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上语文21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你会背诵哪些写景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春晓》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听范读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诗人感受到了什么?眼前的景色又给你 怎样的感觉?
孤独 凄凉
场面清冷、寂静,能感受到诗人因为避难 他乡、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感。
你觉得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 时此刻的情感?
愁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静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动景 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听
所见 所感 所闻
诗人忧愁地对着 江枫渔火,满心 愁绪,难以入眠。
夜半钟声到客船。
尝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 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 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 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 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 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 传入客船。
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这首诗写 在什么时间?诗人看到了什么?
这首诗写在深秋夜半,诗人 抬头仰望,看到月亮逐渐沉落, 江边的枫树与点点的渔火默默相 对,江边停着一只孤单的来自他 乡的客船。
诗人听到了什么?诗中描写了哪些声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到几声乌鸦的啼叫,寒山寺一阵阵悠 长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 第二联“一照一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1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你会背诵哪些写景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春晓》
初读课文
点击图标,听范读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诗人感受到了什么?眼前的景色又给你 怎样的感觉?
孤独 凄凉
场面清冷、寂静,能感受到诗人因为避难 他乡、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感。
你觉得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 时此刻的情感?
愁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静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姑苏城外寒山寺, 动景 夜半钟声到客船。 所听
所见 所感 所闻
诗人忧愁地对着 江枫渔火,满心 愁绪,难以入眠。
夜半钟声到客船。
尝试着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枫桥夜泊
[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 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 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的灯火 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 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 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 传入客船。
品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这首诗写 在什么时间?诗人看到了什么?
这首诗写在深秋夜半,诗人 抬头仰望,看到月亮逐渐沉落, 江边的枫树与点点的渔火默默相 对,江边停着一只孤单的来自他 乡的客船。
诗人听到了什么?诗中描写了哪些声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到几声乌鸦的啼叫,寒山寺一阵阵悠 长的钟声传到客船上。
➢ 第二联“一照一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泊船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宋】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京口/瓜洲/一水/间,
明月/何时/照我/还?
A
秋思
——[唐]张籍
B
”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PART ONE
全词共出现几种意象?
山水代表路途的艰辛, 风雪意象思乡之情。
山、水、灯、风、雪、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深夜,将士们都住宿帐篷,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5
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油灯。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没睡着,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而又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03
不能还
02
思家切
01
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京口:今江苏镇江。
添加标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古诗词三首ppt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
-9-
1.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诗人曾属“王孙”,来自官场、来自社会,而今别居辋川。从“误入尘 网中”到“复得返自然”,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 更显秋韵之图乃是对羁绊人性的官场社会的强烈反驳。“留”者“居”也, 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 是在这种精神背景下,为世人所景慕的“春芳”在诗人眼中就显得不足为怪 了。
-24-
课堂小结: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欢声笑语,也会有忧 郁哀愁。李白在愁苦时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 似个长”,孟浩然在愁苦时也写下了“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的诗句,请大家课后去收集更多有 关愁苦的诗句,用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5-
长相思
“长相思”既是 这首词的题目,也 是词牌名。长相思 分为上阙和下阙两 个部分,内容多为 思念家乡或者思念 亲人。
-16-
解题
夜:夜晚;泊:停泊。 “枫桥夜泊”的意思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 边。
泊 寺
-17-
愁
-18-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9-
1.再读古诗,用一个字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 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愁 2.在诗中找一找,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并用笔把它圈出来。 看到“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 ,听到“乌啼、钟声”。
-26-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 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 皇帝远行。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陪同康熙皇帝出征山海关,祭祀长 白山的途中写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古诗三首-PPT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 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 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 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 “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 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 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 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 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 句。
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 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于 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 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 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 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 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乡愁:
王安石的乡愁是融于满目的春色之中,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 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 此声。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 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 起了灯。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 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 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 风朔雪之声的。
王安石曾于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遭到大 官僚的反对,没几年就被罢官了。后来又被重新任 命为宰相。
这首诗是他再次上任离开家乡金陵,路过京口, 停留在瓜洲时写的。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翻译: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 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 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2024/3/2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层次梳理
明月松林
山
山居之景
(动静结合) 明月清泉
居
清幽
留
秋 暝
浣衣之女
(隐居)
山居之人
(以动衬静)
渔舟之人
2024/3/2
主旨概括
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 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__山__水__田__园____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2024/3/2
2024/3/2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
2024/3/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4/3/2
注释: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2024/3/2
泊船瓜洲
王安石
2024/3/2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们的心理。夜的 静谧更显出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睡意全无,思乡之情油然 而生。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宁静和 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是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 乡之情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统编(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词三首 课件( 共36张PPT)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诵读这首词,试 着读出词的节奏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起解词意
(旅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路;一段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那边,指山海关
词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 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 里都点起了灯。
凄凉 和家人团聚的景象 孤寂 想家
读诗的下阙。这一路上,诗人除了跋山 涉水,还经历了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归来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顺流而下
你能说说这联 诗的意思么?
诗意: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 的女子归来了。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 船在顺流而下。
春天的花草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动景 乌啼 渔火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听觉
动景 钟声
你觉得诗中的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 此时此刻的情感?
愁啊
愁
第二课时
长相思
一起解词题
长相思
词牌名
小知识
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 “相思令”等。出自《古诗十九首》“著以长相思, 缘以结不解”一句。
纳兰性德 字容若。
纳兰明珠长子。清 朝词人。清词三大 家之一。 有《纳兰词》《通 志堂集》等流传。
自然
你能说说这 联诗的意思 么?
诗意: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 的山中王孙自然可以久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16张PPT)
交流讨论
1.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从哪些词语看出? 从“乡心”“故园”可看出,他身在征途,
心却在思念故乡。
2.“故园无此声”的“此声” 指什么声音? 指征途中的风雪声:风一更,雪一更。
再度品味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
“长相思”是词牌名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 伽山人,清朝初年词人。他的词以“真”取 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 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 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读一读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gēng(更鼓)(三更) 更
gèng(更好)(更加)
理解诗意
长相思
【榆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 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 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 为故乡温暖、XXX,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写一写
指点书写
“榆”在书写时,“木”的末笔捺变点, “俞”第一笔撇行笔到“木”的短横下,“月” 的第一笔是竖,不要写成竖撇。
“畔”在书写时,左部“田”要写得窄小, 右部“半”的第四笔横和“田”的收笔横持平。
课堂小结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7单元21《古诗词三首》(共27张PPT)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 半钟声到客船。
朗读指点: “到——客——船”,这节奏 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 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感“眠”悟“愁”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 我 们流露羁縻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划。 (3)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却久久
不眠,为什么?
一个字,愁。
带“愁”字的词语。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 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诗词大意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向 榆关那边进登。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 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 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 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作者身在何方?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 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 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 秋的傍晚,空气清新,风景美好。给全诗创造 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你找到诗中写景 的句子了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明亮;新雨 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 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朗读指点: “到——客——船”,这节奏 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 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感“眠”悟“愁”
(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 我 们流露羁縻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 (2)学生默读、圈划。 (3)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歇,张继却久久
不眠,为什么?
一个字,愁。
带“愁”字的词语。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 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诗词大意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向 榆关那边进登。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 着灯火。挨过了一更又一更,只听得风雪一阵又一 阵,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 曾有聒耳的风雪声?
作者身在何方?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 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 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 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 秋的傍晚,空气清新,风景美好。给全诗创造 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你找到诗中写景 的句子了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明亮;新雨 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 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优质教学课件
3.补全古诗。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 )王自孙可留。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愁眠。 (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 千( )帐灯。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朗读指导:本文是古诗词,读起来要有 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可以熟读课文后,根据 课文的段落分析,有条理的背诵课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说说哪些 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是动态的。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参考答案: 静态 动态 静态
借助注释,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不同点
暝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古文)。
指傍晚时分
暮
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
候(现代文)。
1.日将( 暝)。 2. 薄( 暮)笼罩着这块海滩胜地。
词语积累
描写秋天的词语:
枫林尽染 秋意深浓 秋风萧瑟 金桂飘香 北雁南飞 秋雨绵绵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分别介绍了什么内容?
秋景 愁绪 思乡
2.根据古诗词内容填空。 《枫桥夜泊》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
20 古诗词三首
RJ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人,著名诗人、画家,字摩 诘,号摩诘居士。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 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 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人。唐代诗人, 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 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 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 夜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山居秋暝》的颈联以动衬静,进一步突出了
山中的幽静。
(√)
2.《枫桥夜泊》中诗人在寂静的夜里听到山寺钟
声,心中感到十分安慰。
(×)
3.《长相思》中词人巧用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
寂凄凉的思乡之情。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 夜泊》。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一、给下列字换部首,使其变成本课生字 并组词。
伯→_泊_( 停泊 ) 偷→榆__( 榆树 )
伴→畔__( 江畔 ) 括→_聒_( 聒噪 )
二、先解释加点的字词,再说说诗(词)句的意思。
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_任__凭__。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月亮落下 去了,在树林里栖息的乌鸦凄凉地鸣叫着,寒意 从四处袭来,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雾。面对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心情愁闷,难 以入睡。这两句诗中所见的月、江枫、渔火都是 静态的,所闻的乌啼是动态的。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21 古诗词三首
山中的居所。点明地点。
山居秋暝 ▲
点明季节。 [唐] 王 维
日落时分,天 色将晚。点明 具体时间。
王维(701—761),字 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主 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 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近体诗包括 律诗、绝句等,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 近体诗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 的限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课件(共200张PPT)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枫桥】 【夜泊】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在今江苏苏州。
江边的枫树。
乌鸦啼叫。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 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渔火】 【对愁眠】 【姑苏】 【寒山寺】 【夜半钟声】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 指旅人怀着忧愁入眠。 渔船上的灯火。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苏州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
课前预习
助读资料我先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 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山居秋暝》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 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 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 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 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步:学字词
yú
榆树
gēng
五更
pàn
湖畔
guō
聒噪
枫叶飘零
湖畔
五更
榆树
聒噪
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发愁(cóu chóu √ 儿孙(sūn sōng) √ 一更(gēng gèng)
√ 停泊(bó pó)
√ 聒(kuō guō)噪 √ 湖畔(pàng pàn)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 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 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 对后世颇有影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精品课件(共248张PPT)
【故园】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此声】
故乡。
第三步:知内容
一、走向山林——晚秋之美 1.《山居秋暝》是___唐___朝诗人____王__维____写的,
首联写出了地点___空__山___,季节___秋__天___,时间 __傍__晚___,环境___雨__后___。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空__山__、__明__月__、__松__林__、 _清__泉___、__山__石__、___竹___、___莲___、__渔__舟__。
第四步:查资料
查资料,填一填 1.王维,我国_唐__代___著名的诗人、画家,被称为 __诗__佛____。 2.张继,__唐___朝诗人,代表作《_枫__桥__夜__泊_》。 3.纳兰性德,__清___代词人,在中国词坛享有盛誉, 代表作品有《通志堂集》、《纳兰词》。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 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二、走向枫桥——秋夜之愁 1.作者停泊地点:______枫__桥__边______;
停泊的时间:______夜__晚________。 2.作者看到的景物有:___残__月___、___霜__天___、
___江__枫___、___渔__火___。 3.作者听到的声音有:____乌__啼____、____钟__声____。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 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 享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 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 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 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长相思》。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课件(共118张PPT)
写秋景的诗句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西汉】刘彻《秋风词》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词牌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
清代词人。本名成德,字容若。 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 四十二首,时人誉为“清代第一 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
塞外风雪交加 声音嘈杂
故园宁静美好
“故园无此声”,是真的无此声吗?在词人 的梦境中,故园有什么?
叙事 山水重重、行军艰难 上阕
写景 灯火点点、声势浩大
写景 风雪交加、声音嘈杂 下阕
叙事 思念故乡、难以入眠
这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 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 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 乡之情。
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 所闻 所感
月、江枫、渔火 (静) 乌啼 (动)
霜满天
理解诗句中的“对”字。
诗人面对江枫、渔火难以入眠。
对
诗人忧愁,景物也忧愁,二者 相对无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半夜。
诗意: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钟 的声音传入客船。
诗词名 作者 朝代 时间
描写的景物
作者的情感
山居秋暝
王维
唐 代
秋 夜
山雨月松泉石 竹 浣女 莲 渔舟
远离 尘俗
枫桥夜泊
张继
唐 代
泊愁寺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 朗读诗歌,划分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26张PPT)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枫桥夜泊
1.自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交流分享,体会诗情。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4.熟读成诵,默写《枫桥夜泊》。
3.品悟诗情。
(1)诗人的“身”在哪里?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诗人的“心”又在哪里?是从哪儿读出来 的?
谢 谢 凝 听
这几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想到了哪首类似的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会感
这样的画面如此美丽, 王维是否想要留在这里呢? 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诗人为何在开篇即写一个“空”字呢?
空山之所以“空”,一方面是因为微小的景物如“浣女” 和“渔舟”等在山中愈显微小,被竹子和莲花所遮挡。轻 微的声响如“竹喧”和“莲动”在山中愈显幽静,使得空 山更“空”; 另一方面则是王维放下了功名利禄,放下了心中的负担, 隐居在这里。心变得像,像清泉,所以居住的这座山成为 了“空山”,“空”是一种境域。
在这首诗中藏着四幅画,大家来找一找。 这几幅“画”中有哪些景物?
想象诗句描画的这几幅画的景象,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画出来吗?
月亮的清晖轻洒在苍翠的松林中,清 澈的泉水流过林间的石头。竹林里传来了一阵 阵欢声笑语,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 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纭向两旁摇曳,掀 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 渔舟划破了荷塘的XXX。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词三首课件(共35张PPT)
1.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每句诗的意思。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 纭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 情怀和对理想境域的向往与追求。
1、题目 2、意象的选择 3、诗人及背景
张继: 唐朝襄州人 (今湖北省襄樊), 公元七五三年考 上进士, 做过监城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他所写的诗 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以 “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外。
①
①扈从:随从,扈hù
诵读指点
注意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画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以示例展开想象,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仿佛世外桃源。
第二幅“松间照”——暮色苍茫,明亮的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 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仿佛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 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 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浑厚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 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 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并识记一些文言词汇。 4、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 纭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 情怀和对理想境域的向往与追求。
1、题目 2、意象的选择 3、诗人及背景
张继: 唐朝襄州人 (今湖北省襄樊), 公元七五三年考 上进士, 做过监城判官和祠部员外郎等官职。他所写的诗 不事雕饰, 富有自然美, 以 “枫桥夜泊” 一诗闻名中外。
①
①扈从:随从,扈hù
诵读指点
注意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画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以示例展开想象,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仿佛世外桃源。
第二幅“松间照”——暮色苍茫,明亮的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枝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 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仿佛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 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 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浑厚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 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 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并识记一些文言词汇。 4、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诗意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哎!和煦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 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陪着我一起 回家呢?
发挥自己的想象,想一想作者 当时的所见、所想、所感 ,试着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诗的意境来。
青山、绿水、碧树、红花、田野、 江岸,好一派美丽的春天景色。
春天的美丽景色不禁勾起人浓浓的 思乡之情,想想不远处就是自己的家乡, 真是几多感慨。试问:天上的明月啊, 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返回家乡?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诗人。)
(一)知诗人,解诗题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曾于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遭到大 官僚的反对,没几年就被罢官了。后来又被重新任命 为宰相。
这首诗是他再次上任离开家乡金陵,路过京口, 停留在瓜洲时写的。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泊船瓜洲①
[宋]王安石
瓜洲:在长
京口:今江苏镇江江。北岸,扬
还 京口②瓜洲钟山一:今水南间京 ,州南面。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诗
人曾想过用“思到、家切
过、入、满”,为 什么诗人最后选
“绿”?
不能还
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烈 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钟山③只隔市紫数金重山。山。
春风 又绿江南岸,
明月 何时照我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京京钟京钟山口口山口山瓜只瓜只瓜只洲隔洲隔洲隔一数一数一数水水重重水重间间山间山山,,。,。。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明诗意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与瓜洲之间不过一水之遥,与钟 山也只有几山之隔。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
5 古 诗 三 首
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读全诗
方 •逐字、逐句理解
法 一
•读懂全诗的意思
•背诵、默写诗
方 •理解重点词、不理解词 法 •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请介绍。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停泊)
(全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