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占鳌头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开拓.(tuò) 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 uì)
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 uàng)
D.彷徨.(h 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锋芒__________露
(2)__________人注目
(3)__________人之明
(4)燕然__________功
(5)当__________无愧
(6)可______可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贯串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
..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死而后已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宰割: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7.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作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意义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8~11题。
袁隆平在北京得知找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时,欣喜异常。如同他劳作在夏日酷暑下的稻田里,正值灼热难耐之际,忽然迎面吹来一股清凉的风,拂拭着他的肌肤,熨帖着他的心灵。那种无比幸福的感觉,融进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周身,这种幸福的感觉从此几乎追随了他的后半生。
袁隆平连夜乘火车南下赶赴天涯海角。
当他来到南红农场时,恰好是次日的清晨,他来不及休息,便与李必湖一起,踏着晶莹的露珠,穿过迷蒙的雾霭,走近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只见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静静地伫立着,披着迷蒙的雾霭,款款地低下了头。那绿色的长发,在微风中轻柔地飘着,那浅浅的乳黄色的长蕊,嫣然而笑,似乎在为远方的“情人”绽放着清香的花朵。
袁隆平分别采集了3个稻穗上尚未开放的小花朵,置于100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大量不规则形状的碘败花粉粒,经反复辨认后,他激动得大声叫好:“妙,妙!这的确是一株天然的雄性败育野生稻!”他当即为这棵野生雄性不育株命名为“野败”,其含义就是野生的雄性败育稻。
两年以来,袁隆平以寻觅野生雄性不育株为事业。为了它,他天南地北地长途跋涉;为了它,他朝朝暮暮,不眠不休。当见到这株“野败”以后,他如同一位痴情少男,与他心爱的少女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好一个“野败”,总算找到你了。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终于找到你了。
这么多年了,你总是躲躲闪闪的,你让我盼得好苦啊!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我们终于相遇了。多么漫长的寻觅啊,你终于有了可喜可贺的归宿。
从那一刻开始,袁隆平日日夜夜守候在他心爱的“野败”身边。太阳、月亮和星星也轮流照看着他的“野败”。那“野败”如婴儿般无拘无束地舒展开双臂,生机勃勃地贴近身边成行的栽培稻。轻轻吹来的风,飘飘洒洒的细雨,从从容容的流水,使得它从浅浅的嫩绿变成浓浓的墨绿。袁隆平轻手轻脚地选择了精良的籼稻雄花为他的“野败”一次又一次地授粉。
“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打开了突破口,这株“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使得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杂交水稻的探索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机。
自然与人原本是有诸多机缘的。黄河遇到了李白,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词章;那“野败”遇见了袁隆平,才会有几千亿千克杂交水稻的收获。
上帝给的并不多,上帝只给袁隆平三穗“野败”,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他像是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终于获得了成功!
8.简要分析选文第3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