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文化产业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辩论赛的一些观点
文化产业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定义: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传统文化定义: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
1. 文化资源产业化:彰显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的重要方式。
2. 文化资源产业化:保护区域文化资源的有效手段。
3. 文化资源产业化:推进区域文化互动的独特途径。
二、文化产业加强国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保护意识。
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条件之一是加强国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保护意识,积极倡导人民热爱、珍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民众的参与是传统文化长期保护的根本保证。
而文化产业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电子排版、网络传输、数字化等,使文化艺术品可以批量生产,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国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保护意识,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而保护传统文化。
比如过去,京剧只能在剧场里演,演一场只能有限的观众观看。
现在,同样是一场京剧,电视可以转播,可以录音、录像,然后用现代化、工业化的方式,大量生产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等,使更多的人了解京剧,参与其中并加以保护,所以文化产业是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
实例:《于丹<论语>心得》已在全球出版19个语种、26个版本、累计海外销量达34万册,还连续25周登上法国翻译作品畅销书榜。
于丹国际图书版权代理方负责人托比·伊迪在致辞中称,《<论语>心得》之所以在英、法等国一纸风行,在于其中涉及的人类尊严、道德等价值观命题与西方世界哲学、宗教产生共鸣,而于丹简洁的“心得式”解读,“拂去了博古架上经典的灰尘,”令原本仅限于西方世界学术研究领域的中国孔孟之道走向大众。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解决思路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解决思路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其特点是创意性强、产业链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最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对消费者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它不仅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培育,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众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从国家层面加强制度设计、出台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党中央提出“四位一体”发展战略后,文化建设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旺盛,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热情高涨,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文化产业主要门类都实现快速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一是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自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从2004年的3100亿元、占GDP的1.94%增加到2012年的18071亿元、占GDP的3.48%,增加值现价年均增速超过23%,比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高出约6.6个百分点。
2012年,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5%。
各地文化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多数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经超过5%,率先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2012年总量达2706亿元,占全国总量的近1/6,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不断增强;深圳市将文化产业列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50亿元,占GDP的9%,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与对策研究
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与对策研究第一章:前言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资源一直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文化遗产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的载体,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但是,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开发则需要收益,这使得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之间存在矛盾。
本文将从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和开发矛盾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第二章: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状况分析我国文化遗产资源数量庞大,类型多样,但在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普遍较低,部分古建筑和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不力,存在严重破坏甚至失落的情况。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保护机构人力和经费不足,难以全面保护文化遗产资源。
以上问题使得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资源,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保护机构建设,提高社会各界的保护意识,并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第三章: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状况分析与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相比,其开发状况要好一些。
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商业化过度。
文化遗产资源的商业化主要表现为商家在文化遗产区域大量开设一些经济性质的商业活动。
这种商业化过度的做法,不仅破坏了文化遗产资源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会造成文化遗产资源多次开发,导致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过度开采和破坏的情况。
针对这种问题,应该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对商业化过度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管理,并加强对文化遗产资源商业开发的监督。
第四章: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为平衡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矛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机制。
2.加大保护力度,以维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完整性和历史文化价值。
关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文化创意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融合 力,通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科技 创新形成合力,几乎可以融入到各 行各业,使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 都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从而实现 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推动中国制 造走向中国创造。
3、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 并在全球市场掀起“汉风”热潮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 响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 了较快的增长,中国国际 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 日益扩大,国际上汉学升 温。
2、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已超越一般文化 产业层面进入创意经济的系统创新阶段
国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英国为先驱,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 期开始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从当初注重发展与文化含量高 的相关产业部门已经逐步发展到包括“版权、专利、商标 和设计”等在内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层面,进入了创意经济 的新阶段。创意成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投入要素渗透和融 合到各行各业,产业间的界限趋于模糊,触发了整个经济 的系统性创新。
4、鼓励各类非政府组织直接参与 本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外政府在创意产业 发。展中十分重视发挥 协会、大学、研究机 构等非政府组织的桥 梁、中介作用,使政 府不必直接与企业打 交道,可从繁杂琐事 中抽出身来制定法规 、宏观政策、计划与 目标
比如英国,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中 介组织,政府向他们购买服务, 这些中介组织主要发挥政府与企 业间的桥梁作用,帮助和指导创 意企业,将它们的创意产品推向 市场。英国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 及企业行为,从创意企业的培育、 审核、认定、监督到人才、资金 支持,全部由非政府组织负责实 施,政府只对其进行资格认定、 下达任务指标,并实行指导、监 督。
在创意经济的新阶段,由于创意产业已经超越传统意义上 文化产业的单一产业层面,因此各国政府在实际操作中, 也跳出了初期主要依靠文化部门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局限, 由具有综合协调职能的部门负责创意经济的推进。
文化产业论文范文
文化产业论文范文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新兴产业,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产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化产业论文篇一以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构想文化产业论文内容全球化时代,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如果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就要掌握文化的主动权。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已成全社会的共识。
河北省对文化产业建设非常重视,明确要求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应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并且“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1]然而,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也因政府的意识形态、经济政策的束缚导致二者的联系不够紧密,互相封闭并缺乏有效的互动机制。
河北文化产业不能与非同行业有效互动,产业链与产业环节缺乏协调,最终造成文化产业不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结构体系。
一、河北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河北传统文化资源众多,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从内涵上看,它既包括有形的实物,也包含了无形的精神价值。
河北文化集有燕赵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各种地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于一体,而具有河北特色的精神也是靠它们孕育而成的,并且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很多时代精英,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是大学者,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河北精神价值,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可以说,燕赵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等文化重要价值体现在河北传统文化中,它包含着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没有将文化看作产业来开发,更是缺少对文化本身在市场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其具有的经济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此外,只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才具有市场传播的潜力以及产业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它无论是在思想意识还是生活习俗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应该说在河北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科学评价,促进文化产业资本的形成。
目前,河北传统文化资源无论是产业开发还是文化传播传承都未赋予文化的资本性质,它们尚缺少市场化的运作,其带来的各种弊端使二者都最终受损,所以说只有利用好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合理的转换方式,才能使传统文化资源成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储备库及重要的资本。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1. 内容概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回顾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明确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从政策、产业、人才、市场等方面分析我国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基础。
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成功案例,提出一系列推动我国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析,为我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1 研究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这一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文化产业的发展亟待加强。
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其次,探讨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地位;然后,研究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1.2 研究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文化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一种崭新的产业形态,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部崛起"战略指导下,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中发展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洛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之圣地,是中华文化之源、文明之本、三教祖庭。
以各类文物为依托的历史文化资源。
不但凝聚了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华,而且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占有重要的份额,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遍布洛阳各地,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不但构成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同时也是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和依托。
先不说宽泛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资源是何其丰富多样,仅就区域文化资源而言,就包括区域环境内的地理、人文、人力资源。
有许多是自然和历史地形成和拥有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加以改造、开发和利用。
浙江横店本是偏僻山村,可是已经被开发、打造成中国著名的电影产业基地;常州并无恐龙资源,但也开设了“恐龙主题公园”,而且成为常州经济的重要支柱。
文化产业要在空间集聚,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创意-领军型人才。
人力资源的作用绝不比物力资源次要。
佛罗里达把创意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浓缩为人才、技术和包容度三方面,值得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工夫。
真正的文化产业人才,一定会看准什么是可利用的资源,一定会把它开发利用好。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时候,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人才、创意是基本条件。
我们一再讲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意是根本手段。
作为基本条件,这些都没有的话或者一点都不在的话,这个文化产业发展就很困难。
市场机制、资本投入,我特别强调了资本投入量的多少和门槛的高低,资本进入环境的好坏对文化产业构成了核心要素,还有产业链,商业模式、产业集群等等,这是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的缺失将会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的失败。
文化资源不是核心要素,文化资源大多数是人类活动遗存内容等表征和符号,这些文化资源如果你被创意了,它是有作用的,如果你被创意,这个文化资源只不过是文化资源而已。
全面开发利用文博资源 夯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全面开发利用文博资源夯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关于全面开发利用文博资源夯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论文报告一、文博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二、全面开发文博资源的意义和必要性三、利用文博资源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四、全面开发利用文博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五、未来展望与思考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博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文博资源是指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文艺团体等各种文化遗产资源的总称,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全面开发利用文博资源是夯实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文博资源的定义和重要性文博资源是指作为城市文化血脉的所有文化遗产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文艺团体等。
文博资源保存了城市历史文化的珍贵财富,是各种历史、文化、艺术资料、实物的集中体现。
在如今的快速社会发展中,文博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非常重要。
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在于文博资源的积累与保护,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依赖于文博资源的支持。
二、全面开发文博资源的意义和必要性文博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夯实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开发文博资源,除了了解并保护文化遗产资源,还可以实现文化资产的经济转化并满足人们的多样文化需求,从而推动新时期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开发文博资源意义和必要性在于: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神:全面开发文博资源可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这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全面开发文博资源对于各种文化产品的加工、创新和创造性转化都非常重要,对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文化全球化:通过全面开发文博资源,可以形成地域特色和文化品质上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丰富城市文化空间,推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前言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以产业化为手段,融合了文化、艺术、科技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1. 快速增长的规模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达到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
其中,设计服务、广告服务、影视制作等行业增长较快。
2. 优秀的人才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尤其是在艺术设计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同时,在政府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相关专业,并且吸引了不少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
3. 政策支持力度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此外,各地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文化、新媒体、数字艺术等新兴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如印刷、出版等也在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1. 人才短缺虽然我国在艺术设计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但是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在某些专业领域中还需要更多高端人才的支持。
2. 缺乏核心技术在某些领域中,我国仍然缺乏核心技术,需要依赖进口。
例如,在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领域中,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很多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只是模仿和复制已有的产品。
这不仅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还会影响行业整体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分析谢淑华: 81220095张玲: 81220099我国文化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分析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
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 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
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
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人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①。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重庆文化产业为例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重庆文化产业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以重庆市作为具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具体分析中,本文将首先概述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文化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后,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状况的梳理,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深入探讨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特色以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重庆文化产业的深入剖析,旨在为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这些建议旨在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等方面,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和文化产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税收优惠等,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文化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完整产业链。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经营战略工具,它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下面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及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
一、优势(Strengths)1. 文化资源丰富:我国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性的民族文化闻名于世,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
发展策略: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转化,提高文化产业的附加值。
2. 人才储备较为丰富:我国有许多才华出众的艺术家、设计师、编剧等文化人才。
发展策略: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人才转向文化产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3. 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人口众多,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发展策略: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扶持力度,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二、劣势(Weaknesses)1. 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发展策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
2. 产业结构偏单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娱乐性和流行性的文化产品相对较多,缺乏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
发展策略:加强对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 版权保护不完善:我国文化产业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盗版和侵权现象普遍存在。
发展策略:加强版权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盗版和侵权的打击力度,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三、机会(Opportunities)1.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
第5章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一般理论
文化资源开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尚未被旅游业所利用的潜在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使之产生效 益;
二是对现实的、正在被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再生性开发,延长其生 命周期,提高综合效益;
三是凭借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人为地创造文化资源和创新旅游项 目。
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概念的理解
狭义的文化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单纯的文化资源 利用。
二、文化资源开发的程序
(一)文化资源开发可行性论证
1.资源评价 2.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资源评价包括对文化资源的丰度、特色、价值(如美学价 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等)和结构进行评价。
客源市场分析主要是分析市场需求方向和需求量。资源优 势转化为开发优势取决于市场需求前景,所以现代旅游开 发均侧重以市场为导向。
案例点评:
该旅游产品的创新之处在于:
一是有效地利用、挖掘了现有的旅游资源一西安古 城墙,使这一产品得到升华和更新换代;
二是紧紧抓住了旅游者追求精神享受的旅游活动本 质,使物化的古城墙和人化的贵宾入城式紧密地结 合了起来;
三是把单调的静态看城墙和有趣动态的、参与式的 “享受城墙”紧密结合了起来,动静结合使西安古 城墙的文化内涵得到了深入挖掘。
广义的文化资源开发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1. 文化资源开发要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基础 2. 文化资源开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3.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范文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其路径选择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已成为各国竞争的新焦点。
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路径选择进行深入研究。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电影、电视、音乐、出版、动漫等产业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特别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的结构有待优化,一些传统产业领域过于集中,新兴产业领域发展不足。
其次,文化产品的创新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此外,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
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下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1. 优化产业结构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大对新兴产业领域的扶持力度,如数字内容、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培育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2. 提升创新力要提升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文化产品创新。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推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 拓展国际市场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能力。
通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文化产品的海外推广。
同时,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开发适应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
4. 加强政策扶持要加强政策扶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结合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标签:文化产业;问题;对策文獻标识码: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
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
1 武汉文化产业现状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
武汉市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
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
目前阻碍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1 文化产业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观念缺乏,文化产业意识淡薄。
1.2 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资源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大,科技含量较低。
1.3 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制约了内部运行机制创新,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
1.4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能力。
1.5 投融资渠道单一现行文化投资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未形成文化投资的多元机制。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2 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对策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2024年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篇一一、引言文化产业,是指依托文化资源和产业生产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商业价值和产业特征的产业群体。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
对于湖南这一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而言,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路径。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1.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产业化为手段,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的产业。
其特征包括创意性、科技性、文化性、市场性等。
2. 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等。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技术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手段;人才支撑则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三、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湖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涵盖了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艺演出等多个领域,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2.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尽管湖南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
此外,随着文化产业的全球化竞争加剧,湖南文化产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质量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湖南应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链的整合与协同,推动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湖南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文化产业发展。
3. 深化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道教文化资源的定义和特点、开发现状、产业化模式以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道教文化资源的定义和特点1.1 定义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起源于先秦时期,与儒家、佛家并称为中国三大宗教。
它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特点首先,道教具有丰富多样的宗教仪式和礼仪体系。
例如祭祀仪式、庆典活动等都是体现了道家思想和信仰。
其次,道经是重要的经典之一。
《老子》《庄子》等经典蕴含了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哲学、伦理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道教寺庙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氛围吸引着众多信众和游客。
二、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2.1 文化资源开发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通过修缮寺庙、举办庆典活动、举办文化展览等方式,使得道教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2.2 旅游业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寺庙旅游。
例如五台山、武当山等著名道观成为了热门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三、道教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3.1 寺庙经济模式寺庙经济是指通过对寺庙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例如在寺院周边建设酒店、商业街等,提供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吸引更多游客。
3.2 文化创意产业模式道教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通过对道教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和开发,推出具有道教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以道教经典为主题的图书、音像制品、手工艺品等,吸引了一大批文化爱好者。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4.1 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在进行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化时,需要平衡保护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3/2005论我国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张彩凤摘要:文化产业作为正在勃兴的朝阳产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对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价值。
该文对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中应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理性阐述。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作者简介:张彩凤,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编审(邮政编码 250100)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05)03-0077-04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我国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潜力巨大。
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获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
但是从资源到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中的转化之路到底有多远?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有效路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艰巨课题。
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具有灿烂的文化资源。
资源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界赋予的自然资源;一是人类社会的劳动创造的各种资源。
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它体现在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遗产,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文化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文化生产原材料的物质及文化生产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文化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经济、技术因素中可用于文化生产的各个方面,主要有教育、科学、文艺、道德、法律、风俗、信仰以及其他从社会上后天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等等”。
[1]我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丰富,这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文化资源不同于农业资源、工业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具有特殊的性质。
文化性、潜在性、流失性、传承性、共享性等是文化资源的主要特性。
文化性。
文化属性是文化资源的基本特点。
无论是文化自然资源还是文化社会资源,都具有进行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的功能和属性。
文化资源的文化属性使文化资源具有提升人类精神境界的价值,任何一种文化资源都从不同的侧面呈现出真、善、美的文化特质。
潜在性。
文化资源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是文化自然资源还是文化社会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潜在性。
如果不被发现、不被认识、不被利用,它就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主体而言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比如有些文化自然资源存在了漫长的岁月,只有当人类发觉了它的价值,它才会成为有价值意义的文化资源。
流失性。
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等具有一定的流失性。
如历史建筑这类文化资源,如果不被维护,就会被岁月所侵蚀;民俗民风等文化资源如果不被传承弘扬下来,也会断代消失。
传承性。
有些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将这种文化资源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它就会作为人类文化的永恒财富保留下去;如果不加以保护、传播,就会随岁月而失。
共享性。
文化资源具有地域归属性,但从欣赏和享用的消费视角来看,它具有人类的共享性。
作为人类文化资源宝库中的一部分,任何文化资源的被认知和被欣赏都不具有排他性。
如,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创作了动画片《花木兰》。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亚洲某国在2004年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
[2]中国确实是端午节的根,但是它在世界的影响包括在一些欧美国家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到了今天,端午节已经成为人类一个共同的文化遗产。
这些事实都表明了文化资源具有人类共享性。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历程表明,充分利用和开发各种文化资源,有效地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将现有的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时间短,尚处于起步、探索、培育阶段,其规模和效益都不大,文化资源没有得到科学的认识和利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还远远不够。
因此,如何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直接关系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笔者认为,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必须认真关注和解决以下问题:一、敏锐洞察文化消费发展趋势,科学认知我国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社会进步,全球范围的文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就国际范围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凸现,文化消费全球化的潮流业已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好莱坞大片、日韩电视剧、电子游戏等文化产品不断引进,成为我国大众文化消费的组成部分。
跨国旅游业日益兴旺、国际互联网文化强势发展,都昭示着文化消费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
就国内来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人们的消费需求正逐渐向高档次、多元化方向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大,我国正在兴起一种追求文化品位而又经济实惠的文化消费现象。
早在几年前,商场、超市里摆放的主要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服装、食品、家电等,各类文化体育用品要么难以寻觅,要么冷冷清清。
而现在,超市、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图书、音像制品、体育休闲用品等用于文化消费的商品随处可见。
节日休闲消费、假日旅游、网络文化消费等支出不断增长,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文化消费的热情。
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就已超过衣着类而跃居第二位。
2000年,中国共有文化经营单位2214万多个,年实现利润3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8%,此外还要加上传媒、出版、培训教育和文化旅游等产业一千多亿元的市场规模。
[3]在这样一个文化消费潮流勃兴的时代,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显得尤为必要和可能。
如何科学地认知我国现有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是我们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必须尽快解决的前提性问题,否则,我们就可能遭遇抱着金碗要饭吃的尴尬境遇。
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能从文化消费全球化的宏大视角去审视和认知我国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那么我国文化产业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将面对着一个产量巨大的富矿。
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程度较低,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弱,导致我们对文化资源的价值认知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集中表现为对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认知程度低下,一些文化资源要么被闲置弃用,要么被小打小闹地乱开发,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未被真正挖掘出来。
我们要科学地认知文化资源的价值,首先要具有开放宏阔的国际视野。
要敏锐地洞察文化发展和消费的国际潮流和趋势,灵活地捕捉国际文化消费市场的多变信息,根据时尚潮流和市场需要来审视和认知我国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在这里之所以强调国际视角,是因为,在这个通讯和网络资讯日益发达的时代,文化消费日益显现出鲜明的国际性,这是我们进行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另外,以国际视野来认知我国文化资源的价值,可以使我们获得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审视我们司空见惯的文化资源。
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是不同文化的魅力所在,我们常见的文化资源,在外国人看来却充满了新鲜感。
其次,要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类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进行系统调研、科学定位。
历史文化资源、地理文化资源、民俗民风文化资源等不同的资源具有不同价值。
有的文化资源只具有单一的产业价值,而有的文化资源则可能具有多重文化价值。
只有科学地界定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才能在进行产业化开发时,统筹规划,联动开发,不至于造成对文化资源的乱砍乱伐。
第三,对文化资源的价值分层次、分行业界定。
文化产业行业众多,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的价值界定要充分显示出行业类别。
自然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有关规定可进行级别审定。
如,有的文化资源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有的属于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的,有的属于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风景区等。
只有对文化资源的价值进行细化分类,才能更好地把握和发掘它的价值。
二、着力凸显本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产品 在我国辽阔广大的土地上,可以说,每一个区域都拥有各种各样独特的文化资源。
如何合理、科学地发掘这些文化资源,成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文化资源丰富并不代表本地的文化产业就一定发展得很好。
对此有识之士已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
文化资源就像一座矿藏,你不去开发它,它永远不能被利用。
由于我国文化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发展呈现非均衡态势。
“九五”后期,全国已有相当部分省市完成了“十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且都将文化产业建设成地区的支柱产业作为规划目标,随着这些规划实施的全面展开,文化产业在提高地区经济增加值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将日益显现出其强劲性。
因此,区域文化竞争将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
综观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板块,已有一些省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凸显优势地位。
例如云南省。
近年来,云南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建设民族文化大省。
云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而且很多文化资源是独一无二的。
正是挖掘了云南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了云南独有的文化品牌,展示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在文化产业界形成了独特的“云南现象”,丽江的“丽江金沙”,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大理的“风花雪月”歌舞演出,都是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精心打造的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云南映象》是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精心打造的云南原生态歌舞集,是一部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原生态歌舞。
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自2003年在云南昆明首演后,《云南映象》至今已在国内外几十个大中城市演出了三百多场。
这个品牌已经得到社会认可,品牌价值正在提升,已成为云南的一个标志性艺术精品。
以《云南映象》为品牌的文化产业发展股份公司也已正式成立,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出任了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股份公司成立后,将在3年内形成以“云南映象”为品牌、多元化的产业模式。
[4]《云南映象》的成功从根本上说是发挥了云南本区域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
由此可见,善于抓住本地区的优势资源,打造出有特色的文化作品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快捷路径。
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产品,应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第一,对本区域的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进行科学定位,突现其独一无二的特质,切忌类同和边缘化。
第二,对本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一次高水平的专家调研,进行全面摸底,厘清哪些是可开发的,哪些是现时不能开发的,从而做好文化资源开发的科学、合理规划。
第三,开发本区域文化资源要有宏阔的大视野、大角度,避免狭隘的小地方意识。
第四,打造品牌产品,要立足高起点、高水平、高品质。
要精加工、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