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之欧阳家百创编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之欧阳学文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欧阳家百(2021.03.07)1、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1.1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手术病人身份标示识别的制度。
1.2手术病人接送程序严格遵守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提高对手术病人基本信息掌握的准确性。
1.3按照《术前准备单内容》,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的身份与手术名称核对、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清点等三个部分进行交接核查。
1.4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2.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2.1建立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及工作指引。
2.2按照《手术护理记录单》中“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的内容,在手术开始前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核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及敷料的名称、数量(包括器械的螺钉),并逐项准确记录。
2.3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
2.4关闭空腔脏器、关闭切口前后、器械护士交接时,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确认数量核对无误,告知医师,方可关闭切口。
2.5清点手术物品时必须是两位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完全摊开纱布并同时发出声音,必须使用有显影的纱布,台上纱布不得剪切,不得拿出手术间外。
2.6如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告知医生,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向上级汇报。
3.严防病人意外发生3.1防坠床:建立手术病人安全运送工作指引,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病人必须由病房护士护送至手术室,急、危、重病人必须有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共同护送;建立病人术前的坠床风险评估指引,不让任何手术病人徒步进入手术间,低风险病人以轮椅运送,中度风险以上的病人以车床运送,并确保上好床栏,不得让有风险的病人独自留在等候室内。
3.2防管道脱落:建立转移病人过床、全身麻醉诱导期、复苏期的三阶段管道评估及护理工作指引;对护士做好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及各种引流管道的相关培训。
4.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4.1病人进入手术室前1小时室温应调至26~28℃,如非手术特殊需要,整个手术过程室温应恒定在22~24℃之间。
2021年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欧阳光明(2021.03.07)一、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二、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
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入院病历。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
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入院病历。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性情况,引流情况等。
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房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
患者身份识别之欧阳家百创编
一特殊场所患者的身份识别欧阳家百(2021.03.07)(一)急诊科1.接诊护士应评估患者的意识、精神、语言、行为能力。
与神志清楚、行为正常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就诊原因。
2.遇到成批患者救治时,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对伤员进行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4种颜色,对轻、重、危重、死亡人员作出标志。
系于患者手腕或脚踝上。
3.配合医生抢救时一定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核对腕带,准确核实患者身份。
(二)中心输液室对照注射单核对患者身份,查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和途径。
遇到同名同姓的患者,护士应在确认其身份后,在输液瓶,注射单上做醒目的标志,主要标记区分两者的特征性信息,例如性别和年龄等。
提醒护士在更换药物时加强查对。
(三)产房(新生儿身份识别)1.产妇入院时,护士查对产妇的身份证与准生证,核对姓名、年龄、照片,确认身份无误后安排床位,系腕带。
2.胎儿娩出后,由助产士巡回护士分别将新生儿抱给母亲确认性别,并口头复述一遍。
3.填写新生儿信息表:巡回护士盖新生儿左脚印和产妇的右拇指印于病历留存。
为新生儿称体重、测量头围、身长、记录在病历存档。
助产士发现新生儿畸形应告知家长,必要时请父亲核实,并详细记录在病例中。
4.系新生儿身份标识:床头卡和腕带2个,书写内容包括:床号、出生日期与时间、婴儿性别、身长、体重、母亲姓名,腕带系于新生儿的手腕和脚踝部,松紧适宜,防止脱落。
床头卡系在新生儿包被外。
5.同时多名产妇分娩时,助产士按以上要求处理后,将新生儿分开放置于操作台上,以免混淆。
6.产妇和新生儿转入爱婴病房时,护士应与助产士核对产妇分娩记录、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做好“新生儿转交接登记”。
7.每日检查新生儿腕带,如有松脱,立即更新。
8.执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应该核查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尤其在新生儿沐浴时,护士在为其穿脱衣物前后要仔细核对,腕带和床头卡上的标识应一致。
9.出院时,护士须与家长再次核对新生儿腕带、脚踝带、床头卡,留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存档。
有创诊疗操作规范之欧阳家百创编
概述1欧阳家百(2021.03.07)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2有创操作准入管理制度3有创操作资格申请表5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及流程6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及手术医师资格审核标准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2手术安全核查表15一、应用静脉套管针注射的告知程序:16二、应用静脉锁骨下穿刺注射的告知程序:17三、应用静脉输液泵注射的告知程序:18四、应用动脉穿刺(血气)的告知程序:19五、应用吸氧的告知程序:20六、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的告知程序:21七、应用鼻饲管的告知程序:22概述一、定义:有创诊疗操作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具有一定创伤和风险的各种诊断、治疗性操作。
二、分类:1、一般性操作:各种内镜检查、各种穿刺(包括胸穿、腰穿、骨穿、肾脏穿刺、甲状腺穿刺、深静脉穿刺、淋巴结穿刺、上颌窦穿刺等等)、有创性的治疗、淋巴结活检、治疗方案的更改、椎间盘吸切、各种封闭、关节腔内注射、切开引流、静脉切开等。
2、特殊性操作:各类型手术。
有创诊疗操作管理制度1、新的有创诊疗操作需严格按有关程序进行报批后方可进行。
2、在行有创操作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委托人详细交代清楚此项有创操作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强调其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存在的其他问题,使患者和家属充分知情,尊重患者和委托人的意见,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实施。
3、进行操作前,按要求做好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备皮及化验检查;准备好环境,备齐抢救物品、药品。
4、严格按有创操作常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5、操作完毕,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注意事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详细记录操作过程及病情变化,并做好交接。
有创操作准入管理制度为保障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的利益,对临床有创检查、治疗项目实行资格准入。
(一)临床有创检查、治疗资格准入项目专指临床、医技科在常规条件下所开展的有创检查、治疗;紧急情况下,为防止病人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我院执业医师均可实施有利于病人的有创操作。
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步骤及必考内容之欧阳家百创编
在引导员引导下,在进入考场前,核对考生身份,交实践技能考分登记手册后进入以下程序:欧阳家百(2021.03.07)第一站:——内容: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方式:笔试步骤:抽考试题号→进入考场(1-数人)→领考题、考试22分钟→交卷→侯考大厅等待考官判分第二站:——内容:操作、医风、体检方式:边操作边口答步骤:抽考试题题号→进入考场(1-数人)22分钟→大项目→小项目→医德医风→考官判分第三站:——内容:体检、X线片、心电图方式:电脑步骤:抽考试题题号→进入考场→电脑考试22分钟考试结束——三天后通知单位考试是否通过一个月后发实践技能考试合格证第一站考试:(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题是根大纲要求的病症综合起来的,一般有50多道题让考生抽。
回答很有技巧,在进行任何症状的采集都应用以下“公式”,即可得80%的分值。
1. 问病史:包括以下5部分◎病因、诱因◎主要症状的特点◎伴随症状◎全身状态,即发病后一般状态◎诊疗经过2. 即往史◎相关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一定要提及,每年的的评分标准都有此项)3. 问诊中一定要条理性强,想好了再写,不要过后再乱加,因此失分4. 围绕主述来询问单靠一个主诉是不能作出诊断的,但还是有倾向性的,如:24岁女发热咳血结核的可能性较大,而45岁男发热咳血则考虑为肺癌,两者采集的倾向则有所区别,这些还是要靠知识积累的,总知,采集时如按照上面的方式,大部分分值已到手今年的考试增加了几个症状:皮肤粘膜出血:考虑: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出血及凝血异常性疾病便秘与腹泻:则为肿瘤、结肠炎、克罗恩病及一些感染性疾病等肿块:主要了解颈部肿块和腹部肿块其它不再细述二)病历分析病历分析例题一般会有60个病历供考生选择,病历分析中重点抓分要注意三点:诊断、诊断依据和进一步检查。
1. 诊断一定要写全,要主次有序。
如慢支的病历诊断要写:1)慢性支气炎合并感染2)阻塞性肺气肿 3)肺原性心脏病 4)心功能几级要注意病史及辅检中提供的每个线索,各个系统中的疾病并不多,很容易判断出来,特别是外科及妇产科,病种更少,一但抽到,则立刻可断定是什么疾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程序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重点环节的流程法度欧阳家百(2021.03.07)为了确保医疗平安,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平安获得最年夜限度的包管,医院制定本制度。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由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
二、医务人员在给病人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收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病人提供其他的诊疗操纵之前均应对患者身份进行识别,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三、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患者身份识另外办法。
四、我院患者身份识别采取患者姓名、住院号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另外依据。
特别注意在使用患者姓名进行识别时,不成以问病人‘你是XXX吗?”,而是要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的信息进行核对。
五、对所有来诊患者均要进行身份识别,相关工作人员有责任依据患者的身份证、户口本、医保卡等有效证件,在各种医疗文书、收款依据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六、无有效证件证明其身份的患者,接诊医师要求患者自己亲自填写姓名、年龄等;对暂时无法识别身份的患者要在病历上注明原因,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七、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办法确认患者身份。
八、进行介入或有创诊疗前,施术者要亲自与患者(或患者亲属)面对面沟通,并把沟通内容简明简明记录在病历上。
九、医院要求各科对无法有效沟通(如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等患者)及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建立使用“腕带”标识牌,作为住院患者的识别制度,在进行各项诊疗操纵前要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十、“腕带”牌记载患者信息包含: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由病房的值班护士担任填写。
十一、要求所有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临蓐室(新生儿)、新生儿病房、所有进入手术室患者以及所有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均要佩带“腕带”牌,以便身份核对识别。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流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欧阳家百(2021.03.07)二、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三、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四、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五、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六、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七、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八、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九、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十、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一、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仙桃市中医医院欧阳家百(2021.03.07)心肺复苏抢救流程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滑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之有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一下)5、松解衣领及裤袋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按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9、持续2分钟的高效频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按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后续的专业用药根据美国今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
心脏跳动停止这,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先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5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纽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颌,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的具体措施与流程之欧阳家百创编
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的措施
欧阳家百(2021.03.07)
医疗安全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不仅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权利,也诠释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诊疗过程中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保证医疗安全,增加医疗透明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为此,我院制定以下规定:
一、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医务人员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确认;其中特殊检查(治疗)、创伤性诊治活动前需知情同意签字确认,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实施操作等医疗行为的顺利进行。
二、引导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向患者宣传提供真实病情和有关信息对保障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三、针对患者的疾病和诊疗信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四、主动邀请和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五、需要使用设备或耗材的,为患者提供设备和材料的相关信息。
让患者对操作有所了解,以确认设备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惟一对应性,以及和相应费用的对应性。
六、药物治疗时,告知患者用药目的与可能的不良反应,鼓励患者主动获取安全用药知识,充分体现患者的知情权,并邀请患者参与用药时的查对。
七、定期向患者举行医疗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参与医疗安全活动。
八、医院设立投诉科,建立投诉机制,向患方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九、流程。
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之欧阳数创编
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错误事件,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各项检查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
一、门诊患者辨识:由患者自述姓名及至少一项个人资料(如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或地址等)。
患者携带附有照片的证件或病历,如身份证、医保卡等。
二、住院患者辨识:医生和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核对患者身份。
询问患者全名时,须确认患者有具体回应,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如无法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杜绝仅以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来确认其身份。
要求使用患者的姓名及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核对的两个要素。
三、实施各项操作时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
实施有创诊疗活动前,操作者应亲自与患者(和/或家属)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手术(麻醉)室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析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制度1、腕带填写应字迹清晰,填写准确。
佩带应松紧适宜。
2、对昏迷病人,认知障碍病人,实施手术病人,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别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之欧阳理创编
各项诊疗活动的患者身份核对方法及流程核实医嘱→核实患者信息→评估患者→用物准备→患者及环境准备→核对医嘱及患者身份→核对腕带(输血时需双人查对)(操作前查对)→诊疗操作中查对→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操作中查对)→健康教育。
正确的患者身份识别方式(1)2种以上方式(住院号+姓名),形式:腕带+询问。
(2)无法询问者:腕带+床头卡,家属或知晓者陈述患者的身份。
(3)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Q114问:患者转科时的身份识别流程如何?(适用于病房转入科室)答:转出科室核对患者身份(腕带+询问:床号姓名)→填“转科交接单”转出部分→转运人员(必要时有医护人员)与转出科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转运患者→与转入病房护士双方进行身份核对→交接病情、资料、注意事项→转入科室护士填写“转科交接单”转入部分。
患者转入手术室时身份识别流程:(适用于急诊、病房转入手术室环节)转运人员凭手术排程单/手术通知单接患者→转出科室护士核对患者身份(腕带+询问:床号姓名)→填《手术患者前护理评估及交接记录单》“术前评估及转科记录”部分→转运人员(必要时有医护人员)与转出科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及带入手术室物品/药品→进行相关物品/药品交接→转运患者→手术室护士安全稳妥固定患者→转运人员与手术室护士双方进行身份核对(腕带、姓名)→交接病情、资料、注意事项→手术室护士确认签字。
患者转出手术室身份识别流程:(适用于手术室转入病房环节)手术室护士填写《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评估及交接记录单》“手术室转入病房记录”部分→转运人员(麻醉师、必要时有医护人员)与手术室护士一起核对患者信息→核对带出手术室物品/药品→转运患者→病房护士进行身份核对(腕带、姓名)→交接病情、注意事项及带出手术室物品/药品→确认签字。
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如何让进行身份识别:(1)身份不明患者以“无名氏n”表示。
(2)正确及时有效表示腕带。
(3)两种以上的方式核对信息:(腕带+床头卡;住院号+姓名)。
患者身份的确认制度、方法及其核心程序之欧阳文创编
要求:3.1.2.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患者身份的确认制度、方法及其核对程序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9."腕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之欧阳体创编
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
方法和核对程序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及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腕识带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 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用腕识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识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识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
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9."腕识带"原则上佩带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者使用腕识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10、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11、定期检查腕识带使用情况,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督导并有记录。
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及流程之欧阳音创编
欧阳音创编 2021.03.11 欧阳音创编2021.03.11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
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二、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三、经治医生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主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蓝色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形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五、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一、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二、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三、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四、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五、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务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卡。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欧阳歌谷创作
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房间号。
不得采用条码扫描等信息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识别方法。
(二)在输血时采用双人核对来识别患者的身份。
(三)对手术、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一)择期手术须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该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
规范手术部位识别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的制度和流程,切实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核对表,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确保用药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程序,对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与使用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化疗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制度及流程。
(四)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目标四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一)落实手卫生规范,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无菌临床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有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规范,尽可能降低医院相关感染的风险。
(四)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并持续改进。
(六)严格执行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流程。
目标五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一)明确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并落实操作流程。
(二)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明确“危急值”报告项目与范围,如临床检验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及其他涉及患者生命指证变化需要即刻干预的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二、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措施: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
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入院病历。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
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入院病历。
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性情况,引流情况等。
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房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ICU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填写病房患者与ICU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
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7、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8、导管室与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术式、穿刺部位、鞘管、止血方式、意识等,填写导管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