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实例类】大型知名企业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精选

【公司实例类】大型知名企业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精选
【公司实例类】大型知名企业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精选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前言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洪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平等参与国际化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另一方面,旨在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WTO 多边协定机制,也将使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问题。

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品质和扩大销售方面的竞争已经相当成熟,在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利润生长点”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将眼光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而在服务领域,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服务尤其令人关注,因为高效供应链和合理物流可以使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得到改善和协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在我国,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经济领域盛行“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理论界接触“物流”概念,物流管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付诸实施,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而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中,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每个企业都能对这些变化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这已成为现代企业在市场立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市场竞争由原来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增强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资源、改善服务和增加收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财力,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要。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如IBM、戴尔(Dell)、沃尔玛、丰田、尼桑和耐克等公司,都在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来获得在国际市场领先的竞争优势。

为促进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帮助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04年2月初,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问卷调查。调查企业500家,收回95份,有效问卷88份,并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此报告。

本报告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其中简要回顾了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发展概况,重点对我国当前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供应链绩效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方向。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中国供应链发展概述 (4)

一、供应链概念 (4)

二、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 (5)

第二章中国供应链现状分析 (6)

一、样本描述 (6)

二、供应链合作状况分析 (6)

1.供应商关系分析 (7)

2. 客户关系分析 (12)

3. 物流外包业务分析 (13)

三、供应链运作分析 (14)

1.供应链的运作范围 (14)

2.供应链管理管理方式 (14)

3.供应链管理中的困难 (15)

四、供应链绩效分析 (15)

1. 订单完成率和按时交货率 (16)

2.供应链反应能力 (16)

3.产成品存货比例 (17)

4.供应链衔接 (17)

5.付款周期和订货周期 (19)

第三章中国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19)

第一章第一章中国供应链发展概述

一、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企业用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注重企业的自身利益目标。

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供应链的概念范围扩大到了与其它企业的联系,扩大到供应链的外部环境,偏向于定义它为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它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此时供应链的概念形成为一个网链的概念。

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对供应链进行了如下定义: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组织所构成的网络。按此定义,这条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这种供应链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供应链。

我国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而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涉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最终产品生产与交付的一切努力。供应链管理包括贯穿于整个渠道来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制造与装配、仓储与存货跟踪、订单录入与管理、分销以及向顾客交货。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供应链比较确切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这个概念强调了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能带来效益的价值。各种物料在供应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

二、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

从国际范围内来看,供应链管理是和工业化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上对供应链管理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组成、多级库存、供应链的财务等方面,主要解决供应链的操作效率问题。近来的研究主要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研究到了所有加盟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集中

在合作制造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而不仅仅是供应链的连接问题,其范围已经超越了供应链出现初期的那种以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更偏重于长期计划的研究。在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要相对滞后一些,但一些相关的思想却早已开始形成。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78年以前,我国的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企业对“供应链”这个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企业要生产什么,往往不是自己决定,而是被原材料推动,直至成品销售给客户。此时由于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条件,企业拼命争技改、抢项目、扩建厂房、更新设备,导致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而销售和供应能力则很弱,是典型的“腰鼓型”呆滞式企业。这个年代又被称作供应链的“推式”时代。

2. 1979—199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注意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客户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客户需求的“拉动”下,企业开始注意对整个经营活动(最初意义上的供应链)加以控制和管理。这些年又被称作供应链的“拉式”时代。

3. 1993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逐步繁荣,大部分商品已呈现过剩,产品质量等因素在竞争中的优势逐步减少,成本的竞争优势逐步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加以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也只是刚刚开始了供应链内部集成的阶段。

目前,中国对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过去国内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制造商这一层面上,只是供应链上的一小段,研究的内容主要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供应链的连续性和经济性等问题,没有考虑整个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而且研究也没有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性等问题。因此,可以说,目前在我国企业界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就我国脱胎于计划经济模式的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的大量的加工生产企业来说,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仍然是比较陌生的概念。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为跨国公司配套企业的增加,一些企业逐渐开始在理念和经营上不自觉地有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

第二章中国供应链现状分析

一、样本描述

为保证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根据各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的不同对问卷抽样的88个样本进行了合理分配。按照企业采购规模的不同(其中有10份问卷企业采购规模未填),回收问卷的构成比例如下:

二、供应链合作状况分析

供应链是通过其组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过程之间实现连接和协调来进行管理。因此,联系对于供应链竞争来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这种联系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只有当合作的各方之间的关系充满对所有各方的承诺时,才能足以确保为合作的对象创造价值,为所有合作者创造获得更多的利润。

供应链合作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SCP)一般是指:在供应链内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协调关系,以保证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效益。相对某个企业来说,它既包括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企业与下游客户的关系,同时也包括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

1. 1.供应商关系分析

(1)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门人数相对较少,对供应商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较强。

如图2所示,供应链管理部门人数平均占公司员工总数3%。

另一方面,企业对供应商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增强,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85% 的企业都设立了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合同。

(2)供应商关系普遍得到重视,一个重要表现是设立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关系。

调查表明,中国的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供应商的重要性,当问到“是否将供应商视为企业物料规划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时候,有90.9%的企业回答是肯定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企业仍然没有认识到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0%

10%20%30%40%50%60%70%80%90%

是否有专业人员管理与供应商的合同

P e r c e n t

企业重视供应商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设立专业人员负责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商合同。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85.2%的企业设立了这样的岗位,专门负责供应商事务。另一方面,是否设立这样的岗位,也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对供应商的重视程度。如图3所示,供应链意识强、将供应商视作企业流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有89%都设立了专业人员管理供应商关系,只有11%的企业还没有付诸实行。而对供应商不是很重视的企业对这个岗位则莫衷一是。

P e r c e n t

(2)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趋于综合评价,但是价格指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过去,低价格一直是中国的供应商竞争的不二法门,现在企业随着供应链意识的增强,对供应商的评价已经不仅仅是看重报价,产品质量、价格、柔性、交货准时性、提前期和批量等因素都成为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98.9%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考虑应用综合性指标,这反映出企业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但是在这个综合指标体系中,价格指标仍然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如图6、图7所示,虽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考虑应用综合性指标,但是仍然有超过10%的企业认为价格因素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3)供应管理环节仍然是企业软肋,计算机软件应用有待加强。

尽管供应商关系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企业对供应管理的投入在不断加大,但是总体上说,中国目前的企业供应管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要实现真正高效的供应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P e r c e n t

如图8所示,企业的采购往往需要制定超过半年的长期计划,虽然有时候可能是为了企业战略需要,但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采购计划时间长,反映出企业和供应商的衔接不紧密,尤其是很多已经把供应商视作有机组成部分的企业仍然“总是”需要制定长期计划,从中可以看出,虽然企业对供应管理开始重视,但实际的运作效率仍然普遍低下。

P e r c e n t

企业的供应环节不畅还表现为,在寻找主要原材料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困难。如图9

所示,只有少部分企业从来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困难。这说明,企业的供应渠道非常的不稳定,短期合作较多,多数并没有建立起战略联盟伙伴关系。

调查分析表明,中国企业的供应管理水平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供应方面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普及率较低,在升级系统的问题上,更多的企业把首要重点放在了采购管理的软件应用上。如图10所示。

2. 客户关系分析

(1)企业对客户关系最为重视,但服务水平仍有不足。

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维系生存、发展的保障,因此在供应链中,企业往往最重视客户关系。但是在追踪客户销售情况,及时提供售后服务方面,不少企业仍然需要改进。

如表1所示,在客户要求更紧密合作的情况下,仍然有20.5%的企业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反映出企业的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

(2)外贸比例增加,但与国外客户沟通存在困难。

随着中国走入国际经济舞台,贸易全球化使中国的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量的国外客户,全球供应链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再也不是远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由于进入时间较晚,很多企业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在与国外客户的沟通、对国外客户风俗习惯的了解方面存在障碍。

如表2所示,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的比例大大的增加了,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出口比例较高的企业在与客户沟通方面仍然有困难,也因此会白白葬送很多商机,这需要各相关企业努力改进。

3. 物流外包业务分析

(1)物流外包比例增加,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供应链上已经不仅仅包括生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逐渐成为供应链中不可分割的一员。而且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性、低成本性及其逐步提高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而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如图11所示。

P e r c e n t

(2)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关系多为短期合作,真正的伙伴关系尚未形成。

虽然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虑,很多企业选择将物流业务外包,但由于当前我国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水平较低,不少企业始终在不断考虑选择新的物流提供商,这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变更成本,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真正的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形成。如图12所示。

供应链运作分析主要包括供应链的运作范围、控制以及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分析。 1. 1. 供应链的运作范围主要在国内,国际供应链快速增多。

从表

且国际供应链的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增长很快。

2. 2. 供应链管理以预测-计划管理方式为主,及时供货率是首要指标。

100%的企业都将供应商的及时供货率作为首要指标。

3. 3. 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困难包括产品质量问题和人为差错等。

0%20%40%60%80%100%

120%

及时供货

生产计划调整

市场监测需求预测成本定期检查

如表4所示,被调查的企业多数都表示,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困难,例如在控制产品质量时会遇到困难,在向客户发货时数量会出现错误,在寻找主要原材料时会有障碍等。

四、供应链绩效分析

任何工作都要通过对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度量和评价,以此判断这项工作的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对供应链的运作绩效的考核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对中国供应链的绩效水平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分别从供应链的可靠性、柔性和反应能力、成本、资产利用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从供应链绩效调查结果来看,总体比较令人满意,相对而言,却仍需提高。

1. 订单完成率较高,按时交货率相对稍显不足。

说,完成率和按时率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平均订单完成率为95.9%,中位数为98%;平均按时交货率为89.6%,中位数为95%。但是相对而言,按时交货率仍然显得较低,在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按时率一般要低于完成率,而且不同企业的按时率差别很大,最低的才只有50%,说明企业对准时交货仍然重视不足。

2. 2. 供应链反应能力良莠不齐,整体水平较低。

P e r c e n t

全过程。在图15中可以看到,半数以上的企业在收到订单10天以内便可以组织生产,说明供应链的反应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令人满意。但也有将近半数的企业需要10天以上的准备时间,甚至需要50天以上,这反应了供应环节不畅。整体上说,从收到订单到组织生产平均需要14天,两周的订单反应时间说明供应链反应能力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 3. 3. 产成品存货比例偏高,造成较高的供应链成本。

如图16 所示,目前的供应链存货规模整体水平偏高,平均的产成品库存占销售量的比例为20%,这一方面造成了较高的供应链管理成本,另一方面,高比例的库存规模意味着低效率的资产周转,从而使得供应链的整体成本较高。 4. 4. 供应链衔接不畅,物流停滞时间长。

世界级的供应链要求达到无缝化链结,但是我国现在的供应链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水平,而且很多情况下,供应链节点之间的衔接效率非常低。

P e r c e n t

P e r c e n t

从图17、18可以看出,供应链中物流停滞的时间比较长,尤其是产成品在运送之前的停滞时间更长,说明企业按单生产的比例还是较低,生产出的产品需要花费时间寻找销路,这也极大的影响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我国供应链在结点衔接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

5. 5.付款周期和订货周期

调查表明,企业的平均订货周期为20天左右,而付款和收款的平均周期大约为40天。

第三章中国供应链的发展方向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图19是我们做的一项调查(此题为多选)。

从图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还是被大部分的企业放在了首要改进的位置,其次是信息技术和采购管理,说明中国的企业已经找到了症结的根源,下一步就是需要正确的实施方

案了。

针对中国供应链的现状和特性,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1.适应供应链管理需要,对企业组织做出相应改变;

2. 2.引进和培养供应链管理人才;

3. 3.选择适合的伙伴,形成真正的战略联盟关系;

4. 4.建立健全先进信息系统,使用高水平供应链管理软件;

5. 5.专心核心竞争力,通过外包加强竞争优势;

6. 6.放眼全球,企业应该具备全球供应链战略眼光。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供应链指的是由仓库、配送中心、制造商、供应商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企业对供应链进行管理能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公司成本,降低库存,减少生产及分销的费用。 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专辑主要介绍了供应链管理,主要有海尔、汽车、戴尔、华为、家乐福、小洋人、IBM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了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分析、管理模式、分析报告等资料,为企业制定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提供参考。 戴尔公司是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立的,经过20年的努力,该公司已经从最初1000美元起家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雇员46000名、年营业额达410多亿美元的全球性大企业。2002年,戴尔公司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5.2%,已经成为该行业世界第二大公司。与其他计算机厂商不同,戴尔公司并不生产任何计算机配件,只从事个性化的整机组装。然而它却战胜了IBM、康柏、惠普等众多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戴尔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戴尔公司所创造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直销模式。其含义是:公司直接通过网站和电话接受客户订单,然后按

单生产,并以最快速度直接将产品寄送到客户手中。按单装配、产品直销、低成本、高效率,这就是戴尔独创的“戴尔模式”的精要。 戴尔公司概况及发展历程 戴尔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主要负责美国、加拿大和拉丁美洲地区业务,此外还在以下地点设有地区总部:英格兰Bracknell,负责欧洲、中东和非洲业务;新加坡,负责亚太区业务,包括日本、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产计算机系统的地点主要分布如下: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田纳西州Nashville、巴西Eldorado do Sul(美洲)、爱尔兰Limerick (欧洲、中东和非洲)、马来西亚槟城(亚太区及日本)以及中国厦门(中国)。 戴尔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戴尔PowerEdgeTM 网络服务器、戴尔PowerVaultTM 及Dell | EMC、戴尔服务、戴尔OptiPlexTM 台式计算机、戴尔LatitudeTM 笔记本电脑、戴尔PrecisionTM 工作站、戴尔InspironTM 笔记本电脑、戴尔DimensionTM 台式计算机、戴尔PowerConnectTM 网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116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一、摘要 2 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陷入未有的困境。而基于“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管理却能有效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出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每年出版新书均超过10万种产业化趋势正在形成。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图书供应链提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对图书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上的库存量、物流时间、作业质量、物流费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典型的图书分销商之一的新华书店,研究其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有助于研究整个图书业的图书供应链运作情况。

我们于XX年12月期间对武汉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期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先后对武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光谷书城、新华书店华科分店以及“乾之水”书店。调研之后,首先通过抓住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问题,然后由这些问题引出整条供应链上的问题,接着通过集体思考解决方案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出最终的结论。 最终的研究结论为:对于运作成本高、牛鞭效应严重的图书供应链应建立以图书分销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建立以标准化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 二、研究背景 2.1.图书供应链的特点 1.1图书的品种非常多,发行量大.一般年经营几十万种、年新增十几万种.有外版、本版、教材、音像、辅助物资等多种形式。单次的采购到货、发货、退货等各个环节涉及到的品种也比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多。 1.2图书包装以纸质包件和单件处理为主规格较多,标准化处理难度较大。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个项目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個项目 中国工业排名世界第一的前20個项目 (2014年初統計) 2010年,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就已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2013年底,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如果我们要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胜其赘的一大串名单。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中国排名第一的前20个主要工业产品情况: 1.生铁2013年中国的生铁产量为6.58亿吨,排名世界第一,占全球总产量的59%;与1978年中国生铁产量3479万吨相比,增长了17.9倍,翻了将近9番。 2.煤炭2013年中国煤炭产量为36.6亿吨,为全球最大产煤国,产量占到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为1978年 6.1亿吨的6.6倍。 3.粗钢2013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 7.17亿吨,占全球15.5亿吨粗钢产量的46.3%,排名世界第一,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与1978年的3178万吨相比,增长了21.6倍,翻了10番半。 4.造船2013年,中国的造船完工量6021万吨,虽然受全球主要是欧美市场萎缩的影响比上年下降21.4%,但仍位居世界第一位,占到世界总造船量的41%。中国造船 5.水泥2013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1.84亿吨,排名世

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是1978年6524万吨的33.5倍。 6.电解铝中国的电解铝产量为1988.3万吨,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7.化肥2013年中国化肥产量6840万吨,是世界最大化肥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5%;是1978年869.3万吨的7.9倍。8.化纤2013年化纤产量793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平板玻璃产量7.14亿重量箱,超过世界总产量的50%;工程机械销售总额达59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43%。9.汽车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1927.18万辆,连续四年蝉联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稳坐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大国的宝座;是1978年14.91万辆的129.25倍。10.彩电2013年中国的彩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48.8%。彩电装配 11.手机2013年中国的手机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70.6%。12.集成电路2013 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达到90.6%。13.黄金更有趣的是,随着黄金投资热在中国兴起,2010年中国还生产了340吨黄金,排名世界第一。14.贸易总额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7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82万亿美元,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与1978年的167.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惊人的230倍。15.科技人力资源截至2009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调查报告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前言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洪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平等参与国际化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另一方面,旨在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WTO 多边协定机制,也将使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问题。 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品质和扩大销售方面的竞争已经相当成熟,在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利润生长点”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将眼光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而在服务领域,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服务尤其令人关注,因为高效供应链和合理物流可以使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得到改善和协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在我国,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经济领域盛行“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理论界接触“物流”概念,物流管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付诸实施,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而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中,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每个企业都能对这些变化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这已成为现代企业在市场立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市场竞争由原来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增强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资源、改善服务和增加收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财力,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要。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如IBM、戴尔(Dell)、沃尔玛、丰田、尼桑和耐克等公司,都在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来获得在国际市场领先的竞争优势。 为促进我国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帮助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04年2月初,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问卷调查。调查企业500家,收回95份,有效问卷88份,并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此报告。 本报告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其中简要回顾了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发展概况,重点对我国当前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供应链绩效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方向。 目录

最新中国制造业企业500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96904221 2、东风汽车公司 36883383 3、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36727716 4、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9401552 5、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7298409 6、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25720490 7、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25421754 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24118198 9、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2709711 1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20988800 11、首钢总公司 19753446 12、中国铝业公司 19543309 1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9069111 1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8507600 15、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7862398 16、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6224204 1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6084475 18、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5769729 19、鞍钢集团公司 15157209 20、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4669743

2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4252440 22、海尔集团公司 14053629 23、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4022404 24、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13535530 25、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11845598 26、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11671971 27、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1654838 28、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976027 29、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0417152 30、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9942011 31、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9852214 32、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9665895 33、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9480707 34、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9233633 35、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113760 3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9043872 37、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8634538 38、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5615 39、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 8300015 40、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8119180 41、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035667 42、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282682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878-20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一、摘要 2 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陷入未有的困境。而基于“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管理却能有效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出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每年出版新书均超过10万种产业化趋势正在形成。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图书供应链提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对图书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上的库存量、物流时间、作业质量、物流费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典型的图书分销商之一的新华书店,研究其

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有助于研究整个图书业的图书供应链运作情况。我们于XX年12月期间对武汉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期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先后对武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光谷书城、新华书店华科分店以及“乾之水”书店。调研之后,首先通过抓住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问题,然后由这些问题引出整条供应链上的问题,接着通过集体思考解决方案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出最终的结论。 最终的研究结论为:对于运作成本高、牛鞭效应严重的图书供应链应建立以图书分销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建立以标准化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 二、研究背景 2.1.图书供应链的特点 1.1图书的品种非常多,发行量大.一般年经营几十万种、年新增十几万种.有外版、本版、教材、音像、辅助物资等多种形式。单次的采购到货、发货、退货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排行

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排行 来源:凯德利冷机 w w w.S z k a y d e l i.C o m 我司经常关注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用低温冷水机、大型螺杆冷水机组用得多,这里就有不少我司重要客户。 2015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化工大企业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举行。今年的中国化工500强企业整体显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呈现出几大特点:获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占中国化学工业不足2%的企业数,取得了占全行业47.4%的主营业务收入;民营企业效益最好。 2014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尚未完全公布,以下是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 化工行定名次企业名称 1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辽宁华锦通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滨化集团公司 5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6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 7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8山东金诚石化集团 9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10神华宁煤集团煤化工公司 11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12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3旭阳控股有限公司14贵州瓮福集团有限公司15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16亚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7华勤橡胶工业集团18江苏金浦集团有限公司 19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山东东岳集团化工有限公司 21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22浙江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3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24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5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6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27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28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9山东海化集团30三角集团有限公司31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32中化弘润石化有限公司33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34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35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36翔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37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 38山东华星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39华峰集团有限公司 40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41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2珠海BP化工有限公司43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44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巨化集团公司 46青岛丽东化工有限公司47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8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9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0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51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52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3南通化工轻工股份有限公司 54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5山东联盟化工集团 56山东永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57山东玲珑集团有限公司 58双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9天津天女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61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62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63河北华戈化学集团 64山东恒源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65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6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67兴源轮胎集团有限公司 68山东金岭集团有限公司69河北金锐鑫海化工有限公司 70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71宁夏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72河北三高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73山东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4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5大庆中蓝石化有限公司 76云南云维股份有限公司77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8湖北新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79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 80四川龙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1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2上海涂料有限公司83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

中国机械制造业前200强企业? 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省市主要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市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9326734 2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市电站锅炉,汽轮发电机,机床,矿山设备7850000 3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内燃机,内燃机配件,汽车及配件 4664273 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四川省发电设备 3418603 5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黑龙江发电设备,电站锅炉,电站汽轮机,交直流电机及防爆电机 3052474 6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3002806 7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集装箱起重机,散货机械2800000 8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环卫机械,挖掘机械 2428556 9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煤矿机械2093618 10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拖拉机 1827457 11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机床,汽轮机,发电设备,印刷机械1644005 12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区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 1381766 13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陕西省变压器,全封闭组合电器,高压断路器,电力整流器 1347191 14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区变压器,线缆 1251893 15 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 1239310 16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冶金设备,风力发电设备 1238073 17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制冷空调设备,食品冷藏设备,化工设备,电气控制设备 1200006 18 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线电缆,变压器 1186568 19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收获机械,大中小型拖拉机,工程机械,三轮运输车 1157308 20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金属切削机床 1128150 21 广州市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容器,变压器,绝缘子,真空开关管1120494 22 常林工程机械集团江苏省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 1114708 23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线电缆 1091200 24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数控机床,普通机床,组合机床及柔性制

供应链调研报告(共7篇)

供应链调研报告(共7篇) 供应链调研报告(共7篇) 第1篇: 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供应链管理调研报告 一、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和生产力快速发展,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陷入未有的困境。而基于"一体化"思想的供应链管理却能有效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出版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每年出版新书均超过10万种产业化趋势正在形成。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对图书供应链提出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因此对图书供应链上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上的库存量、物流时间、作业质量、物流费用等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典型的图书分销商之一的新华书店,研究其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有助于研究整个图书业的图书供应链运作情况。我们于XX年12月期间对xx新华书店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期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先后对xx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光谷书城、新华书店华科分店以及"乾之水"书店。调研之后,首先通过抓住供应链上每个节点的问题,然后由这些问题

引出整条供应链上的问题,接着通过集体思考解决方案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得出最终的结论。 最终的研究结论为:对于运作成本高、牛鞭效应严重的图书供应链应建立以图书分销商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建立以标准化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 二、研究背景21.图书供应链的特点1.1图书的品种非常多,发行量大.一般年经营几十万种、年新增十几万种.有外版、本版、教材、音像、辅助物资等多种形式。单次的采购到货、发货、退货等各个环节涉及到的品种也比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多。 1.2图书包装以纸质包件和单件处理为主规格较多,标准化处理难度较大。 1.3由于图书isbn普遍存在一码多书的情况,在账目和实物管理上很难做到真正的单品管理。因此图书的库存管理、发货、退货管理具有较大难度。 1.4具有大量的逆向物流处理。鉴于这些特性图书行业的物流在管理、流程规划、自动化信息化处理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和较高的难度。因此也造成了现在图书物流中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1.5目前我国图书供应链上各结点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较好,70%的出版社拥有了自己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大多自主开发,导致同一供应链中结点企业的信息系统之间难以对接,即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

2010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名单 2010-09-04 22:33:16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3 条手机看股票2010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名单 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39195196 2 东风汽车公司 26915955 3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22972314 4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0655087 5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19644059 6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19530748 7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7709075 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7207109 9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7047434 10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16497387 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4925041 12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4631303 13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4033158 14 中国铝业公司 13560700 15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3359362 16 首钢总公司 13038232

17 海尔集团公司 12491161 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2109366 19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1647433 20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0803459 21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0637514 22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136453 23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8982975 24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8702584 25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8657202 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8589981 27 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8420533 28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8210483 29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8158163 30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8061821 3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8026352 32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701914 33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7553083 3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7246722 35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6647406 36 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214404 37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136501 38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6056545

供应商考察报告

供应商考察报告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供应商考察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供应商考察报告范文一:20**,铝杆型的笔在市场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需求量在不断的提高,客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反思,为什么这些铝杆能够得到是市场的青睐呢?除了设计上的亮点之外,更多靠的是高质量、低价位的销售策论,质量是靠我们这些合作伙伴生产出来的,在这里,先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在过去的一年中还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基本是上还是满足了客人的需要,但是在新的一年中,我们将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和困难,今年的原材料在不断的上升,劳动力的费用增加,客人的量在不断的提高,量大了,价格就要求我们下调,薄利多销嘛!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但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提出过,因为量大了而要求我们的合作伙伴降价。现在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以前的利润可以达到20%、30%甚至更高,但是如果现在还有企业的老板抱这这样的利润目标不放,那么,它最终的出路就是被市场淘汰!原材料上涨、劳动力的成本增加、客人有不给我们加价,那我们的出路在那里呢?只有等死吗?我想,没有一个老板会同意这样做的!那怎么办呢?我们这样做的: 1、提高生产效率 加大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生产工艺,用机械化代替人工。 2、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立足之根本,要完善公司内部的质量体系,要把质量的要求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让他们了解自己生产的东西怎样的是好的,怎样的是不好的,标准要明确。 3、提高员工的待遇,减少老员工的流失率 老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他们了解公司,熟悉自己的工作,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清楚。 还有很多的方式方法,当然也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总之,通过内部的管理去平摊外界的各种费用的增加还是有很多努力的空间的! 去年,我们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无法正常满足交期 2、质量不能稳定 今年,客户给我们的铝杆目标量在3000万支左右,就现在的供应量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那我们就必须要调整,要加量!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我们就会被市场淘汰,很现实,但更残酷。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一起努力,今年我们一定会开拓一片更好的市场,让我们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供应商考察报告范文二:根据我公司集中采购的统一部署,采购部将于近期组织磨机衬板的集中采购招标,在集中采购招标前,采购部组织技术部、部分使用区

中国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500强

附件1 福建省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办法 为科学地评价福建省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水平,做好福建省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和发布工作,并保证评价发布工作程序清晰、方法科学,结果公正,特制定本评价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福建省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工作,也适用于行业性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工作。 第二条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 坚持科学性与合理性统一,立足我省工业企业特点,借鉴国内外品牌评价技术,确保技术评价工作的有效性、稳健性和可靠性。 2.可操作性 采用多层次评价指标框架结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数据采集、处理与量化技术手段,注重可行性和技术成熟性,评价技术过程简捷明了,计算结果稳健可靠。 3.公正性 尽量采用政府统计、科技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对企业及第三方机构提供的评价材料,通过专家打分进行定性评

价,提高信息的可采信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 4.可比性 按照“行业间整体可比,行业内部排序不乱”的原则设计技术方案。分行业确定定量指标的评价基准,尽可能消除不同行业特点对评价工作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三条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采用四级指标结构。在第四级指标之下可设立若干评价维度。在满足评价需要的前提下,鼓励采用相对简洁的指标体系。 2014年评价指标体系由1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18个四级指标构成。其中,定量指标14个,定性指标4个,具体内容见附件。 第四条评价模型 福建省工业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法,通过给出标准分和赋权的办法,将多个不同量纲的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 第五条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层次关系,权重体系的作用是定量地描述各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权重设定过程中,通过德尔菲法形成权重分配方案,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计算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体系。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分析报告 1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报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前言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洪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平等参与国际化合作和专业化分工;另一方面,旨在推进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WTO多边协定机制,也将使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优势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实问题。 后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品质和扩大销售方面的竞争已经相当成熟,在生产领域进一步挖掘”利润生长点”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将眼光转向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而在服务领域,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服务特别令人关注,因为高效供应链和合理物流能够使整个生产和流通结构得到改进和协调,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 在中国,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曾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经济领域盛行”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理论界接触”物流”概念,物流管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付诸实施,特别是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而在今天的消费市场中,顾客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每个企业都能对这些变化做出及时快 速的反应,这已成为现代企业在市场立足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全球 2

化、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进步以及管理思想的创新,使得竞争的方式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市场竞争由原来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增强成本控制、高效利用资源、改进服务和增加收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大大节约时间和财力,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要。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如IBM、戴尔(Dell)、沃尔玛、丰田、尼桑和耐克等公司,都在经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来获得在国际市场领先的竞争优势。 为促进中国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与国际接轨,帮助企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月初,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问卷调查。调查企业500家,收回95份,有效问卷88份,并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此报告。 本报告对中国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其中简要回顾了供应链管理在中国发展概况,重点对中国当前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供应链绩效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中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方向。 目录 3

【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调查报告 一、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莱阳新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迫切要求爱产品供应体系不断变革。目前莱阳农产品供应体系有三种模式:一是“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农贸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 二是“农民―超市―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超市流入消费者手中; 三是“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入消费者手中。 一是“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目前农产品市场上较为原始的流通模式,农贸市场作为传统商业的形态,是最原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贸市场上供给的农产品多是直接来自农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农贸市场也在积极的扩大规模,大型农贸市场不断的新建,以前农贸市场脏乱差的购物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农贸市场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布局也渐渐趋于合理化,农贸市场的流通模式也正在向大城市的规模化流通迈进。 二是“农民―超市―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目前农

产品流通最为普遍的流通模式,超市是人们生活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超市作为农产品零售商,一般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农产品运输,超市对农产品采购更少是直接面对农民,多是需经过二到三级的批发商。目前有大型连锁超市为形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一般有自己固定的供应商,建立自己稳定的供货渠道。 三是“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合作经济类型,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基础。在该模式中,加工企业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力量,此外也是整条供应链平衡运行的根本。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为农产品供应链上游企业,如农民、农业生产基地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及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契约性支持,另一方面直接连接分销渠道,为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环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 二、莱阳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物流流通渠道复杂、流通环节过多,物流高成本。由于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中需要多级的批发商的参与,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物流流通渠道的交接,不同的物流流通渠道,不同的物流方式,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物流标准,在物流交接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众多分歧,造成物流效率低下。其次,物流环节的过多,使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对物流效率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正是由于这些物流渠道的复杂性、供应链的拉长造成物流效率的低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大量的损耗,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增加。 二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

5G供应链分析报告

5G供应链分析报告2020年7月

第五代移动通信(5G)作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具备超高速率、 超大连接、超低时延三大特性。5G 的部署将满足5G 特有的增强型移动带宽、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推动全球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本篇报告从5G带来的终端和网络的变化入手,分析5G终端和5G网络的上 游供应链的行业机遇。 1.5G时代对上游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 1.1 5G三大场景对网络和终端提出新要求 多样化场景需求要求5G 具备多项关键能力。5G 三大场景的极端差异化性 能需求,要求5G 比前几代移动通信性能更加出众,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单位面积容量等成为5G的关键性能指标。为了满足5G多项 关键性能,5G 网络和终端都发生较大的变化,相应的上游供应链价值和供应 链企业与4G时代有所差异。 图1:三大场景对5G的新要求 资料来源:华为、市场研究部 现阶段5G 产业链围绕大带宽应用场景为主。从移动通信发展经历看,1G 到4G 的传统网络以用户体验为核心,5G 逐步过渡迈向以万物互联为核心。万 物互联要经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三个发展阶段。从5G 三大技术 场景的发展顺序来看,阶段一(2019-2021 年)以人为先,大带宽(eMBB)应用场景为主;阶段二(2021-2023 年)人机互动,大连接(mMTC)物联网应用全面崛起;阶段三(2023 年-长期)万物互联,低时延(uRLLC)工业控制类应用陆续成熟。本篇报告以阶段一eMBB场景为主,网络围绕NSA和SA组网的5G网络供应链,终端主要围绕5G手机供应链展开。

2013年中国制造业500强排行榜(完全名单)

2013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 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83060946 2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8097967 3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40938423 4 东风汽车公司38942093 5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36611379 6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32686526 7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30264029 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30060591 9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8822553 10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4782802 11 中国铝业公司24493959 12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22664582 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2019800 14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21803592 15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21743206 16 首钢总公司21659589 17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21377324 18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1056943 19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20169454 20 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18668119 21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18651498 2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8303462 23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18031285 24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7590039 2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17510186 26 海尔集团公司16309769 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5489452 28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15234511 29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5233628 30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118660 31 鞍钢集团公司14882509 32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14553832 33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4056682 34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13937176 35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1668222 36 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10860029 37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0674739 38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0653077 39 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616987 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40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515233 41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10271302 42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227951 43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172803 44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10117841 45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10052265 46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10042717 4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10011010 48 万向集团公司9587435 49 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9506101 50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9355450 51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9264023 52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9229456 53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9150977 54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094348 55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9025181 56 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8834700 57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8528616 58 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478156 5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8421936 60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8336170 61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8236876 62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8184660 63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8183222 64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8105139 65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068291 66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8063941 67 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8031205 68 海亮集团有限公司7852780 69 山东大王集团有限公司7596998 70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477746 71 南山集团有限公司7084631 72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050219 73 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7032005 74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7019947 7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944835 76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902433 77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895184 78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807812 1

国内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中国市场的薪资水平,来为是否选用机器人做成本核算,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周边国家及地区“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其实,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减少流水线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因为除了精准、高效、可适应恶劣生产环境等优势,机器人可以给制造业带来“高水平制造工艺”和“制造高水平产品”。 观察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出现生产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等趋势,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日见端倪,与之相伴的是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 一些迹象表明,美国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觉醒,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投资先进制造业,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在2012年已显露疲态。 对于中国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智能类新型制造业兴起,其特点是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地点必须靠近使用地点。这样一来,原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的制造业将“回流”。一旦“智能制造”开始普及,加上美国能源成本持续降低,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具有竞争力。 产能过剩成我国制造业的一大硬伤 发布时间:2015-06-17 资讯内容 分享到:1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年年创新高,不断刷新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份额比例,但在这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过于快速扩张带来的“底盘不稳”,科技含量低、行业规范缺失以及产能过剩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要想脱胎换骨,还有许多必须经历的阵痛。 10余年时间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