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习题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附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附答案)

第1章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不可能是因为()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C.血糖含量过高D.淋巴循环受阻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下降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7.“春捂秋冻”的意思是()A.秋冻身体健康B.捂是要适应冷的环境C.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D.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冻能力8.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9.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2-4有关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10.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氨基酸、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1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12.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物质含量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13.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直接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1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碳酸氢钠中和体内产生的过多的乳酸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蛋白质氧化分解D.胰岛素的合成15.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浆渗透压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血浆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可作为评价内环境的指标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1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18.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及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及组织液的Cl-D.组织液及淋巴的Na+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CO2、Na+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及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7.(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是细胞及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8.血浆中Na+和Cl-起的作用是()A.维持体温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C.维持血浆的渗透压D.维持血浆的黏稠度9.(2012·山东聊城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A.①②③⑥B.②④⑥⑦C.①②⑤⑦D.①②⑦1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C.血浆渗透压主要及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B.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C.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发生较大的变化D.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1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出现抽筋1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及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D.体温的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1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及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1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习题
1.2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重 要 性
郭宾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家庭成员一日体温变化调查表
成员 6:00 10:00 12:00 15:00 18:00 21:00 母亲 37.0 父亲 36.8 自己 37.1 37.2 37.0 37.3 37.3 37.1 37.4 37.4 37.3 37.5 37.2 37.1 37.3 37.1 36.9 37.1 平均 37.2 37.0 37.3
•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如果失调了会有哪些后果?
阅读P9思考与讨论,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 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 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空调病的产因 1.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 能正常排汗,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 2.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 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 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 3.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 作用,导致黏膜病; 4.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 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单位:℃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结果
1.正常人的体温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 4.尽管周围温度波动很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结论: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生物必修三_各章节训练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三_各章节训练题及答案

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B. 5 C.6 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 ——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二、非选题1.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 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 单元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A. 细胞内液B. 血浆C. 组织液D. 淋巴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血浆蛋白B. 胰岛素C. K+D. 呼吸酶3.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细胞核中的液体⑨ 细胞内液⑩胃液A. ③④⑥⑦⑧⑨B. ③④⑤⑦⑨⑩C. ②③④⑤⑦⑨D. ①②③④⑤⑦4.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A. 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B. 氨基酸、肝糖原、二氧化碳、钠离子C.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B.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6.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 内环境中各项理化性质保持不变D.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成分8.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⑤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②④B. ⑤中含有血红蛋白,抗体、激素、尿素等C. 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液D. 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9.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不具有的功能是()A. 调节机体生命活动B. 作为氧运输的载体C. 抗击入侵的病原体D.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10.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 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 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 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11.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D. 剧烈运动后,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12.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1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14.下列疾病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是()A. 淋巴管堵塞引起的组织水肿B. 血钙太低引起的抽搐C. 肾衰竭引起的尿毒症D. 血红蛋白减少引起的贫血15.下列有关内环境的理解,正确的有几项()①人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②任何细胞都要生活在内环境中③内环境的本质是一种盐溶液④人体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⑥组织液中的水一定来自外界环境⑦内环境的各种组分恒定不变()A. 一项B. 两项C. 四项D. 全部正确1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 Ⅲ表示泌尿系统的肾脏;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D.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17.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B. ②红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不会引起③pH发生大幅度变化C.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 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其pH会维持相对恒定18.下图是健康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科目:生物范围:1章分数: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命题人:高楠审题人:刘畅总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CO2、Na+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5C.6D.106.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7.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8.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的Na+9.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A.x>y>z B.y>z>z C.z>y>z D.z>x>y10.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作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①取稀释尿液2ml ;②加0.1g/ml NaOH溶液2ml,摇匀;③加0.01 g/ml CuSO4 溶液3~4滴,摇匀;④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作业

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C正确;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D错误。

答案:D2.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

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A.组织细胞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解析:“水泡”实为组织水肿,其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一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转化为血浆,另一部分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转化为淋巴。

答案:D3.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解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是组织液渗透形成的,且单向流回血浆,故淋巴生成也增多。

答案:A4.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5.血浆渗透压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D.血浆中Na+的含量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等的含量,而与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答案:C6.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第一、二、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7.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8.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9.学生甲在进行1500 m比赛时,刚跑至1000 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

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

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A.碳酸B.乳酸C.二氧化碳D.胃酸10.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必修三生物第一章测试题

必修三生物第一章测试题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O2B.H2O、Na+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3.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B→淋巴→血浆C.心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D.细胞可直接在内环境中获取营养5.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6.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7.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8.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糖尿病D.细胞代谢紊乱9.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剂,它的pH才能正常B.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使症状消失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10.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人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二、非选择题1.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Chapter 1: Passing the Unit1.Multiple Choice ns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omponent of the human body's internal environment?a。

Plasma。

tissue fluid。

and lymphb。

Hemoglobin。

O2.and glucosec。

Glucose。

CO2.and insulind。

Hormones。

neurotransmitter vesicles。

and amino acids Answer: a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part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mammals and humans?a。

Gases in the alveoli of the lungsb。

Digestive juices in the small intestinec。

Plasma in the heart chambersd。

Urine in the bladderAnswer: d3.Which of the following XXX incorrect?a。

XXX plasma。

tissue fluid。

and lymph.b。

XXX.c。

Plasma is the most active part of the internal XXX.d。

Na+ and K+ enter the internal XXX.Answer: b4.Which of the following XXX incorrect?a。

XXX。

XXX release increases capillary permeability。

XXX fluid。

XXX.b。

When small lymphatic vessels are obstructe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下列所述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血糖的平衡B.水盐的平衡C.血红蛋白的平衡D.温度的平衡4.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5。

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加大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

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7.如图为恒温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请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①3中的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②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氧气浓度最高的是4 ③正常情况下图中的2不能穿过1进入5 ④3液成分与5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⑤如果该动物的肾小球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5中液体增多A.上述说法都不正确B.只有一种说法正确C.有2种说法正确D. 3种说法正确8.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 )A.血浆中的Na+和Cl﹣B.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D.胃腺分泌的胃酸9.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0。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及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三章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及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三章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教版必修三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教版必修三

《生物必修3》第1章一、基础知识填空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可以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必须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指,即。

2.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主要有〕和细胞内液〔约占〕。

细胞外液是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如红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胞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

三种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以下图〕。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三方面。

人体血浆中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人体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维持(临床上以N a C l用作生理盐水);血浆pH为。

人体血浆pH的维持与血浆中含有的等离子有关。

4.假设人体长期供应不足或因肾小球肾炎引起蛋白尿、过敏反应中毛细胞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循环受阻等,可能导致血浆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现象。

5.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内环境稳态是的结果,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是一种。

6.多细胞动物〔包括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过程〔补充完整〕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细胞膜外界环境注:补充完整左图.〔1〕透出毛细胞血管壁的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及由小肠吸收的脂质不能重新透回血浆。

这类物质只能由淋巴循环送回血浆。

〔2〕组织液成分只能透入毛细淋巴管,不能由淋巴透回。

外界环境中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二、典型例题分析1.以下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2.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右图所示,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A.①血浆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三、课后习题训练1.医院里医生给病人输液的生理溶液有两种,0.9%的NaCl溶液和5%的葡萄糖溶液,如果把红细胞分别置于这两种溶液中,你预测将会A.前者正常,后者皱缩B.前者皱缩,后者正常C.均正常D.均皱缩2.血浆中的水分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4.以下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C.血浆蛋白、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尿素5.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6.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实质的描述是A .是仅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 .温度、PH 值等理化性质呈动态平衡D .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7.〔多项选择〕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1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练习第1章第1节

第一章第1节一、选择题1.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答案] C[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 A[解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CO2、胰岛素等激素、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他们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pH在7.35~7.45之间B.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 kPa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K+和Cl-[答案] D[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4.如图是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则人的肝脏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A.甲B.乙C.丙D.丁[答案] A[解析]图示中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肝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直接来源于组织液。

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答案] A[解析]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淋巴可回流进入血浆,但不能进入组织液,再进入组织细胞。

6.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的1、2、3、4分别代表()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答案] A[解析]考查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习题.高一生物周练(一)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氧气B.血红蛋白C.葡萄糖D.血浆蛋白2.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3. 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C.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4.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D.血浆和组织液淋巴 C.组织液和淋巴B.A.组织液)血浆中的水来(5.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 淋巴、组织液 D B A 组织液血浆、消化道)( 6.内环境中不含酶、甘油、维生素A 胰岛素、氨基酸、尿素 B无机盐、葡萄糖、性激素麦芽糖、淀粉、乳糖 D C)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 7. 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 AD 淋巴循环受阻C 淋巴生成速率降低)8.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间接交换A 直接交换 B )9.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血浆中尿素过多 B.A.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C.血糖含量过少)(机体的调节系统包括 10. ④免疫系统③淋巴系统①神经系统②内分泌系统①②④ D. C. B.A.①②②③④①②③2)( 11.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较过a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有害无CO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程b和c2b④过程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益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②④D.③④A.①③ B.①② C. ()1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14.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⑤蛋白质平衡③血糖平衡①酸碱平衡②Na④体温调节、K平衡 -O平衡⑥CO22①②③④⑤⑥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A. B.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15. 措施是错误的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C.适当撤减衣被D. )( 1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体液-免疫调节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A.神经调节 B. C. 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17.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 7.35~7.45之间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 HCO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反应,生产乳酸钠和332NaHCOHCO结合形成COC.血液中的Na过多时,就与32233的相对平衡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不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D.PH.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18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D.不确定不变.减少A.增加 B C.) ( 19.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脊髓、大脑、大脑A B.脑干、脊髓、大脑 DC.大脑、脊髓、大脑.脊髓、脊髓、脑干32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

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A.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B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21 )项中不能引起水肿的是(.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B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C、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22 )化?应对措施是什么(.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 BA .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 DC )( 23.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D.糖尿病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2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轴突末端可释放化学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A 经元细胞.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B .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D 区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25 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D) ( .一般不参与“植物人”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是26 .垂体 D C BA.大脑皮层.甲状腺.脑干427.对两只小兔作以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

一段时间后,两只兔子的生长情况是(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甲兔生长发育停滞,乙兔食欲旺盛,但身体消瘦D.甲兔生长发育停滞,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28.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 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B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D)29.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先感到痛,接着缩手.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A .无法确定先后顺序.先缩手,接着感觉到痛 DC) .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30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化为“外正内负” B.兴奋部分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D.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 31.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DC) .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初次感染小鼠后( 32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D)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33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B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D534.张磊同学由于高三学习紧张未吃早餐,下列有关他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糖原合成量增加 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降低C.胰岛素分泌增加 D.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5.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B.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又参与体液调节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D.寒冷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36.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正常,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37、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的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3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39.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过敏性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40.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A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B.处膜电位a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6二、填空题1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是N(1)图甲中的,其神经________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物质32表示________(2)图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传递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图表示肝组织的部分代14谢过程示意图,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中作为内环境的是图a-g(1)的渗透压大小主a,__________的含量有____________要与关。

的所在的内环境是(2)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度CO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3)血红蛋白所携带的O________层膜结构,22。

[ 最高为图中的]________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