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体现高阶思维的一种模式

合集下载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之我见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之我见

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之我见摘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下面,笔者将从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在类比、归纳、推理的定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高阶思维数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开展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我以两个课堂案例展现我的做法。

一、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数学题是做不完的。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还是要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趣上下工夫,要利用书本上有限的例题和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情景再现:在讲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习题课上,我先出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不平行与CD,E、F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求证:EF>生A:取AD的中点O,再连接OE、OF,…….从而得证。

我进一步变式1假设把AB不平行与CD,改成AB平行于CD,你猜想EF与AB、CD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学生通过测量、目测猜想它们间的关系EF=。

生B:取AD边中点O,连接OE、OF,直接得证EF=学生:你怎么知道OF一定过点E。

学生小组讨论知道用平行来证明,由OE∥AB,OF∥CD,AB∥CD,得OE∥OF而得证;我继续追问,这样能证明点0、E、F三点共线吗?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最终得出OE∥OF∥AB,因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所以0、E、F三点共线。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一切有用条件,进行比照、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

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探索性、灵活性、独创性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另外,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学生的成就感自然增强,并且在不断的变化和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中,兴趣油然而生。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探讨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接触数学知识和思维训练的场所,有着独特的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这一目标呢?
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到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时的能力,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编写数学题目、设计数学实验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激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摘要:高中阶段学生由于思考问题时缺乏全面性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低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当认识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数学学科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提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本次研究可以解决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数学教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引言现阶段,具备一定知识并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知识竞争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今时代人才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高中学生心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符合新课改革的要求,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以下就是针对高中课堂数学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一、转变数学教学理念,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就需要转变数学教学理念,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已久,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依然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将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转变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然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或是通过互联网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营造趣味性的数学课堂,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数学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主要论述在数学教学中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获取隐形知识获取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高阶思维能力人生来就具备思维能力,但是高阶思维能力却需要从不断的训练中的来。

因此,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思维的重要时段,而高阶思维能力又是未来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包括这几个方面:决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获取隐形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包容意识、自我管理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现阶段出发,学生具备了高阶思维能力不仅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在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方法(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自主决策能力是很重要的,决策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快做出正确决策。

在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有选择困难症,也就是说,在面对一些选择时,初中学生往往难以做出决策,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具备高阶思维能力,也没有决策能力。

从数学教学上来看,在做题时,很多学生经常对着一道题冥思苦想,却迟迟难以下笔,当被教师问道时,只回答说自己不会,但是真的是不会吗?其实也不是,在教师把问题拆解再由学生来回答后,学生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实际上是学生不具备决策能力的表现。

为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我们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还给学生,而不是教师教什么学生才学什么。

具体来说,可以设置导学案,让学生在教师讲授前,先预习。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度教学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度教学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度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深度教学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抽象概括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探讨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度教学,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重点。

高阶思维指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统应用,更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超越表面的知识点,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二、深度教学的重要性深度教学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抽象概括和灵活运用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深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为了实施深度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起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3. 提供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深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而深度教学的实施策略也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认为深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分众教学———以数学概念课“分式”为例

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分众教学———以数学概念课“分式”为例

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7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分众教学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路径:分众教学㊀㊀㊀ 以数学概念课 分式 为例Һ孔德宇㊀(江阴市青阳初级中学,江苏㊀江阴㊀214401)㊀㊀ʌ摘要ɔ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堂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学生的高级思维.如何很好地完成这一核心任务是一线教师一直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分众教学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以数学概念课 分式 为例,详细阐述了这一观点.ʌ关键词ɔ高阶思维;分众教学;概念课ʌ基金项目ɔ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研 十三五 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初中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分众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编号A/B/2016/002)及作者江阴市教师专项2020年度课题‘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育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思维的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话题.笔者以数学概念课 分式 (苏科版)的教学为例,阐述个人观点,以飨各位读者,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一㊁教材说明及分析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下册 分式 是继有理数㊁整式运算㊁一次方程(组)㊁一次函数之后的内容.前面学习的内容是线性的呈现,依据数ң式ң方程ң函数的脉络展开研究,对分式的研究应与前面的路径一致,该部分内容为今后学习方式方程㊁反比例函数等做了铺垫.二㊁教学过程及说明1.激活经验请同学回顾初中阶段学习数与式的一般过程.说明:①让学生体会:由小学里的算术数引进负数,走到初中的有理数,完成代数的第一次飞跃;由初中里的将数用字母表示到初中里的式,从特殊到一般,完成代数的第二次飞跃.②数与式的体系的扩充是代数学习的一条主线之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已有数㊁式体系的回顾和整理,明确了数学研究的一般性研究方法.③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都经历概念的引入 概念属性的归纳 概念的明确表示 概念的辨析 概念的巩固应用等过程,这些过程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在分式概念的引入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不同程度的参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差异性与一致性,尝试将同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准确表征,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④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实行分众学习的方式,将认知能力相近的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对数与式体系的扩充,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得到不同的提升,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和老师的总结提炼,形成数与式研究的主线.2.创设情境,获得概念问题1㊀(1)某工厂x小时完成100套零件,那么平均每小时完成套零件;(2)某人a小时行驶100千米,那么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3)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s千米,甲㊁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x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y千米,那么经过小时两人相遇;分析上述代数式的特点,比较结果与整式有什么区别.说明:①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得出下列式子:100x,100a,sx+y等,让学生寻找这些代数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类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分数与分式的区别,重点体现在分母是否含有字母这一关键点,从而归纳出分式的基本概念.②让学生体会到类比是研究数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已知知识体系引入未知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寻找式子的联系与区别,引出分式的概念.③从整式到分式,是学生知识体系的一个提升,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提升.在此处,教师可通过概念课教学展现知识的生成性㊁延续性,体现知识体系的生长性,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3.深入研究,明晰概念例1㊀下列式子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3ab;(2)sa;(3)pm-n;(4)x2-y23;(5)35+y;(6)0;(7)3aπ;(8)x-660.说明:①让学生运用分式的概念辨析上述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同时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求能识别上述代数式是不是分式,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写一些代数式.③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在该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写出不一样的㊁结构更复杂的分式,从而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从依葫芦画瓢的思维状态提升到信手拈来的状态.例2㊀分式ab-1可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请举例说明.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本例中的模型随处可见,譬如经济问题中,商品的单价等于商品的总价除以商品的数量;行程问题中,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工程问题中,工作效率等于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等.4.拓展延伸,强化概念问题2㊀将x取一个你喜欢的值,并求代数式x-1x+1的值.说明:①求代数式的值是研究代数式的重要环节,能体现代数式的一般意义,即代数式中字母取不同的值,则代数式的值不一定相等.运用字母表示数是对数量的抽象与简化,而代数式则是对实际问题特定数量关系的表达,对代数式中字母取具体的值就是将代数式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该环节能帮助学生具体理解数.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1 27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对x取不同值的时候,让学生体会用代数式表达相同数量关系的重要性㊁简洁性㊁抽象性.②教师在处理该环节时,应引导学生取不同类型的数,确保研究对象多样性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代数式中数量关系的普适性.③教师在引导学生取不同值的时候,学生会发现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零;当x=-1时,代数式无意义等.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分式的结构特点,归纳代数有无意义或值为零的一般性规律,并给出下列题组促进学生对上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例3㊀(1)对于分式x-22x-3:①当x时,分式无意义;②当x时,分式有意义;③当x时,分式的值为零.(2)对于分式x2-4x-2:①当x时,分式无意义;②当x时,分式有意义;③当x时,分式的值为零.说明:①在该环节的处理中,教师应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模仿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分式概念,对基础较好㊁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引导他们主动建构具有特定结构的分式,提升对代数式结构的理解,会分析代数式的结构,能运用代数式的结构解决问题.对于(1)题应直接从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母不为零 出发,得出2x-3=0时,分式无意义;当2x-3ʂ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的值为零,则必须满足分子等于零的同时分母不等于零.(2)题是对(1)题的提升,(2)题中分式的分子㊁分母虽然更复杂,但本质未变,其突出体现了在考虑分式的值为零时,首先需要考虑 分式有意义 这一前提条件的必要性,在列式时要注意完整性,即x2-4=0,x-2ʂ0,{从而得出x=-2.5.归纳总结,稳固概念问题3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困惑?你认为在后续课程中,我们会研究分式的哪些内容?说明:①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各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从碎片化的状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对原先处于模糊认识状态的内容逐步清晰,稳定对新概念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条理性,从而提升记忆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②信息㊁知识㊁智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三种境界,完备㊁有序的知识体系是形成智慧的前提.归纳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使他们将学到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刷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形成更立体的知识结构.本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下列图式,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其对分式的学习让代数式知识网更加立体㊁饱满.③不同的对象对相同的知识理解的差异性是很大的,即便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也是如此.在归纳小结时,开放的问题能让不同的群体都有收获.对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知识进行重组内化,从而在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㊁教学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都是指向学生的发展.而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通过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评价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分众教学是在数学课堂中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必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分众教学不仅仅指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将学生分成各个层次,还包括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㊁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类,从而从整体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能主动地向积极的方向发展.1.分众教学促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现在的班级授课制面对的学生对象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倡导教育公平的背景下,严禁以各种理由分快慢班,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所以在同一节课里,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各种学业水平层次的学生,再加上社会价值多元的大趋势,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班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个性特点鲜明,且呈多样形态,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分众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譬如,本节课中例2对分式ab-1赋予实际生活意义,教师运用分众教学手段可以注意学生学业水平差异㊁兴趣爱好差异等,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面对学业水平不同的群体,教师可以作不同要求: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要能解释出a除以b-1的意义即可,譬如矩形的面积等于a,它的一条边长是b-1,则另一条边长等于ab-1;对于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不仅要求解释出a除以b-1的意义,还能在相同情景中赋予b-1实际意义,譬如矩形的面积保持不变,始终等于a,若将其一边长b减少1,则它的另一边长等于ab-1.考虑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还可以创设多种情境:对于爱好阅读的学生,以阅读为情境解释该分式的实际意义;对于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以运动为背景解释其实际意义.这样,学生整体的参与度高,主动参与的期望高,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㊁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状态,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主阵地.2.分众教学为培育学生高阶思维创设软环境学生的思维状态一般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即由低阶思维状态慢慢提升至中阶思维状态,在对问题逐步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慢慢进入高阶思维状态.所以,高阶思维的培育是在一定的基础环境中进行的,需要有足够多的铺设,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状态逐步进入高阶思维状态,直至悬停在高阶思维状态.由于学生差异性的存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在同一状态下,此时教师用分众的视角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能给学生思维的提升提供一个良性的思维场,让处于该思维场的每一个个体的思维都能以自然的状态生长.譬如,对例3(2)研究当分式的值等于零时,这里必然会因为思维的严谨性差异产生两类群体,当一类群体忽略了分母的取值并表现出来时,严谨性较强的一类群体会比较强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此时他们的思维水平即将进入高阶思维状态,而当出现的失误被确认后,前者的思维也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此时教师再进行适度引导,能较好地将所有学生的思维带入高级思维状态.总之,分众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培育学生高阶思维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前者是 术 ,后者是 道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用 术 ,必然能促进其 道 .ʌ参考文献ɔ孙海锋,陈雷.前后贯穿整体生成自然生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3):53-55.. All Rights Reserved.。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龙源期刊网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作者:金花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8期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教学也应当进行相应的优化,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结合学生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利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认知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实现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数学课程的优势,完善数学课程改革。

下面,我将以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分式方程”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分式方程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到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不断下降,对教师以及教材的依赖性却在不断的提高。

社会的发展需求高层次人才,对此,我们必须重视起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

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分式方程教学形式的合理优化,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教学质量。

一、严谨思维的培养从客观的情况来看,很多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严谨习惯,导致学生严谨思维难以形成的现象。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能够按照学科的方法和规律进行合理严密的逻辑演绎,在高考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推理性的问题,就是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而推理能力的形成与学生的严谨思维密不可分。

在分式方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让学生形成准确使用语言的习惯,如在解分式方程问题时要求学生使用增根、两边同乘、原式、最简公分母等标准的语言,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问题、表达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语言习惯;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

农村地区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不太好,班上的很多学生在解决分式方程问题时“喜欢”跳步骤,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初中数学课堂环节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以《矩形》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环节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以《矩形》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环节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策略——以《矩形》为例摘要: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数学课堂是促进学生养成高阶思维能力的主要地方。

本文以《矩形》为例,针对在初中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数学课堂中的培养展开讨论分析。

关键词:高阶思维;认知能力:数学课堂一、高阶思维教学价值分析(一)何为高阶思维能力?目前对高阶思维没有统一的定义,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是大多数人认可的界定。

他从认识目标的分类着手,根据思维方式复杂程度的不同将思维划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二)高阶思维价值所在1.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冲击。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低阶的知识与能力逐渐由信息技术所承担,创新是未来人才必备的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阶思维。

2.培养高阶思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必然要求。

数学的核心素质是数学素养的核心要素。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思索,才能逐渐形成的必要品质和关键能力,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将来是用于社会的需要都是非常有用的。

初中数学的核心特质包括逻辑推理、直觉想象、数学运算等方面,而数学的核心成就便在于基本数学思维的掌握,具体说就是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策略(一)创设情境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十分迅速,是培养数学性思维的黄金阶段。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八年级学生能够表现出思维的飞跃: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调节能力得到增强。

对于思维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反复的重新理解、记忆,对待所学知识过分生硬,忽视它的内外系统联系。

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成为主体,并通过任务驱动去完成“观察实验,猜测证明,评估创造”等高阶思考过程。

例如在《矩形》的学习中,教师先展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图片,然后告诉同学们在平行四边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让同学们观察这是什么图形。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以“分式方程”的教学为例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高阶思维能力——以“分式方程”的教学为例
问题 3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分式方程:
(1) x − 2 = x ;
23
2
(4) (7)
x2x−+x1=+33;x
=
1;
x
(2) 1 = 3 ;
x−2 x
(5)
3−x
=
x ;
(8)
1
π +
2
2 = 5.
xy
(3)
x(x − x
1)

1;
1
(6)
x

; x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述, 强化对分式方程特征
熟悉过程. 与解整式方程 x − 2 = x 对比, 注意过程的异同
2
3
点. 在对比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类比的数学思想.
5.小组讨论归纳解分式方程注意的两点:
⃝1 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
⃝2 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原分式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 通过及时的归纳知识点, 把握让学生掌握知
识的时效性.
运算的技巧.
2.观察并判断下面解分式方程是否正确? 如有错误, 是
哪一步, 请纠正.
x −1= 2
x−1
x
解: 方程两边乘 x(x − 1) 得:
x2 − 1 = 2x − 2
(1) 去分母;
x2 − 2x + 1 = 0
(2) 移项;
(x − 1)2 = 0
(3) 因式分解;
x=1
(4) 解得整式方程的解;
的观察与把握, 进而掌握分式方程的概念. 直观展示方程的
类型, 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分式方程的基本模型.
(二) 推移阶段: 体会解分式方程的过程

巧设初中数学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巧设初中数学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巧设初中数学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摘要: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水平,推动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的提升,这是初中数学老师的重要教学责任。

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

作者将在本文中研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合理化地设计问题来驱动和引领学生有效思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新性等,最终提升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巧设;初中数学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想最近这几年,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核心价值就是高阶思维,这是数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目标。

从起源上来说,高阶思维产生与美国,具体来说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有意识、有计划第围绕着特定化的目标,需要学生进行持续的心里努力,这样获得高层次的认知水平下所具有的一种复杂思维,主要特点就是深刻性、严谨性以及灵活性。

初中生要想学好数学知识就要具备很强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是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将是对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教学,思维总是以问题为指向的,如果没有问题也将不会有思维活动。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生出现学习活动的动力就是问题,问题作为数学知识学习的核心,将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是学生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重大动力,将是推动学生认知水平提升、对学生高阶思维进行有效培养的强大逻辑力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有高高质量的问题,将会充分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将会一直处于跳跃状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所抛出的问题过于“水平化”,学生的思维将容易固步自封。

如果老师所抛出的问题过于“垂直化”,学生的思维将容易割裂。

如果老师所抛出的问题过于“碎片化”,将很难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体系形成。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进行培养,对此,美国著名教育学家M.N马赫穆托夫对此提出了解决思路,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建,合理化地预设各种数学问题,从而推动和引领学生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这样来实现对象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场”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高阶思维的“训练场”

新教育 上旬刊39高阶思维指的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开发和锻炼高阶思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

随着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点难度的升级和增加,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思维灵活起来进入到初中阶段之后,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学,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退缩心理。

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数学基础,在初中学习数学时就会觉得十分困难。

想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首先要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

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让学生放下对数学学科的偏见,沉下心来去学习数学知识,是锻炼学生高阶思维的基础,也是一个十分必要的条件。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正数和负数”这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一个小游戏来创设情境。

游戏由每个小组出两名同学参与活动,其中一个按照教师的口令来表演,另一个快速计算出结果,看哪一组的表演和速记正确且快速。

教师发出口令:“向前走两步、向后走一步、向前走三步、向后走四步……”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参与速记的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符号来标记表演学生的动作。

比如说向前走就可以用“+”来表示,向前走一步就是“+1”;向后走就可以“-”来表示,向后走四步就是“-4”。

利用数学符号可以记录相对应的动作,从中体现出数学符号的价值和必要性。

之后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题——正数和负数,并引导学生理解在数字前面加上“+”或“-”就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除了游戏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出动态的视频情境等。

在导入环节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让上课气氛变得更加欢乐,还可以顺利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

二、给予自由,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我们越来越注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数学思维在课堂中的高阶培养

初中生数学思维在课堂中的高阶培养

初中生数学思维在课堂中的高阶培养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提高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对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初中生数学思维在课堂中的高阶培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高阶培养策略引言以数学问题为基点,发现并能够解决问题,从而能够认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样的思维过程就是数学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积极地组织各种类型的思维活动,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转变数学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多角度、全方位引导初中生积极思考,以兴趣为课堂教学的抓手,组织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和教师、同学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展示机会,并通过鼓励性的教学评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学、会学、善学。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自身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基于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周围生活中发生的数学现象或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并敢于提出质疑,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帮助学生确立其主人的地位,并鼓励学生消除他们胆怯、畏惧的心理,使学生能够放下戒备心理,放松主动的对自身关于问题地看法与思考进行表述。

其次,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质疑来发散学生思维,然后再通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质疑进行验证、探索,使学生对自身的问题和探究结果之间建立一定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形结合”提升初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提升初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提升初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摘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法将实际问题中的数据借助图形呈现出来,以实现想象性、抽象性与逻辑性的融合,这也能更容易地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进而有助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当学生养成以“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等才能得到不断提升,进而才能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

关键词:“数形结合”;初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固化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弊端凸显,难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需求。

数形结合思想应运而生,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思想,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空间感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脑力和数感,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些数学教师对数形结合思想理解不透彻,给学生带来误导,并没有真正地把图形和数字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吃力。

因此,在新时期,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深入研究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笔者分析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策略。

一、以“数形结合”培养分析性思维能力“数形结合”就是将数与形融合起来,以让两者顺利地转化,进而促成问题的解决。

在“数形结合”中,学生首先要对“数”进行精准刻画,其次以“形”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

换言之,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两者间的灵活转化,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数形结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综合,进而培养他们的分析性思维能力、实践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同时也借助思维能力的发展使“数形结合”得以实现。

对于“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从题目中找寻有关数与形转化的信息。

也就是在运用这一思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要让他们从中找到数形结合的点,找到结合的条件。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有“问”方有“智”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有“问”方有“智”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有“问”方有“智”【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阶思维是指运用高级认知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过程,包括分析、评价、创新等方面。

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阶思维;问题导向;思维能力;新课改《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即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就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同时对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高阶思维能力的界定和构成高阶思维是一种超越传统思维模式和表面性处理的思维方式,包括了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首先是分析思维,指的是通过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和因果关系,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结构。

分析思维能帮助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层面和细节,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解决。

其次则是综合思维,它强调将各个部分或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或观点整合在一起,形成更全面、更复杂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综合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将分散的信息联系起来,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并运用这些关联性进行创新性的思考。

最后,创造性思维是高阶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寻找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固有的观念。

创造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发展新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境。

此外,批判性思维也是高阶思维的一部分。

它让学生能够审视和评估各种观点、证据和论证,并根据逻辑和证据进行推理和判断。

初中数学大概念教学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

初中数学大概念教学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

教学·策略初中数学大概念教学中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文|李佳嘉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直接教授概念和解题方法,学生则通过重复练习来掌握知识。

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足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为此,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思考、探究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方程背后的数学原理,而不仅仅是学习如何解方程。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方程的应用,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符号操作。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是一个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并鼓励他们创造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发展独立和创新的思维模式。

一、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师:(播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同学们,让我们回顾一下2010年南非世界杯。

巴西队在小组赛中的表现如何?他们胜了几场?生1:老师,我记得巴西队胜了2场。

师:很好,那么他们的积分是多少呢?生2:每胜1场得3分,巴西队是6分。

师:正确。

现在让我们看一道更有挑战性的题。

在2010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中,巴西队共参加了18场比赛,只负了2场,总共得34分。

那么,他们胜了多少场比赛呢?(学生开始尝试解答,但有些困难)生3:老师,这道题好像不能用简单的算术来解决。

师: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一元一次方程”,让我们用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表1情景描述数学问题表述方程式解方程步骤结果2010年世界杯巴西队小组赛情况巴西队胜2场,平1场,负0场,计算积分胜2场×3分+平1场×1分2×3+17分2010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巴西队18场比赛,负2场,共34分,计算胜场数设胜场数为x,则3x+(18-x-2)×1=34解方程求xx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方程来解决问题)师:看,通过使用方程,我们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体会到了数学从算术到方程的进步。

高阶思维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高阶思维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

-063-2021年第38期(总第290期)教学案例JIAOXUE ANLI引 言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1]。

教师应深入探究如何利用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三自教育”,体现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的教育理念。

一、设计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性思维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

教师应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现数学学科的价值[2]。

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复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前的视频,让学生根据关键信息猜测主人公是谁,进而呈现诗词,让学生通过列方程的方式,算出周瑜去世时的年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而立之年督东吴,早逝英才两位数。

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

哪位学子算得快,多少年华属周瑜。

教师引入视频,能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结合诗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从而乐于探索。

在本题中,学生利用语文知识,能够正确解读诗句,并根据诗句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分析关键句“十位恰小个位三,个位平方与寿符”找到等量关系,将年龄的个位数字设为未知数,从而将等量关系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

解答后,学生根据诗句中“而立之年”进行筛选,将不符合条件的根舍去。

解:设周瑜逝世时的年龄的个位数字为x ,则十位数字为x -3,由题意得:10(x -3)+x =x 2,解得:x 1=5,x 2=6.当x =5时,周瑜的年龄为25岁,非而立之年,不合题意,舍去;当x =6时,周瑜年龄为36岁,完全符合题意。

答:周瑜去世的年龄为36岁。

由此可见,在课堂上设计情境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数学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从而在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思维[3]。

运用知识可视化,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高阶思维

运用知识可视化,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高阶思维

运用知识可视化,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发布时间:2021-05-08T15:26:16.5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4期作者:王国礼[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王国礼威海市羊亭学校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各种新型教学方式逐渐被运用于数学教学当中,为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

知识可视化可以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数学问题、过程形象具体的呈现,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解,培养中学生数学高阶思维,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阶思维;知识可视化;初中数学;深度教学思维是探索、发现、创造的前提。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训练的主阵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视化,通过知识可视化教学手段,如:思维导图、列表格、几何画板、希沃白板等,优化现有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率,使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更加有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高阶思维高阶思维(Higher Order Thinking)也被称为高层次思维,其概念源自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1956)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和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

根据思维方式的复杂程度,形成从低阶到高阶的六个思维梯度,高阶思维能力,即以高阶思维为核心,是发生于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者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它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

二、知识可视化与高阶思维当今社会大力推崇创新能力的背景之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应只局限于低阶思维层面,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就是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达成预期目标,而知识可视化便是其中一种方式。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方法探析

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方法探析发布时间:2023-02-17T06:16:46.6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88期作者:曾雪[导读] 在对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能力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辽宁省鞍山市高新区实验学校114000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学科,学生在认知与学习中就必须具备一些高阶的思维能力素养。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求解问题这一系列活动中去。

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科学方法加以引导,教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更加全面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就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方法在对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能力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内容较浅,多数知识理解只存在于表面,而发展高阶思维却需要更加深层次的学习。

这需要教师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前提之下,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学生学习能力情况、课堂反馈情况逐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培养初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方法1.设置教学情境。

多数中学生对于数学还是较为陌生,但如果教师设置情境让数学进入生活,可大大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感。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的文化魅力,以兴趣为开端,开始课堂教学内容。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堂情境设置,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学生有所思考,进而才能把更高层次的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综合知识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必然需要教师引导,带领学生去发掘数学的重要价值,以此产生兴趣。

2.自主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的身份,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予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自主建立知识体系,自主筛选信息,并将其进行处理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课堂体现高阶思维的一种模式—“追源式”教学法(2014-01-09 13:18:16)转载▼标签:教育长春市第五中学苏静摘要: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是体现高阶思维,“追源式”教学法强调要关注发现知识和探究知识两方面,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相对独立地去进行发现与创新,在设“源”、探“源”、释“源”、用“源”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高阶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的效能。

关键词:高阶思维;设“源”、探“源”、释“源”、用“源”;教学评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重要的是体现高阶思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所以,我们有必要以创新教育和高阶思维的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学数学体现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2000年,长春二中的邱文秀老师(现在是长春市教研室主任)基于他多年的教学体会,分析了当时国际和国内的教学发展趋势,大胆提出了能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以暴露思维过程为主实施创新教育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的问题,当时我们把这种理想中的模式定名为“追源式”,在这以后我们组成了课题组,并展开了初步研究,2003年以后又吸收了高阶思维的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使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化,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二、“追源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一)“追源式”教学法的哲学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

“追源式”教学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为宗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每一位学生期望或者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当今的中学数学课堂过分关注认知和认知的结论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背道而驰。

“追源式”教学法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在本质上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的。

(二)“追源式”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罗杰斯认为:教育应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高到首位。

他特别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呼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认知结构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追源式”教学法奠定了心理学基础,在“追源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创造、自我展现的机会。

三、“追源式”教学法中高阶思维的设计与实施(一)教学目标有体现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

“追源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类的教学目标,并能用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出××原理(规律)、根据××推导出××、发现自己或同学在思维过程中的错误、得出××结论并能进行有力的证明、找到有创见性的××方法等标志性语言加以具体化。

(二)教学过程有落实高阶思维是学习的较高层次,机械地记忆、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不能形成真正的数学能力,一个积极的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思维来保证是无法实现的。

所以,“追源式”教学法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思维为主线,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启发和诱导,引领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高阶思维能力。

1.分析好的数学问题是高阶思维的生长点,能使高阶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

在“问题解决”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科学地提出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

所以,“追源式”教学法的课堂要求教师减少或剔除那些思维层次较低的问题,而重点设计出有较高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抽象、归纳,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中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研究概念、公式、定理、原理的发生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深刻领会教学内容。

教师不是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课堂教学中,“追源式”教学法强调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针对难点、疑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2.综合数学问题往往都带有一定的复杂性,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涉及到数学的不同领域或者不多学科的众多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有效信息的提取、判断和分析。

“追源式”教学法的课堂中要求教师在知识的交汇点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培养高阶思维的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评价两个苹果相互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但两种思想相互交流可能产生新的思想。

在课堂中学生思维碰撞容易擦出智慧的火花,无论是回答问题者本人还是倾听者,都要在此过程中积极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提供尽情展现的现会外,还要引导学生领会其他人的观点,并能发现其错误之处,通过对错误之处的思辨,形成正确的观点或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

当然,除了他评外及师评外,教师还要启发回答问题者善于自我反思,借鉴老师或其他同学的意见、建议完善自己的结论4.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追源式”教学法的课堂中教师从不轻视学生的质疑,哪怕他的想法看似荒谬,毫无根据,也许在一个错误结结论的背后就有真理的出现。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鼓励学生善于多角度看问题,运用一题多解、变式题等方式让学生不满足于既定的解法,寻求新的突破。

对学生发现的有创见性的办法要大力表扬,并以适当的方式做到同伴共享。

四、“追源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我们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应由发现知识(提出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巩固知识(深化问题),应用知识(发展问题)等几个部分组成,而以往的很多教学模式往往着眼于通过教师的讲解得到知识,并通过学生的练习巩固知识,从而忽略了知识的发现和知识的探究,“追源式”教学法强调要关注发现知识和探究知识两方面,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相对独立地去进行发现与创新,在此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高阶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课堂的效能。

尽管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知识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所以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

我们把课堂教学分为下面的五个环节、四个阶段: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例题练习巩固新知自主归纳内化新知布置作业延伸新知设“源”探“源”释“源”用“源”在设“源”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引发学生思考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利情境,为学生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在探“源”阶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尝试解决问题,教师针对于个别学生在探究中的困难进行个性化指导。

学生展示其探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其他学生进行必要的补充,对普遍存在的疑难和问题教师则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精讲,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面。

在释“源”阶段,教师围绕重点内容设置有层次的例题和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归纳,畅谈学习收获,将所学新知“穿线结网”,纳入到原有知识结构中,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快感,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再次进行深化总结。

在用“源”阶段,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成教学目标,将对新知的学习延伸至课后,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的学习达到“螺旋式上升”。

五、“追源式”教学法中究竟“源”在何处?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精心寻“源”、设“源”,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这里所指的源即“知识之源”、“方法之源”、“过程之源”、“思维之源”等等,那么究竟“源”在何处呢(一)“源”在教材中的“模糊语言”中学数学教材重视叙述的严谨和逻辑顺序的层层递进,但也有一些“非严谨之处”,如“同理可证”、“不难发现”、“类似可得”、“容易得出”、“显然”等,采用诸如此类的“模糊语言”的地方有的确实简单,不用过多说明,有的则是刻意回避某些知识点而一笔带过,这种地方往往就是数学课堂教学应追“源”之处(二)“源”在教材中概念的形成过程教材中的有些概念,对同学来说,来得突然,作为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它为什么这么定义,它的定义合理吗?例如反正弦函数的定义,对区间为什么做那样的限制?又如对倾斜角的定义,为什么与以前的定义不同,这样定义合理吗?(三)“源”在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资源,如解析几何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平面向量部分余弦定理的推导等等,都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学生去探求,让学生想教材中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合理之处?还有没有其他的推导方法。

(四)“源”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蕴含着丰富的“源”的资源,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都要经历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过程。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想到的这种解法?还能用其它方法解决吗?(五)“源”在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牛顿由苹果落地偶然而轻松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有些规律的发现,当初的科学家们曾历尽艰辛,它们的发现过程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作为教师可以将他们的发现过程补充出来,展示给学生,从中更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习惯和科学精神。

(六)“源”在教师的“故设漏洞”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备课细致,讲课认真,稳扎稳打,从不出错。

这虽然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这种做法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其实在课堂上有时“故设漏洞”,反而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七)“源”在学生的错误解法很少有问题学生能做到解决得一点错误都没有,学生的有些错误解法,失误之处往往都有着深刻的背景,作为“聪明”的教师一定会塑本追“源”,在分析错误出现的原因中使学生更加明确数学知识,更深刻地掌握规律。

(八)“源”在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