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记》中的道法两家为何合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法两家《史记》同传分析
班级:14中本一班姓名:俞佳玲学号:14210613135
摘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之所以将老庄与申韩四人合为一传,是因为道法两派渊源颇深。老子以为源,庄子、申不害乃继承并发展者,而韩非子则是助其传播显露于世者。同时在道法关系的流变之中,黄老学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迁以其敏锐犀利的政治眼光堪破其中关系,将其合传,无疑具有深意2。
关键词:道家,法家,源流,黄老学派
一、引言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将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子编入一传,这是颇受争论的。众所周知,司马迁写合传通常是将同一流派或是有类似思想品质的或是时期有密切事件联系的人物放在一起如《孙子吴起列传》、《韩信卢绾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但是这四人却不批然。首先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老庄为道家,提倡无为出世,申韩为法家,提倡重法治世。再者老庄淡泊名利,隐居世外;申韩热衷功名,纵横朝野。两派人物既有如此差异为甚么司马迁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写呢?
二、源流关系
其实仔细阅读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司马迁已经告诉我们了将韩老合传的根本原因——“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具体来看各人。谈到老子曰:“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可见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之说,开创道家。谈到庄子曰:“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谈到申不害曰:“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谈到韩非子曰:“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由此可以看出后三人的思想都是在老子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
老子说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而产生的一种抽象实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道论思想从本质上体现出一种自然崇拜。是先于天地存在而产生的一种抽象实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的道论思想从本质上体现出一种自然崇拜。道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是王侯驾驭天下的手段,欲使人臣感受到“道之所存”而有所收敛。即“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正。”
三、黄老学派
在老子之后,道家开始分为两种流派,即如下图:
庄子
老子
黄老学派
(早期法家)申不害韩非
庄子选择了最本质的形而上的继承——崇尚自然,追求自由,重视精神世界。由图可见,黄老学派则是另一支流,黄老学派上承老子思想,下启申韩思想。可以说,道法两家能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正是黄老学派与早期法家。
黄老学派之学兴起于战国时期而盛行于汉初,学者主要由一些持道家学说并且积极入世的人
组成。有些人忽视甚至怀疑其存在,但事实上在战国中期至汉初几百年间黄老学派有重大影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史记·外戚世家》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之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儒林列传》:“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7。。”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更是黄老之学的重要著作。黄老之学以老子的道德学说为理论根基,又吸收了在战国中期以后的以皇帝名而创造的养生说,还吸取了法家的刑赏学说和名家的名实学说,从而构成了中国文化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
在道家向黄老刑名之学转变的过程中,慎到是一关键人物。《庄子·天下》中所论的慎到主张齐一万物,弃知去己,无用贤圣,此为早期的道家思想代表。《慎子》一书则将道家全生保身思想加以改造后运用到治国养生之上。《慎子》在治国方面提倡君道无为,臣道有为,从而将到道家的无为转为法家的无为。其实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道家认为性本真,追求个人自由;法家认为性本恶,主张绝对控制。可是在无为的观念上,两个极端却遇合了。
四、“无为”流变
《庄子》里有一段讲“用人群之道”。这一段既区分了有为与无为,还区分了“为天下用”与“用天下”。无为,是用天下之道。有为,是为天下用之道。君主存在的理由是统治全天下,所以他的功能和职责是自己无为,而命令别人替他为。换句话说,他的统治方法是以无为用天下。臣子的功能和职责,则是接受命令,遵命而为。换句话说,臣子的功用是以有为为天下用。《庄子》这一段接着说:“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此意为君主一定要这样,因为他万一考虑某件事,这就意味着别的事他没有考虑,可是他的功能和职责是考虑他治下的“一切”事。所以解决的办法,只有让他不自虑,不自说,不自为,但是命令别人替他虑,替他说,替他为。用这种方法,他无为,而无不为。因此可以说此时道家无为已被法家借用了去。
《老子•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王者如水柔慈而容万物,方能使其地位巩固。而《韩非子•解老》曰:“逝者,万物得以成也。”稷下黄老学派提倡以静制动,以虚制实,以刑定名,以名制刑。这其中的如水之“道”也出奇的类似了。韩非子在《解老》中这样写道:“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在他认为,“道”时掌握国权的根本,是保国之术,悟术即悟道。韩非还给到“道”规定了具体的内容,便是“法、术、势”。此时的“道”就是真正得为法家所用而贯通了。因此,可以这么说,老庄之学是注重精神,修心处世,存身立位的哲学。而到了申韩手里,就成了治理国家的政令权术了。
五、结论
太史公司马迁将老庄申韩合传是别有深意的。在道家思想为法家所利用发展的过程中,黄老学派起了至关重要的枢纽作用。老子是根本,庄子继承了老子精神上形而上的修身自在之说,而韩非子则承袭发展了其中的道术之说,成为法家的理论基础。道法两家的源流关系让太史公决定将合传,也足见其犀利敏锐的历史眼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韩兆琦译中华书局出版2008年1月
2、丁佳楠《<史记>老子韩非合传之原因分析》《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