7-3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规划3.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模式(1)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衔接问题①相邻的两节训练课、两个训练日乃至两个训练小周期。

②相邻两个训练大周期和两个训练年度。

③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

(2)链接模式①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释义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是指相邻两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之间互相交叉重叠、兼具前后两个阶段特点的训练时期,承载着实现训练目标转换、提高训练效率的任务,包括链接一区、链接二区和链接三区。

②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表表7-4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链接区间表③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的意义a.三个链接区间的训练,同时具有相邻两个阶段的训练特点,是相邻两个区间性多年训练过程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紧密联系的纽带。

b.在给运动员施加训练刺激、发展竞技能力的基础上,链接区间的训练关键在于实现训练的流畅转换,保持训练的连续性,提高训练的组织效益。

这对于保证运动员全程训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表7-5运动训练的基本流程考点二: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1.训练计划的制订表7-6训练计划的制订。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 笔 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
题 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名校
思路
习题
训练
训练学
知识点
教材
真题
复习
运动 运动员
考生
笔记
书 田麦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
精华
第章
能力
目录
01 第1章 竞技体育与运 动训练
02
第2章 运动训练的科 学管理
03 第3章 运动员选材
04
第4章 运动训练的基 本原则
05
第5章 运动训练方法 与手段
06
第6章 运动员体能及 其训练
目录
07 第7章 运动员技术能 力及训练 第9章 运动员心理能
09 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 练
08
第8章 运动员战术能 力及其训练
010
第10章 多年训练过 程的计划与组织
目录
011 第11章 运动员年度 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 织
4.1 复习笔记
4.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5章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
5.2 课后习题详解
5.1 复习笔记
5.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6章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
6.2 课后习题详解
6.1 复习笔记
6.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7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训练
7.2 课后习题详解
7.1 复习笔记
7.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8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
8.2 课后习题详解
8.1 复习笔记
8.3 名校考研真题 详解
第9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 能及其训练

运动训练学.第2版

运动训练学.第2版

运动训练学.第2版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行为的科学,是体育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核心学科之一,在高校体育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学科价值。

该教材由田麦久教授主编,秉承继承与发展协同的理念,深入地论述了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负荷与安排等基本理论问题。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在指导竞技选手科学训练的同时,对大众健身、体育教学、军警安保、康复休闲等活动,也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运动训练学导言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
表1-1竞技体育
2.运动训练
表1-2运动训练
3.运动训练学
表1-3运动训练学
考点二:不同层级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1.一般训练理论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基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2.项群训练理论
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称为一个项群,项群训练理论是指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
律与训练规律的理论。

(1)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①依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分类
表1-4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项目的分类
②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
表1-5按动作结构对运动项目的分类
③依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分类
表1-6按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对运动项目的分类
(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
表1-7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应用
3.专项训练理论
表1-8专项训练理论
考点三:运动训练构成要素的理论体系
1.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1)运动成绩
表1-9运动成绩
(2)竞技能力
①释义
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观条件或自身才能,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②构成因素及其表现
表1-10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及其在比赛中的主要表现
③结构模型
表1-11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2.运动训练方法
(1)释义
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多维分类体系
表1-12运动训练方法的多维分类体系
(3)常用运动训练方法及其应用
①系统控制性训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