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目标有效定位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学目标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能力。

一、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在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

根据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需要遵循“注重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原则在确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任务驱动原则:教学目标要与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2. 渐进性原则:教学目标要具有渐进性,既要与学生的学习阶段相适应,也要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3. 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学目标要具备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教学目标要贴近生活:教学目标要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在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中,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1. 第一节课:认识数学教学目标:a. 学生能够明确数学的重要性,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b.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c. 学生能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活动:a. 教师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数,掌握数字的读写和认知;b. 教师组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字,实践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c. 教师安排针对性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重要表现之一。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本文将围绕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进行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应用价值。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与式的认识和运用。

2.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3. 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

4. 解析几何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2. 课堂探究法: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 竞赛教学法:教师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决心。

4. 互动教学法: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教学,从而达到学生的更好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手段1.教具:白板,投影仪等。

2.多媒体软件:PPT等。

3.智能练习系统:数学练习软件等。

4.网络资源:数学教学网站等。

五、教学活动3.数学游戏:教师设计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4. 观摩讲解: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数学竞赛、数学讲解视频等,从中学习和借鉴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

5.数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去实地调查和探究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六、评价方式1.教师评价:通过测试、作业、讨论等方式,考察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课堂表现,及时给学生反馈和指导。

2.学生自评: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同学评价:学生相互之间互相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和帮助。

四、总结通过以上对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能力提高,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数学。

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
维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以下是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具
体内容:
1. 基础数学知识与技能: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如算术、几何、代数和统计等,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
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数学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
中体验到乐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 数学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认识数学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和文化自信。

6. 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包括
数学表达、解释和论证。

7. 批判性思维:教育学生质疑和反思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对数学概念
和方法的批判性理解。

8. 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鼓励他们主动探索
数学知识,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9. 跨学科整合能力:培养学生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

10. 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数学学习和研究。

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将能够在数学领域以及更广泛的领域中取得成功。

数学教学目标全新个人计划2024

数学教学目标全新个人计划2024

数学教学目标全新个人计划2024
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全新个人计划2024旨在促进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全面发展和深入理解。

以下是具体的目标设定:
1. 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水平:通过提供精心设计的课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技能,包括算术、代数、几何和统计学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实际应用课题和项目,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实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持续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为实现以上目标,全新个人计划2024将制定具体的数学课程和教学活动,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进步和成就。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5.通过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在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1.数字和计算:包括数字的认识和运算,数字的比较和排序,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等内容。

2.几何图形:包括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曲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等内容。

4.数据统计: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简单的统计和概率等内容。

5.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定期举行的考试,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评价,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2.作业评价:通过布置和批改数学作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数学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参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活动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本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学目标设计能够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以下是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第一学期
1. 数的认识和数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认识0-9的数字,并能正确地写出每个数字;
(2)能够正确地用手指数数字,并能按顺序把数字排列;
(3)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数的数量感和对数字的比较能力。

2. 数的运算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0-9的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独立解决简单的加减问题;
(3)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进行数的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方、三角形等;
(2)能够正确地辨认和绘制常见的几何图形;
(3)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绘制图形的基本技能。

1. 数据的处理和图表的制作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并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
(2)了解常见的图表类型,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3)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制作图表的能力,提升他们对数据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数字的预测和逻辑推理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已有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并能够根据已有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预测和推理能力。

新课标数学目标四个维度

新课标数学目标四个维度

新课标数学目标四个维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数学教学从过去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拓展为现在的四个维度目标,即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这一转变不仅强调了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强调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个体情感的关注。

以下将对这四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基本的运算、推理、作图等技能的运用。

在新课标下,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而非传统的被动接受。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高数学运算、推理、作图等技能。

二、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

在新课标下,数学思考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记忆和模仿。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发现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主要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下,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情感态度情感态度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在新课标下,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的关注。

教师应当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

作为教师,应当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全面落实四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人 们 学 习 、 活 、 作 必 备 的技 能之 一 , 学 教 学 中落 实 三 维 教 生 工 数
学 目标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进 行 数 学 学 习 的兴 趣 ,可 以 满 足学 生 了 解 未 知 知识 的好 奇 心 , 时 , 可 以更 好地 促 进 数 学 教学 质量 的 同 还 提 高 。 过 数 学 知 识 的学 习 , 以让 学 生 知 道 一些 生 活 中 事物 发 通 可
和有 效 落 实 显得 非常 必 要 和 迫 切 , 因而 , 新 课 程标 准 下数 学 教 对 学 中如 何 有 效 落 实三 维 教 学 目标 进行 全 面 研 究 .一 方 面 可 以 为
新 课 改 增 加 助 力 , 同行 交 流 和分 享 , 供 另一 方 面 可 以 为相 关 领 导 部 门制 定 决 策 提 供参 考 和 理 论 依 据 。 2 新 课程 标 准 下 三 维教 学 目标 的 含 义 三 维 教 学 目标 是 我 国 新 课 程 改 革 中提 出来 的新 的 理论 , 指
的做 法 和措 施 , 旨在 促 进 教 师 教 学 水 平 、 学 质 量 的提 高 , 教 强化 素 质教 育和 促 进 学 生 的全 面健 康 发展 关 键 词 : 课 程 标 准 数 学教 学 素质 教 育 三 维教 学 目标 全 面发 展 新
中 图分 类 号 :G6 36 3.
第o. 第 7期 V 7卷 No7 17 .
读 与 写 杂 志
Re d a d W rt e i d c l a n i P ro ia e
21 0 0年 7月 J l 2 1 uy 00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 标
胡 圆睛
( 宁 县 民 族寄 宿 制 中学 镇 贵州 镇 宁 5 10 ) 62 0 摘 要 : 课 程 标 准 中课 堂教 学 的三 维 教 学 目标 是 指 知 识 与技 能 、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度 与价 值 观 三 个 层 面 目标 的 统 一 。 实三 维教 学 新 过 情 落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章: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第三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五章:概率初步【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相交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重点: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证明。

难点:几何图形性质的证明。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难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重点: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五、概率初步重点: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难点:概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证明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五、概率初步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方法和过程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美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面向的教学对象为我国初中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可塑性。

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3)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如计算、画图、推理论证等,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学会运用数学软件和工具,辅助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理解;(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数学的简洁、和谐与美感;(5)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数学学习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2新课改数学四维目标

2022新课改数学四维目标

2022新课改数学四维目标
1、【学生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光靠知识技能,好成绩已经不够,对学生的要求从四基四能增加了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不再钻偏题怪题,考核应用类题目会增加。

2、【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011课标是“增强”改为“建立”,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数学,让孩子知道数学能够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3、【难度有升有降】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增大了几何直观,代数推理,解决问题方面难度则大幅度提升,数学跟其它科目融合,以后题目的表述能否看懂,就成为了未来拉开差距的地方。

4、【跨学科融合】考察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学科整合,减少技能熟练性题目。

综合来说:数学科目越来越强调贴近实际生活,提升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完整版)

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完整版)

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完整版)数学新课标教学目标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现代数学说课教学目标数学说课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几个部分。

以下是一份现代数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概念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够掌握函数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美和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以上三个目标是相互关联的,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核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通过问题引导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设计目标题怎么写数学教学设计目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推理、画图等操作,并且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思考和总结,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起点。

新课标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就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册1.1 加减法(一)掌握数字0~10的加、减法,口算速度从慢到快,能完成易、中等难度的口算题。

1.2 几何图形认识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矩形,通过画图、比照、拼接等方法进行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判断。

1.3 数的认识(一)认识0~20的数、数码,构建0~10的数线,能快速识别0~10的数码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认识长度、重量、容量的基本单位和量的比较,能辨别物体长度、重量、容积的大小,具有把定量的物品进行比较的能力。

2.2 分数(一)认识1/2、1/3、1/4、1/5、1/10的概念,能够通过绘图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加减。

认识乘法符号和乘法口诀,掌握2、3的乘法口诀和简单的乘法计算。

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概念和结构,能够通过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排列进行数字的识别。

二年级下册掌握2~5的乘法口诀和乘法计算方法,通过口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掌握乘法应用能力。

4.2 时、钱学会读懂日历,掌握小时与分钟的概念和关系,了解人民币的面值与金额的计算方法。

5.2 小数认识小数概念和小数的读法与写法,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小数的应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5.3 算式、计算与判断熟练掌握加、减、乘、除运算,能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算式的设置、算式的分析和解答,做到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认识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了解几何图形的相似性和对称性。

认识1/10、1/100的概念和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换,能够进行分数的综合应用。

6.3 量的换算掌握长度、重量、容积的相互换算,并能熟练应用换算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本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知识:通过单元教学,学生应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2. 提高数学能力:通过实践和应用,学生应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培养数学素养: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应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数学知识:根据单元内容,确定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公式等。

2. 实践活动: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3. 拓展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一些拓展内容,如数学史、数学文化等,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3. 实践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4. 探究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4. 拓展内容:提供一些拓展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5. 复习巩固:通过复习和练习,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提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能力的提高情况、数学素养的培养情况等。

有效教学:数学课堂的终极目标

有效教学:数学课堂的终极目标

有效教学:数学课堂的终极目标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数学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和探索来建立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和探究性的数学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有效的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学生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本质,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计算和公式的层面上。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有效的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真正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真正的收获,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数学教师能够不断探索和实践,为数学教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乐园。

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最新)

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最新)

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最新)数学有哪些教学目标和要求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

2.在进行数学活动时,能积极思考问题,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初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4.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简单的学习方法,会独立思考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5.掌握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常见的量,以及简单的运算、估算、排列组合、简单的方程等一些基础知识。

6.理解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重量、体积、单价、总价、利率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

总之,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学会从问题的本质出发,用逻辑和数学化的方式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和表达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历史、文化和应用,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目标(经典20篇)范文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目标(经典20篇)范文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目标(经典20篇)范文数学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不断进行改革,突显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数学教师教学计划目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目标篇1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情况比较特殊,我接了全新的班级。

对于我来说是学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的具体情况我并不是很了解,只能在班主任那里侧面了解下,看看上次期末成绩,这只让我对于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应的,学生对于我这个新的数学老师也是比较陌生的,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那对于我的讲课方式以及要求肯定是会有些不适应的,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初期的情况,到后来学生就会慢慢熟悉的,毕竟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高的。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尽快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习惯,培养新的学习习惯,改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2、尽快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强弱项,根据班上的学生情况随时做出战略调整。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垂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4、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摘要:新课程标准中课堂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目标的统一。

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在数学教学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必须性以及现状,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发展1引言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改革的最直接指向。

是指通过各种教学课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有效的发展。

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单一强调知识技能教学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是教学理论的一次革命性的延伸和拓展。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甚至于现在全国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教学课都严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不得不更多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层面涉及太少,甚至没有涉及。

在政府大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有效落实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因而,对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研究,一方面可以为新课改增加助力,供同行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可以为相关领导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2新课程标准下三维教学目标的含义三维教学目标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新的理论,指的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

通俗的说是让学生在一种高度自愿的背景下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技能有积极的认识和理解,在教与学的过程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产生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使其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定位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它也是每一节课努力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效果最重要最有效的依据. 从字里行间,可以领会到“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第一要素,相当重要,而且也是与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息息相关的,每天都要碰上的. 然而这样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却长期被我忽视. 由于对目标的领悟不够深刻,老师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主要存在着“不动脑筋,盲目抄袭”、“随心所欲,草率制订”、“要求过高,一味求全”等三大误区,使教学目标的实施离开了实际的方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这会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
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常常深入细致的思考,凭着对旧教材的记忆和理解,认为反正数学就只有那么几个知识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关系不大,于是将教参上的“教学要求”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却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设计. 有时还脱离了教材的内容,硬把教参中的目标强加到每节课中;有时,还把目标只看做备课时的一种格式,一个环节,根本没有去思考与研究,便随意地制定. 导致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有许多是千篇一律的,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哪节课都可以使用,真可谓是“放诸四海而皆准”!
可教学的实践证明,正确制定教学目标不但重要,而且十分必
要. 教学目标犹如“的”,教学好比“矢”,无的放矢怎能有效?有的时候,由于没有根据实际制定好教学目标,一堂课上下来,干了些什么都不知道,老师不清楚,学生更不明白. 这样连我自己心中都无底的课,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细细品味,所有的这些,真是让我汗颜,也是时候“整整风”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堂目标所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教学目标指的是课堂教学后所要得到的结果,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在各个领域中获得的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 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知识认知水平,在了解学生已经会了什么、学生对所要学知识的背景知识掌握多少的基础上,再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目标.
以我校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学校的发展,随着外地民工子女学生的逐渐增多,班级学生的学习层次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外地学生在随着父母迁徙的过程中,接受了不同地区的、不同层次与要求的教学,在知识上出现了断层,另一方面由于所接受、培养的学习习惯缺乏系统性与长效性,再加上父母忙于生计,工作时间较长,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而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进而影响课堂上的学习,对这些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根本无从谈起. 尤其是一些高年级插班进来的学生,前几个年级学习的内容也不能掌握,何谈接受新的知识. 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按照旧的教学方法,旧的课堂设计来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排斥了他们,无视他们的学习. 久而久之,会让他们离我们更远,极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例如,教授“稍复杂的方程”一课时,为了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我这样设计教学目标:(1)一般学生能写出一种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求能写出两种数量关系式,并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更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基本性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两个目标难易有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当然,此时的较高目标也是另一部分学生的追求的指导性目标,可能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跳一跳摘到果实”了.
因此,我们在拟订教学目标时,就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所以为全体学生制定同一个目标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的现象. 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面向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使是教学过程中的环节目标,也应该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从课堂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要求.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但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谁也无法预知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什么不可预设的因素,而且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中将会出现的细节.
例如,在设计“三角形内角和”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我预设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量一量,把三个角量出来,再加起来;还有一种是剪一剪,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首先是量的同学提出来的,怎么有的同学是181°,而有的同学是179°、178°. 再次,有同学提出了用折的方法来验证,把三个角折起来,拼成了平角;还有同学想出了把一个长方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验证方法. 此时,教师必需要调整好原先预设的教学目标,充分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因此,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 教学目标制定应留有动态生成的空间,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要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及时地调整教学预设,周密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再设计”,并调整好教学过程. 最终在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等的有效生成,使教学目标得以有效落实、逐步完善,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从课程实际出发
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还要从课程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新颁布的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同学段进行了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制定目标时,也要依据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合理地来制定,不能凌驾于课程标准与教材之上.
常常见到教师由于自己设计的环节需要,任意改变教材原有的内容与体系,有的甚至超出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围,这并不可取,因为,教材与标准的制定是经过许多专家考证与研究之后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材的结构编排、内容顺序是有相当强的逻辑性的,所用语言是通过字斟句酌的,例题是反复打磨的,习题是通过精挑细选的. 而教师脱离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其实是对教学目标的偏离.
尽管教学目标是由教师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来确定的,与具体的教学情景紧密相关,有时需要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但也不能超过既定的范围,也就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范围,所有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都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 也只有认真仔细地研读教材与标准,把握住总体方向,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结束那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关注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 我们教师要研究和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出发,根据课标的相关内容以及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明确的多维度教学目标来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