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集锦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
②营:谋求。
③斗储:一斗粮食的储存。
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shěn):讥笑。
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②何陋之有________③其妻患之________ ④常丐食诵《诗》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4)【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1)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以……为患,为……而担忧;乞讨(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集训: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集训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属于)2.称.前时之闻(相当)3.泯然..众人矣(消失)4.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5.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6.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8.与蒙论议..(谈论,商议)9.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10.会.宾客大宴(恰逢)11.几欲先走.(跑)12.群响毕绝.(消失)13.顾.野有麦场(回头看)14.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1.邑人奇.之(以……为奇)2.父异.焉(对……感到惊异)3.父利.其然(以……为利)4.宾客..其父(用对待宾客的态度来对待)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6.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7.不能名.其一处(说出)8.妇手.拍儿声(用手)9.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10.一狼洞.其中(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洞)(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2.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3.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的样子)4.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5.当:(1)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2)但当.涉猎(应当)6.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7.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字)8.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9.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10.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打算)(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2.满坐.寂然(“坐”通“座”)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当涂”即“当道”)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5.止.有剩骨(“止”通“只”)(六)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及答案(语文)
成功的光环从来不戴在那些只知等待的人们的头上,上帝给每个人以相等的机会,无论你是怎样的出身,不管你是贫是富。
但是,成功的遇不会自动来到我们身边,它总是喜欢那些主动出击,从不等待的人们,因为他们时刻作好了一切准备。
它总是躲避那些不知行动或一遇困难便气馁的人,因为它无法忍受他们那种呆滞和萎靡。
聪明人学习,像搏击长空的雄鹰,仰视一望无际的大地;愚笨的人学习,漫无目的,犹如乱飞乱撞的无头飞蛾;刻苦的人学习,像弯弯的河流,虽有曲折,但终会流入大海;懒惰的人学习,像水中的木头,阻力越大倒退得越快。
大胆的想象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人们常说:“没有异想,那有天开。
”也就是说要想取得“天开”的成果,首先得有大胆的想象。
如果没有人想要发明蒸汽机,人类就不用有第一次工业革命;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大胆提出相对论,人类就不会进入原子时代;如果没有人想要发明电灯,电话,电脑等电器,人类就不能进入电器乃至信息时。
纵观人类的历史,人类成长的每一步都与大胆的想象密不可分。
正是这一个个大胆的设想激励着人们,引导着人们一步一步走向文明,走向发展,走向繁荣。
然而,光有大胆的想象还远远不够,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掉下馅饼来。
要想取得成功,还得靠自己的努力。
航行者把树比作指引方向的路灯,劳动者把树比作遮风挡雨的雨伞,诗人把树比作笔下的精灵,而我却要把树比作教师,它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伞,指明方向的路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好词好句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三、文言文阅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________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9.在语段空格处,应填写的关于时间的词语是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30.解释下列字词意义。
中间( )虽( ) 名( )绝( )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2.划出语段中的侧面描写,说明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3.结尾的“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能否删去?为什么?29.俄而 不久,一会儿 30.中间夹杂 即使 说出 消失、停止 31.(宾客们)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声音;3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通过对听众害怕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侧面衬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3.不能删去,结尾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呼应前文,又可起到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作用,他就是用那样简单的道具表演出了那样复杂的声音。
34.三、文言文阅读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23.解释文中加点词:昔( ) 触( )折( )维( ) 西北( )潦( ) 24.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A.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C. D. 温故.而知新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5. 翻译下列句子: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复习试题 复习是考前知识与能⼒的储备。
下⾯是店铺为⼤家整编的⼈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复习试题,感谢欣赏。
⼈教版七年级下册语⽂⽂⾔⽂复习试题(⼀) 《⽊兰诗》 卿卿复卿卿,⽊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叹息。
问⼥何所思,问⼥何所忆。
⼥亦⽆所思,⼥亦⽆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军书⼗⼆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兰⽆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声,但闻黄河流⽔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头,不闻爷娘唤⼥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万⾥赴戎机,关⼭度若飞。
朔⽓传⾦柝,寒光照铁⾐。
将军百战死,壮⼠⼗年归。
归来见天⼦,天⼦坐明堂。
策勋⼗⼆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兰不⽤尚书郎;愿驰千⾥⾜,送⼉还故乡。
爷娘闻⼥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弟闻姊来,磨⼑霍霍向猪⽺。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伴,⽕伴皆惊忙:同⾏⼗⼆年,不知⽊兰是⼥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本⽂《》选⾃宋代编的⼀书。
这⾸诗是时期北⽅的⼀⾸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 可汗( )( ) 燕⼭( ) 胡骑( ) 辔头(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鸣溅溅(但: ) ⑵万⾥赴戎机(赴: ) ⑶出郭相扶将(郭: ) ⑷策勋⼗⼆转(策: ) ⑸著我旧时裳(著: ) ⑹关⼭度若飞(度: )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意思是 ⑵出门看⽕伴,⽕伴皆惊忙 通 ,意思是 5.翻译下列句⼦。
⑴不闻爷娘唤⼥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⑵万⾥赴戎机,关⼭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年归。
⑷策勋⼗⼆转,赏赐百千强。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 7.⽊兰代⽗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答: 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胡骑鸣啾啾”⼀句从表现⼿法上看起了什么作⽤? 答: 9.⽊兰到家后的⼀系列动作表现了⽊兰怎样的⼼情?有哪些动词? 答: 10.画线的第⼀句运⽤的修辞⽅法是,写出了。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复习之课内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期中复习之课内文言文《伤仲永》阅读全文。
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 隶属,属于②或以钱币乞之: 有的人③复到舅家: 又、再④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2.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B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余闻之/也久D、父/利其然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向同县的人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
4.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和_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后来又发生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用原文填空)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刻画了一个贪婪、自私、目光短浅、唯利是图、可悲可叹的愚昧之态。
阅读全文。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岁童年时期—才思敏捷;第二阶段:十二三岁少年时期—才思衰退;第三阶段:二十岁青年—才思衰退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根本原因:“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4.文章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交代了方仲永籍贯、身世姓名、家世,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作必要的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同时也是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既衬托出他天资非凡,又暗示造成他悲惨命运的家庭背景。
5.结尾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点明主旨。
阅读全文。
1.第三段用了那种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观点?议论。
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2.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的教育与学习对人成才的重要性。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新人教版_83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习题专题复习(九)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随州中考改编)欧阳修传(节选)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________________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
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断两处)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母尝.谓曰尝:曾经(2)我求其.生其:代词,指犯人(3)不得.尔得:成功(4)犹.失之死犹:仍然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
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
[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
[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丧父,他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当官,经常熬夜处理文书,多次放下文书叹息。
我问他,他说:‘犯人犯了死罪,我想让他活命但是办不到啊!’我说:‘能让他不死吗?’他说:‘为他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常常想让他活下来但是仍然判他死,而一般做官的人都是想让他死啊!’他平时教导学生,经常说这些话,我都听熟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古诗词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语下古诗文默写及文言文专项复习一、直接型默写1.不闻机杼声,。
(《木兰诗》) 2.,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
(《木兰诗》) 4.双兔傍地走, (《木兰诗》)5.阿姊闻妹来,。
(《木兰诗》) 6.,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7.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8.,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9.,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11.,柳暗花明又一村。
12.箫鼓追随春社近,。
13.,化作春泥更护花。
14.深林人不知,。
15.,何人不起故园情。
16.马上相逢无纸笔,。
17.杨花榆荚无才思,。
18.,夜泊秦淮近酒家。
19.可怜夜半虚前席,。
20.政入万山围子里,21.黄梅时节家家雨,。
二、理解型默写1.《木兰诗》中借黄河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
4.《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
5.《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其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
6.《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的一句是:。
7.《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的一句是:。
8.《登飞来峰》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
9.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节日到来时村中热闹景象的一句是:。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一诗中,借落日来表达离愁之苦的一句是:。
1.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
,。
2.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3.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
4.默写杜甫《望岳》的后四句。
,。
,。
5.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
6.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
,。
7.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
,。
8.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集锦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期末复习题集锦白凤九年制学校黄志君1 .请用“ /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2分〕非复吴下阿蒙2.解释以下加点的字⑴权谓吕蒙曰⑵蒙辞以军中多务⑶孰假设孤〔4〕蒙乃始就学〔 5〕即更刮目相待〔6〕刮目相待:3.翻译以下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译: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4. 按要求作答:(1〕本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2分〕〔3〕.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4〕.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2 分〕〔5〕本文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 6〕说说你从吕蒙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 2 分〕(7〕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两个成语。
〔2分〕(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9〕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10〕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11〕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5.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A.治经为博士耶为:成,当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D.鲁肃过寻阳过:到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但当涉猎 ( 应当 ) 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 好处 ) D .非复吴下阿蒙 ( 收复 )7.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均出自本文。
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昵的味B.文章中,的是真相的,蒙的有侃的味道,二者的道〕D.大兄何事之晚乎〔古代自家兄的尊称〕情是不同的。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鞫(jū):审讯犯人。
②推事:研究事情。
③瓮(wèng):大坛子。
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谓.兴曰:囚多不承(3)此甚易.耳 (4)因.起谓兴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①麑(ni):小鹿。
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 ) ②纵.而予之 ( )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您得到的启示就是什么?(3分)(三)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就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就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解释加点的词:(1)文侯与虞人期.猎 (2)虽.乐(3)岂.可不一会期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5.伤仲永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解释:)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世隶.耕()称.前时之闻()仲永之通悟..()彼.其受之天也()其诗以养父母、..为意()泯然..众人矣()....收族贤.于材人..于邑人()..(贤:。
材人:)环谒其文理..宾客其父()..皆有可观者()稍稍或以钱币乞.之()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②词类活用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的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的意思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的意思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的意思③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 余闻.之也久()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其父() 2于是宾客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④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今义:)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稍稍..宾客其父(古义:今义:)泯然众人..矣(古义:今义:)三、句式积累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10.木兰诗一、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旦.辞爷娘去()西市买鞍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十二转()..鸣啾啾()万里赴戎机..()策勋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出郭相扶将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②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俱:(2)王欲舍.所携人舍: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6.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注释】①让:责备。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 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③阅十余岁 ________ ④不亦颠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遽(jù):立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第一组习题:1.本文选自代小说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2)恐前后受其敌()(3)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3.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6.翻译。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二]第二组习题: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后狼止而前狼又至C.目似瞑,意暇甚D.止增笑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止有剩骨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久之,目似瞑②又数刀毙之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④盖以诱敌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我能用“�M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一犬坐于前。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含答案)
孙权劝学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 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 见 ? 往事 ? 耳。
卿言多务, ? 孰? 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 见:了解。
? 往事:指历史。
?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 孰:谁。
? 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 ? 别。
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②即:就。
③更:重新。
④刮目:擦拭眼睛。
⑤相待:看待。
⑥何:为什么。
⑦见事:知晓事情。
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⑨遂:于是,就。
⑩拜:拜访,拜见。
? 别:告别。
(二 )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 (你 )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 )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期末复习题集锦白凤九年制学校黄志君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2分)非复吴下阿蒙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⑴权谓吕蒙曰⑵蒙辞以军中多务⑶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5)即更刮目相待(6)刮目相待:3.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译: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4.按要求作答:(1)本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2分)(3).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4).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2分)(5)本文为劝学,孙权先指出,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6)说说你从吕蒙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2分)(7)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两个成语。
(2分)(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9)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10)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11)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A.治经为博士耶为:成,当 B.但当涉猎但: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过:到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应当) B见往事耳(了解)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7.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8..2011永州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3分)《论语》十则(节选)子曰:……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3)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
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3分)(4).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南京市【甲】初,……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译: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分)译:(4).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锦州市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初……结友而别。
[乙]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选自《初潭集》)[注]①邴(bǐng):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
(1分)①蒙乃始就学:_________ ②于是遂就书: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2分)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山东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7题。
(一)(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乙)初,……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蜀之鄙有二僧鄙②即更刮目相待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子何恃而往?译: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2分)(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
(2分)湖州市初,……结友而别。
节选《资治通鉴》(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处在道路中间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的阅读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2)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3分)蒙辞以军中多务。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忙而告辞。
B 吕蒙借军中事务多而推托。
C 吕蒙因为军中任务很多而拒绝。
D 吕蒙说军中事务太多了。
济宁市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
(一)孙权劝学初,……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行:行为,操行。
②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过渡怠惰。
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过分急躁。
⑤治性: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治经:_______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_______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_________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1分)(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宁德市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
(18分)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
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16.初,……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②涉()③邪()④孰()⑤遂()⑥岂()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②涉猎:③才略:④大兄: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另写的一段文字:二、【精段阅读】初,……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