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己对数学史和数学的认识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1《对数小史》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1《对数小史》说课稿

湘教版必修1《对数小史》说课稿一、教材情况湘教版必修1《对数小史》是针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篇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对数的历史渊源,掌握对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对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对数的概念、定义和运算规律。

- 掌握对数的换底公式和常用的对数运算法则。

-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对数的计算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 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 对数的概念和定义。

- 对数的运算规律。

- 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对数换底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 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利用一个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对数的思考。

例如:一个物种繁殖的速度如何迅猛?让学生思考并交流方式。

- 提问:如何描述这种速度的增长?有没有一种更加简洁有效地方式来表示? - 引出对数的概念和应用的背景。

2.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介绍对数的历史渊源和定义。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对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律。

–探讨对数的性质,并引入对数换底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换底公式的应用。

3.练习与应用(3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数的运算练习,巩固对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对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对数方程,并解决问题。

4.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对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更多拓展资源,如数学竞赛、数学应用软件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导入引发思考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对数的兴趣和好奇心。

房山区房山高中数学对数与对数函数教学提纲

房山区房山高中数学对数与对数函数教学提纲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房山区房山
中学高中数学3.2.1对数与对数函
数〔1〕教学提纲必修1"
一、知识要点
〔1〕理解对数的概念;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2〕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相转化.
二、探究研究
〔对数的起源〕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假设b a N =(),那么数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读作
其中,a 叫做N 叫做
考虑: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0>a ,且1≠a ;
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2、两个重要对数:
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lg 100=lg 0.01=
lg 10000=lg 0.0001=
3、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指数式对数式
4、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1的对数是零:log 1a =;
〔3〕底数的对数是1:log a a=;
a=;〔4〕对数恒等式:log a N
a=.〔5〕对数恒等式:log N
a
三、典型例题
例1将以下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5=625〔2〕62-=641〔3〕a 3=27(4)m )(31=3 例2将以下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416log 2
1-=;〔2〕2log 128=7;
〔3〕lg0.01=-2;〔4〕ln10=03
例3.求以下各式的值
2log 2=2log 1=2log 16=
21log 2=5log 25=2log 161
=
4.0log 1=9log 81=
5.2log 625=7log 343=3log 243=
五、小结。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论文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论文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论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为终极目标。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将数学史融入其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健全学生数学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提供有利条件。

本文谈谈如何将数学史适当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史;课堂教学;小学生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抽象性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不得当、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就会导致小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针对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数学史适当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更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提升数学教师综合素质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

由于长期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只注重自身数学解题技能水平的提升以及向学生传授数学解题方法;但在目前小学数学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数学史方面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

甚至有的.数学老师始终认为即便是掌握丰富的数学史知识,在考试时数学史也不会作为考试内容,还不如把学习数学史的时间腾出来向学生多讲授几道练习题更实际。

这样导致学生只知道机械解题,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对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

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在提升数学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转变自身观念,努力加强数学史的学习,熟知数学教学主题内容后面的数学故事,并将其适当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精品】高一数学 2.7对数(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必修

【精品】高一数学 2.7对数(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必修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2.7 对数●课时安排4课时从容说课(1)本小节内容包括对数的定义、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对数的运算性质。

(2)本小节的目的要求是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互化,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3)本小节的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对数的运算性质;难点是对数的概念。

(4)本小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本小节研究对数和对数的运算法则,是为了下一小节学习对数函数的需要。

同时,要求学生熟悉对数概念并熟练应用对数运算法则,这也是进一步学习对数函数的重要基础。

(5)本小节重难点的处理:对数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教案编写中,针对对数概念的引入采用了两种途径。

一种是由实际问题引入,体现出对数的产生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另一种是由已知幂值求指数引出,体现出对数的产生也是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针对对数定义、对数运算性质的教学重点,教学中紧抓指数、对数的联系,结合指数的运算性质与指数式、对数式的相互转化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

(6)教学中的注意事项:①向学生强调对数式的限制条件;②运用对数运算性质应注意与指数运算性质的区分。

第一课时●课题§2.7.1 对数(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二)能力训练要求1.理解对数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对数的定义.●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式启发学生从指数运算的需求中,提出本节的研究对象——对数,从而由指数与对数的关系认识对数,并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而且要明确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引导学生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过程中,加深对于对数定义的理解,为下一节学习对数的运算性质打好基础.●教具准备幻灯片三张第一张:复习举例(记作§2.7.1 A)第二张:导入举例(记作§2.7.1 B)第三张:本节例题(记作§2.7.1 C)●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师]上一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指数与指数函数的有关知识,也就明确了如下问题:(打出幻灯片§2.7.1 A)由32=9可得到(1)9是3的平方(2)3是9的平方根[师]其中(1)式中9、3、2依次叫什么名称?[生](1)式中,9叫幂值,3叫幂的底数,2叫幂的指数.[师](2)式中的9、3、2依次叫什么名称?[生](2)式中,9叫被开方数,3叫根式值,2叫根指数.[师]从上述过程不难看出,9与3、2有一定关系,即9=32,3与2、9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即3=9,其中根指数为2时省略不写.那么,我们自然提出一个问题:2与3、9之间是何关系,2能否用3、9表示呢?这就将牵涉到我们这一节将学习的对数问题.Ⅱ.讲授新课[师]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打出幻灯片§2.7.2 B)(说明:由于对数概念是本节重点,所以在导入新课上有所侧重)假设199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995年时的2倍?假设经过x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95年时的2倍,根据题意有:a(1+8%)x=2a,即1.08x=2[师]上述问题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将要学习的对数问题.1.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当a>0且a≠1时若a b=N,则b叫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 a N=b其中a叫对数的底数,N叫真数.[师]从上述定义我们应明确对数的底数a >0且a ≠1,N >0,真数N >0,也就是说,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为了简便,N 的常用对数log 10N 简记作lg N . 例如:log 105简记作lg5,log 103.5简记作lg3.5.3.自然对数[师]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 =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 的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例如:log e 3简记作ln3,log e 10简记作ln10[师]由对数的定义,可以看出指数与对数的密切关系.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4.例题讲解[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1)54=625 ;(2)2-6=641; (3)3a =27; (4)(31)m =5.73; 解:(1)log 5625=4; (2)log 2641=-6; (3)log 327=a ; (4)31log 5.73=m ;[例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21log 16=-4;(2)log 2128=7;(3)lg0.01=-2;(4)ln10=2.303;解:(1)(21)-4=16;(2)27=128; (3)10-2=0.01;(4)e 2.303=10.评述:例1、例2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对数的定义.[师]为使大家进一步熟悉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我们来做课堂练习.Ⅲ.课堂练习课本P 77练习1.把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1)23=8;(2)25=32;(3)2-1=21; (4)312731=-; 解:(1)log 28=3;(2)log 232=5;(3)log 221=-1 (4)log 2731=-31 2.把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log 39=2;(2)log 5125=3;(3)log 241=-2; (4)log 3811=-4 解:(1)32=9;(2)53=125; (3)2-2=41; (4)3-4=811 3.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 525;(2)log 2161; (3)lg100;(4)lg0.01;(5)lg10000;(6)lg0.0001;解:(1)log 525=log 552=2;(2)log 2161=-4; (3)∵102=100 , ∴lg100=2;(4)∵10-2=0.01 , ∴lg0.01=-2;(5)∵104=10000 , ∴lg10000=4;(6)∵10-4=0.0001 , ∴lg0.0001=-44.求下列各式的值(1)log 1515;(2)log 0.41;(3)log 981;(4)log 2.56.25;(5)log 7343;(6)log 3243解:(1)∵151=15 , ∴log 1515=1;(2)∵0.40=1 , ∴log 0.41=0;(3)∵92=81 , ∴log 981=2;(4)∵2.52=6.25 , ∴log 2.56.25=2;(5)∵73=343 , ∴log 7343=3;(6)∵35=243 , ∴log 3243=5Ⅳ.课时小结[师]通过本节学习,大家要能在理解对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 80习题2.71.把下列各题的指数式写成对数式(1)4x =16;(2)3x =1;(3)4x =2;(4)2x =0.5;(5)3x =81;(6)10x =25;(7)5x =6;(8)4x =61; 解:(1)x =log 416;(2)x =log 31;(3)x =log 42;(4)x =log 20.5;(5)x =log 381;(6)x =lg25;(7)x =log 56;(8)x =log 4612.把下列各题的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x =log 527;(2)x =log 87;(3)x =log 43;(4)x =log 731; (5)x =lg5;(6)x =lg0.3解:(1)5x =27;(2)8x =7;(3)4x =3;(4)7x =31; (5)10x =5;(6)10x =0.3(二)1.预习内容:P 78~P 792.预习提纲:(1)对数的运算性质有哪些?(2)如何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板书设计。

对数教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数教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数教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数的定义与性质2.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 对数的运算4. 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对数方程的求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数的定义与性质2.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 对数的运算规则4. 对数方程的求解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对数的奥秘。

2. 利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数的概念。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体验对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楼层的高度、音量的大小等,引出对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对数的定义、性质及其与指数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展示对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课堂互动:进行对数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对数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对数运算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练习、课堂练习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对实际问题中应用对数的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4.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互动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数学教材,提供对数的相关知识。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例素材: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对数实例,用于教学演示。

4. 练习题库:准备丰富的对数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引入对数概念,讲解对数的定义与性质。

2. 第2周:讲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对数应用。

3. 第3周:教授对数的运算规则,进行课堂练习。

高中数学 3.2.1 对数与对数函数(1)教学提纲 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数学 3.2.1 对数与对数函数(1)教学提纲 北师大版必修1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中数学 3.2.1 对数与对数函数(1)教学提纲 北师大版必修1 "一、知识要点(1)理解对数的概念;对数与指数的关系;(2)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二、探索研究(对数的起源)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a N =(),那么数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读作其中,a 叫做 N 叫做思考:○1 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0>a ,且1≠a ; ○2 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2、两个重要对数:○1 常用对数: ○2 自然对数: lg 100= lg 0.01=lg 10000= lg 0.0001=3、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指数式 对数式4、对数的性质(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1的对数是零:log1aa=;(3)底数的对数是1:logaa=;(4)对数恒等式:log a Na=.(5)对数恒等式:log Na三、典型例题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1)45=625 (2)62-=641 (3)a 3=27 (4) m )(31=5.73 例2 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416log 21-=; (2)2log 128=7;(3)lg0.01=-2; (4)ln10=2.303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2log 2= 2log 1= 2log 16= 21log 2= 5log 25= 2log 161= 4.0log 1= 9log 81=5.2log 625= 7log 343= 3log 243=五、小结。

2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教学-提纲1012

2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教学-提纲1012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史──意义、内容与结构(提纲)一、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课程1.引言在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数学史内容的融入相当引人注目。

在课程改革前的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数学史主要起两方面作用: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供少量“花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一轮中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

2.课程标准对数学史教育的具体要求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史内容的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史内容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1)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对数学史内容提供较为充分的线索,使教材编写者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2)在“总体目标”中原则性地提出要求。

(3)在“分学段目标”中,数学史知识可以作为完成其他具体要求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2.国际背景:HPM国际背景:HPM(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国内:2005年以来已经召开了三次国际研讨会。

二、数学史在新课程中的意义0.基本观点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例:无理数;三角学;概率论。

2.理解数学思维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

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引言数学史是指数学发展的历史,它涵盖了数学的起源、发展过程、重要成就等内容。

数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将数学史纳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如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一、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数学史是数学的母体,它包含了许多数学概念、定理和方法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是如何从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数学史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和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例如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或是讲解一些古代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

这样做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数学史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为了有效地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方法。

1. 通过故事讲授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数学史故事,例如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生平故事,或是古代中国数学家秦九韶的发现故事等,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数学知识和历史背景。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结合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历史上的数学问题或是方法,如埃及人的土地测量方法、古希腊的几何建筑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并且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进行数学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仿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会古代数学家的发现过程。

可以让学生用绳子和尺子来模拟古代数学家如何求出圆周率的过程,或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检验毕达哥拉斯定理等。

与数学史相关的教学设计

与数学史相关的教学设计

与数学史相关的教学设计数学史作为一门研究数学发展历程和数学思想的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理解数学思想的演变和数学成果的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因此,对数学史的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历史和数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思考。

一、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数学思想的演变过程。

(2)学习和掌握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方法,如古代数学的代数、几何等内容,以及数学大师们的数学思想和成就。

(3)分析和思考数学史上的问题与矛盾,理解数学思想的演变和数学成果的历史背景。

(4)运用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方法,辅助解决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鼓励学生开展小型学术研究与探究,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设置适当的课堂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数学史观念。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史上的数学成果和方法,了解其价值和意义,并对数学的发展及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正确的认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设计:数学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古代数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如古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古代文明中的数学成就,以及古希腊、中国、阿拉伯等古代数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 数学思想的演变:介绍古代数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如古代数学的代数、几何、逻辑思维等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学思想对古代数学成果的影响。

3. 数学大师与数学成就:介绍古代数学宗师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牛顿、莱布尼兹等数学大师的生平事迹、数学成就和数学思想。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提纲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提纲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教育选修课学习提纲
1.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2.为什么说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数学科学?
3.什么是数学文化?为什么说数学是一种文化?举例说明你身边的数学文化现
象。

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5.根据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举例说明“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
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先的理论。


6.试述函数概念的历史产生过程,并简述中学数学课程对函数概念教学内容的
编排方式。

7.简述对数的历史产生过程。

8.谈谈你对无穷小量的理解。

9.举出5位文艺复兴以后对近现代数学做出重要贡献的数学家,说明他们的主
要数学工作及其影响。

10.你认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方法有哪些?存在哪些困难?
11.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你认为数学史在教师知识的构成中居于何种地位?
12.谈谈数学史对你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的影响。

13.你对历史上的哪些数学家印象深刻?原因是什么?
14.结合历史上对给数学下定义的发展过程,你认为什么是数学?
15.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的产生及解决过程及受到的启示。

16.数学史上对数学基础的探讨所产生的三大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及思想。

17.任选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结合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份教学设计。

要求:文
字流畅;内容翔实;深入浅出;结构合理;篇幅适中。

【精品】数学史教案

【精品】数学史教案

第一讲什么是数学史一、教学目标:掌握数学史的研究对象,了解数学史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对数学史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数学史的研究对象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

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融性学科。

从研究材料上说,考古资料、历史档案材料、历史上的数学原始文献、各种历史文献、民族学资料、文化史资料,以及对数学家的访问记录,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其中数学原始文献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作为数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常有历史考证、数理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

史学家的职责就是根据史料来叙述历史,求实是史学的基本准则。

不会比较就不会思考,而且所有的科学思考与调查都不可缺少比较,或者说,比较是认识的开始。

数学史的比较研究往往围绕数学成果、数学科学范式、数学发展的社会背景等三方面而展开。

数学史既属史学领域,又属数学科学领域,因此,数学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学规律,又要遵循数理科学的规律。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数理分析作为数学史研究的特殊的辅助手段,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伪莫辨的情况下,站在现代数学的高度,对古代数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数学原理分析,以达到正本清源、理论概括以及提出历史假说的目的。

数理分析实际上是“古”与“今”间的一种联系。

二、数学史的意义(1)数学史的科学意义每一门科学都有其发展的历史,作为历史上的科学,既有其历史性又有其现实性。

其现实性首先表现在科学概念与方法的延续性方面,今日的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历史上科学传统的深化与发展,或者是对历史上科学难题的解决,因此我们无法割裂科学现实与科学史之间的联系。

(2)数学史的文化意义数学已经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因而数学史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的人类文化史,又是人类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多历史学家通过数学这面镜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对数教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数教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对数教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对数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学现象,我们可以在人类的历史中看到对数的普及与应用。

对数在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电力、通信、计算机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科技角色。

秉持这样的信仰,所以对数教学是我们了解数学、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对数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学习过程牵涉到人类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发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对数,能更准确的应用对数,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更有自主学习精神,更具有自我学习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性、年龄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出发,有针对性的安排教改措施。

对于初学者,需要先从实际问题入手,理解对数的概念,然后逐步学习对数公式、运算、特征及其应用。

在学习对数过程中,采用实际问题辅助,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应用对数。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对数的定义:log_a b ,a为底数,b为真数,且a >0 ,且a≠1 。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对数的概念,如检测露天矿山放炸药的声音分贝,或者体积量分数的计算等,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快速吸收。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教学视频、知识问答、翻转课堂等等。

这些教学手段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便于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数的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形成优秀的数学思维需要有大量的练习,这种实践训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训练,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加深数学基本概念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可以弥补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存在的短板。

对数教学是我们了解数学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对数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对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史概论》教案

《数学史概论》教案

《数学史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2)培养学生对数学史的兴趣和好奇心;(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会分析数学问题;(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2)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数学的情感;(3)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在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数学:(1)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历程;(2)古代数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3)举例介绍《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等古代数学著作。

2. 欧洲古代数学:(1)古希腊数学的发展历程;(2)古希腊数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3)举例介绍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古代数学著作。

3. 印度数学:(1)印度数学的发展历程;(2)印度数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3)举例介绍阿瑜博达等印度数学家的贡献。

4. 阿拉伯数学:(1)阿拉伯数学的发展历程;(2)阿拉伯数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3)举例介绍花拉子米等阿拉伯数学家的贡献。

5. 近现代数学:(1)近现代数学的主要发展历程;(2)近现代数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3)举例介绍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近现代数学家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欧洲古代、印度、阿拉伯以及近现代数学的主要发展历程;(2)各个时期著名数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1)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历程及数学家的贡献;(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个时期数学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和著名数学家;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数学史的理解和感悟;3. 案例分析法:举例分析具体数学家的贡献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课堂参与度、讨论交流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3. 课程论文: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某一时期或数学家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

对数的概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数的概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对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必修 1 中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数运算的逆运算,对数函数的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指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对数函数以及解决相关数学问题奠定基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指数的运算,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较为抽象,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问题,逐步建立起对数的概念。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对数符号的理解不准确、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不熟练等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解决。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基本性质。

能够熟练地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简单的对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类比、转化和归纳能力。

经历对数式与指数式相互转化的过程,体会数学中的等价转化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对数的运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及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对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性质。

2、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讲授法:对于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史教案

数学史教案

第0章绪论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数学史,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数学史。

教学内容: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激起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

一、数学史的意义1、数学知识的积累性有必要了解数学史2、数学内容的多样性必须了解数学史3、数学历史的复杂性对数学史的了解可以使人们从前人的探索和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数学科学二、数学的文化特点1、抽象性2、精确性3、可靠性4、一般性5、艺术性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史三、什么是数学----历史的理解1、数学是量的科学-----亚里士多德2、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得科学-----恩格斯3、现代数学就是各种量之间的可能的,一般说是各种变化着的量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数学----前苏联4、数学这个领域已被称作模式的科学,其目的是要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的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四、数学史的分期1、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公元前6世纪)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6世纪)3、近代数学时期(公元前17世纪------公元18世纪)4、现代数学时期(公元19世纪------现在)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成就。

教学内容:一、古埃及人的数学成就1、完成了基本的算术四则运算,并推广到了分数上;已经有了求近似平方根的方法。

2、已经有了算术级数和几何级数的知识。

3、已能处理包括一次方程和某些类型的二次方程的问题。

4、其几何知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求积法。

5、在求圆面积以及把圆分成若干相等部分的问题上,已经有了正确的知识。

6、已经熟悉比例的基本原理。

二、古巴比伦人的数学成就1、已经知道如何度量矩形、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圆柱体和平行六面体等正多面体的体积。

2、对圆面积的度量稍逊于古埃及人。

(高一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对数-教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对数-教学教案

数学教案-对数-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把握对数的运算性质.(1) 了解对数式的由来和含义,清楚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与指数式之间的关系.能生疏到指数与对数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2) 会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推导对数运算性质和法那么,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描述对数运算法那么,并能利用运算性质完成简洁的对数运算.(3) 能依据概念进行指数与对数之间的互化.2.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和对数运算法那么的探究及证明,培育同学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维力量,渗透化归的思想,培育同学的规律思维力量.3.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培育同学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通过对数运算法那么的探究,使同学擅长发觉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同学思维的乐观参与,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及大胆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 对数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又是一种重要的运算,而且它是与指数概念紧密相连的.它们是对同一关系从不同角度的刻画,表示为当时,.所以指数式中的底数,指数,幂与对数式中的底数,对数,真数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2)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难点是对数的概念.对数首先作为一种运算,由引出的,在这个式子中一个数和它的指数求幂的运算就是指数运算,而一个数和它的幂求指数就是对数运算(而指数和幂求这个数的运算就是开方运算),所以从方程角度来看待的话,这个式子有三个量,知二求一.恰好可以构成以上三种运算,所以引入对数运算是很自然的,也是很重要的,也就完成了对的全面生疏.此外对数作为一种运算除了生疏运算符号“ 〞以外,更重要的是把握运算法那么,以便正确完成各种运算,由于对数与指数在概念上相通,使得对数法那么的推导应借助指数运算法那么来完成,脱到过程又加深了指对关系的生疏,自然应成为本节的重点,特殊予以关注.对数运算的符号的生疏与理解是同学生疏对数的一个障碍,其实与+,等符号一样表示一种运算,不过对数运算的符号写在前面,同学不习惯,所以在生疏上感到有些困难.教法建议〔1〕对于对数概念的学习,肯定要紧紧抓住与指数之间的关系,首先从指数式中理解底数和真数的要求,其次对于对数的性质及零和负数没有对数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指数式来证明,验证.同时在关系的指导下完成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2〕对于运算法那么的探究,对层次较高的同学可以接受“概念形成〞的学习方式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提出,让形式的生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法那么,再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完成证明,而其他法那么的证明应引导同学利用已证结论完成,强化“用数学〞的意识.〔3〕对运算法那么的生疏,首先可以类比指数运算法那么对比记忆,其次强化法那么使用的条件或者说成立的条件是保证左,右两边同时都有意义,因此要留意每一个对数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最终还要让同学认清对数运算法那么可使高一级的运算转化为低一级的运算,这样不仅加快了计算速度,也简化了计算方法,显示了对数计算的优越性.教学设计例如对数的运算法那么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那么,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那么解题.2.通过法那么的探究与推导,培育同学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渗透化归思想及规律思维力量.3.通过法那么探究,激发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培育大胆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法那么及推导和应用难点是法那么的探究与证明.教学方法引导发觉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学习了对数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对数呢通过下面的题目来答复这个问题.假如看到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由同学答复(1) (2) (3) (4) .也就要求同学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对数与指数就是一码事,从运算上讲它们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运算,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那么,所以我们今日重点争辩对数的运算法那么.二.对数的运算法那么(板书)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的指数运算法那么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那么,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忆一下指数的运算法那么.由同学答复后老师可用投影仪打出让同学看:,,.然后直接提出课题:假设是否成立由同学争辩并举出实例说明其不成立(如可以举而),老师在确定结论的正确性的同时再提出可提示同学利用刚刚的反例,把5改写成应为,而32=2 ,还可以让同学再找几个例子,.之后让同学大胆说动身觉有什么规律由同学回容许有成立.现在它只是一个猜想,要保证其对任意都成立,需要给出相应的证明,怎么证呢你学过哪些与之相关的证明依据呢同学经过思考后找出可以利用对数概念,性质及与指数的关系,再找同学提出证明的根本思路,即对数问题先化成指数问题,再利用指数运算法那么求解.找同学试说证明过程,老师可适当提示,然后板书.证明:设那么,由指数运算法那么得,即.(板书)法那么出来以后,要求同学能从以下几方面去生疏:(1) 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由同学指出.留意是每个真数都大于零,每个对数式都有意义为使用前提条件).(2)能用文字语言表达这条法那么: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和.(3)假设真数是三个正数,结果会怎样很简洁可得.(条件同前)(4)能否利用法那么完成下面的运算:例1:计算(1) (2) (3)由同学口答答案后,总结法那么从左到右使用运算的级别降低了,从右到左运算是升级运算,要求运算从双向把握.然后提出新问题:.可由同学说出.得到大家认可后,再让同学完成证明.证明:设那么,由指数运算法那么得.老师在确定其证明过程的同时,提出是否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能否用上刚刚的结论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把看成再用法那么,但无法解决计算问题,再引导同学如何回避的问题.经思考可以得到如下证法.或证明如下,再移项可得证.以上两种证明方法都表达了化归的思想,而且后面的证法中使用的拆分技巧“化减为加〞也是会经常用到的.最终板书法那么2,并让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达法那么2.(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的差)请同学完成下面的计算(1) (2) .计算后再提出刚刚没有解决的问题即并将其一般化改为同学在说出结论的同时就可给出证明如下:设那么,.老师还可让同学思考是否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可在课下争辩.将三条法那么写在一起,用投影仪打出,并与指数的法那么进行比照.然后要求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生疏法那么(1) 了解法那么的由来.(怎么证)(2) 把握法那么的内容.(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达)(3) 法那么使用的条件.(使每一个对数都有意义)(4) 法那么的功能.(要求能正反使用)三.稳固练习例2.计算(1) (2) (3)(4) (5) (6)解答略对同学的解答进行点评.例3.,用的式子表示(1) (2) 〔3) .由同学上黑板写出求解过程.四.小结1.运算法那么的内容2.运算法那么的推导与证明3.运算法那么的使用五.作业略六.板书设计。

浅谈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浅谈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浅谈数学史融入中小学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数学史折射着人类的发展史。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数学科学不断赋予数学新的功能,现在数学的思想已开始嵌入我们的文化之中。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其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每个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都有“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说明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已受到关注。

陈省身先生曾说道“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科学的一个步骤”,可见传播数学史是了解数学的重要部分。

李文林先生在《数学史概论》中也谈到“数学史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特殊地位,是由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特点所决定的”。

但是,结合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当地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数学史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推进,由于地区偏僻,教学思想较其他大城市来说比较落后很多,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史知识要么一带而过,要么视而不见,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更加简陋,师资力量缺乏,而师范毕业生大多要走上教师岗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深刻感受到数学史知识的重要性,但由于在校期间一直未接触数学史知识,因此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时中小学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在上数学课时也很难系统地讲解数学史知识,学生对此的莫名其妙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加上中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心理不稳定,数学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初级阶段等特点,数学史教育还是与中小学数学课堂有较大的距离。

五十多年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形成了以注重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的掌握与训练为特征的优良传统,但也存在严重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这一主题是近几年来各国教育界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重大的影响,如何培养“全人”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文化教育必然可以为此做出应然的贡献。

浅谈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浅谈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水富县第一中学李勇摘要:数学的历史,它是一门有血有肉的、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科。

了解数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

如果数学教学缺乏历史观点,那么就会减少数学的教育价值。

因此,数学史对于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学史,培养,兴趣,创造,探索数学史是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联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史越来越受到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国际上成立了HPM组织(即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组),国内很多师范院校已将数学史作为数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或必修课,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史列为高中数学学习阶段的选修内容。

不仅如此,初中数学课程各章中也介绍了有关的数学史,因此,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以下从六个方面探讨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数学兴趣的培养数学是公认难学难教的科目,之所以这样,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抽象难懂。

其实,数学本身是多姿多彩的。

历史上数学与天文学、力学同根连枝,还与音乐、哲学等交织共生,现代学术界还常常争论数学是艺术还是科学?是比喻还是猜测?对此数学史可以给出“全息图景”,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美妙的欲望。

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中引人入胜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话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介绍数学王子高斯从1加到100的故事。

在学习“等比数列”时,讲述古印度太子“西拉谟”奖励军旗发明者的故事,等等。

当学生听得如醉如痴时,书归正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自己对数学史和数学的认识浅谈自己对数学史和数学的认识1,我对数学的发展史的认识数学,根据现代的很多地方的高校的数学教材的定义:“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

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从合适选定的公理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想想,数学这门来自生活,科学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且从一个人一开始就伴随我们一生的学科,它对个人,社会的重要性便可想而知。

美国著名文学家克莱因在他的《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曾经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我想这句话在对我们有这相当答的启示作用,数学本来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他说研究的东西就是抽象现实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问题,然后建立相关的解决模型,以这样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历史的进程;并且以它需要的精神:严谨和理性来处理世间的好多的问题都成了历史的绝唱:像阿基米德的测试密度的模型,伽利略的日心说,甚至曹冲称象......哪一件事情没有涉及到数学知识的运用?就是因为这门学科的无比重要性,从人类文明的开始,就开始简单的研究这门科学,并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像人类刚开始自己的文明的时候用石子计数,用手指来数自己的羊,这些东西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东西对我们一无所知的祖先而言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这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开始自己的抽象的思维,用无关的东西来记录已有东西的数量。

步入奴隶社会后人类开始有自己的语言,这时候数学有了跟进一步的发展: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等文明源地开始有自己的语言,数字。

这就是代表数学跟进一步的开始抽象了。

大家可能会想写个123吧,两三岁的小孩子都会的,但是,当时却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的祖先不像我们一样的聪明,他们能抽象的表示数据已经像今天的我们向太空迈出的那一小步了,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数学从一诞生开始就预示着人类将成为最高级的生物。

”我想这句话很深刻的解释了人类和低等动物的本质上的区别。

从封建社会建立开始,数学有了自己专门的学科,封建社会发展繁荣的国家还曾今涌现过一批批的数学家和出色的数学作品:像《九章算术》,祖冲之和他的圆周率计算,一直到后来拿破仑时代的傅里叶.....当然,由于这个时期的思想封闭和约束特点,这些数学的发展相当缓慢,但是这个时期的数学发展却带给世界一个全新的局面,让人类的认识从现实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然后真正的意识到世界是什么样子:通过数学方面的知识,天文学开始飞速的发展,化学开始崛起,物理学各种真理被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也得到揭示,医学为人类带来健康,生物学有了点起色。

人类的思想开始走向自由,走向现代化。

从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世界的数学发展进入了高峰期。

从这里开始,人类的文明开始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时代后,人类的思想已经打开,什么都不再是神说了算,人类开始自己对真理的探究,对真相的向往,于是各种数学上的分支就开始出现和发展,就如上述所言的化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等,这个时候的数学中心主要在西欧,这个时期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有:透视理论的创立和三角学的独立;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几位伟大的数学家:韦达,还有一位贡献非常大,他就是斐波那契,他基于生物学上的一个兔子繁殖现象提出的数列至今还在有许多数学家研究,可见它的重要性。

同时斐波那契还著有《算经》,后来被人们称为欧洲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黑夜后复苏的号角。

当然还有一些天文学上的伟人如哥白尼,用数学知识开创新视野的人。

都是因为数学,人类的文明从一张白纸变成了五彩的画卷。

后来数学就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其中很多的数学伟人就开始频繁的出现,其中不得不说的是很伟大的哲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学家,生理学家,数学家笛卡尔,他提出变数的概念,正如恩格斯所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

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辨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笛卡尔的成就就是数学的开端,为后来牛顿、莱布尼兹发现微积分,为一大批数学家的新发现开辟了道路。

从笛卡尔奠下了基石,数学伴随着很多的学科都开始更较迅猛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几位数学家:首先是欧拉,伟大的数学家,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全家的数学家,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毅力,和他对数学的热情,他的一生留下了1000余个证明出来的定理,可谓是最伟大的数学家。

再次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

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他独立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数论上的“二次互反律”、“质数分布定理”及“算术几何平均”。

这些贡献这以后的经济,物理,天文,化学等多门学科上都有很多的用途。

然后是艾萨克·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牛顿的主要贡献有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经典力学,设计并实际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等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他一手建立的微积分虽然在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备受争论的理论,而且受当时的大主教的批判和攻击,但是真理最终还是要被理解,并且会得到永存,从微积分的建立开始,这套理论就开始广泛运用于天文,物理,生物,经济等各方面,并且解决了好多以前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接着是约瑟夫·路易斯·拉格朗日,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近百余年来,数学领域的许多新成就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溯源于拉格朗日的工作。

所以他在数学史上被认为是对分析数学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特别是他的积分中值定理,对微积分做出了很好的补充。

后来他被誉为“欧洲最大的数学家”。

当然,当时的数学家不仅仅是这些人,有很多数学家,像莱布尼茨,伽罗华,费马......都是为了数学而奋斗过的数学家,他们有着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理论,喜欢数学,善于思考,也是伟大的数学家,但是没有更多的空间介绍他们。

数学步入现代的社会后,有了更多的,更好的发展,像中国的华罗庚,陈省身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外国的数学家,他们共同组成世界的发展的基础,共同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让世界的新技术,像航天航空技术,克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很快速的发展。

这就是现代数学的美丽和无与伦比的作用。

2,对数学和它的发展的认识数学,就像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一样,是一门源自生活,切运用于生活的学科,它是深厚的历史的积淀,是众多人类共同的结晶,是一门大家都会涉及到的学科,从个人到社会,从持家到治国,无不与数学有着深厚的联系。

他是人类史上传承下来的文化和艺术,正如美国数学学会主席魏尔德曾经说的那样:“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

”也如哈尔莫斯说:“数学是一种别具匠心的艺术”。

因此学数学本来就是一件很有品位的事情,它囊括了很多方面的知识,他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

有她,艺术便开始在这个人的身上开花发芽,便开始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维与创造性。

因此,在我看来,数学文化就是一门非常有内涵的学科,他主要研究数学文化的传承,数学文化的发展,他给我们的是一种来自心灵的触发,通过对数学史上的伟人的分析,对数学曲折的发展史,让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与力量。

通过我们对很多的数学家的认识,自己忽然发现自己的很多的不足和自己的不努力,数学伟人的成材史让我彻底的认识到:其实人人生下来的时候都基本上是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到了到了最后他们成为了伟人,自己却依然平庸。

除了教育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相信还是自己的毅力和吃苦能力远不如人,并且,因为自己在勤于思考方面是没有主观的认识,思维的开阔性很差,导致最后自己的平庸;然而,在这方面呢,真正的伟人需要的不是先天的因素,而是靠后天自我的思考能力,创性能力,还有团队合作能力,更有敢于为了真理同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但是,这不是没有个人都拥有的特质。

同时,在数学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可以让人了联想到要成功的人的必经之路,没有一帆风顺,只有的千锤百炼: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首先包括无理数发现时毕达哥拉斯派对其无情的封杀,因为“数即万物”的世界观被极大的动摇了,有理数的尊崇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因此也影响到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使数学界产生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但是这次危机极大的推动了数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首先,第一次数学危机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了无理数的存在,无理数从此诞生了,之后,许多数学家正式研究了无理数,给出了无理数的严格定义,提出了一个含有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新的数类——实数,并建立了完整的实数理论[5],为数学分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者,第一次数学危机表明,直觉和经验不一定靠得住,推理证明才是可靠的,从此希腊人开始重视演绎推理,并由此建立了几何公理体系。

欧氏几何就是人们为了消除矛盾,解除危机,在这时候应运而生的[6]。

第一次数学危机极大地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使几何学在此后两千年间成为几乎是全部严密数学的基础再次微积分刚刚创立是大主教的无情的批判,这次危机的出现迫使数学家们不得不认真对待无穷小量△x,为了克服由此引起思维上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混乱,许多的数学家投身于此,积极的导出后面的极限理论,集合论进而开辟了接下来下一个世纪的函数论的发展道路。

最后是悖论发展中的阻碍,即罗素悖论的提出;因为罗素悖论的出现,动摇了本来作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集合论,自然引起人们对数学基本结构有效性的怀疑。

罗素悖论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只是用了集合的概念本身,而并不涉及其它概念而得出来的,使人们更是无从下手解决。

值得庆幸的是,产生罗素悖论的根源很快被找到了,原来康托尔提出集合论时对“集合”的概念没有做必要的限制,以至于可以构造“一切集合的集体”这种过大的集合而产生了悖论。

看完了这三次数学危机,最深的印象便是这不就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经路?就像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他们一热血投身科学,换来的是很多的不认可和指责,但是他们持之以恒,最后获得成功了,这便是数学巨人发展的过程,就是因为它的发展,从而让很多的相关联的学科开始自己的发展,带领人类去发掘,去思考,去开拓创新,去深次发展,这便是数学,也是数学对人类的贡献...总而言之,数学人类的发展史必不可少的,没有数学,人类可能除了外表进化外,别的发展就不会有了,因此,上完了数学与数字文化,感触很多,每次课后总让人热血沸腾,总让人有种想学想研究的冲动,就有向深层次的发掘数学中蕴含的奥妙,但是,缺乏的是勇气,代之,更多的是面对数学这门伟大学科的害怕和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