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读书笔记模板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普通心理学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1
心理学研究方 法
2
第一部分考试 大纲
3
第二部分复习 指南
4
第三部分参考 书目
5
心理统计学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心理测量学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发展心理学 第一部分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01
教育心理学
02
第一部分考 试大纲
03
第二部分复 习指南
04
第三部分参 考书目
06
第一部分考 试大纲
05
社会心理学
第三部分参考书目
第二部分复习指南
心理学试卷(样卷) 及参考答案
读书笔记
这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的读书笔记模板, 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 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及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辅导
部分
综合
成员
考试
学科
心理学
统一
理论
政治 参考书目
心理Biblioteka 学科指南研究复习
方法
大纲
测量
内容摘要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针对2010年考研 政治理论课复习备考即将开始之际,早已被广大学生和社会辅导机构的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更显扑朔迷离,使得参 加2010年考研的学生备感无所适从。为此,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了一批具有十年以上辅导经验、同时拥有高级职 称的教学、辅导一线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广大学员编写了一套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系列辅导丛书。聘请编委成员 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地域特点和知识的互补性,规避了以往单一院校成员组建编委的状况,将国内不同 重点高校的学科带头人聘为我们的编委成员。高教版2010年考研政治理论系列辅导丛书,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 中心的考试要求,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教材版本,参照教育部社科司“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对相关知识点的诠释编撰并参考相关专家资料整理成为复习备考用书。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考试真题题库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考试真题题库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考试真题题库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部分录屏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来源:才聪学习网/同等学力申硕内容简介本书是详解2020年心理学专业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科目的题库,包括历年真题(部分录屏讲解)、课后习题和章节题库三大部分,具体为:第一部分,历年真题(部分录屏讲解)。

根据《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对近年来考试真题进行了详细解析,部分重难点试题配了录屏讲解。

特别说明:2015年度真题缺,为此我们十分抱歉。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对《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所有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解答。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遵循《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的章目编排,分为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七部分内容,每部分包含若干章,每章根据最新大纲的要求及相关教材,精心选编了典型常考题,并提供答案。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第一部分历年真题(部分录屏讲解)•2010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1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2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3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6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2018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普通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3章感觉•第4章知觉•第5章意识和注意•第6章记忆•第7章思维•第8章语言•第9章动机•第10章情绪和情感•第11章技能•第12章能力•第13章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第1章导论•第2章研究设计•第3章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第4章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第5章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评价•心理统计学•第1章研究中常见数据的特点与初步整理•第2章数据的分布及其总体参数的估计•第3章假设检验•第4章各种研究设计的方差分析•第5章多元统计分析•心理测量学•第1章绪论•第2章心理测验的编制•第3章测验的实施和计分•第4章测验结果的解释•第5章测量的信度•第6章效度•第7章项目分析•第8章学绩测验•第9章智力测验•第10章人格测验•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第2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3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4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第5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第6章童年期心理的发展•第7章少年期心理的发展•第8章青年初期心理的发展•第9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第10章成年中期心理的发展•第11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教育心理学•第1章绪论•第2章学习理论•第3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4章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第5章影响学习的因素•第6章个别差异•第7章教师心理•社会心理学•第1章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第2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第3章印象形成与归因•第4章态度及其改变•第5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第6章侵犯与亲社会行为•第7章社会影响•第三部分章节题库•普通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2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3章感觉•第4章知觉•第5章意识和注意•第6章记忆•第7章思维•第8章语言•第9章动机•第10章情绪和情感•第11章技能•第12章能力•第13章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第1章导论•第2章研究设计•第3章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第4章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第5章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评价•心理统计学•第1章研究中常见数据的特点与初步整理•第2章数据的分布及其总体参数的估计•第3章假设检验•第4章各种研究设计的方差分析•第5章多元统计分析•心理测量学•第1章绪论•第2章心理测验的编制•第3章测验的实施和计分•第4章测验结果的解释•第5章测量的信度•第6章效度•第7章项目分析•第8章学绩测验•第9章智力测验•第10章人格测验•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第2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3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4章婴儿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第5章幼儿期心理的发展•第6章童年期心理的发展•第7章少年期心理的发展•第8章青年初期心理的发展•第9章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第10章成年中期心理的发展•第11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教育心理学•第1章绪论•第2章学习理论•第3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第4章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第5章影响学习的因素•第6章个别差异•第7章教师心理•社会心理学•第1章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第2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第3章印象形成与归因•第4章态度及其改变•第5章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第6章侵犯与亲社会行为•第7章社会影响。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

同等学力硕士全国统考心理学必看资料-发心教心社心考点精要增强版

发心教心社心(共101个知识点)分值:发心教心社心共占30分。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发展心理学答: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即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

2.心理的种系发展答: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

3.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答:①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先天遗传只给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的环境会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心理发展的内因外因问题。

心理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心理内部,外在的教育因素还是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动因起作用。

③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

从相对短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是呈连续状态的,从相对长的时间跨度看,心理的发展又是呈阶段性的.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纵向研究、横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答:纵向研究是指系统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者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进行“追踪研究。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几个年龄(年级)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08年名8)聚合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向研究。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理论5.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其发展观答: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本我属于无意识的东西,他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意识部分。

个体必须通过“自我"和现实世界进行交流。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个部分。

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6.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09年选12)答: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的.弗洛伊德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2—3岁);前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12岁);青春期(13、14岁- )弗洛伊德认为,在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当时性心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完整word版)(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综合版)同等学力心理学全国统考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伴随状态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的认识。

揭示本质属性。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情绪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包括需要、兴趣、理想、动机、世界观、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描述研究: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相关研究:测量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

相关不代表因果关系。

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实验研究: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或创设条,以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而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其他: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精神分析的研究:早起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人的意思、潜意识,找到各方的批评。

20世纪30年代,安娜、克莱因、埃里克森,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不像弗洛伊德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中大网校word精品文档6页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中大网校word精品文档6页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答案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20分一: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韦伯定律中,韦伯分数越小,表示()。

A. 绝对感受性越好B. 绝对感受性越差C. 差别感受性越好D. 差别感受性越差(2)大脑中负责言语接收(如分辨语音、理解语义)的是()。

A. 角回B. 中央前回C. 布洛卡区D. 威尔尼克区(3)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A. 语义编码B. 声音编码C. 视觉编码D. 形象编码(4)由光波的波长决定的颜色特性是()。

A. 亮度B. 明度C. 色调D. 饱和度(5)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A. 比纳-西蒙量表B. 斯坦福-比纳量表C. 韦氏智力量表D.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6)以下测验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A. 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B. 主题统觉测验(TAT)C.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D.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7)以时间取样为误差变异来源的信度类型是()。

A. 分半信度B. 同质性信度C. 重测信度D. 评分者信度(8)下面四种策略中,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 计划策略B. 监控策略C. 调节策略D. 复述策略(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

A. 命题B. 图式C. 产生式系统D. 命题网络(10)反映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的效度类型是()。

A. 内部效度B. 外部效度C. 构思效度D. 统计结论效度(11)测得某大学生组和专业篮球运动员组被试的体重和身高,已知体重与身高存在高相关,若要比较两组被试体重的差异,最合适的统计方法是()。

A. t检验B. Z检验C. 方差分析D. 协方差分析(12)将一组数据按数值大小排序,位于序列中间的是()。

A. 众数B. 中数C. 算术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13)普莱尔所著《儿童心理》一书所记录的研究,主要采用()。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问卷法D. 测验法(14)吉布森的“视崖”实验,主要用来研究婴儿的()。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

心理学同等学力考试复习提纲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如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等。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克服困难的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三类: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相关研究;实验研究其他研究方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第三节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理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神经元(2002,选,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为传入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

这种绝缘层叫髓鞘。

(2007,选,1)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的电传导第二节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言语区(2005,选择,1)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

言语区包括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的第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2004,选择,1)。

听单词引起威尔尼克区的激活。

大脑的结构;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联合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第三章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第一节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学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版的心理学复习资料。

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复习和理解心理学的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神经系统与生理心理学大脑结构和功能:大脑结构、大脑功能、左右脑半球功能差异。

神经传递与神经化学: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

感觉与知觉:感觉器官、感觉传递和感觉整合。

三、学习与记忆经典条件作用:强调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条件作用的类型和过程。

操作条件反应:操作条件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学习过程。

记忆过程:记忆的类型、记忆的过程和遗忘曲线。

四、认知与智力思维与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概念层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语言与思维:语言的认知功能、语言习得和语言发展。

智力与智力测试:智力的定义和分类、智力测试的方法和应用。

五、情绪与动机情绪与情绪表达:情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情绪的表达方式和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

动机与需求:动机的类型、动机与行为的关系、需求层次理论。

六、发展心理学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青少年身心发展:青少年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

成人发展:成人的身心变化和发展任务、老年期的身心发展。

七、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经典人格理论(如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如五大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发展:人格形成的因素和过程、人格变化和发展。

八、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常见的精神疾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九、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与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的特征和因素、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的过程和影响、社会行为的类型和解释。

社会影响: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权威和从众行为。

以上是心理学复习资料的完整版,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和内容。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①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部分。

a.知即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b.情即情绪情感过程,指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对事物的态度,比如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c.意即意志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即注意。

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记忆:个体积累和保存其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③思维:人运用头脑中巳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

④语言活动:人们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的过程。

⑤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国考 心理学综合-教育心理学-考前必背资料

教育心理学【必背资料】重点复习范围(按章节梳理考点35个)名词解释:21年30题次中共18个真题,原题重现(10题,56%),新出题(8次,44%),重复间隔4-13年一、真题名词解释总结1先行组织者2002、2008、2019 2概念形成2003、20163概念同化2004、20104程序性知识2005、2013、2018 5学习迁移2007、20206习得性无助感2009、20187品德20108学习策略2011、20219负强化2011、201510共同要素说201211元认知策略201212道德认识2013、202013学习201314精加工策略2015、202215效果律201616支架式教学201717陈述性知识201718正迁移2021二、教育心理学按章节梳理重点(只考选择和名解)第一章绪论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任务、研究方法第二章学习理论学习概述、学习类型、学习理论第三章认知领域的学习知识的学习、学习策略、学习的迁移、智力和创造力培养第四章品德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品德形成、品德形成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动机、个性因素、集体与社会因素第六章个别差异智力、超常儿童、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第七章第七章教师心理第一章绪论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1920s以前。

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879冯特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1882普莱尔《儿童心理》科学儿童心理学1957《心理学年鉴》发展心理学章名发展心理学190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1924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时期,1920s~1950s。

成熟时期,1960s~1970s。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均应考虑其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注意不要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综合考试真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听觉位于大脑的()A.枕叶B.颞叶C.顶叶D.额叶【参考答案】B【解析】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听觉中枢在颞叶内。

2、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是()A.辐合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C【解析】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3、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叫()A.定势效应B.地板效应C.气氛效应D.酝酿效应【参考答案】D【解析】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4、鱼和熊掌不兼得体现了意志行动中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矛盾【参考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指当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实现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双趋式的冲突。

鱼和熊掌都想要为双趋冲突。

5、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做等距取样,这种取样法称为()A.系统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整群随机取样法【参考答案】A【解析】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6、观察者从外部观察或以旁观者身份观察而搜集资料的是()A.实验观察B.外部观察C.直接观察D.非参与观察【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心理学.doc

同等学力教育学统考资料教育心理学.doc

1 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即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

组织策略是将学习材料划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小的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

2 策略教学的原则。

(1)、特定性。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

(2)、生成性。

即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

(3)、有效的控制。

教给学生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策略。

(4)、个人效能感。

策略训练课程必须包括动机训练,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

3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与智力、人格有何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创造是最终产生新颖的产品的活动过程,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

创造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前者是指科学家和其他发明创造者最终创造对人类而言是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后者则是对个体而言,创造的产品是新颖的,对社会而言是已知的,只具有个人意义而不具有社会意义。

智力指的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的那些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

2、智力与创造力两者的区别在于智力能使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创造力的功能在于产生出某种新颖的产品。

因此,创造力是一种更高水平的能力。

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长期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具体来说,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的创造力,高智力的人可能有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低的创造力;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力的人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

也就是说,高智商虽然不是高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202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3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_________。

A.感觉对比 B.错觉 C.感觉阈限 D.感觉适应2.不属于独立心理过程旳心理现象是___________。

(感知为感觉和知觉)A.感知B.注意C.记忆D.思维3.懂英语旳人,在读到字母“WOR……”后,会预期出现D、K、M等字母,由于他懂得,只有这些字母才能与“WOR”构成一种英语单词。

这种知觉特性是__ ________。

A.理解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4.人脑存储知识有两种最重要旳形式,一种是概念,另一种是___________。

A.表象 B.知觉 C.思维 D.记忆5.根据乔姆斯基旳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语句旳表层构造决定句子旳形式,深层构造决定句子旳___________。

A.语境B.生成 C.意义 D.表征6.进行方差分析时,对所用数据旳非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

A.组内平均数相等 B.总体呈正态分布C.变异可加D.各组方差齐性7.控制末知偏差源旳合适措施是_____________。

A.区组技术 B.匹配 C.平衡 D.随机化8.一列等距正态变量旳测量数据,另一列二分名义变量旳资料,若两列变量线性有关,应使用______计算其有关系数。

A.积差有关B.点二列有关 C.二列有关 D.斯皮尔曼等级有关9.下列检查措施中属非参数检查法旳是___________。

A.中数检查法 B.Z检查 C.t检查 D.F检查10.原因分析中,坐标轴旋转旳目旳是_____________。

A.减少原因旳个数 B.增长每个原因旳共同性C.更清晰地解释原因旳意义 D.增长每个原因旳负荷11.抑郁量表旳有效性常用抑郁症患者旳测验成果与精神科医生诊断旳符合程度来阐明,这种措施是______。

A.内容效度 B.设想效度 C.效标效度 D.评分者效度12.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用来计算项目间一致性旳措施是__________。

2013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考前冲刺资料(精心总结,必过!)

2013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考前冲刺资料(精心总结,必过!)
A.等比数据 C.分类数据 B.等级数据 D.等距数据
35
36
6
数据的描述
考点1:数据的类型
1.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 1.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 数据的观测方法和来源: 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 2.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 类别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 3.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
37 38
导论
4.简述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11
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0*10分 1*10分 0*10分 0*10分 14分 17分 18分 9分
25 26
研究设计
5. 自变量 08 11.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单位的 取样方法称为 。D 09
A.整群随机取样法 C.系统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D.简单随机取样法
5. 对用米尺测得的一组运动员的身高数据进行统 计处理,通常 。 (2011)
A.不可加减乘除 B. 可以加减乘除 C.可以乘除,不可以加减 D. 可以加减,不可乘除
16.对于等距数据的运算,通常___。(2008)
A.不可加减乘除 B.可加减乘除 C.可乘除,不可加减 D.可加减,不可乘除
15.以摄氏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属于____(2010)
考点: 考点:算数平均数、 算数平均数、中数和众数
6. 受极端数据影响较小的统计量是___.(2012)
A 方差 B 中数 C 标准差 D 平均数
2.简述平数据的特点(2012) 16. 以下统计量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离散趋势的是 (2011)
A.平均数 B. 中数 C. 众数 D. 差异系数

12.将一组数据按数值大小排序,位于序列中间的是___。 (2010)

同等学力心理学申硕国考——发展心理学题库知识点总结

同等学力心理学申硕国考——发展心理学题库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第1章绪论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的儿童心理学,至今发展心理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之父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心理学指的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全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个体心理的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过程的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一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问题,二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三点第1点是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个体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第2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会改变的,第3点心理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年龄特征上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每天进行观察,又写了一部《儿童心理学》,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演变:第一阶段是19世纪之前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的准备时期。

第二阶段是从1882年到第1次世界大战,西方心理儿童心理学形成阶段,第3阶段是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4阶段是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新增的时期。

第2章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客观原则,二是教育性原则,三是矛盾性原则,四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心理发展学研究的主要类型: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整体研究与分析研究,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纵向研究:考察同一批被试,在不同时间点或年龄的心理发展状况,也即就是进行追踪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伴随状态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间接的认识。

揭示本质属性。

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情绪过程: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包括需要、兴趣、理想、动机、世界观、信念。

●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学研究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

描述研究: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相关研究:测量两个及两个以上事件研究方法或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非实验性研究方法。

相关不代表因果关系。

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实验研究: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或创设条,以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进而被试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其他: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精神分析的研究:早起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人的意思、潜意识,找到各方的批评。

20世纪30年代,安娜、克莱因、埃里克森,将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不像弗洛伊德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是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

把青少年看成力必多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是过分强调它在儿童时期的影响。

行为主义的研究: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关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作用,不关心有机体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强调人是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正式学习和经验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研究问题:在什么条件下某种行为能发生,不同刺激对行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为的结果又怎样影响随后的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包括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由此就能根据刺激预测反应,只要确定了S-R之间的关系,就能预测行为,塑造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代表人物:马斯洛(1908-1970)、罗杰斯(1902-1987)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人的本质是好的,人性本善,不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人有自我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进行单个测量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主观内部经验使其成为不同的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进而影响人类行为。

美国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认知是指从感觉输入到转换、约简、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的全部过程,本书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发展了言语报告法、反应时记录法、计算机模拟法。

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关心心理与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把生理学看成描述和解释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认为我们所有的高级心理功能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功能有密切关系。

研究问题:脑功能的定位、心理免疫学、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临床方法、局部切除法、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方法、神经成像、脑成像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神经元作用:接受和传达信息,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圆形、锤体形、梭形、星形树突:短,几百微米,形状如树的分枝,负责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胞体轴突:长,几十微米到1米,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轴突,轴突主干上分出侧枝,负责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至与其相联系的其他细胞传入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树突)的末梢分布于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

传出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

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

动物越进化,中间神经元越多,人神经系统中的中间神经元约占神经元总数的99%,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网络。

神经胶质细胞:位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为神经元的生长提供线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髓鞘,使神经冲动快速传递,防止神经冲动从一个轴突扩散到另一轴突,是行为分化的重要条件。

神经冲动:当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活动的状态,即神经冲动。

冲动性是神经和其他兴奋组织(如肌肉、腺体)的重要特性。

即使在静息状态下,神经元也是自发放电的。

——静息电位(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相差70毫伏)静息电位的产生——离子学说:细胞膜内外存在大量离子,膜外主要是带正电的纳离子(Na+)和负电荷的氯离子(CI-),膜内主要是带正电荷的钾离子(K+)和负电荷的大分子有机物,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出入细胞膜。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外流),对Na+的通透性差(Na+挡在膜外),致使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荷,产生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纳离子通道打开,纳离子内流,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去极化”过程,去极化瞬间之后,纳离子通透性下降,钾离子通透性上升,细胞膜又恢复极化一次去极化和一次恢复极化,构成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

动作电位与静息电位,形成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受刺激的部位产生动作电位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静息电位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膜表面未兴奋部位的正电荷流向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的正电荷流向未兴奋部位,形成回路使未受刺激的部位产生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

依次传导。

这种局部电流使邻近未兴奋部位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变化,并产生动作电流。

这种作用反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

在就是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是在突触间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小体,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流入膜内),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融合破裂,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分子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实现神经兴奋的传递。

神经递质可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利用突触后电位分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由突触小体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与不同的突触受体结合决定;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神经冲动;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不易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其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网络(神经回路)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

…………电脑皮层功能分区:视觉区:顶枕裂后的枕叶;听觉区:颞叶的颞横回;机体感觉区:中央沟后面的狭长区域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

语言区:大脑左半球。

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失语症(左半球额下回后部受损,会发生典型的口语表达性障碍,患者不能组成正常的内部言语,说话缓慢费力,言语贫乏,严重的患者缄默无语。

言语听觉中枢:颞叶上方、靠近枕叶,与理解言语有关。

维尔尼克区靠近听觉皮层,是一个专门负责语音识别的脑区。

皮层与角回之间的颞叶后部皮层。

维尔尼克区受损的患者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的话。

言语阅读中枢:角回区,位于颞顶枕叶交界处,在威尔尼克区后方,该区能把语音转化为视觉信息,使人能写下听到的话又能把文字信息转化为语音,使人能诵读。

运动性语言中枢——又称“说话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底部之前(又称S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又称H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能听到别人的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模仿别人的谈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又称“阅读中枢”(V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读症”,即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书写性语言中枢——又称“书写中枢”,位于颞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手部代表区的部位(又称W区)。

若受损伤,会引起“失写症”,即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了书写和绘图的能力。

对大脑优势的临床研究,最先始于对割裂脑的实验观察。

➢感觉感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知。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反比关系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则感受性越高。

听觉频率阈限是20Hz。

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的关系-反比关系,差别阈限越小,即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越小,差别感受性就越高。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

K=△I/I(K:常数;,△I: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I:原刺激强度;K值是一个常数,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

韦伯分数K越小,差别感受性越好即感觉越敏锐。

反之,K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差。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过弱或过强刺激的韦伯分数都会发生改变,而不是一个常数。

在刺激强度极高的时候,韦伯定律不适用。

对数定律—费希纳定律:由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

P=KlgI(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逐渐减慢。

假定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幂定律—斯蒂文斯定律(乘方定律):P=K In(I是刺激的物理量,P是知觉到的大小或感觉大小,K和n 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