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为害及防治
防治2023-11-09contents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为害•病原菌与传播途径•发病条件与环境影响•防治方法与技术措施•防治效果评估与展望•案例分析与应用实践目录0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为害症状识别叶片症状01初期呈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后期逐渐扩大为受叶脉限制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角状油渍状,中间灰白色至淡黄色,后期病斑干枯易碎。
茎部症状02呈水渍状小点,扩大后为稍凹陷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后期干燥时龟裂。
果实症状03初期呈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为稍凹陷的黄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果实龟裂。
分布范围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为害严重。
为害程度该病在黄瓜生长期间可一直发生,造成叶片早枯,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病害分布与为害程度为害特点与原因分析为害特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和果实,造成叶片早枯、果实龟裂,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原因分析病原菌通过伤口、气孔等途径侵入植株,高温高湿、叶面结露、植株衰弱等情况下病害容易发生。
此外,连作、施肥不当、浇水过多等也容易导致病害加重。
02病原菌与传播途径细菌形态特征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该细菌呈短棒状,有荚膜,无芽孢,具极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
病原菌鉴定生理生化特性该细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如蔗糖、甘油、果糖等碳水化合物以及硝酸钠、尿素等含氮化合物,产酸、产气、不产生荧光色素。
致病性该细菌侵染黄瓜后,主要引起叶部病害,如角斑病、缘枯病等,也可侵染果实和茎部,引起溃疡和腐烂。
传播途径与流行规律传播途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也可通过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
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雨水飞溅和昆虫传播。
流行规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和品种抗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湿度高、温度适宜(24-28℃)、多雨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和流行;连作地块、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发病较重;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存在差异,感病品种容易发生流行。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无公害防治
无公害防治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无公害防治方法通常较 为依赖自然环境条件,如气候、土壤等,防治
效果相对较为不稳定。
成本投入可能增加:部分无公害防治方法需要增加人 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可能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
局限
技术要求高:无公害防治方法对农民的技术要求 较高,需要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和操作技能。
合理灌溉,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湿度 ,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肥料管理
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
病虫害防治
及时发现并防治黄瓜上的其他病虫害 ,避免病害与细菌性角斑病的交叉感 染。
田园清洁
在生长季节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残 枝败叶,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降 低来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1 2
病害发生率
通过定期调查和统计黄瓜植株上的细菌性角斑病 发生情况,计算病害发生率,以评估防治效果。
病害严重程度
对发病植株的病害症状进行观察和记录,评估病 害的严重程度,反映防治措施的效果。
3
产量和品质
通过比较防治前后的黄瓜产量和品质指标,如单 果重、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等,客观评价防 治效果。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无公害 防治
汇报人: 2023-11-17
目录
• 病害概述 • 病害的无公害防治策略 • 生物防治方法 • 物理防治方法 • 化学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与展望
01 病害概述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定义
• 定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黄瓜上的一种常 见病害。
病害的症状及识别
抗生素类杀菌剂
抗生素类杀菌剂对细菌病害有较好防治效果 ,且不易使病原菌产生抗性。例如农用链霉
素、中生菌素等。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黄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然而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
其中之一便是细菌性角斑病,这是会导致黄瓜出现叶片和果实上的黑点,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的病害。
本文将会介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帮助您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避免这种病害的出现。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一种名为“细菌性角斑病菌”的病原体引起的。
其在黄瓜的叶片、叶柄和果实上留下了突出的黑色病斑。
病斑边缘为黄色或绿色,呈边缘锯齿状。
感染时,还会出现叶片枯萎、萎缩、变形、弯曲等症状。
果实上的病斑会扩散至整个果实,致使其腐烂而变得不可食用。
预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鉴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黄瓜产生的危害,到底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它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预防措施:1. 种植抗病性状强的品种首先,选择抗病性状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是预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根本措施。
根据黄瓜品种的特性和不同生活区域的细菌性角斑病病害区分,选择相应品种进行种植是关键。
建议在选择品种时,要向当地的农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咨询。
他们会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特点等多种因素,帮助您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2. 种植前认真消毒在黄瓜种植前,必须认真进行土壤、器具以及种子的消毒工作,这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预防的首要任务。
对于土壤的消毒,可使用钙氰化物,它能清除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以及其他的细菌病害,同时也保持土壤的肥力。
此外,对于移栽用的器具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悬在器具表面的病菌。
使用健康的播种种子同样也是预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加强黄瓜的管理黄瓜的管理对于预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也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黄瓜植株出现黄叶、枯黄或干萎的情况,必须及时将其从种植区域移除并烧毁。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传播,来保持黄瓜健康的生长。
4. 注意灌溉灌溉水不能过量,否则容易引起水渍病,而过少的灌溉又容易导致黄瓜生长不良。
在灌溉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水滞留在黄瓜植株旁边,这样可以降低病害感染的概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近几年,随着各地蔬菜保护地面积的迅猛发展,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成为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
苍山县的黄瓜角斑病发生较为普遍,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同时,由于黄瓜角斑病的症状类似黄瓜霜霉病,所以防治上易混淆;造成严重损失,故应注意识别和防治。
一、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可侵染叶片、叶柄、茎、瓜条,苗期发病时,子叶上形成圆形和半圆形的褐色斑,稍凹陷,后期叶干枯,成株期叶片上初见水渍状圆形褪绿斑点,稍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褐色斑,外绕黄色晕圈。
潮湿时,病斑背面溢出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干裂,形成穿孔(孔洞),茎和瓜条上的病斑裂溃烂,瓜条蒂部受害,甚至烂到种子上,有臭味,干燥后呈乳白色,并留有裂痕。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在多角形病斑背面呈现黑色色的霉状物,叶子上无粘液;若栽种高抗霜霉病品种,病斑呈近椭圆形或近圆形,同时病斑不穿孔(无孔洞)。
二、病原及发病条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属的一种细菌引起的,病菌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
土壤中的细菌靠灌水时飞溅传播,新产生的细菌靠风雨、农事操作、昆虫等传播,病苗从伤口、气孔、水孔侵入寄主,发生为害。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适宜温度为25℃-28℃,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上;温度高于35℃或低于l2℃不易发病。
在高温多雨,地势低洼积水,多年连茬,肥水管理不严,尤其是保护地栽培轮作困难,棚室内高温高湿,为追求经济效益过于密植等,都易引起发病,危害加重。
三、防治l、选用抗病品种。
如津春1号,津研4号,中农11号、13号,新泰密刺等抗病品种。
2、浸种消毒。
用50℃的温水浸种20分钟,然后捞出放在凉水中没4-6小时,再催芽播种;也可用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90分钟,清水冲洗后催芽插种,均可起到对种子消毒作用。
3、无病土育苗及高畦覆膜。
采用大田土育苗最好,以保证苗期不带苗,同时定植时以高畦覆盖地膜为好。
学习根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绝招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播途径
种子带菌
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昆虫传播
病原菌可通过黄瓜甲虫、蚜虫、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
02 科学防治黄瓜细 菌性角斑病
农业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
选择对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好抗性的黄瓜品种,降低病害发 生的可能性。
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轮作,避免连作,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 的数量。
种子消毒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 ,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小时,以减少病原菌 要手段,但往往被忽视。包括合理轮作、深耕细作、 种子消毒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原菌数量、提高作物抗病能 力。
忽视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的重要性
农业措施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通过合理的种植计划、田间 管理、肥料施用等措施,能够创造出不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侵 染的环境,从而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及时排水
保持田间排水畅通,避免田间积水,降低 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合理使用农药
预防为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使用农药 预防,避免病害扩散。
科学用药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 使用说明合理配制和使用农药。
交替使用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应交替 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安全间隔
在采收前一段时间内避免使用农药 ,保证农产品安全。
成功案例二:河北某农业合作社的防治经验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统防统治、综合防治、加强培训
该农业合作社在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中 ,采取统防统治的方式,统一用药、统一管 理,确保防治效果。同时,注重综合防治, 如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 等。此外,他们还加强了培训,提高农户的 防治技能和意识。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控制
夏季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如何防治
为种植者提供有关防治策略、药剂选 择、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帮 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
结论
05
重要性与挑战
威胁作物生长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对黄瓜的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
难以防治
由于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具有抗药性,使得防 治难度加大,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影响农民收入
02
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症状相似 ,容易混淆,需要仔细鉴别。
发病原因分析
02
病原菌
细菌性角斑病是由假单胞菌属细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引起的。
该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多 种植物的细菌性病害。
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通过水滴飞溅、昆虫 、农具等进行传播。
夏季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如何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症状识别 • 发病原因分析 • 防治方法 • 防治实践建议 • 结论
疾病症状识别
01
典型症状
叶片受害
初期呈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后 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
变化为灰褐或黄褐色。
果实受害
初期产生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为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有乳白色粘液 溢出,后期常有细菌菌脓形成。
如果发现叶片上有水渍状的小斑点,并逐渐扩大为灰白色或淡黄色 的角斑,叶背面有水渍状的小疮疹,这些是细菌性角斑病的典型症 状。
监测重点
在雨后和露水未干的时候,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高峰期,种植者应 加强对这些时段的监测。
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物理防控
使用防虫网、遮阳网等物理屏障,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入侵。
化学防控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
选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好 抗性的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可
能性。
种子消毒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 用55℃温水浸种20分钟,或用 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1小
时,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防止病害发生。合理 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
高植株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预防为主
在病害未发生前,可喷洒一些保护性 杀菌剂进行预防,如波尔多液、农用 硫酸链霉素等。
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病害,应立即喷洒治疗性杀 菌剂,如噻唑锌、喹啉铜等,以控制 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轮换用药
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 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注意安全
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安全使用 ,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防治时机的选择和防治次数的安排也会影 响防治效果。
05
结论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重要性
01
保护农业生产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对黄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防治该病对于保障农业生产、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02
维护生态平衡
植物病害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还与生态系统的平衡密切相关。
产量损失
由于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 ,黄瓜的产量和质量都会 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 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绝收。
防治难度
由于细菌性角斑病的传播 途径广泛,防治难度较大 ,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 防治。
02
发病规律
气候与土壤因素
湿度
高湿度环境有利于细菌繁 殖和病害发生。雨后或浇 水后,土壤湿度增加,病 菌繁殖加快,病害易发。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栽培过程中一种让不少种植户朋友都感到头疼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幼瓜等,我国大部分产区均有发生。
下面一起学习一篇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栽培过程中一种让不少种植户朋友都感到头疼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幼瓜等,我国大部分产区均有发生。
下面一起学习一篇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有哪些?黄瓜角斑病叶片感病初期病斑受叶脉限制,叶正面有时呈小型多角形病,叶背为浅绿色水渍状斑,渐渐叶面变成浅褐色坏死病斑,这是易与霜霉病症状混淆的病害。
但是细菌性角斑病后期病斑逐渐变灰褐色,棚室温湿度大时,叶背面会有白色菌脓溢出,这是区别于霜霉病的主要特征。
干燥后病斑部位脆裂。
1、叶片染病针头大小水浸状小斑点到多角形黄褐色病斑再到灰白色,易穿孔破裂。
湿度大时,叶背面病斑处有白色菌脓。
2、瓜条染病近圆形至椭圆形病斑水浸状到淡灰色病斑常开裂,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再到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幼瓜被害后常腐烂、早落。
3、茎、叶柄、卷须染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如何防治?1、选用对病品种,比如引用抗寒性强的杂交品种。
2、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并烧毁,病穴撒入石灰消毒。
深耕土地,注意放风排湿,采用高垄栽培,严格控制阴天带露水或潮湿条件下的整枝绑蔓等农事操作。
3、种子消毒。
可以温水浸种,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2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浸种1-2小时,洗净后播种。
4、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可以选择以下药剂进行保护和治疗:2%春雷霉素液剂5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300-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倍液、20%吗啉胍.乙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300倍液、7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2.5%氟哌酸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日光温室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7 年第 12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40科研◎农业科学日光温室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王淑萍近几年随着各地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保护地黄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随着种苗的不断引进,病原逐年积累,黄瓜的各种病害越来越多,特别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呈重发态势,危害日益严重,对黄瓜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对日光温室的黄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通过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大量调查,提出防治措施。
1 细菌性角斑病的危害症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瓜条,偶尔在茎上发生,该病一般发生在黄瓜幼苗期和成株期,尤对成株期的叶片危害最重。
1.1 黄瓜子叶发病初为水浸状,颜色为浅绿色,近圆形凹陷斑,后变为淡褐色干枯透明斑。
真叶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油渍状小斑点,并随着发病逐渐扩大。
因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黄褐斑,潮湿时叶背面的病斑处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病斑呈白粉末状。
最后病斑容易干裂或穿孔,病斑有透光感觉。
1.2 茎、叶柄发病侵染点为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见菌脓,严重时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茎蔓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1.3 瓜条发病果实出现水浸状小斑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渐变为褐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幼瓜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
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病源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型。
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浸染子叶。
病菌从伤口和孔口侵入,经过7—10天后可出现病斑,从伤口侵入潜育期短,一般3—7天可出现病斑。
黄瓜最易感病生育期是开花坐果期至采收盛期。
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原菌通过溅水浸染叶片、茎蔓和瓜条。
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
发病和流行的最适温度是20℃—25℃,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
预防性喷药
在病害发生前或初期,定期喷洒 保护性杀菌剂,如铜制剂、波尔 多液等,以保护植株免受病原菌 侵染。
治疗性喷药
在病害发生后,选用内吸性杀菌 剂,如链霉素、春雷霉素等,进 行喷雾治疗,注意轮换用药,避 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
筛选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田间施用,有效减少病原菌数 量,控制病害发生。
健康种子处理
采用健康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如 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以杀死种子 表面的病原菌。
农业防治
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避免 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施肥管理
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 提高植株抗病力。
清除病残体
及时清除田间病叶、病果,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 所和传播来源。
病害的发生规律
病原菌的存在:病原菌可在种子 、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成为初 次侵染源。
植株抗病性:不同品种的黄瓜对 细菌性角斑病的抗病性存在一定 差异。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 的有效措施之一。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以下 因素有关
环境条件: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温度 适宜、湿度高的条件下,病原菌 繁殖迅速,病害易于流行。
了解这些特征、生存 条件以及传播途径,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 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
CHAPTER 03
防治策略
预防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强抗性 的黄瓜品种进行种植,以降低病
害发生的风险。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死种 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初侵 染源。
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黄瓜植株的 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 株,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所。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技术措施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技术措施汇报人:2023-12-2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概述•发病原因与环境条件•防治技术措施目录•田间管理与监测预警•总结与展望01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概述定义与症状定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果实和茎蔓。
症状叶片受害后,初期呈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为多角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表面有白色细菌溢脓。
果实受害后,表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褐色病斑,表面有白色细菌溢脓。
茎蔓受害后,呈水渍状缢缩,造成植株枯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是细菌中的假单胞菌属的一种细菌。
病原菌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气孔、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
传播途径病原菌与传播途径对黄瓜生长的影响影响产量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会导致叶片枯死、果实腐烂,从而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影响品质受害果实表面出现褐色病斑和白色细菌溢脓,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品质。
影响生长病原菌的侵害还会导致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甚至枯死。
02发病原因与环境条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病原菌繁殖迅速,病害容易发生。
温度的突然变化,如日夜温差大或季节性温度波动,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展。
气候与温度温度变化适宜温度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
湿度越大,病害越严重。
湿度条件连续阴雨天气或大雨过后,田间湿度增加,为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降雨影响湿度与降雨土壤与肥料黏重、排水不良的土壤有利于病原菌的存活和繁殖,从而加重病害的发生。
肥料使用过量使用氮肥或肥料搭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植株抗病能力下降,增加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种植密度过高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植株间通风不畅,湿度增加,从而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和病害的发展。
品种抗性不同品种的黄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存在差异。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种植密度与品种抗性03防治技术措施选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降低发病风险。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后期
03
病斑呈灰白色,湿度大时出现白色分泌物,干燥时病
斑易穿孔。
发病部位
•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柄、卷须、茎蔓和果实。
发病条件
01
病原菌主要在种子内潜伏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02
也可在病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
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雨溅传播蔓延。
03
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发病,连阴雨或白天到夜间有
传播途径
雨水传播
病原菌可以通过雨水的飞溅和冲洗传播到其他部 位。
昆虫传播
某些昆虫如蚜虫、粉虱等可以携带病原菌并进行 传播。
接触传播
农事操作过程中,如摘心、绑蔓等,可以造成伤 口,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发病规律
1 2 3
气候条件
湿度是影响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湿度高、温度适宜(24-28℃)的环境有利于病 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问题
尽管如此,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例如:病原菌的变异和抗 药性、病害的流行和暴发机制、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需要进一步 加强。
研究发展趋势
趋势一
深入开展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机制研究,揭示病原 菌的变异和抗药性机制,为研发新的防治药剂和策略提供 理论依据。
趋势二
加强病害流行和暴发机制的研究,深入探讨气候、环境等 因素对病害传播和流行的影响,为预测和预警病害提供科 学依据。
轮作制度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制度,降 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和残株, 减少细菌源;保持田间排水畅 通,避免积水。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黄 瓜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01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使用50%琥胶肥酸铜可 湿性粉剂或5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 粉剂进行拌种,以消灭种子表面的 细菌。
VS
也可使用温汤浸种法,将种子浸泡 在55度温水中20分钟,然后晾干播 种。
合理施肥和水管理
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 力,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 。
在浇水时,要避免过量浇水导致土壤过湿, 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及时清理病株残体
一旦发现有病株,要立即将其拔除,并集中处理。
清理病株残体后,要对病穴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 菌的传播。
05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诊断与防治
诊断方法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叶片出现水渍状小斑 点,逐渐扩大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病 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叶背病斑呈灰白色 ,无晕圈。湿度大时,病部有乳白色菌脓 溢出。
显微镜检查
将病叶的透明薄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细菌的存在。这是确诊细菌性角斑病的关 键步骤。
实验室检测
通过采集病叶样本进行实验室培养和检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种类 。
症状识别
01
初期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初期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直径
在0.5-1mm之间,斑点无明显边缘,此时病菌尚未侵入叶肉组织。
对植物的影响
影响生长发育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会对黄瓜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导致 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果实发育不良等。
降低产量
该病会导致黄瓜产量大幅下降,同时也会降低黄瓜的品质和 口感。
02
细菌性角斑病的诊断
诊断方法
症状观察
细菌性角斑病在黄瓜叶片上表现为细小的黄色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 ,边缘常有黄色晕圈,病斑背面常产生乳白色黏液。观察病斑的形状、颜色和特征,是诊 断细菌性角斑病的重要依据。
黄瓜病害之细菌角斑病
果实受害
果实受害后,不仅会降低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因病菌 的侵入导致果实腐烂。
茎部受害
茎部受害后,会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严重时会导致植 株萎蔫。
对整体生长的影响
细菌角斑病的发生会对黄瓜的整个生长过程产生影响,严 重时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的 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02
细菌角斑病诊断与识 别
03
安全间隔期
在采收前7-10天应停止喷药,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生物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可有效防治细菌角斑病。但生物农 药的起效较慢,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其他防治方法
如采用高温闷棚技术、使用抗性品种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细菌角斑病的 危害。
黄瓜病害之细菌角 斑病
2023-11-08
目录
• 细菌角斑病简介 • 细菌角斑病诊断与识别 • 细菌角斑病防治方法 • 细菌角斑病预防与控制 • 黄瓜病害综合防治建议
01
细菌角斑病简介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细菌角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症状
该病害主要侵害黄瓜的叶片、果实和茎部。叶片受害后,会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随后扩大为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 ,边缘有黄色晕圈;果实受害后,表面会出现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稍凹陷的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湿度 大时,病部有白色菌脓溢出。
03
细菌角斑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
选择对细菌角斑病有较好抗性的品种,如津研系 列、津春系列等。
合理轮作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的 细菌含量。
种子消毒
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40%福尔马 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或用硫酸链霉素 200mg/kg溶液浸种2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并催芽播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无公害防治
合理轮作
总结词
合理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减少病害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种植黄瓜时,应避免连作,采取与非瓜类蔬菜轮作的措施。轮作时间一般为23年,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数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科学施肥
总结词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黄瓜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详细描述
在施肥时,应注重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搭配。增施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适当补充化肥可以 满足黄瓜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应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以免造成植 株徒长,降低抗病性。
针对病原菌选药
针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选择具有较 强杀菌作用的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避免使用禁用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
掌握最佳防治时期
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病前进行防治, 避免病害蔓延。
均匀喷雾
确保药液均匀覆盖在黄瓜叶片和果实 表面,以提高防治效果。
有益微生物的利用
有益微生物的筛选
从土壤和植物组织中筛选对黄瓜细菌性角斑 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有益微生物。
有益微生物的接种
将筛选得到的有益微生物接种到黄瓜植株上 ,通过改善土壤微生态和增强植物抗病性,
达到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目的。
06
化学防治措施
科学选择农药
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
为确保无公害防治,应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以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影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会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减产甚至 绝收。此外,该病还会影响黄瓜的品质,使黄瓜变得软腐、有臭味,失去食用 价值。
夏天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和治疗办法
05
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农业防治的成功案例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细菌性角斑病 有较好抗性的黄瓜品 种,提高植物本身的 抗病能力。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 毒处理,如用55℃ 温水浸种15分钟, 或用40%福尔马林 150倍液浸种1.5小 时,能有效减少病原 菌的数量。
防虫网隔离
在棚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阻止昆虫进入,以减少病害传播 。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如枯草芽孢杆菌、农用链霉素等,可有效防治细菌性角斑病。
以菌治菌
利用拮抗微生物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如使用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等。
04
细菌性角斑病的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喷洒农药
可以使用农用链霉素、新 植霉素等生物农药进行喷 洒,以杀死细菌并防止其 蔓延。
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
针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应考虑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 种方法相结合,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案。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结合适当的栽培措施和农药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黄瓜细菌 性角斑病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为圆形或长条形病斑,褐色至灰褐色,有淡淡黄色晕圈,有时会开裂并
溢出白色菌脓。
诊断方法
观察症状
根据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出现的症状,如水渍状斑点、圆形或长条形病斑、黄 色晕圈和白色菌脓等特征,初步诊断是否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叶、茎和果实的病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测,如细菌培养和显微镜检查等 ,以确定病原菌的存在和种类。
涂抹药物
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病斑 ,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膏 进行涂抹,如红霉素软膏 等。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及无公害防治
水 、 中耕 、 通 风 , 量 降 低 棚 内湿 度 , 少 结 露 勤 多 尽 减 和滴 水 , 如果 棚 内有 露水 , 不 宜进 棚 操作 , 则 以防 人
为传 播 病 菌 。 长期 及 收 获后 要 及 时彻 底 清 除 田间 生 病叶、 病果 , 出 田外 集 中深埋 或 烧毁 。 带 35 药 剂 防 治 . 发 病 初 期 喷 施 3 /g的 2 0mgk %春 雷霉 素 液 剂 或 7 %农 用 链 霉 素 40 0倍 液 , 可 喷 2 0 也
3 无公 害 防治 方法
子 叶 染病 , 最初 形 成 水浸 状 圆 形 或半 圆形 的 凹 陷斑 , 渐 变黄 褐 色 , 期 干枯 。真 叶染 病 , 为针 逐 后 初 头 状 大小 水 浸 状 斑 点 , 扩 大 , 后 因受 叶脉 限制 而 形 成 多角 形 黄褐 色 病斑 ,后期 病 斑 中部 干 枯 脆裂 、 形 成 穿孔 , 度 大 时 病 斑 背 面溢 出 白色 菌 脓 , 后 为 湿 干
超 过 6小 时 , 片上 病 斑 大且 典 型 , 度 低 于 8 % 叶 湿 5
或 饱 和 湿 度 时 间 不 足 3小 时 , 病斑 小 ; 夜 温 差 则 昼 大 , 露 重且 持 续 时 间长 , 结 发病 就 重 。通 常在 温 暖 、 多 雨 、 洼 、 作 等条 件 下 发病 严 重 。 低 连
发 病 。 高 温 多 雨 、 势 低 洼 积 水 、 年 连 茬 、 水 管 地 多 肥
34 加 强 田 间 管理 .
露地 可采用高垄覆 膜栽培 ,
以增 强 雨 季 防 涝 排 渍 能 力 , 低 空 气 湿 度 , 明显 降 能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准确识别与防治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精准识别与防治袁培祥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东北、华北发生最重。
随着塑料大棚栽培的普及,该病田间为害日趋严重。
一些老菜区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细菌性角斑病叶片正面发病初期症状细菌性角斑病叶片背面发病初期症状【田间症状】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染茎、叶柄、卷须、果实等。
子叶被害时,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变成黄褐色斑。
真叶染病后,先出现针尖大小的淡绿色水浸状斑点,渐呈黄褐色、淡褐色、褐色、灰白色、白色,病斑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潮湿时叶背病斑外有乳白色菌脓,即细菌液,无黑霉层,后期干燥时病斑呈白色薄膜状,中央组织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茎、叶柄、卷须染病后,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成短条状,湿度大时也有菌脓,严重时病部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后表层留有白痕。
果实上病斑初呈水浸状圆形小点,扩展后为不规则的或连片的病斑,向内扩展,维管束附近的果肉变为褐色,病斑溃裂,溢出白色菌脓,并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而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
细菌性角斑病叶片正面发病中期症状细菌性角斑病叶片正面发病症状细菌性角斑病茎蔓和叶柄发病症状细菌性角斑病果实发病症状1、黄瓜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1)前者病斑较大,颜色较深,黄褐色,不穿孔;后者病斑较小,颜色较浅,质脆易破裂穿孔。
(2)前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产生黑紫色霉层;后者潮湿时叶背病斑上溢出白色菌脓,干后留下白痕。
(3)摘下病叶对太阳光观察,前者病斑无透光感;后者有明显透光感。
(4)前者不为害瓜条;后者可为害瓜条,产生水浸状、近圆形病斑,潮湿时病斑产生菌脓,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维管束附近的果肉变色,病瓜后期腐烂有臭味儿。
在症状拿不准时可采用简单方法辨别,即将病叶取下,放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中稍淋点儿水,于15℃-20℃下放置24小时,若背面病部有黑霉产生就是霜霉病,无黑霉而有菌脓溢出就是细菌性角斑病。
夏季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和治疗办法
合理用药
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 ,正确使用化学药剂,避免过量 使用和滥用,防止对环境和黄瓜
产生不良影响。
安全间隔期
在使用化学药剂后,需遵守安全 间隔期,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 采摘,确保黄瓜的安全性和品质
。
03
治疗办法
病害早期诊断
观察植株症状
定期巡查黄瓜植株,注意叶片、茎部和果实是否正常。细菌性角斑病初期,叶片 上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黄褐色。
02
病害防治
预防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细菌性角斑病有较强抗性 的黄瓜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
发生的风险。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杀死种 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初侵 染源。
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黄瓜植株的 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残 枝败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所。
生物防治
引入拮抗菌
夏季黄瓜和细治菌疗性办角法斑病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病害概述 • 病害防治 • 治疗办法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病害概述
夏季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定义
• 夏季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黄瓜病害,严重影 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该病常在夏季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生, 对黄瓜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筛选对细菌性角斑病有拮抗作用 的益生菌,将其施入土壤或喷洒 在叶面上,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 空间,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利用生物农药
选用对细菌性病害有防治效果的 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等, 进行喷雾防治。
化学防治
选用敏感药剂
根据当地病原菌的敏感性和药剂 的防治效果,选择适合的化学药 剂进行防治,如铜制剂、链霉素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症及防治和治疗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 的传播;合理施肥、浇水,提
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预防措施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 ,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
洒2-3次。
治疗措施
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洒药 物治疗,以控制病害的扩散和 蔓延。
常用药物
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春雷 霉素等。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对植物有害的药物, 注意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
病原菌在寄主组织内繁殖 ,并通过风雨、昆虫和农 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完成 病害的循环。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03
的防治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种抗病品种
选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较 好抗性的品种,降低病害发生
的可能性。
种子消毒
使用无菌种子或对种子进行消 毒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
轮作制度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作,以 降低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02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该病害的 防治成为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病症及防治 和治疗措施,对于提高黄瓜的产量和 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 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02
的病症
症状识别
叶片症状
初期呈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后 期扩大为灰白色,病斑呈多角形 或近圆形,边缘有黄色晕圈,病
斑背面溢出白色菌脓。
茎部症状
呈水渍状小点,后沿茎纵向扩展, 后期病斑呈多角形或棱形,有时病 部溢出白色菌脓。
果实症状
初期呈水渍状小斑点,后期扩大为 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心呈灰白 色,边缘有黄色晕圈,有时病部溢 出白色菌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
细菌性角斑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带菌种子越冬,为翌年初次侵染菌源。
种子上的病菌在种皮和种子内部可存活1~2年,播种后直接侵染子叶,病菌在细胞间繁殖,借雨水反溅、棚顶水珠下落、昆虫等传播蔓延,从寄主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经7~10天潜育后出现病斑,潮湿时产生菌脓,那角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本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防止种子带菌,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和用波尔多液、多菌灵、嘧菌酯百菌清、氟硅唑咪鲜胺、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10-15天喷洒一次,共三次,交替使用,进行防治,一起来了解一下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吧?
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但以成株期叶片受害为主。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
子叶发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微带黄褐色干枯;成株期叶片发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渐变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
茎、叶柄、卷须发病,侵染点水浸状,沿茎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也见菌脓,严重的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留白痕。
瓜条发病,出现水浸状小斑
点,扩展后不规则或连片,病部溢出大量污白色菌脓。
条件适宜病斑向表皮下扩展,并沿维管束逐浙变色,并深至种子,使种子带菌。
幼瓜条感病后腐烂脱落,大瓜条感病后腐烂发臭。
瓜条受害常伴有软腐病菌侵染,呈黄褐色水渍腐烂。
浩瀚高科农业专家提醒:角斑病易与霜霉病混淆而用错药,使病害屡治不愈。
一般霜霉病叶片病斑背面有黑色或紫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土壤中的病菌通过灌水、风雨、气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
病菌由气孔、伤口、水孔侵入寄主。
发病的适宜温度18一26℃,相对湿度75%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种植过密的地块,病害均较重。
介绍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哪些病症的内容,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治理,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角斑病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