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检查常规终审稿)

合集下载

脑电图报告规范.docx

脑电图报告规范.docx

1 脑电图报告顺序1.1 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 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 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 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 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 z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 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 5~2.5Hzδ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异常)。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

医院脑电图检查常规一、一般常规1.经治医师按要求填写申请单,送脑电图室。

脑电图检查的适应证有癫痫、颅内占位病变、脑血管病、脑外伤、急慢性中毒或代谢障碍性脑病等。

2.检查前一天和当日停服各种神经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中药),长期服用抗癫病药的患者,不易停药,但应注明用药名称和剂量。

3.检查前一天洗净头皮,忌用头油等。

4.应在饭后3h内检查,如空腹或不能进食者,可口服食糖50g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4om1°5.婴幼儿及不能合作的患者应由申请医师决定给予镇静剂和用量,于入睡后检查。

6.检查中不宜穿着过多,毛衣和化纤类衣服常可造成静电干扰,检查时最好脱去。

二、脑电图的导联法(-)单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作用电极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I(GI)相接,把无关电极与栅极2(G2)相接。

无关电极以耳垂和乳突部位最常用,亦有选择鼻尖、下颌和顶部者,还有平均参考电极法。

无关电极与作用电极的连接方式:1.一侧作用电极分别与同侧无关电极相连接。

2.两侧无关电极连接在一起再与各个作用电极分别相连。

3.两侧无关电极轮流使用,即两侧作用电极分别与一侧无关电极相连。

4.两侧无关电极交叉连接。

(二)双极导联法将头皮上的任意2个作用电极分别与脑电图机放大器的栅极I(G1)和栅极2(G2)相接,而不使用无关电极的记录方法。

常用的有纵联、外联、环状联、横联、三角导联等。

(≡)三角导联法当在单、双极脑电描记中发现有局限性异常时,选择其中异常最著的1个电极与其附近的2个有关电极组成三角形,若出现位相倒置,则2个位相倒置的导程的公用电极处即为病灶部位。

三、诱发试验为提高诊断阳性率,受检者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诱发试验。

为保证受检者的安全,做药物诱发试验时应有负责医师在场。

(-)睁闭眼诱发试验记录可在单极或双极描记中进行。

睁闭眼2~3次,每次3~5s,间隔5~10s0检查时室内光线不宜过暗,且最好选择脑电图a波波幅最高时为宜。

操作者在图纸上应标上受检者睁、闭眼的记号。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

脑电图检查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8岁检查时间:2021年8月1日
检查结果:
1. 脑电波形为α波、β波及θ波为主,所有波形均具规律性,无明显异常。

2. 视、听、运动及呼吸刺激时脑电波形对应的变化正常。

诊断结果:
脑电图检查结果示脑电波形规律、对称,无明显异常。

建议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总结:
本次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脑电波形正常,无异常情况出现,但需进一步临床综合分析。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脑电图检查以监测
脑电活动情况,早期发现异常情况,积极治疗。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样本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样本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重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有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辅助鉴定。

1.设备(1)脑电图仪原则:选取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标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承认脑电图仪。

当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原则:交流电接线应当滿足所在地系统原则规定,所有交流电插座必要提供可靠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当涉及一种可以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抱负电极应具备导电良好、易于安顿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特性。

(1)头皮电极:涉及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电极,应保证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涉及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重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当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顿特殊电极具备微创性,需要由通过专门训练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毕。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清洁、消毒:电极必要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用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办法,避免交叉感染。

(5)电极安放:推荐使用国际通用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得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得辅助判定。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与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得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得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得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得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得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得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得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得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与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得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与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得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与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得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得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得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得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最新:临床脑电图和脑电检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最新:临床脑电图和脑电检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最新:临床脑电图和脑电检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脑电图是通过在头部放置适当的电极,借助电子放大技术,将脑部神经元的自发性生物电活动放大100万倍,并将脉冲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而记录脑电活动的检测技术。

根据不同的临床检查目的(如判断临床发作事件性质或脑功能情况)进行分类,现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脑电图有常规脑电图、长程脑电监测、重症持续性脑电监测和便携式移动脑电图等。

鉴于脑电图的解读通常受到电极数量、导联编排和监测质量的影响,上海市本领域专家就临床脑电图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形成以下共识,以供参考。

临床常规脑电图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查,主要应用于门诊清醒患者的评估,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癫痫样放电或评估其脑功能情况。

推荐采用数字化脑电图设备。

其电极类型为桥式电极,根据需要可采用盘状电极和某些特殊部位的电极(如蝶骨电极),并保证电极记录时不会引起0.5~70 Hz频率范围脑电信号的衰减。

➤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时应根据10-20系统放置21个脑电电极(19个记录电极和2个参考电极),记录电极为FP1、FP2、F3、F4、C3、C4、P3、P4、O1、O2、F7、F8、T3、T4、T5、T6、Fz、Cz和Pz。

新生儿可选用改良的国际10-20电极安放系统:9个脑电记录电极(Fp1、Fp2、C3、C4、T3、T4、O1、O2和Cz),2个参考电极(耳或乳突电极),1对下颏肌电电极,1对心电电极,2个眼动电极。

长程脑电监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长程脑电监测是指监测时间超过2 h的脑电图,分为住院和门诊两种类型。

由于通过门诊常规脑电图仅可筛查出29%~55%的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IED),延长门诊脑电图的记录时间(如延长至3.5~4.0 h)可将IED的筛出率提高至80%~90%,尤其对局灶性癫痫和非癫痫性发作更为有效。

长程脑电监测建议采用视频与头皮脑电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电极建议采用盘状或杯状电极,以专用电极膏和胶带将其牢固地固定于头皮上,电极阻抗应<5000 Ω;监测时间>24 h的患者应定时检查电极连接和阻抗情况,以尽量减少伪差。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标准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标准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脑电图报告规范

脑电图报告规范

1 脑电图报告顺序1、1 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得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得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得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得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 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 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 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 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 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5~2、5Hzδ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异常)。

脑电图检查常规

脑电图检查常规

脑电图检查常规————————————————————————————————作者: ————————————————————————————————日期:ﻩ脑电图检查常规1概述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患者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2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患者监测。

6.睡眠障碍。

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

3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4方法4.11.准备脑电图检查前清洗头发,前1d停用镇静催眠药。

检查前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保持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做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刺激。

4.2 2.电极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

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感染。

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4.3 3.电极位置国际通用10~20系统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

应用皮尺测量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基线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前后连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连线。

两者在头顶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图2)。

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向后20%为Fz(额中线),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中央中线),Pz(顶中线)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连线(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连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医院脑电图检查正常脑电图

医院脑电图检查正常脑电图

医院脑电图检查正常脑电图
清醒安静、闭目、无任何外界刺激及药物影响时,正常成人脑电图是由a波、p波、低波幅少量O波及极少量低波幅a波组成,波形整齐,两侧基本对称、同步。

1.α波
频率8~13Hz,波幅10~100μV。

以枕区最明显,以下依次为顶、中央、颞、额区,呈纺锤状出现。

两侧波幅差<50%(枕区),α指数差<20%。

全头α波频率差<2Hz,两侧对应区为<0.5Hz。

睁眼或声、温度、疼痛等刺激和精神活动时α波受抑制。

2.β波
频率14~30Hz,波幅5~30μV。

以额、中央区明显,其次为颞区。

多呈不规则和左右不同步出现,不受光线抑制。

精神活动、兴奋和睁眼时增多。

3.θ波
频率4~7Hz,波幅20~40μV。

主要见于额区,中央、颞、顶区亦见少量,散在出现,指数<10%。

睡眠时可出现较多数量θ波。

4.δ波
频率0.5~3Hz,波幅20μV以下。

散在见于额区,指数<5%。

深度睡眠时增多。

正常成人脑电图波型恒定,但个体差异明显。

可分为4型:①α型:如上述,占80%。

②β型:β波占优势,频率以14~25Hz为主,波幅20~30μV,占6%。

③去同步化型:α波波幅多在20μV以下,其出现率亦低。

β波波幅更低,约占7%。

④不规则型:α波不规则,调幅不明显,频率差可达3Hz,枕区波幅不一定高于其他区,混有少量低幅θ波,约占10%。

正常动态脑电图报告

正常动态脑电图报告

正常动态脑电图报告
委托单位:某医院神经内科
受检者:XXX
性别:男
年龄:28岁
检查日期:2021年6月15日
检查结果:
检查显示,受检者的脑电图表现为典型的正常且对称的放电活动。

观察到常规频段内-alpha波、beta波、theta波、delta 波的存在,且两侧对称性良好。

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的癫痫形波、放电活动或显著异于正常值的波形改变。

结论:
该患者脑电图结果正常。

需进一步综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检查医师:XXX
审核医师:XXX
以上检查结果仅供医生参考,具体临床诊断需综合其他检查资料和患者病史进行综合分析。

脑电图报告规范【可编辑范本】

脑电图报告规范【可编辑范本】

1 脑电图报告顺序1.1 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

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1。

1.2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

1.3 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

1.4 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

6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5~3。

5Hz1 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

1。

7 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

脑电图报告单

脑电图报告单

脑电图报告单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电图报告单———————————————————————————————————————————————————————————姓名:—————————————性别:————年龄:———脑电图号:————————科别:(门诊, 病房)—————————————————————————门诊号:————————诊断:——————————————————————————————————住院号:————————用药情况:———————————————————————————————病历号:————————意识状态:——————体位:—————左右利:——————记录时间:————————脑电图种类:(1)视频脑电图(2)24小时动态脑电图———————————————————————————————————————————————————————————清醒脑电:背景活动:α,β,θ,δ波频率:——————— Hz 波幅:———————μV波形:整齐,不整波率调节:佳,欠佳,差调幅:佳,欠佳, 差对称性:对称,不对称(左﹥右,右﹥左:额,颞(),中央,顶,枕,全导)慢波:部位:(左,右)额,颞(),中央,顶,枕,全导数量:少量,中量,大量出现方式:散在,阵发,节律波幅:低幅,中幅,高幅快波:部位:(左,右)额,颞(),中央,顶,枕,全导数量:少量,中量,大量出现方式:散在,阵发,节律波幅:低幅,中幅,高幅睁闭眼:α抑制,有变化———————————————————————————————————————————过度换气:无变化,有变化——————————————————————————————————————————闪光刺激:无变化,有变化——————————————————————————————————————————蝶骨电极:同背景,有异常——————————————————————————————————————————癫痫样波:无,有————————————————————————————————————————————————异常波:无,有————————————————————————————————————————————————睡眠脑电:睡眠状态:自然,药物(10%水合氯醛—————ml (口服),其它)睡眠分期:(Drowsing), Ⅰ,Ⅱ,Ⅲ,Ⅳ, REM, Awaking顶尖波:无,有:对称,不对称(左﹥右,右﹥左:额,颞(),中央,顶,枕,全导)纺锤波:无,有:对称,不对称(左﹥右,右﹥左:额,颞(),中央,顶,枕,全导)癫痫样波:无,有————————————————————————————————————————————————异常波:无,有————————————————————————————————————————————————临床发作:无,有—————————————————————————————————————————————脑电图印象:1正常范围 2 边缘状态(界线性) 3不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备注:—————————————————————————————————————————————————————————————————————————————————————————————————————————————医师:——————————,技术员:————————————,,日期:————————————————。

脑电图报告规范

脑电图报告规范

1脑电图报告顺序1.1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 z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 5~2.5Hzδ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异常)。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检查常规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脑电图检查常规
1概述
脑电为生理的基础。

的应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的,监测以及、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

2适应证
1.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患者监测。

6.。

7.的辅助检查。

3禁忌证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未愈合时。

4方法
4.11.准备
脑电图检查前头发,前1d停用镇静。

检查前向患者解释:脑电图检查无痛苦;检查时应心情平静;尽量保持身体各部位的静止不动;如何做好“睁闭眼”试验,过度换气及闪光。

4.22.电极
头皮电极以盘状电极效果最好。

针电极因其在头皮下的部位不准确,阻抗高,引起患者痛苦,国际上已不再应用。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应用针电极时必须用一次性针电极以避免。

柱状电极因其不易固定已很少使用。

4.33.电极位置
国际通用10~2019个记录电极及2个参考电极。

应用皮尺基线长度后按比例安置电极才能称之为10~20系统(图1),否则只能称为近似10~20系统。

先用皮尺测量两条基线,一基线为鼻额缝至枕外粗隆的连线,另一为双耳前窝的左右连线。

两者在的交点为Cz(中央中线)电极的位置(图2)。

从鼻额缝向后10%为Fpz(额极中线)电极,从Fpz向后20%为Fz(),以后依次每20%为一个电极位置,从Fz向后依次为Cz (中央中线),Pz()及Oz(枕中线),Oz与枕外粗隆间的距离应为10%。

另一基线为双耳前窝连线(图3)从左向右距左耳前窝10%为T3(左中颞)电极,以后向右每20%放置一个电极,依次为C3(左中央),Cz应与鼻额缝枕外粗隆连线Cz相重合,Cz向右20%为C4(右中央),T4(右中颞),T4应距右耳前窝10%。

从Fpz通过T3至Oz连线为左颞平面,距Fpz向左10%为Fp1(右额极),从Fp1每向后20%放置电极1个。

依次为F7(左前颞)、T3、T 5(左后颞)及O1,其中T3为此线与双耳前窝连线的交点,O1应距Oz1
0%。

右侧与此相同从前到后为Fp2(右额极),F8(右前颞),T4(右中颞)O2(右枕)(图4)。

从Fp1至O1及Fp2至O2各做一连线,为矢状旁平面,从Fp1向后各20%分别放置电极1个,左侧为F3(左额),C3(左中央)及P3(左顶),P3应距O120%。

右侧与此相同,电极为F4(右额)C4(右中央)及P4(右顶)(图5)。

双侧参考电极置于左右(A1,A2),新生儿和可置于双侧乳突(M
1,M2)。

测量时应用标志笔在头皮上点出电极位置。

测量后用70%或充分去
脂后用导电胶将盘状电极一一粘于正确位置上。

长期监测脑电图除用导电胶外,加用火胶固定电极。

电极安放完毕测头皮电极间阻抗,应<5kΩ,而且各电极阻抗应
基本匹配。

特殊电极:必要时可以加特殊电极,如蝶骨电极用于癫痫或疑为
癫痫的患者,硬膜外电极及深部电极用于癫痫患者手术前或手术中定
位。

4.44.导联
每一个放大器有两个输入端。

有两种基本导联。

(1)参考导联:记录电极进入输入1,参考电极进入输入2。

在1
6导脑电图仪具体安置如下:
Fp1-A1,Fp2-A2,F3-A1,F4-A2,C3-A1,C4-A2,P3-A1,P4-A2,O1-A1,O2 -A2,F7-A1,F8-A2,T3-A1,T4-A2,T5-A1,T6-A2。

(2)双极导联:一对记录电极分别进入放大器的输入1和输入2。

常规应用两种导联:
纵向双极异联:Fp1-F3,Fp2-F4,F3-C3,F4-C4,C3-P3,C4-P4,P3-O
1,P4-O2,Fp1-F7,Fp2-F8,F7-T3,F8-T4,T3-T5,T4-T6,T5-O1,T6-O2。

横向双极导联:Fp1-Fp2,F7-F3,F3-Fz,Fz-F4、F4-F8,A1-T3,T3-C
3,C3-Cz,Cz-C4,C4-T4,T4-A2,T5-P3,P3-Pz,Pz-P4,P4-T6,O1-O2。

此外可根据临床增添顺时针环状导联,逆时针环状导联,横向三角导联,小三角导联等。

4.5
5.放大器
有4项主要功能。

(1)性:输入电压和波幅之比,单位为μV/mm。

国际通用敏感性为10μV/mm或7μV/mm。

(2)时间:输入电压通过放大器后衰减63%所需的时间。

国际通用0.3s。

(3)高频滤波:又称低通滤波。

国际通用75Hz即>75Hz的通过放大器后明显衰减。

改变放大器参数来消除伪迹是错误的,因其可以导致波形、波幅失真。

(4)交流滤波:仅使50Hz或60Hz电流(视输入电源数而定)明显衰减。

国际脑电图及临床会尽量不用交流滤波。

但目前国内受脑电图室设备的限制,可以用交流滤波。

4.66.记录速度
用记录纸的脑电图仪纸速应为30mm/s。

用屏扫描显示的脑电图仪,在具备自动测量频率条件下扫描速度可变,仍以每30mm相当1s 为宜。

4.77.检查程序
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min,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1次发作。

在描记中患者任何动作均应及时记录于记录纸上,尤其出现发作时更应详细记录。

(1)应包括参考导联、纵向双极导联及横向双极导联。

(2)应在参考导联中进行生理及诱发试验。

(3)睁闭眼:在参考导联,基线平稳时做3次睁闭眼,每次3s,间隔10s。

(4)过度换气:在参考导联做过度换气3min,每分钟呼吸15~2 0次。

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的羽毛或纸片。

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min,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5)闪光刺激:将10万烛光的白炽闪光灯置于患者眼睛前20~3 0cm,患者闭目。

用不同频率闪光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 s。

常用频率为1Hz,3Hz,9Hz,12Hz,15Hz,18Hz,20Hz,25Hz,30 Hz,40Hz及50Hz。

(6)每次描记前应做10s仪器,各放大器输入50μV电压,观察其阻尼及敏感性以及生物校准,各道均将O1进入输入1、A1进入输入2,描记10s,观察频率响应。

仪器校准及生物校准各道完全一致,才能进行患者描记,否则应先进行仪器调试。

患者描记完毕再做10s仪器标准。

4.88.脑电图报告
应采用描写式报告。

(1)α(alpha)节律: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测对称性;是否在全部安静描记中为主要频率。

(2)β(beta)波:应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的比例。

(3)θ(theta)及δ(delta)波:应分别描写存在部位,频率范围、波幅及两侧对称性,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并应估计在全部描记中所占的比例。

(4)睁闭眼:描写睁眼后脑电图的变化,是否出现异常波及其部位以及闭目后恢复情况。

(5)过度换气:描写过度换气后脑电图的变化及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

过度换气后恢复至过度换气前背景的时间。

如出现异常波应描写波形及部位以及出现方式,即单个散在还是成节律。

(6)闪光刺激:描写闪光中及闪光后脑电图变化。

如有节律应注明出现部位及刺激频率。

如有异常波应描写波形,部位及出现方式。

(7)睡眠:除描写背景活动外,应描写睡眠现象(顶尖波、睡眠纺锤,K复合波)的出现部位,两侧是否对称。

还应叙述睡眠纺锤的频率及波幅以及每次出现的持续时间。

还应对睡眠分期作描述。

如睡眠中出现异常波,应描写出现于哪一期,出现部位及出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