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创新导学(第1课时)】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说课稿(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说课稿(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究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过程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保护地球、珍爱家园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详细过程,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践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运动知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运动方式。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与思考: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模型,思考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模型,模拟地球的运动,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运动过程。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运动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地球运动的重要性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意义。

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地理课件-1.2 地球的运动(共34张PPT)

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地理课件-1.2  地球的运动(共34张PPT)

3月20或21日 赤道 0° 昼夜平分
北回归线
夏 至 6月21或22日 23.5°N
昼长夜短
秋 分 9月22或23日 赤道 0° 昼夜平分
冬 至 12月22或23日
南回归线 23.5°S
昼短夜长
PK:
• 1.地球的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公转 一周的时间是______.
•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_的,而且 它的空间指向保持______.这样,地球在公 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______照射的情况 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_____________.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______相反.
A
B
C
N
S
D
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地球上有昼夜之分 C.一年四季的变化 D.北京与纽约存在时差 E.赤道比两极地区冷 F.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第二课时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围绕中心:太阳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3.公转周期:1年
观察: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倾__斜__的,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_不__变___。
第三课时
A
B
C
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 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 以下,气候终年寒冷.这是哪 一个温度带?_寒__带_____
在很长的一段日子 里,这里正午的太阳 总是照在头顶上, 气候终年炎热.这是 哪一个温度带? _热__带__
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 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 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这是哪一个温度带? __温__带___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观察讨论
• 地球自转产生什 么地理现象呢?
太 阳
光 昼夜交替现象
Pk: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教案教科版

2 地球的运动由于我们本身就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于地球运动的认识存在着许多干扰,就像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述的那样。

要想客观地认识地球的运动,我们必须站在宇宙中,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

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排除那些干扰,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建立在探究的基础之上。

本单元共7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的概念。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是单元的起始课。

为了奠定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教师将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相关知识,并在分析整理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找到研究方向。

第2~4课“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与“谁先迎来黎明”,都围绕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的主题展开。

第2课,学生提出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第3课,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历史上关于地球运动的经典学说,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进行着公转,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进行模拟实验,并形成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最终解释;第4课,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感知相对运动的原理,推理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第5~6课“影长的四季变化”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都围绕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的主题进行。

前一课是后一课的基础,学生通过前一课了解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角度变化,才能理解太阳直射角度变化引起温度变化,从而产生四季变化。

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产生的影响,然后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获取、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了许多关于地球、太阳、月亮的知识,甚至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

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知识表面,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本单元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对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与地球运动有关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1.传授建立模型以获取具象化的学习方法。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部教案(共7课时)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部教案(共7课时)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全部教案(共7课时)新教科版科学六上2.1《我们的地球模型》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1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是从介绍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开始的。

学生先整理关于地球的已有认知,再通过对比、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展开后续的研究学习。

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开篇设计,也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开篇设计。

由于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我们常常通过制作模型与模拟实验进行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

而科学家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时,也会把已有认知表达在模型上,并利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得出新知,再通过实践观察验证新知。

本课也是通过模型制作帮助学生整理已掌握的知识,并希望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模型应用在后续的各个主题的研究中,从而获得新知。

【学生分析】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空间感尚未完全建立,空间感知能力、想象力非常有限。

受此影响,学生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

动手制作各种类型的地球模型,并展示分享自己的模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单元的学习积蓄强大的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的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以及大气层组成。

2.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构成。

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思维导图表达并整理已学的地球知识。

2. 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概括已学知识。

3. 能从地球的结构、运动、气候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 对地球与宇宙空间领域内容探究保持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2. 愿意与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有综合考虑他人意见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 1( 精品导学案) Word版

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 1( 精品导学案) Word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用说明】1、课前根据预习自学勾划标注课本基础知识,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完成学案中的预习案。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堂重点突破。

3、课堂或课后认真、限时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部分内容,规范书写。

【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2、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重点难点】理解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预习案】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本身围绕其的旋转运动。

2、特征方向:自向(1)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周期3、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1)角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地球自转角速度在南北两极点为度,在除两极点外的其他地方为度。

(2)线速度: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地球自转线速度在南北两极点为度,赤道最,由赤道到两极自转线速度不断。

歌诀法记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绕轴转动,北极指北;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有二,参照不同;角速时15°,两极除外;线速纬异,低快高慢;南北两极,线角为零。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围绕的运动。

2、特征(1)方向:自向(2)轨道:近似正圆的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上。

(3)周期3、公转速度【探究案】1、我们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请举例说明。

2、用图例来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1)自转侧视图; 2)从北极点看地球自转; 3)从南极点看地球自转。

3、难点记忆:(1)纬度相同的两地,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但角速度相同。

(2)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相对地球为静止,故其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但线速度较地面的对应点偏大。

【检测案】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B.地球自转360°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为一个恒星日C.地球自转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处都相等D.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在南极上空观察为逆时针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B.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等C.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D. 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3.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慢 B.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快C.地球公转角速度处处相等 D.地球公转线速度处处相等4.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5、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公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叫1恒星年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小C、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逆时针D、地球在近日点时,黑龙江省正值夏季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范围及光照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地球运动演示,说明地球自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情感与价值: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树立唯物论和无神论观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由于地球的运动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那么同学们一定会想了,地球是怎么样运动才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学习目标是一一(出示学习目标)二、学习新课(一)自学指导认真自读课本P9P10,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上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约6分钟后各小组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地球的自转——读图1.15思考:①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_______________ 。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______________ 小时,也就是一天。

③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 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___________ 。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_________________ ;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___________ 。

④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⑤____________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我国东面的日本要比我们________ (早、晚)见到太阳,所以时间比我们要___________ (早、晚)。

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度来计算,经度每隔_____________ 度,时间相差1小时。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

(三)学习小组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四)检测、点拨(五)学生质疑,教师释疑⑴地球在转吗?地球走得这么快,为什么我们竟一点也感觉不出地球正载着我们向前飞驰呢?【教师释疑】对于这个问题,我国东汉时代有一本叫做《考灵曜》的书写道“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课件【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中国北京)
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晚上
早上
继续观看自转动画的第二页,思考地球上存在时间差异的原因。
三、地球自转与时间差异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同一纬度上偏东的地点,总是更早迎来日出,也更早送走黄昏的落日。因此,同一纬度上位置偏东的地点,其时间要早于同纬度位置偏西的地点。
右图为资源“【活动设计】在图中标出晨线和昏线”截图。如需使用,老师可让学生打印出来课后完成。
课堂练习
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现象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昏线
晨线
A
C
B
D
从黑夜到白昼
从白天到黑夜
.
·


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现象
三、地球自转与时间差异
畅畅,上午好!
(美国纽约)
姨妈,晚上好!
三、地球自转与时间差异
总结
课堂练习
三、地球自转与时间差异
课堂小结
地球上各地何时是白天何时是黑夜?
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现象
思考
原来,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为夜半球。
1
昼夜现象
二、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吗?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阳东升日落的真正原因。
初升的太阳
旭日东升
黄昏的太阳
夕阳落山
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一、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共7课时)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共7课时)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共7课时)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的内容,该单元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并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能用科学语言描述地球的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2.难点: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运动规律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地球仪模型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阐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3.课堂探究: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课件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课件
留剖 面的完整性
①观察地球结构模型。
我们曾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 剖开并观察地球模型的剖面图。
大气层 地核
地壳 地幔
制作地球结构剖面模型
②制作我们的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根据世界地形图,在一个塑料球体上用不同颜色表示 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实验器材 泡沫球(或塑料球)、彩笔。
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 (班级记录表)
地球
形状 运动 其他
球状
围绕太 阳转
超过40 亿岁
有生 物
日期:
昼夜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 比冬季长呢? 地球是怎么运动的? 昼夜交替、太阳东升西 落等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2.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 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 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 修正。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 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地球结构剖面模型。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地球自转模型。
①观察地球结构模型。
我们曾经用三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 剖开并观察地球模型的剖面图。
实验器材
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小刀。
制作过程
参照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 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 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 作地球结构模型。用抹油的小刀剖开。
4 知道技术与科学探究相互促进的关系。
地球的形状是怎 样的?地球是怎样运 动的?我们能做一个 地球模型来表达所知 道的地球知识吗?
1.在科学笔记本上写下几条我们知道的有关地球的知 识,交流我们的认识,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优质课件

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
原动天。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
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
不应抹杀。
99
资料卡
日心说 日心说又叫太阳中心说,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40多年的探索,在他所著的 《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是:①太阳 是宇宙的中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等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围绕太阳运行。②月亮是地球的 卫星,沿圆形轨道每个月绕地球旋转一周。③地球每天 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因而出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 哥白尼的日心说把托勒密地心说中的一些错误纠正了过 来,为建立完善的宇宙概念奠定了基础。
1414
昼夜更替一次 的时间是多少?
1515
昼夜交替的成 因是什么呢?
1616
实验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 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 夜,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 替,地球每转一周,昼夜就更替一次,这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 象。
1717
分析判断不同地区昼夜变化的规律
在同一天中,上海 和乌鲁木齐哪个地 方先被太阳照到?
1818
地球自转 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1919
根据对日出、日落 时间的观察,把表 示黑夜的方格涂黑, 看看有什么发现?
2020
课堂练习
1.填空。 (1)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 地球 )处在宇宙的中心 静止不动。这就是“地心说”。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3)地球( 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 (自转 ),它自转一周大约是( 24)小时。昼夜更替变 化的原因是( 地球自转 )20/8/23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4.2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 (共18张PPT)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4.2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 (共18张PPT)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 究 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 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 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 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小组长:监督工作,汇报工作 材料员:管理器材,整理器材 实验员:科学实验,一丝不苟 记录员:尊重事实,如实记录
做好安排后,幻灯片出示实验记录,简单介绍怎么填写,学生实验。 科学记录单 第( )小组
我们的猜测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变化 画出示意图(自转用小圈,公转用大圈)
1. 地球不动,太阳 绕着地球转。
师:那这几种猜测到底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模拟实验)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阳光?用什么材料代替地球? (用手电筒代表阳光、地球仪代表地球。) 师:我们的光线该如何照射呢?能从上或从下照射吗? (学生举手回答:光线要保持水平,从侧面照射到地球仪上) 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在每个地球仪上都贴上星星,以这一点作为我们观测 点。你觉得,我们观测到什么?说明出现 “昼”,观察到什么说明出现“夜” ?观察到什么,又说明出现昼夜交替?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明 暗的变化说明出现昼夜交替。
5、亲身游戏
让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来演示所猜测的假说, 通过亲身经历和自己的第一视角,加深学生的理解。
可能还会有学生不明白,这时候幻灯片动态演示, 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观看到昼夜交替现象,化抽象 为形象。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运动2. 地球的公转运动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三、导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观点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3.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四、导学步骤:1. 地球的自转运动a. 讲解地球自转的观点和周期。

b.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

c. 讨论地球自转对昼夜交替的影响。

2. 地球的公转运动a. 讲解地球的公转观点和周期。

b.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地球公转的方向和速度。

c. 讨论地球公转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a. 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b. 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生物发展的影响。

c.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五、导学作业:1. 回答以下问题:a.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别是什么意思?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分别是多长?c.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2. 完成实验或观察记录:a. 观察太阳的运动,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干系。

b. 制作一个模型,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六、导学反馈:1. 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纠正错误。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七、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自行探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并分享给同砚。

2. 观察其他星球的运动,比较其与地球的不同的地方。

3. 钻研地球运动与日食、月蚀等现象的干系,深化对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解。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 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相关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包括方向、周期和速度。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教学难点(1)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四季和五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地理意义,使学生对地球运动有初步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地球仪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现象。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时差对国际旅行和通讯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自然现象图片,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播放一段关于地球运动的科普视频,让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运动。

2、讲授新课(1)地球自转①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转动方向,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②结合动画演示,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称为一个恒星日;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24 小时,是一个太阳日。

2023秋地理六上1 2《地球的运动》教学课件

2023秋地理六上1 2《地球的运动》教学课件

南温带
0
66.5 S
南寒带
南极圈
(1)划分依据: 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2)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五个温度带 :热带 、南北温带 、南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现象
0
66.5 N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0
23.5 N
无有
极 昼
太 阳
0
0
极直 夜射
0
23.5 S
北寒带
终年严寒
北极圈
北温带 四季分明
北回归线
热带 终年炎热 赤道
南回归线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0 南温带 四季分明
66.5 S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南极圈
终年严寒
列表比较
五带
范围
有无 直射 有无 极昼 极夜 气候 特征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66.5°N~ 23.5°N~ 23.5°N~23.5°S~ 66.5°S 90°N 66.5°N 23.5°S 66.5°S ~90°S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5º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秋分 赤道
春分
23.5ºS 南回归线
冬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结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0
66.5 N
北寒带
北温带
北极圈

0
23.5 N
北回归线

0
0
0
划 23.5 S
热带
南回归线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新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创新教案(第1课时)】

新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创新教案(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运动的了解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静止的表面化,对于如昼夜交替为什么产生,各地的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等等还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对各种光照图的判读还有困难。

但他们对这些现象有很大兴趣而且和现实有着紧密地联系,因此这节课充分根据学生最想知道的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课标要求】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2.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等特征,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

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运用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天转还是地转?托勒密与地心说——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

哥白尼与日心说——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任务1 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的自转特征,并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预留2分钟阅读教材,教师出示实验要求,分好小组,按照要求准备实验材料。

边演示边观察:拨动地球仪,结合课本,说出地球自转的特征。

1.拨动你的地球仪,使转动与屏幕上的一致;2.说出地球自转周期和定义,判断地球转动方向、旋转轴。

教师从不同角度演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提问:你能从不同角度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吗?简单练习(地球的特征中自转方向是常考的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点。

)继续观察实验,在地球仪上标出A点和B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 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A地和B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2.假如地球仪是透明的,会产生什么现象?3.转到地球仪A、B两地会产生什么现象?4.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任务2 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地球的自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知道,地球同太阳系其他行星一样,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围绕着一根假想的自转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地球自转速度存在着以下3种变化:
C.时刻晚D.同时看到日出
5.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A.四季的变化B.昼夜现象
C.五带的划分D.昼夜更替
【拓展延伸】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012年7月1日7时59分这1分钟,将包含61秒,而非通常的60秒。据介绍,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和国际地球时间局根据地球自转变化的情况宣布:全世界在英国格林尼治时间2012年6月30日23:59:59将增加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也就是7月1日7:59增加一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然后才是8:00:00。这是进入2000年以来,第三次出现“闰一秒”现象了。据有关专家,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
3.不规则变化。地球自转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转减慢还与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其反作用力让地球自转直接变慢,根据动量守恒的原理,这种因素应该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转变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类为了地球的安全,发射的卫星不应该再借助地球自转的动量。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一刻不停地在运动。
2.掌握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预习】
阅读<地球的自转>,熟悉本课时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小时,也就是。
2.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也就不断的更替,而且总是自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方送走黄昏的日落。
C.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D.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D.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4.在同纬度地区源自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
(二)探究地球的昼夜更替现象
1.如“昼夜交替演示图”,拿手电筒照暗处的地球仪。A地和B各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2.假如地球仪是透明的,会产生什么现象?
3.转到地球仪A、B两地会产生什么现象?
4.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预习检测】
1.地球自转是()
A.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B.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3.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也随着地球的自转出现了的差异。
【互动探究】
任务一:探究地球的自转
(一)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甲乙丙
1.在甲、乙、丙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的自转方向。
2.生话中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自转的方向?
3.人们以一天为单位安排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呢?
4.结论:(1)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方向运动。(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1.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1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由于海洋和海床之间的摩擦以及其他种种因素,消耗了地球自转的能量,所以地球自转会有变慢的趋势。科学家发现在3.7亿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
2.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幅度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