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动水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潜蚀:在渗透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

横向环流:其中以纵轴副流的意义最大,其旋转轴于河流总方向一致。

展示图:它是将每一壁面的地质现象按划分的单元体和一定比例尺表示在一张平面图上。

新奥法:在岩质、土砂质介质中开挖隧道,以使围岩形成一个中空筒状支撑结构为目的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土的变形模量是指土在无侧限压缩条件下,压应力与相应的压缩应变的比值。

淤泥类土是指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环境中沉淀,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含较多有机质,疏松软弱的细粒土。

黄土的一般工程地质性质(黄土特点):密度小,孔隙率大;含水较少;塑性较弱;透水性较强;抗水性弱;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黄土的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称为湿陷性。

岩石的蠕变特性:岩石在大小和方向不变的外力作用下,变形量随时间延续而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之为岩石的蠕变。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所谓软弱夹层是指岩体中那些性质软弱,有一定厚度的软弱结构面或软弱带。

RQD值的定义是: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岩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率简答题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是:(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概念1·岩浆作用:岩浆在上升流动的过程中吞噬岩浆通道周围的岩石,并与围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这种从岩浆的形成,活动直至冷凝成岩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2·地壳或岩石圈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叫水平运动3·升降运动是地壳或岩石圈沿垂直于地表方向的运动4·变质作用是指地下深处的固态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引起岩石的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岩石的一种地质作用5·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在原地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6·风以自身的动力和夹带的砾石对地表破坏的过程,称为风的剥蚀作用7·风流沙在前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便会减速,从而发生沉积作用8·能独立存在于自然界的单质和化合物称为矿物9·岩石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由其他岩石和矿物的碎屑所组成的一种集合体10·岩石的结构一般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个体本身的特征11·岩石的构造是指由组成岩石的各种结晶矿物,未结晶的物质成分或碎屑等物质在岩石中的整体排列方式或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固结的紧密程度等所显示的岩石总体外貌特征12·火山喷出的液态岩浆称为熔岩13·岩浆上升运移时具有极高的热量和极大地膨胀力,如果岩浆未喷出地表,而是流动到地壳中的某些部位以机械力强行挤入围岩或热力熔化围岩,这种地质过程叫做岩浆侵入作用14·河水及携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15·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砾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及河谷加宽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 米以上,相对高差200 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 米。

2)中山,海拔1000—3500 米。

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

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 米以下,相对高差200 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 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 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 分。

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 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 米的海底。

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 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 度7 分平均宽度约75 公里,深约60 米,下界深度约为130 米。

)。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

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 米的狭长形凹地。

宽约几-几十公里。

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米。

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米,坡度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

4、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1、自然产物2、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3、一般不孤立存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经》)矿物的四种形成方式:凝华(硫磺)、结晶(石英)、凝固(蛋白石)、重结晶(石棉)结晶习性:一向延伸、二向延伸、三向延伸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如:(Mg, Fe)2[SiO4]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性质{颜色(自色、他色、假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界限0.03毫米)}、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韧性……)、其它性质(比重、磁性、电性、发光性……)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摩氏硬度计: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滑石方萤磷; 长英黄刚金。

指甲为 2 — 2 . 5,小刀约 5 — 5 . 5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属于广义硅酸盐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矿物的分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类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含氧盐类矿物(自己看书p55)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也IL'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在恒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地温级度:是温度每升高,地层所需要增加的深度,单位为m∕l o C o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

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百分含量。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是矿物的自然混合物,也可以是岩屑或岩屑的混合物。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粗细及均匀程度等。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深海盆地之间被海水淹没的地方。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近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火山作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是由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等的不同而在垂向上显示的成层性质。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而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地质营力(如风,水,冰川等)在作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它们搬离原地的作用。

搬运作用:是指经过风化、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经过介质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岩石:即经地质作用形成的由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称为岩石。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质年代:是指通过综合岩性特征、地层关系、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等,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起来的一个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地层层序系统,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北京猿人生活的时代及地点:生活的时代是新生代第四纪,地点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猿人洞(第一地点)。

寒武纪:距今有5.43亿年。

新生代:距今有6500万年。

猛犸象生活的时代:距今13万年——1.1万年的晚更新世。

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无机化合物或元素单质,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相对均一和固定的,一般为结晶质,极少数为胶体。

矿物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有硬度、透明度、解理、比重、磁性。

岩浆岩: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或火成岩。

岩浆岩的构造:包括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正长岩,它可形成石林、花岗岩地貌等地质遗迹。

层理构造:是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

砂岩:是指由直径为2—0.06毫米的碎屑和胶结物被胶结而成的岩石,此种大小的碎屑含量要大于50%,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还有白云母、暗色矿物以及岩屑等,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

石灰岩及其特征: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其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一般呈灰色或白色,如含杂质较多可呈深色。

地质学的考试题名词解释

地质学的考试题名词解释

地质学的考试题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性质和演化的科学,涉及广泛的领域和专业术语。

在地质学的学习和考试中,理解和掌握各种名词的定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地质学的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知识。

1. 地壳(Crust):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由岩石、土壤和沉积物构成。

地壳的厚度约为5-70公里,且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以花岗岩为主,较厚且密度相对较低;海洋地壳以玄武岩为主,薄且密度相对较高。

2. 地幔(Mantle):地球地壳之下约2,900公里至2,900公里的区域,由较浓稠的岩石组成。

地幔是地球体积最大的部分,温度和压力较高,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层次。

地幔运动活跃,与地壳的动态行为紧密相连。

3. 地核(Core):地球的中心部分,占地球直径约15%。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外核主要由熔融的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的金属铁和镍构成。

地核是地球产生磁场的关键部分。

4. 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研究地球内部力学和地壳变形的地质学分支。

构造地质学探讨岩石变形的原因、方式和过程,揭示地壳的构造状况。

通过研究断层、褶皱、山脉等地质构造,可以了解地球地壳的演化历史和构造特征。

5. 地层(Stratum):地质学上用来划分岩石或岩层的基本单元。

地层由各种不同性质的岩石沉积物所组成。

地质学家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和对比,可以了解地质历史和地壳演化过程。

6. 地震(Earthquake):地壳内部能量积累引起的地面震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可以产生强烈的震荡和释放巨大的能量。

通过对地震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活动的规律,并预测地震的发生。

7. 火山(Volcano):地球表面上喷发岩浆、气体和火山碎屑的地质现象。

火山活动与地球内部热能释放和岩浆运动有关,可以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貌特征。

通过研究火山活动,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地壳演化。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的重点名词解释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地质现象的科学。

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涵盖着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普通地质学中的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固态的岩石和半固态的岩浆组成。

地核则是地球的内部中心,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地球上岩石形成、变质、熔融和再结晶的过程。

它包括了岩石的形成(成岩作用)、岩石的变质(变质作用)、岩石的熔融(熔岩作用)和岩石的再结晶(再结晶作用)。

岩石循环是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的重要循环过程,对于地球的演化起到关键的作用。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上构造现象和构造运动的学科。

它研究地球上的地壳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现象,并通过研究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和构造。

4.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内容包括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海洋学等。

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的各个方面,探索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的演化历史。

5. 构造板块构造板块是构造地质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地壳上的大块状结构,可以是大陆板块或海洋板块,它们之间通过构造运动相互作用,导致地震、火山和大陆漂移等现象。

6.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地壳中地震波的传播和震动。

地震通常由板块运动引起,是地球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震不仅造成地表的破坏,还可能引发海啸等次生灾害。

7.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质现象,指的是由地下岩浆爆发而形成的喷发口。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的表现之一,喷发的岩浆会形成火山喷发物,包括熔岩、火山灰和火山烟尘等。

8.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一种方法。

它将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位,包括地纪、期、世和纪的划分。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岩:
3.侵入作用:
4.喷出作用:
5.等粒结构:
6.斑状结构:
7.似斑状结构:
8.块状构造:
9.流纹构造:
10.火山碎屑岩:
11.火山角砾岩:
12.沉积岩:
13.变质作用:
14.砾岩:
15.砂岩:
16.地质构造:
17.视倾角:
18.整合接触关系:
19.不整合接触关系:
20.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1.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2.应力:
23.应力差:
24.应变:
25.强度极限:
26.剪裂角:
27.共轭剪裂角:
28.应变椭球体:
29.松弛:
30.蠕变:
31.翼间角:
32.枢纽:
33.轴面:
34.阿尔卑斯式褶皱:
35.隔档式褶皱:
36.隔槽式褶皱:
37.纵弯褶皱作用:
38.横弯褶皱作用:
39.中和面褶皱作用:
40.弯滑褶皱作用:
41.同沉积褶皱:
42.缝合线构造:
43.剪节理:
45.断层带:
46.滑距:
47.断距:
48.断层效应:
49.构造窗:
50.飞来峰:
51.逆冲断层:
52.推覆构造:
53.同沉积断层:
54.断层岩:
55.韧性断层:
56.劈理:
57.连续劈理:
58.不连续劈理:
59.线理:
60.拉伸线理:
61.矿物生长线理:
62.石香肠构造:
63.冰期:
64.间冰期:
65.风化残积物:
66.坡积物:
67.洪积物:。

地质名词解释

地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磁倾角:磁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大于或小于理论值。

磁异常:实测磁场大于或小于理论值。

矿物:天然产出的矿物的单质或化合物。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如刻划、压入或研磨能力。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裂开的能力。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属大陆的一部分。

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圈: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

软流圈:地壳岩石圈以下的圈层在地表70----100公里至地下1000公里之间,位于地幔上部。

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

地热增温率:从常温层往下,每深度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地层层序率: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

莫霍面:地壳同地幔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康拉德面:上地壳与下地壳的分界面。

层理构造: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地质作用:地质学把自然营力引起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等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作用。

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温度、大气、水、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复杂的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残积物: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堆积物。

坡积物:泥沙被坡面水流冲刷,一般在坡麓堆积下来。

冲击物:河流流水冲刷形成的沉积物。

河床:指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

河漫滩:河床两侧的砂、砾石滩。

牛轭湖:河流的侧蚀作用使曲流河段截弯曲直所形成。

侵蚀基准面: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包气带水: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存在于从地面到地下水面之间的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存在局部隔水层,其上部聚集有重力水。

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透水层内的重力水。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11. 褶曲的要素:核(褶曲的中心部分)、翼(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轴面(平分褶曲两翼的假象对称面)、枢纽(褶曲岩层的同一层面与轴面相交的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褶曲两翼会合的部分)。
12. 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覆,越往上,地层越新。
绪论
1. 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2. 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莫霍面,古登堡面)。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3. 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 地质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
5. (板块构造说)被称之为全球构造理论,它标志着新地球观的形成。
2>平行层理:类似水平层理,细层之间以及细层与层系界面之间也互相平行,但出现在粒度较粗的砂岩中,常伴有冲刷现象,它形成于急流、水浅的水流条件下。
3>波状层理:细层呈波状起伏,但其总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系面。其成因有两种,一种是往复振荡的波浪造成的,波层对称,多见于湖泊浅水带、海湾、泻湖环境的沉积物中;另一种是微弱的单向水流造成的,波层不对称,多见于河漫滩沉积物中。
20. 火山喷发类型: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21. SiO2是火成岩中最主要的成分。
22.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面的岩石,遭受各种外力作用的侵蚀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在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3. 沉积物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第二章 地球的基本特性
1. 大地水准体:是指由平均海面所封闭的球体形状。
2. 地球的形状为(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绪论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二、矿物1、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克拉克值美国地质学家和化学家克拉克根据大陆地壳中的5千多个岩石样品分析数据,求出了厚16km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称为地壳元素丰度。

为表彰他卓越贡献,国际地质学会将其命名为克拉克值。

3、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下可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

例如,石墨与金刚石。

4、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其他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5、解理是指矿物受外力作用后能够沿着结晶方向成平面破裂的能力。

裂开的光滑平面叫解理面6、晶质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呈有规律的排列,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

晶体又分为显晶质体和隐晶质体。

7、非晶质体内部质点没有规律,不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又分为玻璃质体(火山作用形成的)和胶质体(沉淀作用形成的)。

三、岩浆作用1、斑状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如两类颗粒的大小悬殊,其中粗大者称为斑晶,其晶形常较完整,细小者称为基质,其晶形常不规则。

若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称为斑状结构。

2、似斑状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如两类颗粒的大小悬殊,其中粗大者称为斑晶,其晶形常较完整,细小者称为基质,其晶形常不规则。

若基质为显晶质,称为似斑状结构。

3、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4、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含习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

(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

有自由空气异常。

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

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

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

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

(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

地球科学的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的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的名词解释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各个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它涵盖了地质学、气象学、海洋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地球科学的目标是揭示地球的起源、构造、演化及其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规律,为人们提供关于地球系统的详尽认识和理解。

地球科学的名词解释如下:
1.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涉
及地球表层、岩石、矿物、地壳运动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对地球历史和地质事件进行解释和预测。

2. 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大气的物理特性、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以及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的研究。

3. 海洋学:海洋学是研究海洋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

它涉及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气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海洋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

4.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地球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地球系统的各
个部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未来趋势,为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预警、资源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地球科学的研究,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演化以及地壳上的岩石、矿物、化石等自然现象和地质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地质学中,有许多专有名词,下面是对其中一些常用名词的解释:1.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壳状结构,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2. 地幔:地幔是地球地壳与地球核之间的层状结构,其厚度约为2900公里,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3. 地核:地核是位于地球中心的一层,半径约为3480公里,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4.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和外部构造,包括地壳的断层、褶皱、火山、地震等现象。

5.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质的组成、性质和产生方式的学科。

6.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和演化的学科,可以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

7.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熔融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

8.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体底部沉积后经过压实、溶解和其他过程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等。

9.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由其他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云母片麻岩等。

10.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演化和发育规律的学科,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单位的研究。

11. 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活动及其相关现象的学科,包括地震的发生原因、传播、测量和预测。

12.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与地质条件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13.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是衡量地球历史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宙代、代、世、纪等不同级别的划分。

14. 地质剖面:地质剖面是在地球表面或地下通过测量、观察和勘探手段,揭示地下构造、组成和演化的图示。

总之,地质学领域内有许多专有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名词解释

地质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构造、形成及其变化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

包括静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综合地质学等方面。

2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科学。

包括气候地貌学、构造地貌学、岩石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沉积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等方面。

3将今论古: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

发生在古老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及其结果,与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有相似之处。

从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产物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可以用来分析和推断发生在古代的地质作用和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4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分为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具有地区差异性、时间长久性、现象复杂性等特点。

5地质营力:自然动力会引起地球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即地质作用,而引起变化的力量就是地质营力。

绪论-21大地水准面:指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勾画出的一个连续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包围的球体称为大地球体。

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陆地高度,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

3重力异常:扣除高程与地形影响后,与理论重力值,即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计算得到的重力值,的差异。

3软流圈:上地幔中下部(50-250km)存在的塑性层,物质可以缓慢流动。

岩浆发源地,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

4磁偏角:磁北线和真北线之间的夹角。

第一章:矿物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结晶矿物,还具有一定的形态。

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2结晶质矿物: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构造的矿物。

3隐晶质矿物:矿物晶粒极为细小,用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仅有光性反应的矿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
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叫做地温梯度。

3.重力异常:实际上各地测量的重力值不等于理论值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实测值大于理论值叫做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4.克拉克值: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重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5.地质作用:把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岩石圈:地球圈层构造的表层由固体的岩石组成,又称为岩石圈(包括地壳
及部分上地幔)。

7.软流圈:地震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地带。

8.矿物: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9.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并在一定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
定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10.风化作用: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因长期受到o2 co2 水以及生物等影响而发生
化学分解和机械破碎的作用或过程称为风化作用(物理分化化学分化生物化学分化)。

11.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
壳称为风化壳。

12.条痕:将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条痕板)上划擦后留下的矿物粉末和颜色称
条痕。

13.解理:矿物晶体受力作用后沿一定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

14.岩层:岩层是指由两个平行或接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
状岩石。

15.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在冷却时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析出遵循一定的顺序可划
分为斜长石的连续反应系列和暗色矿物的不连续反应序列,被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16.地层:某一地质时代形成的岩层或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17.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在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变形产物,具
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18.沉积岩: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
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9.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是陆源碎屑沉积物经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分
布甚广,约占沉积岩总量的25%按碎屑粒度可以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20.沉积相: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21.河流二元结构:在河流相的解剖面下部为河床亚相,常为河流相沉积的主体,
一般厚度较大主要由河床滞留砾岩砂岩组成因位于河流相剖面的下部故又称底层沉积。

剖面上部为堤岸亚相与河漫亚相称为河流相的顶层沉积主要由
粉砂岩粘土岩等细粒沉积组成。

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组合称为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22.三角洲:三角洲是指河流与海洋或湖泊汇合处所形成的锥形沉积体(河流入
海的河口区,水流扩散,流速降低所携泥砂沉积于此形成顶尖向陆的沉积体。


23.化石: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24.标准化石:在一个地层单位中选择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它们具有生存时间
短,地理分布广,数量很多保存完好和容易鉴定的特点,称其为标准化石。

,25.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基本相同的不整合接触叫平行
不整合。

26.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成角度相交的不整合接触
叫角度不整合。

27.枢纽:在褶皱的各个解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联线叫枢纽。

28.轴面:同一褶皱内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叫轴面也叫枢纽面。

29.节理:破裂面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无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叫节理(裂缝)。

30.断层: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叫断层。

31.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
个共同的下降盘。

32.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反倾向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之间有一
个共同的上升盘。

33.构造窗:推覆构造的上盘岩体由于受到剥蚀而局部露出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
窗或天窗。

34.飞来峰:若果剥蚀强烈,外来岩块仅局部残留在大片的原地岩块上,便形成
了飞来峰。

35.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36.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的距离。

37.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层位老,两翼层位新。

38.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层位新,两翼层位老。

39.震级:震级的大小是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来确定和由仪器来测定的。

40.烈度:地表面及其上的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强烈程度。

41.潜水:地表之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含水层的地下水。

42.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43.走向:岩层面与走向线之间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示的方向。

44.倾向: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面向下的垂线。

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
面上的的投影叫做倾向。

45.含油气盆地:在一定的地质历史阶段中,以下降为主,持续接受沉积的地区
称为沉积盆地,若在沉积盆地中发现工业性油气流,则称之为含油气盆地。

46.岩浆岩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
的相互关系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47.岩浆岩构造:岩浆岩构造是指岩石组成部分的排列方式及填充方式所表示出
的岩石特征。

48.流纹构造: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所显示出来的流动构造,是岩浆喷
出地表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在酸性喷出岩中常见。

49.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促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
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变质岩。

50.喀斯特:地下水溶蚀作用为主加上地表水共同作用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特殊
地形这一特征。

51.牛轭湖:河流截弯取道后,被废弃的河弯两口,泥沙不断於积终于被堵塞形
成牛轭胡。

52.地层层序律:对于层状岩层而言老地层先形成,在下面新地层依次层层叠叠
越往上地层越新。

53.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照
一定次序沉积下来的作用。

54.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质的溶解度不同,以及溶液的性质温度 ph 等因素
影响,,真溶液物质沉积也有先后远近顺序这种作用称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55.板块:各种断裂和分割的块体。

56.泻湖:泻湖为平行海岸延伸的潜水盆地,由障壁岛等与广海相隔又以入潮口
与广海相通。

57.鸟眼构造:在泥晶或粉晶碳酸盐岩中的孔隙,毫米级大小,多成定向,为方
解石。

石英石膏等矿物填充,形似鸟眼。

58.叠层构造:蓝绿藻等生长活动形成的亮暗基本层交替(暗层为富有机质。


层为富碳酸盐碎屑)。

59.黄土:在风的作用下,一些粉砂和粘土等细轻的碎屑物可长期悬浮在空中,
作远距离搬运到内陆干旱盆地边缘,随风力减弱而沉积下来则形成风成黄土(流水次生黄土)。

60.岩浆作用: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

61地质环境:自地表下的坚硬壳层即岩石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