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公开课) PPT
合集下载
《公开课论语十则》课件
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 力
课件评价
评价标准
内容准确性:是 否符合《论语十 则》的原文和含 义
讲解清晰度:是 否易于理解,讲 解是否清晰
互动性:是否鼓 励学生参与讨论 和提问
课件设计:是否 美观、简洁,易 于阅读和观看
评价方法
内容评价:评价课件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 形式评价:评价课件的视觉效果、互动性和创新性 教学效果评价:评价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和反馈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课件的评价和建议,进行综合分析
公开课《论语十则》PPT课 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课件介绍 3 课件内容 4 课件设计 5 课件应用 6 课件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课件介绍
课件背景
课程名称:《论语十则》 课程类型:公开课 课程目的:介绍《论语》中的经典篇章,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 课程内容:包括《论语》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其中的经典篇章和思想
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论语十则》的讲解和赏析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
课程效果:学生能够理解《论语》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课件设计
课Hale Waihona Puke 风格简洁明了:使用简洁明了的课件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生动有趣:使用生动有趣的课件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性强:设计互动性强的课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内容丰富:设计内容丰富的课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论语十则完整优质课教案ppt课件
主要是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 艺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 况,也可以看出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 态度和处世方法。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里仁》)
[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 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 他相似的毛病。”
第六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子罕》)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 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九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
每日多次 反省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
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二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里仁》)
[译] 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 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 他相似的毛病。”
第六则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 凋也。”(《子罕》)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 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第九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 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
每日多次 反省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
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二则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返回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论语十则公开课PPT
语言积累(成语归纳):
①温故而知新 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③任重道远 负担沉重,路程遥远。 ④死而后已 到死为止。 ⑤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给
想要(的东西) 施加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 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 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谈修身做人的道理: ‚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其中包含了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 待人的思想。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求知态度: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温故 / 而知新,可以 / 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则殆。 4.子曰:“学而不思 / 则罔,思而不学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为知之, 5.子曰:“由,诲汝 / 知之乎!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 (共49张PPT)
二、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第1、4、5、6、7、8、9、10章
三、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
念。第8、10章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 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 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 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 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 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8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重 士: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点 字
弘 :胸怀宽广
毅:意志坚强
词 任:肩负的使命
而:连词,表并列
以为:以(仁)为,把……作为
而:连词,表顺接
已:停止
文 意
这一则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
理 解
实现“仁“而奋斗。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诲,教导 女:同“汝”,你
重 点 字
之:代词,指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为:就是
词 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 代词,它,可不译
是:代词,这
知:同“智”,聪明
这一则谈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
文 意
的知识和本领。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学
理 解
《论语》十则
1、关于孔子 2、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12、 2、 3、 4、5、 6、 7、 8、 9、 10)
4、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第1、4、5、6、7、8、9、10章
三、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
念。第8、10章
2、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 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 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 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 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 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 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8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重 士: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点 字
弘 :胸怀宽广
毅:意志坚强
词 任:肩负的使命
而:连词,表并列
以为:以(仁)为,把……作为
而:连词,表顺接
已:停止
文 意
这一则谈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为
理 解
实现“仁“而奋斗。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教诲,教导 女:同“汝”,你
重 点 字
之:代词,指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 为:就是
词 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 代词,它,可不译
是:代词,这
知:同“智”,聪明
这一则谈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
文 意
的知识和本领。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学
理 解
《论语》十则
1、关于孔子 2、关于《论语》 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
(12、 2、 3、 4、5、 6、 7、 8、 9、 10)
4、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论语十则》公开课-用.PPT
第一课时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 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 人(今山东曲 人之一。
论语简介
《论语》是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编撰而成,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四书:《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五 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参考示例:孔子的“克己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 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己复礼 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 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 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 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 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 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 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 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探究平台】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你是怎 样认识的,结合所学《论语》篇章,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读文章,通过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试分析 三人的性格特点及道德境界。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 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 人(今山东曲 人之一。
论语简介
《论语》是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编撰而成,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四书:《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五 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参考示例:孔子的“克己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 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己复礼 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 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 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 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 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 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 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 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探究平台】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你是怎 样认识的,结合所学《论语》篇章,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读文章,通过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试分析 三人的性格特点及道德境界。
《论语十则》课件ppt
孔子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和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充分发挥其潜能和特长。
启发诱导
孔子倡导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04
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
孔子的伦理观
孔子的“仁”和“礼”
“仁”是孔子的伦理思想核心,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是一种道 德情感和道德要求;“礼”是外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手段 和途径。
3
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的政治思想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国家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01
孔子的政治思想强调德治,主张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对现代
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对现代人格培养的意义
02
孔子的政治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自律,对现代人格培养有
积极意义。
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子张是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他以擅长外交和政治事务而 著名,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以擅长经商和外交事务而著 名,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的十则的意义
论语的十则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它所体现 的儒家思想。这些思想包括仁爱、忠诚、诚实、谦虚、中 庸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克己复礼”,主张人们应该自觉地遵守社 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论语》的概述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是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共分二十篇,主要内容包括孔子的言 论、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对于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指导。
论语十则PPT课件127 人教版 (共31张PPT)
译文:
子贡问道:“有一句话而可以 终身奉行的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总结:
一、分类
关于学习态度: 2、5、6、7 关于学习方法:
1、3、4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1、2、5、6、7、8、9、10
二、字词
松 柏
(君子)
常 青
(保持节操)
岁 其他树木
(小人)
寒 凋落
(变节)
(困难)
译文:
孔子说:“天冷了,然后才知道 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行 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过的部分,还有
哪些是讲与人交往的。
“忠”—— 做 “仁” “恕”—— 不做
学习
迷惘
辨正统一
思考
停殆
译文: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 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 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重点字词:“女”通“汝”
“知”通“智”
怎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在这句话中 要表达的意思? 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每天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 习(温习)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 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 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论语十则》课件
PPT课件适用人群
职场人士:PPT课件也广泛应用于职 场培训、会议演示、工作汇报等领域, 帮助职场人士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 成果和业务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师群体:教师可以使用PPT课件进 行教学设计、课程演示、学生互动等,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PPT课件可 以用来制作商业计划书、融资演示等, 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向投资人展示自己 的创业项目和商业价值。
测试与调整
检查PPT内容是否 完整、准确
检查PPT排版是否 美观、清晰
检查PPT动画效果 是否流畅、自然
检查PPT播放时间 是否合适,是否需 要调整
PPT课件发布与分享
发布平台选择
学校内部网络:方便学生和老师下载和观看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扩大传播范围 教育类网站: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提高课件的学术价值 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
正文:使用适中的字体大 小,如宋体或微软雅黑, 便于阅读
段落间距:适当增加段落 间距,提高阅读舒适度
字体颜色:选择与背景色 对比度高的颜色,如黑色 或白色,提高可读性
字体样式:根据内容选择 合适的字体样式,如加粗、 斜体等,突出重点
字体大小:根据内容重要性 和屏幕大小选择合适的字体 大小,如12-16pt,便于阅 读
色彩:使用柔和、淡雅的 色彩,避免过于鲜艳或刺 眼的色彩
图片:适当使用与内容相 关的图片,增强幻灯片的 视觉效果
字体:使用清晰、易读的 字体,避免使用过于复杂 或难以辨认的字体
动画:适当使用动画效果, 增强幻灯片的互动性和趣 味性
文字排版与字体选择
标题:使用大号字体,如 黑体或微软雅黑,突出重 点
《论语十则》精品课件(47张)
述而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的是粗食,喝 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当作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它的乐趣 啊。至于那些用不合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不过 像是天边的浮云一样)。
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渊 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破旧的 巷子里,一般人都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忧愁,颜渊却能持 续地保有他的快乐。颜渊的德行修养真不错啊)。
“仁”并不止步于道德自我完善,还要求“仁” 发于外,在社会生活中乃至政治层面上都要发 挥有益的作用。 《论语》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礼” “礼”指的是外在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社会规 范。“礼”的遵循还是要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 并且要以”仁“为心理基础。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14年后,孔子返回鲁国,致力于整理文献和 教育弟子,以此而终。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仁”是个人修身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内涵:1、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人的天性是 “仁”的根基。 2、去除私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 范一举一动。 3、表现在政事活动上,则要求仪容、态 度端正、恭敬,做事认真、谨慎,对人讲究信 用,并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尽力成人之美, 而不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儒道互补:
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 大,却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 文的思想家往往建有这 两种思想。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 《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 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 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遵从,随
踰矩:越过规矩
17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 求学;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 遇到事情没有疑惑;五十岁知道了 天命;六十岁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 容;七十岁时一切随心所欲,而不 越出规矩。”
18
3、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仲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
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颜回、子路 侍:陪侍
盍:何不
裘:本指皮衣
共:共同享用
憾:抱怨
敝之(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
伐善:夸耀长处
施:表白(自己的功劳)
安之,信之,怀之:安、信、怀:都作使动用,
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
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护。
不知如何应答,哭笑不得……
7
这些年,不管电影大片“冲奥”(冲击奥斯卡 奖),还是遍地开花的孔子学院,抑或世界遗产申 报,都寄托了中国文化输出的宏愿。但“文化赤字” 现状却无法让国人乐观: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10: 1,对欧美逆差高达100:1。从2000年到2011年, 中国进口影片几千部,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
16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
有:通“又”
于: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上天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
务等多种含义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一听人言
语,便能辨别真假是非,隐其恶,扬其善,无 所违逆。一说,能听进不同意见。
余秋雨就中国文化输出情况发言,驳斥了季羡 林“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这一说法。
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
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此中意蕴,
国人是否应该深思?
8
打入地狱
叛徒林彪、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 鼓吹“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 红小兵齐上阵, 口诛笔伐狠狠批。 嗨!
9
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心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灵 的自信。
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 容易迷惑。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 定力去对抗外界。
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 与包容。
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 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 命的张力。
4
第一乐章
5
6
在西方国家,如果你和学者或政 要谈论孔子,他们都会表现出十分尊 敬的神情,并对孔子大加赞扬。但当 你再往深处询问孔子的时候,他们会 一脸茫然,有时甚至显得一脸尴尬。
●笑话一则
一个澳大利亚留学生问我:“孔子春秋时期是鲁国人, ‘冬夏’时期是哪国人呢?”看到她满脸疑惑,我除了笑,
你们好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 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 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作为中国人
更应辨正地 、批判地去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
化传统。
——走近《论语》
2
3
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 《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 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 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 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21
参考译文: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 “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 “(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 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 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老人使他安于我的奉养,朋友 使他信任我,少年人使他怀念我。”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13
拓展: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 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 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 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 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 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 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 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与孟子并称“孔 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14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敏捷,勤快 于:对于(在)
而:表并列
慎:小心,谨慎
就:靠近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已:通“矣”,了
15
译文: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 求住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 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 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 学的人啊。”
22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知:知道,懂得 乐:以……为乐 译文:
好:爱好 之:代词,它,代知识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 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12
《论语》是一部_语_录_体散文集,是孔 子的_门_人_和__再_传_弟_子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主要类型
10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 主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世 ,即“出 来做事”。
开 私人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三千 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 人。孔子
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11
孔子 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
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诲:教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知:知道 知:通“智”,聪明,明教诲你的 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 的啊!”
20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