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总论

合集下载

中药方剂总论

中药方剂总论

玄参 滋阴清热 天冬 以制阳亢 茵陈 川楝子 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生麦芽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佐药
祛湿剂 Eliminating Prescription
定义 Definition: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 作 用,治疗水湿为病 的方剂称之。
分类 Classification:
相杀 :能清除另一药的毒副作用
相恶 :能减弱或消除另一药的功效
增毒或减效,临床避免使用
相反 :两药合用产生毒副作用
(二)用药禁忌
1、配伍禁忌 2、妊娠禁忌 (自学) 3、病证药食禁忌 (自学)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 自学)
用药禁忌
•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篓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惧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 凡属辛甘淡味 属温热之性的药大都有升 浮之性,
• 凡属酸甘咸涩味 属寒凉之性的药大都有 沉降之性,
(三)升降浮沉
• 升浮药能上行向外,具有升阳举陷, 祛风散寒,涌吐开窍,宣毒透疹功 效。
• 沉降药能下行向内,具有清泻,利 尿渗湿,潜阳熄风,重镇安神,消 导降逆功效。
(四)归经:
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 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 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 择作用称归经。
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配伍
莱菔子
减弱
人参
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两药合用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贝母反乌头,甘草反甘遂等。 属用药禁忌中的“十八反”、“十九畏”
配伍
七情
单行:单味药治疗
相须:性能功效相同或相近药物合用 相使:主增效辅的相结配果,,临辅床药提提倡使高用主药功效
相畏 :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

中药基础知识:方药总论

中药基础知识:方药总论
中药基础知识
一、概述
1、概念
中药(herb) 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
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由于其中以植物药占多数,运用也最广泛, 故称中药为“本草(herb)”。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2、分类
(1)植物类 A、草(车前草、鱼腥草、夏枯草) B、根(人参、白茅根、茜草根) C、花(金银花、丁香、菊花) D、叶(枇杷叶、荷叶、桑叶、大青叶) E、果(杏仁、桃仁、冬瓜仁、火麻仁) (2)动物类:羚羊角、蛇胆、鳖甲、牛黄 (3)矿物类:石膏、硫磺、硼砂、朱砂 (4)加工品:神曲、青黛、阿胶
应用,以增强疗效。
3.相使
两种性能和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
用,以一种药为主药,另一种药为辅药,能提
高主药疗效。
4.相畏
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被另一种药物
减轻或消除。
5.相杀
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副 作用或毒性。
6.相恶
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或丧失。
7.相反
两种药物配合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和毒
(四)归经 指药物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 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 这种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引经药:一些药不但能自入某经,还能 引导其他药进入某经。
(五)中药毒性
1.毒性分级
a、大毒 b、有毒 c、小毒
2.中毒原因
a.剂量过大 d.配伍失误 g.误食误用 b.服用过久 e.制剂不妥 c.炮制不当 f.外用失控
(三)升降沉浮 升,指上升提举;降,指下达降逆; 浮,指向外发散;沉,指内敛收引。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向上、下、内、外 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中医方剂总论

中医方剂总论
、露、锭、条、线、搽、栓 、冲剂、片剂、糖浆、口服 液、注射液、颗粒、胶囊、 气雾
五、常用剂型
汤剂:“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将药物配齐后,用水浸透,再煎煮一定时
间,去渣取汁 特点:吸收快、灵活组方、内服外用皆可 缺点:需临时煎煮
、痰、食、水、虫 • 补——补益——虚证
常用的治疗大法
解表法 温里法 祛湿法 祛痰法 吐法
清热法 泻下法 开窍法 解痉法 祛风湿法 理气法 消法 补法 外治法
和解法 安神法 理血法 固涩法
三、方剂的组成
配合?相加?协作?联合?
配伍
Compatibility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 有选择地将多种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方剂总论
• 方剂的概念 • 方剂与治法 • 方剂的组成 • 方剂的剂型 • 方剂的用法
一、概 念 Concept
方:有规定、规矩之意 剂,通“齐”: “排比而整齐谓之齐” “参差而无杂谓之齐”
一、概 念 Concept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 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 以通闭解结,反之以平” —《汉书·艺文志》
君药
2.臣药 Ministerial drug
协助君药以加强病因或主证的治疗作用; 针对主要的兼病或者兼证起治疗作用
桂枝
发汗解表 解肌止痛
协助麻黄

针对肌肉酸痛 药 兼证
3.佐药 Adjuvant drug
佐助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直接治疗兼病与兼证
佐制药:减轻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 反佐药:与君药性味相反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基础上,选 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 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

《中药学总论》课件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0.方剂总论

0.方剂总论
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佐助药,即配伍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佐制药,即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 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 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 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调和药,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保存,不便大生产,某些成份不易煎出,
或易于挥发
散剂:“散者散也”
分内服(煎散和细末口服)、外用两类两种方式
优点: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 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口感较差,不便增减
丸剂:“丸者缓也”
优点:节省、保存及携带;
同时也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以及芳
需要和药物的特性制成一定的型态, 称为剂型。
2.常用剂型
汤剂、散剂、丸剂、膏剂、
酒剂、丹剂、茶剂、露剂、 锭剂、线剂、条剂、栓剂、 搽剂、冲剂、片剂、糖浆剂、 口服剂、注射剂、胶囊剂等
汤剂:“汤者荡也”
优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
减,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 者。 缺点:煎煮、携带不便,服用量大且耗费 药材,不便服用(口感不佳),亦不便
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方 剂 的 形 成
病因病机
证候表现
(自诉及诊察)

法 随 证 立
病人
方以药成
中药
方剂
方即是法
治法
方从法出,以法统方
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方剂的基本结构与组成原则
1.基本结构:君药、臣药、 佐药、使药 2.组成原则:依法选药,主次有序, 辅反成制,方证相合。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中药与方剂总论1-5章考试题及答案 Word 文档

中药与方剂总论1-5章考试题及答案 Word 文档

《中药与方剂学》总论包括1-5章考试题第一题:填空10题(共20分,每小题两个空,填写正确每空1分,填错或不填均不得分)1.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2.(《诗经》)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载方300个,但没方名,从文字推断早于《黄帝内经》。

3.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

全书共3卷,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隋唐时期,医药学又有了明显的进步,唐王朝颁行了由李绩(勣)、苏敬等23人纂写的(《新修本草》(也叫《唐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中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

不但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4.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通考800余种文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采访和亲自实践,采取多种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历时近30年,三易其稿,完成了《本草纲目》这一不朽的著作。

全书52卷,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附图1109幅。

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上极其辉煌的成就。

被外国学者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

5.现已知中药资源共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6.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虽载方只有13个,但剂型上已有汤、丸、散、膏、丹、酒之分。

中医中药方剂学总论试题

中医中药方剂学总论试题

绪论一、填空题1、方剂学是研究和、、及其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之后,遵循,选择合适的,明确,酌定、而成的药物配伍组合。

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A型题1、我国古代载方量最多的方书是A.《普济方》B.《外台秘方》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千金要方》E.《千金翼方》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是A.《太平圣惠方》B.《圣济总录》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千金要方》E.《伤寒杂病论》3、初步奠定方剂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小品方》D.《伤寒明理论》E.《医方考》4、具有简、便、廉、效特点的方书为A.《小品方》B.《五十二病方》C.《刘涓子鬼遗方》D.《肘后备急方》E.《医方考》5、《医方集解》的作者为A.张秉成B.孙思邈C.吴崑D.吴仪洛E.汪昂二、填空题1、现存历史上最早的方书是,最早的外科方书是。

2、东汉著《伤寒杂病论》,全书收载方剂共。

3、《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

4、《景岳全书》的作者是。

5、金元时期,著《》,开方论之先河。

三、改错题1、《千金翼方》的作者是孙思邈。

2、《外台秘要》是唐代的方书。

3、《五十二病方》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4、《黄帝内经》中的方剂被称为“经方”。

四、问答题1.《黄帝内经》对方剂学形成和发展的直接贡献反映在哪些方面?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一、选择题A型题1、归纳总结出“八法”的医家是A.吴鞠通B.程钟龄C.吴崑D.吴仪洛E.汪昂2、下列何法不属于“八法”的内容A.汗法B.吐法C.和法D.消法E.固法3、下列哪项提法不是由《黄帝内经》提出的A.其在皮者,汗而发之B.其高者,因而越之C.其下者,引而竭之D.中满者,泻之于内E.在卫汗之可也4、下列称为和法的内容哪项不属于治法讨论范围()A.和解少阳B.调和肝脾C.分消上下D.调和肠胃E.峻剂小量分服二、填空题1、吐法对于、、等类人应当慎用。

2、下法包括、、、、等法。

方剂学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方剂学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名词解释总论1.十剂:“十剂”说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原是针对药物按功用分类的一种方法。

宋·赵佶《圣济经》于每种之后加一“剂”字,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用为方剂分类法。

2.八阵:“八阵”出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即补、和、攻、散、寒、热、固、因,用为方剂分类法。

是对原有功用(治法)分类方法的发展。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2. 辛甘化阳: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辛味药与甘味药配伍同用,有助于人体阳气的化生或化生阳气以助散寒。

如桂枝汤中辛味的桂枝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同用,可以化生卫阳。

3. 酸甘化阴:按中药的性味配伍的用药法或治法,指酸味药与甘味药同用,有益于滋化人体阴液的生长。

如桂枝汤中酸味的芍药与甘味的炙甘草配伍合用,可以化生营阴。

4. 逆流挽舟:是一种治疗外邪陷里痢疾的治法。

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可以用解表剂疏散外邪,使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这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方如败毒散,原方治疗气虚外感证,清代医家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的痢疾。

并认为本方能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痢疾得愈,并称其为“逆流挽舟”法。

第二章泻下剂5. 釜底抽薪:指用寒下通便法泻去热结里实的治法。

如用大承气汤治疗实热内结积滞肠胃,症见“痞”、“满”“燥”、“实”以及谵语、潮热,脉实等热盛伤津的里热实证,通过泻下,邪热积滞随大便泻下而解,使里热得清。

此治法犹如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喻为“釜底抽薪”法。

第三章和解剂第四章清热剂2.以泻代清:用泻下药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针对里热病证,可用清热药和泻下药配合同用,配合泻下药的目的是为了清泄里热,这种治法称为“以泻代清”。

方如凉膈散用大黄、芒硝、甘草泻火通便,清泄中上二焦实火。

第五章祛暑剂第六章温里剂第七章补益剂2.培土生金:即补脾以益肺,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

中药方剂总论、解表方药

中药方剂总论、解表方药

主治
临床运用
温病初起,如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 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等。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
桑菊饮类方剂
组成
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功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如表热较轻而咳嗽较重者,如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 苔薄白、脉浮数等。
05 解表方药在疫情防控中应 用探讨
疫情防控背景下解表方药重要性
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丰富治疗手段
解表方药具有发汗、解热、镇痛等作 用,对于缓解疫情引起的发热、咳嗽 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
解表方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 手段。
预防疾病传播
通过解表方药的早期干预,可以降低 病毒载量,缩短病程,从而减少疫情 的传播。
中药方剂总论与解表方药
目录
• 中药方剂基本概念与分类 • 解表方药概述及作用机制 • 经典解表方剂介绍及分析 • 现代临床应用与拓展研究 • 解表方药在疫情防控中应用探讨 • 总结与展望: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中药方

01 中药方剂基本概念与分类
方剂定义及作用
方剂定义
中药方剂是指按照中医理论,将 多种中药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具 有特定治疗作用的药物组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 灵活调整方剂组成和药物 用量。
常见方剂类型与特点
解表方剂
主要用于治疗表证,如感冒、咳嗽等,具有 发汗、解表、散寒等作用。
祛湿方剂
主要用于治疗湿证,如腹泻、水肿等,具有 祛湿、利尿等作用。
清热方剂
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如高热、口渴等,具有 清热解毒、凉血等作用。

中药方剂学绪言及总论

中药方剂学绪言及总论
后世医家又把该书所载方剂称为“经方”。
三、繁荣发展阶段: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临床制方选药多注重实用,略于理论
探讨,提倡用药简捷。在这一阶段出现 的代表方书包括:《肘后备急方》《小 品方》和《刘涓子鬼遗方》等。
(1)《肘后备急方》
该书又称《肘后救卒方》为东晋葛洪所 撰,以简、便、廉、效为其特点,记载急 救方法。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
该书成书于东汉末年,作者为张仲景,创 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誉为: “方书之祖”或“医方之祖”、“群方之 祖”、“众方之祖”等。
此书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 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其 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 245首,两书合计除去重复地方共323首。
其他: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刘完素《宣明论方》 张从正《经验方》《秘录奇方》 李东垣《东垣试效方》 杨用道《附广肘后方》 朱丹溪《局方发挥》 许国祯《御药院方》 孙允贤《医方集成》 李仲南《永类铃方》 陈子靖《医方大成》
宋金元时期的医家,还留下了不少新颖而灵验 的方剂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刘完素《宣明论方》 王好古《此事难知》 李东垣《脾胃论》《东垣试效方》 朱丹溪《丹溪心法》
关于“君、臣、佐、使”组方基本结构的理论,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 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 应臣之为使。”
今据各家论述及历代名方的组成规律,进一步 分析,具体归纳如下:
君药: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有两种意义。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
绪言
在绪言中我们主要讲五个问题: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煎药法
《医学源流论》 “煎药之法,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全在意此。”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39页
普通以瓦罐、砂锅为好,
煎药用具 搪瓷器具或铝制品亦可,
忌用铁器铜器。
煎药用水 水质,水量。
煎药火候
普通先用武火,沸腾后即 用文火。同时要依据药品 性味及所需时间要求,
酌定火候。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40页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1页
方剂
方剂是由药品组成,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 法之后,选择适宜药品,按着组方标准,酌 定用量、使用方法,妥善配伍而成。
药有个性之专长 方有合群之妙用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2页
方剂与治法关系
方从法出

法 方
法随证立
药 方即是法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3页
临证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8页
佐药
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帮助君、臣 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 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药,即依据病情需 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 相成作用药品。 佐药药力小于臣药,普通用量较轻。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9页
使药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21页
方剂
麻黄加术汤——[白术(四两),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 杏仁(二两),甘草(一两)]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白术
臣,甘苦温, 补脾益气,燥湿利水。
方剂总论专业知识讲座
第22页
麻黄汤
三拗汤 麻黄
加术汤
功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主治:恶寒发烧,头痛身疼, 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脉浮而紧。

方剂学总论【31页】

方剂学总论【31页】

麝香
【来源】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 泌物。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1、开窍醒神:用于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的首要药物 2、活血散结: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癥瘕。 3、止痛:用于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 4、催产下胎: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用量用法】0.1-0.15克。入丸、散剂,不入煎剂。 【注意】 孕妇忌用。本品对妊娠子宫呈明显兴奋作用。
麝香:辛,温。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导滞、促进消化,消除饮食积滞的药 物,称为消食药。又叫消导药。
二、性能、功效及适应证
消食药多味甘性平,主归脾胃二经,具有消化饮食积滞、 健运脾胃,开胃和中之功效。主要用治宿食不消、饮食积 滞所引起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大便失常,以及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证。
四肢无力,食少或便溏,舌质淡,脉细 缓。
方解: 君药—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 臣药—白术,苦温,健脾燥湿 佐药—茯苓,甘淡渗湿健脾 使药—炙甘草,甘温调中
加减: 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以健脾益气和胃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健脾止呕
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健脾 和胃,理气止痛。
五味子:酸,甘,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乌梅
【来源】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
1、敛肺止咳:肺虚久咳。 2、涩肠止泻:久泻,久痢。 3、安蛔止痛:蛔厥腹痛,呕吐 。 4、生津止渴:虚热消渴。 【注意】本品酸涩收敛,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 者均不宜服。
开窍药
一、定义: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能使昏 迷者神志苏醒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期末方剂备考录一.总论知识点1.方剂起源与发展:·《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方书·《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君臣佐使·《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为“经方”·孙思邈后著《千金翼方》以辅《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圣惠方》是我国政府组织编写的第一部方书·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金元成无己《伤寒明理药方论》开方论之先河·明代吴昆《医方考》为第一部方论专著·明代朱橚《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只记2句话)①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②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方现法)3.方剂的变化(12字掌握)①药味加减②药量加减③剂型更换4.方剂所应八法(1)汗法:解表剂(2)和法:和解剂;表里双解剂(3)下法:泻下剂(4)消法:理气剂;祛湿剂;祛痰剂;消食剂;驱虫剂;理血剂(5)吐法:涌吐剂(6)清法:清热剂;祛暑剂(7)温法:温里剂(8)补法:补益剂另(未归):固涩剂、安神剂、开窍剂、治风剂、治燥剂5.举例说明君臣佐使的含义(幻灯片例)(1)君药:是针对主病or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or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or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小于君药。

(3)佐药①佐助药:是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or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②佐制药:是制约君药臣药峻烈之性or减轻消除君药臣药毒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是少量与君药性味or作用相反但又能辅成治疗作用的药物。

(即配伍反佐·另有服法反佐&炮制反佐)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4)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其在方中药力较小,用量亦轻。

二.某首方的功用、主治证和临床表现1.麻黄汤(1)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主治证:外感风寒表实证(3)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

• 佐药: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 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
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 (十枣汤中的大枣)。
• 3,反佐药: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芍药汤中的肉桂,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初起, 以芩连黄寒清热燥湿止痢,加肉桂防止冰伏湿 遏),
方剂学
<绪言>
• 方剂(处方) 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 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 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 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 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 方剂学的任务:1,分析运用

2,临证组方
• 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
• 学习方剂学的方法:1,理解
《济生方》《苏沈良方》
• 金元四大家的方剂学代表作。
六,明清时期
• 《普济方》61739首方, • 是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 《医方考》第一部方论专著 • 《证治准绳》 •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 《本草纲目》单方11000首 • 《医方集解》 • 《成方切用》 • 《古今名医方论》
• 七,近现代时期 • 《中医方剂大辞典》96592首
• 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 特性,故适用于祛风通络和补益剂中使 用。
• 6,丹剂 • 7,茶剂 • 8,露剂 • 9,锭剂 • 10,条剂 • 11,线剂 • 12,栓剂
• 13,冲剂 • 14,片剂 • 15,糖浆剂 • 16,口服液 • 17,注射液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 1,服药时间: 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 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 空腹服,安神剂宜临睡服。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
利因素,使各具特性的药物发挥综合作用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一 方剂的组成原则

以证候为依据 即要严格遵循辨证论治

以立法为准则 在辨清证候,明确诊断之后,应根据治则进行综 合考虑,提出切合于病情的治疗方针,即立法。

确保安全有效
二 方剂的组成结构
方剂中以“君臣佐使”来表述方剂的组成结构。 这种理论首见于《内经》:
运用:
适用于病证较重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二 散剂
含义:将药物研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制成的
固体剂型。可分为内服与外用两类。
特点:
1. 内服散剂: 制作简便,节省药材,不易变质。 较汤剂吸收慢,较丸剂吸收快。 2. 外用散剂 用量少;可直接用于体表、官窍等。
三 丸剂
含义:将药物研成粉末或提取物,以水、蜜或米
理论依据:
“坚者消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
注意:消法与下法的区别
消法与下法虽皆治有形之实邪,但两者有所不同。
下法是对于病势急迫,形证俱实,必须急下,并且
可以从下窍而出的情况下使用。
消法则是对病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
病势较缓,而多虚实夹杂,必须渐消缓散而不能急 于排除的病情而设。
理论依据:“其高者,因而越之” 注意:
1 此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 妇人新产、孕妇均应慎用。
2 “吐法之中,汗法存焉”
3 下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
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
水饮等有形实邪从下二窍而解的一种治法。
理论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
6 温法
温法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使寒邪去,

中药、方剂总论(张大鹏)

中药、方剂总论(张大鹏)
以保证药效和容易获得为原则。 3.矿物类药物的采收时节
大多可以随时采收。
紫苏叶
旋覆花
四、中药的炮制
一、概念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之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之 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 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二、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一般是指主流本草尚未记载,流传于 民间,在正规中医机构和中医药人员中 应用不普遍,多为民间医生所习用,且 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药物。
三、为什么古代将药学称为“本草”? 中药按其自然属性分为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三类,其中植物类药材最多, 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称为 “本草”。
四、什么是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拘挛 疼痛
能收
收敛
固表 敛肺 止汗 止咳
能涩
固涩 涩肠 涩精 固崩 止泻 缩尿 止带
体虚 肺虚 多汗 久咳
久泻 遗精 崩漏 滑脱 遗尿 带下
能泄、能燥
通降清 泄、泄、泄
便秘 咳嗽 实热 淋证 气喘 火毒
燥湿 清热燥湿
湿热证
能下、能软
泻下通便
软坚散结
大便秘结
瘰疬瘿瘤 癥瘕痞块
能渗、能利
(淡渗利水)
二、中药的产地
(一)、什么是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道:古代的行政区划。地:地域、地区 质优效高的特产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如广陈皮、新会皮(橘皮)、四大怀药(怀 菊花、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川连(黄 连)、川贝、川椒(花椒)、川断(续断)、阳春砂 (砂仁)等。
川贝
三七
(二)、确定道地药材的因素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三、常用炮制方法 1.修制:纯净、粉碎、切制处理
2.水制:润、漂、水飞(加液研磨法) 3.火制:炒、炙、煅、煨、烘焙 4.水火共制:煮、蒸、潬、淬 5.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三、中药的采集
一、中药适时采集的重要性 二、采收时节
1.植物类药物的采收时节
从理论上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多的时候进行, 通常以入药部位的成熟程度为依据。 2.动物类药物的采收时节
以保证药效和容易获得为原则。 3.矿物类药物的采收时节
大多可以随时采收。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 紫苏叶
• 旋覆花
中药方剂总论
四、中药的炮制
一、概念
• 炮制是药物在应用之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之 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 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 二、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适应病情的 需要。
中药方剂总论
三、为什么古代将药学称为“本草”? 中药按其自然属性分为植物药、动物
药和矿物药三类,其中植物类药材最多, 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称为 “本草”。
四、什么是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
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 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中药方剂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7
中药方剂总论
概述
一、什么是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 药物,也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
二、什么是草药?
一般是指主流本草尚未记载,流传 于民间,在正规中医机构和中医药人员 中应用不普遍,多为民间医生所习用, 且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药物。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五、中药的贮存
中药的变质现象 虫蛀、霉变、变色、走油
贮存方法 干燥 低温 避光 药物熏杀 经验贮存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第二节: 中药的性能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 中药的性能

• • • •
四 五 沉升 归 毒

•*

•*
降 浮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能补、能和、能缓
•补益
•调和
•缓急
•诸虚证
PPT文档演模板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拘挛 •疼痛
中药方剂总论
•酸
•能收 能涩
•收敛
•固表 •敛肺 •止汗 •止咳
•固涩
•涩肠 •涩精 •固崩 •止泻 •缩尿 •止带
•体虚 •肺虚 •多汗 •久咳
PPT文档演模板
•久泻 •遗精 •崩漏 •滑脱 •遗尿 •带下
•性能
•指药物各自所具有的特性 和作用,是药物偏性的体现。
•药物的偏性 •人体阴阳的偏性
PPT文档演模板
•寒性 •热性
•偏盛 •实寒实热 •偏衰 •虚寒虚热
•以偏纠偏
中药方剂总论
•寒
•(一) •凉 •四气
•温
•热
•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 物 •平性:作用平和的药物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 物
PPT文档演模板
一、中药的品种
同物异名现象:如麦门冬因其根的形状而得名,又据《 吴普本草》记载,根据其常绿的生长特征,又有忍冬 、忍凌、不死药三名,再因其叶如韭叶,而秦名乌韭 、楚名马韭、越名羊韭、齐名爱韭与香韭;此外,还 有禹余粮、仆垒、随脂等诸多名称。 同名异物现象:不同的品种,又可能被称为相同的名称 ,如在《中药大辞典》中,被称为“过山龙”的品种 有23种,其中的“土黄连”亦有20个品种。在《本草 纲目·序例》中,也专列了大量“一名二物”、“一 名三物”、“一名四物”和“一名五物”的药物。
中药方剂总论
•苦
•能泄、能 燥
•通 降 清 •泄、泄、泄
•便秘 •咳嗽 •实热 •淋证 •气喘 •火毒
•燥湿 •清热燥湿
•湿热证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咸
•能下、能软
•泻下通便
•软坚散结
•大便秘结
PPT文档演模板
•瘰疬瘿瘤 •癥瘕痞块
中药方剂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淡
•能渗、能利
•(淡渗利水)
中药的起源
1.与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药食同务训》载:“神农……尝百 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 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上中下三 品
草神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第一节: 中药的品种产地与采制贮存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中药方剂总论
五性 属性
作用
药材代表

阳 祛寒补虚

祛寒,消除寒症
红枣,当归,川芎, 肉桂,干姜,花椒,

阴 清热解暑,消除热症 金银花,黄连, 黄芩

降火气,减轻热症
菊花,西洋参,罗汉果

健胃开脾,强壮补虚 枸杞,芡实,甘草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问题: • 根据“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 •原则,药性寒凉或温热的药能不能 •解决所有的热证或寒证,为什么?
•渗利小便
•水肿
•小便不利
中药方剂总论
五 作 用 对应

器官
代表中药材
辛 活血行气 肺 木香,薄荷,川芎,肉桂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二)
•五味
•辛 甘 酸 苦 咸 淡
•能 散 •能 行
PPT文档演模板
•能 •能 •能 •能 •能
补收 泄下渗
•能 •能 •能 •能 •能
和涩 燥软利
•能
中药方剂总论
•辛
•能散、能 行
•发散、发汗
•行气、行血
•各种表证
PPT文档演模板
•气滞、血瘀证
中药方剂总论
•甘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PPT文档演模板
• 川贝
• 三七
中药方剂总论
(二)、确定道地药材的因素 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
素有关,但关键因素是临床疗效。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
山西上党人参绝灭,现以东北人参为贵。
川芎《本经》即有收载,宋代才成为道地药 材。
三七原道地药材产地为广西(广三七、田七) ,现为云南(滇三七)。
PPT文档演模板
中药方剂总论
二、中药的产地
•(一)、什么是道地药材(地道药材)
• 道:古代的行政区划。地:地域、地区 •质优效高的特产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 如广陈皮、新会皮(橘皮)、四大怀药(怀 菊花、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川连(黄 连)、川贝、川椒(花椒)、川断(续断)、阳春砂 (砂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