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核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的制度
![手术室查对的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d5c4a19e009581b6ad9eb0a.png)
手术室核对的制度精选文档手术室核对制度1、患者核对确认制度与流程依照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核对,内容包含:病人姓名、性别、年纪、病案号、诊疗、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用药、医学影像资料等。
接患者以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别的还一定与清醒的患者谈话核对。
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纪、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确实认。
每天晨择期手术接下手术室后:晚班护士负责核对患者信息。
进下手术间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核对患者信息。
麻醉以前: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还一定共同与清醒的患者谈话核对,进行“病人姓名、年纪、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以后方可切皮进行手术。
2、手术物件盘点核对制度与流程1)、盘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全部物件。
2)、盘点机遇:手术开始前、封闭体腔前、体腔完好封闭后、皮肤完好缝合后。
3)、盘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
4)、盘点时,两名护士敌手术台上每一件物件应唱点,正确记录,特别注意(特别器材上的螺丝钉)器材上的小零件能否完满,保证物件的完好性。
5)、手术物件未正确盘点记录以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6)、封闭体腔以前,手术医生应先拿出体腔内的全部物件,再进行物件请点。
7)、向深部填入物件时,主刀医生应实时见告助手及洗手护士,提示记忆,防备遗留。
8)、手术结束前禁止将与手术有关的任何物件任意拿离、拿下手术间。
9)、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类物件,一定有显影标志,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件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刻弃去。
10)、手术过程中增添的物件应实时盘点并记录,手术台上掉落的物件,应实时搁置固定地点,以便盘点。
11)、有显影标志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
手术室规章制度
![手术室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783612a0116c175e0e4844.png)
手术室查对制度一、接病人查对制度1.术前一日,根据手术通知单,核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安排手术间及手术时间。
2.手术当日根据手术时间,巡回护士到病房接病人,与病区责任护士共同核对病人病历、腕带等并查看皮肤情况,双方认可后签名。
3.护士接病人进入手术间后,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查配血报告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正确无误,等待手术。
二、手术查对制度1.手术前核对无菌包外3M胶带灭菌标志合格,包内灭菌指示卡合格,手术器械配备齐全,方可进行手术。
2.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术前与缝合前应清点纱布、纱垫、器械、缝针和线轴数等;术毕再清点复核一次。
3.手术取下的标本,应及时登记,并查对科室、姓名、部位和标本名称。
4.用药查对(1)按医嘱及时用药。
(2)用药前三查七对:三查即用药前查、用药中查、用药后查。
七对:对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
瓶装大液体使用前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纹,液体有无浑浊、絮状物等。
袋装液体检查包装袋有无渗漏。
用药后立即通知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三、送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将病人送回病房。
2.手术室护士向病区护士交接静脉输液或输血情况;查看皮肤及带回物品等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名。
四、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必须二人共同查对输血单及病历,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病人血型及交叉配血结果。
2.核对输血单和血袋号、献血者血型、血量、采血日期,核对无误后,可以使用。
输血毕,将血袋送至输血科保存24小时后再统一处理。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手术室护士长在安排工作时,根据手术的难易程度及复杂性,对各科手术进行评估;同时应对手术室护士在进行分层次带教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培训,按手术的级别及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和手术仪器设备,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9fd6c8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9.png)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病人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1.术前一日根据手术通知单访视病人,并与病人病历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化验单、药物、医学影像资料等。
2.接病人之前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再次查对以上内容,并必须与清醒病人本人确认“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并做好术前抗生素试敏结果及药品交接。
3.接入手术室后与洗手护士查对。
4.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再次查对;5.进入手术间之后与麻醉医生查对;6.以上查对过程中病人为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7.手术者切皮前,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提请手术者实行手术“暂停”程序,经由手术者与参与手术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手术。
(二)手术物品查对制度与流程1.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
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2.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
3.清点时,两名护士对台上每一件物品应唱点两遍,准确记录,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4.手术物品未准确清点记录之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5.关闭体腔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所有物品,再行清点。
6.向深部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及洗手护士,提醒记忆,防止遗留。
7.严禁将与手术相关的任何物品随意拿离、拿入手术间。
8.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类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9.手术过程中增减的物品应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台上失落的物品,应及时放于固定位置,以便清点。
10.有显影标记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手术室病人查对制度
![手术室病人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ac5a69cc175527072208ba.png)
手术室病人查对制度
(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等情况。
(2)手术人员手术前在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纱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
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漏体腔内。
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7b531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4.png)
手术查对制度
1. 严格执行“手术病人入手术室流程”、“手术患者术前确认制度”、“手术部位术前标识制度”及“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2. 接病人时、入手术间、麻醉前、手术实施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巡回护士、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应严格核对手术患者相关信息、正确执行“Time Out”核查及共同确认手术安全核查单相应内容并分别签名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3.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应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正确、及时填写手术清点记录单。
4. 严格执行“病理标本管理制度”。
5.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
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对无菌包、无菌物品严格查对灭菌指示卡、灭菌指示胶带及完好性等,评价灭菌效果,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并将灭菌指示卡、灭菌指示胶带、体内植入物标识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相应栏内。
6. 术中输液、用药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双人核对。
7. 术中输血,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及术中输血制度,双人核对(三查九对)并签全名。
8. 严格执行各项交接流程。
9. 正确执行各种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定期及使用前后进行检查、登记。
医院手术室手术中器械物品清点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手术中器械物品清点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8e416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5.png)
医院手术室手术中器械物品清点查对制度随着新、高、尖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器械、手术敷料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及手术室与供应室的一体化管理,促使了手术室对清点核对制度的规范化。
清点核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完全避免异物遗留体腔。
坚持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人四次”清点核对制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灭菌过程中的丢失。
一、清点原则1.严格执行“三人四次”清点制度。
“三人”指手术医生第二助手、刷手护士、巡回护士;“四次”指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缝完皮肤后)。
2.在一些腔隙部位如膈肌、子宫、心包、后腹膜等的关闭前、后,刷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应共同清点物品。
3.术中临时添加的器械、敷料,刷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必须在器械台上及时清点数目至少两次,并检查其完整性,及时准确记录无误后方可使用。
4.“三不准”制度的执行刷手护士在每例手术进行期间原则上不准交接换人;巡回护士对手术病人病情、物品交接不清者,不允许交接班;抢救或手术紧急时刻不准交接班。
5.清点物品时坚持“点唱”原则。
刷手护士大声数数,巡回护士小声跟随复述。
6.准确及时记录所有手术台上物品,器械、巡回护士两人核对无误后并在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单上签全名。
二、清点内容1.器械:包括普通器械、内镜器械等所有手术台上的器械。
手术开始前严格核对器械是否齐全完整,功能是否良好,螺丝是否松动、完整等。
手术中,凡使用带有螺丝、螺帽、弹簧、支撑杆等小配件的器械时,使用之前和使用之后都应仔细检查其数目及完整性。
内镜器械术前必须检查镜面有无破损或模糊不清,对操作钳、钩,配件、盖帽、胶皮等进行清点检查,确保其完整性,并由巡回护士记录。
2.敷料:主要包括纱布垫、大纱布、小纱布、小纱条、棉片、棉球等。
清点时必须分类清点,检查其完整性并防止重叠及夹带。
小纱条、棉片等物品严禁重叠在一起清点,必须将其摊开,检查正、反两面是否一致;手术中严禁裁剪纱布、纱垫等敷料制作成其他的敷料使用。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3bbdb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2.png)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手术室必须执行严格的查对制度。
以下是手术室的查对制度:一、患者查对制度1、手术患者身份确认手术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并且腕带上的姓名必须与患者陈述的姓名一致。
手腕带上的信息应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完全一致,才能进入手术间。
如果患者没有佩戴手腕带或手腕带上的信息与入院记录单和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不一致,就必须与病区进一步沟通。
对于小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危急重症患者及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的患者,必须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陈述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必须由陪同医护人员陈述患者身份。
2、查对内容及方法在患者入室时,必须查对患者入院记录单的姓名、住院号、科室与手腕带信息是否一致,查对科室、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房号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
此外,还要查对医嘱,核实带入物品,如影像资料、药品是否齐全,查看血型单,并由接患者者在手术通知单右上角签患者名。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3、静脉穿刺前在患者静脉穿刺前,必须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带入的物品、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查对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传染病筛查结果及血型单。
如果发现问题,就必须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此外,在手术开始前还必须执行(time-out)安全核查制度。
4、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必须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设备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值入物、影像学资料等。
患者自述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科室等内容必须与患者病历和腕带信息一致。
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并签字确认。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同,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麻醉关注点、物品灭菌仪器设备、围术期特殊备药、是否需要相关影像学资料)等。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ae78c4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f.png)
手术室查对制度1.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病人接入手术室后,由值班护士认真查对。
查对内容包括:按手术排班表核对手术间号、手术顺序、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术前禁食禁饮、手术前用药、备皮情况、手术部位(何侧)及术式、术前9项检查结果、血型、术前签字情况、病房带入物品、以及有无假牙、贵重物品等。
核对无误后再将病人平卧于手术床上。
(2)由手术间巡回护士第2次核对以上各项内容。
(3)麻醉及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再次共同核对以上各项内容。
2.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查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供血员编码、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及采血日期。
(2)输血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根据医嘱调节滴速。
(3)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如病人出现输血反应(如寒战、荨麻疹等)及时报告医师。
(4)输血后的血袋保留至24h后再处理,以便查对。
3.给药查对制度(1)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a 三查:备药时查、给药时查、给药后查。
B 七对: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床号、姓名。
(2)术中给药:要与下达医嘱的医师查对,并再与第二人查对后给药。
术前使用抗生素,必须有医嘱执行单,必须做皮试的药物须注明皮试结果。
(3)常见静脉给药时注意事项a 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时,严禁使用。
b 静脉输注溶液内加入药品时,要标明药名、剂量。
c 输血同时不能给钙剂,以防凝血。
给钾时不能直接从静脉推入。
糖尿病患者给胰岛素时,要严格计量。
抗生素最好加入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
d 同时输注有协同作用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用过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方可丢弃,以备查对。
e 应用加压输血器时,特别注意液体不可全部滴完,以防大量气体进入,形成气栓。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784b15f242336c1eb95eb3.png)
手术室查对制度1、必须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
2、术中用药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用药前查,用药中查,用药后查。
手术完毕,病人回病房前安瓿查对一次,方可弃去。
3、用药品前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日期,批号等。
若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加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5、开腹前再次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年龄、手术名称、部位、杜绝差错。
6、输血前,必须两人以上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7、手术病人,开腹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对点器械敷料,并记入手术护理记录单。
术中清点器械敷料一次,关腹前再对点一遍。
手术完毕与巡回护士再清点一遍方可离开手术台。
护理记录单放入病历。
8、手术中若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方可执行。
药物的安瓿或瓶签应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去。
手术室抢救常规一、手术室急诊(值)班护士,必须以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准则,坚守岗位。
二、无论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单或电话后,当班人员迅速做好抢救准备。
三、根据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安排手术间和特殊器械及仪器的准备。
四、病人进入手术间后,核对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及手术名称。
五、根据病情,迅速建立快速输液通道。
必要时做静脉切开深V穿刺等。
六、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配诱导,然后根据手术要求,安置手术体位,展开手术器械,敷料等。
七、术中应以高度责任感,集中精力,严密巡视观察病人情况,手术进展以及设备仪器(如吸引器、电凝电刀等)使用是否正常。
八、术毕,应与术者、麻醉医师一道,护送病人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班(如斗欧凶杀),应及时向院级及保卫科报告。
手术室安全保卫制度1、手术室电器设备,如电灼器、无影、插灯、插座等,定期检查。
2、手术结束后,手术护士应拨去断掉所有电源。
3、剧毒药品应放专柜贮存,配上锁,指派专人保管。
4、值班人员接班后应巡视手术间,负责吸引器、水电、门窗等的安全检查。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278bc3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7.png)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是指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前,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患者、手术器械和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查对操作。
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首先,手术室查对制度必须完善。
手术室应当制定详细的查对操作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步骤,并进行培训与考核。
确保每位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查对的要求与方法,避免人为失误。
其次,手术室查对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手术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手术部位的标识等。
对于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住院号等,需要与患者本人核对,确保手术无误。
对于手术器械,需要逐项核对种类和数量,避免使用错误的器械或遗失器械等情况。
对于手术部位,需要通过患者自证和医生查对等方式,确认手术部位无误。
再次,手术室查对制度应由多人参与,实现多人查对。
在手术室,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应当共同参与查对操作。
例如,护士在核对患者信息、器械和药品时,需要与医生、器械科和药剂科的人员共同配合,形成相对独立的查对环节,互相交叉验证,杜绝人为失误的可能。
最后,手术室查对制度应定期评估和更新。
手术室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查对制度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术方式的更新,手术室查对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跟进科技的进步,保持与现代手术的需求相匹配。
综上所述,手术室查对制度在手术前对患者、手术器械和手术部位进行查对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手术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通过完善的制度、明确的内容、多人参与以及定期评估和更新,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服务。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fd0bc7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b.png)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患者查对确认制度与流程
依据手术通知单和病人病历查对,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化验单、用药、医学影像资料等.
接患者之前:手术室工作人员与病房护士共同查对,此外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的确认.
每日晨择期手术接入手术室后:夜班护士负责查对患者信息.
进入手术间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查对患者信息.
麻醉之前: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还必须共同与清醒的患者交谈查对,进行“病人姓名、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最后的核对,确认之后方可切皮进行手术.
2、手术物品清点查对制度与流程
1、清点内容:手术中无菌台上的所有物品.
2、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
3、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
4、清点时,两名护士对手术台上每一件物品应唱点,准确记录,特别注意特殊器械上的螺丝钉器械上的小部件是否完好,确保物品的完整性.
5、手术物品未准确清点记录之前,手术医生不得开始手术.
6、关闭体腔之前,手术医生应先取出体腔内的所有物品,再进行物品请点.
7、向深部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及洗手护士,提醒记忆,防止遗留.
8、手术结束前严禁将与手术相关的任何物品随意拿离、拿入手术间.
9、进入体腔内的纱布类物品,必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引流管等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
10、手术过程中增加的物品应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台上掉落的物品,应及时放置固定位置,以便清点.
11、有显影标记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简述手术查对制度
![简述手术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119c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4.png)
简述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而实施的一种制度。
该制度旨在通过核查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信息,减少手术错误和提高手术质量。
手术查对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手术安全核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会进行手术
安全核查,确保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信息准确无误。
这通常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部位的标记、患者的过敏情况等。
2.手术室内查对:在手术室内,手术室团队会再次核对患者的身
份、手术部位,并确认手术要执行的具体项目。
这通常包括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共同努力,确保手术过程的准确性。
3.“三核对”原则:手术查对通常遵循“三核对”原则,即在三个关
键时点进行核对,分别是: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患者准备手术时、手术室内手术开始前。
每一次核对都涉及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项目。
4.手术室退出程序:在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团队会进行手术室退
出程序,再次核查手术部位、手术项目等信息,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5.手术室报告:手术室团队通常会形成手术室报告,记录手术过
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手术开始和结束时间、手术人员、手术
项目等,以便后续的追踪和评估。
手术查对制度的实施有助于预防手术错误,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
这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符合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662d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9.png)
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手术室查对制度1、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患者,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防止接错患者。
3、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查对。
4、手术前检查无菌包内外的高压指示胶带和无菌指示卡变色是否符合无菌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功能完好。
5、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在术前与关闭体腔及缝合皮肤前,认真清点各类敷料,器械,巡回护士准确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
6、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麻醉药品,毒性药品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口头医嘱执行前后均须复述一遍,用过的空安瓶保留至术后,以便核查。
7、输血时须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各项内容,血液质量,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后方可输入,并妥善保存输血袋至少一天,以备核查。
8、手术取下的标本,术者填写病理送检单。
手术室人员核对并妥善保管,填写记录本,防止遗失,由患者家属送往上级医院病理科。
9、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输液,输血情况,确定患者的送往地点(病区或复苏室),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10、手术人员与麻醉医师一起将患者送回,并和病房护士严格交接,待检查完毕无误后,方可离开。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术中器械和物品核对制度
![术中器械和物品核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49842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b.png)
术中器械和物品核对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医院手术室术中器械和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归还,以保障患者手术安全与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手术室的医务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洗手员等。
二、术前准备2.1 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室未开始术前进行核对,确认手术室内的器械和物品是否完整、齐全。
2.2 核对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台、手术灯、各类手术器械、止血带、缝线、敷料等。
三、术中核对3.1 术中核对应由主刀医生、洗手员、巡回护士三人参加。
主刀医生担负核对的负责人,其他两人分别担负核对的见证人,保证核对的准确性。
3.2 术中核对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确认所使用器械和物品的种类、规格、数量等信息,并一一记录在手术记录表上。
3.3 术中核对的记录应包含器械和物品的名称、编号、规格、数量以及固定位置,以便术中和术后进行核对和清点。
四、术后核对4.1 术后核对应由主刀医生、洗手员、巡回护士三人参加。
主刀医生担负核对的负责人,其他两人分别担负核对的见证人,保证核对的准确性。
4.2 术后核对应在手术结束后进行,确认术中使用的器械和物品是否完整归还,无任何遗漏。
4.3 术后核对的记录应与术前核对的记录进行对比,确保核对结果全都,并一一记录在手术记录表上。
4.4 如发现有器械或物品遗漏或异常情况,应立刻报告并进行登记,由负责人负责追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五、器械和物品的清洁与消毒5.1 在术后核对完成后,应立刻对使用的器械和物品进行清洁与消毒。
清洁与消毒过程应符合医院相关制度和规范。
5.2 清洁与消毒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程,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5.3 清洁与消毒后的器械和物品应妥当摆放在相应的指定位置,以备下次手术使用。
六、意外情况处理6.1 如术中发生器械或物品意外脱落、损坏、污染等情况,主刀医生应立刻暂时停止手术,并进行必需的修复/更换/处理。
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dfebe7ec8d376eeafaa314b.png)
均须核对纱布垫、纱布、缝针、器械数目与术前数目相符。 七、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必须详细核对各种标示内容及有效期。 八、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交由巡回护士,再次核对 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切除组织,填写病理标本袋标签待检。
主讲人:
一、进行术前准备及手术室接患者手术时,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 住院号、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所带的术前、术中用药
以及病历与资料等。 二、所有手术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核身份。 三、查对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四、查对无菌包外、包内无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五、三方核查:手术麻醉实施前、切皮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实行“暂停核 对”,由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三方核对患者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c0ec87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6.png)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医务人员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核对,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
手术室查对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手术确认:手术团队在手术开始前会进行手术确认,包括核对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内容,以避免手术错误和患者混淆。
2.手术标记:手术部位会在手术前进行标记,以确保手术在正确的部位进行。
3.手术核对清单:医务人员会使用手术核对清单,核对手术所需的设备、器械和药物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手术时间核对:手术团队会核对手术的预定时间和实际执行时间,以确保手术的及时进行。
5.药品核对:手术团队会核对使用的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和有效期等,避免使用错误的药品或剂量。
6.手术器械核对:手术器械会在使用前进行核对,确保器械完整、无损坏,并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
7.手术结束核对:手术结束时,医务人员会核对手术过程的记录、手术物品的清点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以确认手术的完成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手术室查对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一)各类医嘱均由两名护士进行查对,每日医嘱班班查对。
(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两次。
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抢救结束后二人核对后弃掉,并保留原始抢救记录。
(三)查对医嘱必须认真,一丝不苟,将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立即予以纠正,并反馈给护士长。
(四)所有住院病历,夜班需全部查对一遍,当天未查到的病历第二天要补查。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一)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
1.摆药后必须经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备药前要检查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医嘱是否相符,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瓶、安瓿、有无裂痕,查对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2.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3.发药及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三、输血查对制度
(一)采集血标本时,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做到准确无误,两位以上患者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分次采取。
(二)接血者与送血者共同核对血型、血袋号、血量是否相符,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等、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血,并在输血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三)输血时双人核对,两名医务人员,持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全面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输血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输血完毕血袋按规定时间送回输血科。
四、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一)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二)查配血报告,术前、术中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三)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术前相符。
(四)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器械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单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