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性病变

合集下载

胰腺性病变的CT表现

胰腺性病变的CT表现

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囊实性肿物,由 多数小囊结构和纤维分隔构成,囊腔直径多小于 2cm,有时中心见稍低密度纤维瘢痕灶,可伴钙 化,并见辐射状排列的纤维间隔。增强扫描囊壁 、实性部分和纤维间隔可强化,使瘤体边界更清 楚。少见的大囊型表现为单发边界清楚的圆形或 类圆形病变,中心见少量间隔。混合型病变中心 为多发小囊,周边被直径大于2cm的大囊包绕。
胰腺囊性病变的 CT表现
Appearances of the cystic lensions of pancreas with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胰腺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胰 腺囊性病变以囊变为特征,但各病变病 理基础及来源不同,治疗及预后差别较 大,故对其CT表现观察有着重要的诊 断与鉴别诊断意义。
CT可显示囊肿和肿块,远端囊肿多数较 小(1-3cm),密度均匀,囊壁略厚,与胰 腺导管相连为囊肿特征。近端肿块多为胰腺 癌,使胰腺形态异常,增强扫描实性肿块与 正常胰腺组织对比明显,常为低密度影。小 的胰腺肿瘤不易显示,潴留性囊肿可为间接 提示。
潴 留 性 囊 肿
潴留性囊肿 4个月后
(三)淋巴上皮囊肿(淋巴管瘤)(Lyphangioma)
结核病史有助于与胰腺肿瘤鉴别。
胰 腺 结 核
胰 腺 结 核
(二)胰腺脓肿(Pancreatic Abscess)
多继发于胰腺外伤和胰腺炎后数周形成 ,有时胰腺炎起病不明显。多种细菌混和 感染。临床表现为“胰腺脓肿三联症”( 上腹痛、压痛和脓毒血症),其他有发热 ,恶心呕吐等。
CT检查可较好显示胰腺脓肿,可位 于胰内或胰周,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边界清或不清,可局限包裹或周围蔓 延,脓液密度略高于囊肿,腔内出现 气泡为特征表现,增强扫描脓肿壁强 化较明显。

胰腺肿瘤是什么病

胰腺肿瘤是什么病

胰腺肿瘤是什么病文章目录*一、胰腺肿瘤是什么病*二、胰腺肿瘤的症状*三、胰腺肿瘤的治疗胰腺肿瘤是什么病1、胰腺肿瘤是什么病胰腺肿瘤主要是因为自己平时不注意生活习惯。

导致了身体的胰腺分泌的液体出现了不正常。

从而引发了身体的血糖升高。

这就可能会产生自己血管的变化,造成血管的通透性下降。

血管的通透性一旦下降,那么就可能会引起身体内胰腺的病变。

胰腺产生的病变就可能导致身体内,所有的营养无法吸收就可能会导致人体的体质越来越差。

这可能会加重自己的疾病。

2、胰腺肿瘤是怎么引起的胰腺肿瘤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胰腺功能出现紊乱。

人体胰腺正常的功能就是分泌一些胰腺素。

而这些胰腺素是人体比较重要的一种消化素。

他们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体消化,但是一旦出现了分泌紊乱,就可能会导致胰腺的组织出现了异常增生。

增生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会导致增生的变异出现了恶性肿瘤。

一般胰腺出现肿瘤可能会生存期非常短。

可能在半年内就可以丧失生命。

3、胰腺肿瘤有良性的吗本病有良性的。

比如胰岛细胞瘤患者中大约五分之四的患者是良性肿瘤。

良性患者多是单发,多发少见。

患病后瘤体直径大约是1.5厘米左右,肿瘤的质地较硬,瘤体红色或者紫色。

早期瘤体便可向淋巴结和肝脏扩散,可诱发胰岛细细胞癌,应该定期检查,发现恶变后要治疗。

良性或者恶性的胰岛瘤都能导致低血糖。

此病初期瘤体体积小,不导致明显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胃病。

胰腺肿瘤的症状1、消化系统症状,腹痛是常见的症状,3/4以上患者有此症状,疼痛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早期疼痛范围广泛不易定位,为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胀痛、隐痛或钝痛等。

起病急者则有部位明确的腹部绞痛或钝痛,胰头肿瘤可引起右上腹痛,胰尾肿瘤可引起左上腹痛,而严重的腰背痛常是肿瘤肿沿神经鞘向腹后神经丛转移所致。

2、全身症状,消瘦是本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90%的患者有迅速而明显的体重减轻,部分患者还以消瘦为首先症状,尤其是胰尾肿瘤和胰体肿瘤患者。

消瘦的原因可能与胃纳大减、胰腺分泌不足、消化吸收不良等因素有关。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 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于胰头部。

腹痛及无痛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相对增高,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绝经后妇女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现些环境因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已定的首要危险因素为吸烟,糖尿病胆石病饮酒(包括啤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精制的面粉食品,胃切除术也是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因素,其死亡率极高。

胰腺癌凶险65岁以下人群的第一死因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我们身体上腹部深处,其实有一个非常小而又默默无闻的器官,这就是胰腺。

胰腺虽小,但作用非凡,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作为上海男性十大高发癌症之一,胰腺癌让人闻之“色变”,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

警惕!“胃病”竟是胰腺癌玩潜伏胰腺癌还有一个外号叫“癌中之王”,因为它太难识别。

即使生病了也常被误认为胃病、肾结石。

消化不良等。

专家说,人的胰腺只有两三厘米宽,却和肝、胆、胃、肠等器官紧密相邻。

所以,胰腺癌的早期症状非常容易误诊为胃肠道疾病。

胰腺癌九大高危人群1.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突发糖尿病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

3.慢性胰腺炎患者。

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4.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5.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6.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

7.没有什么原因,也没有疲劳,也没有受伤,出现腰背部的疼痛。

8.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9.无法解释的迅速体重下降。

如何一眼识破胰腺癌出现这10种症状一定要警惕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左右,发病年令以40—70岁多见,60岁左右为高峰。

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1.7—2∶1。

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治

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治

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治孙聪慧;沈柏用【摘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胰腺囊性病变一般无特异临床表现,且影像学有时不能确诊,不同性质的病变具有不同生物学行为和恶变概率,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有较大差异.故有必要探讨制定规范化的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策略.【期刊名称】《腹部外科》【年(卷),期】2018(031)005【总页数】5页(P306-310)【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胰腺囊肿;诊断治疗【作者】孙聪慧;沈柏用【作者单位】200052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中心;200052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随着影像学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不断增加[1],无临床症状病人的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为2.4%~13.5%,并有随年龄的增加,40%的70岁以上病人在进行非胰腺适应证的腹部磁共振成像(MRI)时发现胰腺囊性病变[2]。

相对胰腺囊性病变的高检出率,在25 195个研究对象中,仅有0.8%的病人囊肿>2 cm[3]。

胰腺囊性病变可以是肿瘤性的(例如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或非肿瘤性的,非肿瘤性囊肿仅在有症状表现时才需要进行治疗,而一些胰腺囊性肿瘤因具有恶性潜能应予以切除,所以对囊肿进行病理学分类十分重要[4]。

本文旨在回顾胰腺囊肿的分类,并基于2018年美国胃肠病学院(ACG)指南[5],讨论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随访情况。

一、胰腺囊性病变病理学上将胰腺囊性病变分为炎性积液、非肿瘤性胰腺囊肿(non-neoplastic pancreatic cysts, NNPCs)以及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 PCNs)[6]。

一些胰腺实性肿瘤也可以表现为囊肿(如胰岛素瘤)。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分类分期进展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分类分期进展
胰 腺 囊 性 肿 瘤 主 要 包 括 浆 液 性 囊 腺 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SCNs)、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s)、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 和 实 性 假 乳 头 状 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 SPNs)。根据 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 胰腺囊性肿瘤可分为上皮源性肿瘤和非上皮源性肿 瘤,其中上皮源性肿瘤包括各种类型的导管内乳头
状 黏 液 性 肿 瘤、 黏 液 性 囊 性肿 瘤、 浆 液 性 囊 腺 瘤、 VHL 综合征相关的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 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G1、G2)、腺细胞囊腺癌、囊 性腺细胞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副脾上皮样囊肿、 囊性错构瘤、囊性畸胎瘤(上皮样囊肿)、囊性导管 腺癌、囊性胰母细胞瘤、囊性转移性上皮性肿瘤和其 他上皮源性肿瘤,非上皮源性肿瘤包括良性非上皮性肿 瘤(如淋巴管瘤)和恶性非上皮性肿瘤(如肉瘤) [5]。 2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
中国医刊 2020 年 第 5 5 卷 第 2 期
· · 专家论坛 119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分类分期进展
陈志强,高松 *,郝继辉(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胰腺肿瘤科,天津 300060)
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诊断;肿瘤分期 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20)02-0119-04 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0.02.002
foxgao2004163com表14种常见胰腺囊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及影像学特征6项目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部位胰体尾部约占50胰体尾部占8090胰头钩突胰头体尾部比例相当影像学特征多微囊呈蜂窝状囊壁较薄中心可见星状瘢痕及钙化多单发囊壁较厚且不均匀可见壁结节蛋壳样钙化及分隔胰管扩张囊实性混合边界清晰囊实性占位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进行囊实性鉴别具有普及率高易操作无创无放射性廉价等优点但容易受到肠道内气体的干扰且清晰度与分辨率较低探查深度有限准确率也常取决于超声科医师的知识经验水平及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因此可用于对胰腺病变进行初级筛查7

胰腺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

胰腺肿瘤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演示文稿
• 胰腺密度改变:多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也可等密度。 • 增强CT表现:多为少血供肿瘤表现。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
• 胰头癌可见胰体、胰尾萎缩,肠系膜上动、静脉移位。
当前第36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胰腺癌影像学表现
• 胆、胰管梗阻:胆总管、胰管同时显示,称“双管征”。胰管 梗阻可引起潴留性囊肿、胰腺炎。
少见表现4: 弥漫性浸润 区别于自身免
疫性胰腺炎、 淋巴瘤、转移 瘤
当前第5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术前可切除性评估 --- 螺旋 CT
Ⅳ级: Ⅲ级+肾旁后间隙或肾周间隙和(或)腹膜下多间隙
或(和)其它远处扩散(如腰肌、盆外、髂窝、膈下间隙 、胸腔、下肺野)
当前第34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二、胰腺导管细胞腺癌(胰腺癌)
• 胰腺最常见的肿瘤。 • 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
•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梗阻性黄疸。
• 胰头癌常见,且症状出现较早。 • 绝大多数源于胰管上皮,极少部分源于腺泡上皮。
当前第38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小胰腺癌
当前第39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当前第40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螺旋CT: 胰头癌
当前第4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胰头癌: 双管征
当前第42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当前第43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 D级:除 上述表现 外,胰周 有单个胰 液储留或 有蜂窝织 炎。评分 为3分。
当前第31页\共有75页\编于星期四\11点
• E级:胰周 两个或两个 以上区域胰 液储留,或 胰内或以外 气体出现, 或脓肿形成 评分为4分 。

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

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

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文章目录*一、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二、胰腺肿瘤怎么治疗效果好*三、怎样预防胰腺癌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1、得了胰腺肿瘤的早期症状1.1、厌食,消化不良及体重下降。

1.2、腹部不适或疼痛,约有半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约有20%的病人腹痛能放射到背部、左肩部,疼痛在仰卧时加剧,坐立、弯腰、侧卧、屈膝时减轻。

1.3、黄疸,表现为皮肤及巩膜发黄。

上述症状在肝炎或胆道疾病时也可以出现,所以早期胰腺癌被误诊为肝炎或胆囊炎、胆石症的并不少见。

2、胰腺肿瘤的病因胰腺肿瘤的发生一般与生活饮食有较大关系,如酗酒、喝过浓的咖啡、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食物及吸烟等,都是胰腺肿瘤的主要诱因。

此外,患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较于一般人群更容易诱发。

3、胰腺肿瘤会传染吗专家指出,胰腺肿瘤不会遗传,因为胰腺肿瘤不是传染病,它的本质是一群失去控制的呈浸润性生长的异常细胞。

它会破坏邻近正常组织器官,还可以通过淋巴道和血液循环向全身各处转移,并吸取大量营养,迅速生长和增殖,导致病人全身衰竭,直至死亡。

但是它不会像细菌和病毒那样,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

它不像 SARS,不像肺结核,不像禽流感等一些传染病,它不具有传染源。

构不成传染病的基础。

胰腺肿瘤怎么治疗效果好胰腺肿瘤的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

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但因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肿瘤,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胰腺肿瘤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

胰腺囊性占位性病变

胰腺囊性占位性病变

IPMT与粘液性囊腺癌的鉴别:
主要的鉴别点是前者会引起主胰管的明显扩张,后者可引起主胰管的扩张, 但一般不会引起主胰管的明显扩张。
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年轻女性,约70%位于胰体尾,是一种罕见的良性但具有恶性潜能或低度 恶性的肿瘤,约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1%-2%。 CT:a 肿瘤多位于胰腺边缘,呈外生性生长,为囊实性,以实性为主,囊性部分 可多可少,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可见钙化。
b肿块内部结构的表现取决于肿瘤实性和囊性的成分的比例,常表现为囊、 实性混在密度,偶见单存囊性或单存实性肿块密度,瘤内可有出血。
c 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其强化程度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包膜强化较明 显。
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约10%的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为囊性。
参考资料:
1.《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腺瘤的多层CT对比研究》. 鞠志国。 2. 《胰腺囊性疾病的CT诊断》.汤小俐。 3.《胰腺少罕见病的影像学诊断》.杨正汉。 4.《胰腺囊性占位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岳鹏举。
胰腺假性囊肿:
囊肿一般为单腔,内部很少出现分隔,CT增强下一般包膜 厚薄均匀,不会出现增强结节影。胰腺周围脂肪可出现炎症性 改变(模糊、密度增高),结合患者的急性胰腺炎或者慢性胰 腺炎的病史、表现,可做出诊断。
粘液性囊性腺瘤:
90%为女性,平均年龄48岁,好发于胰腺体尾部, 典型的CT表现为卵圆形或圆形肿块,囊内由于瘤内出血或粘液成分, 可呈低密度或高密度,大多为大单囊,无明显分隔,少数为几个最大径为 大于2cm的小囊组成,囊壁厚薄不均,一般厚度大于0.3cm,囊壁上可见结节, 胰管可见扩张。 一般认为粘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癌为病变发展的两个阶段,一般认为 囊壁厚度大于2mm,且不规则、壁结节、钙化和分叶轮廓均具备者,其恶 性的概率为95%。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思路

胰腺囊性病变诊断思路

下 观
恶性者,除见核分裂和核变异 肿瘤细胞侵犯假包膜和周围组织
Arch Pathol Lab Med. 2017 Oct;141(10):1330-1335
影像诊断
CT 平扫:多发水样低密度肿块 囊壁厚薄不规则和壁结节 钙化少见 病灶可呈高密度
Diagn Interv Imaging. 2017 Mar;98(3):191-202
影像诊断
CT 平扫:单发的分叶状肿块 含多个微囊和间隔,最大直径< 2 cm 纤维间隔融合形成中央放射状瘢痕结构 部分伴日光放射状钙化
增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间隔延迟强化显示清晰 囊内容物强化不明显呈水样密度
MRI 平扫:肿块呈蜂窝状改变(蜂窝征) T1WI低信号,T2WI微囊呈高信号 间隔呈低信号,囊壁厚薄不匀
MRI 平扫:囊肿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内可见实性成分信号
增强:同CT
World J Gastrointest Surg. 2014 Oct 27;6(10):190-200
病例
女 62岁 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剧痛
CT平扫
CT增强
MRI增强冠状位
诊断:胰腺头颈部包虫性囊肿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12):1989-1990
多见囊壁及分隔 需要鉴别良恶性 常无特征病史
囊泡数目 增强常分隔强化 需注意壁结节
肿瘤性囊肿
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 Pancreatic Serous cystic neoplasm
简介
胰腺外分泌腺良性肿瘤
约占胰腺外分泌腺肿瘤的1%〜2%
占胰腺所有囊性肿瘤32%〜39%,女性多见
病理
肉 浆液性微囊性腺瘤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晰 眼 切面呈数个较小的囊腔组成,多房状囊大小不一 观 最大囊腔直径一般不超过2cm

2024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影像学诊断规范报告循证学指南(完整版)

2024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影像学诊断规范报告循证学指南(完整版)

2024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影像学诊断规范报告循证学指南(完整版)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 PCN)是指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和(或)间质组织的囊性肿瘤性病变。

临床常见的PCN主要包括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 S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 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ys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cNEN),约占所有PCN的90%。

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学检查的普及,PCN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MRI检出率可达2.4%~49.1%。

不同类型的PCN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如IPMN和MCN均属于癌前病变,存在恶变为胰腺导管腺癌的风险。

PCN的大小、强化壁结节大小、主胰管扩张程度、囊壁和囊内分隔的厚度以及肿瘤增长速率等均是判断良恶性和手术指征的重要因素,因此客观、准确、全面的影像学诊断报告至关重要。

但在临床工作中,不同年资和不同亚专业方向的影像科医师对PCN影像学特征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诊断报告的主观性强、术语使用不规范、描述不全面、语言自由度高等问题,从而导致影像学价值受限,多学科交流困难,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为此,由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组织影像医学科、病理科、外科、内科等多个领域专家,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美国医学科学院提出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参考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AGREE Ⅱ)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 RIGHT),并广泛查阅已发表文献、征询专家意见,采用改良Delphi法,通过多轮投票与集体讨论的方式,针对PCN影像检查方法、报告评价指标及标准等问题,共提出了21条推荐意见。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

3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徐 凯1,吴传玲2,尹凤娇1,李文登1,胡 旺1,刘处处1,王海久1,王志鑫1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西宁810001;2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鉴湖学院医学教研室,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异常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常常误诊为胰腺肿瘤性病变。

随着近年来对该病研究的逐渐深入,已引起肝胆科医生的重视。

总结了现阶段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经验,减少临床误诊。

关键词:胰腺炎;诊断;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6-1477-04Clinicalfeatures,diagnosis,andtreatmentofautoimmunepancreatitisXUKai1,WUChuanling2,YINFengjiao1,LIWendeng1,HUWang1,LIUChuchu1,WANGHaijiu1,WANGZhixin1.(1.DepartmentofHepatopancreatobiliarySurgery,TheAffiliatedHospitalofQinghaiUniversity,Xining810001,China;2.DepartmentofMedicine,JianhuCollege,ZhejiangIndustryPolytechnicCollege,Shaoxing,Zhejiang312000,China)Abstract: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isanautoimmune-mediatedabnormalchronicinflammatorydisorderandisoftenmisdiagnosedaspancreaticneoplasticlesions.Within-depthstudiesofthisdiseaseinrecentyears,ithasbeentakenseriouslybyhepatobiliaryphysi ciansandsurgeons.Thisarticlesummarizestheclinicalfeatures,diagnosticcriteria,andtreatmentmethodsforautoimmunepancreatitisatthepresentstage,soastoprovideclinicianswithdiagnosisandtreatmentexperiencetoreduceclinicalmisdiagnosis.Keywords:Pancreatitis;Diagnosis;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6.054收稿日期:2020-11-30;修回日期:2020-12-17基金项目: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7-ZJ-936Q);中科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第二批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培养拔尖人才)项目作者简介:徐凯(1992—),男,主要从事肝胆胰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吴传玲(1992—),女,主要从事病理生理学研究及教学工作;尹凤娇(1996—),女,主要从事肝胆胰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胰腺肿瘤饮食注意事项

胰腺肿瘤饮食注意事项

胰腺肿瘤饮食注意事项
胰腺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的进展,需要从饮食方面加以注意。

下面是胰腺肿瘤饮食注意事项:
1. 控制饮食摄入量
胰腺肿瘤患者需要控制饮食的摄入量,注意体重。

过于肥胖对疾病的控制不利,而且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但是饮食摄入量不能太少,以避免营养不良。

2. 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蛋白质是胰腺肿瘤患者的重要营养来源,可以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功能。

但要注意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建议患者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不能低于体重的1克/公斤。

3. 均衡饮食
饮食应在多种营养的基础上均衡,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应该有所摄入。

建议患者多吃蔬菜、水果、谷类和低脂肪的乳制品,并限制脂肪和糖的摄入。

4. 注重水分摄入
胰腺肿瘤患者应该注重水分的摄入。

水是身体中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和稀释胆汁。

建议患者每天至少饮用8杯水,以保持良好的身体水平。

5. 避免刺激物
胰腺肿瘤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咖啡、酒精等,以减少胃肠道的刺激和消化系统的负担。

6. 适量进食
吃饭时应该适量进食,不要过饱或过饥。

过多的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荷,使疾病进一步加重,而过少的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利于康复。

总之,胰腺肿瘤患者应该坚持健康饮食,使饮食摄入更加健康和合理。

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疾病的变化。

最后,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和治疗,并进行定期复查。

胰腺肿瘤的诊治规范

胰腺肿瘤的诊治规范

3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生存时间(月) 根治切除组 单纯探察组 姑息切除组 单纯化疗组 姑息短路组 无特殊处理组
胰 腺 癌 诊 治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癌的治疗
胰腺癌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高危人群 2.生物标记研究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影像学检查
4.病理诊断 5.腹腔镜检查 6.胰腺癌分期
治疗——术前可切除性评估
①远处转移 ( 包括腹腔干和/或主动脉旁 ) ; ①无远处转移; ② 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的包绕; ② 肿瘤邻近肠系膜上动脉; 胰腺癌的治疗 ② 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动脉的包绕; ③ 肠系膜上静脉 可能切除 /门静脉闭塞; —— 尾部: ③ 肿瘤包绕胃十二指肠动脉; ②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清晰光整; ②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的包绕; ④主动脉、下腔静脉的侵犯或包绕; ④肿瘤单纯地包绕下腔静脉; ① 肾上腺,结肠或结肠系膜,或肾脏侵犯; ③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通畅无浸润 ③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闭塞; ⑤手术前胰周淋巴结活检阳性。 横结肠系膜以下的肠系膜上静脉侵犯。 ⑤ 肠系膜上静脉闭塞,但近侧和远侧的静脉通畅; ③ 肋骨、椎骨的侵犯。 ② ④ 腹主动脉侵犯。 ⑥ 结肠和结肠系膜侵犯。
组织学诊断 条件的医院进行腹腔镜检 – 动态螺旋CT加三维重 术中切割针( core 查并附加分期 – C-erbB2 biopsy 建 )穿刺活检
– P53
– PET等
治疗——术前可切除性评估
血管受侵分级标准(Loyer)
A型:低密度肿瘤和(或)正常胰腺与邻近血管之间有脂肪分隔 B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有正常胰腺组织 C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之间有凸面点状接触 胰腺癌的治疗 D型:低密度肿瘤与血管有凹面接触,或者部分包绕 E型:低密度肿瘤完全包绕邻近血管,但尚未造成管腔变化 F型:低密度肿瘤阻塞血管或侵润血管致使管腔狭窄

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诊治分析

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诊治分析

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诊治分析赵萍;张梦;石晓丹;张连峰;周琳【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7(052)002【总页数】4页(P226-229)【关键词】胰腺肿瘤;临床病理;误诊;手术;预后【作者】赵萍;张梦;石晓丹;张连峰;周琳【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又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容易漏诊、误诊,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此类疾病检出率不断升高。

临床上常见的胰腺良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N)、腺泡细胞囊腺瘤、成熟畸胎瘤、囊性淋巴管瘤、神经鞘瘤、血管瘤等,低度恶性肿瘤包括:高分化(低-中级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实性假乳头状瘤(SPT)、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等,其中SPT、SCN、MCN、IPMN均属于胰腺囊性肿瘤(PCNs)。

作者收集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7例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诊治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认识。

胰岛素瘤41例,均表现为Whipple三联征,其中6例误诊为癫痫收入神经科治疗,2例误诊为精神疾病收入精神科治疗。

无功能性PNEN 27例,主要表现为上腹痛(10例),无症状体检发现(10例),2例表现为黄疸,余包括恶心、腹胀、脂肪泻等。

胰高血糖素瘤2例,表现为皮肤游走性红斑及糖尿病。

33例SPT中上腹痛18例,恶心呕吐5例,无症状体检发现9例,因发现腹部包块就诊2例,其中1例表现为抽搐伴发热,余包括腹胀、纳差、头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与发病机制
酒精
饮酒因素 持续刺激胰腺细胞分泌活性 胰腺慢性炎症 胰腺损害
酒精致癌物质(亚硝胺)
致癌
胰腺癌病理类型
1.导管细胞癌:最主要的类型,约占90%。少血供、无包膜, 易侵犯神经和神经周围淋巴管。
2.腺泡细胞癌:仅占不足1%,大小不等的腺泡样结构。 3.多形性腺癌:多核或巨核瘤细胞及间质细胞,淋巴管及血管 内瘤栓多见。 4.胰母细胞瘤:儿童期最常见体积大分化好,有钙化。经手术 或放疗后,其预后较成人胰腺癌为佳。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无功能胰岛细 胞瘤并肝转移
恶性胰岛素瘤
胰腺癌
胰头癌
胰 腺 癌
DWIBS在胰腺癌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
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 好发于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5,大多数学者 认为来源于多潜能干细胞。 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多为腹痛、腹块,一般 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 ,不易检出。 85%的实性假乳头状瘤局限于胰腺中,可发生 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较大,但很少引起胰管 和胆管扩张。 转移少见,预后较好。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1、胰尾、胰头为好发部位。
2、表现境界清晰的圆形、椭圆形胰腺肿块,瘤体通常 较大(≥5cm)。
3、CT平扫主要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信号,实性结
构边缘分布为主,肿瘤多有包膜、30%有钙化,
100%有出血,可有转移征象。
4、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 5、肿瘤很少会引起胆胰管扩张,远处脏器转移罕见。
胰腺囊腺瘤
胰腺乳头状囊肿
胰腺肿 瘤
无功能性 内分泌肿瘤 功能性 胰岛素瘤 胃泌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 生长抑素瘤 舒血管肠肽瘤
一、胰腺外分泌肿瘤
(一)、胰腺癌
胰腺癌全称胰腺导管细胞癌,占消化道恶性 肿瘤 8%~10% ,占整个胰腺恶性肿瘤的 95% 发病年龄40-80岁,以45~65岁最为多见 男:女 国内为1.8:1 与吸烟、饮酒有关
胰腺颈部
位于胰头与胰体交 界部,肠系膜上静 脉的腹外侧,是胰 腺相对细的部位。 颈部为一乏血管区。
胰腺体部
位于肠系膜上静 脉前方。
体和尾由胰背动脉, 胰支,胰大动脉和 胰尾脉供血 。
胰腺尾部 • 较细,指向脾门, 行向左季肋区 。
• 胰头:胰体:胰尾 = 3cm:2.5cm:2cm
胰腺癌 外分泌肿瘤
胰肠肽瘤(Vipomas)
1%
<2%
糖尿病皮炎综合征
致腹泻综合征
生长抑素瘤(Somatostatinomas) 2%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30%
抑制综合征
恶性者>90%
胰岛素瘤
是由B细胞组成,属APUD系统的,分泌过量胰岛素的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由于大量的胰岛素释放入 血,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浆液性囊腺瘤
浆 液 性 囊 腺 瘤
(三)、胰腺囊性肿瘤
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
中老年女性多见,胰体尾部好发 边缘光滑、圆形、卵圆形肿块,密度近于水。 多为大单囊,少数几个大囊组成,一般大于2cm。 囊壁厚薄不均、囊内有线状菲薄分隔;恶性者囊壁常 较厚不规则。 囊壁可见壳状或不规则钙化。 可见乳头状结节突入腔内,增强可见强化。 有恶变倾向。
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
胰岛细胞瘤( Islet cell tumor) 胰岛素瘤(Insulinoma) 胃泌素瘤(Gastrinoma) 发病率 40% 25% 主要症状 低血糖综合征 Z-E综合征 抑制胆汁和胰液
胰多肽瘤(PPomas)及其他 1-2% 分泌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s)
PS: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系统是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列内分泌细胞,弥散
在许多器官及内分泌腺体内,能够从细胞外摄取胺的前体,并通过细胞内氨基脱羧酶的作用,使胺前体 形成相应的胺(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和多肽激素。现在又把这种细胞称为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 (diffuse neuroendocrine cells),并已发现40余种之多
胰腺癌的MR表现
直接征象:肿块:TIWI为低信号,与胰腺相 对界面清楚,T2WI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 相对低强化,延迟后边缘不规则强化。
间接征象:肿块上游胰腺萎缩,胰胆管受侵 梗阻,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等 。
胰腺癌:包绕周围血管并肝转移
胰腺癌
胰腺癌
CT增强扫描:胰腺头部、体尾部早期均匀强化,胰管显示清晰,颈体部增粗、未见明确 强化,其前方囊性病变未见强化。肠系膜上动脉及脾动脉部分包绕。
胰腺癌的CT表现
1、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胰腺局部隆起,肿块 可呈分叶状。为主要直接征象。 2、肿块的密度:平扫为等密度,肿块较大时内部可 见不规则的低密度。 3、增强扫描:可以使肿块显示得更清晰,为相对低 密度区。 4、胰管阻塞:肿瘤远端的主胰管扩张,CT表现为沿 着胰腺长轴中部走行的条状低密度影。甚至在阻 塞远端形成潴留性囊肿。
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胰腺解剖
1. 腹膜后间位器官; 2. L1-2椎体水平; 3. 分头、体、尾三部分
胰管
胰体
胰尾
十二指肠小乳头 十二指肠大乳头 钩突 胰头
胰腺血供
1.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2.腹腔干-脾动脉-胰支; 3.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诊断方法
诱发儿茶酚胺大量释放
临床症状
神经系统低血糖症状
诊断方法
反复测定空腹血糖可低至2.2mmol/l。
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呈地平曲线。
化验检查
禁食后发生的症状性低血糖常伴有血清 胰岛素水平升高大于25uU/ML(正常值 24uU/ML)。 病人一夜禁食,测胰岛素/血糖比值 (胰岛素释放指数)大于0.4(正常<0.3)
MRI比CT可以更好地观察肿瘤的出血情况
(三)、胰腺囊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中老年女性多见,良性肿瘤 边缘光滑圆形或卵圆形肿块,密度近于水 包膜光滑、菲薄,分多囊型、蜂窝型、寡房型,一般小于 2cm 中央纤维疤痕和分隔可见条状不规则钙化或特征性日光放射 状钙化 增强扫描后肿瘤的蜂窝状结构更清晰 一般不梗阻胆囊管和主胰管
胰腺癌
胰腺癌转移途径:淋巴和血行转移较早,胰头癌转移至 幽门下或胰周淋巴结,再达主动脉旁淋巴结 胰体及尾部癌可转移至脾门及腹腔淋巴结 血行转移首先是肝、肺,其次是腹膜、骨骼和肾上腺。
胰腺癌三大生物学特性:
1,乏血供肿瘤; 2,围管浸润(对胆总管,胰管); 3,嗜神经生长(胰腺后方交感神经干、丛等 多,故胰腺癌多向后方生长)。
胰腺癌· 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背痛(神经受累),体重下降、及恶病质。 胰头癌:无痛性黄疸 胰体尾癌:背痛明显 病人常不能准确说出疼痛位置;常以手掌去触摸。 病程短,一般自症状出现到死亡平均短于一年。
胰腺癌
肿瘤发生率:胰头颈钩突部60-70% ;体部15-20% ;尾 部5-10% ;另有5-10%累及全胰。 胰头部癌体积小,早期侵犯胆管造成阻塞性黄疸。远 端的胰腺组织萎缩和纤维化。 胰体尾部癌体积较大,可出现坏死囊变。 癌胚抗原(CEA)、CA199阳性。
影像诊断
肿瘤常较小,圆形,直径一般为0.8-1.5cm,10%为多发, 10%为恶性,钙化少见 CT平扫多为等密度,密度类似正常胰腺,胰腺形态和轮廓正 常,常不易发现 增强后早期显著强化—可出现所谓的“纽扣征”,周围的密 度高于中央区 门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部分病灶可稍低 MR表现为TIWI低信号、T2WI相对高信号,边界清楚的肿块, 增强后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至少接近甚至高于临 近胰腺组织 可有肝脏转移征象
胰腺粘液性囊腺癌
二、胰腺内分泌性肿瘤
胰岛
胰岛A细胞:占20%,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占70%,分泌胰岛素 胰岛D细胞:占5%,分泌生长抑素 胰岛PP细胞:分泌胰多肽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PP细胞 其他
胰岛细胞瘤
定义:最常见的胰腺内分泌性肿瘤,其中约 60%为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早出现明显的临 床症状,90%的瘤体直径小于2cm。
肝总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腹腔干
脾动脉
静脉:引流入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淋巴:腹主动脉旁和肠系膜上动脉旁淋巴结。
胰腺头部
位于十二指肠降 部内侧,被十二 指肠包绕,是胰 腺癌的好发部位。
由胰十二指肠上动 脉和胰十二指肠下 动脉供血。
PS:胰腺钩突
CT平扫(A、B)示胰腺钩突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和腔静脉之间,呈三角形(↑)
胰岛素瘤CT
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较大肿块,直径可为3cm~24cm,平均10cm 密度/信号可均一,等于或低于正常胰腺密度,其内可见液化、 坏死区。 20%有结节状钙化 增强检查:均一或不均一强化 恶性胰岛细胞瘤:无 功 能 胰 岛 细 胞 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