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9.28•【字号】浙教基〔2014〕113号•【施行日期】2014.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的通知浙教基〔2014〕113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适应我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需要,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科教学的专业引领和指导,省教育厅组织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在研究相关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当调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浙教基〔2014〕109号)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下简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3个学科因未作调整,仍沿用《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
现将新制定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按学科汇编成册,印发给你们,请从2014级高中新生起始教学开始遵照执行。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是学科教学、学业评价、高考的基本依据,各地要将其及时转发给各普通高中学校。
各普通高中学校和广大教师应切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依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开展教学,尤其要注意区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大力促进学生有选择、有个性地发展。
附件:1.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2.浙江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3.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4.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5.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6.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7.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8.浙江省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9.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10.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略)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9月28日。
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
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发布时间:2017年08月24日来源:本站鲁教基字〔2017〕8号各市教育局:为适应我省高考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发现兴趣特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2017年秋季学期,我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进入高考综合改革周期.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强化了选择性教育,实施选课走班教学,迫切需要对学生自我认知、课程选修、高校招生志愿选择、生涯规划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二、基本原则一立德树人,树立正确导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以人为本,突出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指导学生科学全面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规划、自由发展的能力.三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多元评价,合理确定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发展指导内容与重点.四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全员参与、整体实施,将发展指导融入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全过程.三、主要内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主要包括学生自我认知指导、学业选修指导、职业行业体验和专业选择指导.一自我认知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特长、优点缺点等,正确看待个体差异,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学业选修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高中课程设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要求,明确个人学习目标,科学安排课程修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挖掘学习潜能,提升学业水平.三职业行业体验.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体验职业行业,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需求,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发展过程、行业前景、工作任务和社会责任,了解自身职业倾向,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四专业报考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了解高等院校专业的基本信息和就业情况,了解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正确处理个人兴趣特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科学合理的确定选考科目和专业志愿.四、实施方式一开齐开好课程.学校要按照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开齐开好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对学生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指导.学生发展指导共计4学分,其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1学分,职业体验活动3学分,重点在高一、二年级实施,每周安排1课时或统筹使用.学校可根据实际采用课堂讲授、专家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开展.要做好学科融合教育,将学生发展指导渗透到各个学科,通过对本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趋势和相关职业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发展指导因素,丰富课程资源.二创新活动形式.要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各种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新高考改革政策,提前做好规划准备.大力推进家校共育,组织开展家长讲座或校友讲座,通过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邀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或校友走进课堂,介绍相关职业发展情况.深入推进与高校联合育人工作,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定期为高中学生作大学专业选择辅导报告.三组织职业体验.各学校要积极拓展校外渠道,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学校、社会组织联系协作,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职业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担当,支持高中学校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积极与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对接,为活动开展做好保障.四科学测量评价.高中学校要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日志,有条件的可借助科学诊断工具、测量量表,对学生发展进行诊断评估,了解学生职业发展倾向.要发挥好心理辅导室作用,做好学生个别咨询,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指导学校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学校要发挥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在学生发展指导中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二建立指导中心.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小组,把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课程开设计划,创造条件提升指导效果.三强化师资配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配备、管理和培训工作.要为每个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生涯规划导师,并在高中时期内保持稳定,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涯规划指导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等机构的专业人士作为兼职导师进行专业指导.四做好考核培训.要将学生发展指导纳入教师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考核奖惩等方面予以倾斜.要将学生发展指导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山东省教育厅2017年8月22日。
选课指南--高中2017级课程方案和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韩际清
山东省数学教研员
普通高中外语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陈元宝
山东省英语教研员
普通高中政治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周家亮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王怀兴
山东省历史教研员
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姜建春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王宪收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高级、特级教师
本科
高级教师
本科
/
本科
特级教师
本科
特级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特级 教师 正高级、特级教师
本科
本科
本科
山东省教研室副主任
硕士
特级教师
本科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特级教师
本科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艺术 教育工作者“国培计划(2013)网 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美术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技教育专业 委员会副理事长,曾获国家教学成 果二等奖、省一等奖,主持国家社
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孔令鹏
山东省教科院高中化学教研员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王运贵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李东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普通高中体育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黄巍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肖钢
山东省教研室教研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指导意见解读
孙波
高级教师
本科
高级教师
本科
中学高级教师
本科
主要内容描述 课程主要介绍了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 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解读和新高考方案实 施准备现状及实施建议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东省 从2017级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 点,学生发展指导成为重要的配套内容, 主要介绍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实施办法、以及相应信息系统的使用情 况 —— 视频主要是高中语文新旧课标的比较阅读 和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 导意见的解读,同时还对新普通高中课程 2017年秋,山东将进入高考招生制度综合 改革,为积极稳妥地推动落实本次高考招 生制度综合改革实验,依据教育部新修订 应教育部教材局要求,我省于2017年牵 头,协调北京、天津和海南三省(市), 邀请国家高中英语课标组专家共同研制了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包 括课程实施方案、主体内容、实施建议等 。 山东省2017级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 见》解读,介绍了全国新高考方案及新一 轮课程改革启动的情况;山东省课程改革 介绍了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课 程实施指导意见,包括:高中地理课程变 化及说明、必修课程变化及说明、选修Ⅰ 分析新课程和高考综合改革新变化,明确 高中物理教学形势,针对2017级教学工作 提出建议 本学科对2017级高一学生进行三年一贯整 体设计,对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考试范 围与实施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确保学校 视频主要是高中生物学新旧课标的比较和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 意见的解读,同时还对新普通高中课程方 视频主要是高中音乐新旧课标的比较和山 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 见的解读,同时还对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本课程主要分析《指导意见》的研制背景 、过程、定位和实施依据,融入的高中体 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因素,以及进行学 本学科对2017级高一学生进行三年一贯整 体设计,对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考试范 围与实施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确保学校 本学科对2017级高一学生进行三年一贯整 体设计,对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考试范 围与实施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确保学校 针对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 案和旧版本教材的“三新一旧”的现状, 本课程旨在更好地推进课程、教学与新高
通用技术----普通高中2017届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14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70707定稿)
普通高中2017届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录上篇必修模块 (3)一、必修模块概述 (3)二、技术与设计1 (3)(一)技术及其性质 (4)(二)技术设计过程 (6)(三)工艺及方案实现 (8)(四)技术交流与评价 (10)三、技术与设计2 (12)(一)结构及其设计 (13)(二)流程及其设计 (15)(三)系统及其设计 (17)(四)控制及其设计 (19)下篇选修模块 (21)一、现代家政技术 (21)(一)家政概述 (22)(二)家庭管理与技术 (23)(三)家庭理财与技术 (25)(四)家庭保健与技术 (27)二、服装及其设计 (29)(一)服装与文化 (30)(二)服装与材料 (32)(三)服装与结构 (34)(四)服装与制作 (36)三、电子控制技术 (38)(一)电子控制概述 (39)(二)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 (41)(三)传感器与继电器 (43)(四)电子控制系统 (45)四、简易机器人制作 (47)(一)机器人结构与传动机械 (48)(二)机器人感知与传感器 (50)(三)机器人控制器 (51)(四)机器人控制策略 (53)上篇必修模块一、必修模块概述必修模块由“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模块组成,两个必修模块的基本容层次不同,之间呈现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
学生必须先修习“技术与设计1”模块,在此基础上再修习“技术与设计2”模块。
高用技术必修学分为4学分,共设置2个模块。
每个模块为2学分、教学时间为36课时。
二、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1”侧重基础性技术设计,注重学生经历基本和简单的技术设计过程,注重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知识与技能,注重学生形成基本的技术设计思想与经验,侧重“做中学”;引导学生深化对技术的认识,理解技术及其性质;引领学生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学会基本的技术设计方法,形成基本的技术核心素养。
本模块由“技术及其性质”、“技术设计过程”、“工艺及方案实现”、“技术交流与评价”四个单元组成。
山东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要全面开设《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
每学年都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
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
学校要开齐所有科目,并开足课时。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各科目一般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学校要开足必修课程模块, 尽量多开设选修模块,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说明:1.本课程设置方案是对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学生课程选修的最低要求。
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习,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
社区服务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
原则上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周5天上课,周学时数不超过35。
每学时一般为45分钟。
高一、高二年级每周有3学时机动时间(含班团活动时间),学校可自主安排。
3.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语文、数学、外语每个模块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2021年高考生物研讨会心得体会4篇
2021年高考生物研讨会心得体会4篇研讨会,是专门针对某一行业领域或某一具体讨论主题在集中场地进行研究、讨论交流的会议。
它对于制定政策、发展战略、方法措施都有巨大作用。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2021年高考生物研讨会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2021年高考生物研讨会心得体会1#3月23日,在学校教研中心的安排下,我代表高三生物备课组赴石河子参加2019年新疆高考研讨会,在紧张又充实的为期一天的学习中让我收获多多。
两位授课专家均为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所讲内容贴近课堂教学实际,紧扣考纲,对我们今后的复习备考策略的安排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和方法指导。
在上午的讲座中,来自青岛二中的张树峰老师针对高考考纲和命题方向的变化,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细致的指导,主要内容有:一、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备考方向张老师提及高考命题的四大需要“增强”的方向值得关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及开放性。
按照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完善评价机制,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考定位需要转变:不仅是强调区分的选拔性考试,还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
新时代的`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科学评价人才为主要使命,积极引导和促进教与学,与之共同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成才目标,并助力学生学业减负增效及教育教学提质达标。
“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将使高考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教育指挥棒和改革龙头的正向作用。
其中,高考考察的“四层内容”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原则是:适切而充分、明确且连贯、承前亦启后。
张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高考真题实例为我们详细解读了考纲中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含义和在题目中的体现形式以及解题技巧和复习策略。
内容细致详实,没有冗余,对我们后期的复习和今后的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后,张老师又为我们分析了2019年考纲中发生变化的内容,包括:考纲的考核目标中增加了一段文字。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我厅印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闽教基〔2020〕29号)精神,为统筹做好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有序推进高中课程教学改革,规范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行为,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育人为本。
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分类指导。
坚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我省实施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尊重学生发展需求,指导各地各校找准实施高中课程方案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保障每一所普通高中都能顺利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三)加强统筹。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既关注共同基础课程学习,也关注选择性课程学习,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机制,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确保课程、教材、教法、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有序推进。
省市县校四级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有效实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学校在课程实施、教学组织管理、学生发展指导和选修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创新。
二、课程设置(一)学制与课时1.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
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
浙江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年级)前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生物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给目标的有效达成,便于广大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本学科必修及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2版)》(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按照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生物学科组在分析2006年以来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要求,以及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学生共同基础上有个性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研究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及普通高中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结果制定的。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是浙江省普通高中2012级起生物学科必修及选修模块教学、学业评价和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2012版)》分成上、下两篇,各模块内容按浙江省普通高中所使用教科书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实验与活动建议”四个部分。
1.“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章节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所使用教科书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
“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内容表述所用的目标行为动词分别指向知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情感性学习目标,并且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行为动词”参见附录),其中上篇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个层次,下篇分“教学要求”和“说明”丙个层次;下篇的“教学要求”相当于上篇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
山东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全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规范课程教学行为,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山东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
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要全面开设《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
每学年都要设置各领域的课程,保证使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能获得一定学分。
学习领域包括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
学校要开齐所有科目,并开足课时。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各科目一般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学校要开足必修课程模块, 尽量多开设选修模块,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安排如下:说明:1.本课程设置方案是对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学生课程选修的最低要求。
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须修习,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2.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
社区服务一般安排在课余时间、周末或节假日。
原则上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周5天上课,周学时数不超过35。
每学时一般为45分钟。
高一、高二年级每周有3学时机动时间(含班团活动时间),学校可自主安排。
3.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语文、数学、外语每个模块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7.02•【字号】陕教基[2007]36号•【施行日期】2007.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7]36号)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石油普教移交中心:现将《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二○○七年七月二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一、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评估考试的基本依据。
各地要广泛组织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把握高中各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全面落实高中各学科课程的目标,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人生观、正确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高中新课程体系是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构建的。
在课程目标上,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课程结构上,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化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在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养成,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在课程评价上,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机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一)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08.14•【字号】鄂教基[2009]20号•【施行日期】2009.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鄂教基[2009]20号)各市、州、县、神农架林区教育局,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现将《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地方和学校实际,参照执行。
(文件电子版下载网址:http:///)附件: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2.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3.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4.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5.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6.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7.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8.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9.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0.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2.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3.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4.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15.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二〇〇九年八月十四日附件1: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精神,结合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我省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学科教学进度及教学指导意见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进度及教学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结合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学科教学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问题研究与解决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目标,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全面提升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总抓手,以全面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并解决问题能力为总目标,力争做到减负增效,积极构建适合我市各学科教育教学特色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活力,确保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发展。
三、教学建议与措施1.科学规划课程实施《安丘市普通高中学科教学进度及教学指导意见》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制定,对整个高中学段的课程安排与教学进度做到统筹安排,各校要根据课程、课时及进度安排,严格落实相关教学要求,及时出台既体现改革理念又符合本校实际、切实可行的学校课程开设方案。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的关键所在,各校要一如既往地下大力气切实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各校要真正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精心研究,扎实开展“三以”高效课堂研究,切实强化组织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要引领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改革意识,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及时研讨,及时矫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构建相对完善的、独具个性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结构,构建科学的、富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
附件1: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一、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原则(一)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和课时。
(二)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保证学生的课程选择权。
(三)合理而有序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具体设置如下: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
所有必修课程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选修Ⅰ课程,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
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每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应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选修Ⅱ课程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发若干模块,供学生选择。
2(二)学制、学时、学分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
各地应当针对每个学期长短不一的情况,调整学年教学时间。
每学年分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每周安排的课程修习时间为35学时,每节课教学时间45分钟。
学分用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分。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科学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1. 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局部与整体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学生应在探究中,逐步加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4.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录前言 (5)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6)(一)课程性质 (6)(二)基本理念 (6)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7)(一)学科核心素养 (7)(二)课程目标 (8)三、课程内容 (9)(一)必修课程 (9)模块1 分子与细胞 (9)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0)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0)1.2 细胞的结构 (10)1.3 细胞的物质交换 (11)1.4 细胞的代谢 (11)1.5 细胞的生命进程 (11)教学提示 (12)学业要求 (12)模块2 遗传与进化 (12)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3)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3)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3)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4)2.4 生物的变异 (14)2.5 生物的进化 (14)教学提示 (15)学业要求 (15)(二)选修课程 (16)选修Ⅰ课程 (16)模块I-1 稳态与调节 (16)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7)1.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7)1.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7)1.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7)教学提示 (18)学业要求 (18)模块I-2 生物与环境 (18)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9)2.1 种群和群落 (19)2.2 生态系统 (19)2.3 生态环境的保护 (19)教学提示 (190)学业要求 (200)模块I-3 生物技术与工程 (200)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211)3.1发酵工程 (21)3.2 基因工程 (21)3.3细胞工程 (21)3.4 胚胎工程 (22)3.5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2)教学提示 (22)学业要求 (22)选修Ⅱ课程 (23)现实生活应用 (23)职业规划前瞻 (23)学业发展基础 (24)四、学业质量标准 (24)(一)学业质量水平 (24)(二)水平说明 (27)五、教学与评价建议 (28)(一)教学建议 (288)(二)评价建议 (32)六、学业水平测试与命题建议 (33)(一)合格性与等级性考试 (33)(二)命题建议 (34)附录: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35)前言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四个省(市)将进入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四个试点省(市)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面临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案和旧版本教材的现状,为加强新形势下四个试点省(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实施与新高考方案的适应,特制订《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教学指导意见(2017)》),对高中生物课程做出调整。
《教学指导意见(2017)》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调整,遵循如下原则:(一)突出新课程基本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内容精简容量、突出重点,注重在实践过程中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突出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和整体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学核心知识,同时注重拓展生物学科技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是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调整时遵循整体性原则,将旧课标中必修课程按模块、选修课程按专题进行搬迁,知识体系涵盖新课标全部内容。
(三)突出新旧课标的衔接性和适切性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遵循稳定性原则,以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为框架,以旧课标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做好新旧内容衔接。
调整后的内容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的重叠区,且学习目标要求不拔高,不增加教学难度和学业负担。
《教学指导意见(2017)》主要用于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生物教学,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研究中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全面提升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教学指导意见(2017)》的适用对象为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4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1. 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生物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 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生物学课程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模块内容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3. 教学过程重实践本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4. 学业评价促发展高中生物学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致力于创建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业成就又重视个体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生物学课程评价体系。
提倡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科学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1. 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局部与整体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学生应在探究中,逐步加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4.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以及考试评价中。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认识到生物学在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时,能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主动宣传引导,愿意承担抵制毒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的社会责任,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必修课程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课程的基础。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中生,选择了生物学最基本的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2003版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调整为“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2个模块。
调整后的必修部分共4学分,每个必修模块2学分,每个学分的教学需要18学时。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2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共72学时,方可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试。
鉴于必修部分内容基础性强,建议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2课时;在课程安排上应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修习,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学业质量标准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应水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