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及措施.pdf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们需要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探讨如何进行转变。
本文将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入手,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驱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
这种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导致了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
2.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依然存在。
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 从依赖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需要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2.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过去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
现在需要重视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健可持续。
3. 从资源消耗型转向节约型发展。
在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需要发展节约型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1.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府需要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 推动市场化改革。
需要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3.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绿色发展。
如何认识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SpecialEditorial本刊专论如何认识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周叔莲刘戒骄【摘要】作为描述经济发展总体性质和特征的一个概念,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系统由当前状态向理想状态或目标状态进化需要遵循的规范.包括发展的动力、结构、质量、效率、就业、分配、消费、生态和环境等因素,其内涵比经济增长方式更广泛、更深刻。
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必须更好地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重点,加快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
加快建立和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并继续深入研究经济增长方式问题。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中图分类号1F121【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1007—1962(2008)06—0005—05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
也是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命题。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把“增长”改为“发展”。
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个改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将对我国发展方式产生重大导向作用。
本文围绕怎样认识和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切把握发展规律、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
历史地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已经开始探索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强国。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02期2010年第28期Serial No.102No.28,2010一、中国现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所在(一)中国经济当前最突出的结构矛盾是消费不足、投资偏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消费增长一直慢于GDP 增长,无论是从历史比较来看还是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需求结构已经严重失衡。
2008年中国消费率降到48.6%,比2000年下降13.7个百分点;投资率上升到43.5%,比2000年上升8.2个百分点。
2007年全球平均消费率为78%,比中国2008年数据高出29.4个百分点;全球平均投资率为22%,比中国2008年数据低21.5个百分点。
按照2008年价格计算,2009年中国消费率约为48.9%,比2008年上升0.3个百分点;投资率为47.4%,上升3.9个百分点。
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调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消费不足、投资偏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消费与投资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因为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随着经济总量扩张、基础设施完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逐渐降低,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这时,只有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率,才能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投资与消费的长期失衡孕育着经济运行的巨大风险。
首先,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容易造成产能过剩,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进而引起企业效益滑坡、失业增加。
其次,消费率过低,投资率过高,往往造成内需不足,为给过剩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寻找出路,企业只能到海外市场寻求外需,从而导致出口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及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增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的外部风险加剧。
最后,投资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但使得投资行为偏离其目标,即投资创造财富,最终为了消费,而且终将使投资因缺乏最终消费的强力支撑而难以为继,进而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这也使得我们需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驱动和投资拉动,以及过度依赖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模式。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结构的调整,我国逐渐加强了自主创新和内需拉动的意识,开始转向以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为主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和“双创计划”,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也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这种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我国开始加强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的意识。
中国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推动了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治理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行节能减排等。
这种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
近年来,我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市场潜力巨大,成为各国企业争相进入的热土。
与此我国也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和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和规则制定。
中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种注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其转向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其转向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其转向》,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我国在新市场和新环境的双重刺激下,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对于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世界的目光纷纷投注到中国经济市场。
中国增长率的持续走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及转变也开展了日趋激烈的讨论方式。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停留在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主,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效率低下等位特点,当然形成此特点的根源在于我国还是片面地追求粗放型的经济方式,带来快速的经济增长率。
纵观美国次贷危机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惨痛后果,中国经济应改变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生产要素、经济技术以及社会环境合理地结合,改变以往的产业结构,缩短行业间的差距,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从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着手,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增长,逐渐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因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及转变进行了探讨,使探讨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和社会意义。
一、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累积的过程,经济增长可以直接反映出国家和社会经济增长的总结果以及生产动态。
经济增长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具体可阐述如下。
首先,要素投入占据了较大的经济增长比例。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 平均在9%的增长率,但是经济效益指标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为低下。
以“十五”期间为例,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1. 1%,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及对经济增长的工效率逐渐下降。
其次,投资与消费不成正比。
投资、出口增长率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逐渐尚恒。
我国国内投资率名列世界前茅,投资与GDP 的增长关系的投资弹性系数逐渐升高。
同时,出口也开始高速上升,但是,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另一大促进作用,消费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也就变得愈加缓慢。
经济增长过度地依赖于投资,导致生产率的低下,消耗大量能源,污染环境,消费停滞不前。
202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点精选.pdf
《经济基础知识(初级)》考点精选考点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1.市场配置方式:是指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它可以使企业和市场发生直接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市场经济。
2.计划配置方式:是指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及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在经济体制上的反映就是计划经济。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1.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决定了经济体制的特点,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注意】实行同一经济制度的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实行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采取相同的经济体制。
3.一国选择经济体制应遵循的原则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经济制度的性质规定着经济体制模式的社会经济本质,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制约着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及调控方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决定着经济体制的各种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注意】不论一国选择哪种方式,都离不开本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目标。
考点二: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2.必须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创造有利条件。
3.必须有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
4.必须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5.必须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政策
经济发展政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都开始积极采取经济发展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政策是指各国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手段,以实现国家经济目标的方法。
在本文中,将着重探讨几种常见的经济发展政策。
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
在经济增长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例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等;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提高税收等手段来进行调控,避免通货膨胀等问题的出现。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调控的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政府可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借贷成本,从而影响市场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促进投资和消费;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投资和消费,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通过引导和扶持特定产业的发展,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减税优惠、技术创新等方式来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建立示范基地等支持措施,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化。
四、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进出口政策、开展贸易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等手段来鼓励进口和出口,以扩大外贸规模;同时,政府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以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五、创新政策创新政策是指通过鼓励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研机构的财政支持、提供专利保护等手段来鼓励创新活动的开展,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稳定经济增长措施
稳定经济增长措施引言稳定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变化和发展,寻求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以帮助国家实现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1. 提高投资水平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投资水平。
投资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它可以促进生产力和创新,从而为经济提供稳定的增长动力。
政府可以通过鼓励私人投资、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增加公共投资等手段来提高投资水平。
私人投资可以通过优化商业环境、简化审批程序和减少投资壁垒来鼓励。
政府还可以提供税收和财务激励措施,以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2. 促进创新和科技发展创新和科技发展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
通过引入科技创新和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促进产业升级。
政府应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提供更多的科研补贴和税收优惠,以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3. 优化教育体系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通过优化教育体系,可以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并为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并改进教育体系,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产学研结合,促进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
4. 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开放和促进国际合作,可以为经济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大对外贸易的支持和促进跨国企业的发展,促进贸易的繁荣和稳定。
5. 实施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通过调节财政支出和税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狭义指GDP增长方式,即把GDP增长作为经济增长的目标与指标的增长方式;广义指社会财富的增加(包括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方式,即价值(包括能够用货币来计算的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的社会财富,既包括社会财富的量,也包括社会财富的质)的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全要素生产率(索罗余值):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 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
功能收入分配:就是以生产要素为主体的分配,即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中发挥的作用或做出的贡献大小来分配生产成果。
功能收入分配反映了应以要素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其报酬或要素价格水平高低的基本要求,而合理的要素价格是生产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之一。
剩余劳动力:是就业受年龄、性别、家庭状况和其他因素制约的劳动年龄人口,他们的就业选择范围相对有限。
技术进步:狭义上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面的革新和改进。
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
大推动理论:是均衡发展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它是英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于1943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人口过渡论:也译作人口转变论是指是一种根据西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历史资料,这人口发展过程作出阶段性划分和经验性说明的理论。
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即指劳动力供给曲线在既定工资水平下具有无限弹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1 2 3
优化结构
投资主导型经济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而消费主导型经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 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扩大内需
消费主导型经济能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稳定 增长。通过刺激消费,推动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 环。
改善民生
消费主导型经济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福利 ,通过增加就业、提高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消 费增长。
0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提升效率
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旨在提升经济效率,以更 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更高的产出。
科技创新
集约型增长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 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转变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 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推广清洁 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趋势。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 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空间。
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往往面临技术落后、附加值低等问题,而高新技术产业具 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特点,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创新驱动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应注重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绿色低碳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经济学术语)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1简介概述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设△Yt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则经济增长率(G)就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示:G=△Yt/Yt-1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1]含义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和记者常用的表达方式,意思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往年的增长率。
更一般地来探讨,经济增长的涵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系生产内部成员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之扩大(亦即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扩张)。
生产力之成长主要决定於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禀赋、实质资本累数量累积与质量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技术水准提升以及制度环境改善。
因此,经济增长也意涵决定生产力之诸多因素的扩展与改善。
支持经济增长的人认为它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并且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正增长一般被认为是整体经济景气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旳转变一、前言30余年高速增长波澜起伏,我国经济旳增长也付出了不可忽视旳代价,构造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便是其中最明显者。
如此等等,使得中国百姓享有到旳经济增长成果大打折扣,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难得到与GDP增长率同步旳提高。
因此,转变我国旳经济增长方式已是刻不容缓。
二、我国经济发呈现状及转变旳必要性就产业构造而言,通过30余年旳发展,我国第二产业已趋饱和,劳动力和资源开始向以服务业为主旳第三产业转移。
然而,据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旳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
基于这样旳差别,当越来越多旳劳动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整体旳劳动生产率必将下降,由之决定旳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下滑。
就生产要素而言,从劳动力来看,在过去30余年中,每年高达1000万人旳劳动投入增长,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旳重要因素。
但是,随着转移人口日趋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投入旳增长率将趋下降,摩擦性失业和构造性失业也将长期并存。
从资本投入来看,过去30余年,中国旳资本投入增长率是逐年提高旳,然而,近年来,无通货膨胀旳资本投入亦呈逐渐下降之势。
技术进步旳动态仍然令我们失望。
资本回报率低、技术进步缓慢,始终是我国经济旳痼疾,至今没有明显变化。
总之,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下降,技术进步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导致将来我国旳经济增长率将趋于下降。
就投入产出而言,效率较低:从投入看,以GDP来衡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此付出旳代价也极为巨大。
长期以来,我们旳经济增长重要是依托高投资以及净出口支撑着旳。
如果把生态环境等外部影响也视为“投入”,我们为增长付出旳成本更高----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导致了巨大旳经济损失。
从产出看,我国产能过剩形势日趋严峻,老式产业旳产能大面积过剩,就是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旳增长势头也令人担忧。
据记录显示,目前我国产能运用率平均已低于80%,有些产业甚至低至70%。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我将就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进行论述。
首先,加强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引擎。
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由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方式转变。
其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同时,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再次,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此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村现代农业与城市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加大对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和农民生产力提升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进步。
最后,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
要加强对制度创新的研究和推动,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之,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包括加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及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等。
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繁荣和民生改善的过程。
在经济学中,经济发展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的积极变化,其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以下是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一、基本概念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产出总值的实际增加。
它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总收入的增长进行衡量。
经济增长的目标是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
2. 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变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为了适应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
3.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对国家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和调整,旨在通过市场经济的机制来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竞争力。
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私有化、市场化、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措施。
二、基本原则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经济发展应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社会公正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2. 区域均衡发展区域均衡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的平衡与协调。
为了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地区差距拉大,需要通过区域规划、投资和政策支持等手段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3.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思维创新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进步与突破。
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
4. 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指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跨国合作等方式,加强和拓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开放合作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引进和流动,推动经济发展。
5. 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教育、技能培训和健康保障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绩效。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及对策研究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及对策研究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对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和对策:1. 减少市场准入壁垒:政府应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准入壁垒,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简化注册手续,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审批环节等。
2. 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等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3. 加强创新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通过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建立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等方式,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创新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效防止侵权行为,保护民营企业创新成果。
5. 完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司法效率,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为民营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6. 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政府应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加强与民营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听取企业的意见和需求,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7.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为民营企业提供充足的优秀人才支持。
8. 加强合作交流: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与互利共赢,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为了落实上述措施和对策,政府需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落地执行,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政府和企业应建立长效机制,保持长期合作,共同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及其措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及其措施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为实现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选择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
在中国的开放历程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选择。
下面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及其措施。
一、主要内容1.从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
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挑战。
因此,中国政府将绿色可持续发展摆在了优先位置。
主要措施包括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等。
2.从依靠资源输入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
依靠资源输入驱动的发展方式容易陷入资源约束和技术低端的困境,对于国家长远发展而言不可持续。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要不断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主要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研机构的作用,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激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等。
3.从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内外需协调发展的发展方式。
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波动和风险。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政府提出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能力,培育内需市场。
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民众购买力,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体化提高,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
4.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国政府提出要将人民的生活质量放在首位,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主要措施包括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加大扶贫力度,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体化提高,增加居民收入等。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首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途径之一、供给侧结构性要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加大力度,深化国有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水平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高投资、高消耗的发展方式。
同时,还需要加大创新驱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还要重视质量效益的提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深化开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开放要以深化为核心,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政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开放方面,要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教育培训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劳动力的技能提升,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及措施包括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开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通过生产、消费和分配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式和模式。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借鉴了东亚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经验,发展了一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服装、电子等。
我国将出口导向作为主要的发展策略,通过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关税减免等政策吸引外资,并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投资驱动经济增长。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投资一直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政府通过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
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投资刺激政策,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我国的资源环境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如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大气污染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依然存在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问题。
科技创新水平仍然较低。
虽然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整体上,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较少,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不足,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加快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变。
要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加大对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和培育,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投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建议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建议一、前言对于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是经济学家常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领域。
西方的经济学家对于经济增长方面有很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从最初的简单探索到“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成立,以及后来索洛基于规模报酬不变构建的索洛模型和条件收敛预测都是西方经济增长研究的重要成果。
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一般指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均产值或总产值的持续增加,也可以说是社会总产出,即物质产品和服务生产与上一时期相比的实现的增长。
考虑到人口因素,经济增长也可以理解为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人均总产量的增长,即从另一角度来看是平均人口的总产出[1]。
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目前能够影响我国生活水平的一大因素,它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复利效应,生成更大的效益。
增长率是能够反映经济增长快慢的一项指标,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反应了经济发展的状态趋势,也体现一个国家发展的经济实力。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较多,例如:资本的多少、劳动力的数量、机械设备等,这些都能影响经济的增长。
另外,马克思虽对经济增长的概念没有具体的定义,但也有相似的概念,马克思更多的是用价值的增加来表示经济增长这个概念,他将经济增长看成是一种物质财富的增加。
可见,研究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国民生活的好坏,就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状况,两个国家之间即使经济增长率的差距很小,但只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个差距就会被放大。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分析研究经济增长更为关键。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依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观点: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其主要来源就是劳动分工,劳动分工越细,生产效率越高,经济增长也就越快[2]。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经济增长依次经历了剧烈波动、在波动中提升、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其经济不断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一个非常有经济潜力的国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教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新密市分校周明杰I.教学目的1.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2。
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3.理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4.理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
II.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讲授,使学员树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念,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III.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难点:经济发展的内涵以及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IV.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于十七大,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得到深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十分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更是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实现这一转变,它与调整经济结构是高度相关、相辅相成的,其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现和依托.所以,本讲专题课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在剖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路径。
步骤二:讲授新课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一)经济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
经济增长的快慢一般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
我国的GDP数据:经济增长方式分为二种:一种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这一种增长方式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在原有技术水平基础上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而实现。
另一种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在这种方式下,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
(二)经济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整体演进,它不仅包括这一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量的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的质的变化.具体而言,经济发展还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经济量的增长;第二,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发展涵义的最高境界是体现人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作者:傅茂淑工作单位:农九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增长有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后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实现增长。
而一个地区甚至大到一个国家采取何种增长方式,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九师是一个农牧自然资源单一,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师,依靠生产要素投入获取经济长期增长困难很多,经过近40年的建设,特别是“十五”时期的发展,九师经济总量和规模得到一定的积累和扩增,在此基础上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保持九师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
坚持“农业稳师、牧业强师、工业立师、商业活师、科教兴师”的发展战略,以“做强农业、做大工业、做活三产”为主线,以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目标,转变九师经济增长方式。
不仅着眼于规模和总量,更强调质量和效率;不仅着眼于已达到的水平,更强调潜力和后劲,建设“经济型、效益型、环保型”产业,面向疆内和疆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内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扩张,提高参与疆内和全国分工协作及竞争的能力,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一)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
(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三)坚持师、团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师、团协调发展。
把解决“农业、农场、农工”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新型团场、新型连队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深化改革开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农九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举措
(一)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型团场建设的着力点1.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有机肥投放,提高耕地产出率。
贯彻落实好兵团“1+3”文件和若干政策补充意见,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导职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以“转包、股份、租赁”等形式,推动土地的使用权合理流转,逐步减少一产承包职工的人数,促进土地、资本等要素集聚,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根据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形成四大产业区。
即沿山一带(164团、166团、167团、168团)的小麦种植区;水土条件相对较好(163团、164团、167团、168团、团结农场)的甜菜种植区;土壤条件较好(161团、163团、、165团、167团、团结农场)的打瓜种植区;光热条件相对较好(163团、169团、团结农场)的加工番茄种植区。
继续扩大土豆、北方保护地蔬菜园艺业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加快“六大基地”的建设步伐,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产业带,以“块状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3.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十大主体技术”和“六项农业精准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监测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以转变增长方式为途径,始终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加大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积极申报特色农产品品牌并建立原产地保护制度,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
(二)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重点支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圈舍改造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
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职工成立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实用技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
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提升产业可持续能力。
1.继续抓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进一步扩大人工草场种植面积,为草地畜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2.推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
3.切实改变单纯追求牲畜数量增长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德系美利奴细毛羊为主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扩大肉牛、奶牛的养殖规模,在提高牲畜质量和科学化养殖上下功夫,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
4.加快10万只优质牛羊育肥基地建设,在大力发展家庭牧场的同时积极培育500个育肥大户,逐步形成养殖户—养殖小区—养殖基地(培育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户和专业连)相连的产业发展格局,使现有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饲养方面转变。
5.以161团、165团、170团为重点建好优质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强化外引内联,不断引进优良品种、资金、技术。
6.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加快建设疫病防治、质量标准和畜产品市场体系。
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使人工饲草料基地发展到50万亩,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只,畜牧业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达到54%,畜牧业发展成为九师农业经济的支柱。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团场二、三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工不仅能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职工和基地生产,而且能广开职工转岗转业渠道。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做出了从2007年起将兵团工业企业缴纳的地方税收,以2005年为基数,超基数增长部分全额返还兵团的重大决定,这必将对兵团发展工业产生重大的激励作用。
虽然要避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格局,但团场仍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吸引社会资金和龙头企业到基础条件较好、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
团场城镇投资建厂;条件尚不具备的团场要甘当配角,围绕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搞好协作配套(如: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同时依托团场小城镇,发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如商贸、餐饮、运输、团场旅游等),从而为一产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出路。
目前,重点依托畜牧业和粮油糖农产品基地,充分发挥现有加工企业的潜能,加强技术改造,培育和提升绿翔牧业、绿翔糖业、新丰粮油三大龙头企业,增强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龙头企业与职工互惠互利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要妥善处理好双方利益关系。
企业可通过发放生产资金、赊销生产资料、提高生产服务水平等措施,以契约联结的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双赢;企业可按经营比例定额提取基地风险保障基金,在市场价格下滑或遭受自然灾害时给予职工适当补贴,保护职工利益和积极性。
(四)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约化程度,积极筹建工业园区,发挥集聚效益。
发展特色产业、用加工业带动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在培育经济转型主体上,着力于企业的做大、做强、扶优,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引导生产能力向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集聚。
(五)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学做拿来主义,对适度先进的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并保持一定强度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全面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网络化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
加快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和引进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
加强高级技工队伍建设,注重一线工人的技能培训,真正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经济转型动力经济体制的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动力。
围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具有兵团特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好兵团党委制定的“1+8”和“1+3”文件及补充实施意见;落实好“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的管理模式。
同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结合国家有关投资政策制定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做好民间投资登记备案工作,为各类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