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美学特征探析
纳兰性德词美学特征探析
纳兰性德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词牌,其以其卓越的文学品质及独特的词牌美学特征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
纳兰性德的文字精炼、表达清晰,生动地勾勒出文学世界的氛围,是中国文学史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篇章。
本文以纳兰性德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独特的词牌美学特征,以期发现纳兰性德所特有的诗词风格及影响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等问题。
纳兰性德具有许多显著的美学特征。
首先,其节奏和调式多变,有助于形成古典诗歌写作的美学标准;而且,其文字的表达精炼,十分生动,也有助于形成古典诗歌的传统形式。
此外,纳兰性德的情节及情感表达也历来备受瞩目,纳兰性德将情感与艺术完美结合,使其所描绘的文学世界既情真意切又诗意深邃。
此外,纳兰性德的语言特色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方面,其语言的多变性有利于描绘风花雪月的美妙场景;另一方面,其选词准确,表达深刻,使古典诗歌写作有了更高的文学品质。
最后,纳兰性德作品充满浓郁的文学素养,不仅深入揭示了古今中外文学之间的联系,而且根植于民族文化,构筑了传统文学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纳兰性德的词牌美学特征实质上是其传世的古典文学艺术的缩影,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长久的影响力及启示仍不可小觑。
未来,研究人员可从多种角度深入解读纳兰性德,分析其美学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力,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典
文学的发展过程。
总之,纳兰性德的词牌美学特征无疑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研究及探究,可以进一步探究更深层次的主题内容,以更深入地去认识古典文学的发展历史与美学特质。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林德涛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
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着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
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着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
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着名之本。
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
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
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
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
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
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浅析
纳兰性德诗词语言特点:多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有南唐后主遗风。
爱情词感情真挚、缠绵动人。
边塞词风格苍凉,有历史厚重感。
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在纳兰性德的诗词中,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其多。
首先其别业就名为“渌水亭”。
无论目前关于渌水亭所在地点的争议怎样,无论它是在京城内什刹海畔,还是在西郊玉泉山下,亦或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浜,都没能离开一个水字。
是一处傍水的建筑,或是有水的园囿。
对于水,纳兰性德是情有独钟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水认作有生命的物质,认为是有德的。
并用水之德比君子之德。
滋润万物,以柔克刚,川流不息,从物质性理的角度赋与其哲学的内涵。
这一点被纳兰性德这位词人尤为看重。
纳兰容若是清代最有灵气的词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评价极高,“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足以见其在词坛地位之高。
他的词风格清丽灵动,佳句倍出,譬如说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他的词代表了清代婉约词派的最高艺术水准,他本人在诗词方面极高的艺术造诣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研究纳兰词,对完善婉约词风的发展史,了解清代文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从纳兰词中,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位伟大词人一生的爱恨情仇,升降浮沉,悲欢离合。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李翠翠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
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
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
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
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
[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
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
[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
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
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
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
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
如《南乡子》这首词: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
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
爱看晴丝百尺长。
风定却闻香。
吹落残红在绣床。
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
共喒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
纳兰词 解读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集,收录了纳兰性德创作的300多首词。
纳兰性德的词以清新脱俗、自然婉约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爱情、友情、离别等情感主题,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解读纳兰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情感真挚:纳兰性德的词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题材,表达对爱情、友情、离别等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2.
意境深远:纳兰性德的词意境深远,常常以景入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其词中的景色描绘细腻入微,给人以美的享受。
3.
语言优美:纳兰性德的词语言优美,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其词中的语言简洁明了,质朴自然,充满了诗意。
4.
主题多样:纳兰性德的词主题多样,涉及爱情、友情、离别、人生等多个方面。
其作品既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纳兰性德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思考。
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背景:在解读纳兰词之前,需要了解纳兰性德的生活背景、时代背景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品。
2.
注重细节: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注重细节,仔细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意境,以便更好地领悟其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尊重原作:在解读纳兰词时,需要尊重原作,不要随意修改或删减其中的内容。
同时,也要尊重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解读和理解。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
纳兰词用情至深的艺术特色一、逆反心理、悲情性格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是朝权倾一时的宰相。
纳兰性德作为嫡长子,他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作为富贵公子,皇帝的近臣红人,他的作品理应是充满富贵荣华气质的,但他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却与他的身份显得格格不入,总是带有一种伤感的气息。
三藩之乱后期,清王朝的统治基本稳固下来,为了安抚民心,康熙皇帝多次出巡,作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有幸陪同。
长时间的仕宦生涯,他对官场的黑暗心生抵触;多次陪同出巡天下,他对民间疾苦多有体察。
对于从小接受汉儒文化熏陶的纳兰性德来说,对百姓仁爱才是为官者应该做的,可现实却恰恰相反。
官员尔虞我诈,百姓生灵涂炭。
这一切让他心生厌恶。
另一方面,容若逆反心理的形成又是与康熙皇帝密切相关的。
康熙是个苦孩子,“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幼年登基,只有一风烛残年的祖母相伴,但他却除鳌拜、定三藩,开启康熙盛世。
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的内心必须足够强大,他的思考必定深远。
他的童年是在鳌拜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朋党恨之入骨。
纳兰性德的才华康熙是很了解的。
所以,注定了皇帝不会重用他。
官场腐败,前途迷茫,促进了纳兰性德逆反心理的产生。
“这种逆反心理是纳兰突出的性格特征,也是纳兰词里多有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正是这种厌弃官场、渴望自由的逆反心理,在冷酷的现实中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纳兰性德渐渐形成了一种悲情性格。
二、明言用情,直截了当纳兰词之所以直抒胸臆、通俗易懂,是因为他坚持独抒性灵、崇尚自然的创作原则。
他的词感情真挚,一字以蔽之:真。
只有真的,才是美的。
因为真,所以少雕饰。
纳兰词明言用情不做作,不矫饰,没有华丽的秾丽语,也没有艰深晦涩的寒酸语,看似普普通通的词语,实则是纳兰性德在吐露自己的心声。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是纳兰词明言用情的突出代表。
纳兰性德是一个重视感情的人,他的悼亡词的每一个字都是真情的流露,让人读来声泪俱下。
他的悼亡词如《青衫湿遍·悼亡》:青衫湿遍,……半月前头扶病,……独伴梨花影,冷冥冥……教寻梦也回廊。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一、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是清代备受推崇的一位杰出诗人。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诗才,成为了清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
二、感情真挚写实纳兰性德的诗歌以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为核心。
他倾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体验于作品之中,表达对生活、爱情、时光流逝等主题的思考与感悟。
他常以简练而精准的文字表达出深沉、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他所描绘世界的魅力。
三、意象独特与寓意深远纳兰性德善于运用富有艺术美感且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他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的意象,如花、月、雨、云等,通过将其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寓意融合,使作品具备了更深远的艺术魅力。
四、才情横溢与多变风格纳兰性德的诗词体裁广泛,包括绝句、律诗、七言古文和七绝等。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多变的创作风格令人称道。
有时他以豪放激昂之姿写出金戈铁马的英雄壮志,有时他以细腻柔情之词表达了对爱情和离愁别绪的忧伤。
纳兰性德所表现出来的多样风格是他独特魅力所在。
五、借古讽今与批评社会纳兰性德在一些作品中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批评当时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通过隐晦而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隐喻语言,准确地抨击不公平与伪善之处,反映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
这种战胜时代的批评与讽刺也成为了纳兰性德诗词艺术的重要特色。
六、结语总之,纳兰性德以其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多变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后世文人的崇敬。
他的诗作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具备了深远的影响力。
纳兰性德的诗词艺术特色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影响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一、纳兰性德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字子真,号石屏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饱读诗书,精通古文和诗词。
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代晚期,对于该时期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作品风格1.感伤悲凉:纳兰性德的作品以感伤悲凉为主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爱情失意以及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他擅长描绘离别之情和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
2.唯美细腻:纳兰性德的作品语言优美婉约,运用了大量含蓄委婉而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
他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加细腻动人。
3.自省思考:纳兰性德在其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反省。
他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痛苦、迷茫以及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4.借古讽今:纳兰性德在部分作品中借用古代典故或历史人物来批判现实社会,流露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
三、对后世影响1.文学艺术影响: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内涵,在清代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风格,开创了晚清詩風,为后世文化大师尊崇。
2.教育启示:纳兰性德自幼秉承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注重诗歌技巧与内心真挚感情的结合。
他的作品激发了很多读者对美好情感和知识追求上进精神。
3.情感共鸣:纳兰性德描写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纠结的情感,使得后世读者能够从中找到共鸣。
他的作品经典而真实,留给后世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4.文化传承:纳兰性德的作品广为流传,并译为多种文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也对海外文化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总结纳兰性德是清代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他以独特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文学界的璀璨之星。
他的作品悲凉而美丽,挖掘了人类情感世界和生命意义的深处。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情感、对社会现实和对自我存在意义的思考和诠释,这使他的影响超越时代,在后世还能引发人们对美好与真善、审美与情感等层面的思索。
论纳兰性德词的审美特质
论纳兰性德词的审美特质
纳兰性德词在宋代尤其受到欣赏,它以柔美、雅致的文字表现出人们对于事物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有节奏的感性情绪,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和文化特质。
审美上,纳兰性德词体现了柔和、高雅、优美的特质。
它由流畅散文、高度想像力的诗歌、敲击弦琴的抒情民乐,以及音乐般的对奏形成了一个神奇的审美世界。
另外,在心理上,“性德”两字体现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向
大自然学习、感受大自然之境是作者最常用来表达这一心理特征的方式。
他们传递出来的
是一种无形而温暖的心底之情。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在世界各地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中的词语艺术更是备受赞赏。
在众多的词语艺术家中,有一位名叫纳兰性德的词人,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一位,他的词语艺术风格深受当时的中国人的喜爱。
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自身的思想感
悟和情感,以抒情文学为主。
他的词语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以及精致的语言,充满了古老文化的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词中透露着一种忧伤的情愫,一种哀愁的态度。
他的词语艺术风格以“静坐望繁华落尽,见率真便觉苍凉”这一句话为代表,诠释了对繁华朝暮、幻灭人生的深沉感慨和深远思索。
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不仅受到了他同时代诗人的赞誉,也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他的词作简练、动态明晰,描绘出了云开雾收间的芬芳和生气勃勃的景色,是把古典传统与新时期思想完美结合的一件艺术杰作。
它在现代诗歌中仍然活跃,使那些习文学者们对诗意的自然之美叹为观止,也正是这种勃然生辉的艺术美感使得中国文艺在海内外茁壮成长。
此外,纳兰性德的词语艺术也体现了他细腻的文字功底,把古典的流畅性和词句的押率真的韵味融入其中,使他的词语艺术更具古典文学的格,充满着多性和性。
纳兰性德把古典文学的特色结合自身的艺术理念,创作了大量经典的词作,在词语艺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纳兰性德通过他的词语艺术,赋予古老文艺新的生命,他的艺术
思想激发着中国文艺进步的风尚,令词语艺术传统在汗青中收获青睐。
繁华落尽见率真,纳兰性德词语艺术的精致细腻也让明清时期的词人们依旧熠熠生辉。
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与文学修养
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与文学修养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纳兰性德被誉为词坛巨匠。
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文学修养而闻名,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和他的文学修养,以展示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表达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感慨和情感表达而脱颖而出。
他善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外界的感悟相结合,以此表达他对人生、爱情、孤独等议题的思考。
他的词作充满了伤感、忧愁和哀怨,常常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他内心的震撼和痛苦。
纤细精巧的艺术表达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以其纤细精巧的艺术表达而著称。
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每个字和句子都充满了深意。
他的词作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增加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他的词作还注重音韵之美,采用押韵、平仄等技巧,使词作既有音乐之美,又具有文学之美。
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力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能力而备受赞赏。
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的细节,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词作中所描绘的景物和情感。
他的描写常常以意象丰富的方式呈现,使词作更加生动有力。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的描写常伴随着感慨和情感,通过对细节的处理,揭示出人生的沧桑和无奈。
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博览群书的学识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得益于他的博览群书的学识。
他广泛阅读了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典籍、历史等。
这些阅读经验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和修养,使他对古典文学的传统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使他能够在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拓宽了他的写作视野。
深刻的哲学思考纳兰性德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还在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的深刻哲学思考。
他对人生、命运、爱情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并通过词作表达了他的见解和感悟。
纳兰性德的哲学思考赋予了他的词作更深层次的含义和价值,使词作超越了日常的琐碎,具有了更高的境界。
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纳兰性德的文学修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他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
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点?纳兰性德的词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情感真挚与深情方面:1. 悼亡情深:他的大量悼亡词情真意切,对妻子卢氏的思念和深情跃然纸上。
如“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用生活细节表达对亡妻的追思和失去后的无尽哀伤。
2. 友情真挚:在赠别友人的词作中,情感深厚。
如《金缕曲·赠梁汾》中,坦诚相见,对友人的遭遇感同身受,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豪放的情感。
自然风格方面:1. 语言自然:以自然之舌言情,不刻意雕琢,明白晓畅,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文字简洁易懂,却又意境深远。
2. 白描手法: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抒情表意,使词中意象显得自然清新,画面感强。
意境营造方面:1. 空灵之美:常常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比如写自然景象时,能将自然与心境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2. 凄美哀怨:整体意境偏于哀怨凄美,无论是爱情还是人生感慨,词中常常弥漫着一种忧伤的基调,如“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题材内容方面:1. 爱情题材突出:除了悼亡词,其写爱情的词作多反映出对纯真爱情的向往、爱情的受阻以及相思之苦等。
2. 边塞羁旅:有不少词描写了边塞风光和自己扈从生涯中的感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写出了边塞的苍凉和自身的漂泊感。
3. 人生慨叹:对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奈、时光的流逝等有着诸多感慨,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艺术表现手法方面:1. 善用对比:用往昔和现在对比,来凸显情感的落差和命运的无常,如“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2. 意象典型:多选取一些典型意象如残灯、冷月、落花、寒鸦、西风、秋雨等,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3. 以小见大:从细微的生活场景、小事物、小情绪入手,去反映广阔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以及深刻的情感世界。
纳兰性德词的解析
纳兰性德词的解析第一篇:纳兰性德词的解析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被称为清初“满族第一词人”,尤以悼亡词最为突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
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卢氏,两人生活幸福温馨。
可是,天妒红颜,三年后,温柔娴淑的卢氏永远地离开人世,这噩耗使纳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1]。
写下了多首哀怨凄楚的悼亡诗词,一直到八年后自己病逝,悼亡之作从未间断。
在他的词集《饮水词》中,题中明确标有“悼亡”的有七首,而“题虽未见标出‘悼亡’,而词情实系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五十阙左右。
”[2]。
本文中,笔者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代表作为例,说明其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词中的深切情意。
记梦写哀迷离恍惚的梦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也曲折地反映出了词人内心最真实隐蔽的情感。
纳兰悼亡词中记梦的佳作当推《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此词开头便不同寻常,一句“何时已”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卢氏绵长无尽的哀思。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内心的伤感和惆怅更是有增无减。
词人幻想着能向冥间通个书信,让他知道这三年来爱妻的苦乐,可是自己心中深知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若”字交织着希望与幻灭,“与谁相倚”是深情曲折的体现。
全诗可谓惊心动魄,难以卒读。
故去的缠绵缱绻仿若是一场美丽的梦,梦中相生相守的誓言让词人无奈地觉察到阴阳相隔的悲哀。
词人因情而起相思意,因思而忆旧时景,因忆而作相会梦,因梦而作相思词,这般如痴如梦、痴心不改的深情真挚而感人。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纳兰性德在他三十一年的短暂生涯里,留下了三百多首婉丽秀隽,清新超逸的小令长调,字里行间灼灼真情天然流动,用情至深而又用情至真,天然清新不加雕饰,以清水芙蓉之姿荡涤清初词坛,并以自然真切之风卓立于世。
况周颐认为纳兰词“一洗雕虫篆刻之讥”,“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同样论词重真切的王国维更是对纳兰词激赏不已,认为“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视纳兰词为清词之冠冕。
虽不免有过誉之嫌,但却准确抓住了纳兰词的特点。
纳兰性德善用白描笔法,平常地道眼前景,真率地抒胸中情,以情节、形象的细致传神带动情感的深沉热烈。
他写与情人相遇:“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他悼念妻子:“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
忆生来,胆小怯空房”,“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完全不事雕饰,只是流露内心的一片真情。
运笔如行云流水,毫不沾滞,任由真纯充沛的感情在笔端自然流露,出色地用自己的感受感动读者。
纳兰词以意境哀婉取胜,纳兰以纤柔善感之词心来感受人间万物,使凄婉欲绝的愁情抒写成为其词之主旋律。
其追念亡妻的悼亡之作哀感缠绵,沉痛欲绝自不必说,即使其他的写情之作,也常常夹杂着失恋或离别的痛苦,充满吞吐掩抑,悱恻伤感的气氛,其咏怀词或叹繁华易逝,或伤飘零无着,多陈黯淡的身世之感;出塞诸作,虽写得悲壮苍凉,但情绪低沉,包含了缠绵伤感的思家之苦和世事无常的兴亡之叹;赠友诸作也常抒发人生的失意之感,饱含酸楚之味。
当然纳兰词中也偶有意气横溢的“银河亲挽,普天一洗”,慷慨豪迈的“大笑拂衣归矣”,或是“德也狂生耳”、“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的狂放与不平。
但通观《饮水词》却是万种凄婉汇聚,偶尔的年少轻狂、意气风发只带来更深的惆怅与失落,让人愈发感到词人的一生有诸多的失意与缺憾,锦衣华服下包裹的却是一颗落寞与孤寂的心灵。
纳兰词以哀婉动人,以至情感人,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分析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分析1.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诗人纳兰性德被誉为才子佳人之首。
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本文旨在对纳兰性德的创作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他在清代诗坛中的重要地位。
2. 淡泊明志的主题纳兰性德的诗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态度。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意境描绘,表达了追求内心自由与真实,并超越尘世繁华的信念。
3. 对景抒怀的技巧纳兰性德善于借助具体景物描述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以别样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细致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体验融为一体,给读者带来强烈而真实的感受。
4. 婉约诗风下情感表达婉约是纳兰性德诗歌的主要风格之一。
他以细腻、温婉、含蓄的语言,将伤感、离愁和爱情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巧妙运用意境和修辞手法,他能够把读者引入一种寂静清幽的氛围中。
5. 音乐性与节奏感纳兰性德的诗作在音乐性和节奏感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他善于使用平仄、韵律等技巧,使诗句流动自然而优雅。
这种音乐般的抑扬顿挫,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更好地传达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6.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纳兰性德的诗作中常常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自省和艺术创作,探讨了人生苦短、荣辱浮华以及存在与虚无等深层次问题。
这些思考让我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
7. 影响及评价纳兰性德作为清代文坛的瑰宝,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作风格被广泛传承并影响了后来诗人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
他以其独特而真实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8. 结论本文通过对纳兰性德创作风格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在清代诗歌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
他淡泊明志、借景抒怀、婉约诗风等特点使其诗歌作品至今仍然富有活力和感染力。
纳兰性德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和钦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论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征
摘要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中称纳兰性德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也赞颂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着如此之高声誉的纳兰性德,在诗词上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其“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细细品味纳兰性德的诗词,不难发现,他的词处处充满美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试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整理和研究,对纳兰性德其人及其词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词内容、风格、艺术特色几个方面对纳兰性德词做了梳理与归纳,以期增加对纳兰性德词的全面认识,增加对纳兰性德更深刻的了解,并同时锻炼提高自己的诗词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特征ABSTRACTZhou Yi Kuag once in the wind art sticks to call nalanxingd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ci", wang guowei also praise him "with nature's eye view, with the tongue of the natural love... really so. Since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 person". With so high reputation nalanxingde, has a very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n poetry, the word "he" in luxuriousness luster luminous place. Savor of nalanxingde's poetry, it's not hard to find, full of aesthetic feeling, his words have higher artistic value.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nalanxingde's word and study, the nalanxingde is done in-depth research and its word, from word content, styl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nalanxingde's word made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LAN deeply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ir poetry reading ability and analysis ability.Keyword:Nalanxingde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art characteristics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学生姓名:陈玉婷学号: 118580046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2011级专升本纯任性灵,纤尘不染——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
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
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
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
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
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
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
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
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
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栏杆处寂无声。
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
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
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
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
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
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翻翻《饮水词》,多少是写离愁别恨,相思怀人的啊!女子由思念征夫而伤春怀愁,百无聊赖。
男人塞外思故,归心似箭。
对于多情似纳兰的男女来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相知不能相见了。
纳兰因爱情的不如意,郁郁终生,词中多写分离之苦,或闺中怀人,或旅途怀妇,总是怨愁难遣,怅惘难消。
应念了他那句“予本多情人,寸心卿自持”④的话语。
(二)凄恻哀怨的悼亡词在纳兰“多情总被无情误”的人生中,爱妻卢氏骤然辞世给了他惨痛的打击,对他的词作的题材和风格产生了深层的影响。
从妻子初亡到纳兰三十一岁病逝,他写有悼亡词四十余首。
其作品伴随他的整个后半生,形成了他凄恻哀怨的独特风格。
虽然绝大部分词的确切年代很难考证,但我们仍然能从已知的材料及词作的内容中找寻出纳兰那千般痛苦、万种思念。
纳兰二十二岁,重阳节前夕,梦见妻子,执手哽咽,醒来即作一首《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读来令人倍感凄凉。
再看看《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己。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竞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哀思三载,大梦未醒,试想贤妻离去,或许因“人间无味”而“尘土隔,……埋愁地。
”这就是“钗钿约,竞抛弃”的原因吧。
下阕则设想与阴间妻子“双鱼寄”了解她“年来苦乐”,进而梦想未来“待结个、他生知己”,又担心“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只能“清泪尽,纸灰起”。
这种爱妻早逝生死睽隔,已令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又不可得的现实,把人推向绝望,则格外凄绝。
《鹊桥仙·七夕》“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这些作品语气哽咽、如泣如诉,识别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相处时的一花一木,一点一滴时时萦绕于心,昔日爱人用过的东西,留下的遗物,走过的地方,做过的事情,哪一样没有诱发词人不加节制的相思之情,交织着词人绵绵不尽的追悔之意。
纳兰在《荷叶杯》中写到:“知己一人谁是?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道是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可见,卢氏不仅是纳兰的恩爱发妻,也是被纳兰视为人生一知己的。
在封建社会,男女间爱情能达到这样的层次是极其罕见的。
纳兰常以谢道韫指代亡妻,如《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偕隐足风流。
今来忍见,鹤孤华表,人远罗浮。
”在《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中以李清照、赵明城夫妇之典喻自己和卢氏:“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卢氏与纳兰志趣相投,夫妻二人婚姻生活的幸福程度可以想见。
正因为卢氏不仅是纳兰的妻子,也是他的知己和朋友,卢氏的去世对纳兰而言所触动的不仅仅是儿女情长。
“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
”⑤那种超越于寻常男女之上的精神深处的息息相通,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体贴与照顾,以及亲情的和谐与温暖等等,所有这些微妙复杂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伴侣一旦失去,将是无法代替的,而往昔的幸福亦是不可能复现的。
(三)坦荡纯真的友情词纳兰虽出身贵籍高门,却能做到“在贵不骄,处富能贫”。
他写过“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
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
”⑥偏偏这位浊世佳公子生在了“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的金丝笼里;他对人坦诚重义,见才必怜,见贤必慕,恰恰生在了帝王侧,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
要在龌龊的官场曲迎奉承,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无奈。
也许,只有在朋友至交那里才能得到友情的蕴籍,得到心灵的安宁。
因此,他的友情词是俊迈豪放的,意气纵横的,肝胆相照的。
《金缕曲·赠梁汾》“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众土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词中的梁汾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号,他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
《金缕曲·赠梁汾》词中“有酒惟浇赵州土”表明其仰慕平原君礼贤下士、结交知己的人品。
而“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则表明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以“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已”“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来帮朋友拆解困境。
并郑重许诺:“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令人读来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纳兰性德不仅对顾贞观如此,对当时许多颇具名气的文士和布衣文人都能倾心结交。
包括吴兆骞、姜宸英、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等皆与他成为忘年知交。
他的朋友梁佩兰评价他是“不尚贵游,而好蓬荜。
”“黄金如土,惟义是赴。
见才必怜,见贤必慕。
”从纳兰词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喜好朋友,敬重朋友,仗义疏财,有仁有义的纳兰,也深深地被他词中的真情所感动,所鼓舞。
纳兰是纯真的,纤尘不染的,其词是情感充沛的,浑然天成的。
(四)豪迈衰飒的行役词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皇南巡北游,唱和诗词,编书著述,受到皇上的赏识。
然而他却对这种扈从生涯显现出厌倦,不时在词作中流露出乡关之思和怨尤之情,请看:《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独具特色的塞外风光激发起了喜爱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纳兰强烈的创作欲望。
然而,面对着广袤的大自然,听着塞外的风雪声,他又忍不住想起家的温馨舒适,想起“轻别离”的扈从生涯,他又感到无限凄凉。
因此,他词的上阙多描摹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下阙却笔锋一转,抒发自己身在天涯心在家,身心相离的愁怨。
将壮丽的塞外风光和凄婉的思乡之情糅合在一起,纳兰营造了一幅幅兼具壮美与凄美的画面,丰富了我国古典诗词之一——思乡词的意境。
二、深婉真纯的艺术特色词始兴于隋唐,盛于宋。
元明时期,词渐衰微,平庸者多。
至清代,词学重受文人关注。
然而词家往往循规蹈矩,鲜有突破,故产生浮艳颓靡之风。
此时,纳兰性德的词就如一股清新的空气,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生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