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讲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讲课课件
C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B
呕吐:伴随头痛,可出现喷射性呕吐
A
头痛:突发性、剧烈头痛,持续时间较长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 疗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 运动,保 持安静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血 药物,如阿 司匹林、华
法林等
控制血压: 保持血压稳 定,避免剧
烈波动
预防感染: 保持个人卫 生,预防感
病因与病理
1
病因:先天性脑血 管畸形、动脉瘤、
血管炎等
2
病理: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 腔,导致颅内压升
高,脑组织受压
3
症状: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意识障
碍等
4
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康复治
疗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E
诊断方法:CT扫描、MRI扫描、腰椎穿刺等
D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染发生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 CT、MRI
等检查,监 测病情变化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清除血 肿,降低颅内压, 1
防止脑疝
术后护理:预防感 染,保持呼吸道通 4 畅,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方式:开颅
2
手术或微创手术
手术时机:根据 3 病情和患者身体
状况决定
康复治疗
卧床休息:保 持安静,避免 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使 用抗凝血药物, 如华法林等
康复训练:进 行肢体功能锻 炼,如步行、 平衡等
心理治疗:保 持乐观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调理:保 持营养均衡, 避免刺激性食 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 防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 息规律,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 累
1蛛网膜下腔出血介绍培训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神经外科、影像科、介入科等。未 来,各学科之间的协作将更加紧密,形成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 准的治疗服务。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这些技术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疗中发 挥重要作用。通过智能化技术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1蛛网膜下腔出血
汇报人:XXX 2024-01-14
目录
• 引言 • 症状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并发症与风险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和背景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定 义: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 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SAH背景:SAH占所有脑卒中的5%-10%,是一种严重危害 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 率的特点。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SAH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SAH的85%。其他病因包括脑 血管畸形、烟雾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卒中等。
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既往有动脉瘤破裂病史、家族遗传史等都是SAH的 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也与SAH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03
治疗策略优化
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和
手术治疗外,近年来还涌现出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血管内介入治疗、
基因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
个体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通过对患者的 基因、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生活质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课件
以下为容易引起临床医师误诊的情况,希望引起高度重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头痛:中青年发生率90%以上,老年/儿童仅约50%。对不剧烈的头痛常 被误诊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或与静脉窦有关的头痛
呕吐:70%动脉瘤破裂后发生呕吐。如呕吐明显,特别是伴有低热,则 易误诊为上感、病毒性脑膜炎或胃肠炎等。
① 早期抗纤溶药/尼莫地平,后接延迟性手术是理想的治疗策略。
治疗10-14d,在外科手 术前6-8h停药。
01
如果手术在2d以后进行, 则有理由使用之。
03
非 动 脉 瘤 性出血几乎 没有 05
适用症。
如果手术在SAH后24-
02 4 8 h 进 行,不 必使用抗纤
溶药物。
已延期诊断病人(7-14d
首要的原则是,从出现头痛到腰椎穿刺的间隔时间至少要6 h,最好在 12 h后进行。
表2. CSF穿刺损伤出血和病理性出血的鉴别
鉴别要点 损伤出血
病理性出血
三管试验 逐渐变淡(个别无变化) 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 可凝成血块
不凝
离心试验 上层液无色
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 阴性
阳性
细胞形态 正常、完整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经治疗后在病情较稳定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 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神经功能状态迅速改变,包括出现意识障碍或 意识障碍加重,伸性痉挛或姿势是重要的早期体征。
眼底出血加重,甚至出现乳头水肿。同时,又出现明显的颈硬及脑膜刺 激征阳性。
SAH急性期发生“惊厥”常标志着再出血的发生。 昏迷病人可仅表现为呼吸方式或生命体征的突然改变。
【临床表现】
1.年龄及性别
2.诱因及先兆症状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运动、 过劳、激动、排便、咳嗽、饮酒等;少数可在安静状 态 下 发 病 ( 12%-34% ) 。 20%-50% 确 诊 为 SAH 前 nd-nw有明显的或非寻常的严重头痛-预警性头痛,其 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讲课护理课件
出院时指导
药物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后需 要服用的药物,包括药物名称、 剂量、用法、注意事项及可能出
现的不良反应。
生活方式指导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 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心理指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疾病知识介绍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蛛网膜 下腔出血的病因、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增加 其对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日常护理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 日常护理,包括饮食、休 息、活动等方面的注意事 项。
预防复发措施
向患者及家属强调预防复 发的措施,如控制血压、 避免剧烈运动等,以提高 其自我保健意识。
心理护理与支持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诊断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脑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评估患者情况
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的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了解患
者的生命体征状况。
情绪疏导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 疏导,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
家属支持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其提 供安全感和信任感,促进其心理康复 。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生活照 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指导与随访
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锻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 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和恐惧。
《蛛网膜下腔出血》课件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 情愉悦。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遵循医生指 导进行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及时就医
避免头部受到剧烈震动或情绪过度激动, 减少发病风险。
如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 即就医检查。
康复训练
认知康复
通过认知训练、记忆训练等方法改善认知功 能。
语言康复
针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蛛网膜下腔出血》课 件
目录 CONTENT
•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方案与原则 • 预防与康复 • 病例分析
01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 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分类
根据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主要由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引起;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则由脑实 质内出血、脑室出血等引起。
应对技巧
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困难的方法和技 巧,增强应对能力。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56岁,因突发头痛、呕吐、视力模糊就诊。
诊断
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脑积水。
治疗
行脑室穿刺引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症状。
预后
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后遗症。
病例二: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感染
起病急,有高热、头痛、 呕吐等症状,脑膜刺激征 阳性,但影像学检查无蛛 网膜下腔出血征象。
偏头痛
头痛呈周期性发作,无脑 膜刺激征,影像学检查无 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膜下腔出血征象。
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宣传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5. 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脊液在脑和蛛网 膜之间的腔隙内出血。
这种情况通常由脑动脉瘤破裂或外伤引起。
出现突发性剧烈头痛时应立即就医。
如果伴随意识模糊或其他神经症状,应特别警惕 。
何时就医?
急救措施
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时,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 运动。
适当的体位可以减轻不适感。
何时就医?
பைடு நூலகம்
及时诊断
通过CT或MRI检查可以快速确认出血情况。
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方法
常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瘤病史或家族史的人 群。
中年人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影响。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女性的发生率略高于男性。
特别是在绝经期后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生活方式影响
吸烟和酗酒会增加患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警示症状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机制
出血会导致脑组织受到压迫,影响脑部功能。
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速度直接影响病情的严重 程度。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体验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意 识模糊等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僵硬和光敏感等症状。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风险人群
《蛛网膜下腔出血》课件
控制慢性病
保持适度的运动,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 累,戒烟限酒,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性病的发生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的患者,应积极治疗,严格控制病情,降 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
避免头部外伤
定期检查
尽量避免可能导致头部外伤的活动,如剧 烈运动、交通事故等,防止蛛网膜下腔出 血的发生。
对于有家族史或既往病史的人群,应定期 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 康问题。
护理方法
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提供心理支 持和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医嘱使用止血、 止痛、降颅压等药物,缓解症状,减轻患
者痛苦。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 、呼吸等,以及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情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分类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继发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 脉硬化症等。
病理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可引起脑膜 刺激症状,导致颅内压增高,甚至出 现脑疝。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诊断
CT、MRI、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01
目前缺乏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异 性治疗方法,多数治疗手段仅为缓解 症状而非根治病因。
并发症处理难度大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 ,如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研究新的治疗方法
目前正在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如使用药 物或介入手段预防再出血、缓解脑血管
痉挛等。
康复训练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 复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讲课PPT课件
诊断标准:根 据临床表现和 辅助检查结果
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与 其他脑血管疾 病、颅内感染 等疾病相鉴别
Part Three
药物治疗是脑蛛 网膜下腔出血的 重要治疗手段之
一。
常用的药物治疗 包括止血药、降 低颅内压药物和 缓解脑血管痉挛
的药物。
止血药可以控制 出血,降低颅内 压药物可以缓解 颅内高压的症状, 缓解脑血管痉挛 的药物可以改善 脑部血液循环。
案例二:患者张某因脑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瘫痪,经过长时间康复训练逐渐恢复部分功能
案例三:患者王某因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发昏迷,通过紧急手术成功挽救生命
案例启示:脑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康复训练对于恢复功能至关重要,同时 要关注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措施
Part Seven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进展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研究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性治疗和康复治疗
预防:研究高危因素,制定 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 策略,提高治愈率
优化:不断优化治疗方案,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汇报人:
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包括合理 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
控制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性疾病, 降低脑蛛网膜下 腔出血的风险。
避免过度劳累和 精神压力,保持 心情愉悦和放松。
Part Five
脑积水:由于出血后血肿或血 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
癫痫:由于出血刺激脑组织所 致。
脑梗塞:由于血液进入蛛网膜 下腔后,造成脑血管痉挛或形 成血栓所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持适度的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体 育锻炼,增强身体 素质。
控制体重:保持健 康的体重范围,避 免肥胖及相关疾病 的发生。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讲座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 5. 如何治疗?
什么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部蛛网膜下腔内出血, 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引起的。
它可能导致脑部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
戒烟限酒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和血糖检查,及早发现健康问 题提高对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了解其症 状和风险。
宣传教育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需要进行紧急手 术或介入治疗。
及时处理可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止痛药、抗癫痫药物及血管收 缩药物。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
康复护理
出院后,患者可能需要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帮 助恢复功能。
康复过程中的支持非常重要。
谢谢观看
了解自身风险因素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
通常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年轻人虽然也可能发生,但相对较少。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差异
男性患者相对较多,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增 加。
性别因素也值得关注。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紧急症状
如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或癫痫发作,应立即 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警示信号。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脑部检查,早期发现潜在 问题。
MRI或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
何时就医?
蛛网膜下腔出血课件讲课文档
第十九页,共23页。
(6)止血剂的应用 抗纤溶:5%GNS500ml+6-氨基己酸 6~12g静脉 滴注qd;5%GS500ml+氨甲苯酸2~4g静脉滴注 qd ,连用1~2周。
5
治疗
第四页,共23页。
一、概述
1、定义: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由于多种病因
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 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2、发病情况: • 占脑卒中的6%~8%,患病率为31/10万,发 病率为4/10万。
第五页,共23页。
一、概述(续)
3、SAH分类: (1)原发性SAH: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
有明显的或非寻常的严重头痛—预警性头痛及
眼痛、复视、恶心、呕吐和头晕等症状。 • 脑膜刺激症和畏光症少见。
第九页,共23页。
三、临床表现(续)
2、典型临床表现:
(1)起病情况
• 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起病突然, 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如剧烈活动、过度用 力、情绪激动、异常兴奋、大量饮酒、用力 咳嗽及排便等
第七页,共23页。
2、病理:
病理
病理
病理
血管破裂血 液流入蛛网 膜下腔,使 颅内容物增 加致颅内压 增高
血液刺 激脑膜致
剧烈头痛 和脑膜刺激征
血液刺激丘 脑下部和 脑干致高血 压和心 律紊乱
血细胞分解 释放5-羟色胺
及内皮素和
缓激肽等
致脑动脉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00044)高旭光 1.概述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占整个卒中的5%~10%。
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是SAH最常见的原因(约占80%)。
1/10的病人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猝死;其中40%见于后循环的动脉瘤;另有10%~20%的病人到达急诊室时呈昏迷状态或需要辅助呼吸。
囊状动脉瘤最常见于脑底部大动脉的分叉处。
前循环大约占85%;后循环占15%。
脑动脉瘤破裂后可导致脑实质损害、脑内血肿、颅内压增高、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和脑梗塞。
SAH的严重程度、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对预后影响最大。
2.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腰椎穿刺呈血性;出血引起的脑损害;大型动脉瘤可引起颅内占位症候群;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
Hunt-Hess分级、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分级和CT脑扫描分级可用于判断病情的轻重。
3.SAH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入院时意识水平(昏迷);SAH的间隔时间(<3天);年龄(> 65岁);有过出血或没有认识到警觉性渗漏;入院时有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伴有严重的共存性疾病(如高血压)。
4.诊断 CT,CTA,MRA,MRI,DSA。
DSA仍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有时因脑动脉瘤被破坏或血栓形成导致造影阴性结果,需要复查。
5.SAH的治疗策略治疗出血本身所致的脑部原发性损伤;采取必要的、相关的一般支持疗法;预防出血带来的继发效应(如脑血管痉挛,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脑积水);治疗导致出血的动脉瘤。
尽管介入栓塞或神经外科夹闭破裂的动脉瘤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但这些绝不是仅有的治疗内容。
许多预后不良的病人是因其合并症引起,而不是再出血,比如继发性脑缺血、脑积水、各种全身性疾病和治疗动脉瘤本身的合并症。
SAH病人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相互配合,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介入科、NICU、康复科、神经心理科、护理小组、理疗科、语言和职业治疗科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NICU和NSICU的规范救治使SAH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了很大的改善。
保守治疗主要用于下列情况:MRI及DSA检查没有发现动脉瘤;外科手术或介入无法达到的病变部位;多发颅内病变,尤其是双侧病变,并且临床上和造影检查都不能提示哪个病变破裂;当病人生命垂危或患有手术禁忌的重病;家属或病人拒绝手术。
SAH的一般治疗:需要连续监护观察(昏迷量表判分、体温、心电监测、瞳孔变化、及时发现神经系统任何的定位体征);适当控制血压,血压的调控要根据病人的年龄、病前的基础血压水平和有无心
脏病史等情况,不能急剧降压;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开始每日给予3000mL左右的生理盐水,严格记录病人的出入液体量,根据体温变化调整至正常血容量;至少隔日1次化验血电解质、血糖和白细胞计数。
对一般头痛的病人可给予扑热息痛0.5 Q4h口服,严重头痛者可适当给予可待因或曲玛多等强镇痛剂。
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采取穿弹力袜或下肢间歇压力循环装置。
抗纤溶药物可能减少再出血,但不能改善病人预后。
由于显微神经外科和介入治疗的进展和不断完善,过去的一些观点和治疗方法正在逐渐被废弃:例如抗纤溶药物;低钠血症的限制液体;破裂动脉瘤的延长夹闭;硝普钠和其它血管扩张剂。
尽管有了介入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帮助,脑血管痉挛仍然是SAH后缺血性梗塞、高致残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可能与迟发性全脑缺血、血栓栓塞、脑微循环功能障碍和皮层扩散抑制等因素有关。
加强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仍需要做更多的探索性工作。
继发性脑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尼莫地平、硫酸镁、抗血栓药物、他汀类药物、腰椎穿刺、脑池内给纤溶药物等等,Cochrane综述分析只有尼莫地平显示有改善预后的作用、硫酸镁有改善预后的倾向;抗血栓药改善预后倾向远不如带来的脑出血并发症;小样本RCT显示他汀类药物有效,正在进行大样本的RCT试验;腰椎穿刺尚无RCT资料,有脑积水者可考虑行脑室引流术;小样本RCT资料显示脑池内给纤溶药有效。
继发性脑缺血的治疗措施包括提升血压、高血容量和介入血管成形术。
提升血压和高血容量治疗的前提是动脉瘤已经被栓塞或夹闭后,
能否改善继发性脑缺血尚无RCT资料,仅有的个案报道结果互有矛盾。
血管内介入成形术仅是个案报道。
其它药物治疗包括:抗癫痫药物、激素、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等。
不提倡预防性给予抗癫痫药物,只有在发生了与出血无关的癫痫发作时才有给抗癫痫药物的指征。
小样本RCT试验未见到激素治疗对临床后果有益,有增加高血糖的风险,激素有时用于一些脑血肿周围水肿的病例。
一项RCT试验显示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总体上有益处,但增加脑出血并发症。
6.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年龄大;全身一般状况较差;后循环的动脉瘤;颅底深部的动脉瘤。
7.外科手术的适应证宽颈动脉瘤(瘤颈/瘤顶 > 0.5);伴有大的脑实质血肿;从瘤顶和基底部发出正常的动脉分支;动脉瘤伴有局灶占位效应。
8.未破裂动脉瘤、脑健康性检查和预防性治疗在脑健康检查中未破裂动脉瘤的发现率约5%,每年的破裂率为0.5%~2%;是否破裂与危险因素、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动脉硬化、女性、高龄、口服避孕药物、服用刺激性物质和饮酒等。
9.今后需要努力研究的方向改善SAH病人的预后;明确动脉瘤增长和破裂的决定因素;血管痉挛的预防和诊断;神经保护;新的放射技术;血管内治疗技术(生物活性螺旋圈和支架)。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流程图
(注:CSF-脑脊液;CVS-脑血管痉挛;3H疗法-高血容量、提高血压和血液稀释疗法)
或
2、病因诊断原发性SAH最多见的病因是脑底囊性动脉瘤破裂(85%),其次是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出血(10%)。
其他为少见病因如动脉夹层分离、脑动静脉畸形、脑膜动静脉瘘、肌纤维发育不良以及脊髓周围血管性病变和脓毒性动脉瘤等(5%);极少数患者不能查明原因。
首选的检查是DSA,可了解血流动力学情况,弄清脑血管畸形巢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等复杂情况,尽管CTA和MRA发展较快,诊断的准确率不断提高,但DSA仍然是诊断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瘘等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虽然CTA或MRA做出了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但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前还需做DSA来确定治疗方案。
因此对急性期的SAH病人应首选DSA,发现动脉瘤时部分患者可直接进行介入治疗。
然而CTA或MRA也有DSA不可比拟的优点,如可发现动脉瘤内的血栓情况,了解血管壁的改变,还有无创、价廉、方便、快捷优点等,更适用于复查和随访。
3、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诊断当患者出血头痛、脑膜刺激征和发热进行性加重,意识障碍呈特征性变化(昏迷→清醒→昏迷)或逐渐加深的昏迷,出血程度不同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颅压增高征时都提示可能发生了CVS。
脑CT扫描蛛网膜下腔积血厚度>1mm的患者也易发生CVS。
经颅多普勒(TCD)可提示CVS,并且可用于CVS 的监测和随访,DSA诊断CVS直观、准确,但有创、费用高。
4、治疗的选择动脉瘤性SAH的根本治疗是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或弹簧圈填塞等介入治疗,去除出血原因。
要强调早期治疗,否则再出血的几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各有优势,很难说
哪一个更好,对每例患者应仔细权衡利弊,权衡术者技术和设备条件。
临床状况良好(Hunt和Hess分级Ⅰ、Ⅱ、Ⅲ级)的动脉瘤患者应尽早手术或介入治疗。
Hunt和Hess分级Ⅳ、Ⅴ级的脑积水患者需急诊脑室引流,同时进行介入治疗或待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
若出现严重的CVS伴脑梗塞者应推迟手术。
后循环的动脉瘤、重危患者、高龄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可尽量选择介入治疗,而宽颈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瘤更倾向于开颅手术夹闭治疗。
减少刺激、使用镇静剂和止痛药控制疼痛、规律使用大便软化剂和缓泻剂对未治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避免颅内压升高引起再出血
特别重要,当然手术或介入治疗是最好的预防再出血的方法。
进行心电、血压、呼吸、颅压的监护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几乎每例患者都应给尼莫地平以预防SAH后的CVS。
要重视支持疗法,预防并发症。
高颅压的处理也很关键,有条件行颅压监测最好,如没有条件则要靠临床判断,意识障碍加重,头痛、呕吐或临床症状加重,瘫痪加重,生命体征不稳,出现视乳头水肿或水肿加重均提示脱水剂用量不够。
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癫痫发作、脱水、高热等则可能反映用量过大。
SAH的血压管理直接影响预后,在动脉瘤治疗之前应比较严格地控制血压,但在术后则不应轻易给降压治疗。
平均动脉压超过120mmHg或收缩压>180mmHg才考虑治疗。
最好持续监测血压;降压药物要避免使用利尿剂,主张用短效剂。
对血压极度升高、出现心力衰竭或胸片有左室衰竭征象者应给降压治疗。
脑血管畸形患者可视具体情况决定介入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有时需要
二者结合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脑膜动静脉瘘更适合介入治疗。
对于DSA未能发现病因者应在3~4周后再复查DSA,有时可能是因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动脉瘤很小或被破坏在急性期造影不能被发现,复查时才被发现。
造影未发现病因者给予保守治疗,过去认为抗纤溶药物可以防止再出血的发生,但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而且抗纤溶治疗可增加脑缺血的发生,并不能改善预后。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