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树理想信念育公民品德_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概述_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

树理想信念育公民品德_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概述_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
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状 况 。
所学知识 , 进行客观分析 , 做到学 以致用 。
深入分析学情 , 加强 育人针对性 教师 开展 思想 品德 和 思想政治 课教学应 直面学
生 的思想实 际 , 贴近 学生 , 了解学生 思想认 识和行为
习惯 中存在 的问题 , 精选 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 的教学 案例 , 引导学 生分 析 问题产 生 的根 源 , 了解 各种观 点 背后 的思维 方法 和价值取 向 , 帮助学生逐步树立 正确 的世界观 、 人 生观 和价 值观 , 并努力践行 , 使学生真切 体验到学科知识对 于现实 问题的解释和指 导作用 , 展 现学科的理论魅 力 。 例如 , 教学 《 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 》 时 , 教 师要正视 学生 的模糊认 识 , 不 回避人大 制度发 展过程 中 的一些 问题 , 引导学 生透 过现象看 本质 , 从 制度性 质 、制度 设计等 方面 , 深 刻认 识人大制度 保障 人 民当家做主 的本质 , 了解 人大制度 发展和完善的历 程 , 分析 制度执 行 中的不足 , 为进一 步完善和 发展人
思想 品德和 思想政治素养 。
关于国家观念 、公民人格 、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
综上所述 , 中学 思想 品德和思想政 治学科育人价 值 , 就 是中学 生在课程 学 习中 , 由浅 入深 地获得 社会 基本道德法律规范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 设常识和马 克 思主义哲 学社 会科 学 常识 逐步 掌握 理论 联 系实 际的学 习方法 , 领会辩证 思维的方法 , 培养观 察 、分析 和处理社会实际 问题 的能力 , 价值 判断和行 为选择能 力 , 以及参 与社会 生 活 的实践 能力 树 立理 想信 念 , 培育 公 民意识 , 形成健 全人 格 , 为终 身发展 奠定 公 民 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基础 。

上海九年级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

上海九年级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分析
第二课 立足国情 强国富民
辩证全面看待现状——制定国策
第三课 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方向
第四课 科教兴国 立志成才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科教兴国
1.哺育我们成 长的祖国
幅员辽阔的秀美山河
2.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
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 化的一百年
3.以热爱祖 国为荣
爱国主义是一面永不 退色的旗帜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中的爱国行为规范 落实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爱国行为规范
重视爱国 行为规范 的培养

1.知识性的内容理清、讲清、讲透,使学生理解; 2.抓住重点、关键点,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点拨;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开生动的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跨学科资源;(本章节涉及地理、历史学科的知识 较多,需善加利用,但不要把课上成地理课或历史课) (2)课本资源;(教材设计了很多知识窗、相关链接、 说一说、阅读天地、操作平台等栏目,要学会合理、恰当 使用) (3)社会资源;(如本区的淞沪抗战纪念馆、本次奥运 会中发生的感人事迹、网络资源等) (4)同伴资源。
(一)
2008年8月28日

2008学年第一学期共20周,有效课时约
30课时左右。

九年级第一学期《思想品德》教材共四 课,每课约6—8课时;两个实践与探究, 每个1课时。
第一课我的祖国 为你自豪
• 1.哺育我们成长的祖国 • 2.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3.以热爱祖国为荣 •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 •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历史性变革 后我国的巨 大变化 百年巨变的 结论
国家政权 国民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文化 民族团结 人民军队、国防 外交政策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标准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17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的要求,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特制订《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确立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旨在依托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数字化城市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关注学生学习经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

•树立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的观念,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2、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丰富德育内涵,在重视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弘扬上海“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

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评价指南

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评价指南

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评价指南【高考政治】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评价指南(2022年) -关注【TONY DING】,获取高中、大学、考研各科学习资源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评价指南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是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评价目标,考试结果是学生升学和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评价对象为完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且合格性考试成绩为合格的在籍学生。

二、评价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业质量水平3,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体现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考查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强调学生在分析、解决复杂的真实情境问题时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整体把握。

1. 政治认同,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体表现为:1.1比较世界各国发展道路,论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2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时代特征;1.3对照西方主要国家说明中国绝不能照搬其政治制度模式;1.4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阐述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1.5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文化自信的意义。

2. 科学精神,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具体表现为:2.1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释社会变迁的原因,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2.2用开放而敏锐的眼光,辨识和分析不同信息和观点;2.3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辨识各种限制性条件,进行有理有据的研判,作出正确抉择,提出实现目标的合理方案;2.4 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表达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态度。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品质引导和爱国情操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要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情景实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要坚持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主题,构建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二、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殷切关心。

但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要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所接受,就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所进行的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学科知识为主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状况,使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推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标准》在若干方面作了重要的规定和要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体现在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学习内容的规定、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训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进行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对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负责。

——让学生认识学科学习的价值。

课程标准提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必须通过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自己在该学科所接受的道理,以及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其立足于现代社会并发展自己所必需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在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

——多维度设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Array有适应身心发展的多角度的学习经历与体验。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初探【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在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重视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文章从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和现状、个性化课堂呈现出的特点及挑战和政治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三大方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个性化课堂教学策略一、个性化课堂教学的意义和现状《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政治课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切实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统的政治课基于学科中心的思想,采用讲授式教学,虽然效率较高,但前提是假设所有学生的认知起点为相同,接受能力相当。

在互联网已达到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学生的认知起点、能力、价值观等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即从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出发,已是每一位政治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不断推进,原来由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已改变,逐渐转向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和自主招生相结合的人才选拔制度。

这些转变无疑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二、个性化课堂呈现出的特点和挑战1.教师的授课理念和形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而不单一的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更注重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想、做、讲的过程体验。

从填鸭式转变为由学生提问、教师点拨提升,使课堂教学能针对学生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什么、怎么学都由老师主导,转变为通过自主式、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此也对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3.课堂教学性质的转变。

从原来先教后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转变为先学后教,学生学习遇到什么问题,教师教学解决什么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17页精选文档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学科-17页精选文档
一.备课与教学设计、教案
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
的整体策划和综合设计。
所谓整体策划是指教师要对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教学阶
段或一个教学单元做出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整体思考,使每节课的
教学设计既能体现长远目标的追求又能体现近期目标的递进要求。
所谓综合设计是指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具体思考,学生
关注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统整。每节课
教学设计时,要与学科教学目标对表。
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助人
者乐好读书者博,好旅游者悦,好
追求者成 持续更新●▂●请收藏
6
(二)备课要关注教材文本的解读 Nhomakorabea要读懂教材的框架体系。备课不能只盯着单元教学内容,看不到教
追求者成 持续更新●▂●请收藏
12
象症结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需求不了解。
好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助人
者乐好读书者博,好旅游者悦,好
追求者成 持续更新●▂●请收藏
4
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对认知目标把握不准; 对教学过程目标缺乏精心考虑;对情感态度价值 观目标随心所欲。 对教学资源占有不够和使用不合理。不重视教 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在一节课中过渡 使用;对学生这一直接的教学资源缺乏深刻认识。
教学策略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
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策略具有对教学目标的
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具有对有效作用于教学
实践的一般方法的设想;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
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教师具有教学策略意识,就有可能从整体上
系统地规划教学行好为运动。者健,好思考者智,好助人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调整意见说明:现行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于《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已有较大变化。

本调整意见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罗列学习内容与要求。

课程标准学习水平表水平学习要求A1再认或再现国内外重大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基本内容等A2在与教材相似的情景中再认或再现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AA3 例举反映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社会现象,并说明两者一致性A4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说明或辨认社会现象B1解释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B2比较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的区别*B3阐述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B B4根据规定的内容领域,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社会现象,并做出概括、推断B5根据特定情景,选用经济学有关公式进行运算B6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C1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并揭示其实质C2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并说明理由*C3综合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证相关观点。

C*C4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评价有关材料论述的逻辑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C5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评析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备注:1.社会现象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象,表现为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相关社会热点问题。

2.*内容为等级考试水平要求,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调整后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一)经济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合理消费依法维权国家财政依法纳税金融服务家庭理财经济制度社会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 A 生产的基本要素 A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B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 B 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 C 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地位 A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A 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B 劳动者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 B 正确看待择业、就业和创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C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 A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A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B 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B 培养理性的消费行为 B 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 B 财政的含义 A 税收的要素、主要税种和基本特征 A 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 A 财政的重要作用 B 税收的主要作用 B 依法诚信纳税 C 货币的基本功能 A 利息和利率 B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B 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 B 保险的职能 B 家庭理财的收益与风险 B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含义 A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B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B分配领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B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A 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的含义A 市场运作的机制B 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C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A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内容A合作共赢外汇和汇率B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资源配置的优化A经济指数B经济分析经济模型B 均量分析C边际分析C经济图表C (二)哲学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哲学运用哲学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探索规律实事求是学习内容学习水平世界观的含义 A 方法论的含义 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和特征 B 学习哲学要注重运用 B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A 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A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 B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 规律的含义 A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B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B 规律的客观性与可知性 B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B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联系的含义A发展的含义A联系的特征B 把握联系事物的因果联系B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B 促进发展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现象C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A 分析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B 辩证思维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B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处理问题C实践的含义A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A 注重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A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B 寻求真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 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尊重实践,尊重群众C真理的含义A 掌握理论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B 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 坚持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B价值观的含义A 探求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价值判断与选择B 繁荣文化文化的作用B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辩证思维的含义A辩证思维的特征A辩证思维与科学思维是内在统一的B辩证思维B 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B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C (三)政治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人民政权人民当家国家机构服务人民立党为公执政兴国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国家政权的含义 A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 A 人民军队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 A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B 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A 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 B 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 B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C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内涵 A 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B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B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C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A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A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 B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国家统一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主权国家的含义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独立自主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与合作和平发展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程序民主的内涵协商民主的内涵政治参与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四)社会生活综合模块1.社会调查专题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A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选题B问卷调查的基本步骤B社会调查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B 规范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C治常识分析、评价,撰写研究报告BBCAABBBBCAABBBC学习水平AAABBC活动建议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实践与探究》、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重大时事政治专题学习,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1.我们的家庭生活 2.家庭成员的责任 (实践活动一) 3.家庭文明的建设 5.家庭生活的法律保护 6.生活中的邻里 (实践活动三) 7.生活中的社区
4.家庭生活的心理调节 8. 社区文明的建设 (实践活动二) (实践活动四)
学科框架体系 八年级
1.融入社会生活 2.保护生存环境 6.规范集体行为 (实践活动三)
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
九、学习训练系统
要按照加强认知、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 悟和指导行为实践的要求,构建知行统一的学 习训练体系。
六、学习内容与要求
纵向:
6—9年级设计思路
10—12年级设计思路
横向: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
6—9年级设计思路
九年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以邓小平
理论为指导,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
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社会责任教
育、国情教育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帮助
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和
基础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知识的生
成过程,让学生有接受和处理信息、探究和讨论
问题、观察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学习经历。

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本单元教学中学生 应重点掌握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要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 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 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 确定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教育要求,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 效的引导和熏陶。
高中三年级
1.哲学与人生哲理 2. 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 (实践活动一) 3.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实践活动二) 5.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实践活动四) 4.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践活动三)

沪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与要求沪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理解国家的基本制度、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国家制度,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掌握国家的基本政策法规,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3.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责任。

二、教材内容概述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国家制度、宪法与法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与职能、以及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等。

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基本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践。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1.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复杂社会现象的政治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2.结合时事新闻、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增强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间约为2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

同时,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测试。

六、评价体系与标准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

2.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七、实践活动与拓展1.组织参观国家机关、博物馆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拓展活动,深化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效果增强策略研究论文摘要《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必须提高。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能力包括多方面, 其中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的重要体现, 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基本功。

近年来 , 我们比较热衷的是对各学科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这些领域涌现出了许多新思路和新理念, 反观对于各学科教学语言方面的研究却不多, 尤其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关注比较少 , 因此希望能够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研究,丰富和补充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素养的理论依据。

本论文以有关的文献资料为理论基础,以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为实践依据, 研究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效果策略的相关问题: 在分析了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教师教学语言效果策略的建议。

第一部分分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功能。

从思想政治学科特殊的学科功能角度, 探讨了在政治教学中, 让学生认识理论、运用理论 , 到形成正确的三观,政治教师的语言在这个过程里究竟发挥出了怎样的功能。

第二部分是对目前思想政治课中出现的教学语言失效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

首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 归纳出四种语言失效的情况。

其次, 结合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和现实的客观因素, 详细地分析造成政治课语言失效现状的原因,对后面如何解决问题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三部分是对教师语言在思想政治课中效果增强的策略研究。

一方面提炼出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 结合政治学科特点, 教师语言必须遵守什么原则。

另一方面 ,结合之前所发现的课堂语言失效现状, 从不同的角度, 运用不同的措施, 来提升政治教师的课堂语言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课有其特殊的学科属性,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 要想牢牢吸引学生, 真正对学生起到教育目的 , 就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效果。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的教师 , 更应该多多修炼自己教学的基本功??教学语言, 从而提升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构建塑造人的心灵的德育课程(社会版)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主要的德育课程。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思想政治课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讲大道理比较多,教抽象的知识比较多,而重视学生心灵的塑造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比较少。

其实,近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状况,从教学过程到学习训练、学习评价等,已经出现了许多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身心全面发展的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在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推出的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之中得到比较集中的体现。

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承担着对青少年确立正确的为人准则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导向作用,同时此课程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常识为核心的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

要实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重要的前提是课程目标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领悟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中所学到的道理。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才可能具有针对性,取得教育的实效。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不再于初中、高中统一设置思想政治课,而是根据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初中设置思想品德课,在高中设置思想政治课,以便能够更适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为了使教学内容能紧密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在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和社区生活,以及更宽广的社会生活情景中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社会责任教育,以及健康心理品质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情景,或者所应了解的社会生活情景中提炼主题,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常识,以及有关的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结合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注意渗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品质引导和爱国情操的熏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德育课程实施计划

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德育课程实施计划

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德育课程实施计划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现今高度重视课程领导力的形势下,突出和强调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特制定新光中学德育课程计划。

一、学校德育课程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在设计、规划德育课程时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确立了“文化积淀、自主发展、健康成长”的德育课程总体目标。

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培育品行端正、行为规范、基础扎实、身心健康、有一定文化积淀和实践能力的初中毕业生”。

我校德育课程,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以教材的处理与开发、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资源的挖掘与整合,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构建以健康教育为本,以文化建设为核的三大系列、七大模块校本德育课程体系。

二、德育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1. 整体性原则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以及学校外部(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创造性原则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3. 适应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也要主动适应学校环境和师生群体特点,以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对德育课程的认同。

4. 校本性原则要充分体现鲜明的学校特色,立足学校实际,确立校本发展的理念,形成学校有特色、有实效的德育课程。

5. 操作性原则课程设置、内容选择的切入口要小、要实,从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作性要强,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黄沙吹尽始到金

黄沙吹尽始到金

黄沙吹尽始到金——思想品德课中案例的选取头桥中学杨玉梅《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

”近年来悄然兴起的“案例教学法”无疑是对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诠释和实践。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选用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方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但要真正使“案例教学法”落到实处,选择好的案例进行教学犹为重要。

因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而且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指导学生的实践.因此,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为此,我在实践中仔细摸索,发现案例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实效性原则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所谓“实效”,就是指选取的“案例”应该有利于组织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

避免华而不实,为举例而举例。

比如,我在讲述《了解社会自主自立》时,为了教育学生有主见,不迷失自我,我围绕“追星”的话题,举了很多追星的事例,学生对此兴趣很浓,整堂课气氛良好。

但经过课后的反思,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只注重“猎奇”,根本不清楚我举这些案例的目的,更谈不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案例”教学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一堂课以华丽的外表呈现,失败的残局告终。

上海初中政治全套教案

上海初中政治全套教案

上海初中政治全套教案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遵纪守法的思想情感,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等。

2.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等概念,以及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我国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例,谈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认识。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

5. 知识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和分析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政治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练习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调整意见说明:现行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于《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已有较大变化。

本调整意见从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部分罗列学习内容与要求。

课程标准学习水平表水平学习要求A A1再认或再现国内外重大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名称、基本内容等A2在与教材相似的情景中再认或再现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A3 例举反映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社会现象,并说明两者一致性A4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说明或辨认社会现象B B1解释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B2比较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的区别*B3阐述经济、哲学、政治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B4根据规定的内容领域,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社会现象,并做出概括、推断B5根据特定情景,选用经济学有关公式进行运算B6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C C1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并揭示其实质C2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并说明理由*C3综合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证相关观点。

*C4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评价有关材料论述的逻辑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C5运用经济、哲学、政治的基本原理评析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备注:1.社会现象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象,表现为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相关社会热点问题。

2.*内容为等级考试水平要求,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一、调整后的学习内容与要求(一)经济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经济制度社会保障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含义A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B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 分配领域效率和公平的关系B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A 市场经济的含义A 市场运作的机制B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C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A 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内容A 外汇和汇率B 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经济分析资源配置的优化A 经济指数B 经济模型B 均量分析C 边际分析C 经济图表C(二)哲学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学习哲学运用哲学世界观的含义A 方法论的含义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和特征B 学习哲学要注重运用B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物质是世界的本原A 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A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B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探索规律实事求是规律的含义A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B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规律的客观性与可知性B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B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把握联系促进发展联系的含义A 发展的含义A 联系的特征B 事物的因果联系B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B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 运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现象C分析矛盾辩证思维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A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B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处理问题C注重实践寻求真知实践的含义A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A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B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 认识发展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C掌握理论坚持真理真理的含义A 真理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B 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B探求价值繁荣文化价值观的含义A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 价值判断与选择B文化的作用B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B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辩证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A 辩证思维的特征A 辩证思维与科学思维是内在统一的B 辩证思维的基本范畴B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B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分析问题C(三)政治常识模块1.基础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人民政权人民当家国家政权的含义A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核心A 人民军队是我国政权的主要成分A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B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B 我国的基本国家职能C国家机构服务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A 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B 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B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政府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C立党为公执政兴国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内涵A 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A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B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B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B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C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A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A依法治国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目标B 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B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C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主权的特征和基本内容A “一国两制”方针的科学内涵A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重大意义B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 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主权国家的含义A 联合国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A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B 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竞争与合作B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 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2.拓展型课程部分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A 程序民主的内涵A 协商民主的内涵A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B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B 增强民主意识,提高政治参与能力C(四)社会生活综合模块1.社会调查专题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水平活动建议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A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实践与探究》、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或社会重大时事政治专题学习,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的选题B问卷调查的基本步骤B中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规范B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一个主题开展社会调查,运用所学的经济、哲学、政C治常识分析、评价,撰写研究报告告。

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

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

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是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关于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的一些详细信息:考试内容与要求: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主要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要求,结合上海市高中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

考试形式与时间: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一般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通常为90分钟。

试卷结构与题型: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的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非选择题则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难度与等级划分: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的难度适中,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考试成绩一般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其中E为不合格。

备考建议: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学生需要认真复习所学内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注重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政策法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相关问题。

总之,上海高中政治等级考是上海地区高中生必须参加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1.社会现象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现象,表现为国外
2.重大时事政治专题
二、课时设置
1.高中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教学课时设置
十年级每周设置2课时。

十一年级每周设置3课时。

十二年级第一学期在保证34课时总量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每周课时;十二年级第二学期不再安排课时。

2.高中思想政治拓展型课程教学课时设置
十二年级为参加思想政治等级性考试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拓展型课程,每周3课时,全学年84课时,学习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拓展型课程部分以及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容。

三、学习评价
十一年级学习结束,全市统一设置思想政治合格性考试,考试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中的基础型课程容,以及一年来重大时事政治新闻。

十二年级第二学期,全市统一设置思想政治等级性考试,考试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模块中的基础型课程和拓展课程容,以及重大时事政治专题教育容。

十二年级第一学期社会生活综合模块中的社会调查课程学习,应完成相应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并由学校组织评价,评价结果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等第表达,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学校评价为优秀等第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须由各区(县)教研室统一组织鉴定,鉴定为优秀等第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通过校园网公开展示。

四、保障措施
在十一年级学生完成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以后,为保证十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顺利开展,采取下列保障措施:
1.学校应按规定课时安排社会生活综合模块课程的学习,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开排课情况。

2.市、区(县)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应组织相关的主题教研活动。

3.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相关的督促和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