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建模方法-徐怀民

合集下载

储层地质建模

储层地质建模

第八章储层地质建模油藏描述和模拟是现代油藏管理的两大支柱。

油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要建立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地质建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对油藏类型、油藏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厚度及储层参数空间分布等特征进行高度概括的新技术。

油藏地质模型的核心是储层地质模型。

高精度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不仅能深刻揭示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而且对油田开发中油水运动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一个好的储层地质模型是成功进行油藏开发及部署的关键。

一、地质建模方法及其评述(一)地质建模方法在油田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由于资料占有程度的不同、勘探目的与任务的不同,因而所建模型的精度及作用亦不同。

据此,可将储层地质模型分为三类,即概念模型、静态模型和预测模型(表8-1)。

表8-1 不同阶段的地质模型(据穆龙新,2000)建模的核心问题是井间储层预测。

在给定资料的前提下,提高储层模型精细度的主要方法即是提高井间预测精度。

利用井资料开展的储层地质模型是建模技术中的关键点,是如何根据已知控制点的资料,通过内插与外推从而了解资料点间及其外围油藏的特性。

根据这一特点,建立定量储层地质模型方法基于两点,即确定性的和随机性的。

1.确定性建模确定性建模方法认为,资料控制点间的差值是唯一的解,是确定性的。

传统地质工作的内插编图,就属于这一类。

克里金作图和一些数学地质方法作图也属于这一类建模方法。

开发地震的储层解释成果和水平井沿层直接取得的数据或测井解释成果,都是确定性建模的重要依据。

井间插值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传统的统计学插值方法和地质统计学估值方法(主要是克里金方法)。

由于传统的数理统计插值方法只考虑观测点与待估点之间的距离,而不考虑地质规律所造成的储层参数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因此插值精度很低。

实际上,这种插值方法不适用于地质建模。

为了提高对储层参数的估值精度,人们广泛应用克里金方法来进行井间插值。

克里金法是地质统计学的核心,它以变差函数为基本工具,研究区域化变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

储层地质建模综述【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的不断深入,在储层研究过程中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PETREL等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储层油藏地质建模储层建模方法是在地质统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预测空间变量分布的方法,用于油气描述和油气分布预测的复合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是集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地质理论,数学地质、地质统计学和油层物理学等方法为一体的,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油气藏及内部结构精细解剖,揭示油气分布规律,表征地下地质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建立能描述油气分布状况和流动特征的、地质的、岩石物理的、成岩的、构造的、流体及工程等意义的油气参数地质模型[4]。

在实际建模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完整的地质模型必须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在一定的建模策略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建模工具,采用合理的建模方法建立尽可能符合地下是实际的地质模型,最终建立的地质模型是否可靠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型的优选和验证。

1 地质建模的步骤1.1 基础储层地质研究及数据集成统计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等为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域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标准储层建模数据格式,然后对数据匹配关系进行检查和修改,利用研究区丰富的井资料,提取能够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统计特征,作为建模对象和地质约束条件。

1.2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分为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从确定性资料的控制点出发,推测井间未知区域并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论;随机建模是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未知区域给出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

油气田开发的实践证明以变差函数理论为核心,以地质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研究空间变量分布的随机建模将成为储层建模的主要建模方法。

扇三角洲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百21井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扇三角洲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以克拉玛依油田百21井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扇三角洲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
以克拉玛依油 田百 2 井 区克上组油藏为例 1
陈丽华 路 言秋 徐 怀 民 , 朝 晖 , , 徐
(. 1中国石化 胜利 油田有限公 司地质科 学研 究院 ; . 2中国石油 大学( 北京 ) )
摘 要 : 为深入认 识 扇三 角洲相储层 特征 , 高油藏描 述精 细程 度 , 中以 高分辨 率层序 地层 学理论 和技 提 文 术方 法为指 导 . 据 不 同级次基 准面 的升降运动 所导致 的地层 过程旋 回性 和沉积 学响应 特征 . 百 2 依 将 1井 区克上 组划 分为 1个长期旋 回 、 2个 中期旋 回、4个短期 旋 回以及 3 ~3 l 3 7个超 短期旋 回。其 中短 期旋 回 可划 分为 向上 变“ 的非对称 型 和 向上 变“ 的非对 称型 2种 基本 结构 类型 。详 细讨论 了基 准 面旋 回 深” 浅”
重 影响 了 注水 开发 。针对 这 一状 况 , 者 以高 分 辨 笔
区在平面上基本 为带状形 态 。 克一乌断裂带平 行展 沿 布, 长轴方 向长约 1 m, 0 k 短轴 方 向宽 约 1  ̄ 1 m. . .k 0 5
平 均埋 深 约 为 2k 图 1 。百 2 m( ) 1井 区克 上 组属 三
究 以及地 层对 比等 多个领 域得 到 了广泛 应用 ] 。 其 适用 性 和有效 性也 得 到了广 泛认 可 。高分辨 率层序
地 层 学 既 可用 于 油 田勘 探 阶段 长 时 间 尺 度 的 油层 组 的层 序 单元 划 分 和等 时对 比 , 适用 于 油 田开 发 也 阶段短 时 间 尺度 的砂 层 组 、 小层 以及单 层 的层 序单 元划 分 和等 时对 比_。这对 油藏 开 发后期 的沉积 相 5 ] 精 细 刻 画 、 层 非均 质 性研 究 以及 剩余 油研 究 具 有 储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中外科技情报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摘要:储层地质建模是为了定量地表征各种储层的空间几何形态及物 性特征,最终为计算机模拟提供一个客观的、切合实际的储层地质模型。

当前国内外储层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在广泛收 集地质(包括露头、钻井及综合测试) 、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沉 积学、储层地质学和一系列数学方法(包括地质统计学、分形几何学、随 机数学、模糊数学等)来定量表征二维或三维储层的宏观几何形态及内部 特性参数的空间变化,最终利用计算机来动态地模拟储层的空间变化特征。

一、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目前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方法主要有确定性建模、随机建模。

其中随 机建模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近几年,又出现了综合确定性建 模和随机建模两种方法的约束建模。

1 确定性建模 确定性建模是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即从已知确定性 资料的控制点(如井点)出发,推测出点间(如井间)确定的、惟一的和 真实的储层参数。

主要手段是利用地震资料、水平井资料、露头类比资料 和密井网资料。

目前,确定性建模所应用的储层预测方法主要有:储层地 震学建模、储层测井地质建模、水平井建模和露头原型模型建模。

(1)储层地震学建模 储层地震学方法主要是应用地震资料研究储层的几何形态、岩性及参 数的分布,即从已知井点出发,应用地震横向预测技术进行井间参数预测, 并建立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

以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为基础,利用其覆盖 率高的优势,可以直接追踪井间砂体和求取储层参数。

该方法主要包括三 维地震和井间地震方法。

目前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分辨率还满足不了油田开 发研究单砂体的要求。

但对其前景大家都寄以很大的厚望。

(2)储层测井地质建模 储层测井地质建模主要是应用储层沉积学方法,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 对比及沉积模式基础上,通过井间砂体对比建立储层结构模型。

井间砂体 对比是在沉积模式和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对比方法主要依据 井间测井曲线的相似性或差异性来进行井间砂体解释。

第五章3节储层地质建模

第五章3节储层地质建模
质量检查
是储层建模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储层建模精度,必须尽量 保证用于建模的原始数据特别是硬数据的准确可靠性,而应用错 误的原始数据进行建模不可能得到符合地质实际的储层模型。
2、构造模型
储层空间格架模型:断层模型+层面模型
陈堡油田陈3断块泰 一段三维概念模型
(a)三维概念模型
(b)构造背景下的 的三维概念模型
2、静态模型 概念:描述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的一个或一套储层的属性特征
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地质模型。 目的:为编制开发方案、调整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实现:小层平面图、油层剖面图、栅状图、三维分布图、切片图 缺点:主要依赖井信息,吻合井,地震信息覆盖面广但分辨率低
B、8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学地质学的 深入研究,储层三维空间研究及显示成为现实,即先把储层 三维网块化,然后利用数学地质学方法,对各个网块赋以参 数值,从而形成三维数据体,再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储层的 三维显示,对该三维图可以任意切片和切剖面(不同层位、 不同方向剖面)。
储层三维建模≠储层三维图形显示
井间参数的内插与外推预测的精度考虑较少,精度不高
3、预测模型 概念:对井间及其以外地区的储层参数
目的:二次采油后剩余油挖潜→开发调整、井网加密或三次采油 实现:地质随机建模技术、高精度地震约束、密井网控制 精度:开发井网―百米级,井间预测精度―数十米或数米级
二、按储层表征内容分类 •储层结构模型 •流动单元模型 •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裂缝分布模型
点坝
中扇浊积体
湖泊/冲积混合沉积 障壁坝与潮道充填复合体
风成/干谷混合沉积 河道充填与河口坝复合体
内扇浊积体
低弯度河道
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
滑塌岩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储层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油田开发所面对的是不同地质条件和动态不断变化的各种类型的油藏。

其中,油藏岩石、孔隙结构、流体组成和物性变化等均具有复杂性,而且各个油藏的地质条件又不同,沉积作用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储层进行勘探与开发,将面临一定的问题。

为了合理地开发油藏,编制符合油田实际的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必须尽可能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地质模型,对油藏进行详细的描述。

这就需要运用到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

1 储层地质建模的主要方法及研究储层进行地质建模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约束建模,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三种。

其中确定性建模又可以分为水平井模型,露头原型模型建模[1]、储层地震模型和克里格插值法等。

以储层地震模型为例,是以真实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直接追踪出井间砂体和求取储层参数。

近20年来国内外投入了很大力量开展研究随机建模。

主要是选择储层砂体在地面的露头,把这类砂体的储层物性空间分布详细精确的表示出来,作为原型模型。

利用地质统计技术寻找储层物性空间分布的统计规律,由此规律可以预测井下各类储层的物性分布。

主要方法有:变差函数分析、克里格法、模拟退火、序贯高斯模拟和离散变量指示型模拟等。

1.1 普通克里格方法普通克里格法在油田上应用较为普遍,它是根据待估点周围若干已知信息,利用变差函数的特点,对待估点的未知值做出估计,尽可能使估计值和观察值保持相等,估计方差最小[2],表达式为:Z v*=λi Z i(X i)式中,Z v*—待估点的克里格法估计值;X i—待估点周围某点处的观测值,i=1,2,…n;λi—X i的权数,表示X i点值对估计值Z v*的贡献大小。

普通克里格方程组:λiγ(xi,x j)-μ=γ-(x i,x0) j=1,2,…,nλi=1γ(xi,x j)—研究区内各信息点相互间的变异函数值;γ-(xi,x0)—待估点与各信息点间的变异函数值;μ—拉格朗日系数。

估计方差的表达式为:普通克里格法使用较为普遍,它对孔隙度、泥质含量这些变化比较平稳的参数估值效果比较明显。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

断块油藏储层建模及剩余油挖潜建议断块油藏是指由多个不连续的油气圈闭组成的特殊类型油气藏。

由于地质构造和流体运移的影响,断块油藏的储层通常表现为非均质性和多孔隙分布。

对于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和剩余油挖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断块油藏储层建模的方法和技术,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优化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开发潜力。

一、断块油藏储层建模1.地质建模地质建模是断块油藏储层建模的第一步,通过对地层构造、岩性、孔隙结构和断裂属性等地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构建起地质模型。

断块油藏的地质模型需要考虑地层非均质性和多尺度的特点,因此常常需要采用多分辨率地质建模方法,将不同尺度的地质信息融合到地质模型中。

2.流体模拟流体模拟是断块油藏储层建模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储层渗流性质和油气运移规律的模拟和预测,确定断块油藏的流体分布和动态变化。

对于断块油藏,常常需要采用离散单元模拟(DFN)等高级模拟方法,考虑多尺度渗流通道和断层对流的影响。

3.储层建模储层建模是断块油藏储层建模的最终目标,通过对地质建模和流体模拟结果的整合和优化,构建起储层模型。

储层模型需要包括储集层的几何形态、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特征,以及生产井网的分布和布局。

对于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需要充分考虑非均质性和多尺度特点,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地质和流体信息。

二、剩余油挖潜建议1.多尺度剩余油评价断块油藏的非均质性和多尺度特点决定了剩余油分布不均匀且难以预测,因此需要采用多尺度的剩余油评价方法。

通过对储层多尺度特征的分析和综合,识别和评估不同尺度下的剩余油分布,确定剩余油高产区和低产区,为进一步的开发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2.优化开发调整针对不同尺度的剩余油特征,可采取相应的开发调整措施,优化剩余油挖潜。

在剩余油高产区,可以采取增产措施,如改造井网、调整注采方式等,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在剩余油低产区,可以采取探采结合、多层开发等措施,开发难以触及的剩余油资源。

3.技术支持应用断块油藏的储层建模和剩余油挖潜需要依托大量的地质和地面数据,并借助高级的地质和油藏工程技术手段。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与方法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与方法

截断高斯法 (Truncated Gaussian Simulation)
序惯模拟
序惯高斯模拟(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序惯指示模拟(Sequential Indicator Simulation) 马尔可夫——贝叶斯模拟(Markov-Bayes Simulation)
开发地震反演:
用地震属性(振幅、波阻抗等)与岩心(测井)孔 隙度建立关系,反演孔隙度。再用孔隙度推渗透率 ——已在普遍应用。只要应用时要对其不确定性程 度心中有数。 目前除常规三维地震外,正在发展井间地震、四维 地震(时移地震)等。
三、建立参数模型技术 确定性建模方法(Deterministic Modeling)
资料信息本身有不确定性; 一些储层属性的地质规律有一定的随机性。
三、建立参数模型技术 随机建模方法(Stochastic Modeling)
定义:用一组已知信息,依据一定的地质统计特征,用
某一随机算法,模拟出一组等概率的实现 (Realizations)。
关键点:原型模型和地质知识库,
建模意义
建模的意义:
最大程度地集成多种资料信息,
最大程度地减少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发展动向
● 宏观向微观方向发展 ● 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
● 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方向发展


地质建模三步程序(Three-steps Modeling):
建立井模型(Well Model)
建立层模型(Framework Model) 建立参数模型(Attributes Model)
以象元为基础的模拟方法
条件模拟 (Conditional Simulation)

逻辑与辩证思维指导下的“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

逻辑与辩证思维指导下的“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

逻辑与辩证思维指导下的“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课程建设作者:岳大力,吴胜和,徐怀民,侯加根,刘钰铭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0期岳大力,吴胜和,徐怀民,侯加根,刘钰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摘要:储层构型是油气田开发地质的热点与难点。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专业半数以上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从事储层构型研究。

以我校开发地质团队十多年来储层构型科研攻关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开设了“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课程。

课程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将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贯穿教学始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为其他学校同类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储层构型;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0-0137-02储层构型(Reservoir architecture),亦称为储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1]。

我国六七十年代开发的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或特高含水阶段产量递减期,但采收率相对较低,一般为30%左右,而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零散地分布于长期水驱(或聚驱)后的油藏中。

随着油气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砂体内部的剩余油挖掘逐渐成为油田开发的主要目标,而储层构型(导致储层内部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是控制这部分剩余油的重要因素,也是近年来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地质工程(油气田开发地质)专业研究生开设了“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课程,共32学时,其中实践课10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重在使学生了解碎屑岩储层构型基本理论,掌握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8年设课以来,课程组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充分将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发明专利]

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赵向原,胡向阳
申请号:CN202010923767.7
申请日:20200904
公开号:CN114153002A
公开日:
202203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层天然裂缝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该方法可以包括:进行目的层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对各目的层段岩石力学层进行识别划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精细岩石力学层分布三维模型;建立不同类型天然裂缝参数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与各类天然裂缝密度曲线;基于精细岩石力学层分布三维模型,结合天然裂缝密度曲线,建立天然裂缝三维密度模型;根据定量关系,建立不同类型天然裂缝离散模型,最终得到天然裂缝离散网络模型。

本发明客观表征天然裂缝的地下存在状态,使模型符合地质实际,降低中小尺度天然裂缝建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精度,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地质数据体。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地址: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碎屑岩储层的密度地层因素公式及在 ZR 油田的应用

碎屑岩储层的密度地层因素公式及在 ZR 油田的应用

碎屑岩储层的密度地层因素公式及在 ZR 油田的应用
刘伟;徐怀民;刘国民
【期刊名称】《石油仪器》
【年(卷),期】2008(022)005
【摘要】密度测井响应值(ρ)不仅与储层的岩性、孔隙度(Φ)及孔隙中流体的密度(ρ1)有关,还取决于储层孔隙结构.通过引进参数m、α(它们能够反映储层孔隙结构和孔隙中流体密度的变化)建立的密度地层因素公式.不仅能够满足实际计算储层孔隙度的精度要求,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而且能够更客观、合理地描述储层的ρ-Φ关系.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刘伟;徐怀民;刘国民
【作者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河南,濮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储量室,河南,濮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8
【相关文献】
1.碎屑岩储层声波地层因素公式及在WL油田应用 [J], 吴红军;刘国民;张韬;崔衍领
2.声波地层因素公式在文留油田的应用 [J], 张鲁惠;杨晓东;王蛇;周燕平;楚红霞
3.昆北油田切12区E31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林伶;牟中海;马达德;寇福德;景海权
4.辽河油田滩海西部古近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J], 刘媛媛;郭彦民;邹丙方;吴兴录;邹文海;杜庆国;崔琳
5.声波地层因素公式在含气泥质砂岩地层中的应用 [J], 宋延杰;王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综述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综述

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综述
王红
【期刊名称】《中国锰业》
【年(卷),期】2017(035)00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经历了从手工作图到完全三维可视化的整体地质模型的建立.不同领域的学者会因不同的目的而构建不同的模型.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和地下地质体的复杂性,使得储层建模过程中出现不确定性问题,影响了油田开发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不确定性建模这一技术.主要阐述了储层不确定性建模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降低和评价不确定性及构建不确定性模型的方法.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王红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储层建模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基于模糊系统的储层建模方法 [J], 段林娣;张春雷;王利田;李潍莲
2.储层不确定性建模研究进展 [J], 戴危艳;李少华;谯嘉翼;刘诗宇
3.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油田开发初期河流相储层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以渤海A 油田为例 [J], 薛艳霞;廖新武;赵春明;霍春亮;张如才
4.储层地质建模参数不确定性研究方法探讨 [J], 孙立春;高博禹;李敬功
5.海上油田储层地质建模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初探 [J], 张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

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步骤
贾爱林
【期刊名称】《地学前缘》
【年(卷),期】1995(000)004
【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单砂体模型、单井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的建立步骤,是目前较为普及和实用的一种建模过程。

文章对每种模型的关键点、参数选取和方法都作了概要的叙述,这一方法和步骤特别是对油田开发早期的模型建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总页数】1页(P221)
【作者】贾爱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储层地质模型建立方法--以坪北油田延长组长6段为例 [J], 李少华;王根朝;张昌民;张尚锋;彭裕林;陈新民;姚凤英
2.扇前辫状河储层地质模型建立初探:以阜新盆地海洲露头砂体研究为例 [J], 王建国;王德发
3.储层相模型建立方法对比研究——以东濮凹陷文79块储层为例 [J], 廖鑫羽
4.致密碳酸盐岩储层矿物组分计算模型建立——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马五X亚段储层为例 [J], 俞保财;牟瑜;任小锋;蔡芳;姚海林;罗丹婷
5.延长油田致密储层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地质模型建立与应用 [J], 王谦;王崟;梁卫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信息对薄砂岩储层特性的描述

地震信息对薄砂岩储层特性的描述

地震信息对薄砂岩储层特性的描述
徐怀民;蔡忠;侯加根;赵景龙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3(039)005
【摘要】近年来,以地震信息为主进行油气藏描述,这是当前对石油勘探的重点攻关课题.本文结合我国陆上和海域部分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的实际资料,运用地震信息为主,结合测井、地质及钻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综合解释.同时,提出了用多地震信息计算薄层厚度的基本公式,根据地区性岩性和地震资料的差异,使用了确定性地质统计和Coringing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文中给出大量的实例说明各种储层参数描述方法和应用效果.
【总页数】9页(P433-441)
【作者】徐怀民;蔡忠;侯加根;赵景龙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华东)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海洋石油研究中心,河北新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低渗透薄砂岩储层裂缝描述技术及应用 [J], 李云海;杨斌
2.小波分析技术在薄砂岩储集层描述中的应用——以埕岛地区馆上段为例 [J], 陈
广军;张善文;李建明;石建新
3.用多分量三维地震勘探描述煤层甲烷储层特性 [J], Shuck,EL;唐文敏
4.油藏描述中储层特性的剖析 [J], Hard.,BA;刘丽
5.海相薄砂岩储层精细描述及地震沉积学认识
——以南海珠江口盆地H油田为例 [J], 张晶玉;范廷恩;王海峰;高玉飞;董洪超;何明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地震多参数预测油水边界

利用地震多参数预测油水边界

利用地震多参数预测油水边界
徐守余;侯加根;徐怀民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3(039)0z1
【摘要】为了解决徐集复杂断块地区含油范围预测问题,使用了地震多参数分析法.多参数分析法是充分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参数(振幅、频率、相位及速度等),并将各参数测定结果与地质因素相结合,引用判别函数以判定其含油性,进而预测早期油水边界.利用地震多参数分析法,在徐集地区预测早期油水边界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徐守余;侯加根;徐怀民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石油大学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石油大学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多参数岩性地震反演在塔河油田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文山师;蒋海军;陈俊安
2.多参数概率融合法在叠前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苏里格气田苏194区块为例 [J], 高世臣;张丹
3.利用油藏动态方法计算强边水小砂体油藏的油水边界 [J], 贺莨;黄郑;何勇明;刘锦萍;孙哲
4.一种利用多参数进行实时语音边界检测与音节分割算法 [J], 段淑斐
5.利用地震波多参数组合预测沉积微相研究 [J], 梁桂蓉;黄晓红;赵宪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田井区为例

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田井区为例

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以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油田井区为例李维禄;徐怀民;王超;胡筱妮;韩如冰;黄娅【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6)006【摘要】隔、夹层的发育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储层非均质性和其中流体的运动,开展隔、夹层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于储层优势通道的研究和开发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以塔里木盆地东河1油田井区东河砂岩段为例,结合静态地质和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空间分布综合预测验证方法:从隔、夹层的地质模式出发,借助注采井组的示踪剂实验,从示踪剂是否见效、见效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预测示踪剂实验井组井间的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结合生产曲线特征,对井组的生产动态特征进行分类,探讨隔、夹层分布的地质模式与动态响应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了完全不遮挡型、部分遮挡型以及完全遮挡型3类基于动、静模式约束的隔、夹层分布模式.根据总结的对应模式和生产动态特征来分析无示踪剂实验的井组,预测整个研究井区的隔、夹层空间分布,取得较好的效果.【总页数】10页(P877-886)【作者】李维禄;徐怀民;王超;胡筱妮;韩如冰;黄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库尔勒841000;怀俄明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院拉勒米(美国怀俄明州)8207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应力场模拟约束下的碳酸盐岩裂缝综合预测——以塔中地区ZG8井区为例 [J], 狄贵东;孙赞东;庞雄奇;刘立峰2.粘土膜对砂岩储集性能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群6井区泥盆系东河塘组下段为例 [J], 张惠良;张荣虎;王月华;朱国华;张春莲3.结合模糊综合评判与随机建模识别夹层空间分布——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6段为例 [J], 徐丕东;戴俊生;林博;陆先亮;束青林4.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震综合预测——以塔里木盆地中古21井区为例 [J], 刘立峰;孙赞东;杨海军;韩剑发;敬兵;赵海涛5.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TH12402井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洞穴发育模式 [J], 姜应兵;李兴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野外用微渗透率计测量了500个测点的渗透率,并取到50个测点的岩 心塞,以网格状方式对每种类型的砂体测量渗透率,透镜层状砂体取样 间隔横向为12米,垂向为0.25米,侧向加积层状砂体的取样间隔横向为 2米,垂向为0.15米,决口扇砂体的横向为15米,垂向为0.10米。
• 透镜状砂层达3米厚25米宽,具大型交错层理,是辫状河道侧向迁移形 成的多层结构中的河道砂层,侧向加积砂岩层是小型曲流河的点坝沉积, 横向上广泛分布薄层砂岩(0.25—0.5米厚)是同一个曲流河体系的决 口扇沉积。
(2)静态地质模拟型(Static Model):
针对某一具体的油藏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储 层,将某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 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真实反映地下油藏特 征,如小层分布的“五等图”
这一模型主要为编制开发方案和调整方案服务,如确定注 采井别、射孔方案、作业施工、配产配注及油田开发动态分析 等。
Weber(1986)的分类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4、按模型组成规模
(1)(Helgeqi H.Haldorson(1986),美国 分四级) 巨大规模:构造+岩相——油气藏组合 大型规模:相带+储层——油气藏 宏观规模:储层+物性——内部结构 微观规模:孔隙结构+流体——流动单元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②露头区储层原型模型内容
• 露头储层中的渗透率分布方式
Torgin Jacobsen ,Hans Rendall对英格兰东北部约 克郡河流相砂岩露头剖面进行了研究,通过详细测量露头中 渗透率的变化,提供各种砂体类型骨渗透率变化的资料。
该文主要研究了两种类型的河道砂体(透镜层状砂体、 侧向加积砂体)和决口扇砂体。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1)露头原型模型建模
①露头储层研究方法和手段 • 方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和沉积动力
学(岩石相、砂体成因单元、沉积体系)、层次结构 分析
• 手段:
露头实测:航拍,照片镶嵌法 取样:通常10x10x8cm 大剖面写实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类型:从不同角度或强调某一特征,如岩石分 类、成因结构等,所以不同学者提出各种差异较大 的分类方案。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1、按地质的研究内容划分 (S.R.Jackson(1989),美国Bell Greek油田)
(1)地质模型
构造子模型
沉积子模型 油藏结构模型
成岩子模型
地球化学子模型 流体模型
(2)渗透层模型
• 渗流层模型:主要依据沉积子模型,把岩石物性数据加进去,使模型 定量化,确定哪些构造相带属于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模型是三维的, 反映不同相带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的分布。
• 流动单元模型: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上、垂向上连续的储集相带,在 该单元体内各部位岩性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质也相似。
• 定量的流体动态模型:可作为油藏的代表,以此为依据计算油藏的产 量、产能、分析注水前缘和推进速度以及注水后残余油的空间展布。
提高采收率交流研讨
主讲人:徐怀民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和建模技术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三、储层地质建模工作流程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油藏地质模型是指反映油气藏分布的基本特征 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地质实体。
目标:对油藏描述研究的最终成果的概括,它 是对油藏的形态、储层性质、规模大小及分布、流 体性质及空间展布等的高度概括。是能够如实反映 实际地质体特征的模型。
• 90%的分支河道的宽度小于850m,50%的小于325m,20%的小于75m。 • 90%的分支河道的厚度小于18m,50%的小于9m,20%的小于3.5m。 • 90%的分支河道的宽厚比小于130:1,50%的小于40:1,20%的小于10:1。 • 90%的分支河口坝的厚度小于30m,50%的小于18m,20%的小于7m。 • 90%的分支河口坝的长度(走向)小于9Km,50%的小于6.5Km,20%的小于3.5Km。 • 90%的分支河口坝砂岩的宽度(横向)小于6.5Km,50%的小于3.25Km,20%的小于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N程g度5划3 层分含(裘油怿饱楠和,1度99立0)体 图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 类)
(3)预测地质模型(Preductual Modle):
在静态地质模型基础上,建立描述井网数十米级 或甚至数米级规模的储层变化的地质模型。针对多 井控制井点网的储量参数作一定的内插和外推预测 图。
•利用露头调查研究储层中的渗透率分布方式
用覆盖悬崖全高的16条剖面确定出不同岩相和构造的岩石学特征及 其区别,在600米长、30米高的范围对其中的Scalby组地层进行了详细 的摄影地质研究,通过照片解释和纵剖面资料区别出一些沉积体,对摄 影地质资料进行简化,经区域倾角校正后,又作了数字化,整个悬崖被 简化成174行3163列的网格。
用数字化计算了各种主要岩性的纵横向百分含量
油田规模 油层规模 砂体内韵律性和沉积结构 岩心规模 孔隙规模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1)地面原型模型:露头观测
(2)地下原型模型:
密井网 水平井 井间地震
2、随机建模(Stochastic Modeling)
(1)定量的储层地质知识库推理法
(2)条件模拟(Conditional Simulation)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程度划分(裘怿楠,1990)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类)
(1)概念地质模型(Conceptual Model):
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储层,把它代表性的 储层(非均质性、连续性等)抽象结果加以典型化 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 通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这种模型不是一具体的储 层地质模型而是某一地区(油田)某一类储层的基 本面貌模式图。
②露头区储层原型模型内容
• 露头区砂体几何形态定量研究 Philip Lowry等研究了三角洲前亚相中三种
主要储集砂岩体的大小(分支河道、分支河口坝和 远砂坝),在野外露头上采集砂岩体大小有意义的 参数是: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和最小厚度,统计了 每种砂体的宽度与厚度、厚度与长度、宽度与长度 的相关关系图,并给出了每种河道砂体几何特征极 限值:
1.2Km。 • 90%的远砂坝的厚度小于0.55m,70%的小于0.10m。
• Olav Walderhang等研究了英国约克郡侏罗系河流体系的砂体形态,该区河流沉 积物主要是两种类型的砂体:河道砂岩和决口扇砂岩。
• 萨尔特维克组河道砂岩宽100-700m,厚4-19m,主要是垂向加积的有85%的河道砂 体的宽/厚比在15-40之间。
•利用露头调查研究储层中的渗透率分布方式
露头采集
• 约克郡中侏罗流斯卡尔贝组河流-三角洲相沉积的二维剖面,悬崖沿海 岸长10公里,高40—50米,过去已有人用这些露头的二维剖面进行地质 研究(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作为河流—三角洲储层几何形状的条件模 拟基础。
• 微渗透率计是一个可携式机械装置,它能测量空气注入岩石表面时的流 动速度和注入压力,用达西定律来确定渗透率,50个岩心塞样品在实验 室测量了孔隙度、渗透率,并对5块样品作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
沉积模型 + 岩石物性数据
储层参数模型
(3)流动单元模型
最终的模型应该是由许多流动单元块镶嵌叠砌组成的。各单元 块的界线应与构造断层的位置、岩性、岩相带以及成岩胶结物类型 的分布相对应。
(4)定量的流体动态模型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1、按研究内容划分
• 构造子模型:油藏几何形态及分布,包括断层、褶曲、地应力等构造 要素。
• 所测得的河道砂体和决口扇砂体的宽厚比大小可以使我们能够以井为依据预测砂 体的几何形态,增加连井对比的可靠性。
二、储层地质建模方法
1、确定性建模
②露头区储层原型模型内容
• 露头沉积体的非均质性
C.Ravenne等研究了英国Yorkshire地区悬崖上的中侏罗统露头,悬 崖长10公里,高30—150米,通过直升飞机对悬崖处全部中侏罗统露头 连续拍摄了照片将近1000张,通过摄影地质研究,区分了不同沉积单元 的几何特征,砂岩的内部构造、砂体与周围页岩的接触特征以及非渗透 层的连续性等。
这一模型主要为在二次采油之后对地下剩余油需进行开发 调整、井网加密或进行三次采油
一、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3、按储层结构形式分
(K.J.Weber和L.C.Van Geuns,1989)
储层结构指的是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及其三维空间 的分布。这一模型是储层地质模型的骨架,也是决定油 藏数值模拟中模拟网块大小和数量的重要依据。
• 斯卡尔贝组河道砂体大部分的宽度约100m,厚度4-12m,其中主要由垂向加积形 成的带状砂体,厚4-12m,宽/厚比小于15;侧向加积的河道砂体,厚4-6m,宽/ 厚比小于20-25,由几个带状砂体复合而成的河道砂体,总宽度有几百米,宽/厚 比35。
• 决口扇砂体厚2.5m,宽2.5公里,最大长度3-4公里,宽厚比和长厚比分别为1002000和500-2000。
这个阶段油田仅有少数大井距的探井和评价井的岩心、测井及测 试资料以及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因而不能详细地描述储层细致的非 均质特征,只能依据少量的信息、借鉴理论上的沉积模式、成岩模式 建立工区储层概念模型
一 、油藏地质模型类型
2、按研究程度划分(裘怿楠,1990)
(粗—细,定性—定量的原则,强调储层的作用分类)
•露头调查研究河流三角洲储集层中沉积体的非均质性
在纵向上,下部砂岩百分比很高,约为40—50%,同时泥质砂岩的百 分比比较高,在第100行左右是一个泥质为主区(95%),之上有 一个狭窄的厚砂带,最上部是一个完全的泥质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