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东吴篇
与东吴有关的三国典故或成语
以下是一些与东吴有关的三国典故或成语:
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诸葛亮借助大雾天气,利用草船诱骗曹军射箭,最终成功获得了大量箭矢。
2. 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典故同样源于《三国演义》,讲的是孙权为了夺回荆州,使用美人计让刘备迎娶其妹孙尚香,结果却被诸葛亮识破计谋,最终荆州没有夺回,还损失了孙夫人。
3.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赞语,形容孙权有勇有谋,是一位杰出的领袖。
4. 火烧连营:该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陆逊在夷陵之战中,采用火攻计策,大败蜀军的故事。
5.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成语源自我上面提到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形容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做好,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这些只是一部分与东吴有关的典故和成语,东吴在三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势力,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和成语与之相关。
三国演义快乐读书吧每一回概括
《三国演义》每章回主要内容概括《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下面是《三国演义》每章回内容概括,欢迎阅读。
1、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2、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3、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4、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5、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诏书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6、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7、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8、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9、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10、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11、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赤壁之战是该小说中的一大战役。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孙权所在国家),计划统一中国。
东吴联合刘备(蜀国的创始人)共同对抗曹操。
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一带会合,准备迎战曹军。
刘备和孙权的军队采取火烧战术,在赤壁的江面上派出加装火药的船只发动袭击。
由于风大,火势蔓延迅速,曹军船只大量起火,曹操不得不率领残余军队撤退。
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一次古代海战的经典之战。
刘备和孙权的联军成功阻止了曹操的进攻,并且巩固了他们各自在中原和江南的势力。
这场战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中的重要题材。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梗概1.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2.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3.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4.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5.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6.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7.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8.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9.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10.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11.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12.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13.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三国演义》分回概要(41
《三国演义》分回概要(41-50)▲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
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
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
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人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 张允 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
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
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
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赵云是忠勇的化身。
赵云近乎完人,缜密,沉稳,忠勇,自律……正是这些性格特点,让刘备和一生谨慎的孔明都对其欣赏有加,爱把其带在身边,将大任委托给办事妥帖的他。
思考题2: 结合刘玄德“携民渡江”的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作者细致叙述了刘备从樊城撤退时,不顾自身危急,坚持携“民众数万”渡江,感动百姓的情景,突出了刘备“爱民如子”的“仁明君主”形象,寄寓着“仁政”理想:把恩泽加到每个百姓身上,争取其支持,也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赵云救得阿斗,但被困长坂桥。
曹操大军随后追来,张飞巧设疑兵,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
步练师三国演义中东吴的美丽传说
步练师三国演义中东吴的美丽传说东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国家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势力。
而在东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传说的主角就是步练师。
步练师是《三国演义》中赞美之美的代表之一,她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才华出众。
她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外表上,更体现在她独特的气质和聪明才智中。
正是这种美丽,使得她成为了东吴国君孙权宠爱的女人。
步练师是东吴名将步骘的妻子,她与丈夫相互扶持,共同建立了在三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东吴势力。
她以睿智和勇敢而著称,在东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东吴的美丽传奇,步练师在历史与文学中被形容为“美而有才”的佳人,她的美丽和智慧相得益彰,让人们对她赞叹不已。
她不仅仅是孙权的妻子,更是他的谋士和支持者。
她的智慧和才能,帮助东吴在乱世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三国演义》中,步练师被描绘成一个外貌秀丽,才情出众的女性。
她不仅有过人的智谋,还深明人性。
她对自己的丈夫和家族忠诚无比,在他们的困难时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她是家人的依靠,也是孙权的得力助手。
步练师的美丽传说还体现在她与赵云之间的感情上。
虽然赵云是刘备麾下的著名将领,然而他与步练师之间却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们本应是敌对关系,可是在互相了解之后,他们的感情却发展成真挚的友谊。
这种美丽而又动人的情感,使得步练师的传说更加丰满和深远。
除了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美丽形象外,步练师的美丽传说也在现代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表达和传承。
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媒体作品中,都能看到关于她的形象刻画。
她的美丽和智慧成为艺术家们追逐的对象,也成为了观众们心目中的经典形象之一。
无论是历史上的东吴,还是文学作品中的步练师,都展现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这个传说不仅仅表达了一个女性的美丽,更表达了一个女性的智慧与力量。
步练师用她的美丽和才智,守护着自己的家族,并为东吴的崛起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东吴历史中,步练师的美丽传说就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三国演义》每回故事梗概解析
《三国演义》章回体式故事梗概《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百二十回。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长小说、戏曲的通俗文学家。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资料,加以整理和创造,写成了这部长篇巨著。
书成以后,在流传过程中还经过许多人增删润色,直至清康熙年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又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加工修改,提高了全书的艺术水平。
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本子《三国演义》——故事梗概明朝罗贯中著。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
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
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
”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
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刘备东吴招亲的历史真相
刘备东吴招亲的历史真相:三国演义写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
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
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
所以事实上刘备根本去东吴,更没有乐不思蜀了,说刘备乐不思蜀爱美人差点忘了江山,那可是千古奇冤呀。
刘备东吴招亲,是《三国演义》的精彩篇章。
小说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描写得有声有色,煞是热闹。
但都属于“戏说”,刘备根本未去东吴成亲,而是孙权着人送妹到荆州之地与刘备完婚的。
刘备娶孙夫人,是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冬农历十月,阴历十二月。
也就是赤壁战事一年之后。
当时孙权在京口,即今江苏省的镇江市。
《三国演义》让吴国太在甘露寺看新郎,一相娇婿容颜,那甘露寺就是镇江的佛寺,至今视作一处三国风物胜迹。
只是吴国太那时已无缘去佛寺看新郎,孙权这位母亲——吴氏太夫人早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就去世了。
演义写刘备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
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
史事正好相反,刘备与孙夫人成亲在前,借荆州在后。
刘备提出借荆州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的事。
刘备是以东吴女婿的身份,到京口去见孙权,求借荆州的,但孙权没有同意。
当时周瑜上书反对,东吴群臣除鲁肃外也都不赞成,后来周瑜病故,鲁肃到江陵接替周瑜职务,孙权才听取鲁肃劝说借荆州给刘备。
那已是刘备与孙夫人成亲约有一年的光景了。
赤壁之战后,刘备南征荆州的江南四郡,据有了长江以南荆州的绝大部分地盘。
周瑜攻克江陵后,将江南岸的公安分给了刘备。
刘备是在立营公安时与孙夫人成亲的,但成亲的地点不在公安,而在石首。
为什么没在公安结婚而在石首成亲﹖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礼节上的考虑。
人家将孙夫人自京口溯江而上千里迢迢送来,刘备得前往迎亲才是,比较理想的地点是离公安不远处的石首。
九四版《三国演义》之吴宫干戈
九四版《三国演义》之吴宫干戈魏国内乱刚平没多久司马师便上书魏主让司马昭去攻打吴国,魏主忙问为什么,司马师回答说前不久孙权病逝了,他将年幼的孙亮立为了皇帝,让刚愎自用的诸葛恪为太傅执掌东吴的兵马,孙亮年幼不能够管理事务,因此此次前去攻打东吴必然可以大获全胜,魏主无奈只能够听司马师安排。
诸葛恪闻听司马昭领兵前来,于是便让丁奉领兵前去破敌,哪知道司马昭见丁奉年老并没有将他放在眼中,于是依旧与众将在帐中宴饮,两军交战之后丁奉身先士卒吴军士气大震,魏军被打的丢盔弃甲无可奈何之下司马昭只能够领兵逃回洛阳。
吴军的胜利让诸葛恪做出了攻打魏国的决定,于是他便亲自率领大军亲自攻打新城,哪知道在战争最激烈之时魏军守将派人出来诈降,丁奉极力建议不可接受,但是诸葛恪不听于是让魏军得到了机会修整工事,没多久诸葛恪发现自己被骗以后十分恼怒,准备进行报复,丁奉又出来劝诫说现在天气炎热,士兵多生病不能再打了,诸葛恪不听劝告最后落得惨败,为了推脱自身责任他便将手下的人进行处罚,一时间人心震动。
诸葛恪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便想要夺了皇帝的御林军,眼看局面就要失控,孙亮任命孙峻进行讨贼,于是经过一番谋划之后诸葛恪被诛杀,眼看着吴国要回到正轨却又发生了意外的变故。
孙峻掌权没过多久便病逝了,他的弟弟孙諃便继承了孙峻的职位,随着他实力的不断扩张他逐渐产生了其他的想法,利用自身职务之便他果断地废除了孙亮立了新主孙休,吴主并不甘心做一个牵线木偶于是时刻想着诛杀叛逆,二者的矛盾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极点。
孙休知道只依靠自身所掌握的力量不足以平灭叛乱,于是他便召来丁奉进行商量对策,趁着一次宴会之机,趁着孙諃赴宴之际,丁奉率领兵马夺占了御林军的控制权,然后又将孙諃捕捉,孙休想到自身过往遭受的屈辱便果断将孙諃夷灭三族。
蜀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国力得到了恢复,于是姜维为了完成诸葛亮的遗志再次率领大军攻打魏国,司马师命令司马昭迎敌,却不料司马昭中了姜维之计,只能慌忙逃往铁笼山。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1—120回内容梗概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1—120回内容梗概《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百二十回。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长小说、戏曲的通俗文学家。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资料,加以整理和创造,写成了这部长篇巨著。
书成以后,在流传过程中还经过许多人增删润色,直至清康熙年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又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加工修改,提高了全书的艺术水平。
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本子《三国演义》。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
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
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
”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
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刘关张与朱儁孙坚打败黄巾,朱儁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朝末年,角兄弟发动叛乱,备、关羽、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邦的道路。
第二回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督邮故意刁难备,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肃说吕布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废汉帝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董卓废掉少帝,立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操在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坚背约董卓用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太守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坚跨江击表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瓒开战,但公瓒得到了猛将云,袁绍与战不利。
坚为报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傕听贾诩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操兴师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操父亲被谦部将闿杀害,操迁怒谦,率兵前往,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皇叔救孔融吕温侯破操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备前来解围。
备来到,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谦有意把让给备,被备婉言绝。
第十二回恭祖三让孟德大战吕布谦病死,备自领牧。
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三国演义》每回概括
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杨奉、韩暹不敌曹操,前往投奔袁术。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1~120
《三国演义》章节概括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十二回陶谦病死,刘备自领徐州牧。
曹操用计击破吕布,攻陷濮阳城,吕布被迫弃城而逃。
第十三回杨彪用反间计使李傕、郭汜反目成仇,不料二人竟在长安城中作乱,杨彪惭愧无地。
李傕部将杨奉对李傕的暴虐不满,起兵攻打李傕,但事机败露,杨奉败走。
第十四回曹操起兵击败李傕、郭汜,将汉献帝迎至许都,自此掌握朝廷重权。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章刘备攻东吴
三国演义第七十四章刘备攻东吴刘备攻打东吴的战役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它展现了刘备与孙权之间的较量和复杂的战略谋划。
这次战役对于刘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他实现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依据《三国演义》中的第七十四章内容,以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展开全文。
刘备攻打东吴之前,先派出使者访问孙权,希望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然而,孙权并不打算将江东割让给刘备,于是刘备便决定出兵进攻东吴。
刘备率领大军渡过长江,进攻东吴的方案是打破孙权与他的盟友刘琮的联盟,先攻破刘琮,然后再进攻孙权。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刘备派遣关羽前往攻打刘琮,自己则亲自带领主力军攻打孙权。
关羽率领的军队迅速攻破了刘琮的防线,使刘琮无力支撑。
同时,刘备亲自率领主力军趁机向东吴进发。
面对刘备的进攻,孙权也做好了准备。
他派遣吕蒙率军抵御刘备的进攻,并布下一道道陷阱。
吕蒙熟知地形,善于水战,他在白帝城附近设置伏兵,并以火攻为诱饵。
刘备经过多次战斗,士气高涨,一直向前推进,在进攻到白帝城时,被伏兵们放出的火攻击中,陷入困境。
刘备不得不放弃攻打白帝城的计划,退兵返回刘琮的领地。
刘备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统一天下的信念。
他明白,攻打东吴不会一蹴而就,这只是他在实现雄霸天下的道路上的一次挫折。
刘备返回刘琮的领地后,暂时缓和了与孙权的对立。
他继续整顿军队,并与刘琮达成了重新联盟的协议。
准备再次进攻东吴。
刘备再次出兵攻打东吴时,制定了更为完善的计划。
他从上一次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对伏兵和火攻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防范。
刘备军队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在孙权的顽强抵抗下,最终攻下了东吴的主要城池。
孙权只得向刘备求和,并与刘备重新建立了联盟。
通过刘备攻打东吴的战役,刘备展现了他的战略才能和军事实力。
虽然中途经历了失败,但刘备并没有被打倒,反而通过反思与调整,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次战役对于刘备实现统一天下,最终建立蜀国统一三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三国演义》中刘备攻打东吴的战役是一系列精彩的战略与谋略的较量。
三国—东吴篇
三国———东吴篇1.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2.简要概括“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
简析:蒋干来访,周瑜利用蒋干设计;(1分)群英会上,周瑜假装醉酒,让蒋干盗书;(2分)又故意让蒋干偷听信的内容,使其信以为真;(1分)曹操看信后杀了蔡瑁和张允,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3.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黄盖行苦肉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
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
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4.简述《三国演义》中周瑜实施的“苦肉计”的内容。
简析: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
(写出目的得1分)黄盖和周瑜密探了一番,想出了苦肉计。
(出现“黄盖”得1分)第二天,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
黄盖一气之下写了一封投降书给曹操,(内容2分)率领船只火烧曹军,曹操的水军一下就灭了一半,黄盖立下大功。
(结局1分)5.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个熟语出自哪里?说的是什么事?现在主要表达什么意思?答:出自《赤壁之战》。
说的是为了使曹操上当,周瑜和黄盖使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6.请概括说明“赤壁之战”答:步败给孙刘联军的。
「名著」《三国演义》1-120回内容梗概
「名著」《三国演义》1-120回内容梗概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百二十回。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长小说、戏曲的通俗文学家。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资料,加以整理和创造,写成了这部长篇巨著。
书成以后,在流传过程中还经过许多人增删润色,直至清康熙年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又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加工修改,提高了全书的艺术水平。
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本子《三国演义》。
故事梗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
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
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
”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
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刘关张与朱儁孙坚打败黄巾,朱儁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
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
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三国演义之刘备出使东吴
三国演义之刘备出使东吴刘备出使东吴刘备,字玄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是刘焉的五世孙,刘表的三世子,也是刘表的外甥。
在混乱的三国时期,刘备以其仁义之名声,成为了众多豪杰心中的理想人选,并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在刘备建立蜀汉之前,他需要寻求外援来增强自身力量。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刘备决定派遣使者出使东吴,与东吴建立联盟。
东吴,即吴国,由孙权所建立,是魏国的重要对手。
刘备派遣的使者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的重要谋士,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以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智慧成为了刘备最为实用的智囊。
刘备深信诸葛亮可以通过巧妙的策略使吴国归附,并与吴国共同对抗魏国。
诸葛亮抵达建业,见到孙权后,以礼相待并赞扬吴国的治理和发展。
他巧妙地利用种种手段,使孙权产生了与刘备结盟的念头。
在谈判中,他强调刘备的仁义之名声,与孙权共同对抗魏国的意义,以及彼此团结合作的好处。
孙权对刘备早有好感,加上诸葛亮的巧妙策划和劝说,最终决定与刘备建立联盟,共同对抗魏国。
双方达成了协议,刘备将成为蜀汉的主公,孙权作为臣子,且保持各自的独立王国统治,互不干涉。
刘备在刘封等人的陪同下返回蜀国,带着与东吴建立的联盟,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而孙权也通过与刘备的联盟,获得了一个强大的盟友,能够更好地应对魏国的威胁。
通过刘备出使东吴建立联盟的成功谈判,刘备巧妙地运用外交手腕,达到了扩大自身势力范围,增强战略地位的目的。
刘备与孙权的联盟不仅成功地推翻了魏国的围困,也为后来的蜀汉与吴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出使东吴被描绘为一次富有策略和智慧的外交行动。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刘备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政治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三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各方势力的较量。
总而言之,刘备出使东吴这一历史事件在三国演义中被赋予了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改变了刘备和孙权的命运,也对整个三国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备出使东吴的成功谈判,再次彰显了他出众的外交才能和为人仁义的形象。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章之读书东吴的辉煌时期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章之读书东吴的辉煌时期读书,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古代尤为重要,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国争霸,最终,东吴崛起成为一个强大的势力,其中的读书之道功不可没。
吴国是由孙策开创,后由孙权继承并发扬光大。
这位智勇双全、有大国雄心壮志的名将,深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道,注重培养各级人才,并为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吴国的牛渚,是一个著名的书院,各级干部均可报考此处的博士学位。
除此之外,还有颍川、京口、会稽等书院,上至博士、下至生员,都能在此获得学问上的极大进步。
据史料记载,吴国博士辈出,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人才,例如:鲁肃、张昭、华歆、顾雍等。
在东吴朝政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手书,如孙权的“尊汉制、重儒学,以文治国而不以武征,虽有异志,自欲裨益于皇家,以期复汉室”, 还有周瑜的:“欲破曹公,须用火攻。
定当朝夕施行,不可有误”。
孝瑜之笔,既有惊世之举,也有政治谋略,充分证明了东吴朝政中的高超智慧。
在士人读书方面,孙权享有很高声望。
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八章中,周瑜和鲁肃抬出曹操毁坏图书的事实,孙权对此深感痛惜,他对于图书,有着一颗热爱心,认为“积古人之学问,成一家之言论” 。
为此,孙权曾下令在“翊圣寺”,藏书将近三万册,以此来扶持阅读之风。
江表传中,诸葛瑾“尝至东吴事孙权”,便在贤能谋士的门下勤学苦读。
多年的读书之道培养出了大批的文学才俊,有贺齐、蒋钦、陈伯之、张承、陈琳、虞翻等众多文学巨擘, 更有王粲、徐干、周泰、杨仪,乃至甚至武将都推崇文学,“静则能思,思则能得道”已然成为了东吴技艺、军事的一种重要法则。
因此,可以看出,东吴的繁荣成长,离不开读书之道的成功借鉴。
在东吴朝政中,“推崇儒学,尊重士人”成为了重要的政治方针。
明君爱民,砥砺前行,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气质。
多年的读书之道养成了东吴硕果累累的国策,造就了东吴辉煌的时期。
总之,正如学子阅读的书籍一样,读书之道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九四版《三国演义》之起兵伐吴
九四版《三国演义》之起兵伐吴
刘备称王以后便极力准备去攻打东吴,以此来为关羽报仇,正当刘备进行军事部署之时,张飞却从阆中来到了成都,只听他对刘备说到,大哥你是不准备给二哥报仇了吗,刘备回答说我正准备亲率大军前往,于是他便让张飞率领兵马从阆中出发,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压阵。
张飞在关羽逝世以后一直内心愁闷,于是每日便饮酒消愁,他在酒后却时常鞭笞士卒,因此导致大家都十分畏惧他,这次他得到刘备的明确答复后,十分高兴于是他便命令范强,张达在三日之内制好将士需要的丧服,哪知道二人竭尽全力也没有办好,于是张飞便当众对二人进行鞭笞,并发下命令如果明天不能够制好,便要军法从事。
夜晚范强与张达商量说张飞今晚一定会喝酒,与其等到他明天来诛灭我们,倒不如先下手为强,两人商议之后趁着夜色摸进营中将醉酒的张飞刺杀,并取下首级投奔东吴而去。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率领七十五万大军直奔东吴而来,孙权听到以后想到自己势单力孤,于是他便上书给曹丕希望他能够发兵和自己两面夹击刘备,但是曹丕却存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孙权看到这样的情况只能选择自己与刘备交手。
孙恒率兵去抗击刘备哪知道却遭到了重创,无奈之下孙权只能让周泰,潘璋等人前去迎敌,黄忠看到潘璋之后急忙前去迎敌,哪知道却中了潘璋诱敌深入之际,久战之下难免有些力乏,于是在战乱之中遭受了敌人的冷箭,等到张苞等人将它救出之后他已是气若游丝,见到刘备最后一面之后当场便气绝身亡。
刘备刚出川中便接连折损两员大将,五虎上将更是折损了三位,这样刘备愈发的生气恼怒,于是他便让人兵分八路攻打东吴,孙权看到后急忙招人商议对策。
做事情切记不能够太过于心浮气躁,否则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导致他人生出怨恨之心,从而给自己带来无谓的伤害与折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名著之《三国演义》——东吴篇孙坚东吴,字文台。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曾参与讨伐黄巾军与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
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1、孙坚文武双全,有讨黄巾之勇,请举例一事体现其智?(第2回)他17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贼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
孙坚提刀,大声吆喝,左右指挥,装作有很多人马埋伏在旁边,海贼看见孙坚这样做认为有官兵埋伏都四散奔逃。
孙坚上前斩杀一名海贼而回。
孙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住了商人的财产。
2、匿玉玺孙坚背约(第6回)董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发誓否认,离袁绍而去江东。
袁绍让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3、孙坚之死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袁术撺掇孙坚去打刘表,并且说当初孙坚得了玉玺回江东,刘表阻截孙坚是袁绍的主意。
孙坚也想侵占荆州,于是对刘表发起进攻。
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将孙坚引入岘山,以滚石阻道,乱箭将其射死。
孙策孙策,字伯符,绰号“小霸王”,人称“孙郎”,孙坚长子,孙权长兄。
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
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26岁。
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性格:一、礼贤下士——孙策平定江东之后,以对待师长之礼对待张昭。
文武之事,都由张昭打理。
张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书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他,对他大加赞美。
张昭感到进退两难。
孙策知道后,却非常高兴。
二、知人善任,化敌为友——祖郎曾袭击孙策,差点使其丧命。
后又挑动山越,共图孙策。
孙策擒祖郎后重用。
名将太史慈当年曾在神亭岭与孙策搏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
后来,被孙策擒获。
孙策亲自为他松绑,希望与他共创大业。
三、抚视孤寡,不欺弱者——魏腾为人刚正不阿,经常违背了孙策的意旨,孙策因为以前的积怨,找了个由头执意要杀掉他。
当吴太夫人进行劝谏后,孙策顿悟,马上放了魏腾并对其礼遇有加。
四、性情急躁、嫉恶如仇、勇而少谋、固执而不听意见。
情节:1、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2、“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小霸王”是谁?他外号怎么来的?(第14回)“小霸王”指的是孙策。
孙策在与刘鳐作战的过程中,不过三回合就生擒部将于糜,在得知背后遭人暗算后,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
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
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3、横扫江东(第14回)孙策领兵攻打严白虎,严白虎败走。
王朗欲引兵救之。
王朗出战失利后拒城固守,孙策攻城不下,当晚调整布署,各门燃火,虚张声势,设为疑兵,连夜起精锐直扑王朗钱粮之地查渎。
当晚即攻取,斩杀驻守于当地的周昕,获全部粮饷军械,第二天回师攻孤城会稽,王朗弃城逃往东冶,直至最终被擒。
孙策之后即引大胜之师全歼已被包围,无所依托的严白虎一部,大致平定了江东。
4、孙策借兵往江东,屡战屡胜,所向披靡的原因是什么?反应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勇猛过人,智勇双全;用人精当,深得民心,江南之民,无不仰颂。
对“仁”的歌颂。
5、曹操得知孙策强盛,先采取了什么措施?孙策的意图是什么?(第29回)曹操得知孙策强盛,兵精粮足,霸占江东,感叹“狮儿难于争锋也!”把曹仁之女许配给孙策幼弟孙匡,两家结婚,拉拢孙策。
而孙策在江东欲求大司马之职,操不许,策恨之。
6、孙策被谁所害?何人帮他医治?(第29回)吴郡太守许贡因向操告密而被孙策杀害。
许家三个家人在孙策狩猎时箭射策面,又用刀砍之。
策身被数枪,马亦带伤。
是华佗的徒弟替他医治的,并嘱咐他“静养百日,若怒气冲击,其疮难治。
”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
生来紫髯碧眼,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
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开始统领江东。
他任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
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234年,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性格智勇兼备、善于审时度势——开发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且敢于大胆启用新人——用周瑜孝顺——致使妹妹弄假成真,并将荆州借与了刘备关心下属——鼓励吕蒙多学习能屈能伸,有大丈夫之气概——在曹丕、刘备先后称帝乎,向魏称臣,几年后,他也登上皇位,正式建立吴国。
英武果断,胆略过人——濡须口之战情节:1、鲁肃向孙权推荐凤雏庞统,孙权为何不重用?①庞统容貌丑陋,孙权不喜欢;②孙权平生最喜欢周瑜,而庞统见孙权时又说自己才学异于周瑜,言语中有轻视周瑜之意;孙权更不喜欢。
2、剿抚山越人孙权听从了鲁肃的谋略,开始稳固江东,适时地出击,扩充领地。
山越人拒绝向孙权政权交纳租税。
孙权调集大将吕范、周泰等领兵合围,逐渐将山越人的领袖抓获,其他山越人区别对待:强壮的青年人充实军队,老人、妇女统一管理,从事农业生产。
孙权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
3、灭黄祖占夏口208年,黄祖部将甘宁因不受黄祖赏识,投奔孙权。
孙权知人善任。
甘宁提出划江而治,二分天下的战略目标。
孙权决定出兵黄祖。
黄祖匆忙备战,他先将两艘大船横着排在江面上,船上有上千将士,准备用弓箭击退孙权的战船。
同时,又用大绳拴上巨石沉到江里,以此来固定大船。
将军董袭率领敢死队,每人身上穿双层甲胄,猛冲到了黄祖的大船边,董袭用刀砍断了两根拴巨石的大绳。
面对江东水军的强大攻势,黄祖赶忙派将迎战,结果被杀。
孙权将夏口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4、简叙孙权“攻打合肥”的过程。
(第52回)起因: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在别处用兵大举进攻合肥。
经过:合肥守将张辽、李典等都是勇将,虽然兵力对比悬殊,但挑选的敢死队却使孙权无法取胜。
孙权围攻十多天见无法拿下合肥,便下令撤兵,张辽在后边紧追不舍,孙权撤到河边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张辽事先拆掉了一丈多长,根本无法过河。
结果:最后还是大将谷利猛抽孙权的马,使马腾空一越过了断桥,化险为夷。
5、简述孙权“轻敌兵败”的一个典型情节。
215年,孙权亲率大军直扑合肥。
此战东吴精锐尽出,十万大军竟为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连孙权本人差点为曹军所俘,幸赖凌统、甘宁等人奋力死战,才得脱身。
原因:①孙权骄傲轻敌,自恃人马众多,结果连续遭到2次袭击,先挨当头一棒,挫了锐气,再遭衔尾一击。
②孙权恃勇好战,在第一次围合肥,就想率轻骑突敌,而2次遭袭都有孙权在场,且势如危卵。
6、“生子当如孙仲谋”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一月之久,曹操多次进攻仍不能取胜,休战期间便去观察孙权军营。
他从远处看到东吴将士纪律严明整肃,孙权英武异常。
深为羡慕,不禁脱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7、简叙孙权“濡须口受箭”的情节。
(第61回)孙权曾在濡须口一带,乘大船侦探魏军阵容,异常镇定自若。
魏军弓箭齐发,箭链集中在船的一侧。
孙权下令掉转船头,再以另一侧受箭,待箭匀船平后再安全驶回。
8、孙权遗书退阿瞒(第61回)曹操起兵进攻东吴,双方对峙于长江两岸,僵持不下。
时近开春,江水上涨,曹营不少已经进水,兵卒叫苦连天。
曹操已经有些退兵的想法,但一时骑虎难下。
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封信,先是指责了一番曹操,然后暗示曹操要趁回避江水上涨撤兵,果然曹操即刻退兵。
9、关羽被抓后,孙权很高兴,想劝降关羽,但为什么又将其杀害呢?(第77回)因为孙权主簿左咸进谏说,关羽被曹操抓后,曹操对其非常优待,但关羽仍不为所动,最终过五关斩六将而走,至今成为曹操的大患,现在如果不果断除掉,日后也会成为东吴的大患。
于是孙权下令将关羽父子处死。
周瑜周瑜,字公瑾,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精通军事、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郎顾曲)。
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南犯大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性格;儒雅自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勇有谋,胆识过人——活捉太史慈/ / 赤壁之战,亲往探看曹军水寨。
珍视友谊——丹阳协助孙策心胸狭窄——设计害孔明情节:1、赤壁之战前,周瑜对敌我双方的态势做了怎样大的分析?(第44回)①孙权有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据有江东,兵精粮足;②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曹操数犯兵家之忌:③曹操久于征南,北方有马超等为其后患;舍鞍马、仗舟楫,不习水战;时值隆冬,马无藳草;士兵不服水土,多生疾病。
2、周瑜为何要设计杀诸葛亮、刘备?为何没有得逞?(第45回)周瑜见诸葛亮足智多谋,引以为劲敌;刘备天下枭雄,是东吴潜在的竞争强敌,所以必欲除二人而后快。
诸葛亮每每识破周瑜的计谋,并晓以联合抗曹之义,使他下不得手;刘备到东吴时,有关羽保驾,周瑜鉴于关羽的神勇,不敢贸然下手。
3、蒋干中计(第45回)蒋干自荐,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周瑜听说,决定用反间计。
周瑜先点破蒋干“说客”身份,让蒋干无法“劝降”,而后大摆酒席,佯狂大醉;醉后邀蒋干同榻而眠,以让蒋干有机会偷听机密,并偷走所谓曹军将领蔡瑁、张允的“降书”,逃回曹营。
最后,生性多疑的曹操果然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4、周瑜的反间计为何能除掉蔡瑁、张允二降将?①曹操生性多疑,于三江水战时,就已经责二将不用心,所以见到蒋干带来的信件后就信以为真。
②自以为是的蒋干在周瑜的精心导演下,确信自己已经刺探到有价值的军事情报。
5、痛打黄盖(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第46回)为了让曹操失败,以便火攻曹军,黄盖和周瑜演了一场“苦肉计”: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命令在众将及蔡中、蔡和面前,将黄盖痛打了一顿。
黄盖顺势投降曹操,选取了十艘装满浇了油的干柴的战船,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点燃战船,冲向曹军战舰,曹军因此损失惨重。
6、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妙计”:鲁肃几番跟刘备讨还荆州,都被诸葛亮用说辞搪塞过去,万般无奈。
都督周瑜定计,谎称欲将孙权妹妹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