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期末考试临近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紧张的复习当中,但面对七门甚至九门学科的压力,很多同学感到无所适从。
历史学科怎么复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简称过渡时期) 1956——197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8——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 年 9 月地点:北平内容: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 (起临时宪法作用)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但没有确立国徽。
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纪元的新是指社会性质产生了变化)。
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 年西藏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与中央谈判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抗美援朝1、抗美援朝:时间:1950— 1953(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
(具体事件: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总司令:彭德怀目的:保家卫国(3)结果:1953 年 7 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停战协定上签字(4)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八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美建交 1979 年来自1971 年 7 月基辛格访华。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美国只承认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
始走向正常化。
中日建交
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的标志
1955 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
的合法席位 1971 年
在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共八大-1956 年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年,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
主义的道路
原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教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左”的错误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成就: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
历史转折
北京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4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伟⼤的转折 1、1978年5⽉11⽇,《光明⽇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1978年底,中共xx届xx全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内容包括:(1)否定“两个凡是”的⽅针,重新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把党和国家⼯作重⼼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
(3)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形成了以邓⼩平为核⼼的中央领导集体。
3、xx届xx全会的意义:(1)新中国的⼀个伟⼤的转折点。
(2)结束了1976年10⽉以来党的⼯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
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的伟⼤起点。
4、四项基本原则包括:(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2)坚持⼈民民主专政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坚持马列主义⽑泽东思想。
5、四个现代化:⼯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指包⼲到户、包产到户的农业⽣产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意义:使⽣产者在劳动和经营⽅⾯获得了相对的独⽴性和⾃主权,把他们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极⼤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8、1984年中共xx届xx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的决定》。
9、198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岛也成为了经济特区。
10、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了14个港⼝城市:⼤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州、湛江和北海。
11、政治协商制度的作⽤:发挥了⼈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使民主有了保障。
12、1954年第xx届全国⼈民代表⼤会召开。
1979年以来,国家完善各级⼈民代表⼤会的选举制度。
、 13、1982年,宪法赋予公民⼴泛的权利和⾃由。
14、1986年4⽉,全国⼈⼤通过了《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79年7⽉,全国⼈⼤通过并颁布《中华⼈民共和国刑法》。
15、1985年,中⼩学开设了法制课。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第三、第四单元阅读提纲
港 澳 回 归
1、一国两制最早针对( )提出 2、一国两制意义:为实现( ) 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 士的好评。 3、港澳回归后建立“特别行政区”,其 “特”在什么地方?特在拥有高度自治权 4、港澳回归后没变的是:(社会、经济 制度)(法律制度)(生活方式)等 变化的是:(主权) 5、收复港澳的根本原因或说明了: (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海 峡 两 岸 的 交 往
3、1990年台湾成立了( ) 1991年大陆成立了( ) 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 ( )”达成共识。 4、( )年两会将“加强两岸经济 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4、1995年初,江泽民的( ) 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指导思想。 5、( )是和平统一的 基础和前提。
对 外 开 放
4、后来,我国开放了广州、上海等 14个( ),设立上海( ) 开发区。已发展成国际化的经济中心 和金融中心。 5、我国现已形成一个全方位、多 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沿海开放城市— ( )——内地。 (记忆方法:点-线-面-体) 6、经济特区“特”在拥有: “优惠的经济政策”
邓 小 平 理 论 形 成
1、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总设计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了( ) 的伟大决策。 ②、改革开放中提出“必须坚持( )” ③、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 ) 的社会主义”。 ④、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 为中心,坚持( ),坚持(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由于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说他是
)
)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1、时间:( )年底 2、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 个凡是”的方针,重新( ) 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 ),实行 ( )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 )为核 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的报告—— 四、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4、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 5、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的会议—— 6、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 8、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的会议—— 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 五、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内容。 1、文化大革命后坚持的“左”的指导思想—— 2、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 4、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对内改革在农村具体表现—— 6、对内改革在城市的重点—— 7、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8、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哪几个路线的拨乱反正——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中心是—— 两个基本点是—— 六、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颁布的几部法律文件(6 例)名称及意义。 七、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八、列举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九、列举对国有企业改革在哪几个方面进行。 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或效果)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 十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时间、内容、意义。 十二、列举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内容。 十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十四、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应该有以下感想及认识: 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的发展 相适应;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大力进行经 济建设;引进科技、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视教育;健全民主与法制 建设,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单元一: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经济上的需求和动机2. 主要的探险家和发现•哥伦布的航海•达·伽马的航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3. 大航海的意义•世界地图的不断完善•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冲突•物质和文化的交流单元二:字母、印刷术与启蒙运动1. 字母与印刷术的发明•字母的起源与传播•高卢人的印刷术•古印度的印刷术2. 印刷术的影响•知识普及的增加•宗教改革的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3.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伏尔泰的人文主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单元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1.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经济不平等•政治腐败•社会不满2. 法国大革命的主要事件•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3.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民主意识的兴起•人权的普遍认可•政治体制的变革单元四:现代工业的兴起与世界帝国的竞争1. 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原因•农业革命和人口增长•科技发展和机械化•市场需求和商业资本2.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纺织业的革新•铁路和交通运输的改变•能源与工业发展的关系3. 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迁单元五: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欧洲的同盟体系•矛盾的经济利益•法西斯主义的崛起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和战争部分•西线战场的阵地战•东线战场的反攻和决战•海战和空战的发展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巴黎和约的签订•战争赔款和国际关系的重建•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加剧以上是八年级下历史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三四单元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
(2)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的方针,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实行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影响: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它完成了党的、和的拨乱反正,是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
2、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群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①平反冤假错案。
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②加紧立法。
1982年颁布了第部《》,这是新时期一部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和《》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建设国家的道路迈进。
第九课改革开放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开始。
·年,安徽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
2)影响:使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
农业生产向、,发展(3)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
4、国有企业改革:(1)开始: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2)主要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③实行分配为主多种并存的制度。
④1992年,党的提出了建立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推行、、小型企业采取、等方式,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
(3)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增强了企业的,推动了工业的。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2)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初次接触历史1.1 认识历史•历史的定义和分类•历史的意义和作用1.2 历史的研究方法•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口述历史、考古学、地理学等研究方法1.3 使用历史资源•使用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资源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学会使用文献索引和历史数据库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2.1 奴隶社会的起源•奴隶制的定义和特征•奴隶社会的形成原因和过程2.2 夏、商、西周三代王朝•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商汤的建立和成就•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度的运行2.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的分封制度和诸侯国的兴起•战国时期的七雄争霸•社会风气的变革和思想家的兴起第三单元:古代帝国的诞生3.1 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战争和政治制度•秦始皇的改革和对外扩张3.2 汉朝的兴起和繁盛•汉高祖刘邦的建立和功绩•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繁荣•兩漢的文化和科技发展3.3 罗马帝国的崛起•罗马帝国的形成和扩张•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罗马帝国的衰落和解体原因第四单元:中世纪的欧洲4.1 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发展•领主、骑士和农民的地位和关系4.2 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的组成和航行路线•麦哲伦航行的意义和影响4.3 中世纪的文化变革•文艺复兴时期的兴起•印刷术的发明和影响•宗教改革的兴起和影响第五单元:东亚的统一和繁荣5.1 日本的封建统治•平安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武士阶级的兴起和武士道的精神5.2 唐宋元的繁荣•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宋朝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元朝的统治和文化合流5.3 朝鲜的独立王朝•朝鲜王朝的建立和发展•朝鲜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以上是八年级下历史的复习提纲,包括了初次接触历史、古代中国的奴隶社会、古代帝国的诞生、中世纪的欧洲以及东亚的统一和繁荣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同学们回顾和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并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请同学们根据提纲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学习,为历史考试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之三(第三单元)
目的
对 外 开 放
经 济 特 区 建 设
过程
发展
(2)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3)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意义 格局
经济特区的创设,扩大了对外贸易、对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重 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方位、多Leabharlann 次、宽领域: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过程
主
要
内
容
十一届三中全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改革开放。 会以前 (2)改革开放中,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建 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十二大 (1982年) 十三大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形 成 (1987年)
南方谈话 (1992年)
主要 (2)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内容 (3)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理论形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 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成 十四大 (1992年) 十五大 (1997年)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次大会形成 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主要 (1)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内容 (2)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意义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题号: 内容:
台湾历史:(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2)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4)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三次分离:(1)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2)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3)1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
答,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7、台湾和大陆统一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各是什么?台湾的历史以及三次分离?
答:不利:(1)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有利:(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两岸人民共同愿望;(3)两岸交流日益密切;(4)有共同的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5)“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6)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6)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大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
★ 6、目前海峡两岸在经济上已初步形成怎样的局面?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本文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以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提纲内容主要以人教版为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第四章近代世界的生产变革与工业革命•第五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1.1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产生罗马帝国的兴衰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和时期、尼禄时期和帝国扩张时期。
而基督教的产生则依托于罗马帝国自身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迎合了人们内心的需求。
1.2 玄奘西游记玄奘西游记是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国出发,穿越珍珠鸟国、毘尼奥国、龙泉寺、那烂陀寺、罗浮山等几十个孤岛国家,到达印度迦毗罗卫国求取佛经的故事。
1.3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始于先知穆罕默德,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则与穆罕默德密切相关。
伊斯兰教融合了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体系,成为一个具有宽广影响力的整体。
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2.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秦朝的统一得益于苟裕的立志之人,乘势而上地征服了其他六国。
秦始皇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法规,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政治力量在长期的斗争中崛起,这其中包括北方的匈奴、鲜卑、氐和南方的百越、南蛮等。
2.3 唐朝的繁荣与走向衰亡唐朝的繁荣得益于唐太宗的卓越管理能力和睿智决策,使之达到了顶峰。
但自安禄山之乱爆发以来,唐朝国力逐渐衰退,经济状况出现了恶化,加之士族之间日益激烈的斗争,使得唐朝逐渐走向衰亡。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3.1 元朝的兴衰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元朝的兴盛得益于蒙古族的统治,其文化和社会制度融合了多方面的因素。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表格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2)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平解放 (1)时间: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2课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少云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
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
第3课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法》 (1)时间:)时间:1950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所有制。
(3)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路。
土地改革的意义意义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四五单元复习提纲1.1978年底召开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在_________________开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_____________村的农民最先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
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后来增设了_________经济特区4.从1985年起我国对城市进行改革,重点是_________的改革。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________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8.1987年,________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_______。
9.1992年,________到南方视察。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10.1992年,中共_______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1.1997年,中共_______大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2._________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3.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_________,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14.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重要的牧区;内蒙古自治区的______________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
知识要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安徽凤阳小岗村 )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随后在中央 ( 农村 )开始,( 指导下,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 1985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国有企业 )的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国有 企业改革在大中型企业推行( 公司制、股份制 ),对小型企业采取 ( 改组、联合 )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深圳珠海汕头 )和福建的( 厦门 )建 4、(1980 )年,我国在广东的( 上海浦东 ) 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 海南 )经济特区,设立了( 上海浦东 )已成为国际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开发区,( 5、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时间 会议名称 内容
1978
1982年 1987年 1992年初 1992年 1997年
十一届三中全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南巡讲话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路线,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
知识要点
两岸关系变化
时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密切两岸关系的事件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 探亲。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 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 共识。(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新加坡,汪道涵、辜振甫,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八下第3、4单元背诵提纲
八年级下册背诵提纲八下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
(二)内容: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三)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一)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开展了全面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1980年党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等一些重要法律的颁布: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
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开始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二)开始地点: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三)主要内容、意义: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四、五个特区(一)建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二)作用、影响:它们吸引资金,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带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一)开始时间、地点: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大西洋三角贸易1.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三角贸易的含义和背景•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主要参与国家和内容–欧洲的制造业品、火器、酒与非洲的奴隶之间的交换–非洲的奴隶与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之间的交换–美洲的烟草、甘蔗、棉花等产品与欧洲制造业品之间的交换2. 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的积累–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影响–非洲人口的减少和奴隶贸易的损害–欧洲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美洲殖民地的社会结构•文化影响–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文化的形成–奴隶制度对西半球文化的影响•政治影响–殖民地的建立与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和竞争第二章: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1. 殖民扩张的背景和原因•西方国家寻求利益的动因•科技发展与殖民扩张的关系•需求与供给的互动推动殖民扩张2.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殖民扩张•葡萄牙的殖民帝国•西班牙的殖民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帝国3. 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殖民地竞争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的交替•殖民地国家的崛起与垮台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历史变革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原因•清朝的政治衰退和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内外因素导致思想解放和变革的迫切性2.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历史意义•南京条约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确立•西方列强的特权和割地要求3.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目标第四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1.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反思•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资本主义产生的矛盾与危机2. 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早期思想家和理论形成的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3.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动和压迫•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建设结语通过对八年级历史下册的复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大西洋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与近代世界格局的形成、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变革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主题结构综述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基础知识识记开国大典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⑵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黄继光和邱少云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能力情感价值⑴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概括.⑶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遗留任务.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题结构综述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基础知识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建设成就:从1953年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如: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三大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底,国家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及实行公私合营等方式分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主要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调整恢复: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着成就.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文化大革命”1966年,文革开始,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能力情感价值1认识到新中国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3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4通过对“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史实的了解,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以法治国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结构综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基础知识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以法治国: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邓小平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能力情感价值⑴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⑵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⑶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总体结构综述建国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新气象.“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港澳问题,海峡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频繁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了海军、空军、导弹等军种,为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基础知识识记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①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推动祖国统一大业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0年和1991年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新加坡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在人员、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初步形成经济上的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国防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舰、核潜艇.空军刚刚诞生,就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我国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飞跃.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现在我国导弹部队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能力情感价值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⑵“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与现实.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⑶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具体政策,但统一祖国的决心和方针始终不变,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祖国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为新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⑸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2001年中国加入WTO,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为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五单元: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总体结构综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努力拼搏,取得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成果.教育从弱到强,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落实.文艺、体育也取得很大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基础知识识记两弹一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后来中近程地地核导弹试验成功.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灿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灿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63计划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很快作了批示.后来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科技列为第8个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日益深入地渗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0世纪90年代,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取得显着成绩.1990年,我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2008年我国将举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正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衣食住行的变迁到20世纪末,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打破了“铁饭碗”就业渠道拓宽,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就业.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建立和完善起来,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都建立、健全起来.能力情感价值⑴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等.1978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⑵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63计划为我国经济繁荣、综合国力提高奠定基础.⑶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党、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使我国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⑷改革开放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功.打破“铁饭碗”,就业制度的改变,是人才竞争的需要.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到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说明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护人民利益.。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by 魏子瑜woc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2、内容: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政府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1、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升起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随后,举行了阅兵式,朱德任检阅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
2、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1、背景: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949年开国大典时,居住在青海塔尔寺的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八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实验中学初二(4)班吴建孜★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答:背景:(1)文革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3)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大讨论意义:(1)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地点:北京;时间:1978年;★内容:(1)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组织: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备注:(一)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二)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点?答:同:(1)以加强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2)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异:实践结果不同,中共八大的路线和政策,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久被左的错误代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得到贯彻实行,并逐渐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答:A、对内改革:1、农村: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综合: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a、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b、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c、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实验中学初二(4)班吴建孜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答:背景:(1)文革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3)1978年,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大讨论意义:(1)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2)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地点:北京;时间:1978年;★内容:(1)思想: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政治: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组织: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备注:(一)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点?
答:同:(1)以加强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2)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异:实践结果不同,中共八大的路线和政策,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久被左的错误代替;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得到贯彻实行,并逐渐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改革开放
答:A、对内改革:1、农村: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综合: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a、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b、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c、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城市:重点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三方面(读熟):(1)把原来单一的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B、对外开放:目的:(1)吸收侨资、外资、(2)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3)进行现代化建设(4)根本:发展社会主义民族经济。
步骤:(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窗口)、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3)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答:(1)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又提
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又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志.
答: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5、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时间、内容及意义.
答: 背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困扰。
时间:1992年内容:(1)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特区姓“社”不姓“资”(3)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4)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6、中国共产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时间内容.
答:十二大时间:1982年内容: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时间:1987年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基本路线和三步走战略部署。
十四大时间:1992年内容: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大时间:1997年内容: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请各用一句话概括三位领导人的贡献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邓小平:结束了“文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江泽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向前进,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问题补充|
题号:内容: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实验中学初二四班吴建孜
1、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提出时间、结果以及意义
答; 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时间: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
结果: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一国两制的目的、含义、意义
答:目的:(1)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2)为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历史遗留下的问题;。
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1)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2)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港澳失去、回归的原因,回归时间及意义?
答:失去原因:列强的侵略、强占,原来中国经济落后,综合国力弱。
回归原因(1)根本: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4)一国两制的提出和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英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葡萄牙)回归意义: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备注:英军侵占香港的过程(读熟)
答: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给英国
1869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98年租借新界
★4、简述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形成过程.
答:(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武力解放台湾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思想(3)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4)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5、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史实有哪些?
答:(1)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2)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基金交流会(海基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3)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九二共识);(4)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海峡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5)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2000年3月以来,台湾政局发生变化。
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大陆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努力。
★6、目前海峡两岸在经济上已初步形成怎样的局面?
答,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7、台湾和大陆统一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各是什么?台湾的历史以及三次分离?
答:不利:(1)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
有利:(1)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2)两岸人民共同愿望;(3)两岸交流日益密切;(4)有共同的语言、文学和文化传统;(5)“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6)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
台湾历史:(1)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2)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3)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4)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三次分离:(1)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2)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3)1949年国民党兵败,占据台湾。
|问题补充|
题号: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