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农业信息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农业-PPT课件
![人工智能—农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3891ecf524ccbff121846e.png)
举例:小麦管理专家系统(ESWCM)
定义: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 技术,把多年来小麦栽培科 学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的 知识经验做系统集成而建立 的综合性、智能化的计算机 决策系统。
小麦管理专家系统含大量的 科学实验数据、研究调查资 料和本领域专家的丰富知识 ,包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 动态、植株形态、产量结构 以及有关气象资料和土壤类 型、质地、养分等合计超过 10万个数据组成的数据库。
传统农业耕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况且是至少13亿中国人。
发展现代农业刻不容缓。
传统农业耕种方式
现代农业新技术
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也可叫农业智能 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农业专 门知识与经验的计算机系统 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据一 个或多个农业专家提供的特殊 领域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判 断,模拟农业专家就某一复杂 农业问题进行决策。目前国际 上有近百个农业专家系统.广 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管理、灌溉 、施肥、品种选择、病虫害控 制、温室管理、畜禽饲料配方 、水土保持、食品加工、财务 分析、农业机械选择等方面, 有些系统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 。
新领域下的农业
90年代以来,农业专家系统不仅在智能化方面 得到增强,还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PP)、多媒体 (Multi-Media Technique—MMT)、信息网络 等技术,并开始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3S等高新技术集成,不仅界面友好,操 作简便,而且数据共享、维护方便,信息更丰 富。
以农业专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智能化信息技 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巨大动 力。
农业专家系统的演变
.
国际上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最早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PPT课件
![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890cfe482fb4daa48d4bb5.png)
第23页/共29页
4 、GPS与精准耕作
将GPS,GIS和精细农业、
旱作节水农业相结合,开发精细农业 和田间实时导航监控相结合的地理信 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田间车辆多目标 监控;
第24页/共29页
建立农业机械装备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可方便 地进行100多种农业机械装备数据的查询、添加、 删除、保存等操作;通过获取车辆的实时信息,调 取地图中的信息,将田间动态的车辆信息与农业 机械装备相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可交互性、可扩展 性和通用性。
3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25页/共29页
第26页/共29页
精确种子工程和精确播种工程的有机结合,要求精确播种机具有播种均匀、精良播种、深浅一致, 这样精确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 利用率。而利用精确收获机械不但可以做到颗粒归仓,同时也能根据一定标准,准确分级。
第14页/共29页
4、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 术。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系统,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第13页/共29页
3、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 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 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 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 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 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 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 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
4 、GPS与精准耕作
将GPS,GIS和精细农业、
旱作节水农业相结合,开发精细农业 和田间实时导航监控相结合的地理信 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田间车辆多目标 监控;
第24页/共29页
建立农业机械装备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可方便 地进行100多种农业机械装备数据的查询、添加、 删除、保存等操作;通过获取车辆的实时信息,调 取地图中的信息,将田间动态的车辆信息与农业 机械装备相结合实现了信息的可交互性、可扩展 性和通用性。
3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25页/共29页
第26页/共29页
精确种子工程和精确播种工程的有机结合,要求精确播种机具有播种均匀、精良播种、深浅一致, 这样精确播种技术既可节约大量种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从而提高作物对营养和太阳能的 利用率。而利用精确收获机械不但可以做到颗粒归仓,同时也能根据一定标准,准确分级。
第14页/共29页
4、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
精准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发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 术。精准农业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系统,是实现农业低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第13页/共29页
3、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由信息技术 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 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其基本涵义是根据作物生长的土 壤性状,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 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进行 定位的“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调动 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 收入,并改善环境,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经济效益 和环境效益。
智慧农业大棚高效节水灌溉PPT课件
![智慧农业大棚高效节水灌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77adf7ec3a87c24028c4e8.png)
分布式结构
可与上层管理软件对接,向下也可 实现灵活组网,满足几乎所有节水 灌溉的需求
先进管理
平台采用无线基站的管理模式,整个 系统功能更加丰富,容错能力更强, 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易用。
大数据
引入大数据概念,对采集的各类数据参数,建立先进的数据分 析模型,结合人工经验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提升科学灌溉 管理水平。
50 0 玉米 小麦 马铃薯
传统模式 水肥一体化
肥料利用率对比 单位:%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氮肥 磷肥 钾肥
传统模式 水肥一体化
应用水肥一体化节水4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 %以上。
发展水肥一体化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
2019/12/19
21
二、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产量对比 单位:公斤/亩 3500
海量病虫害图库和 种植技术库智能自 诊,1秒告诉你答 案;远程问诊, 定 位匹配专家服务。
2019/12/19
28
02 专家问诊系统涉及的产品
专家问诊系统涉及产品
蔬 菜 类
果
作
树
物
类
类
花
畜
卉
禽
类
类
水 产 类
其 他
特菜 甜椒 黄瓜 番茄 大白菜 白灵菇 苦瓜..
苹果 板栗 核桃 桃 葡萄 西瓜 香蕉..
③ 低功耗,灵活组网,施工方便,易维护,易操作。 ④ 移动终端App应用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作物灌溉及
种植情况。
2019/12/19
14
02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组网图
控制中心
气象站
2G/3G/4 G
施肥机
首部控制器
可与上层管理软件对接,向下也可 实现灵活组网,满足几乎所有节水 灌溉的需求
先进管理
平台采用无线基站的管理模式,整个 系统功能更加丰富,容错能力更强, 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易用。
大数据
引入大数据概念,对采集的各类数据参数,建立先进的数据分 析模型,结合人工经验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提升科学灌溉 管理水平。
50 0 玉米 小麦 马铃薯
传统模式 水肥一体化
肥料利用率对比 单位:%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氮肥 磷肥 钾肥
传统模式 水肥一体化
应用水肥一体化节水4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 %以上。
发展水肥一体化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
2019/12/19
21
二、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产量对比 单位:公斤/亩 3500
海量病虫害图库和 种植技术库智能自 诊,1秒告诉你答 案;远程问诊, 定 位匹配专家服务。
2019/12/19
28
02 专家问诊系统涉及的产品
专家问诊系统涉及产品
蔬 菜 类
果
作
树
物
类
类
花
畜
卉
禽
类
类
水 产 类
其 他
特菜 甜椒 黄瓜 番茄 大白菜 白灵菇 苦瓜..
苹果 板栗 核桃 桃 葡萄 西瓜 香蕉..
③ 低功耗,灵活组网,施工方便,易维护,易操作。 ④ 移动终端App应用可以让用户随时随地了解作物灌溉及
种植情况。
2019/12/19
14
02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组网图
控制中心
气象站
2G/3G/4 G
施肥机
首部控制器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一+我们身边的数据.pptx
![教科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一+我们身边的数据.pptx](https://img.taocdn.com/s3/m/1d08548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6.png)
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关系
换算成华氏度是9/5*t+32
16摄氏度
16
课堂小结
思考一下:
1.有“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正常温度在 36.3-37.2℃”、“38”和“叶达的口腔温度是38℃” 三种描述,这三种描述分别是( )、知(识 )、数(据 )。信息
2.烽火戏诸侯中的烽火是什么?
数据
44 32
对数据进行处理或加上具体情境
信息
巴黎奥运会中国获得44块金牌
天气32度
信息的特征
载体依附性
价值性
但价值大小 因人而异。
01 03 02 04
时效性
共享性
信息可以在多人间进 行共享,不会因为使 用人数和次数的增加
而损耗内容。
三、知识
思考:为什么我们可以用降温 幅度、温差、湿度、气压来计 算感冒指数呢?
获取 数据
三者有什么联系呢?
提取 信息
利用 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见:
其中87、5、180都描述了不同事物的特征
01 02 现在5点了。 03 我的身高是180cm。
区分
数据=?数字
DATA =? NUMBER
对图中两辆汽车的属性进行描述,以便快速地将它们区分开?
“绿色”“黄色”
数据可以表现为文字
感冒的发生除了与病毒感染有关,天气条件也 是一个重要因素。冷空气的入侵造成大幅度降 温,或者冷空气经过后出现冷高压天气,特别 是大气压高于1030帕的晴好天气,就会有大批 人感冒。
知识
03
知识
知识是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后的抽象产 物,是高级的、抽象的,具有普遍适 应性的信息,表述的是事物运动变化 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规律。
2019高考区域地理 中国的农业(共54张PPT)
![2019高考区域地理 中国的农业(共5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2a15e89ec3d5bbfd0a745b.png)
水稻 ——秦岭—淮河以南。 最北可种植到三江平 原(夏季高温、雨热 同期)
小麦 ——秦岭—淮河以北。 以长江下游、黄淮海 平原为优势产区
水
单季稻
稻
双季稻
三季稻
a.地位:播种面积产 量居首位 b.生长条件:喜温喜 湿 c.分布地区:秦岭-淮 河以南(黑、新) 思考:我国发展水稻 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我国东部 为温带、亚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雨 热同期;且地势平 坦,土壤肥沃。适 合水稻生长 社会经济:水稻种植 历史悠久,经验丰 富。劳动力充足。
思考:棉花种植的区位因素? 五大商品棉基地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 水源充足;沙质土壤;排 冀中南、鲁西 水好 北、豫北平原
南疆地区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③ 主要农作物分布(油料作物)
花生(沙质土壤,排水 性好)主要分布在温带、 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 区; 山东产量最多 ——黄淮花生区(鲁、 豫、冀、辽等)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油菜(喜凉越冬作物, 适应性强) ——长江油菜带(长江 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等)有“北移 南迁”的趋向,如黄淮 海平原,辽、黑及华南 地区
③ 主要农作物分布(糖料作物)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
干旱,生长期较短)
——黑、吉、蒙、新 甘蔗(喜高温、需水肥
量大,生长期长)
——台、闽、粤、
桂、琼、云、川等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出口商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种植花卉、蔬 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信息技术介绍PPT课件
![信息技术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4e25f2284ac850ad0242d9.pn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当前工作表中仅区域A1:G14有数据,其中G4单元格正确计算了杭州市占全省就业总人数比例。小李通过G4单元格中的公式对区域G5:G14进行自动填充,则G14
单元格中显示的计算结果[b1] 是
(选填:0.00 / 17.89 / 100.00)。
(2)上述操作后,小李发现区域G5:G14计算结果不符合要求。若要正确计箅“占全省就业总人数比例(%)”列的数据,可先修改G4单元格中的公式,再进行自动填充。修改后G4
THANK YOU
SUCCESS
2019/7/11
算法与算法的 表示
算法实例
面向对象程序 设计的基本知
识
VB程序设计初 算法实例的程
步
序实现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与程序设计方法简介 问题算法及其实现的实例
所学习到的软件
• OFFICE(EXCEL WORD ACCESS) • VISUAL BASIC • FLASH • PHOTOSHOP • GOLDWAVE • 会声会影 • OCR • UE
4 个。[b4]
17.【加试题】由数组a生成数组b的方法描述如下: 1) 将数组a中的n个元素依次分割出若干个数据块,每个数据块有m×m个元素,m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2。分割时,
按尽可能大的数据块进行分割; 2) 对每个分割出的数据块用“方阵转换法”进行转换,每次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块依次存储在数据b中; 3) 数组a分割后的剩余元素(个数小于4),直接依序存储到数组b中。
8. 使用Photoshop软件 制作“惜时”作品,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惜时”图层使用了滤镜效果 B.“背景”图层中的图像内容可以进行修改 C.“时钟”图层已经设置了图层样式,不可以再使用滤镜效果 D.“人物”图层与“时钟”图层进行交换后,“人物”图层中的图像内容将可见
七讲农业遥感ppt课件
![七讲农业遥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174fb7f01dc281e43af0b0.png)
(2)作物专题信息的提取 常采用植被指数法提取作物专题信息。植被指数中包含有 多种作物类别与作物长势方面的信息,如植物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植物覆盖度、生物量等,那么就可以经过植 被指数来反演与作物估产模型有关的各种参数,如NDVI与 作物覆盖度关系亲密,可以有效地提取面积信息;RVI反映 作物长势,可以提取生物量信息;PVI有效地滤去土壤背景 及大气的干扰等。 由于不同自然地理单元内,作物的生长条件(光照、温度、 降水、土壤等)和生长情况(包括自然与人为要素)在空间上 会有很大差别。为了提高遥感估产的准确性.常按照作物 生长环境及作物产量的区域分异规律,进展影像的分区、 分类,以尽量保证同一区域内作物生长环境的一致性,并 在分区的根底上进展作物专题信息的提取。 (3)作物面积提取及精度评价
I c(1 A) Tmax Tmin
SM=f(I)
其中:I是土壤热惯量,c是单位土壤热容量,A是地表反射率,Tmax和Tmin是 白天最大温度和夜晚最小温度,SM是土壤含水量。
其它方法: 1. 距平植被指数法
2. 植被条件指数法 3. 温度植被指数法 4. 条件植被温度指数法 5.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法 6. 表观热惯量法 7. 地表蒸发法 8. 地表热平衡法 9. 高光谱遥感:反射率倒数的一阶微分法 10.自动微波遥感:基于微波反射亮温的土
2021/6/27
遥感估产需留意问题: (1)遥感估产需求作物生长全过程的光谱
参数。由于构成产量的3个要素〔穗数、粒 数、千粒重〕分别与作物不同生长期的植 被指数有关。因此必需掌握作物生长全过 程的光谱参数才干正确估产。而Landsat/ TM的时间分辨率有限,故遥感估产除用 TM外,还离不开短周期数据。过去把某一 时段的遥感光谱参数或它的累加值与产量 直接挂勾的方式尚有缺乏,如过于密植, 光谱值添加,但产量并非添加。 (2)遥感估产主要运用遥感数据中反映植物 光协作用的代表波段——可见光红波段和 近红外波段,阐明遥感估产不仅直接抓住 202“1/6/27光协作用〞这一事物的本质,而且能给
农业信息技术导论5信息采集处理资料
![农业信息技术导论5信息采集处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5c3cfc1998fcc22bdd10d09.png)
2019/3/26
云南省高校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13
第三节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
农业信息采集关键技术——谷物品质信息采集技术 肉类水分信息采集技术
烘箱法 红外线快速测定法、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等 SFY-30 快速水分测定仪
2019/3/26
云南省高校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14
2019/3/26
第二节 农业信息采集原理
主要是基于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光学的过程、定律、 效应等,完成信息转换。 传感器类型:
电阻式传感器:根据导电体电阻变化规律 电感式传感器:根据电场与磁场的相互效应 电容式传感器:根据电容与电板面积、介质特性关系 数字式传感器: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出的 电动势式传感器:转换为电动势信息号的(内部电源) 压电式传感器:根据压电效应
降雨信息采集 气压信息采集
云南省高校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11
2019/3/26
第三节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
农业信息采集关键技术——农田信息采集技术 农田土壤信息采集技术
土壤含水量 TDR 电阻/电容式 中子土壤湿度仪 FDR
土壤营养成分 ISFET(电导体原理,关键在于选择膜的设计)
养分室内测试仪器(探头式、液体光谱)
2019/3/26
云南省高校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12
第三节 农业信息采集技术
农业信息采集关键技术——谷物品质信息采集技术 农田土壤信息采集技术
外部品质 大小、破损、规则性等
内部成分
蛋白质、脂肪、淀粉、面筋、水分
电子鼻与电子舌系统
电子鼻,气味扫描仪(选择性气敏传感器) 电子舌,传感器敏感膜
喷灌技术-PPT课件
![喷灌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a037a474b35eefdc9d33330.png)
材供货长度一般为4m或6m,现场安装工作量较大。
第
安装顺序一般是先干管,后支管,再立管。
二
管道材质不同,其连接方法也不同。
节
喷灌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硬聚氯乙烯(PVC)管。
喷 灌 技 术
2019/10/15
28
• 4、水压试验和泄水试验
第 二
• •
节•
•
(1)水压试验。 ①严密试验: ②强度试验:试压压力=2倍工作压力 (2) 泄水试验。泄水时应打开所有的手动泄水阀,
>40
2、按照喷头的结构形式和水 流分
旋转式喷头 射程30米 以上
固定式喷头 射程5---10 米
孔管式喷头 由1或几 根较小直径的管子组成,上 面分布孔径1—2mm的喷水孔。
2019/10/15
32
第 二 节
喷 灌 技 术
2019/10/15
33
第 二 节
喷 灌 技 术
2019/10/15
34
23
第 二 节
喷 灌 技 术
2019/10/15
24
第 二 节
喷 灌 技 术
2019/10/15
25
第 二 节
喷 灌 技 术
2019/10/15
26
附:喷灌工程施工
• 1.施工放线
第•
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线。对
二 独立的喷灌区域,应先确定喷头位置,再确定管道位
节 置。
• 2、沟槽开挖
喷 截断立管堵头,以免管道中出现负压、影响泄水效果 灌 。只要管道中无满管积水现象即为合格。一般采用抽 技 查的方法检验。抽查的位置应选地势较低处,并远离 术 泄水点。
• 检查管道中有无满管积水情况的较好方法是排烟法: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2dca98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3.png)
10
信息意识培养
2
对学生的要求: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让学生感受信息的有用性,初步形成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合作活动中发挥自己能动性的意识和态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信息在有用性、真实性、时效性等方面的价值差异,提高对信息真伪的辨识能力。
能适应真实和虚拟混合环境中的学习,感悟信息技术对强化与提升个体认知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和学习自觉的特殊价值
3
水平二
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划分
2
02
01
03
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对特定学习任务的价值
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学习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作品
1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3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三、四年级):
学习阶段
合格标准
优秀标准
3-4年级
一级水平
二级水平
项目
一级等级水平描述
信息意识
(1)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中,能找到有价值信息,并说明理由。(2)能描述三种以上信息表达形式,并说明这些形式的优势。(3)能列举四个以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能至少分析二项以上信息加工实例,并说明其意义和价值。
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3
水平一
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划分
2
02
01
03
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需求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主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造
信息意识培养
2
对学生的要求: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在课程目标上,强调让学生感受信息的有用性,初步形成主动获取信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合作活动中发挥自己能动性的意识和态度;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信息在有用性、真实性、时效性等方面的价值差异,提高对信息真伪的辨识能力。
能适应真实和虚拟混合环境中的学习,感悟信息技术对强化与提升个体认知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和学习自觉的特殊价值
3
水平二
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划分
2
02
01
03
在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评估多样化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对特定学习任务的价值
针对较复杂的学习任务,使用网络工具快速搜索、获取和甄别学习资源,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个性化的作品
13
信息意识的阶段性
3
湖北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三、四年级):
学习阶段
合格标准
优秀标准
3-4年级
一级水平
二级水平
项目
一级等级水平描述
信息意识
(1)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中,能找到有价值信息,并说明理由。(2)能描述三种以上信息表达形式,并说明这些形式的优势。(3)能列举四个以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能至少分析二项以上信息加工实例,并说明其意义和价值。
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3
水平一
1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水平划分
2
02
01
03
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个体学习需求的特点,合理运用数字化环境,主动参与协作学习与协同创造
【课件】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2023—2024学年人教 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课件】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2023—2024学年人教 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05e2a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c.png)
1.1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科技成就和 创新成果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 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是一个包含硬件、 软件、内容和服务的大型可移动智能终端, 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汽车本身具备主动的 环境感知能力,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 人、车、路、互联网之间的无线通信和信 息交换。
我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发展迅速,早 在1983年研制第一台超算“银河-I”,成 为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超算的国家。 2016年世界超算500强榜单中,我国的 “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位居前 两位。
实践活动: 课后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 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成就。Leabharlann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传感技术
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和识 别的技术。如,大厦门口安装红外线传感 器来感应是否有人接近,从而自动开门或 关门;有些汽车安装了能够感应障碍物的 传感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帮助驾驶 者自动及时避开障碍物。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指以电磁波、声波、 光波的方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 (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端(信宿) 的一系列技术。通常包括数字通信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电接 入技术等。
思考活动: 观看视频,了解当代信息技术的关键 技术有哪些?
智能驾驶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微电子技术
主要指以集成电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型电子元器件, 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其主要特征是元器件和电路的微型 化,有助于缩小电子产品尺寸,降低功耗,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学习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科技成就和 创新成果
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 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自动驾驶智能汽车是一个包含硬件、 软件、内容和服务的大型可移动智能终端, 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汽车本身具备主动的 环境感知能力,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 人、车、路、互联网之间的无线通信和信 息交换。
我国在超级计算机方面发展迅速,早 在1983年研制第一台超算“银河-I”,成 为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超算的国家。 2016年世界超算500强榜单中,我国的 “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位居前 两位。
实践活动: 课后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 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成就。Leabharlann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传感技术
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和识 别的技术。如,大厦门口安装红外线传感 器来感应是否有人接近,从而自动开门或 关门;有些汽车安装了能够感应障碍物的 传感器,汽车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帮助驾驶 者自动及时避开障碍物。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指以电磁波、声波、 光波的方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 (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收端(信宿) 的一系列技术。通常包括数字通信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光纤接入技术、无线电接 入技术等。
思考活动: 观看视频,了解当代信息技术的关键 技术有哪些?
智能驾驶
1.1.3 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微电子技术
主要指以集成电路为代表,制造和使用微型电子元器件, 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其主要特征是元器件和电路的微型 化,有助于缩小电子产品尺寸,降低功耗,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1.1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件(21张PPT)
![1.1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fea90426fff705cd170ab4.png)
1.1.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1.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超级计算机
1.1.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信息技术还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 向发展
1. 更多样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终端 2. 更泛在的信息通信网络 3. 更智能的信息交互方式
思考
你认为信息技
术还会有些什 么样的变化?
1.1.3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1. 微电子技术 2. 传感技术 3. 通信技术 4. 计算机技术 5. 人工智能技术
1.1.3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1.1.4信息技术的社会意义
1. 信息技术使出行更便捷 2. 信息技术改善医疗 3. 电子商务便捷生活 4. 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 5. 机器人代替人工作 6. 信息技术智力设计造 7. 信息技术助理农产品种植
任务驱动
任务 描述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 与学习方式,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有文化内涵, 促进了社会发展与进步。
在完成主题设计“智能化教学大楼”方案设计与 编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 系。
任务驱动
任务 描述
1、围绕项目问题,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构思 主题作品 2、设计、编排主题作品,感受信息技术的社会 应用 3、领悟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作用
编排方 案
• 组员搜集、整理资料,小组协作设计, 编排主题方案
改进方 案
• 进一步构想在信息社会环境下, 对主题方案改进
完善方 案
• 依据构想,完善主题方案的设计, 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本节内容
1、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 4、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 5、信息技术推动科技发展
蓝莓栽培技术PPT课件
![蓝莓栽培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f45c43866fb84ae45c8dd3.png)
2019/7/26
21
第三章 生物学特性
(四)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半高丛蓝莓正常生长结果的<7.2℃冷温需要量为 800~1200小时,高丛蓝莓为200~800小时,兔眼蓝莓 为470小时左右。 蓝莓在生长季可以忍受周围环境中40~50℃高温, 高于此范围时,由于根系对水分吸收差而导致生长发 育不良。 另外,温度对叶片光合作用、花芽形成、果实发育 和种子发育都有影响。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度。
2019/7/26
6
北高丛蓝莓
树高1.6~2米,代表品种有:
蓝丰(Bluecrop),公爵
(Duke),布里吉塔 (Brigitta),蓝塔(Bluetta), 维口(Weymouth),早蓝
(Earliblue),斯巴坦
(Spartan),考林(Collins),
蓝鸟(Bluejay),米德 (Meader),日出(Sunrise), 陶柔(Toro),哈里森
2019/7/26
22
第三章 生物学特性
(四)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半高丛蓝莓正常生长结果的<7.2℃冷温需要量为 800~1200小时,高丛蓝莓为200~800小时,兔眼蓝莓 为470小时左右。 蓝莓在生长季可以忍受周围环境中40~50℃高温, 高于此范围时,由于根系对水分吸收差而导致生长发 育不良。 另外,温度对叶片光合作用、花芽形成、果实发育 和种子发育都有影响。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度。
在桂林地区表现:
是南方目前最早熟品种,成熟期为4月20到5月10号, 果实中偏大,2.5到3克左右,深蓝色,果粉多,口感极 佳,具有清香味道。但是前期长势一般,表现稍弱,下 地第三年后后劲强,到成树时极丰产。是南方高丛蓝莓 里主推品种之一,冷量需求400到500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戈登· 摩尔
三、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一)微电子技术 (二)传感技术 (三)信息存储技术 (四)计算机技术 (五)多媒体技术 (六)通信技术 (七)计算机网络技术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将非电物理量 (如压力、温度、 湿度、流量等,转换为电量的装置,可以对 某些物理量进行测试或处理。传感器包括力 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离子敏传感器、光 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信息技术 (二)近代信息技术 (三)现代信息技术
(一)古代信息技术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 是早期有组Fra bibliotek的通信方 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 场的“驿使”雕塑
(一)古代信息技术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 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 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 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 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 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 阳,幕及陇山头”。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 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 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 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 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一)信息采集技术的技术 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 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 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 技术、遥感技术。 (二)信息传递技术
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 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信。
(二)近代信息技术
摄影技术、电影技术、电报与电话技术、 广播与电视技术等 。
(三)现代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 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 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当 价格不变时;或者说, 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 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 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 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 速度。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第一节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第二节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 第三节 作物智能栽培学
第一节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是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 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 信息有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信息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信息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过程中,信息 现象是永存的,超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 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 息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 (communication)、计算机 (computer)和控制 (control)技术于一体,国外又称之为 "3C"技术,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 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 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农业信息技术
李杰勤 安徽科技学院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第二章 农业信息采集 第一节 统计软件介绍 第二节 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章 农业专家系统 第三节 利用DPS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章 作物模拟模型 第五章 农业数据分析 第六章 农业信息网络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21世纪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时代。以基因工 程、生物芯片等新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正在引发医学、农业等领域新的科技革命,形成新 的生物产业浪潮。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 的两大前沿领域,对未来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生产 经营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 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 领域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本章简要介绍现代信息技 术发展及其农业应用状况。
四、数字地球构想
(一)数字地球的提出 数字地球 (digital earth)的 概念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 2019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 亚科学中心发表演讲时提出 来的。 数字地球是美国继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lI,俗 称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 间数据基础设施 (NSDI,俗 称地学信息高速公路)之后 的又一个意义更加深远的全 球性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设想。
(二)数字地球的特点
第一,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 第二,数字地球的数据具有无边无缝的分布式数据层结构,包括多源、 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历史和现时的、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的海量数据。 第三,数字地球具有迅速充实、联网的地理数据库。 第四,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文本报告等形式提供服务。 第五,数字地球采用开放平台、构件技术、动态互操作等最先进的技术 方案。 第六,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在宽带网上根据自己的权限实时使用数字地 球中的信息,无论生产者是谁,无论数据在什么地方;运用具有传感 器功能的特制数据手套,还可以对数字地球进行各类可视化操作。 第七,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包括整个社会层面,无论政府机关还是科教、 生产单位,无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部可以找到自己所 需要的信息。
(一)数字地球的含义与特点
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 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 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 数据的融合,并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立 体动态表达,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的本质是一 个全球性的综合信息系统,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仿真与虚拟技术的高度 综合和升华,是对地表、地下和太空的多尺度、多 层次的地球信息数字化三维显示的虚拟地球。
(一)古代信息技术
罗斯柴尔德家族简介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 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 人是梅耶· 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 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 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 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 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 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 国。
(三)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 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 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 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四)信息控制技术
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 (决策信息) 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 扩展延伸。
三、现代信息技术内容
(一)微电子技术 (二)传感技术 (三)信息存储技术 (四)计算机技术 (五)多媒体技术 (六)通信技术 (七)计算机网络技术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是将非电物理量 (如压力、温度、 湿度、流量等,转换为电量的装置,可以对 某些物理量进行测试或处理。传感器包括力 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离子敏传感器、光 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多种类型。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信息技术 (二)近代信息技术 (三)现代信息技术
(一)古代信息技术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 是早期有组Fra bibliotek的通信方 式。
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 场的“驿使”雕塑
(一)古代信息技术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 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 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 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 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 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 阳,幕及陇山头”。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 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 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 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 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一)信息采集技术的技术 能有效地扩展人类感觉器官的感知域、灵敏度、分 辨力和作用范围的技术,包括传感、测量、识别和遥感 遥测技术等,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是传感技术、遥测 技术、遥感技术。 (二)信息传递技术
通信技术,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伸,包括数字 程控交换技术、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光纤通信。
(二)近代信息技术
摄影技术、电影技术、电报与电话技术、 广播与电视技术等 。
(三)现代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 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 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 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当 价格不变时;或者说, 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 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 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 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 速度。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第一节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第二节 农业信息技术发展 第三节 作物智能栽培学
第一节 信息技术发展概述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information)是信息源所发出的各种信号和消息 经过传递被人们所感知、接收、认识和理解的内容的统称。 信息有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信息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信息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活动过程中,信息 现象是永存的,超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获取、 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 息功能的技术。它集通信 (communication)、计算机 (computer)和控制 (control)技术于一体,国外又称之为 "3C"技术,其内容包括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 处理技术及信息控制技术,其功能对应着人体信息器官的功 能,即感觉器官、传导神经网络、思维器官和效应器官。
农业信息技术
李杰勤 安徽科技学院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第二章 农业信息采集 第一节 统计软件介绍 第二节 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章 农业专家系统 第三节 利用DPS进行统计分析 第四章 作物模拟模型 第五章 农业数据分析 第六章 农业信息网络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21世纪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时代。以基因工 程、生物芯片等新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正在引发医学、农业等领域新的科技革命,形成新 的生物产业浪潮。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农业科技发展 的两大前沿领域,对未来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生产 经营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农业信息技术是农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 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 领域应用的理论与技术。本章简要介绍现代信息技 术发展及其农业应用状况。
四、数字地球构想
(一)数字地球的提出 数字地球 (digital earth)的 概念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 2019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 亚科学中心发表演讲时提出 来的。 数字地球是美国继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lI,俗 称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 间数据基础设施 (NSDI,俗 称地学信息高速公路)之后 的又一个意义更加深远的全 球性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设想。
(二)数字地球的特点
第一,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 第二,数字地球的数据具有无边无缝的分布式数据层结构,包括多源、 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历史和现时的、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的海量数据。 第三,数字地球具有迅速充实、联网的地理数据库。 第四,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文本报告等形式提供服务。 第五,数字地球采用开放平台、构件技术、动态互操作等最先进的技术 方案。 第六,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在宽带网上根据自己的权限实时使用数字地 球中的信息,无论生产者是谁,无论数据在什么地方;运用具有传感 器功能的特制数据手套,还可以对数字地球进行各类可视化操作。 第七,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包括整个社会层面,无论政府机关还是科教、 生产单位,无论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部可以找到自己所 需要的信息。
(一)数字地球的含义与特点
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 象统一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是以地球为对象,以 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 数据的融合,并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立 体动态表达,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 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的本质是一 个全球性的综合信息系统,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宽带网络、仿真与虚拟技术的高度 综合和升华,是对地表、地下和太空的多尺度、多 层次的地球信息数字化三维显示的虚拟地球。
(一)古代信息技术
罗斯柴尔德家族简介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 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 它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 人是梅耶· 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他和 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 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 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 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 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 国。
(三)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就是应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输网, 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与交换码之间的转 换,信息的整理、加工、生成,以及利用数据库、知识库实 现信息存储和积累的技术。 (四)信息控制技术
信息控制技术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的指令信息 (决策信息) 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是效应器官功能的 扩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