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最新最精华)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了解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试管、试管夹、铁架台、铁环、滤纸、酒精灯、药匙。
药品:硝酸钾、氯化钠、明矾、胆矾。
其它:投影仪、火柴、粗盐、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过程附1:课堂练习一1.粗盐提纯的主要步骤有__、__、__,使用的主要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将浑浊液过滤,留在滤纸上的是__。
3.欲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充分反应)的剩余固体物质中提取氯化钾并得氯化钾晶体,实验步骤有①加热蒸发,②过滤,③溶解,上述操作正确顺序是__。
附2:课堂练习二4.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中,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先达到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析出。
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就用__的方法得到固体。
5.多数物质热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有__析出,对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的固体物质,要得到晶体一般就采用____的方法。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____溶液。
附3:课堂练习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药匙量筒天平砝码蒸发皿酒精灯2.碳酸钙3.3 2 14.饱和晶体蒸发溶剂5.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6.饱和附4:随堂检测1.某温度时,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有两种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____的方法。
2.采用__方法可以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3.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瓶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部分溶剂,有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溶液中溶剂质量不变4.能用结晶方法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氯化钾和二氧化锰B.食盐和硝酸钾C.氯化钠和氯化钾D.铜粉和铁粉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2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方法﹑要求。
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1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同时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2)通过学生设计完成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学习实验讨论的方法。
(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1)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及利弊,建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路,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分析,提出实现新思路的各种推测和猜想等,培育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对比、归纳,培育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现代化的重大意义,进展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神秘。
(2)通过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体会实验在化学讨论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讨论,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利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启发、对比、归纳等教学方法,采纳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观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高一化学课必修一教案2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讨论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沟通。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实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一、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具体详细知识word 展示(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P5 阅读1、过滤和蒸发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粗盐的提纯实验1-1 和实验1-2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2、蒸馏和萃取蒸馏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3 萃取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结晶、升华、洗气等;P9 最后一自然段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例:C+O2=CO2 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1、物质的量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 232、阿伏伽德罗常数概念: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N A 数值:6.02*10 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N1/N2=n1/n2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 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练习例题2 0.2mol 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2mol 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0.1mol 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1.204*10 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复习原子结构知识例题3、1mol 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 钠离子、1mol 氢氧根、1molNH3 又分别是多少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 1.5 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例5 amol 硫酸分子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第二课时摩尔质量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 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P12观察结论:1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二、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 单位g.mol-1 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分子质量Mr例:Ar(O)=16 M(O)=16 g.mol -1Mr (CO2)=44 M(CO2)=44 g.mol -1物质的量( n)、质量( m)和摩尔质量( M )的关系n=m/ M 例题1 学与问1.5 摩尔硫酸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1.5 摩尔碳酸钠中碳酸根的质量为多少0.01 摩尔某物质A,其质量为1.06g,则A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物质微粒数与其质量之间关系N=m N A/M例题2 5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多少,分子数为多少?例题3 质量相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例题4 12.4gNa2R 含有Na+0.4mol 则Na2R 的摩尔质量为多少,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含R的质量为1.6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多少?5、设N A 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 金属钠全部变成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B、2g 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C、17gNH3 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D、N A 个氧分子和N A 个氢分子的质量之比为16:16、已知8gA 能与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质量的D,现将16gA 和70gB 的混合物充分反应,生成2molD 和一定量的C,则D 的摩尔质量是多少?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与技能:物质的分类(分类法简介),两类化学反应(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导入:事物分类介绍(课本)常见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2、树状分类法概念,应用范围利用该分类法对化学物质、化学概念分类第二课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p25 实践活动1、转化关系图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2、各类化学物质通性金属通性(与氧气、酸、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指示剂、较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盐)碱(指示剂、酸性氧化物、酸、盐)盐(与酸、碱、盐)第三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知识与技能:分散系分类,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入: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2、分类形式(状态、分散质粒子直径)3、胶体的制备、性质、应用制备:原理、操作性质:介稳性、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应用:农业生产(土壤保肥);医疗卫生(血液渗析)等4、溶液、胶体、浊液比较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与技能:认识离子反应及相关概念(电解质、电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导入:离子反应重要性简介导电实验:(1)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2)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固体—加热熔化—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物质所属:酸、碱、盐、部分活泼金属氧化物、水等2、导电原因电解质(水中或熔融电离)——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电场)——定向移动导电例:氯化钠水溶液导电3、电离、电离方程式概念例:NaCl=Na++Cl-盐酸、硫酸、硝酸电离HCl=H++Cl-H2SO4=2H++SO42-HNO3=H++NO3-思考: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例1:硫酸钠、氢氧化钙、磷酸、水、盐酸溶液、铁、二氧化碳、甲烷属于电解质的有2、写出硫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钡、氯化铵、碳酸氢钠、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4、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及分类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类比酸的定义给出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为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辨析:酸式盐在水溶液、熔融状态下的电离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导入:P31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离子反应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实验2-1 现象、理论分析实质: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难溶性的硫酸钡沉淀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表示该过程Ba2++SO42-=BaSO42、离子方程式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实验2-2 P32 表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由酸电离出来的H+和由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H2O意义:(1)表示出了溶液反应的实质(2)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第三课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导入:一、复习初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金属单质与酸和盐反应——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水、与碱——二氧化碳与水、与氢氧化钠碱性氧化物与水、与酸——氧化钙与水、与盐酸酸与碱、与碱性氧化物、与盐——盐酸与氢氧化钠、与氧化钙、与硝酸银碱与酸性氧化物、与酸、与盐——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与盐酸、与碳酸钠盐与酸、与碱、与盐——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二、酸、碱、盐溶解性表可溶性酸: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弱酸:碳酸可溶性碱:强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弱碱:一水合氨可溶性盐: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氯化银,硫酸盐不溶钡钙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三、离子方程式书写书写步骤:写、拆、删、查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该写方程):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难容的物质、气体和水仍用化学式表示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物质——可溶性强酸、强碱、盐不电离或难电离物质: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物、弱酸、弱碱等微溶物:生成物不拆,反应物浓度小拆、大不拆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例:锌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铜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氧化钙与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硝酸银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盐酸、碳酸钠,石灰乳与盐酸石灰石与盐酸、碳酸钠与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与氯化钙、硫酸钠与氯化钡、氯化钠与硝酸银练习:P34 第9 题作业:第10 题第四课时复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例:一水合氨与盐酸、与氯化镁,硫酸铵与氢氧化钡醋酸与石灰石氢氧化镁与稀盐酸有反应条件限制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物质的剂量限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碱过量,二氧化碳过量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练习: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提示:盐酸与碳酸盐反应,先生成碳酸氢盐再生成二氧化碳)反应要求限制(溶液恰好中和、某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反应溶液恰好成中性、钡离子恰好完全沉淀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第五课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及离子共存问题实验2-3一、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者生成水,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二、离子共存问题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类型:生成难溶物、气体或者难电离物质隐含限制条件:溶液颜色、溶液酸碱性(可以推测溶液酸碱性的条件—指示剂、试纸、特征反应等)第六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P331、混合物的分离、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第七课时离子反应知识点提升一、电解质知识点拓展1、电解质按导电环境细分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电解质:酸、碱、盐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电解质:强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影响因素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离子所带电荷量——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二、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判断依据:方程式书写是否客观,拆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原子守恒、电荷守恒例:铁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氢氧化钠与过量的二氧化碳,石灰乳与硝酸,铜与硝酸银三、离子共存中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共存问题多元弱酸酸式离子在酸或碱性条件下下均不能大量存在常见多元弱酸:H2CO3、H3PO4 等常见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PO4 2-、H2PO4-等它们与酸或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四、离子推断问题出发点:常见离子的性质、溶液的电中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铝、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对比、信息收集、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属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导入:本章介绍(内容、地位、功能、学习方法)学习方法:1、物质认识路线(外线: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盐内线:物质结构——性质——用途)2、金属对比掌握第一课时初中金属知识复习金属元素存在及性质存在形式:100 多种,多数化合,少数游离(单质)地壳中含量(氧、硅、铝、铁⋯.)物理通性:金属光泽、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化学通性:与氧反应,与酸反应、之间在盐溶液之间置换(遵循规则—金属活动顺序表)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1、钠与氧气反应实验3-1 观察、操作、现象、结论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金属光泽、密度小(保持于煤油),质柔软常温:4Na+02=Na20(白)实验3-2 钠在空气中加热(石棉上、坩埚内(事先加热好))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加热:2Na+02=== Na20 2(淡黄)反应对比分析:反应条件——反应本质——反应现象——产物2、其他较活泼金属与氧气反应铁——潮湿空气——铁锈4Fe+30 2=2Fe203 铝镁——空气中——氧化铝(镁)氧化膜:氧化铁——疏松多孔——铁易腐蚀氧化铝(镁)——致密——不易腐蚀物理因素氧化铝(镁)熔点高——耐火材料科学探究:铝箔燃烧资料卡片:氧化膜知识拓展归纳总结: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易失去(还原性)——易被氧化——化学性质活泼其他非金属与氧反应:金属与氯化合——氯化物与硫化合——硫化物作业:P53 1-4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金属与酸和水反应过程与方法:知识整合设计实验(铁与水蒸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重点:钠与水蒸汽反应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设计导入:金属与酸反应回忆,对比标题及生活中水与金属是否反应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实验3-3 仪器、操作、现象(钠、水中、外界)注意安全1、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及分析:浮、游、熔、响、红;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它的性质非常活泼,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了气体,推动钠在水面游动并发出响声;反应放出了热量,钠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溶液变红了,生成了碱反应方程式:2Na+2H20==2NaOH+H2应用:钠的保存及失火处理2、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科学探究:生活中的铁与冷热水均不反应,但我们看过炼铁的淬火现象(白烟)问: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状态(铁粉、水蒸气)能否反应P50教材阅读思考分析:完成实验所需装置: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检验PPT 展示, 图3-8 演示实验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含水的棉花水不能太多,铁粉离棉花近点但不能使水与铁粉接触,导气管用长一点第三课时知识与技能: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与方法:实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重点:铝化学性质的特性难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与总结三、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3-4 对比实验现象结论:2Al+6HCl=2AlCl 3+3H2 2Al+2NaOH+2H 2O=2NaAlO2+3H2用铝制品应用注意事项:金属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通性: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铝特性:铝与碱反应详细分析: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活泼与较活泼金属: 与非金属单质(氧气、硫、氯气)反应,与酸和水反应,强弱之间的置换不活泼金属:化学性质惰性知识点拓展:活泼金属与盐反应拓展实验:钠与硫酸铜反应与铁与硫酸铜反应对比理论解释: 钠与硫酸铜溶液体系,钠先与水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Cu 离子被水合)第四课时知识与技能: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溶度应用于化学定量研究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导入: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实用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初中(物质类别、微粒个数、质量多少)高中:Na+2H2O=2NaOH+2H 微粒扩大NA倍,结论: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可以计量反应中大量粒子集合体即: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系数之比应用:所有关于化学计量学的工具例题一:P52 注意:列式横比、纵比的一一对应性例题二:向一定物质的量浓度500ml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投入10.8g 铝粉,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所给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例题三:将4.6g 的金属钠投入4 摄氏度,35.6ml 的水中,反应完全后,试计算:(1)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度例题四: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2O ,若有0.5 mol 高锰酸钾参加了反应,试问:(1)参加反应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3)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多少,还原性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知识与技能:钠的重要化合物;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过程与方法:实验,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对比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应用第一课时导入:金属元素的自然界存在形式——金属化合物的重要性学习方法:外线: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的盐内线:物质认识流程结构——性质——性质一、钠的重要化合物P55 页,第一自然段1、氧化钠( Na20)和过氧化钠( Na202)实验3-5物理性质:Na20 Na202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淡黄色粉末化学性质:Na20 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 2O = 2NaOH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 + CO 2 = Na 2CO3Na202 过氧化物与水反应 2Na 2O 2+2H 2O====4NaOH+O 2↑ 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2CO 2 =2Na 2CO 3+O 2↑ 结论:钠的氧化物化学性质 氧化钠——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还原性 拓展:除此之外,过氧化钠因有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应用:过氧化钠做供氧剂 (与其他供氧剂对比)热不稳定 2 NaHCO 3 ==Δ == Na2CO3 + H 2O + CO 2↑与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HCl 、 Ca (OH ) 2、 CaCl 2) 拓展:碳酸盐与碳酸氢盐区别 碳酸氢盐热不稳定,可以与氢氧根反应,与酸反应速率快 应用:制洗衣服、胃药( NaHCO 3)、食品添加剂3、 焰色反应实验 3-6 用于金属元素鉴别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钠元素:黄色 钾元素:紫色 归纳: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P69第二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拓展 知识与技能:钠化合物相关的计算;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1 、 过氧化钠与水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的计算 客观事实:过氧化钠先与二氧化碳反应,再与水反应例: 2mol 过氧化钠与 2mol 的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排出气 体物质冷却后,残留的固体物质是?变式:在相同条件下,总质量为 2 克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全 部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则固体增加的质量为多少?2 、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物质的量差)例:加热 50g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直至没有气体放出时,固体质量变为 试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标准状况下,将 5.6L 的 CO 2迅速通过过氧化钠固体,得到 4.48L 气体,试计算:这 4.48L 气体的质量。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尊重科 学事实,勇于创新,积极进取 。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 意识,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类健 康。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概述
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全部内容,包括化 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技能等方面。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其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提 高科学素养。
化学史上的著名实验和理论
介绍一些化学史上的著名实验和理论,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盖斯定律等,让学生了 解化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变。
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分享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
介绍一些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食品 添加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环境污染与治理
介绍一些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和治理方法,让学生了解环境保 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 修一教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0
目 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 • 课外拓展活动安排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原子的构成和元 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方法和技能。
方法3
练习巩固法。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 知识点,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进行 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 忆。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
讲授法
通过系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原 理和实验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 化学基础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 生对化学问题的思考和交流,培 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精品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教案编号:1课题:初中知识复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基本操作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三、教学器材四、教学方法与过程[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
并交流答案。
[板书]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投影][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投影][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
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投影][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最新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偏整理了2021年Si对比C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
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
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
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篇1一、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
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
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
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自学能力。
又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化学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二、说方法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实验报告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培养实 验报告撰写能力。
作业要求
作业需按时完成
保证学习进度的一致性。
作业需认真审题
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作业需独立完成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作业需规范书写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业评价
完成情况
评价作业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学习态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 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 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会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会运用归纳、演绎 、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处理信息。
培养实验观察、操作 和思考的能力,能够 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 学观念和科学精神。
总结词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分子 、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在物 质组成中的作用。
离子反应
总结词
离子反应的本质与条件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和条件 ,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 义,掌握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特点。
总结词
离子共存的条件与原因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离子共存的条件和原因, 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特点,能 够判断离子能否共存。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回顾旧知识等方式 ,激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
,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策略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 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ppt

05
作业与练习
作业布置
01
作业一:课后 习题
02
作业二:章节 测试题
作业三:实验 报告
03
04
作业四:化学 方程式默写
练习题及答案
01
练习题一:选择题
02
练习题二:填空题
练习题三:计算题
03
练习题及答案
01
练习题四:实验操作题
02
答案
03
练习题一答案:略
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二答案:略 练习题三答案:略 练习题四答案:略
5. 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
2
1. 将高锰酸钾固体加入试管中,塞上棉花团。
3
2.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内容与步骤
3.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中。
4. 观察木条复燃的现象,得出氧气具有助燃性 的结论。
实验三:酸碱中和滴定
实验内容与步骤
01
02
03
04
1. 用滴定管取一定体积 的酸或碱溶液。
2. 用已知浓度的碱或酸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酸 或碱溶液。
3.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 的标准溶液体积。
4. 根据滴定数据计算未 知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一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提纯了粗盐,得到了较为纯净的精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 意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基本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实验安 全,避免试剂溅出造成伤害。
实验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氧气,并验证了氧气的助燃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 意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温度和时间,确保制取的氧气纯度较高。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观察 和记录实验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篇一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单人单组实验过程[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思考]: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4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
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
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
2024版(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与操作指导•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考试评价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简介涵盖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核心内容。
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应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常见的化学现象和问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结构与特点结构安排本教材以“章-节-目”的形式组织内容,各章节之间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特点分析本教材注重基础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强调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同时,教材还配备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和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案例分析法引入典型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分析案例中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法设计探究性实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化学规律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课件、视频、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通用11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通用11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理解和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透过现象看本质,教育学生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怀疑、实验、讨论、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
[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
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配合新课标编写)目录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继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然后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基于分类观,按照元素组成,能对已知物质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简单分类,利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2、学会从微粒大小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理解分散系、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
3、基于物质类别探究物质转化的规律,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及转化特征。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较高,但实验操作能力和实 验习惯有待提高。
学生的学习习惯
1
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和 启发。
学会进行化学实验的 基本操作,能够正确 使用化学实验仪器和 试剂。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 观察、记录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 括等方法对化学信息进行加工和
应用。
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
0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初中化学基础知 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等。
学生已经了解化学实验的基 本操作和安全要求。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 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
计和操作。
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需要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学要求
熟悉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学会分析 离子共存问题。
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金属活动性 熟悉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如钠、铝
顺序及其应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要求
01
熟悉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性 质与应用。
02
熟悉二氧化硫、氮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与应用,了解硫酸、硝酸、 氨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2
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不够规范,需要教师加强 指导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1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授课班级课时 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难点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气体摩尔体积(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2、符号:Vm3、定义式:Vm=nV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
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讲]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副板书][讲]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引导学生由旧知识的再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7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投影][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
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
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
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
[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讲述]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19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板书]2、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或 m3/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0℃ 101KPa , Vm = 22.4 L/mol[板书]3、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 , mol/m3(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B = n 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冷却5.转移6.洗涤7.定容8.摇匀9.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3.溶液稀释: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板书]二、本章专题讲座(一) 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25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点击试题]下列物质中:①Na2SO4②Ba(OH)2 ③NaHCO3④NaBr ⑤Fe3O4⑥H2O ⑦HNO3⑧AgNO3⑨H2SO4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1、分散系(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对比如下:分散剂实例分散质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27 -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观察、实验、交流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2、归纳、概括等方法进行加工,通过在开放的问题情景中自由讨论、自主形成结论,形成探究、自主、合作的科学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热情,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难点制备胶体的实验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2、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3.电泳: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4.胶体的聚沉:分散质粒子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方法:加电解质溶液;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5、胶体的应用(1)工业除杂、除尘(2).土壤的保肥作用(5)豆腐的制作原理(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3)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 28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讲]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 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 e(O H)3溶胶、A l(O 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板书]2、胶体的制备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步骤:1、取烧杯盛25 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 e(O H)3胶体。
[板书](1) 化学分散法: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讲]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物理分散法,即类似于家里调制淀粉,[转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硫酸铜溶液和F e(O H)3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F e(O H)3胶体,无此现象的为硫- 29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酸铜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