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第二章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

2.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1930 年~195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1950 年~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第三阶段(1960 年~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是指为了满足人们出行和物流需求,确保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制定合理的方针和措施,进行全面、长远、系统地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规划方案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的发生,还可以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一、背景介绍交通运输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问题逐渐凸显。

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喧宾夺主,催生了对交通运输规划的迫切需求。

因此,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不仅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交通运输系统,满足人们出行和物流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2. 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2)综合规划原则:以综合的视角,考虑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网络等因素,制定统一的规划方案。

(3)先进技术应用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

(4)社会公众参与原则:重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公众参与交通运输规划的过程,形成广泛的共识。

三、规划内容1. 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确保交通网络的连通性和畅通性。

同时,还要注重提升交通设施的质量和舒适度,满足人们对舒适、安全出行的需求。

2. 公共交通规划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加强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的运营管理,提升出行体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3. 交通拥堵缓解规划制定交通拥堵缓解措施,如限行政策、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速度和频次、加强停车管理等,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污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 环境保护规划重视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绿色出行,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ppt课件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ppt课件

完整最新ppt
19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为: • 城市道路发展战略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 • 城市道路近期治理规划
完整最新ppt
20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
•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是城市交通的远景指导性规划,规划年限 比较长,一般在20-50年,规划用地范围也宜适当大一些,以 满足将来城市发展之需要。
• 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的中长期建设规划,规划 年限一般为5-20年,规划用地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 城市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实际上是城市交通的近期建设计划, 一般为1-5年,规划用地范围为适当扩大后的建成区。
古代和近代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是道路网络系统的布局与规划, 可以说是一种平面的和静态的道路交通规划。
现在的城市交通规划可以说是立体的、综合的规划。
完整最新ppt

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定义
•所谓城市交通规划,是指为城市居民的交通行为进行合利的交通设 施配置,改善和优化城市交通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发达国家的城市在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综合城市交通规划工作, 多数大城市每隔3-5年就进行一次规划方案的调整,这样使得规划 能够适应土地利用及交通状况的变化, •一些大城市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规划修编(即滚动规划),以 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
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 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 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 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第一章绪论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决策过程规划执行交通规划的分类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1)长期交通规划,通常为宏观性战略规划,一般规划期为15年以上(2)中期交通规划,即较为宏观性战略计划,5-10年(3)短期交通规划,为近期发展规划,5年第二章交通调查交通调查主要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地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交通调查的内容:1、交通运输调查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4、建设资金调查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之一速度: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密度: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一般用辆/(km.车道)表示OD调查分类: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精度确定:1、分隔核查线检验。

2、区域境界线检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调查区的划分:1、在确定调查区域以及选择区域境界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2、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使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2)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统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6)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大,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交通的定义:广义上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位移。

伴随着思维意识的位移可以实现以下两种价值:1.位移的本身价值 2.位移的结果有价值交通需求的分类1.经济学分类:本源性和派生性 2.交通需求的轻重缓急分类: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1.需求要素2.供给要素3.市场要素需求要素分为1.位移的意识决定主题2.位移的对象供给要素分为1.交通工具2.交通网络3.运行系统4.运营系统市场要素分为交通市场的调节系统进行交通规划前我们要学习以下几种文件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城镇总体规划3.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分类:旅客和货物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和公路规划和铁路规划和港湾规划和空港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和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短期交通规划3-5 中期交通规划5-10 长期交通规划10-20 远景交通规划20年以上交通调查:可分为1.居民出行调查2.货物流动调查3.机动车OD调查4.断面交通量调查交通需求量的预测(四阶段法):第一阶段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二阶段交通的分布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1.交通与土地利用是什么关系?互为因果关系2.微观互动:该循环过程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但该过程是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的,可达性下降,土地利用边际效益亦随之下降,该地区的土地开发将会受到限制。

3.城市用地分为8大类、35中类、43小类。

8大类:黄R居住用地、粉~红(其中体育场绿)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深红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褐色M工业用地、紫色W 物流仓储用地、灰色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深蓝U公共设施用地、亮绿G绿地与广场用地(RABMWSUG)(黄粉红褐紫灰蓝绿)4.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宏观上源和流交通与土地利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①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对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探讨《交通运输工程概论》是交通运输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交通运输工程概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课程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工程概述交通运输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介绍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让学生对交通运输工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介绍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的内容和要点。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规划与管理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3. 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介绍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结构、运行机制和相关理论模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介绍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等交通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内容。

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规划与设计。

5.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与管理介绍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项目管理、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内容。

通过实地考察和项目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操作。

二、课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结合实践操作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 问题导向的学习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和展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某一专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并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1.交通规划一般包括组织、调查、网络规划、评价和选择、进一步规划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错(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布局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2.交通系统由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城市其它交通系统、区域公路交通系统、区域其它运输系统组成。

正确3.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及交通源之间的流,所以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应该划分的越小越好。

错,应该视情而定,不能过大或过小。

4.划分交通区的区域除包括规划区域外,还应包括与规划区域有较大交通联系的其它区域,以及有较大过境交通经过规划区域的其它区域。

对5.所谓交通区重心就是指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错,是指交通量相对较大的中心。

6.OD 调查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

对7、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可从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质量两方面进行。

错的,还有其它分析评价项目8. 饱和度是指路段或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交通量之比,它能反映道路与交叉口的车辆运行状况。

错的,应该是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9.交通治理是为近期交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需满足近期的要求即可。

错的,还有长远打算10.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有集合模型、非集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其中后两种模型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之中。

对11.交通生成预测的方法有生成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三种。

错,三种改为等多种。

12.如果交通网络中每条边都是单向的,那么它所对应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

错,每条边是双向的。

13.采用邻接目录法输入,调用及搜索网络结构邻接关系,能减少计算机输入与计算工作量,减少交通规划中各软件所需的内存单元,提高计算速度。

对的14.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唯一依据。

错的,不是唯一依据是依据之一。

15、由于区域公路网受地物、地形、地质的影响较大、路网布局的选择余地较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路网控制点。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基本原理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是指为了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而制定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方案。

它基于对现有交通状况的评估和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旨在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性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应该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它应该鼓励人们使用环境友好型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工具,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此外,规划应该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

3.安全性原则安全是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

规划应该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交通设施、交通标志和交通管制措施来实现。

此外,规划应该鼓励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并提供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训。

4.灵活性原则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应该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

规划应该具有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群和地区的需求。

此外,规划还应该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如自动驾驶车辆和共享出行模式,以便合理地利用新的技术和趋势。

5.参与性原则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应该是透明和参与性的过程。

规划应该与公众、政府和相关利益方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合作。

这有助于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并充分利用各方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规划还应考虑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和利益平衡。

在制定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资金和资源的可行性、土地使用规划的一致性、交通需求的变化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总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利益。

它应该以可持续、安全、灵活、参与和综合性为原则,以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求。

这需要政府、专业人员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以确保规划的成功实施。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结构和布局进行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其规划的内容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口、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建设、改造和管理。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城市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3. 保护环境资源,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 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与城市其他用地功能的协调和衔接;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服务水平;4.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在保障城市交通基本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交通规划;5. 创新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方法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2. 交通网络设计:设计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车、地铁、港口等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连接关系;3. 交通设施规划:确定各种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和功能,并结合城市其他用地功能进行协调布局;4. 交通组织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组织架构,包括交通管理、交通信号、停车设施等方面的规划;5. 交通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6. 交通经济和财务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的投资和资金来源,保障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引言概述:交通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城市、地区或者国家的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交通规划时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

一、交通需求分析1.1 人口与经济发展: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通过分析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1.2 交通流量分析:交通规划需要对交通流量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交通量、交通速度、交通组织等方面。

通过交通流量分析,可以确定交通拥堵的瓶颈和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3 交通出行方式:交通规划需要研究人们的出行方式,包括公共交通、私家车、步行、自行车等。

通过分析不同出行方式的比例和趋势,可以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提高出行效率。

二、交通网络设计2.1 道路网络规划:交通规划需要设计合理的道路网络,包括主干道、支路、高速公路等。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2.2 公共交通规划: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公共交通的布局和路线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公交路线和站点,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2.3 交通设施规划:交通规划需要规划交通设施,包括停车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交通管理与控制3.1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规划需要设计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包括信号灯的设置和配时。

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可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3.2 交通管理措施:交通规划需要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限行、交通管制、交通警察等。

通过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

3.3 交通信息系统:交通规划需要建立完善的交通信息系统,包括交通监测、交通导航等。

通过交通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引导交通出行。

四、交通安全与环保4.1 交通安全规划: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安全问题,包括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乡村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布局、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提高运输服务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阐述交通运输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交通运输规划应该着眼于人民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交通设施,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交通出行条件。

二是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布局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的繁荣。

三是提高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交通运输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少交通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施规划、交通组织规划、交通管理规划等。

交通设施规划是指对道路、公交、地铁、轨道交通、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改造、扩建等进行规划。

交通组织规划是指对交通组织方式、交通流量控制、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枢纽规划等进行规划。

交通管理规划是指对交通管理体制、交通执法、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信息管理等进行规划。

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分析等。

定性分析是指利用综合评价、SWOT分析等方法对交通运输现状和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定量分析是指通过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来对交通运输问题进行量化分析。

模型分析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特定的交通运输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制定交通运输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和交通问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共识,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同时,交通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其他规划相协调一致,形成互相支持、相互促进的效益。

总之,交通运输规划是促进城市发展、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交通枢纽的布局规划

第二章 交通枢纽的布局规划
•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 •枢纽的规划设计
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调查分析、发展预测、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 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 等工作。
总体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
规划前提条件:交通枢纽运转的综合效益为最优
• (1)确定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性质。 • (2)对各种方式交通枢纽的场站总体布 局(数量、位置和规模)进行优化。 • (3)对交通枢纽建设的实施步骤进行规 划。
接受否?
详细设计

评价二 费用效益比是否最优 接受否? 枢纽设计方案
原则1:充分考虑规划区域(城市)在 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地位
• 从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出 发,满足全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需要。 • 充分体现规划区域的经济特点,适合向规模 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化发展的要求。
原则2:引导需求合理化 • 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战略和土地利 用规划,积极引导城乡一体化、多 中心分散组团式城镇体系的形成和 发展,形成合理的交通结构,使整 个交通系统向综合交通运运输体系 发展。
交通枢纽规划应纳入城市规划,服从城市规 划的总体安排,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工 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旅行服务
城市规划应对交通枢纽的各项设备进行合理 配置 • 务求各种运输方式的设备之间有方便和经 济的联系,保证满足运营要求,以便提高 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 尽可能地减少对城市环境与市政建设的影 响和道路系统的交叉干扰
(3)辐射范围
• 铁路公路的辐射范围=水运的腹地,指的是 港站枢纽的服务区域。 • 辐射范围是港站枢纽生命力的源泉。 (4)旅游业发展状况 (5)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 (6)城市相关规划 • 交通枢纽既属于交通基础设施,又是城市 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

交通运输规划原理一、综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交通规划应该考虑到社会、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并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选择、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影响、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等。

二、需求管理原则需求管理原则意味着交通规划应该通过控制和管理交通需求来改善交通系统的效率。

这包括在高峰期实施交通限制措施、优化交通信号、提供智能交通系统等,以减少拥堵现象,并提高交通的流动性和效率。

三、可达性原则可达性原则指交通规划应该追求让居民能够方便地到达就业、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

这包括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提供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设施、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布局等。

四、空间利用效率原则空间利用效率原则意味着交通规划应该优化土地利用和交通设施之间的配套关系,以减少交通需求。

这包括推动城市集中化发展、提供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鼓励混合用途开发等。

五、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是指交通规划应该通过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来促进经济发展。

这包括提高交通网络的连通性、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运效率等。

六、社会公平原则社会公平原则意味着交通规划应该平衡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并确保他们获得公平和公正的交通服务。

这包括提供无障碍交通设施、减少交通不平等现象、提供对弱势群体友好的交通服务等。

七、环境保护原则环境保护原则强调交通规划应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这包括减少尾气排放、噪音污染、水资源浪费等,同时鼓励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和可再生能源。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规划原理包括综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需求管理原则、可达性原则、空间利用效率原则、经济效益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环境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的实施有助于建立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习题一(1-6章)作业

《交通规划原理》第1—6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交通规划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答: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分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部分.2。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通常,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两地间和区域的机动性提高,人们愿意在交通设施附近或沿线购买房屋、建立公司或厂房,从而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某种用途的土地利用又会要求和促进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交通量,同时研究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土地利用的作用。

3。

试叙述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 1930 年~ 1950 年).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由新的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采用的技术方法是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量为基础的交通量成长预测,基于经验方法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阶段( 1950 年~ 1960 年)。

该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主要解决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带来的交通阻塞,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通规划。

其特点是以高通行能力道路为对象的长期性道路规划。

采用的技术特征方法是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道路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使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参数为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第三阶段( 1960 年~ 1970 年)。

该阶段的道路交通状况是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刘易斯·曼福特对当时的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了精辟总结,即“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美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本阶段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进行长期性交通规划。

采用的技术方法特征为四节段预测法,分析单位由车辆至人;交通方式划分阶段被导入到了交通需求预测之中;一般化费用开始使用和个人选择模型的提出也是其特征。

第二章 第二节运输调度安排3(物资调运方法)修改版

第二章 第二节运输调度安排3(物资调运方法)修改版
(一)物资调运的管理要求 1 时效性 2 安全性
3 服务性 4 经济性
知识点讲解 六、物资调运方法
物资调运是运输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解决车辆的使用、组织循环运输、 减少车辆的空驶、提高车辆的里程利用率的主要解决办法。
(二)影响物资调运的因素
1 城市交通状况
2 车辆因素
3 管理因素
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很容易出现送货不及时、运输路径选择不当、 延误交货时间等问题。所以,对货物调拨的有效管理极为重要,否则不仅影 响运输效率,而且将导致运输成本的上升。
(四)交通图上不含圈的图上作业法
根据线性规划原理,对于不成圈的交通网络运输,物资调 拨或者空车调运线路的确定可根据“就近调空”的原则进行。
口诀:抓各端,供需归邻站 即:先满足端点的要求,逐步向中间逼近,直至收点与发点 得到全部满足为止。
无圈流向图是否最优判定定理:只要无圈流向图中没有对
流,就一定是最优的。 (有无对流)
3.流向不能直接跨越路线上的收点、发点、交叉点(举例如下:)
5C
(5)
D
10
10
10
A (10)
(10) B
A
(5)
E5
图1
5C
D 10
(10) B (5)
E5 图2
图2 违背了“流向不能直接跨越路线上的收点、发点、交叉点”
知识点讲解 六、物资调运方法
(三)图上作业法的简介
• 含有圈的流向图
A 50000 (50000)
迂回运输的判断
6 (4)
4
4
2
图5 显然图5为迂回运输
6
4
4
2 (4)
图6
知识点讲解
六、物资调运方法

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各章分值

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各章分值

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各章分值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和便捷,目标控制成为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交通运输工程概述1.定义与特点交通运输工程是指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将人员、货物从起点运输到终点的技术及其相关设施。

其特点包括综合性、系统性、技术性和公益性。

2.发展历程交通运输工程起源于古代,经历了近现代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在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传统的铁路、公路、水运到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了完整的交通运输体系。

3.我国交通运输工程现状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已取得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程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1.目标控制原理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测、评估和调整,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顺利完成。

目标控制原理包括系统分析、过程控制、动态调整等。

2.控制方法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人工控制和现代的智能化控制。

智能化控制技术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在交通运输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目标控制在我国的应用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在目标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高铁、地铁等大型项目中,目标控制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引进和创新控制技术,我国在交通运输工程目标控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各章分值分布与重要性1.第一章:基础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交通运输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技术要求。

分值分布较为均衡,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2.第二章: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与设计本章涉及交通运输系统的构成、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

分值较高,是交通运输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交通运输中的交通流理论与模型

交通运输中的交通流理论与模型

交通运输中的交通流理论与模型第一章交通流理论的基本原理交通流理论是交通运输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交通流的运行规律与特性,为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等提供决策支持。

本章将介绍交通流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交通流类型、交通流参数和交通流模型等。

1.1 交通流的类型交通流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车辆交通流、行人交通流和混合交通流。

车辆交通流是指由车辆组成的流动车辆群体;行人交通流是指由行人组成的行人群体;混合交通流则是车辆交通流和行人交通流混合在一起。

1.2 交通流的参数交通流的参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量化指标,常用的参数包括车辆密度、车速和交通流量等。

车辆密度是指单位长度道路上的车辆数;车速是车辆通过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距离;交通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的车辆数量。

1.3 交通流模型交通流模型是用来描述交通流特性与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交通流模型有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种。

宏观模型研究交通流整体运行规律,如流动稳定性和拥堵解除等;微观模型则从个体车辆的角度考虑交通流的行为规律,如车辆加速度和避让等。

第二章常见的交通流模型本章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交通流模型,包括流量-密度关系模型、速度-密度关系模型和流量-速度关系模型等。

2.1 流量-密度关系模型流量-密度关系模型研究交通流量与交通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模型、理想模型和反S模型等。

线性模型假设交通流量与交通流密度成正比例关系;理想模型采用抛物线函数来描述交通流量与交通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反S模型则将交通流量与交通流密度联系起来,并引入饱和流量的概念。

2.2 速度-密度关系模型速度-密度关系模型研究交通流速度与交通流密度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模型、理想模型和广义的Shriver模型等。

线性模型假设交通流速度与交通流密度成正比例关系;理想模型采用抛物线函数来描述交通流速度与交通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广义的Shriver模型则考虑了车辆间距和车辆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或地区内对交通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它的目的是优化交通流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通规划原理的相关内容。

一、交通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或地区内对交通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它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设计、交通设施布局、交通模式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人口、经济、就业、居住等因素的分析,确定交通需求的规模和结构,为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 交通网络设计: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3. 交通设施布局:根据交通网络设计的结果,确定各类交通设施的布局,包括交通枢纽、停车场、公交站点等。

4. 交通模式选择:根据城市或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模式,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私家车等。

二、交通规划原理的具体要求交通规划原理要求兼顾交通效率、安全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可行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要求。

1. 交通效率:交通规划应该追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交通流动性和通行速度,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2. 安全性: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交通安全,设计合理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流动方式,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3. 环境友好性:交通规划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鼓励使用低碳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

4. 经济可行性:交通规划应该考虑经济可行性,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输效益,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三、交通规划原理的实施步骤交通规划原理的实施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评估和实施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步骤。

1. 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和研究,获取城市或地区的交通需求数据,包括人口、经济、就业、居住等方面的数据。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包括交通网络设计、交通设施布局、交通模式选择等。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或者地区范围内,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的变化,制定合理的交通网络布局和交通设施建设方案,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规划方法。

交通规划原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各种交通模式的特点,以达到最优化的交通系统设计。

一、交通规划原理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口等因素,确保交通系统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相一致。

2.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鼓励低碳出行和公共交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3.便捷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追求交通出行的便利性,提高交通的可达性和通行效率,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4.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5.经济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6.灵便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变化和交通需求的调整。

二、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步骤1.交通需求分析:通过采集和分析城市的交通数据,包括人口、就业、居住、商业等相关数据,确定交通需求的规模和特点。

2.交通网络规划:根据交通需求的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交通网络布局,包括道路、公交路线、地铁路线等,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

3.交通设施规划:根据交通网络规划,确定需要建设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通枢纽等,以提高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效率。

4.交通管理规划:制定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警力配备等,以保障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5.交通环境规划:考虑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制定交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减少交通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以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6.交通规划评估: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交通流量摹拟、环境影响评估、经济效益评估等,以确定最优的交通规划方案。

三、交通规划的实施和监测1.交通规划的实施:根据交通规划方案,逐步实施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措施,并进行规划的跟踪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但不同与地理位置 的概念。
根据区位的定义,交通区位: a、观察角度:交通现象在地理上大概率发生的
场所。 b、操作角度:为达到某种经济目的,将交通线
或站等项目设置在能达到目标的一定范围内的 地理位置上,这一位置即为交通区位。 交通区位线: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 返回
第二章 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原理
一、交通运输系统构成 二、交通运输系统特点 三、交通运输规划基本原理
一、交通运输系统构成
运输路网
运输生产 系统运转 客货流
运输工具 装卸机械
管理系统 组织系统 信息系统
运输子系统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
水路运输 管道运输
客货流系统
又称运输对象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这一“动态”可从地点、运输对象、运输特征等三个方面来理解。 客货流系统的生产过程是运输对象的空间组合和空间变动的过程: 空间组合和空间变动均是在客货流的集散过程中实现,该组合和
2)社会经济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交通网络 的运输方式、线路等级特性。
3)科学技术因素:技术创新具有快速变化性, 交通网络的效率和质量特性。
地理因素影响的交通布局格局特性具有稳定性。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在系统行为影响因素中,
保持系统行为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成为本体影 响因素,该影响因素具有本体属性。 交通区位线理论正是从该角度从发引出的: 交通区位线:根据本体特征构成交通网络格局 的原理线称为交通区位线。
返回
运输工具和装卸机械
实现旅客和货物在运输路网中的空间组合。 两者的功能直接影响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转
效率。
返回
管理系统
对交通运输系统实施宏观调控的系统,主要指 相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为该系统的各个行为者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 理顺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实施一定的管制。
通过对各个部门的统一调控管理,实现对整个 运输系统的组织管理。 返回
运输子系统
网(点线)、车、流、管(规章制度、运输组 织)、信
铁路运输子系统 公路运输子系统 航空运输子系统 水运运输子系统 管道运输子系统
返回
二、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技术经济特点)
(1)运送速度(技术速度的区别) (2)运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 (3)劳动生产率 (4)始建投资
的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生产要素在域内是均布的。 b、交通吸引带无差异假设。 一定的地域内,每次只有一条同内容的同性质的交
通线,同质交通线单位长度上的交通吸引带是等宽 的。
在上述两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交通线的吸引 特性:
正态分布
(二)交通区位线的分类
1、交通区位经线 2、交通区位射线 3、交通区位环线 4、地域交通区位线 5、外部交通区位线
Ⅰ、交通区位线是交通线在地理上的高发地带中节点 的几何连线,由于产业及城市的发展,使得交通区位 线变成交通线;
Ⅱ、交通线上运输方式的变化与产业的发展史具有同 周期性;
Ⅲ、交通线的等级、能力受经济需求量变化的影响。 返回
(3)交通线的吸引特性
交通网络的基本功能:输送、集散。 a、输送:主要在运输网络的干线上完成,突出
规模性,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 b、集散:主要在运输网络的支线上完成,突出
吸引性,以尽可能扩大吸引面积为指向。 两者在逻辑上是相悖的,因此在现实的路网中
越是干、支分明的线路,兼容两种功能的水平 月低。
构造交通区位线理论是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的: a、地域无差异假设; 所研究地域界限是封闭的,域内为平面,能无差异

返回
三、交通运输规划基本原理
(一)交通区位与区位线概述 (二)交通区位线的分类 (三)交通区位线的偏离 (四)交通区位线区划
(一)交通区位与区位线概述
交通现象是一种经济地理现象,一般来说影响 经济地理现象的因素有三类:
1)地理因素:具有稳定性,交通网络的地理联 系特性(交通布局格局特性);
组织系统
各个运输生产者组成的系统。 多数情况下,要完成运输生产工作,需要不同交
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配合、各个生产环节和工 序的有效衔接,因此要保证运输系统的灵活运转、 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需要对各种运输方式和各个运输生产环节进行合 理的组织,参加完成该“组织”工作的所有运输 生产者组成的系统即为组织系统。 返回
变动过程即是交通运输系统运转的目的。
返回
运输路网
运输线路、港站、枢纽等固定设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 成运输路网系统。其中运输线路直接为运输对象提供服 务、港站、枢纽间接为运输对象提供服务。具有分布广、 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的特点。
是运输工具得以运行、装卸机械进行作业的物质基础。 运输路网的承运(通过)能力直接影响运输系统运转。
(2)交通区位线的特点
a、只是一条大概率发生交通现象的原理线,不 包含任何的工程实物内容;
b、不同与实际的交通线,由一些相邻节点的直 线构成的折线来表示;
c、不与具体的运输方式关联,只是一条地理上 高发的交通运输线的“座位线”;
d、交通区位线上的线路类别、等级是可变的;
e、交通线是交通区位线的实际表示形式,从三个方 面理解:
信息系统
运输系统运转过程中,与一切运输活动相关的信 息采集、传递和应用的机构所构成的有机系统。
该系统与管理系统、组织系统共同构成交通运输 系统的“软件”部分。
运输路网分布区域广,运输生产活动在广阔的区 域内进行,这就需要通过“信息”协调系统内各 种运输方式和各个运输环节之间的衔接,节约成 本增加效益。 返回
该部分内容包括三个小点: (1)区位与交通区位的概念; (2)交通区位线的特点; (3)交通线的吸引特性。
(1)区位与交通区位的概念
区位的概念可从两个角度理解: a、观察角度:某种经济地理现象在地理上大概
率出现的地区(场所)。
b、操作角度:为达到特定经济目的,把研究的 经济地理项目设置在能达到目标的一定范围内 的地理位置上,这一地理位置就是一种区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