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生态旅游专题调研报告模板

生态旅游专题调研报告模板

生态旅游专题调研报告模板生态旅游专题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逐渐兴起。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探讨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概念;2.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3.分析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挑战;4.探讨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调研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四、调研结果1.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概念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和社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提供具有教育和休闲功能的旅游产品,让游客亲身体验自然美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地纷纷推出了生态旅游产品。

一些自然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都成为生态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此外,一些生态农庄、生态旅游村庄和生态酒店也受到了游客的关注。

3.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挑战生态旅游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提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体验;二是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可以促进自然保护和环境教育。

然而,生态旅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4.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将会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

未来,生态旅游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多具有教育和休闲功能的旅游产品。

此外,在旅游规划和管理方面,也需要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和措施。

五、结论生态旅游是一种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共同努力解决。

只有这样,生态旅游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

六、建议1.加大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2.加强生态旅游产品创新,提供更多具有教育和休闲功能的旅游产品;3.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制定更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生态旅游调研报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近期,我对生态旅游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参观了某生态旅游景区。

该景区紧靠原始森林,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景色宜人。

在景区内,游客可进行露营、徒步、观鸟等活动,与自然亲密接触。

我发现,景区内的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看到乱扔垃圾或者损坏植被的行为。

同时,景区内还设有环保宣传牌,提醒游客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

景区管理者表示,他们注重对景区环境的保护,每年进行定期的环境检查和清理。

对于环境破坏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其次,我调查了一些游客对生态旅游的看法。

大多数游客表示,生态旅游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旅游方式,能够使人们与自然亲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他们认为,通过生态旅游,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热情。

同时,一些游客也指出,生态旅游需要配合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他们提到,一些景区存在着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的问题,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此应该引起重视。

此外,我还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也在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他们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支持和推广生态旅游项目。

同时,也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监管,确保其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此外,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和培训,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总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尽管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将能够实现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为旅游业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生态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重视,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在此次调研中的目的是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份关于生态旅游的问卷,并将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然后,我选择了几个生态景区进行实地访谈,了解他们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了解到大多数人对生态旅游持积极的态度,认为生态旅游可以提供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并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外,我还发现一些人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将一些普通的旅游景点也称为生态旅游。

2. 生态旅游的优势受访的生态景区管理者普遍表示,生态旅游能够保护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在他们看来,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然环境。

3. 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尽管生态旅游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一些受访者表示,由于生态旅游需要限制游客数量和行为,有时会对游客来说不太方便。

另外,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过度开发也威胁着生态旅游的发展。

四、调研结论1. 生态旅游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重视。

2. 需要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理解。

3. 政府应该加强对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旅游景区应该注重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

5. 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监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调研建议1. 加大对生态旅游的投资,提高景区的设施和服务水平。

2. 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农村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农村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一、引言农村生态旅游是指以农村乡村风光、农田、田园生态、农民生活、农业文化以及农产品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农村生态旅游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报告通过对农村生态旅游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该旅游形式的发展状况,揭示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4份,有效回收率为87%。

实地访谈共计21次,涵盖了不同的农村地区和农业旅游景点。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潜在需求与参与度调查结果显示,74%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参与农村生态旅游,其中38%的受访者表示会经常参与,36%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参与。

这一数据表明,农村生态旅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市场开发仍需要更多努力。

2.旅游景点类型和特色调查结果显示,农田景区、民宿、乡村美食体验、农家乐和农产品购买是受访者最感兴趣的农村旅游项目。

这与农村生态旅游的特色相符,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生态旅游对于自然景观和农民生活的关注。

3.问题和挑战在实地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生态旅游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仍然有待改善,限制了游客的到访。

其次,部分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能力较差,缺乏专业的旅游人才和管理经验。

此外,一些农村生态旅游项目仍然缺乏创新和特色,无法吸引和留住游客。

四、建议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问题分析1.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提高农村生态旅游的可达性。

2.加强农村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3.推动农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和特色化,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

4.加强农村生态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5.培养农村地区的旅游人才,提高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结论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报告通过对该旅游形式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揭示了其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

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生态旅游资源情况的调查告报告 1 一、我县生态旅游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a 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2015 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 160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8.4 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 30.1%和 37.7%。

2015 年1―6 月,全县接待游客 102.76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8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4%和 24.09%。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策划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张飞庙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2015 年申报创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近年来,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

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

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E 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 10 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

二是以“农家乐”、“果农乐”、“牧家乐”、“休闲茶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

目前,全县有农家乐100 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0 家,日接待能力10000 余人次。

生态旅游发展近况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发展近况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发展近况的调研报告生态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旅游事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它触及到天然生态情况、生物资源的维护和科学应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程度提高的表现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山区林业大乡的乡储藏着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到当前为止尚没有获得充分的开拓和应用。

当前,乡面对着参加国家丛林公园的新的发展时机,如何进一步发扬乡优势,发掘山林水资源,保证生态休闲旅游疾速、健康发展,促使旅游资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具体发扬和可持续应用。

一、乡镇生态旅游现状(一)乡情概略该乡位于该县东南部,东与该县接壤,南与该县接壤,北与该镇接壤,西与该乡及林场接壤。

距县城93公里,乡镇面积156.14平方公里。

它位于Xuefeng山脉的中北部,崎岖的山峰和复杂的地形。

地貌轮廓由西向东倾斜,呈狭长地带,南北长约70公里,宽约40公里。

地形的最高点是,海拔超过1200米。

这片领土被山川覆盖。

该县东南部有一系列高山。

山君尖山海拔1129.6米,海拔1141米,海拔1168.7米。

(二)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该镇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镇上有高山、茂密的森林和碧海。

林地21万余亩,活木84.7万立方米,丛林覆盖率92%。

仍有珍贵的原始亚丛林。

野生珍贵药材、珍稀动植物十分丰富,有珍稀动物12种;50种植物;珍稀树种10种;木王村有一棵古树,有十三种银杏,树龄居全省首位。

它被称为“天然动植物园”。

主要森林副产品包括茶叶、板栗、茶油、桐油、鼻漏、竹笋干、黑木耳、核桃、棕片、木炭等,淳朴的民风民俗和地理位置的阻隔,无形中成为保护她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古老文明和生活方式不受外来文明影响的天然屏障,使其仍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片没有被现代文明完全污染的净土。

这里的民风淳朴,民风纯朴自然。

创造自己娱乐的人有很多文明生活。

他们经常在新年假期播放一些自创的传统节目,如水对马、龙灯舞、篝火舞等。

山峦叠嶂,翠绿群山,林海茫茫,万树竞相“万林海”,碧林碧波;大自然的精湛工艺造就了共同的自然景观“一线天”;有一千年历史的银杏,有十三个天赋;这里有数不清的“雷古涧”、“铁兰观巷”、“将军岩”、“天门洞”、烟湾瀑布群等。

关于攀枝花市生态旅游发展调研的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生态旅游发展调研的报告

一、攀枝花市概况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

攀枝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1965年因“大三线建设”而建市,下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

全市国土面积7440.4平方公里,总人口10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万人,少数民族14万人。

经过近四十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现已成为中国西部以钢铁、钒钛、能源、旅游等开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攀枝花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六大支柱产业”,以打造“中国西部阳光温泉度假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和“川滇民族风情之旅”四大旅游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业作为培育壮大的第六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确定。

二、旅游资源基本情况(一)旅游资源攀枝花不仅矿产资源富甲天下,匹配天成,而且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得天独厚。

从自然到人文,从峡谷到高山,从工业到农业,从矿山到工厂,从平和到惊险,从和煦阳光到皑皑白雪,从少数民族文化到“熔炉文化”,从远古文明到现代文明等,可谓丰富多彩,形成了现代工业气息和农村古朴乡风交相辉映的资源画卷。

1、自然资源富集攀枝花市地处横断山系,是大雪山脉与大凉山脉的南延部分。

区内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组合配套较好。

森林茂密,水能丰富,有成片的“植物活化石”——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的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白坡山原始森林等。

同时,攀西大裂谷享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地质景观丰富。

区内多喀斯特地貌、天坑地漏群和温泉、溶洞、石林等景观,极具游览和观赏价值。

2、人文资源丰富攀枝花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方之一,西区“回龙洞”发现的骨针等,证明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是三国时代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的地方;是古“南丝绸之路”陆上通道的重要驿站之一。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逐渐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作为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地方,山西省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本报告对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目前市场情况、分析潜在发展机会,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选择了山西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生态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并编制了一份针对游客的问卷,收集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 市场概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正逐渐兴起,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人流量逐年增加:随着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山西省进行生态旅游。

•支出增长明显:生态旅游的游客通常会更愿意花费较高的费用,特别是在餐饮和住宿方面。

•游客多是家庭团体:生态旅游市场的主要游客群体为家庭团体,他们更注重亲子互动和放松身心。

4. 市场机会基于我们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存在以下机会:•开发新的生态旅游景点:山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目前开发的生态旅游景点较少,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山西省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将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结合,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包括住宿、餐饮、导游等方面的服务,将使游客更愿意选择山西省进行生态旅游。

5. 市场挑战然而,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环境保护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山西省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宣传力度:目前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潜在游客对山西省的生态旅游资源了解不多,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旅游设施不完善:部分生态景区的旅游设施不够完善,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提升。

6. 建议为了进一步发展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大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推出更多具有独特特色的生态景区。

某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某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某地生态旅游发展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渐提高,生态旅游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某地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天然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分析该地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促进该地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的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对旅游环境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生态旅游发展提出策略性建议。

三、生态旅游现状分析1. 自然条件优越。

该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森林、山脉、湖泊等自然景观十分丰富。

2. 游客数量稳步增加。

近年来,该地生态旅游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游客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3. 旅游产品缺乏差异化。

目前,该地的生态旅游产品大同小异,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4. 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该地部分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尽如人意。

5.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该地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四、发展策略1. 建设特色景点。

针对该地的自然优势,建设具有独特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打造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生态旅游品牌。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的旅游体验感。

3.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科技手段、旅游承诺书等方式,引导游客爱护生态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模式。

4. 开展营销推广活动。

加强对该地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五、结论该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好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同时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该地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生态旅游调研报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旅游调研。

首先,我们对各地的生态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走访。

我们发现,一些山区、湖泊和森林景点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打造出了生态旅游区,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生态体验。

在这些景点,游客可以进行徒步、观鸟、露营等活动,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生态旅游景点存在着开发过度、管理不善等问题。

一些景点因为游客过多、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生态旅游的开展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其次,我们对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选择生态旅游的原因是想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和放松。

他们希望通过生态旅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同时,他们也对生态旅游的环保理念表示赞同,希望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向一些生态旅游企业进行了调研。

他们表示,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社区参与。

他们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和管理,同时也积极与当地社区合作,让当地居民分享生态旅游带来的收益。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认为,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旅游将会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和当地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以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报告摘要:本篇报告通过对农村生态旅游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农村生态旅游面临着资源开发不均、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然而,农村生态旅游也具备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乡村文化等独特优势。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助力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农村生态旅游是指以乡村环境、生态景观和农村文化为主要特色,结合传统农业、农事活动等,向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和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

农村生态旅游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传承乡村文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生态旅游的现状,探索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选取了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生态旅游景区,向游客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同时还考察了相关景区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情况。

我们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和大量实地调查数据。

3. 现状分析3.1. 资源开发不均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开发管理不当,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依然存在。

资源开发的不均衡也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受限。

3.2. 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农村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如交通不便、餐饮住宿条件差等。

这给游客的出行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3.3.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地区对旅游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景区管理不善,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4. 优势分析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生态旅游也具备丰富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4.1. 自然景观丰富农村地区自然景观优美,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如山川、湖泊、森林等。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查报告介绍本报告是针对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对山西省各市县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 - 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景区,了解其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问卷调查:通过向游客和旅行社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山西省生态旅游的认知和评价; -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市场现状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目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景区资源丰富:山西省拥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五台山、云冈石窟等,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 受众群体扩大:生态旅游已逐渐走出“小众”市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和城市居民的关注; 3. 旅游服务提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的旅游服务水平逐渐提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然而,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发展不平衡:部分景区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另一些景区在开发上仍存在欠缺,导致市场发展不平衡;2. 环境保护问题:一些景区存在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需要提升山西省的竞争力。

发展趋势基于对市场调查和分析结果的总结,可以预测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创新:结合山西省的特色资源,推出更具创意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2. 文化整合:将山西省的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3. 数字化推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山西省生态旅游的推广和宣传; 4.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

结论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等挑战。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背景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热点。

本文将对生态旅游进行调研与探讨,以期从行业现状、旅游资源、旅游模式和旅游经济效益等方面全面了解生态旅游。

行业现状定义生态旅游是指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游客健康水平和生态教育效果等多方面结合的一种旅游形式。

出游人数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内旅游市场占比不断扩大。

截至2021年,国内生态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态势呈上升趋势,年出游人数约为2亿人次左右。

旅游收益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当地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下是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高山雪峰、深林幽谷、大江大河等自然景观。

自然资源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资源,其特点是无污染、无破坏,具有非常高的保护价值。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是指当地的文化、历史、民俗等特色地域文化资源。

人文资源的开发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民俗,加深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崇尚。

年度节庆年度节庆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节庆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加强游客的互动,增加旅游的乐趣,同时也是保护和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旅游模式为了满足不同人的需求,生态旅游有多种旅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徒步旅游徒步旅游是一种以徒步为主要手段的旅游形式。

在旅游途中,人们可以欣赏自然风光,探索自然山川、峡谷、湖泊和森林等,从而更好地体验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生态观光生态观光是指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关注生态保护的旅游方式,旅客们可以前往当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区域一游历观赏,同时了解当地生态文化,从而可以增强个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休闲度假休闲度假是指旅游者可以度过轻松闲散的假期,享受自然风光和快乐时光。

甘肃旅游生态调查总结汇报

甘肃旅游生态调查总结汇报

甘肃旅游生态调查总结汇报甘肃旅游生态调查总结汇报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省的旅游生态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等方面进行考察,我们对甘肃的旅游生态发展做出了如下总结:首先,甘肃省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甘肃以丰富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地质景观而闻名,拥有大漠戈壁、高山峡谷和湖泊草原等多样的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为甘肃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其次,甘肃的旅游项目多样化。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甘肃的旅游项目类型多样,包括徒步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

这些项目通过呈现不同的旅游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一些景区和景点周边,我们看到了盗挖采石的行为,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同时,由于旅游开发的过度,一些景点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这一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其次是旅游服务的不完善。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景区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不足,导致游客的体验不佳。

这既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高。

在一些地方,由于开发不当或宣传不足,一些潜在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我们需要加大对潜在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

最后,我们认为要促进甘肃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盗挖采石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应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游客体验。

同时,需要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最后,需要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建设,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总之,甘肃的旅游生态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够实现甘肃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青海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青海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青海生态旅游调研报告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青海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该调研的报告。

一、青海生态旅游的现状1.资源优势: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大片的草原、湖泊,以及高原雪山等。

这些自然景观成为了青海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2.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海各地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建设,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旅游产品开发:青海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草原马术、湖泊游船、登山探险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二、青海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1.环境保护: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青海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景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凸显,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2.服务水平:一些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游客的体验感不佳,影响了青海生态旅游的形象和发展。

3.宣传推广:青海的生态旅游还存在宣传推广不足的问题,很多潜在游客对青海的生态旅游产品了解不多,缺乏相关的信息。

三、青海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游客能够在环境友好的环境中享受旅游。

2.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游客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3.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对青海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宽宣传渠道,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4.加强合作与创新:与周边省份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推进旅游产品的创新,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和项目。

综上所述,青海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潜力。

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并加强宣传推广。

只有这样,青海的生态旅游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和成功。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业发展旳调研汇报在明末清初之时, 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 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际, 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旳行宫。

听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 曾多次上过鼎湖山。

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游鼎湖》旳诗, 其中加有注文说: “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 改鼎湖山为天湖。

”可见改叫鼎湖山为天湖山, 明显带有纪念南明永历皇帝旳意思。

不过伴随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 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

1956年, 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种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旳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 成为国际性旳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七星岩历史悠久, 早在晋代已经有文字记载。

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 写下了著名旳《端州石室记》, 镌刻在石室洞口旳石壁上。

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 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 画幅长留天地间。

”七星岩旖旎多姿, 集“桂林之同, 杭州之水”于一地, 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 重点游览区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 可供欣赏之景点达80余处。

天柱岩最高, 海拔117米(此外有一说法是天柱岩海拔108米, 阿坡岩海拔119米, 阿坡岩最高);龙岩洞最奇, 洞中有洞, 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 洞中有庙。

文化是民族旳血脉, 是人民旳精神家园。

党旳十五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旳动员令,强调“要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

处在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旳, 必须抢抓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华旳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 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 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 丰富生态旅游内涵, 通过文化软实力提高生态旅游旳竞争力和影响力, 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旳“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 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旳战略性支柱产业来筹划、来培育”旳工作目旳。

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温县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温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元月一、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温县旅游业重在太极拳,重在陈家沟。

为加快太极拳文化旅游业发展,温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围绕“立国家项目、申世界遗产、做国际品牌”的目标,做好“根、拳、养生”三篇文章,努力建设好太极拳发源地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项目建设取得突破进展,重大赛事连续不断,景区建设和市场人气持续提升。

通过加强领导、宣传营销、优化环境、对外合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举办赛事等有力措施,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已步入健康轨道。

同时,重视司马文化、怀药文化的开发和建设。

陈家沟景区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上,北依巍巍太行山,南邻滔滔黄河水。

南水北调中线依傍而过,南有焦作黄河公路大桥与连霍高速公路相连,北有焦温高速与长济高速相交,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和河南省旅游文化核心区,郑州、洛阳、安阳三大古都及焦作、新乡等城市中间,车程均在两小时内,又是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优势明显。

景区精品景点主要有:太极拳祖祠、祖林、杨露禅学拳处、陈照丕陵园、东沟习武场、西沟皂角树、太极拳博物馆、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中华太极拳文化园,待建和在建的还有名人故居、大皂角树造拳处、太极学院、太极养生旅游基地等。

温县陈家沟景区旅游主要客源地来自河南省和山西省,门票价格40元,2014年游客接待量25.2万人次,2010-2014年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50%;2014年旅游收入3528万元,2010-2014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0%。

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估(一)规划编制顺利开展。

先后完成了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引水规划》等,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按照传承、弘扬、养生、功夫、产业五大功能区设计,开展对太极拳全方位多层次的挖掘、整理、推广,描绘出了陈家沟世界太极拳文化圣地的蓝图。

2024年生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生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生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 市场概述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推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景观的追求,生态旅游市场逐渐兴起并取得了快速发展。

2.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市场研究数据显示,生态旅游市场的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截至2020年,全球生态旅游市场总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8%。

预计在未来几年,生态旅游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3. 市场驱动因素3.1 环保意识的提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旅行者选择生态旅游,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2 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生态旅游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增加了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动力。

3.3 渴望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态旅游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锻炼身体,提高身心健康。

4. 市场竞争分析4.1 竞争格局目前,生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旅行社、酒店、度假村以及在线旅游平台等企业参与竞争。

这些企业通过提供独特的生态旅游项目、优质的服务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来吸引客户。

4.2 市场机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增加,生态旅游市场存在巨大的机会。

尤其是在开发中国家,生态旅游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潜力。

4.3 市场挑战生态旅游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生态资源保护、政府支持不足、旅游业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5. 发展趋势和前景5.1 跟随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生态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倡导环保旅游和低碳旅游。

企业应积极推行环保措施,如减少能源使用、推广可回收材料等,以满足消费者对环保的要求。

5.2 创新旅游产品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企业需要不断创新生态旅游产品,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为推动“旅游活县”战略,促进我县生态旅游大发展,**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由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牵头,抽调部分人大代表、县旅游局相关领导和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到盘龙、凤鸣、南溪等街道乡镇的乡村旅游点和重庆秀山、酉阳县,就如何加快我县生态旅游发展进行了调研考察。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增A添星”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狠抓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景区打造快速推进。

**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0.1%和37.7%。

**年1—6月,全县接待游客102.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4%和24.**%。

(一)景区建设步伐加快一是龙缸景区通过精心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成功开园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县城至龙缸景观廊道——“百里画廊”,目前已分片区在沿线道路旁栽种部分景观和经济植物;二是**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推进,完成了南滨路油化工程、桃园步行街等建设;启动旅游码头、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广场、停车场、征地拆迁及景区绿化工作;三是三峡梯城景区完成了磐石城、龙脊岭公园、登云梯、三峡文物园、下岩寺等景点的硬件建设,游览、安全、卫生、邮电、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建设等进一步完善,**年申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已通过验收并授牌。

(二)乡村旅游前景向好近年来, 各乡镇(街道)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全力打造,各显特色。

一是乡村旅游节庆活动靓点纷呈。

栖霞油菜花节、水口荷花节、巴阳枇杷节、宝坪红高粱节、蔈草采茶节、平安钓鱼节、盘龙美食节、清水土家女儿会等10余个乡村旅游节庆年年举办,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

二是以“农家乐”、“果农乐”、“牧家乐”、“休闲茶园”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

目前,全县有农家乐1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0家,日接待能力10000余人次。

三是从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入手,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生产开发。

桃片糕、票草牛肉干、歧阳茶、巴山妹刺绣、中蜂蜂蜜、黑木耳、**草编、云艺木制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600余人。

我县的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市民及周边区县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三)旅游配套服务逐步完善全县具有旅游接待能力的各层次酒店40余家,其中已评五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

旅游产业所吸纳的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全县有国内旅行社5家,旅行社门市部服务网点7家,从业人员30余人;旅游交通运输公司1家,旅游专车6辆,载客量171客位;旅游轮船公司1家,星级旅游船13艘,载客量9548客位;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10余家,基本满足“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

目前,重庆主城到**、利川到龙缸的旅游班车开通,车次不断增加,组团游、自驾游常态化,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

(四)旅游宣传营销成效明显突出旅游形象宣传效果,在央视第一套节目、重庆卫视投放**龙缸形象宣传广告,在重庆日报等主城主流媒体专板宣传**旅游,重庆轨道交通等户外亦投放有**旅游形象广告,**旅游形象影响从主城逐渐扩大到全国。

旅游营销活动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各种推介活动、节会活动在重庆主城、在周边重点城市不断开展,积极有效地扩展了客源市场。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浓一是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力量不强、合力不够。

全县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部门和人员有限,亟需相关各行各业部门通力合作;二是全县旅游产业的投入较少,没有形成旅游产业导向性的投入机制,导致开发建设缓慢。

对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政策不突出。

如开县对成功创建4星级农家乐每户奖励50万元,城口县对成功创建4星级农家乐每户奖励30万元。

这些区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较好,氛围渐浓,做法值得借鉴。

而我县对农家乐创星没有奖励政策,一定程度影响农家乐创星的积极性。

(二)旅游发展速度不快一是景区打造较慢,旅游服务系统相对滞后。

全县在旅游产业项目前期规划、包装、宣传、推介等方面都受到经费不足的制约,景区项目建设推进较慢,精品景区的打造还没有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旅游餐饮、住宿、游乐、购物等功能的建设仍不能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县城缺乏旅游咨询、游客集散中心,其旅游集散功能有待形成。

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还比较落后。

从全县的层面上看,乡村旅游发展思路缺乏总体规划,“绿色、生态”主题不突出,形象定位不准,开发、保护、规划管理等要素结合不够,造成布局欠合理,农家乐“散、多、小、差”,呈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面,造成价格恶性竞争和游客乏味,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部分景点、大多数农家乐的建设用地以租赁的方式获得,无法办理土地产权,导致消防、特种经营许可证等行业的审批手续无法办理,经营和发展受到制约;三是旅游业延伸产品不多,没有成有效的产业链。

目前旅游人气拉动了部分餐饮住宿业,但效果还不够明显,旅游商品较少、旅游地产迟迟没有启动销售,已明显落后于周边的万州、利川等区县。

(三)旅游形象知名度不高一是旅游形象口号不够响亮。

我县旅游形象口号代表性和影响力不强,而且频繁变化,对客源市场没有较强的冲击力,游客难于记住**旅游特色;二是旅游宣传形式缺少吸引力。

因为经费不足等原因,我县旅游对外宣传模式比较单一,规模小且比较散。

虽在部分市县举办了旅游推介会和央视、重庆卫视有广告投放,但密度太小,吸引力不强。

在报媒、户外媒体投放的广告少而分散,针对的对象不广;三是市场拓展缓慢。

目前,我县主要的客源市场还是本县、周边区县及重庆主城,对周边省市市场的拓展较慢,客流量少,离“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差距。

(四)旅游同质化竞争激烈目前,我县周边的巫山、奉节、湖北的恩施、利川等地都在加快发展旅游及其相关产业。

他们均位于长江中上游,同属于喀斯特地貌特征,我县的龙缸、奉节天坑地缝、恩施大峡谷等都属于同一类型自然景观。

在资源同质的情况下,周边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形成了巨大竞争,如何突出重围,放大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我县旅游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此外,面对三峡黄金旅游带这块大蛋糕,沿江城市都想分一杯羹。

如果能做出亮点、做出特色,不仅能在三峡游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也能让我县其他旅游景点借势营销,后发制人。

(五)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业是一个较长产业链的产业,我县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宣传营销、行业管理等各方面人才。

但编制控制太严,旅游队伍数量严重不够,专业人才严重稀缺,制约了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中接受系统专业知识培训的人仅占10 %。

(一)强化旅游规划,科学确立旅游发展战略一是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围绕“两点一线”、“五大园区”的规划,以龙缸景区为核心,进一步打造好“龙缸、**、三峡梯城”三张旅游名牌。

尽快启动彭氏宗祠、南三峡、栖霞宫、彭咏梧纪念馆等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努力形成文物古迹游、生态观光游、康体养生游、运动休闲游、红色旅游五大旅游产品体系。

二是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要突出乡村本地特色,让当地村民充分参与,利用好现有设施,加强配套建设,保持乡村原有的文化特色。

同时,根据我县民俗和地方特色,按照“一乡一品”、“一家一艺”的原则,发展农(牧)业观光型(田园风光、草原风光)、民俗探秘型(民间艺术、民间歌舞、民族传统展示)、休闲体验型(体验农家生活、种植养殖、吃农家饭)等乡村旅游产品。

具体到村镇,要根据种植户、养殖户、文化专业户,农副产品加工户、特色旅游商品经营户等不同特点,建设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接待户,以充分体现民俗民情的丰富多彩和旅游产品的多样性。

(二)强化旅游配套服务,打牢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全力营造“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大环境,树立“全民兴旅”的大旅游意识。

从组织领导、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各方面给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一是完善旅游发展体制,进一步研究制定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形成不断加大旅游投入的导向机制,营造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捆绑使用发改委、扶贫、交通、林业、水利、农业、移民等部门的资金,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基础设施进度,建设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格局;二是加强现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类旅游教育机构、高等院校等平台,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经营旅游的技能和水平。

与此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大胆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吸纳优秀旅游人才。

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三是落实好《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六部委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出台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解决好旅游企业的用水、用气、用电与一般工业同价、从旅游企业营业额中收取旅游宣传促销费、旅游企业税收优惠等问题,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精品景区打造,提升**旅游品牌质量一是加快打造龙缸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4A”景区为基础,以“天下龙缸、云上草原、石笋峡谷”为主题,将**龙缸景区打造为集猎奇探险、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地质科考、健身养生、民俗体验、节事节庆于一体的西部最具吸引力的体验型旅游度假区。

加快建设县城至清水“百里画廊”建设进度,争取早出形象。

二是加快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工程。

要主动出击,加强联系协调,督促市旅投集团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档次,做大规模,加快**景区广场、绿化、接待中心、消落区整治工程、南滨路商业一条街的建设进度,增加游客参与项目,力争早日实现从单纯的过境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型。

(四)强化宣传营销力度,全力提升**旅游形象一是加强旅游形象宣传。

进一步挖掘和**民族文化遗产,着手筹划在**龙缸景区打造一台实景演出,丰富龙缸景区文化内涵,增强其吸引力。

办好“十大乡村旅游节”,抓好旅游宣传“十个一”工程,综合运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手段,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体系;二是加强旅游市场营销。

做好长江三峡陆路深度游这篇文章。

借助沪蓉、万州高速铁(公)路的建设和开通,积极开展与湖北利川旅游宣传合作,融入万州、开县、奉节大旅游经济圈的宣传营销格局。

创新旅游推介方式,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行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营销计划,构筑全国旅行社网络营销体系。

三是部门、乡镇联合联动。

支持并参与旅游产业大发展。

武隆县、酉阳县把旅游发展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集合全县产业发展政策,全民参与旅游,特别是明确任务,实行奖惩,由全县各部门、乡镇组建多个旅游宣传营销团队深入全国重点城市宣传营销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