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_理论评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是建立在不断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的。自然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主要包括土地、矿藏、森林、水等天然禀赋。根据它们的自然生产潜力的不同,人们通常把自然资源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的储存总量是有限的,随着人们活动的复杂化和消费需求的扩张,资源终将变得相对稀缺。而且,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时期内,一个地区拥有的自然资源是不可循环使用的,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如何在相互竞争的终极目的之间配置稀缺资源,它过于关注经济增长却忽略了自然资源的作用。

一、主流经济学忽视自然资源的作用

为何有的国家发展较快,有些国家发展较慢,这是困扰经济学家们的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从亚当・斯密到索洛,到诺斯、罗默,他们都分别探讨了分工、资本、技术、制度等影响发展的基础条件。但自然资源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7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家在劳动价值学说中奠定了人的劳动在财富创造中的重要地位:威廉・配第关于“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

素”的论断,把劳动看作经济增长的主要

源泉,认为一国财富的规模取决于人口

数量、勤勉程度和技艺水平;亚当・斯密

从富国裕民的目的出发,提出财富不是

金银货币,而是由生产性劳动所生产出

来的有用物品,认为国民财富增长的首

要原因是生产性劳动者人数的增加及他

们之间的社会分工,资本积累只是经济

增长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大卫・李嘉

图断然确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

定商品的价值,这种劳动既包括体现在

生产资料的过去劳动,又包括在劳动过

程中耗费的工人的直接劳动,认为财富

的增加可通过增加劳动者和提高劳动生

产率来实现,并指出了资源的有限性对

经济增长具有约束作用。19世纪30年

代,工业革命在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已

经或即将完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也达

到了空前的规模。一些经济学者据此认

为,资本积累率决定了经济增长率,资本

较之劳动要素对增长具有更大的影响。

于是,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逐渐走上了

资本决定论的道路,其典型的表达形式

是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决定论是西

方增长理论中统治最久、影响最大的流

派,对资本的盲目崇拜导致了人类在追

求工业文明时忽视了自身的存在而寄希

望于本应作为被统治物的物质资料的解

放,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他们“把生

产的物的要素提到首位,并且同主观要

素即活的、直接的劳动相比,过高地估计

物的要素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索洛等人以新古典

经济增长模型对资本决定论提出了挑

战。该模型表明,资本—产量比率或资

本—劳动比率是可以通过市场上的价格

调节而改变的,当资本相对丰富而劳动

稀缺时,通过发展资本型技术来发展经

济,而当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丰富时,则

通过劳动密集型技术来发展经济。索洛

认为:短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技术

进步率、资本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长期

来看,资本增长取决于资本折旧和新投

入的资本量,随着资本存量增加,折旧额

也会增加,但比率递减,从长期看将趋于

零,人口增长虽能增加总产量,但长期内

资本增长率往往小于劳动增长率,致使

人均增长率会下降为负数。因此,一国经

济增长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进步。后

来,丹尼森等人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索

洛模型。技术进步论是对资本决定论的

否定,也是西方增长理论的一次革命,然

而该理论未能突破外生经济增长理论的

框架,仍把技术进步视为由体系外的因

素决定的,未能提出影响技术进步的因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评述

文/马子红胡宏斌

2006・7经济论坛45

素和途径。20世纪60年代初,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批判了将经济增长基本解释为物质资本和技术投入的理论,认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力资本论认为:①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②人力资本是通过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

③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④人力投资的核心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带来的收益远比对非人力资本投资更有益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论主要是顺应了战后技术革命和产业高度化的趋势,分析了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重大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进一步完善了技术进步论和人力资本论,他们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尤其是在内生技术变化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研发、收益递增、边干边学、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等问题的研究,重新阐述了经济增长的源泉,形成了新增长理论或内生增长理论。在日益重视技术作用的同时,新制度学派从另外的角度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出制度重于技术的观点。诺斯把技术变化速度的重要差异归结为制度的差异:经济绩效随技术的变化而改进,技术的变化却受市场规模、产权制度的影响。他提出的制度理论包括所有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等三方面,正是这些制度的变化引起了技术的变化,从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从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再到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资源都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且总是可以被替代。我们不难发现,经济学家,尤其是经济增长的理论把“资源问题”演绎为单纯的“生产成本问题”,这几乎是所有经济增长模型的前提。经济增长被认为只是资

本、技术、储蓄率、就业等的函数,资源能

够相互替代或“其他生产要素”所替代。

而以技术作为主导生产要素所产生的经

济增长模式,日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

在人类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

时候,环境问题,确切地说资源问题却变

得越来越严重,技术并没有解决这些问

题,这同经济增长理论长期忽视自然资源

的作用密切相关。在诺斯那里,虽然承认

了制度的重要性,却并没把自然资源纳入

模型之中,认为只要有了好的制度,自然

资源就不构成发展的限制。综上所述,这

些忽视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及无视自然

资源特性的思想,是以市场为主要研究对

象的现代经济体系所固有的缺陷。

二、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理论新进展

尽管自然资源在主流经济增长模型

中没有占据应有的分量,不少经济学家通

过经验似乎也证明了资本、技术、制度等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各国间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但这并不能否认自然资源会

影响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边际学派认

为,自然资源供给与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和

资本有关:自然资源的储备若没有限量,

自然资源成本在一定时期保持不变,则其

成本不影响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自然资

源的储备若有限制,单位自然资源成本会

随着自然资源利用的递增而递增,影响自

然资源的使用。二战以来,大多数发展经

济学家认为,自然资源和经济增长之间往

往存在如下的关系:①不论任何地区,都

会存在一种或多种自然资源,对国民总产

值影响最显著;②自然资源影响经济增长

的程度有强有弱;③分析经济增长时,可

找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瓶颈”因素,即稀

缺性资源或高成本开采的资源。因此,自

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有

利或不利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1.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

和条件。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活

的物质资料,而要取得这些生活资料,就

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无论是

自然界的现成物,还是经过劳动加工的原

材料,归根到底都取之于可再生资源和不

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一切劳动资料和

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是自然界提供的生

产前提和再生产前提。可以说,离开了自

然资源,任何社会的经济增长都会成为空

话。DeFerrantietal(2002)的研究发现,

美国工业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

国家充分发挥了范围广大的矿产资源的

作用。David&Wright(1997)认为:在19

世纪的下半段和20世纪的上半段里,美

国比其他国家更密集地开采其矿产禀赋,

而且这种开采的范围非常广。

2.自然资源影响产业布局。一个国家

和地区的产业结构首先要受制于这个国

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没有矿产资

源、林业资源,发展采掘业和林业的可能

性就小。一国的生产力越不发达,自然资

源对其产业结构影响越大。因而,不发达

国家的产业布局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

状况;发达国家不但能有效利用本国资

源,而且能利用不发达国家的廉价资源。

当自然资源的运输成本较高时,资源的物

质效用成为了一个新产业得以发展的关

键。Delong&Williamson(1994)发现,19

世纪晚期本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是煤炭和铁矿的储量。因此,资源丰裕的

经济,如英国和德国在19世纪末成长得

特别迅速。相反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

意大利经济的不景气,可以用其煤炭储量

不足导致生产结构倒退来解释。

3.自然资源利用能促进技术进步。过

去十年中,对市场信心的增强,诱发了技

术在21世纪仍能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的

乐观看法。随着人们对劳动对象的利用由

初加工向深加工方面深化,大大促进了技

术的进步,改变了生产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程度。对于不可再生资源,技术能促进资

源系统的承载能力、维持能力、资源要素

46经济论坛200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