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汇编:诗歌鉴赏
2016北京高考一模诗歌鉴赏题汇编
![2016北京高考一模诗歌鉴赏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e1a8ad389eb172ded63b740.png)
2016年北京高考一模城六区诗歌鉴赏题汇编一、(海淀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
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14.按要求完成(1)(2)题。
(10分)(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
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
(7分)(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6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
【参考答案】13.(3分)B14.(10分)(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2016届高三一模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6届高三一模考诗歌鉴赏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f0b5237453610661ed9f446.png)
2016届高三一模考诗歌鉴赏题汇总2016-02-18 【宝山】(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昭君怨(宋)万俟咏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
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
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注】①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
②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13.“昭君怨”是这首诗歌的()。
(1分)A.宫调 B.词牌 C.曲牌 D.题目14.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写春来雪尽、佳节花期,烘托愉悦之情。
B.上阕“倚栏干”自然过渡到下阕,天衣无缝。
C.结尾化用李白诗句寄托客居之思,不露痕迹。
D.全词表现词人内心愁苦,却不着一“愁”字。
15.赏析这首词曲折有致的构思特点。
(4分)参考答案(四)《昭君怨》13、B14、A15、这首词先写随着春天到来,原本是元宵佳节的热闹与花开时节的春色,转而词人自己独自凭栏,感受雨后的寒意。
情感为之一转。
分明倚栏远望,下阕却转而又说莫倚栏,因为烟雨阻隔望而不见。
但偏偏又远望京城心切,欲罢不能,最后以暮云遮蔽作结。
构思曲尽其妙。
【崇明】(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
(8分)咏贫士(其一)陶渊明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辉。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从诗歌的体裁看,本诗属于。
(1分)14.下列对诗句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万族各有托”呈现一幅欣欣向荣、各得其所的画面。
B.“众鸟相与飞”与《饮酒》诗中“飞鸟相与还”意同。
C.“量力守故辙”表明作者对“故辙”坚守是量力而为。
D.“已矣何所悲”表面上是说无所悲,实则是悲慨满怀。
15.本诗善于运用“比”的手法,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4分)参考答案:13.古体诗14.D15.诗歌以“孤云”的“独无依”以及瞬息而灭比喻贫士孤独无所依靠,命运无常;(1分)以众鸟比喻庸碌平凡之人,(1分)以迟出早归的鸟儿比喻贫士的与世无争,独守“故辙”。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69e610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a.png)
北京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2年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2002答案:(1)BE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年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内容)(写法)(1)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483e1765fbfc77da369b11b.png)
北京2002~2016 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2002 年北京卷】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6 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 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 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 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 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
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2002 答案:(1)BE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 年北京卷】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6 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 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 .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内容)(写法)【2004 年北京卷】12.读下面的诗,完成( 1)—( 2)题。
2016西城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解析
![2016西城高三语文一模(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ece4ebf61fb7360b4c654f.png)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语文2016.4.11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
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
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
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
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
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
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
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
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
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
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
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
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35633189eb172dec63b713.png)
北京市东城区2016 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析版】一、现代文阅读(共 2 小题)1.阅读下边资料,达成下题。
资料一此刻人们说起的碑碣,一般指各种各种的刻石,是全部刻有文字的石刻的总称。
但在古代,碑、碣则是石刻家族众多成员中相互独立的两类。
碑是指长方形的刻石。
汉从前的碑是无字的,其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立于祠庙门前,用来拴祭祀用的牲畜;二是立在皇宫中,作为观察日影和计算时间的工具;三是竖在墓旁,在中间的上部穿一个圆洞,用来把棺材放到墓穴中去。
碑上刻字,大体应追忆到西汉后期,当时有人在墓前石碑上刻写亡人伟绩,便于别人看到。
跟着此风的流行,碑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把刻有文字的石板称为碑,而不刻文字的石板反倒不可以称为碑了。
碣是指圆顶的或形状在四方和圆形之间、上小下大的刻石。
在唐朝,碑和碣仍是有区其余。
唐朝丧葬制度规定:五品以上官员允许立碑,五品以下官员只好立碣。
古代刻石中,很罕有名符其实的碣。
有的是名为碑而实为碣,有的则是名为碣而实为碑,天长地久,碑碣就成为一个看法了,并以此来统称刻有文字的石刻。
值得一提的是,碑的出现晚于碣,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就是碣,其形状上小下大,顶部圆形,底下则是平的,四周近似于四方形,刻辞就刻在这四个面上。
这些刻辞,最先仅是记录墓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代。
以后又加入了有关死者的家世、生平易事业,以及歌颂和哀悼的诗铭,文辞渐渐增加,碑文便成为一篇完好的列传,路人可凭此详尽地认识墓主的状况。
这种立于墓前的碑,叫做墓碑。
初期的碑还包含由庙门前拴祭祀牲畜的石板发展而来的祠庙碑。
祠庙碑上所刻文字主假如记述受祭祀者的品德和伟绩。
初期碑的作用仅仅两种,是因为人们都以为碑是用来纪念过去的限制于纪念人物,开始有了记事、歌颂伟绩的成份。
从南唐后主开始,还出现了特意用来保存书法艺术的碑。
至于碑的种类,到了后辈,人们把凡是文字石刻,如碣、摩崖、墓志、经幢等,都包含到广义的碑的范围内。
(取材于《谈制论形说碑碣》)资料二①碑首是碑的最上部分。
2016北京市高三朝阳一模诗歌鉴赏讲评
![2016北京市高三朝阳一模诗歌鉴赏讲评](https://img.taocdn.com/s3/m/8c3274cfad51f01dc281f16e.png)
学生答案
• 5分
学生答案• 5分来自评分细则• 1.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 • 用意“借古讽今”也可是借古喻今、劝谕、以……为借鉴、 借……劝勉,或者意思相近的表述。 • 2.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 战(1分) • 东晋作战的条件:“地理优势(长江天险)”、“任用人才” 写出一个即可得分。 • 3.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1分) • 东晋作战的结果:强调获胜即可得分。 • 4.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1分) • 答出一点即可得分,强调南宋与东晋条件相似也可得分。 • 5.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 (1分) • 强调“鼓励”、“勉励”即可得分。
古诗词鉴赏17题讲评
试题
• 17.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 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5分) • 答案: • 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 • 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 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2 分) • 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 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 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2分)
出现的问题
• 1.忽略题目要求“于宋廷有良史之鉴”,没有从国家的角 度来分析,而是从李纲个人的角度分析,如:“以谢安自 比”、“实现自己的理想”、“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 • (“作者希望自己像谢安一样的人才……”也可以得1分) • 2.部分学生答“用典”,但要明确用典意义在哪?为什么 用典:作者的用意是“借古讽今。 • 3.不能结合诗句去说,空泛。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含赏析)
![201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考试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e62bdb524de518964b7d70.png)
2016年语文高考古代诗歌赏析2016年新课标Ⅰ卷《金陵望汉江》赏析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金陵望汉江》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全诗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
词语注释⑴派:河的支流。
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
盘:盘踞。
⑵横溃:泛滥。
豁:打开。
中国:中南地区。
⑶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用长,J-i皮涛的汹涌来比喻六朝动荡的政局。
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⑷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⑸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这两句合起来是说自从六朝之后,长江以东的吴地就日渐分裂,远不如从前那么兴盛了。
⑹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
混:混合,统一。
区宇:全国的范围。
⑺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指天下太平的景象。
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⑻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
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钧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
这里用任公子比喻有大作为和才能的人。
⑼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这句是说江流平静,天下安宁,用不着有所作为,暗中抒发壮志未酬的遗憾。
白话译文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创作背景此诗作年未详,或谓作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或谓作于天宝十五载至至德二载(756—757)之间。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0 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10 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da3cd9f6294dd88d0d26be1.png)
考点10 诗歌鉴赏..[2016 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
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 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1.第一问: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之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fbaab9e1ed9ad51f11df280.png)
• 18.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 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 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 传的欣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 山”。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 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月明风露娟 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 写流泉声响之美妙: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 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下片写鸣泉虽 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 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醉翁 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 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 【2009年】
• ①D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 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 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 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 ②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 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
• ②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 忠心。 阅:见证。 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 复国无望,仍然矢志 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 ③(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 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 格。
历年高考诗歌鉴赏北京卷答案汇 编
• 登鹳雀楼 • 畅当 • 迥临飞鸟上, • 高出世尘间。 • 天势围平野, • 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2002年】
北京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教师版)
![北京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9f0aa37a8114431b80dd82c.png)
高三一模汇编之2016文学类文本海淀一模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乌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
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
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cdd3ab65ce0508763213d5.png)
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某种意义上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符号。
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二丈(一丈约3.33米)多长,斗来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
”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
箍的作用,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
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
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
古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
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是船锚的前身,叫做“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
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
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
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县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
椗上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
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安装的。
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有一个民间传说,更加强了金箍棒和椗子的联系。
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船队经过泉州湾时,适遇台风,一时浪涛激涌。
郑和立即下令将一根“镇海针”投入海中,风浪顿时平息。
这个传说的缘起,是因为当地浅海处有一根巨大的锚杆插在泥里,涨潮的时候不见,落潮的时候才可见。
传说讲的其实就是郑和随机应变,下令抛锚,化险为夷。
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汇编之诗词鉴赏
![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汇编之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ba6e683f12d2af90242e6e3.png)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摸鱼儿·海棠刘克庄1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
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
霜点鬓。
潘令2老,年年不带看花分。
才情减尽。
怅玉局3飞仙,石湖4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
墙头岑寂谁问。
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
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
年光去迅。
漫5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注:①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
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
②潘令: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其人以“叹老”着称,亦有“爱花”美誉。
③玉局:指北宋文学家苏轼。
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
4石湖:指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
⑤漫:莫,不要。
15.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
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
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语义相近。
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深情。
16.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出海棠仿佛美人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人的情态。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柳宗元《溪居》)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刘攽《新晴》)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7.《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经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
“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的态度。
“洗出胭脂影”“招来冰雪魂”,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是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的话;后者则说冷落孤寂。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含解析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含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f47559bb68a98271fefa5e.png)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西村是一首诗,中间两联是仗的。
甫《登高》也有两联是的,写出其中一联。
横线上填写品原句。
追忆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一诗中“______,______联,就是抗金历史的回忆。
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侵醉墨痕。
高柳簇桥初转,家临水成村。
列本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______台歌管三罢,自风摇九子。
(李商隐齐宫词》)“坏壁苔侵醉痕”意谓残土青侵蚀昔日醉后的字迹。
一首清记今细云新月耿黄昏。
西村梅子留酸齿牙,蕉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初夏午起二句》)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初”都是“才”刚刚”的思。
作到西村“叩求浆”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的黄昏时。
下列诗句:声色兼“项是______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列各题。
茂林风送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深处的鸣,衬出西村的幽。
笛闻声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陈羽《从军行)“莫农家腊酒丰年足鸡豚。
复无路,柳暗花明又村。
箫鼓追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若乘月,拄杖时叩门。
”这是陆游一首纪游诗《游山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内容上相同点和同点。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4.0分)3.阅读面文言文,成下列各。
楚不赋于民用也 /空空格/ // 空/ /空/ 空/:给予空格 // 空格/// 空//空/D.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项是______在下面每个人物的横线上写一个恰当的熟语成语,用来评价物在文中。
什至而金千也空格/空/ 空格格/ 格//格/ 空格空格空格/ 空格/ :十倍把十分六的粮食藏起来公即使楚生鹿楚鹿当一而八万。
管子即令桓公民轻重,谷十之六。
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钱庄山,令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之重也国之所以,明王之所赏功。
禽者害,之弃逐也。
今齐以其宝买吾群,则是之福也,天且以私楚。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L诗词鉴赏汇总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L诗词鉴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3e33b3caeaad1f347933f07.png)
2016语文高考分类(高考真题+模拟新题)L诗词鉴赏L[2016·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 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5.A[详细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对诗歌整体内容感知与理解后,根据首联关键词“往岁”可判断出这首诗是写作者旧地重游,回忆往昔“求浆”一事的,而选项中的“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是作者当前重游的时间,而不是作者原来到西村“叩门求浆”的时间。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
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16.B[详细分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可根据诗歌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A 项,仅写其“声”。
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描写,1。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练习北京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练习北京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9f19cfe518964bcf847cfa.png)
诗歌复习(北京)一、【2016年高考北京卷】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6.“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17.“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2016年北京卷 诗歌鉴赏
![2016年北京卷 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5c0ac20ee06eff9aef80718.png)
2016年北京卷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西村》翻译吴鹏飞韵译:还记得当年游玩时进入乱山深处,想去找个人家敲门要水解渴,却发现自己闯进了世外桃源。
高大的柳树簇拥着一座小桥,刚刚调转马头,就看到自成小村的几户人家紧靠着水边。
清风从茂密的树林深处,送来几声清脆的鸟语;当年醉酒后留下自己墨痕的墙壁,已经破败,青苔斑斑。
此时的天空有几片细碎的云朵,与一弯微明的新月,今晚我要用清新的小诗,记下这个美丽的黄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2016年江苏卷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⑴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⑵。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汉开边⑹、功名万里,甚⑺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⑴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
⑵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⑶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用此谚语来赞美李广虽然不善辞令,却深得天下人敬爱。
这里代指李广⑷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
⑸岁晚田间: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闲居田园。
⑹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
⑺甚:为何,为什么。
白话译文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
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
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
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
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
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
____。
缟带沾旗脚。
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
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14.按要求完成(1)(2)题。
(10分)(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
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
(7分)(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
(6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
②兄女: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唐·陆畅)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
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
(宋·黄庭坚)13.(3分)B14.(10分)(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3分)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
(意思对即可)(6分)要点:(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2分)(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
16.(3分)B西城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杂诗王赞①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
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④久不奏,谁能宣我心!【注】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6.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曹丕《杂诗》)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阮籍《咏怀》)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古诗十九首》)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8分)在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同的时令往往关联着不同的社会活动。
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所记,在温暖明媚的春日,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春日游园同样是文人必不可少的活动,陆游曾在《钗头凤》中写下了②“,黄縢酒,”的美好回忆。
当然,同样的时令也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
比如在王赞的《杂诗》中,征夫眼中的秋景是“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的冷意;在飘零异乡的女词人李清照眼中,秋天是③“,,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的凄凉;而在当年意气风发的毛泽东眼中,秋日则是④“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的生机勃勃:正所谓,景同而情不同。
18.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
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6分)参考资料: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15.(3分)B 16.(3分)C17.(8分)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评分标准:每空1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18.(6分)①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和反衬手法,以今日之景与昔日之景对比表明时间之快变化之大,(1分)以明媚的春景反衬战士远离故乡、奔赴战场的伤感苦楚。
(1分)②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这一节诗表现的是战士终于踏上返乡路途的情景,(1分)既有回忆的辛酸苦楚,又有对故乡亲人的期待渴盼;(1分)而王赞《杂诗》中写的是战士苦守边关的心境,(1分)当年离乡的时候春光明媚,黄莺啼啭,如今又到岁暮,蟋蟀悲鸣,自己却依然无法返乡,表达的是战士内心的痛苦与悲哀。
(1分)东城一模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
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正槛外”三句,写凭栏所见壮观之景也表现了词人心潮的激荡。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5分)。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
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
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不见长江滚滚来”。
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15.【参考答案】C【思路点拨】C选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16.【参考答案】D【思路点拨】A选项,初春时节,经过小雨的润泽,春草一片朦胧,表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B选项,通过对雨后初晴的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的西湖美景的喜爱,对雨也是赞美和喜爱之情;C选项,写了春雨过后,山花烂漫,同样表现作者对春雨带来的春花的喜爱之情;D选项,作者通过孤独一人漂泊在外,伴着雨声,看到离群的孤雁,不禁心生悲凉,表现一种孤独漂泊的心绪,与前三句不同。
17.【参考答案】“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的,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处安放(1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
(2分)【思路点拨】结合上下文分析诗歌情感,“岁月无多人易老”表现时光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悲慨,“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表现壮志难酬的愁绪。
18.【参考答案】①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
(4分)②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阕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4分)【思路点拨】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19.【参考答案】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无边落木萧萧下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每空一分)朝阳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李纲【2】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