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认知的发展范文
幼儿认知的发展范文幼儿认知的发展是指幼儿在思维和知觉方面的逐步成熟和进步。
这个过程涉及到感知、思维、记忆、语言、注意力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认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出生时的无意识到逐渐形成有意识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幼儿认知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感知和运动发展、符号能力的形成、思维的扩展和抽象能力的出现等阶段。
在幼儿认知的发展中,感知和运动发展是最早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通过感官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解,通过触摸、咀嚼、听觉、视觉等感官活动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建立与外界物体的关系,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属性。
同时,幼儿也开始发展运动能力,通过运动来探索和认知周围的环境。
随着幼儿的成长,符号能力的形成成为幼儿认知的重要阶段。
符号能力是指幼儿通过语言、符号和图像来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掌握语言并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符号能力的形成也使得幼儿开始进入一种符号操作的阶段,他们能够使用符号来解决问题,进行推理和思考。
随着符号能力的形成,幼儿的思维也逐渐扩展和发展。
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分类运算。
他们能够将物体按照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进行分类,并能够实施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幼儿开始发展自我概念,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
最后,幼儿的思维也逐渐进入了抽象思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幻想和创造。
他们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规律,并能够根据这些规律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同时,幼儿也开始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规律,并能够将这些规律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总之,幼儿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成熟和进步的过程。
从感知和运动发展到符号能力的形成,再到思维的扩展和抽象能力的出现,每个阶段都对幼儿认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个过程需要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引导,并给予充分的机会和环境,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
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指那些处于学前阶段(通常指0至6岁)的幼儿。
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和进展。
第一章:幼儿认知发展
在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探索了幼儿在知觉、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变化。
研究者关注幼儿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以及他们在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和概念形成等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第二章:幼儿情感发展
在幼儿情感发展的研究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注幼儿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
研究者通过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了解他们对内外界刺激的情感反应,并探索他们在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方面的能力发展。
第三章:幼儿社交发展
在幼儿社交发展的研究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注幼儿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研究者研究幼儿的社交能力、合作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了解他们在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社交伙伴交往中所表
现出的行为和意识。
第四章:幼儿身体发展
在幼儿身体发展的研究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注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和身体活动对其发展的影响。
研究者关注幼儿的运动能力、协调性和感知技能的发展,了解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身体挑战和变化。
通过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变化规律。
这些研究成果为教育和幼儿保育提供了指导,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无论是适应还是组织都是所有儿童和成人先天具有的生物机制。 所有行为和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有机体以更好地方式适应外部环 境。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以食物的消化过程作比喻) 儿童每当遇到新事物,往往倾向于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如 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 原有格式或创立新格式去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只有同化没有顺应…..只有顺应没有同化….. 同化占优势,自我中心主义,主观地弯曲现实。 顺应占优势,按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动作,如模仿游戏。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概念定义例子开始平衡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而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适应新刺激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各个阶段: 0-4个月:无视觉或操作探索 4-8个月:探索部分的掩蔽物体 8-12个月: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 12-18个月: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 18个月以上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
第五分阶段(1-1.5岁)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 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 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 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尝试错误期”。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2.儿童:0~18岁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4.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二、大事件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三、综合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理论研究法②实论研究法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6.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四、补充知识1.人脑分为三部分2.洛克“白板说”3.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尊重儿童4.王守仁王阳明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好活动的5.科学儿童观: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6.婴幼儿具有朴素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一、认知1.概念:是指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2.认知的作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3.认知过程是基础作用,情感过程是动力作用,意志过程是调控作用;4.认知的分类: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二、感觉感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活动的开端;1.概念:单一感觉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2.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个别属性3.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敏感;①触觉:机械刺激手心、脚心最敏感巴宾斯基反射②痛觉: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伤害性刺激③温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胎儿在母亲腹中属于恒温4.前庭觉嘴——认识手——探索1主要管理平衡和运动的感觉2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3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第3周胚胎发育5.嗅觉1六个月的胎儿,其嗅觉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激;2嗅觉具有“嗅觉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6.味觉通过味觉可以找到母亲14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2新生儿偏好甜味;3四个基本味道:酸甜苦咸7.听觉1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2婴儿对女性的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尤其是母亲的声音;320周的胎儿具备听觉能力,14~19岁才达到最佳水平;46个月~3岁,婴儿易患中耳炎;8.视觉12岁左右,视敏度接近成人;2婴儿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比如“红、橙、黄”红黄蓝绿常见颜色;3儿童一般先认识颜色,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3到4个月分辨彩色和非彩色; 4颜色视觉有性别差异,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孩强; 5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通常男性多于女性;6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7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的感觉器官是眼睛,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三、知觉1.概念: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2.形状知觉: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1婴儿喜欢圆形2偏好正常的人脸3偏好运动的物体4婴儿喜欢中等复杂的圆形3.深度知觉1测试深度知觉的实验称为“视觉悬崖”实验,由吉布森提出;2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3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爬行有关,爬行有助于中枢神经发展;4.方位知觉1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7~9岁辨别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6~7岁是发展左右概念最快的阶段;5.可知度由吉布森提出,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6.自我效能感2个月与9个月,是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高峰时期7.多通道感知最常见的感觉联合视觉和动觉,视觉和听觉;8.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1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抵制的不良情形;2常见的感觉轰炸:大量的早教训练、兴趣班、幼儿教育小学化;3感觉剥夺:感觉过少;4常见的感觉剥夺:包办孩子的生活,缺乏玩具、家庭气氛冷漠;四、注意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注意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其他心理过程一起出现;3.吉布森认为注意和知觉是同一个过程;4.注意分类①有意注意上课②无意注意看电视5.影响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与别人有关: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的对③刺激物的运动④新异的刺激物2主观条件:①人的需要和兴趣②人的情绪和状态自己有关③人的知识经验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①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②动用意志,排除干扰③把智力活动与际操作结合④培养间接兴趣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停止3生理运动变化8.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1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越大;2在整个学前期,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迅速发展;3注意力的稳定性逐步增强,3岁注意力集中时间5~7分钟,4岁15分钟,5岁20分钟,6岁25分钟; 4注意力的范围逐步扩大;五、幼儿记忆的发展一记忆的概述1.概念: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2.提取有两种水平,回忆和再认,再认记忆是回忆的初级水平,回忆比再认困难的多;高级水平3.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索,遗忘规律为先快后慢,20分钟达到41.8%,一天后66.3%;4.元记忆和内隐记忆1内隐记忆:是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无意识的影响;2元记忆:是研究记忆者本人的知识信念等因素对记忆过程影响;二记忆的分类内容:形象识记主导和语词识记态度:无意识记主导和有意识记方式:机械识记主导和意义识记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婴儿记忆的发展1.婴儿期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能力的提高;2.婴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也有一定的回忆能力;3.直到4岁,儿童的再认能才非常精确;4.自传体记忆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5.自传体记忆是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具体事件的记忆;四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期记忆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形象识记占主导,语词记迅速发展;形象识记的效果好于语词识记;2.从态度上看,无意识记占主导,有意识记开始发展; 无意识记的效果好于有意识记;3.从方式上看,机械识记占主导,意义识记迅速发展;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4.各个识记类型在幼儿期都在发展,它们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五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1.有意识记: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的识记方法,需要意志努的识记;2.影响有意识记的因素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通常游戏的方式比学习直接教授的方式识记的效果要好;3.无意识记: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4.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1外部因素: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2内部因素:与幼儿的兴趣、情绪状态、态度、智力水平和活动方式有关,其中情绪状态是关键因素; 六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1.机械识记为死记硬背,意义识记为理解性记忆;2.为什么幼儿使用机械识记多,但记忆的效果还是意义识记好答:①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较少,难以将新材料与已有经验加以联结②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还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各个材料都是孤立地,缺乏联系地保存在头脑中,相对于成人来说,幼儿较多地使用机械识记;七再认和回忆的影响因素1.年龄,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认与回忆的能力都有所提高;2.活动的性质,记忆目标明确的活动,再认与回忆的效果比不明确的要好;3.材料的位置,受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幼儿对位于开始部位和结尾部位,再认与回忆的效果比中间的部位的好;八记忆恢复现象1.概念: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2.是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小班儿童的记忆恢复现象比大班明显,在智力落后的儿童身上,并没有发现; 九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方法1.概念: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2.1视觉复述策略盯着目标反复的看位置;2特征定位策略标签附加一个,典型特征3复述策略不断重复识记对象的名称4组织性策略分别组成不同的类别5提取策略找出线索3.婴幼儿通常采用“视觉复述策略”出是最简单,最常的策略;4.复述策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策略;知识的结构或组织是影响记忆的关键因素有效记忆是将知识分层次贮存和按层次提取5.组织性策略是最好的策略6.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六、幼儿想象的发展——2岁最初表现一想象的概述1.概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二想象的类型1. 目的①无意想象无目的②有意想象有目的2.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①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有依据②创造想象:根据已有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没有依据的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①积极幻想:符合实际,有积极作用②消极幻想:不符合实际,有消极作用三与童年期相比,幼儿想象的特点1.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3.不易分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最典型的特点4.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的本身;5.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七、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人脑机能高级成就“在地球上最美花朵”一思维的概述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特点:1间接性:不是直接的认识事物2概括性:从大量感性材料中,归纳出本质特性3组织性:打破原有的组别重新进行分组二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1.直觉行动思维:做1借助动作进行思维2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3直觉行动思维由12~18个月一直延续到幼儿园小班3岁时期2.具体形象思维:看1借助表象进行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3特点:①具体形象性②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3.抽象逻辑思维:想1借助语言、概念进行思考总结: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也有人习惯于称为三个阶段,就发展进程来说是不可逆的,就发展的成果来说,又不是互相排斥的;三表征1.概念:儿童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2.表征是思维发展的理程碑;3.智慧动作是儿童最初思维的外部表现,表征是最初思维的内部机制;四概念:1.概念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其中基本概念最容易表征的为核心层,围绕着基本概念还有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知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儿童头脑中的范畴类型也是进行分类获得概念的重要因素;动物——狗——哈巴狗上位概念——基本概念——下位概念2.幼儿最常掌握的概念为日常具体概念3.幼儿的计数原则1一一对应原则2稳定次序原则3基数原则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五问题解决和推理1.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2.编码水平有直接关系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策略是进行推理;3.推理分为演绎推进、归纳推进、类此推进;4.幼儿最常使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进;5.年幼儿童倾向于归纳推理,青春期儿童倾向于演绎推进;六婴幼儿的社会认知:物理世界和社会两岁的儿童开始懂得别人心中的愿望他想要,4岁儿童开始懂得信念他认为;2~4岁之间的儿童则介乎愿望和信念之间;当代的发展心理学们,倾向于认为,儿童的头脑中拥有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最初的特殊资源;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第一节早期情绪的发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的经验概括②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③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2.区别:①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的较早,情感发生的较晚,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③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更多的是内心体验,不轻易流露出来;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人类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体执表情和言语表情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三、情绪和情感的发生一情绪的发生1.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怕、怒、爱;2.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的婴儿情绪分化理论八种二婴儿的几种基情绪表现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表现;1.哭: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2.笑1笑是婴儿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2第3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是“真正的微笑”3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能够区分人与物体4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区别熟悉的人和陌生人3.恐惧有明确对象的: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生4.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鲍尔华依恋理论1陌生人焦虑2分离焦虑两者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阶段第二节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一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中班1在3岁前,主要为生理性动因,3~4岁幼儿生理性动因向社会性动因过渡,4岁以后主要为社会性动因2在社会动因中,人际关系为最主要的动因二表情的社会化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2.运用表情的能力观察学习也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3.幼儿理解表情的能力高于运用表情的能力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与认知发展水平有关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认生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两、三岁以后出现扮妖怪,蛇会咬人、黑夜有鬼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幽默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发生1.道德感判断一个事情正确与否并做出相应的行为1婴儿看到别的孩子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心理学称为移情;移情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22~3岁的幼儿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3为什么幼儿喜欢告状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进的;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2.理智感好奇心、求知欲有关的都是理智感3.美感对美的追求高级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三、幼儿的情绪调控1.概念: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2.情绪调控的发展,是幼儿情绪发展的核心3.情绪调控的方式:1适应性调控: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2功能性调控:自身的存在和发展3特征性调控:反映个体对情绪调控的手段①生理放松②重建认知一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小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4.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①建构性策略这种策略的采用在幼儿里最为常见:商量②回避策略标志着幼儿社会化的进步:离开情绪发生的场景③破坏策略:损坏自己或他的利益二幼儿情绪的掩蔽面不由心言不由衷1.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①规则驱动的掩蔽②情境驱动的掩蔽四、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1.父母的影响①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②父母对儿童讨论情绪③具体情境的作用2.同伴的影响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通过协商、争执、妥协、服从等活动,逐步学会通过适当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3.教师的影响1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任务,不仅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帮助他们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2在幼儿环境中,教师可以用三种策略调整幼儿情绪;①认知策略:对这件事的看法改变来帮助幼儿提商情感能力;②行为策略:对好的进行资历,对坏的进行惩罚强化③情感策略以情动人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概述一、社会化的概述一概念: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二内容1.语言的发展2.亲子关系3.同伴关系4.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三社会化的前提—是认知的发展四社会化的目标—形成完整的自我1.完整的自我①角色系统②能力结构2.完整的自我指的是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二、语言的发展一前语言时期:准备说话的阶段称之为前语言时期0-1岁知觉表达2.对语言的表达分为三个阶段①0-3个月:单音节阶段②4-8个月:多音节阶段③9-12个月:模仿音阶段二语言时期—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能力1.语音的发展11岁半到3岁,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24岁以上,能够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2.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的增加3-6岁增长较快三四倍2词类范围用扩大先实后虚,实词中先名词动形,最后其他实词3积极词汇的增长3.语法结构的发展1从浑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大约在1岁到1岁半时单词句1岁到2岁时:双词句儿童早期的语言大约2岁半左右:复合句功能有表达情感、意动和指物三个方面4、语用能力的发展1合适的表达方式4岁2国家法贯的复述能力5岁3行动的调节能力自我中心语言:①重复②独白③集体独白社会化语言:①适应性告知②批评各嘲笑③命令请求和威胁④问题与回答4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①习得的时间②习得的策略A.指物策略常物B. 表现策略三、亲子关系依恋——鲍尔华安思沃斯“陌生情境”一依恋的概念1.指儿童对养育者通常是母亲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情感关系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二依恋形成后的表现1.主动寻求依恋对象2.在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会表现出紧张3.对依变对象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及时的反应4.与依恋对象重逢时会表现出轻松和愉悦三依恋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70%和谐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深刻的情感,而且孩子有很强适应能力留守儿童情绪化父母2.不安全依恋①矛盾型依恋:最爱哭20%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冷漠,当父母离开后又表现出十分思念②回避型依恋:不哭、不怕陌生人10%孩子对父母的存在漠不关心单亲家庭、不负责的父母四依恋类型形成的原因1.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主要取决子后天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养育方式决定性因素2.婴儿后天的气质是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生物学因素五依恋的作用1.帮助儿童认知世界,提高认知能力2.稳定儿童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3.规范儿童的行为,发展教育能力四、同伴关系一同伴关系交往的作用1.发展社会认知看法知识2.满足归属需要助人、夸奖3.培养积极性格二幼儿期同伴交往的特点1.练习社交技能2.强化交往行为3.积极投入游戏4.出现“性别分离”的现象2、3岁三同伴交往的策略同伴交往的策略主要有协调、给予、顺从、支配、逆反、协调最常出理的,给予效果最好成人:同伴交往:互惠性四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1.身体特征1婴儿偏好正常的人脸2幼儿出现“以貌取人”的倾向2.行为特征:儿童的社会之间交往的成败不同,与他。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分享
幼儿认知的发展复习资料幼儿认知的发展考点聚焦识记: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概念。
理解:幼儿认知的各个方面发展的阶段特点。
掌握:幼儿感知觉、注意与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的发展。
名师课堂第一节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我们看到颜色、听到声音、尝到味道都是我们的感觉。
感觉本身是相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是一切较高级的心现象的基础。
它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二)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是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而表现出来的主动行为,知觉过程就是不断从环境中分化有效刺激的过程。
比如儿童在积木的搭建过程中,能发现同一块积木在大小、颜色、外表、质地等方面的不同,在不同位置还能察觉出该积木的大小和形状变化,但它实际还是那块积木。
当积木在不同位置变化时,必定发生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事件。
通过操作过程,儿童从物体中将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的时空序列。
二、感知觉的种类和特征★★★★★(一)感觉的种类和特征1.感觉的种类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2.感觉的特征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感觉,这取决于个体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就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人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产生反应。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量的、范围内的刺激产生反映。
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反应。
这个刺激范围,称之为感觉阈限。
它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3.感受性的变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感觉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第二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知觉特性:
知觉选择性 知觉理解性 知觉整体性
知觉永久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视觉偏好:婴儿对复杂的图形注视 时间更长 形状知觉发展的特点:
1.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 2.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 握名称 3. 幼儿掌握形状的难易顺序:圆形 - 正 方形 - 半圆形 - 长方形 - 三角形 - 八边形 - 五 边形-梯形-菱形
二、深度知觉的发展
定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的感知。 6个月的婴儿已具备深度知觉的能 力。
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感 知。
3岁幼儿辨别上下 4岁幼儿辨别前后 5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9岁的儿童掌握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 6-7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
的刺激。
视觉(视网膜)
外部感觉 听觉(耳蜗) 味觉(味蕾) 嗅觉(鼻上部粘膜) 触觉(皮肤)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觉(肌肉、神经)内部感觉 平衡觉(前庭、半规管) 机体觉(内脏的神经细胞、皮 肤)
感觉轰炸: 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 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 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幼儿知觉的发展
感觉和知觉概述
二、知觉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 反映。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形状知觉 物体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
顺序性、速度的知觉。
幼儿发展指南全文
幼儿发展指南全文引言: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迅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和成长。
幼儿的初步教育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社交和情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充分发展,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幼儿发展指南,以提供给父母、教师和照顾者一个有关幼儿发展的全面指导。
第一章:身体发展幼儿期是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肌肉、骨骼和神经系统正在迅速发展。
身体发展对幼儿的整体健康和运动能力至关重要。
本章将重点介绍幼儿身体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运动技能的发展、营养需求、睡眠和休息等。
第二章: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指他们思维、学习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语言、记忆、解决问题和创造力等认知技能。
本章将讨论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方法,以及如何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第三章:语言与沟通语言与沟通是幼儿与世界互动和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
本章将介绍幼儿语言发展的阶段,包括语音的产生和理解、词汇的增长和语句的组织。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幼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第四章:社会与情感发展幼儿的社会和情感发展是建立健康关系和积极情感的基础。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讨论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和情感认知的重要性,包括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同伴关系的培养。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感连接和社交技能。
第五章:艺术与创造力发展艺术和创造力是幼儿表达自己和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幼儿艺术和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方面。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有趣而具有启发性的活动和项目,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艺术发展。
结语:幼儿发展是一个激动人心且富有挑战的过程。
通过遵循这份幼儿发展指南,父母、教师和照顾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幼儿的发展需求。
同时,也需要记住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施指南时,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独特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第二章对我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有
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了在教育幼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
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中包括了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了解到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儿童具有不
同的特征和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
平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另外,在第二章中,我们还学习了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儿童健
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
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情感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我深刻体会到在教
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第二章还介绍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儿童的性别认
同和社会认同。
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程度的
自我认知和性别认同,根据这些认知和认同来进行教育指导也是十分
重要的。
通过学习第二章的内容,我深刻体会到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也明白了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培养。
希望通
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第一部分感知觉一、选择题1.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叫()。
A.前庭觉B.触觉C.视觉2.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岁时才达到最好水平。
A.5—6岁B.10—12岁C.14—19岁3.70%-75%的信息是通过()得到的。
A.听觉B.触觉C.视觉4.()岁婴儿的视敏度才接近成人A.1岁B.2岁C.3岁5.()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
A.5—7岁B.3—4岁C.4—5岁6.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来研究婴儿的形状知觉。
A.悬崖装置B.注视箱C.靶形图7.婴儿特别偏好下面()形状。
A.人脸B.宠物的脸C.长方形8.视觉悬崖的实验发现,()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A.6 B.7 C.89.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婴儿的()经验特别有关。
A.翻身B.爬行C.站立10.()岁幼儿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A.5 B.6 C.411.()岁是儿童掌握左右概念发展最快的阶段A. 4-5岁B. 5-6岁C.6-7岁12.多通道感知典型地表现在()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A.同一B.不同C.两个13.2个月与()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10 B.9 C.814.()是指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抑制的不良情形。
A.感觉剥夺B.感觉轰炸C.感觉过多二、判断题1.嘴和手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两个重要工具。
2.婴幼儿的听力不如成人的敏锐。
3.新生儿怕热不怕冷。
4.女孩的肤觉比男孩敏感。
5.抓握是婴儿最初有方向的运动,是形成操作物体和发展成复杂动作的基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个别差异。
7.20周的胎儿就已经具备听觉能力。
8.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10.幼儿年龄越小,视敏度越好。
11.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是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12.色盲具有性别差异,通常男孩的颜色视觉比女孩强。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PPT课件
CHENLI
49
5)提取策略:回忆、再认 例:当你回忆一件事情时,你就运用了提取策略
当你参加各种考试时,你也运用了提取策略 当你表演节目时,你也运用了提取策略
小结:幼儿的记忆策略以复述为主,向特征定位策略&组 织性策略发展,幼儿记忆策略的运用与他们的年龄及成人 对他们的指导有关
CHENLI
50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
一、概述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特点:
1)间接性:思维借助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来了解未知事物 例:重庆的冬天早晨如果有大雾、中午会怎样?
一个乒乓球掉在了一个很深很紧的管里-大概有30厘米长, 管子埋在了水泥地里,只有1厘米露出地上面,所以你不可 以移动它。管子只是比乒乓球宽那么一点点,所以你不能 把手伸进去。你怎样才能把它完好无损地拿出来呢?
CHENLI
20
9、习惯化与可知度
1)习惯化:一种刺激反复、多次出现,个体对刺激所产生反 应会逐渐减弱
生活中的例子:新老师
新学生
婴儿如果对某件事物形成习惯化,则表明他对该事物形有
了记忆
2)去习惯化:当个体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时,反应更加强 烈
CHENLI
21
3)可知度: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对各种刺激的变化进行加 工,并从中整理出不变、共同的特征,从而形成对外部世 界的认识
肤觉的性别差异: 女孩比男孩更敏感
CHENLI
6
3)温觉: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 用手触摸桌子和同学的额头,哪种温度更低? 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补充: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高于生理零度引起温觉, 低于生理零度引起冷觉 身体不同部位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额头、手的 生理零度为28摄氏度,衣服内的生理零度为37摄氏度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PPT课件
一、视觉的发展
• (一)视觉的产生
• 1、20st初:医学上还普遍认为“婴儿刚生下来
时既盲又聋,而且要经过很多周以后才能注视物 体”。
• 2、1961年:范茨采用“视觉偏好” 法所做的
研究表明,婴儿并不是任凭环境支配而毫无能力, 他们一出世就有了某些视觉活动。
• 3、近年来:庞丽娟等人的研究发现,4-5个月
性概念
• 第二阶段(2-4个月):“被动地期望”阶段
• 第三阶段(4-8个月):“探索部分被遮盖的物
体”
24
• 第四阶段(8-12个月):儿童开始出现主动寻找 • 第五阶段(12-18个月):“客体位移后寻找” • 第六阶段(18个月以后):儿童看不到客体位移
也能建构客体
• 六、跨通道知觉
• 指将中枢神经将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联系起 来,进行加工处理。
34
•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 6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关键期
•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 (一)记忆保持时间延长,记忆容量逐渐增加 • (二)内隐记忆逐渐丰富,外显记忆不断发展 • (三)情景记忆占优势,语义记忆逐渐发展 • (四)自传记忆更加清晰详细
35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
• 1、概念: • 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有意识可
• 按照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可分为:形 状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
19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辨别。
•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 1、婴儿出生几天后,即出现视觉偏好。 • 2、婴儿对面孔的内部特征的关注中,对眼睛的注
视最多。
•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 1、主要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儿童形状
幼儿认知发展PPT课件精选全文
一、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认知观念上升 到信息加工理论)
研究儿童如何获得对心理状态的认识,构成了当代发 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心理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认知研究的具体应用,也有 长足的进步,产生了一门应用认知心理学。
5
二、认知研究的新方法
出生不到12小时的新生儿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 表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 这表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
33
嗅觉
34
味觉
味觉是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 反应。
新生儿的味觉十分敏感,尤其对甜味十分偏好。
新生儿对甜的刺激表现出满意的表情,对酸的 刺激表现出噘嘴、耸鼻、眨眼的表情,对苦的 刺激表现出厌恶和拒绝甚至是呕吐的表情。
感觉是人认识过程的最初阶段。感觉是关于客 观事物最原始的心理信息,是认识世界的第一 步,是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11
知觉
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个婴儿在伸手抓苹果时,如 何苹果太大,他就用一只手抓,如果一只手抓不了, 他就会伸出两只手抓,可见并不只是感受到红色、香 味等的单一刺激,而是对苹果的整体有反映。
3、------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信息加工的来源。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的反映称-----。
85
5、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称作------。
6、肤觉包括-----、-----、----- 7、当我们的身体加速运动时,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
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这种感觉叫---------。 8、鼻腔里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中的气体刺激引起
的反应叫---- 9、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反应叫-----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 课件PPT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山问题”情景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警察抓小偷”:让儿童坐在一个四方形盘前面 (如下图所示),方盘被交叉的“十”字形隔板分为相同大小的四个部 分;将一个玩具警察放在四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然后将玩具小偷分 别放在四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并问儿童:警察此时是否可以看见 小偷。对35名3岁半到5岁的儿童的实验表明,他们回答问题的正 确率达到了90%。其原因可能是“警察抓小偷”是儿童比较熟悉而具 体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儿童的思维并不是“自我中心”的。
(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开始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 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号表征,但他们 的认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 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成分是在对工作进行计划或决策时使用的执行性加工过程。它 分为九种:① 认识到需要解决什么任务;② 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较 低序列成分进行选择;③ 对较低序列成分之间的各种联合的策略进 行选择;④ 对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的心理表征与组织形式进行选择; ⑤ 成分性资源的定位(各种成分的重要性不同,因而在解决问题时 要确定每个成分所占用的时间);⑥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监控;⑦ 理解反馈的意义;⑧ 判断如何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行动;⑨ 建立 在反馈基础上的行动。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发展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 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 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皮亚杰把这种通过符号进行学习的 能力称为符号功能(symbolic function)。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二)
• 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 明明,因为他摔了10个杯子,而6~7岁的 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 亮亮,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 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妈帮忙, 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 • 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于批评明明的 现象?
3.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 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 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 似判断? •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 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 的逻辑”来进行。 4.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 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 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 并有所发展。我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 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 的是直接判断,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 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两种判断 变化的转折点。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 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 脚”。 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 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 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 动了。” •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 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 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 关系。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的思维(二)
上节回顾
• • • • 什么是思维? 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 表征 概念
本节大纲
• 问题解决和推理 • 幼儿的社会认知
一、问题解决
• 问题解决是指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 • 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让 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梳理经验, 学习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是解决问题 能力的直接体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二节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演示文稿
4岁的汤姆和他的母亲一起玩拼图:
汤姆:这个我放不进去。 (试着将一块拼图放在一个错误的地方) 母亲:哪一块可以放在这儿? (指着拼图)
汤姆:他的鞋子。
(寻找与小丑鞋子相似的一块,但是尝试错误) 母亲:好,哪一块看起来像这个形状?
(再一次指向拼图)
汤姆:棕色的那块。
(试一下,正好,然后试另一块,并看着他的母亲)
第13页,共47页。
最近发展区
ZPD的特性
接受帮助能表现的水平
工
工 作
作
的
的
ZPD
难
难
度
度
独立表现的水平
ZPD的动态本质
接受帮助能表现的水平
ZPD
独立表现的水平 接受帮助能表现的水平
ZPD
独立表现得水平
时间
第14页,共47页。
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 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 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 围。
获得知识
认知
言 语
认识世界
控制、反映思维
第6页,共47页。
自我中心语言
关于自言自语
皮亚杰认为 “自言自语”是 儿童不能进行观 点采择的结果。
维果斯基认为 “自言自语”有 助于个体将共享 的知识变成个人 的知识,是复杂 认知能力的基础 。
第7页,共47页。
(二)认知发展的社会起源
认知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 过程。
第38页,共47页。
3 .提供问题支架,让学生自主探索 A.请问各组内函数图像有何共同特征? B.第一组的函数中f(2)与f(-2)相等吗? f(3)与f(-3)呢? f(4)与f (-
《幼儿心理学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1.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2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幼儿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幼儿心理学的重要里程碑和研究成就1.3 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幼儿心理学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讨论幼儿心理学对幼儿发展和教育的贡献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2.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分析幼儿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2.2 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模型,如皮亚杰理论和维果茨基理论解释不同理论模型的核心观点和应用2.3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教育方法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如游戏、探索和语言交流等第三章:幼儿情感与社会发展3.1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分析幼儿的情绪识别、表达和调节等方面的发展3.2 幼儿社会发展的特点介绍幼儿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分析幼儿的社交技能、道德观念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发展3.3 促进幼儿情感与社会发展的教育方法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幼儿情感与社会发展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如情感交流、角色扮演和社会化活动等第四章:幼儿心理健康与发展4.1 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幼儿心理健康对幼儿整体发展的影响4.2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与识别介绍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类型,如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等探讨如何识别和观察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迹象和症状4.3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如情感支持、积极引导和心理辅导等第五章:幼儿心理学研究方法5.1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与方法介绍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不同类型和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解释每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5.2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伦理与实践强调幼儿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和实践要求讨论研究过程中对幼儿的尊重和保护的重要性5.3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应用与前景探讨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和前景讨论幼儿心理学研究对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启示和影响第六章:幼儿游戏与发展6.1 幼儿游戏的意义与功能介绍幼儿游戏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游戏在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6.2 幼儿游戏的类型与特点介绍幼儿游戏的不同类型,如亲子游戏、同伴游戏和创造性游戏等分析每种游戏类型的特点和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6.3 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教育策略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幼儿游戏发展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如提供游戏材料、创设游戏环境和引导游戏活动等第七章:幼儿家庭教育与教育环境7.1 幼儿家庭教育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幼儿家庭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特点和方式7.2 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引导探讨如何创设适宜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出具体的引导方法,如亲子互动、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指导等7.3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讨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分析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的家园合作第八章:幼儿心理评估与干预8.1 幼儿心理评估的方法与工具介绍幼儿心理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观察评估、测验评估和综合评估等分析每种评估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8.2 幼儿心理干预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干预提出具体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如心理辅导、行为干预和社会技能训练等8.3 幼儿心理干预的应用与案例分析分析幼儿心理干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讨论干预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第九章:幼儿心理学研究与专业发展9.1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教育实践的启示9.2 幼儿心理学专业的就业与发展前景探讨幼儿心理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分析幼儿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9.3 幼儿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与培训介绍幼儿心理学专业的教育要求和培训体系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心理学家第十章:幼儿心理学实践案例分析10.1 幼儿认知发展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幼儿认知发展的实践案例讨论案例中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10.2 幼儿情感与社会发展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幼儿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实践案例讨论案例中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10.3 幼儿心理健康与发展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幼儿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实践案例讨论案例中的教育策略和干预方法的有效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幼儿认知的发展教育—第二节幼儿记忆的形成发展
幼儿的记忆—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 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特 定的识记方法、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 记。P58页
• 无意识记是幼儿的主要记忆形式。 • 无意识记的本质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 • 幼儿的情绪状态是影响无意识记的关键因
素。
有意识记
• 有意识记是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 定的识记方法、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 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 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 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 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 能力。
•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 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 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 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 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 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 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 后慢"的原则。
意义识记好。
3、再认与回忆
• 幼儿的再认能力比回忆能力强; •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幼儿对处于开始部
位和结尾部位的信息再现效果明显好于中 间部位的信息。P62 页
记忆恢复现象
• 巴拉德让一些12岁左右的儿童识记一首诗, 结果发现,识记后即刻回忆的成绩不如过
一两天后的回忆成绩好,尽管在这期间并
没有让儿童进行复习。若以识记后立即回 忆的平均分数为100,则识记一天后的平均 分数为111,识记两天后的平均分数为117, 再往后加快的数量就逐渐减少了。继巴拉
• 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受活动动机和活动 性质制约。
• 游戏的方式比学习的方式效果要好。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 按识记的方式分类 • 机械识记是在不理解内容的条件下主要利
用复述完成的识记; P60页 • 意义识记则是在理解材料的内容后,依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注意发住展的表现
注意的稳定性逐步增强 3~5岁儿童大多能从头到尾专注地看完 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
多动症 好动
第三节 幼儿记忆的发展
• 概念: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 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 识记 • 再认和回忆
• 从记忆的内容和态度来看 分类:内容、态度、方式
记忆中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分
一扇白色的门。
2. 移开障碍物,拉动绳子或布条拿到玩具
3. 观察物体之间的撞击,观察两组不同幼儿的反应
4. 往游戏盒子里投石子
实验表明:4岁,是幼儿因果推理发生飞跃的年龄阶段。
六、婴幼儿的社会认知
两岁的孩子开始懂得别人心中的愿望 4岁儿童开始懂得信念
在认识他人的活动时,幼儿倾向于用心理特性来描述和解 释行为。
二、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开 始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常常把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混淆起来。
与童年期的儿童相比,幼儿的想象有以下特点:
主题与时间不稳定;不易分清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界线; 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想象的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 的水平上。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动用意志,排除干扰 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二)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1.吉布森 婴儿注意发展阶段的假设 阶段1(0~4个月) 阶段2(4~7个月) 阶段3(8~12个月)
实验结 果表明
年幼的儿童更 倾向于无意识 记
随着年龄的增 大,有意识记 的能力逐步加 强
没有出现有意识 记增长而无意识 记消亡的过程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机械 识记
是在不理解内容的条件下 主要利用复述完成的识记 (如记住陌生人的电话号
码)
意义 识记
是在理解材料的内容后, 依靠已有经验的联系形成 的识记(如运用联想法记
知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 如:按红色的特征将救护车和苹果放在一起
概念
(层次系统)
上位 概念
动 物
下位 概念
狗
牧羊
犬、
金毛
幼儿掌 握的概 念
实物概念: 即 具体物体的概 念
社会概念:关 于人类社会生 活中的人和事 的概念
属概念:是关 系概念,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 质
初步的抽象概 念
五、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注意的概述 概念: 人在集中注意时的特点 1. 2. 3.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刺激物的
运动、新异的刺激
主观条件:人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 知识经验
在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有意想象:根据一定 的目的而自觉进行的 想象
想象
新颖性 独立性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 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 号的描绘,在头脑中 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 形象的过程。
创造性
创造想象:根据已有
特殊形式 的表象,在头脑里独立
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 生活愿望相联系 并指向未实现的 事物的想象。
幻想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首因 效应
近因
幼儿对开始 部位和结尾 部位的信息 效果明显好
(三)记忆恢复现象
是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 量比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
小班幼儿的记忆恢复现象比大班幼儿明 显
在智力落后的儿童身上,未发现有记忆 恢复现象
(四)幼儿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 特征定位策略 复述策略 组织性策略 提取策略
幼儿在评价别人的特质时,往往从与自己的关系出发。 婴幼儿与他人的互动,是认识他人的行为和了解他人与自
己关系的基本方式。
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和运用概念。
三、表征
儿童开始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 就是表征。
实验:棒棒糖、气球 “三头猪和一只鸡”、看小房子模型找到狗的位置
空间关系的表征:地图是真实空间和实物的代表 手势中的表征 事件表征:讲故事
四、概念
幼儿认识“狗”,掌握了狗的特征,什么样的狗都称之为 “狗”。
(四)听觉 概念 听觉发展特点 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感受能力强 儿童听力到14~19岁时达到最好水平 新生儿偏好母亲的声音、女性的声音 对音乐的感受特点 预防中耳炎
(五)视觉 概念 视觉的发展 对人脸的偏好、注视物体的距离、与成人双眼对视的价值 视敏度: 颜色视觉 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 、对象再认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认知的概述
认知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基本的心 理过程
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举例说明)
一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二、认知研究的新方法
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 减弱
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于已习 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
阶段1 (0~4个月) 阶段2 ( 4~7个月) 阶段3 (8~12个月)
(二)前庭觉
概念
作用:90%的胎儿能保持正常胎位
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
抓苹果的实验
(三)嗅觉、味觉 概念 6个月以后的胎儿能接受嗅觉刺激 4个月胎儿开始接受味觉刺激 偏好甜味 新生儿对甜咸苦酸四中味道的反应
习惯化的作用
第二节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一、感知觉概述 感觉概念 举例说明 知觉 感觉作用 感觉器官的发展顺序:
二、婴幼儿的感知觉
(一)肤觉 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 概念 巴宾斯基反射 婴儿嘴的吸吮、手的抓握的发展
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吉布森 婴儿注意发展阶段
三、多通道感知和自我效能感
(一)多通道感知 定义 双向接触 听觉与动觉的联合 前庭觉对触觉的影响 视觉与听觉的联合 视觉与动觉的联合
(二)自我效能感 实验:手臂拖动 音乐 概念 觅食反射 两个发展高峰期 作用
四、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感觉剥夺定义 对感觉器官适度刺激的作用: 感觉剥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感觉轰炸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计数受5 个原则支配
一一对应原 则
稳定次序原 则
基数原则
抽象原则
次序无关原 则
五、问题解决和推理
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 问题解决既是指直接的外部行为,也包括在心理 上完成的内化活动。
编码,指把信息的特点编入记忆中的过程。 对信息的编码方式不同,使得对信息的加工深度也有 所不同,记忆的效果便不同。
感觉记忆(0.25~2秒) 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二、婴儿的记忆
婴儿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能力的提高
婴儿的再认是初步的、粗略的 婴儿也有一定的回忆能力:延迟模仿实验(能记住玩具的
玩法)
客体永久性(实验视频) 7个月以前:认为看不到了,就是没有了 7~8个月之后:玩具不见了就会努力寻找物体
儿童语言的获得,对记忆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自传体记忆
婴儿期记忆缺失 自传体记忆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 概念
儿童自传体记忆的水平与语言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三、幼儿的记忆发展
1. 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要特定的识记方法
,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西格勒的天平任务
(二)推理
概念:推理是 根据已有信息引出新信息的加工过程。
按照逻辑学分类 演绎推理:根据一些假设为真 的前提,得出结论。
推理
归纳推理:从许多特殊信息中 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类比推理:根据两个事物之间 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似 事物之间也有相应的关系。
关于幼儿类比、因果推理的实验: 1. 不同颜色的钥匙打开不同颜色的门,幼儿推断出应还有
单词)
幼儿较多地使用机械记忆
儿童对自己理解的材料的识记,要比对不理解的材料的识 记效果好得多。
幼儿对自己熟悉的物品图片的再认正确率,大大超过对不 熟悉的几何图形的正确率。
(二)再认与回忆
2~4岁的幼儿再认的能力比回忆的能力强 幼儿的回忆能力受活动的性质影响: 在午饭情景中回忆关于食物的图片的效果要好
第四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材料是头脑中已经保存了的表象。
表象是个体早 先感知过的对 象在头脑里的 图像记忆
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 肤觉表象
动觉表象
想象
目的性 自觉性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 的目的,在一定的刺 激下不由自主地进行 的想象
第五节 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思维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
特点
间接性: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
些未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概括性:从同一类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出共同特性和本质特性。
组织性:思维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的新特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儿童思维发展路线:
直觉行动 思维
具体形象 思维
抽象逻辑 思维
(一)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借助动作进行的思维。
皮亚杰
婴儿“抓桌布”实验:智慧动作的出现,标 志着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