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地震剖面极性判别方法

合集下载

地震资料极性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资料极性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采 集得 到 的初 始地震 资料 一般 为负极 性 。那 么地震
资料 的极性 在处 理过程 中是 否会 改变 呢 ?一 般情 况 下 , 常处理 不会 改变 记录 的原始 地震 资料极 性 , 正 只
第3卷 1
第 4期
海 洋ORE OI 油 0FFS 石 H L
21 0 1年 1 2月
Vo. No 4 I31 . De . 01 c2 1
文章编 号 :08—23 (0 1 0 0 1 0 10 3 6 2 1 )4— 0 5— 5
地 震 资料 极 性 判 别 技 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储 层 预 测 中 的应 用
中 图分 类 号 :6 14 3T 12 2 P 3 . 4 ;E 2 .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I1 .9 9 ji n 10 2 3 .0 10 。 1 O :0 36 /. s.0 8— 36 2 1 .4 05 s
App i a i n o e s i l r t if r n i to n e e v i r dito lc to f s im c po a iy d fe e ta i n i r s r o r p e c i n
性优化及 融合等 方面, 少注意到地震 资料 极性 对储层预 测效果 的影响 。实际应用表 明, 很 地震 资料 的极 性判 断错误 , 可能导
致储层地震属性预测失败 。针对这些 问题 , 文章在论述如何判 别地震极性 的基础 上 , 用地震属性技 术对渤海海域 某构造储 利 层 的横 向展 布进行预 测, 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 地震资料极 性 ; 地震属性 ; 储层 预测
W U J n a g WU K i S n S u i ,Lu Migi g HANG Z o g io u g n , u , u h b n i n l ,Z n h n qa

关于地震波极性判断问题

关于地震波极性判断问题

关于地震波极性判断问题第一节关于地震波极性判断问题地震反射波的极性是正还是负,它直接影响到反演波阻抗后,速度变高还是变低,因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但是这个很简单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争论清楚。

按理说,问题是再简单不过的,即:SEG格式规定,初至波起跳向下,记录数值是负的,此称“正常记录”。

那末,这种记录作波阻抗时,应该把极性反过来。

但在实际中,往往不反过来,反而能在解释中与地层对得更好。

奇哉!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很复杂。

仔细思考起来,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1)地震子波是混合相位的,包括可控震源的子波,也因为大地的吸收作用,回到地面的子波已变成混合相位。

它的第一个向下跳的波谷很小,而跟着来的波峰及波谷很大。

请读者参看图72。

注意该图72的子波起跳是朝上的,不过这并不妨碍对问题的分析。

脉冲反褶积及预测反褶积都假设子波是最小相位,而当子波是混合相位时,反褶积后子波的波形向前压缩得不够好。

因而随着原始子波形态的不同以及所采用白噪系数的不同,反褶积后的子波有时波峰最大,有时波谷最大,见图72中我已用+-符号标出。

并且最大值并不在起跳的位置上,而有不同程度的延迟,见图72(注意该图子波的起跳朝上)。

以SEG规定的正常极性记录为例(起跳朝下),如果反褶积作得效果较好,那么第一个起跳波谷可能还是小于后面的第一波峰。

这时候,整个记录看起来似乎是“正极性”的。

如果反褶积用了较大的自噪系数,或者子波的相位谱离开零相位较远,那末,反褶积后可能以第二波谷为最强,剖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负极性”的。

(2)如果叠后加作预测反褶积或谱白化,则频谱成分又起了变化,波形又明显变瘦,视周期变小。

加上最后还要采用时变滤波,滤波门的不同又会造成子波波形的进一步变化。

因此,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子波波形,有时两个相位可变成三个相位。

剖面形态也可以各不相同,“视极性”也就各异。

这样一说,是否天下大乱了呢?是的!的确有些乱套。

有一个搞解释的人拿着两张不同流程的剖面给我看:一条剖面上T g波是两个相位,中间波谷最强。

地震资料极性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_吴俊刚

地震资料极性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_吴俊刚

只是旁瓣的能量较强,可以利用零相位子波地震资
料极性的判别方法,但工作中应使用视极性的概念。
地震资料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地震资料
对于零相位地震剖面极性的判别方法主要有:
进行零相位化处理,这是因为零相位子波的旁瓣比
合成记录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人工合成地震记
最小相位子波小,能量主要集中在较小的时间范围 录制作过程中,地震子波极性是已知的,分别作出
图 3 合成地震记录 Fig. 3 Synthetic seismogram
极性,应统计工区内多口井的合成记录的子波极性, 通过大多数井来判别地震资料极性。该方法的缺点 是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工区内钻井多少的限制, 在钻井较少的区域应用时应予以慎重。
“单双轨”判别法: 一个正反射系数( 如基岩面、 火成岩层顶面等) 对应波峰,在地震剖面上呈一个 “单轨”反射,或负反射系数界面( 如油页岩或气层 顶面) 对应波谷,在地震剖面呈“双轨状”反射,那么 此剖面是正极性剖面。反之,如果一个正反射系数 界面对应波 谷,在 地 震 剖 面 上 呈“双 轨 状 ”反 射,或 负反射系数界面对应波峰,则该剖面为负极性剖面。 图 4 为渤海某油田的一口钻井,该井在井深2 230 m 处钻遇厚达 120 m 的古生界的地层,其上覆地层为 新生界东营组,通过本井 VSP 资料标定表明,古生 界顶界面是一正反射系数界面,在地震反射特征上 为一“单轨”反射特征,由此可以判定此反射界面为 正极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 VSP 资料对比法、正演模型 法等[4]来判断地震资料的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人 工合成地震记录法和单双轨判别法较为实用。需要 说明的是从井旁地震道提取子波只能改善合成记录 与实际记录的相似程度,有利于储层的准确标定,并 不能用于判断地震资料的实际记录极性状态。

10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

10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

层位的闭合
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

二维偏移剖面交点处不闭合(因沿倾向剖面已基本归位,沿走向 布置测线,倾角较小,偏移后剖面位置变化不大,两者t0不一致 。)偏移后的剖面交点下方t0大。 (如图)一般采用水平叠加剖面对比, 以二维偏移剖面作参考。

三维偏移可实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归位。
二维偏移剖面交点不闭合
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

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
2.振幅显著增强 反射波能量强,振幅大、峰值突出。反 射波强弱与对应界面反射系数及界面的 产状有关,也与其他地震地质条件有关 。 3.波形相似特征

由于相邻道间震源所激发的振动子波基 本相同,同一界面反射传播路径基本相 近,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地层吸收特征 也相似,所以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相邻 道上的波形基本相似,包括:主周期、 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如左图。
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
4.连续性 横向上,将以上这些反射波的特征保持一定距离和范围,这种 性质称为波的“连续性”。 反射的连续性是由界面上下两组地层性质(速度、岩性、密度 、含流体等)稳定性决定的。 构造解释中,着重研究反射层外部形态,忽视反射层内部结构 的一些不连续的反射。连续性可作为衡量反射波可靠标志。 上述反射波识别标志是相互联系,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 波连续性好,但能量差;不整合面上的反射能量强,却不够稳 定等等。这受许多因素控制,如激发、接收条件、波的干涉、 地下地质因素。
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
5.波组和波系对比 复合波:相距较近的两个以上的反射波构成复合波。 地质结构比较稳定时,复合波的干涉也很少改变,对比中易 于识别 ; 波组:指比较靠近的若干个反射界面产生的反射波的组合。严 格讲,一个反射波也是一个波组,一般是由某一标准波以及相邻 的几个反射波组成,能连续追踪,具有较稳定的波形特征,各波 的出现次数及时间间隔都有一定规律。这样的波组往往产生在较 为稳定的沉积岩分布区,地层的厚度和岩性相对稳定。 波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组构成的反射波系列叫波系。 波形特征明显,时间间隔稳定; 利用波组、波系对比,易追踪各个反射波,确定断层位置

地震资料极性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资料极性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学 术 研 究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O v 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张 瑞 雪 ( 辽河油田勘探 开发研究 院海洋勘探研究所, 辽宁盘锦 1 2 4 0 1 0 ) 【 摘 要】 石 油勘探 技术的快速发展 , 使 得石油 开采 水平得到快速提 升, 随着 高科技信 息技 术的不 断推 广和运 用, 储层地 震属性预测技 术取得 了一 定成 效, 大大提 高了储层预测 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对 于促进 油气开采 工作 正常进行具 有重要 意义。 本 文对地震 资料 极性判 别的方法进行介 绍, 提 出地震 资料 极性 判别技 术在 储层预 测 中的 实际应 用, 促 进我 国储层 预测技 术水 平不 断提 高。
2地震资料极性 判别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
与之相对 应的反射系数界面的地震波子波 , 以确定子波的极 性 , 从 便于 油气 开采正常进行 。 而判别地震剖面的极性 ; 最后根据相关标记和地震剖面的相 关特征 3结 语 进行综合分析 , 以确定地震剖面的极性 , 保证判别结果的准确性和 根据上述对地 震资料极 睦判别方法的介绍, 可以知道地震剖面 可靠性 。 ( 3 ) 单双轨剖面判 别法 。 在地 震剖面 中, 正极性 剖面的特点
是, 正反射系数对应的波峰 叫做单轨反射 , 如基岩面和火成岩层顶 面等 ; 负反射 系数 界面对应 的波谷 叫做双 轨反 射 , 如油页岩和气层 顶面等。 如果剖面 的情况与上述情况相反 , 那么这个地震剖面是 负 极性剖面。 因此 , 在实 践过程 中, 发现 单双轨情 况时 , 根据反射系数 和井的具体情况来判别剖 面的极性 , 从而确 定地震 资料 的极性 。 ( 4 ) 模型判别法 。 在进行钻井勘探 的过程 中, 遇到透镜状砂岩 体时, 正反 射系数 的界面是 以岩 体顶界面 由低速到高速来确定 的, 当出现波峰 情况 , 则为正极性剖面 ; 反之 , 则为负极性剖 面。 因此, 在实际预测过 程中 , 透镜状砂岩体的顶部 出现单轨上 凸的现象时 , 判别为正极性 剖面 ; 砂岩底部出现单轨 下凹情况时, 判别为负极性剖面。 在地震资 极性 的判 别需要综合运 用不 同方法 , 进行 多次极性 判别 , 才能提高 判别 结果 的准 确性 和可靠性 。 在储层预测 中, 运用地震资料极性判 别技术 , 要先对地 震资料的极性进行 判别, 然后 结合 储层地震属性 预测技术 , 避免 对其它生 产工作 造成 影响 , 最终达到提 高预 测结 果 有效性的 目的 , 促进油气开 采工作正常进行 。

地震极性判断(地震剖面原理)

地震极性判断(地震剖面原理)

17/80
三、地震波频率的应用
未做滤波的正常剖面,同相轴形态清楚,
18/80
三、地震波频率的应用
高频滤波剖面,同相轴形态变胖,分辨率降低
19/80
三、地震波频率的应用
低频滤波剖面,同相轴形态变细,分辨率提高,同相轴形态不能分辨
20/80
三、地震波频率的应用
21/80
三、地震波频率的应用
频率为18HZ时,地下断裂的显示效果(最好)
正反射系数 界面为单轨
正反射系数 界面为双轨
15/80
二、地震剖面极性判断
对不同时段地震剖面提取子波,均为正极性地震子波。
500~1000ms 1000~3000ms
3)、提取地震子波判别法
3000~7000ms
16/80
汇 报 提 纲
一、地震剖面子波相位 二、地震剖面极性判断 三、地震波频率的应用 四、地震波形的应用
技术交流
地震剖面极性判断(地震剖面原理)
1/80
汇 报 提 纲
一、地震剖面子波相位 二、地震剖面极性判断 三、地震波频率的应用 四、地震波形的应用
2/80
一、地震剖面子波相位
零相位子波 最小相位子波
1)、地震子波类型
最大相位子波
混合相位子波
3/80
一、地震剖面子波相位
2)、实际地震子波
4/80
4、 对于非零相位地震剖面使用视极性的概念, 即视正极性、 视负极性; 5、 对于处理资料的极性,最终要标明
8/80
二、地震剖面极性判断
正极性
1、极性的规定
负极性
9/80
二、地震剖面极性判断
2、极性的判断方法
1)、声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法

1.地震记录剖面如何看

1.地震记录剖面如何看



确定性子波反褶积 +迭代叠加 迭代叠加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剖面处理问题
江汉蚌湖地区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200--250Hz) 江汉蚌湖地区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200--250Hz) 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200--250


确定性子波反褶积 +迭代叠加 迭代叠加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剖面处理问题
江汉蚌湖地区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140--250 江汉蚌湖地区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140--250Hz) 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140--250Hz)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仪器低截问题
野外8Hz低截 低截 野外
室内8,60高通滤波 高通滤波 室内
野外60Hz低截 低截 野外
图1.2b野外低截滤波与室内滤波记录比较 野外低截滤波与室内滤波记录比较
什么是真正的Leabharlann 记录和剖面—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高频检波器问题
图1.4 10Hz与40Hz检波器记录分频扫描对比 10Hz与40Hz检波器记录分频扫描对比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高频检波器问题
图1.4 10Hz与40Hz检波器记录分频扫描对比 10Hz与40Hz检波器记录分频扫描对比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 高频检波器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记录的实质
去干扰前 由于地震记录的显示方式 不同往往掩盖了它的实质。 不同往往掩盖了它的实质。 通常我们看到的地震记录 表现的只是它的频谱的 最大频率部分, 最大频率部分,并不能反 映它的有效频带和不同 频段的信噪比情况。 频段的信噪比情况。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极性判别技术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极性判别技术

·78 ·
石 油 物 探 40 卷
1 有关极性的规定及说明
目前有关极性问题比较混乱 ,尤其是在野外施工 、资料处理的过程中 。野外施工 、资料处 理人员对极性不作出明确的解释 ,一定程度上不重视极性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 ,对地震资 料解释人员来说 ,接收一套新资料 ,首先需要搞清的是与资料有关的速度和极性 ,所以 ,不管这 套资料的极性经历过如何的变化 ,必须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鉴别该地震资料的极性。 1975 年第 42 届 SEG 年会中规定 ,野外记录统一标准为初至波向下起跳 、记录数值是负的 ,称 为 SEG“正常记录”,这里尚未涉及到地震记录内部的极性问题 。韩文功[2 ]在 1994 年对极性 作了较为明确的解释 ,并对地震剖面的极性建议规定如下 :
第 40 卷第 2 期 石 油 物 探 Vol. 40 ,No. 2 2001 年 6 月 GEOPH YSICAL PROSPECTIN G FOR PETROL EUM J une. 2001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极性判别技术
2 极性鉴别方法
根据上述对极性的规定及说明 ,以山东东营地区史南三维地震资料为例 ,总结极性鉴别方 法如下 。 2. 1 声波合成地震记录法 (图 1)
合成地震记录的极性是已知的 ,由此 ,根据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匹配关系确定极性 。步 骤如下 :
(1) 首先精细制作人工合成地震纪录 (井位越多结果越可靠) 。 (2) 确定井与地震剖面的关系 ,可分为 3 类 : (a) 正极性相关好 ,即正极性的合成地震记录 与相对应的地震剖面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 (b) 负极性相关好 ,即负极性的合成地震记录与相 对应的地震剖面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 (c) 正负极性都好或都不好 ,即正负极性的合成地震记 录与相对应的地震剖面都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或对应关系都不好 。 (3) 去掉不定性的无效井 (井深太小 ,正 、负极性与地震剖面相关性太差或都较好) ,按有效 井的多数确定剖面极性 。 在胜利油田史南地区有测井资料的井共有 31 口 ,分别作出声波合成地震记录 。经统计 , 去掉 10 口不定性的井 ,有效井共有 21 口 ,其中正极性与地震剖面相关性好的有 20 口 ,占 95. 2 % ,负极性与地震剖面相关性好的有 1 口 ,占 4. 8 % ,因此 ,我们判定该地区地震剖面极性 趋于正极性 (见表 1) 。 这种统计的方法对井资料多的地区效果比较好 ,结论也比较可信 ,但对新区或井资料少的 地区不适用 。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极性判别技术简介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极性判别技术简介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极性判别技术简介地震资料解释是地震勘探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为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提供重要依据。

在地震资料解释中,极性判别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手段,用于识别地震记录中的正负相位。

一、极性判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地震记录是利用地震仪器在地表或井下接收到的地震波信号的记录,其中包含了地震波的振幅、频率、振动周期等信息。

地震记录中的正负相位可以用来判断地震波传播的方向,从而帮助解释地下结构及地震事件的发生机理。

极性判别技术基于以下基本原理:地震波传播路径在地下结构中会受到反射、折射和散射的影响,当地震波从地下结构中传播至地表或井口时,受到了多次反射和折射,形成一系列到达地面的地震记录。

根据绕射波和直射波的爆发时刻和振幅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地震波传播路径的正负相位,从而确定地震源的位置和地下结构的特征。

二、极性判别技术的主要方法极性判别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 直观判断法:需要考虑地震记录中的振幅变化规律、振动周期、震源位置等因素,通过人眼观察和分析地震记录的特征,判断正负相位。

这是一种直观的方法,但是受到观察者主观意识和经验的影响。

2. 波峰波谷交替法:通过计算地震记录中相邻的波峰和波谷的相对位置,判断正负相位。

如果相邻波峰之间的波谷位置较高,则为正相位;如果相邻波峰之间的波谷位置较低,则为负相位。

这种方法通过数值计算来判断正负相位,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3. 互相关方法:通过计算地震记录之间的互相对比及相关性,判断正负相位。

互相关方法能够考虑到地震记录之间的相位差异,从而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4. 极性滤波法:将地震记录进行滤波处理,将正相位和负相位的地震波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三、极性判别技术的应用极性判别技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地震学家确定地震源的位置和能量释放方式,进而推断地下的构造和岩石性质。

1.地震记录剖面如何看ppt课件

1.地震记录剖面如何看ppt课件

由于地震记录的显示方式 不同往往掩盖了它的实质。
通常我们看到的地震记录 表现的只是它的频谱的 最大频率部分,并不能反 映它的有效频带和不同 频段的信噪比情况。
5
图1.1记录的实质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小药量的陷阱
采用原始绝对频率谱和叠合谱正确比较不 同因素各种频率成份的能量水平
炸药震源产生的子波及其频 谱(1和2的药量比为1:8) (俞寿朋)
教材中的试验资料和成果是江汉物探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劳动的成果,也有
一些其它单位的资料。这里特别要感谢马庆龙、殷厚成、刘国雄、姚本全等人
做了大量的工作。感谢江汉物探领导的支持和地震队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感
谢江汉石油管理局和油田分公司领导的支持。感谢中石化西部、南方、东北新
区勘探指挥部领导的支持。感谢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对我的信任和支
室内8,60高通滤波
野外60Hz低截
图1.2b野外低截滤波与室内滤波记录比较
9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高频检波器问题
图1.4 10Hz与40Hz检波器记录分频扫描对比
10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高频检波器问题
图1.4 10Hz与40Hz检波器记录分频扫描对比
11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高频检波器问题
江汉蚌湖地区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140--250Hz)
常规
确定性子波反褶积 +迭代叠加
17
什么是真正的好记录和剖面—剖面处理问题
江汉蚌湖地区97--593.65高分辨率测线(200--250Hz)
常规
确定性子波反褶积 +迭代叠加
18
这给我们的岩性解释带来了致命 的问题。看来资料的处理很值得研究。 我们现在把主频由20-30Hz提高到6080Hz,高频由70Hz扩展到120-140Hz, 但从以上分析来看,真正有效的频带 还要打折扣。

地震资料子波、极性与相位

地震资料子波、极性与相位

没有子波时的子波处理:
各种各样的统计性反褶积方法
利用声波测井数据提取地震子波 工作流程
同一剖面段不同深度统计的子波特征不同,子波是时变的
井下不同 深度记录 的直达波 波形基本 保持不变
当这个子 波在地层 中传播时, 由于地层 吸收衰减, 子波发生 了变化, 据此我们 可以进行
地层滤 波模拟
子波频 率误差 对子波 处理效 果影响
零相位子波,线性相位谱
线性相位谱,零相位子波 负的斜率,时移向正的方向移动 斜率越大,时移越大
线性相位谱,零相位子波 正的斜率,时移向负的方向移动 斜率越大,时移越大
混合相位子波,常相位谱
零相位子波,常相位移动,常相位谱,混合相位子波 常相位移1800,子波反向 常相位移为 00 和 3600,子波一样
道反演要求道上的正值对应正的反射系数
反演时,正值反演结果是速度增加,对应正的反射系数,因 此反演之前要作极性检查,确定是否为正极性,否则要作极 性处理
二、相位和子波相位特性图解
零相位子波,零相位谱 零相位子波,线性相位谱 混合相位子波,常相位谱 混合相位子波,常相位谱 + 线性相位谱
零相位子波,零相位谱
数据处理目标是使子波成为冲激函数,但由于S/N和原 始记录带宽,实际只能得到频带有限的子波 处理常用两种子波:带通子波和 Ricker(雷克)子波
带通子波由通带范围内各个频率谐波合成,每个谐波长度
无限,在相当长时间段内不能相互抵消,是旁瓣形状复 杂的基本原因
脉冲反褶积后进行带通滤波,理论上子波就成为带通滤 波器的因子
层位标定制作合成记录,用理论雷克子波,其合成记录可视 为正极性状态,可邦助判断记录的极性状态 从井旁实际记录中提取子波,可改善合成记录与实际记录的 相似程度,有利于标定准确,但不能用于判断实际记录的极 性状态 用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不仅要注意子波特性的确定,而 且要注重反射系数序列的可靠性:

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判定地震剖面极性

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判定地震剖面极性

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判定地震剖面极性贺佩;曾庆才;黄家强;姜仁;陈胜;郭晓龙;王秀姣;杨亚迪【摘要】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后续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判断地震剖面对应子波的极性,合成记录标定才会准确,因此,地震资料极性的判断是最基础的工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采用正极性子波和负极性子波分别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然后对比二者与地震道的对应关系这种常规的判断地震资料极性的方法很难判别地震剖面的极性.笔者以苏里格气田地震剖面极性判定为例,根据相位扫描原理,通过正演模拟以及公式推导表明:地震剖面的相位与相位校正量互为相反数.在实际资料分析中,利用相位扫描方法,对比井阻抗与井旁道反演的相对阻抗,得到相位校正量进而得到地震剖面的相位,帮助判断地震剖面的极性,该方法直观,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操作与推广性.【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8(042)004【总页数】7页(P759-765)【关键词】地震剖面极性;地震剖面相位;相位校正量;相位扫描【作者】贺佩;曾庆才;黄家强;姜仁;陈胜;郭晓龙;王秀姣;杨亚迪【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廊坊06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0 引言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构造解释和储层预测的基础,合成地震记录标定的结果是否准确直接决定着后续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可以说标定差之毫厘,解释则缪之千里[1-2]。

由于不能认知地震剖面的极性而导致将二者(子波和地震剖面)极性相反标定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3-4]。

油藏地球物理重点

油藏地球物理重点

第一章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2.油气藏分类:3.构造油气藏概念及分类: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者位置的变化,而形成构造圈闭,在这个构造圈闭中油气聚集起来,形成的油气藏(1)背斜构造油气藏: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覆的背斜,称为背斜构造。

(2)断层构造油气藏:在断层圈闭中,油气聚集形成的油气藏(3)裂缝构造油气藏: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是裂缝,或者是溶洞的油气藏(4)岩体刺穿油气藏:地下岩体(包括盐丘、泥膏岩、软泥以及其它侵入泥浆),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形变,它的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刺穿的圈闭。

4.岩性油气藏:储集层的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圈闭,在岩性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1)岩性尖灭油气藏:储集层的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圈闭(2)砂岩透镜状油气藏:透镜状砂岩5.我国七大含油气盆地(了解,不考):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四川、吐哈。

6.油藏地球物理(开发地震技术):以地震为主、以岩石物理、地质、测井、开发等相关技术为辅。

综合、交叉、跨学科的新型边缘学科。

针对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与油藏生产阶段提出的油藏问题,应用地球物理技术,通过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监测解决这些问题和发现剩余油气,最终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过程称为油藏地球物理。

7.油藏地球物理与勘探地球物理的异同:8.油藏地球物理的特点:(1)井控制:工区内至少有一口井及相关资料;测井数据和岩心数据将油藏参数和地震属性关联起来,使得地震油藏静态描述和动态监测成为可能;测井数据、钻井、岩心分析数据、动态数据、地震数据的联合使得降低了多解性,增加了可信性(2)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针对性:油藏地球物理的目标比勘探地球物理更明确,所以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方法更有针对性第二章1.地震属性:在大多数勘探和油藏地震测量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时间和深度域正确地进行构造成像,以及在叠后和叠前域正确地描述反射波振幅。

地震震级鉴定方法

地震震级鉴定方法

地震震级鉴定方法地震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灾害现象,地震震级的鉴定对于及时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救援和防护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震震级的鉴定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两种。

直接鉴定方法是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地震的震级。

常见的直接鉴定方法有波形叠加法和绝对能量法。

波形叠加法是通过将多个台站记录的地震波形叠加在一起,来增强地震信号的幅度,从而得出地震的震级。

具体步骤是将不同台站的地震波形按照到震中的距离进行时间校正,并对波形进行振幅调整,然后将它们叠加在一起。

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多个台站的观测数据来增强地震信号,提高鉴定地震震级的准确性。

绝对能量法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形的能量来鉴定地震的震级。

地震波形的能量与地震震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震级越大,地震波形的能量越大。

利用绝对能量法进行地震震级的鉴定主要是通过计算地震波形的绝对能量,然后将其与已知震级的地震波形的能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未知地震的震级。

间接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地震破坏等级和震中距离的关系来推测地震的震级。

常见的间接鉴定方法有烈度法和破裂长度法。

烈度法是通过地震对建筑物和地面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从而推测地震的震级。

烈度法较为直观,一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经验和感受来判断地震的烈度。

评估地震的烈度可以根据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等指标来进行,然后将其与已知震级的地震进行比较,从而推测未知地震的震级。

破裂长度法是通过地震破裂带的长度来推测地震的震级。

地震破裂带是由地震震源区域断裂带的一部分,其长度与地震的震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断裂带越长,地震的震级越大。

通过测量地震断裂带的长度,然后将其与已知震级的地震的断裂带长度进行比较,从而推测未知地震的震级。

综上所述,地震震级的鉴定方法可以分为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两种。

直接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地震的震级;间接鉴定方法主要是通过地震破坏等级和震中距离的关系来推测地震的震级。

10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

10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地震剖面的显示及对比解释
1 2 3 TX , TX , TX 为Tx 层中从上至下的
各反射界面的代号 .
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
3.对比标志 彩色标注各层,在剖面上按一定时间Δt读取t0。由时间剖面上计时线读取。精 度达10ms。读取的时间可标注在反射层位上。 4.相位对比 由于地震记录上记录到的反射波,往往续至波,初至波难以辨认,根据一个 反射波各相位的同相轴平行的原理,利用续至波进行对比。相位对比可分: ① 强相位对比 (当反射界面连续性好,岩性稳定,则波的特征明显,可在 一定范围内连续追踪,可选择最强、最稳定的相位进行对比) ② 多相位对比。(当反射层两边岩性或地质结构变化较大时,只追强相位, 会使对比中断,可追踪一个波的几个相位,互相参照)
主要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分叉原因有: ① 反射层系厚度变化,加厚方向上,单支同相轴分成两支 ; ② 反射层系出现岩相变化; ③ 不整合引起;

对干涉带进行实际对比时,还要仔细观察干涉带以外同相轴 的趋势及上下波组关系。
同相轴分叉的地质意义图
时间剖面实际对比方法
10.剖面间的对比

较小范围内,其地质构造变化不大的时,在相邻几条平行测 线上,各时间剖面上反映的地质构造形态,断裂规律都很相 似,可以互相参照;对于断层、尖灭等异常现象,也应有相 应的反映



时间剖面的显示



变密度显示: 用辉光管代替检流计,随模拟地震信号的变化产 生强弱不同的光线。强振幅信号光线密度大,色深;弱振幅信 号光线密度小,色浅,称为“变密度”。 变密度不如变面积显示的剖面反射层次清晰,难以仔细对 比。变面积和变密度能直观地反映界面形态变化。 波形加变面积迭合显示:反射层突出,波谷处是空白,便于加 色对比,而且从波形线上又可以反映波的动力学特征。 彩显:数值大小用颜色深浅表示。如层速度曲线剖面,地震波 参数剖面。但一般不宜多用、费用较贵。

常用地震剖面极性判别方法

常用地震剖面极性判别方法

常用地震剖面极性判别方法
常用地震剖面极性判别方法
1.单轨双轨剖面判别法:在正极性剖面上,正反射系数界面如基岩顶
面、海底、火成岩顶面等,表现为单轨强峰,而负反射系数界面,如大套油页岩、煤层顶面表现为双轨强峰,在负极性剖面上,特征相反。

2.多井合成地震记录法:对多口井分别用正极性和负极性的子波制作
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匹配关系,正极性相关性好的井占多数时,剖面为正极性,反之为负极性;
对一个大反射系数的地层界面,如正反射系数界面对应波峰,此剖面为正极性剖面,反之为负极性。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2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2

3. 相位对比
• 强相位对比 选择其中振幅最强,连续性最好
的某个同相轴进行对比追踪。振幅强,连续性 好的反射界面揭示了相对稳定的地层岩性变化, 从而能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追踪。但必须注意在 各剖面上所对比的相位应一致,否则会因相位 对比错误而导致层位深度的差异,影响地质解 释的可信度。
• 多相位对比 在断裂发育地区或地质结构比较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3)变密度剖面: 用密度值大小表示地震波能量的强弱
特点:振幅强则光线密度大,色调深;振幅弱则光线密度小,色调 浅。其反射层次不如变面积显示清晰。
地震剖面的显示方式
(4)波形+变面积剖面: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剖面显示方式
特点:将地震波的波峰部分填黑,突出反射层次;波谷部分留出空 白,便于波形分析和对比。
二、地震剖面波的对比解释
1. 地震剖面中波的基本特征
强振幅: 地层分界面对应强振幅同相性 同相性:有一个连续性比较好的同相轴 波形相似:相邻地震道上波形特征相
似(外形、相位个数等) 时差变化规律:时差变化反映地层厚度、
速度信息。
一个概念——同相轴(event) 同相轴:地震记录上相同相位 (主要指波峰或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
距曲线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在R点产生的绕射波时距 曲线与在R’点激发,深度 为h/2的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时 距曲线在形状上是一样的, 此时,绕射点R相当于这个 水平界面在R’点激发时的 虚震源。由此可,绕射波时 距曲线也是双曲线。
②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极小点
在绕射点正上方,其x坐标
和极小时间是:
xmin L
些异常波是研究断层,尖灭和挠曲等现 象的有效波。
地震绕射波与广义绕射
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地层或岩性 突变点(如断棱、地层或岩性的尖灭点、不整合面的突起点 等),这些突变点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子波向四周传 播,该波动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diffraction wav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地震剖面极性判别方法
1.单轨双轨剖面判别法:在正极性剖面上,正反射系数界面如基岩顶
面、海底、火成岩顶面等,表现为单轨强峰,而负反射系数界面,如大套油页岩、煤层顶面表现为双轨强峰,在负极性剖面上,特征相反。

2.多井合成地震记录法:对多口井分别用正极性和负极性的子波制作
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合成地震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匹配关系,正极性相关性好的井占多数时,剖面为正极性,反之为负极性;
对一个大反射系数的地层界面,如正反射系数界面对应波峰,此剖面为正极性剖面,反之为负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