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愚公移山练习题语文版1
一、基础驿站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无陇断焉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 惩山北之塞古义: 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② 聚室而谋口古义: 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③ 投诸渤海之尾古义: 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0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愚公移山》A.杂然相许许:赞同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C.寒暑易节易: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劳苦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始趾()荷担 ) 孀妻( 箕畚(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惧其不已也已:断: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园地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 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胡勺一项是()(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9. 从课文学习中知边,“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需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⑴江(长江)阴_________ 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 :10.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兰台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练习 教1、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河阳.之北〔南岸〕 惩.山北之塞〔苦于〕B 、投诸.渤海之尾〔兼词,“之于〞〕 汝之不惠.〔通“慧〞,聪明〕C 、北山愚公长息..曰 何苦.而不平〔愁〕D 、吾与汝.毕力平险〔你们〕 无陇断..焉〔山冈阻隔〕 2、辩析,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出入之.迂 投诸渤海之.尾B 、以.残年余力 以.君之力C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D 、达于.汉阳 告之于.帝 3、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方⎩⎨⎧方其远出海门方七百里B 、且⎩⎨⎧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C 、亡⎩⎨⎧今亡亦死河曲智叟亡以应 D 、固⎩⎨⎧吾义固不杀人汝心之固E 、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 4、以下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置人所罾.鱼腹中B 、吾与汝毕力平险. 广.于君C 、一狼洞.其中 一狼犬.坐于前D 、父利.其然也 凄.神寒.骨E、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斗.折蛇.行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为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文章运用了比照和衬托的写法。
B、愚公“平险〞成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C、HY结尾增添了故事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表现古代人民科学水平不够,盲目崇拜神灵。
D、故事的HY和结局是“平险〞,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
6、文段详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主要目的是〔〕A、通过比照,表现了愚公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对移山的坚决信念。
B、通过比照,更能表现出愚公的大智假设愚,智叟的极愚极蠢。
C、通过衬托,更能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
D、通过衬托,更能表现智叟的见识短浅,鼠目寸光。
7、翻译句子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②甚矣,汝之不惠。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doc
愚公移山(含答案)一、基知1、《愚公移山》自,是一篇。
2、下列字注音:()()厝()孀()箕畚()()3、解句中的字:⑴ 然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⑷帝感其:)⑸而山不加增:⑹聚室而日:4、引用原文回答。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愚公移山一定能的原因是。
5、解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阴。
()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
()通(),意思是。
寒暑易,始一反焉。
()通(),意思是。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比手法,以愚公、智叟例具体明。
7、翻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⑵遂率子荷担者三夫,叩石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无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8、在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展的今天,我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二、第 2-3 段回答9、表明愚公移山任巨的两句是:和。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山之一毛()11、下列文分析有的一()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中有关心的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智叟愚公的言行中有嘲的气,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B、“ 我之死,有子存焉⋯⋯无也”一句运用修辞手法,运用种句式,表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休。
C、本文是古代神的名篇,生的情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大气魄和毅力。
D、文章以神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力极其不达的条件下,人只能幻想通神的力量来帮助人征服自然,表了当人征服大自然的烈愿望。
三、比【甲】愚公移山【乙】杵磨磨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李太白山中,未成,弃去。
小溪,逢老方磨杵,之,曰:“欲作。
”太白感其意,卒。
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2.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 2 分)( 1)年且九十() (2)方磨杵()( 3)始一反焉()(4)自言姓武()13.【甲】文中下列几加点意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是()(2分)A 、且焉置土石无断焉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跳往助之逢老方磨杵,之14.翻下面的句子。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测试题2015-11-20命题:刘荣成姓名: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2分)太行.()高万仞.()箕畚..()曾.不能()魁父.之丘()孀.妻()二、解释加点的词语:(32分)方.七百里()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达于汉阴.()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叩.石垦壤()()始龀.()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笑而止.之()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汝心.之固()虽.我之死()何苦.而不平()三、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6分)1、始一反焉同意思2、甚矣,汝之不惠同意思四、区别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0分)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之:惩山北之.塞()隐土之.北()其: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于:告之于.帝()达于.汉阴()五、填空与简答:(4分)1、《愚公移山》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选自。
2、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六、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这一段写。
这是情节的开端。
用“‖”这一段分为三层。
(4分)3、按要求摘抄文中的语句:(7分)(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 __ (3)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说明运土路程遥远,费时甚多的句子是:;这些既说明移山的艰巨,更衬托愚公。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21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3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éng)魁.父(kuí)出入之迂.(yū)B.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始龀.(chèn)C.穷匮.(kuì)一厝.(cuò)冀.之南(yì)D.万仞.(rèn)亡.以应(wú)雍.南(yōng)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老人)B.汝心.之固(思想)C.何苦.而不平(担心)D.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经)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
(1)始一反.焉(2)汝之不惠.(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5)无陇断..焉。
二、解答题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4)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5)下列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 试题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助学指要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选自?列子·汤问?。
文中重点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故事相当完好,有背景、开端、开展、HY和结局,还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作者在文中还擅长运用比照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本文,在弄懂文章大意的同时,要注意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展多角度阅读,进一步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读读练练一、根底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面词语中加下画线的字注音。
始龀〔〕穷匮〔〕箕畚〔〕曾不能〔〕山北之塞〔〕2.解释以下语句中加下画线词的意义作用法。
〔1〕年且九十〔2〕面山而居〔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如太行王屋何〔如……何〕〔5〕且焉置土石〔6〕始龀创作;朱本晓2022年元月元日3.本文选自? ?。
列子,名_____,______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整体理解课题中“愚〞的意思是_______,但我们却明显感觉到愚公________。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中与愚公相比照的另一个人物是_______,两者形成鲜明的比照,有力地突出了愚公的形象。
三、课内语段阅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文段中加下画线的两个字,读音、意义以及如今写作什么。
〔1〕惠〔2〕亡2.解释以下语句中加下画线字的意义或者用法。
〔1〕河曲智叟〔2〕汉之阴〔3〕其如土石何〔4〕而山不加增〔5〕河曲智叟亡以应〔6〕一厝朔东“之〞字的用法。
九年级语文课文愚公移山同步训练题
九年级语文课文愚公移山同步训练题达标训练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始龀穷匮厝万仞魁父亡以应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⑴始一反焉⑵毕力平险⑶杂然相许⑷河阳之北⑸渤海之尾⑹寒暑易节4、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于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②而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室而谋曰。
③其A、其如土石何?B、其妻献疑曰。
C、帝敢其诚。
5、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6、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能力提高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直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河曲智叟: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②汝心直固: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③何苦而不平: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④曾不若孀妻弱子: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① 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箕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B.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C.河曲智叟亡.(wú)以应D.一厝.(xī)朔东,一厝雍南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提出)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C.惧其不已.也(已经)D.寒暑易.节(交换)3.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C.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河.阳之北D.河曲智叟.亡以应6.根据提示用课文原文填空。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其妻“”,甚至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C.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而.山不加增乃记之而.去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思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智叟的“笑"写出了其自作聪明的神态:而愚公的“愚”则写出了其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增加了文章的传奇色彩,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小今齐地方.千里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C.杂然相许.天顺高可二黍许.D.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寒暑易.节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徒以.有先生也B.甚矣,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面山而.居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一书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又章就是一篇古代神话寓言。
B.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中“汉阴”指的汉水的北岸。
C.文章运用与智曳的对比,以及孀妻遗男等侧面描写: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D.后世将愚公作为矢志不渝的代表,我们现在称锐意进取的人为新时代的“愚公”。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以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C.固.不可彻固:坚固D.二厝.朔东厝:放置安放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山不加增B.以.残年余力皆以.美于徐公C.达于.汉阴苟全性命于.乱世D.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初三语文《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
初三语文《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初三语文《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练习题了,做习题有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一般好的习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三语文《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语文《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篇11、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万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穷匮( )智叟( )雍南( ) 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 ( ) 惩山北之塞 ( ) 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 ) 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 ( ) 且焉置土石 ( )(2)且焉置土石 ( ) 始一反焉 ( )(3)固不可彻 ( ) 固众人 ( )(4)杂然相许 ( ) 曳屋许许声 ( )(5)操蛇之神闻之 (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初三语文《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篇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始龀( ) 荷担( ) 孀妻( ) 箕畚( )2.释词:(4分)⑴年且九十(且:)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⑶杂然相许(杂然:)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部编版初中语文 愚公移山 阅读理解练习题
一.基础题1.《愚公移山》出自__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________》。
2.解释下列文言句子。
(9分,每句3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乙】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
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
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
②遇蹇:遇到艰难。
1. 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2)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3)一厝朔东________________2. 用“/”给《愚公移山赋》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愚公移山》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坚韧不拔前仆后继B. 悲天悯人摧枯拉朽C. 奋不顾身真知灼见D. 声东击西奋发图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愚公决心移山,因为他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
B. 山再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能移掉。
C. 愚公虽然年迈,但他从不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终能成功。
D.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3. 下列对《愚公移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表达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勇气。
B. 故事中的愚公是一个有远见、有毅力、有智慧的人。
C. 故事中,智叟代表了那些对愚公移山持怀疑态度的人。
D. 《愚公移山》的主要目的是讽刺那些不思进取、害怕困难的人。
4. 下列对“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最终能实现目标。
B. 这个成语来源于《愚公移山》的故事,强调的是毅力和决心。
C.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D.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盲目行动,不顾实际情况。
5. 下列对《愚公移山》的文学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事采用了对比手法,将愚公与智叟进行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坚定和智叟的短视。
B. 故事通过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主题。
C. 故事中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D. 故事中的环境描写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烘托人物形象。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愚公移山》出自《》,作者是。
7.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移山的目标是移掉两座大山,分别是和。
8.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智叟的观点是,而愚公的观点是。
9.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10.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梗概。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试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1•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后,语文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近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问题。
(1)[活动一:地名有讲究1明明同学搜集了一些有关地名的资料,语序有点混乱,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以低于地面的水为视角,河流北岸则成了阳面,南岸则是阴面。
②我国国土地势西高东低,直接决定了大多数河流水系的走向是自西向东。
③以高于地面的山为视角,南为阳,北为阴。
④北半球的阳光大部分时间由南向北照射--在这种地形地势与河流水系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阴、阳可以用来代指南北。
⑤我们在这里捋一捋山,水和阴、阳的对应关系,就是:山南=山阳、山北=山阴、水北=水阳,水南=水阴。
⑥我们从字面就能推断某城与其区域河流的关系,如沈阳,就位于沈河以北。
1单选题]A•③①②④⑤⑥B•④③②⑥①⑤C•②④③①⑥⑤(正确答案)D•⑥⑤②③①④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C-答题时,可以在整体把握语句内容的基础上,确定起始句为第②句,这里先总写我国地势特点;第④句“这种地形地势与河流水系的自然地理环境"紧扣第②句,应紧跟其后;第③①句分别从山,水的视角进行说明,应跟后面;第⑥句举例说明某城与其区域河流的关系,应紧跟①后;第⑤句为总结句,应为结尾句。
故选C。
(2)[活动二:年龄有大小]已经读八年级的佳佳同学到活动中心参加市春晚彩排活动,根据下面的座位表,你认为她坐在哪两排最恰当?()A•始面匕(一'-)B•花甲(三、四)C•豆蔻(五、六)(正确答案)D,不惑(七、八)E.而立(”、十)答案解析:(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始龊”为七八岁,“花甲”为六十岁,“豆蔻”为十三四岁,“不惑”为四十岁,"而立"为三十岁。
结合题干中“已经读八年级”的提示,应该为十三四岁。
因此坐五六排最恰当。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A•万仞(ren)穷匮(kui)箕(R)畚B•豫(yu)南冀(ji)州荷(h2)担C•孀(Shuang)妻魁(kuf)父亡(WIi)以应D•始配(Chen)垄(Ibng)断一厝(XT)朔东(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注音。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A. 为了锻炼B. 为了观光C. 为了出行方便D. 为了种植2. 愚公移山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对移山持什么态度?A. 支持B. 反对C. 嘲笑D. 漠不关心3.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什么?A. 山被成功移走B. 被神仙帮助移走C. 没有成功D. 被邻居阻止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动机是什么?A. 为了个人利益B. 为了子孙后代C. 为了挑战自然D. 为了获得名声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人定胜天B. 团结就是力量C. 人不能改变自然D. 做事要量力而行二、填空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 故事中,愚公的孙子们也参与了移山工作,他们用______来搬运石头。
3. 故事的结尾,愚公移山的行动感动了天神,天神派来______帮助愚公移走了山。
三、判断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目标。
(对/错)2. 故事中,愚公的邻居们最初是支持愚公移山的。
(对/错)3.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愚公最终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移走了山。
(对/错)4. 故事中,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为了种植。
(对/错)5.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试图改变自然。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
2. 为什么愚公的邻居们最初会嘲笑愚公移山?3. 愚公移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五、论述题1. 结合愚公移山的故事,谈谈你对“人定胜天”这一观点的理解。
2.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启示和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B4. B5. A二、填空题1. 太行山王屋山2. 簸箕3. 两个大力神三、判断题1. 对2. 错3. 错4. 错5. 错四、简答题1. 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解决家门前两座大山阻碍交通的问题,决定移走这两座山。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 ) 始龀( )孀妻( ) 智叟( )穷匮( ) 箕畚( )( ) 惩山北之塞( )( ) 荷担者三夫( )亡以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曾不若孀妻弱子曾:______________(2)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____(3)寒暑易节易:______________(4)操蛇之神操: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2)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3)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一厝朔东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辨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的异同。
(1) 方七百里(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方其远出海门吾义固不杀人(3) 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5.解释“河阳”和“汉阴”中的“阳”“阴”二字的含义,并试举例说明。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4题。
(一)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二)列子学射①10.《列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我们曾学过其中的《______________》,文中成功地塑造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
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请于关尹子请:______________(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所以:______________12.翻译句子。
(1)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参考答案一、1.rèn chèn shuānɡ sǒu kuì jī běn chénɡsè hè wú2.(1)cénɡ,竟然,简直。
(2021整理)九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愚公移山》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根底积累1、为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2、解释以下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 河阳之北(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解释以下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3〕固不可彻〔〕固众人〔〕〔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移风__俗诉__法律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6、《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7、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比照;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整体感悟语段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
一、理解性填空:(用原文真空)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移山的目的是:③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④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⑤愚公是怎样开始工作:⑥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⑦《愚公移山》中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是
⑧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⑨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
二、解释下边加点词的词义。
1.聚室而谋()()
2.惩山北之塞()
3.始一反焉()
4.投诸渤海之尾()()
5.焉置土石()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7、年且九十()8、如太行王屋何()
9、其如土石何()10、固不可彻()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山北之塞(sè)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跳往助
之
C.高万仞(rèn)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sòu)一厝(cuò)朔东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寒暑易节(交换)
B.何苦而不平(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C.而山不加增(加大)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周长)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3.下列句中的“之”与另外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止之
B.跳往助之
C.惩山北之塞
D.操蛇之神闻之
4.与“河曲智叟亡无应”中“亡”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B.甚至,汝之不惠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一厝朔东
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B.天帝被他的诚心
感动了。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B.于是率领三个
能挑担子的子孙。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
B.一直通向豫州南
部,达到汉水北边
6.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7.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
且结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
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8.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无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
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9.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
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
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2、“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
()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5、本文具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和充满神话色彩的丰富想象。
()
6、愚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
()
7、文章描写大山的高峻和运土石路程的遥远是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8、文章以神话结尾,含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封建思想的糟粕。
()
9、文中愚公之妻的话语和河曲智叟的话语作用是相同的,都认为愚公的力量太弱小。
()
10、愚公与智叟两人对移山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
的对比,对人物的命名也是有意颠倒而用,不仅加重对
比而且更具讽刺效果。
()
四.“而”是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指出下列句中“而”所表示的关系。
⑴面山而居。
而:⑵聚室而谋。
而:
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而:
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
五.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智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人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征服的),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讥讽)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
正的(智者),智叟是真正的(愚者)。
七、阅读理解
1、.结尾说天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
的是什么?
答: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2、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愚公和智叟的形象。
愚公:大智若愚目光远大智叟:鼠目寸光目光短浅
3、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许多成语都是出自古代寓言故事。
请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收集这样的成语故事,请将你们
收集的成语写出来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老马识途塞翁失马八、甲乙二生共读《愚公移山》。
生甲掩卷长息曰:“甚矣,愚公之愚!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身先死矣,
焉能自受其利乎?”生乙曰:“愚公之移山也,盖为子
孙造福,非自谋其私也。
以利己之心观之,则谓愚公不惠;以利人之心观之,则必谓愚公大智大勇也。
”生甲
亡以应,默然而思。
生乙复曰:“今欲变吾贫穷之中国
为富强之中国,其事之难甚于移山。
我十二亿中国人皆
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苦而不富?”生甲动容曰:“善哉,君之所言!愚公不愚,我知之矣。
”
1、请找出文中两个倒装句,并解释。
①“甚矣,愚公之愚”:愚公太不聪明了。
②“善哉,君之所言”:您的
话是对的。
1、请找出这段文字的关键句。
“我十二亿中国人皆为愚公,则山何苦而不平?国何苦
而不富?”
九、当今时代仍然需要“愚公精神”,具体来说,“愚
公精神”就是指
①、敢想敢干、不满足现状的精神。
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
③、坚忍不拔的精神。
④、团结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