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标题:二次备课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二次备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次深入的准备和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次备课的实施细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匡助教师更好地准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明确备课目标和重点1.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2 确定备课重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备课的重点内容,重点突出,深入研究,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 分析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二、深入研究教学内容2.1 查找资料: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教师需要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2.2 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逐一分析,理清教学内容的脉络和逻辑,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联贯性。
2.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3.1 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制作教学课件,包括教学PPT、教学视频等,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2 准备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等,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充足和完备。
3.3 调查教学环境: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需要对教学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四、反复练习和调整教学方案4.1 反复练习: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教师需要反复练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4.2 调整教学方案:根据反复练习的结果和教学实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二次备课是指在教师进行初次备课后,对备课内容进行再次深入研究和调整的过程。
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次备课的实施细则,包括备课目的、步骤、内容和评估等方面。
二、备课目的二次备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初次备课的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更加顺利和高效。
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备课步骤1. 审视初次备课的内容和准备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子细审视初次备课的内容和准备情况,了解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2. 分析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3.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和突出这些内容,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选择、课堂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考虑。
5. 确定教学评估方式:教师需要确定教学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布置、小组讨论等形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四、备课内容1. 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确保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相匹配。
2. 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破和难点解决提供指导。
3. 教学策略和方法: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选择、课堂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考虑。
4. 教学评估方式:确定教学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布置、小组讨论等形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五、评估与调整1.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估,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二次备课是指在教师完成初次备课后,对备课过程和教学设计进行再次梳理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次备课的实施细则。
二、二次备课实施流程1. 教师个人备课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个人备课。
个人备课包括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备课。
2. 集体备课教师在完成个人备课后,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们在一起讨论和分享备课内容,互相借鉴和提供建议。
集体备课可以通过线下会议、在线讨论等形式进行。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可以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分享教学经验,解决备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 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之后,教师可以参加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指教师们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活动。
教研活动可以包括观摩课、课题研究、教学展示等。
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向其他教师学习借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 教学实施在完成二次备课后,教师进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按照备课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二次备课的成果,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二次备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1. 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二次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3. 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高效课堂如何做好二次备课
高效课堂如何做好二次备课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拿到导学案,首先就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联系以往教学实际,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来审核导学案教学目标是否合适。
按照“三维目标”进行增删,从而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材内容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哪些情感体验。
这三个“哪些”教师必须细化。
其次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达成这些目标。
即根据学习内容如何安排课堂环节,哪项目标在哪个环节实现,如何实现,如何检测出来。
这不仅是我们课前第一要务,也是我们课后反思的第一项内容二、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即我们使用的教材,这是事先确定的,基本上不需要我们做多少变动,目标又是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确定的。
内容有了,目标定了,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快快乐乐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了,也就是要考虑怎样结合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谈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多教师有自己的做法。
如导入时用些煽情的话,课堂上用些激励性的语言、穿插些故事等等。
但在备课时就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把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各种因素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又能有几人呢?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更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的关键。
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是我们高效课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了。
我们都知道,在刚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学生会因感到新奇而兴趣很浓,但随时间的推移、内容的增多和困难的加大,又加之小孩子缺乏意志和毅力,兴趣很容易因困难和乏味而转移和中断。
同时各科大量的导学案作业发下来,自然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不要说学习困难的学生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时间久了,也会失去兴趣。
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适时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保持他们学习的持久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导学案教学二次备课时,特意地去思考安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安排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各个环节逐步达成目标。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二次备课是指在已经完成初次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准备。
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次备课的实施细则。
二、二次备课的目的二次备课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此外,二次备课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二次备课的步骤1. 复习初次备课内容:在进行二次备课之前,教师需要对初次备课的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分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
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 分析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找出可能引起学生困惑的地方。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引入活动、知识点讲解、练习与巩固、拓展与应用等环节。
5. 准备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具、课件、习题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6.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准备情况,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7. 检查评估:教师在进行二次备课后,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二次备课的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师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需要确保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 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数学如何进行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
一、二次备课的重要性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而二次备课则是备课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二次备课,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更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1.1 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不仅要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还要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科的整体架构。
只有深入理解了教材内容,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2 规划教学过程通过二次备课,教师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还能够精心规划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只有经过精心的规划,教学才能有序进行,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3 提高教学效果二次备课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充分准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加自信地讲解知识,更加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将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1.4 增强教师专业素养通过二次备课,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查阅资料、思考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炼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长期坚持二次备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将不断得到增强,教学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二次备课的方法和步骤二次备课的方法和步骤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2.1 认真阅读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是进行二次备课的基础。
教师要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细节和知识点,确保对教材内容有清楚的理解和掌握。
2.2 分析教材内容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二次备课实施细则是指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次备课来进一步完善教案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二次备课实施细则的内容。
一、明确备课目标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二次备课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1.2 拆解教学目标:将整个教学目标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每个小目标都应该能够明确指导教学活动的进行。
1.3 评估教学目标:在二次备课中,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二、优化教学内容2.1 教材选择: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该进行筛选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2.3 教学资源利用: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具、互联网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教学组织3.1 教学步骤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2 课堂管理:在二次备课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行为习惯,合理安排课堂管理措施,以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学习氛围浓厚。
3.3 个性化教学: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设计有效的教学评估4.1 评估方式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评估方式,如测试、作业、观察等。
评估方式应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评估标准确定:明确评估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
评估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4.3 反馈与调整:通过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二次备课是老师在对课程进行初次备课后,对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和整改的过程。
二次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需要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一、理清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本课教学的核心。
在二次备课时,教师要再次回顾课程目标,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期望的目标。
如果没有,老师要针对现实情况重新修订教学目标。
同时,老师还需要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小目标,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实施。
二、评估学生前置知识在二次备课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前置知识和能力是否足够。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前置知识,很难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因此,教师需要在备课中细致的评估学生的前置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不了,就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比如通过让学生自学、课堂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追赶学习进度。
三、修订教学模式和内容在课程初次备课中,老师可能会设计许多教学模式。
然而,在实际授课中会发现一些教学模式并不适用,在二次备课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也要检查课程内容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目标,是否与学生的现实情况相符合。
若需要修改,则需要在二次备课中将相应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
四、确定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二次备课中需要针对教学目标重新规划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
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选择合适教学资源,并规划适宜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需要清晰明确,教学资源需要严谨合适,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计划中的教育目标。
五、调整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教学评价和反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及时的反馈。
在二次备课时,老师需要评估自己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是否完善。
如果需要修正,则需要重新规划评价和反馈机制,并且确保所有的评价和反馈均符合教学目标。
六、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的细节在二次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所有关乎课堂教学环节细节的因素。
例如,如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理解课程内容、如何管理课堂秩序、如何控制教学时间、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课程中的问题等等。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教学内容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教学内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如何进行二次备课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转变备课方式的研究,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加强反思”的备课流程。
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订,达到教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教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
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一、课前二次备课的内容一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二备活动设计。
(1)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新课的活动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问题的设计是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3)活动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
(4)教案中设计的活动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三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
二、二次备课的方法和步骤用红笔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增减相关的活动内容;增减有关的练习或作业;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将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教案。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充分准备,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我们制定了二次备课实施细则,以确保备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规范备课流程,提高备课质量,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意义: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前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二次备课流程1. 确定备课时间:在正式上课前的一周内,教师需要安排一次二次备课时间,确保充分准备。
2. 教师自主备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备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等。
3. 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将个人备课成果带到教研组集体备课会议上,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会议上,教师可以分享备课心得、教学资源等,借鉴他人的经验,共同完善备课方案。
4. 修改备课方案:根据教研组集体备课会议的讨论结果,教师对个人备课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备课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教师个人备课:根据修改后的备课方案,教师进行个人备课,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课件等教学资源。
确保备课方案的质量。
7. 教师修改备课方案:根据教研组评审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对备课方案进行修改,确保备课方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8. 教师备课总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备课心得和经验,为今后的备课工作提供参考。
四、二次备课要求1. 教师备课要全面:备课方案要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确保教学全面、系统。
2. 教师备课要科学:备课方案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教学内容要科学合理,教学方法要灵便多样。
3. 教师备课要针对性强:备课方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个性化。
4. 教师备课要合作: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会议上,教师要积极参预讨论,分享备课心得和教学资源,借鉴他人的经验,共同提高备课质量。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充分的备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备课工作,提高备课效率,制定本《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目的本细则的目的是为了明确二次备课的具体要求和步骤,确保备课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三、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所有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二次备课的情况,包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四、具体要求1. 二次备课时间安排教师在完成初次备课后,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二次备课时间。
二次备课的时间应在初次备课后的一周内进行,以确保备课的及时性。
2. 二次备课内容(1)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在二次备课中,教师应对初次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进行调整和优化。
(2)教学资源的准备根据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教师应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实验器材等。
教学资源的准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
3. 二次备课流程(1)教师个人备课教师在二次备课前,应对初次备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仔细研究和思考,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并进行相应的准备。
(2)备课组讨论在个人备课完成后,备课组成员应进行集体讨论。
讨论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教学资源的准备等。
通过集体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多个教师的智慧和经验,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3)备课组主持人总结备课组主持人应对备课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同时,备课组主持人应对备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备课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二次备课成果记录备课组应对二次备课的成果进行记录和归档。
备课记录包括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完善内容、教学资源的准备情况等。
备课记录应保存至备课档案中,以备后续的教学活动参考。
二次备课经验交流材料
二次备课经验交流材料材料一: 二次备课经验分享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1. 提前规划备课时间在进行二次备课之前,我会提前规划备课的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复习和整理教材。
我会先浏览一遍课本内容,了解整体结构和重点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备课。
2. 梳理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在二次备课中,我会重新梳理每个知识点和教学目标。
通过归纳和总结,我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将其分解成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3. 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具使用在备课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具来支持教学。
这些教学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查找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会查找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案例等。
这些资源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5. 针对性备课在二次备课中,我会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行针对性备课。
我会思考如何帮助弱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准备一些辅助材料来支持他们的学习。
通过二次备课,我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材料二: 二次备课心得分享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进行二次备课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1. 记录上次备课的不足在进行二次备课之前,我会先回顾上次备课的情况,记录下那次备课中的不足和问题。
这样有利于我在二次备课时进行改进和提升,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 查找相关资料和案例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会主动查找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和案例。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知识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我会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反馈,我能够更好地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4. 提前准备教学材料为了避免在备课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我会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
教案二次备课范文
教案二次备课范文《教案二次备课范文》一、教案二次备课的定义和重要性教案二次备课是指在教师完成初次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优化。
教案二次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教案二次备课的步骤和方法1. 收集反馈:教师需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2. 分析问题:教师需要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明确二次备课的重点和方向。
3. 制定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案二次备课的方案,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资源的补充等。
4. 实践检验:教师需要对制定的二次备课方案进行实践检验,观察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三、教案二次备课范文以下是一份教案二次备课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原教案】课题:数学课本第X章第X节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X的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之前的知识,引入新公式。
2. 讲解新公式:详细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用法。
3. 练习: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巩固新公式。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
【二次备课】通过上次的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反馈,我发现学生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够理解,导致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此,我对教案进行了如下优化:【优化后的教案】课题:数学课本第X章第X节(优化后课题名称)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新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1. 复习引入:通过提问之前的知识,引入新公式,强调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讲解新公式:简略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强调公式的应用范围和用法。
3. 实例讲解:通过几个实际例子,讲解如何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4. 练习:让学生做几道有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新公式,并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二次备课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二次备课是指在第一次备课之后对备课内容进行再次调整、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很多,以下就是六个关键问题。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在进行二次备课时,首先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和有针对性。
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二次备课中,教师需要反思和检验原备课中设定的教学目标,确定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如果发现原备课中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或不够符合实际教学需要,就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2. 教学内容是否有序在进行二次备课时,还需要关注教学内容是否有序、清晰和连贯。
教学内容的有序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二次备课中,教师需要对原备课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整理,确保各个知识点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和衔接,避免出现教学过程中的跳跃和断层。
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复杂度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和理解。
3.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在进行二次备课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二次备课时,教师需要仔细思考和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教学环境的特点等等。
教师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4. 学生需求是否被满足在进行二次备课时,还需要关注学生需求是否被满足。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制定教学方案和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二次备课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发现原备课中未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就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教学效果和指导教学实施。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
二次备课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二次备课实施细则是指在教师完成初次备课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优化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二次备课,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二次备课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1.1 确定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将教学目标分为大目标和小目标,明确教学的整体框架。
1.2 确定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对每个小目标进行具体描述,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能力和知识点。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性2.1 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
2.2 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教学方法的选择性3.1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3.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教学资源的利用性4.1 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收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4.2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估的有效性5.1 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方式。
5.2 及时的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结:通过二次备课实施细则,教师可以更好地规划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资源,以及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
这些细则的实施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二次备课的实施细则,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次备课操作步骤
一、辅备人“二次备课”四步操作法1、进入“中心教案”,点击“高级”搜索,输入学科、年级,再次点击“搜索”。
出现你要找的学科和年级的所有教案。
此时,你选择自己满意的优秀教案,在“收藏”下面的方格内打勾。
2、返回点击“我的备课”,再点击第二行的“收藏夹”,找到刚才收藏的教案,点击“修改”。
3、屏幕出现“修改教案信息”字样,此时可对该教案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练习设计、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各项内容进行补充式、改正式修改,修改时,前三项不能用字体颜色区分,可以用添加()的方式说明,把说明内容放置括号内。
后三项可以选用有别于主备人颜色的字体,形成修改痕迹。
对于上传附件中的教学过程的修改方法是:点击教案设计下面的“在线编辑文件”,就进入到主备人的教学过程Wdoc文档中,便可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修改方方法有:第一,添加内容,可以用红色字体区分主备字体。
第二,删除内容,先把需要删除的内容刷黑,再点击“Del”键。
修改完毕后进行双保存操作,即:依次点击上方左右两角处的“保存文件”和“关闭窗口”对Wdoc文档进行了保存。
然后再次拉倒页面最下面点击“保存教案”对整篇备课修改进行了保存。
也就是说,二次备课是要通过二次保存才可完成操作过程。
4、点击返回,页面回到我的备课,将修改好的教案共享到学校(即在学校共享下面的方框内打“√”。
注意此处“中心共享”不要打勾。
如果想回看自己刚才修改的样子或是想再次修改,可以点击“添加”后面的“修改”两字。
如果想把自己刚才所有的操作全部删除不要了,就点击最后的“删除”两字。
二、辅备人“教学反思”一步操作法1、教学实践后,进入“我的备课”页面,在教学反思栏中点击“添加”即可进行撰写,然后保存。
不需要打开“教案名称”下的具体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一、二次备课的必要性1、什么是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是与一次备课相对而言的。
教师参与的集体备课,所做的教学素材搜集、他人方案搜集、教学方案的初步制定等等准备性工作,都是初次备课,都应该归入一次备课。
教师个体对一次备课所占有的资料及初步预设的教学方案的再备课,备课活动实现质的提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就是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时,教师对自己预设的初步方案进行重新审视,或增删或调整,是他人智慧与个体独立认识的有效组合,是教学素材的深入把握与有效使用,是基于具体班级具体学情的教学方案最优化。
2、为什么要进行二次备课我们要肯定一次备课的积极意义,但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一次备课存在的不足:一是课堂教学目标易偏差。
因先阅读他人方案,没有基于具体学情的定位,容易先入为主,课堂目标及追求会产生偏差。
二是易于搬抄,设置的课堂教学方案恰切性低。
教师个体的素养积淀及课堂教学技能,与设想实施时所需的积淀与技能并不对等,实施时有出入有障碍难以实现。
三是所用教学素材往往感悟不深选择不精效用不高,易造成课堂上学生学习探究感悟流于浮泛,缺少深度。
如名师的成功教学方案,是适合名师特点的个性化设计,选用的素材名师有深入而独特的感悟,名师会有足够的魅力及课堂技能召唤学生积极参与。
换成其他教师,个性特点不同,感悟不同,积累不同,名师方案就会失去意义。
抄用这个名师方案,课堂教学的平庸暗淡或低效失败就在所难免。
3、二次备课的意义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策略,现代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些纠结就能很好地解决。
教师的备课就不会再被“丰富的资源”所蒙蔽,被“名师方案”所左右,教师教学实践与研究就有了清醒的认识,实现教学研究主体的回归。
有了二次备课的认识与实践,教师的有效备课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一位教师,开设公开课之前分发他的教案,最后一部分是“教学反思”。
来听课的教师都有点纳闷:还未上课,何来反思?原来,他把一次备课之后再备课时认为应该如何调整增补的内容加上去。
如果这位教师把小标题“教学反思”改为“二次备课”,这部分内容就明确了,再备课所拓展所显示的意义空间就可更广阔了。
通过这几年的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总结,我觉得二次备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目标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重新审核确立学习目标;2、兴趣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指导性原则:根据学习目标就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4、预设性原则:根据导学案的编排对问题进行全面预设,同时要留有余地。
备课是教学常规,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
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让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知识准确的话,那么,二次备课则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动态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班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备课,二次备课能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下面我就谈谈二次备课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二次备课的方法:总体要求是做到“标、增、改、删、调”,具体做法如下: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的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二次备课的内容和要求:1、备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
以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解读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
(1)看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近,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本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看新课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具体一定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是否能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否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领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3)看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让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其实就是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4)看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5)看教学设计中的每一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尤其看此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困生?3、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要环节。
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
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4、备教学效果。
分析一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
课时后的二次备课就是要分析教学的效果,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并进一步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也就是我们写的小结或反思。
5、备教学评语。
老师要在学生们展示之前,要对学生们在展示过程中的情况,做到方方面面的预测和预设。
只有我们预见充分,我们才能驾驭课堂,做到游刃有余,尤其在“三疑三探课”中,更要好好准备预设问题。
6、备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资源,特别是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我们不能搞形式主义,而要重实质。
采用什么模式上课我们不做统一要求,教无定法嘛,但是我们所采用的办法一定要是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是教师能轻松上课,学生能愉快学习的方法,是科学高效的好教学模式。
因此二次备课要特别注重备课堂教学模式。
二、二次备课的形式与特点不同的时段,二次备课有不同的做法,有着不同的备课意义。
1、集体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集体备课时,主备教师选用的教案是特级教师或是名师的,或是区域内骨干教师编制的,或是独立精心编制,然后集体讨论形成共案,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这样的共案是面向年级所有教师与所有学生的,他人智慧、集体智慧可能的校本化个别化程度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适应具体教师具体班级。
教师做好集体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具体办法有:一是把集体备课内容视为备课素材,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二是对共案进行重新组合,进行具体化个别化工作;三是进行具体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内容、针对性练习设计等的补充。
所以,备课组集体备课或统一印发共案时,首先应鼓励重新编制教案,把共案当成参考资料;其次,印发的共案应留白,预留有足够的空间,供教师个体进行二次备课。
2、个别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现代教师的个别备课,已不同于过去的面对一本课本一本“教师教学参考用书”苦苦琢磨的年代,有各种版本的纸质资料,有互联网的资源,素材是丰富的,是另一种意义的“集体备课”,是一种与名家、名师及各种“高手”对话状态下的备课。
但很多教师容易在各种文本素材和“精妙”方案前迷失自己。
如何做好个别备课之后的二次备课?一是教师个体对学科课程意义应有独立的认识,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思考,才能消除各种无关信息的干扰。
二是从学情出发,做好素材和方案的选择、重组与创新工作,教学内容要适合具体班级,方案应与具体的课堂情况结合,以演绎出可能实现的合理细节和过程。
3、课堂上的二次备课应对课堂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应提到备课的层面来认识。
教师课堂上的二次备课,是即时设计做出应变的方案,有效地解决课堂中新问题的工作过程。
当预案设计不当而致课堂推进“卡壳”时,直觉上判断出教学内容不适合,需要即时推出新的学习方案;当课堂出现学生的精彩发言时,就应马上拿出有效方案,让学生的成功思考对其他学习同伴发挥更好的启发促进作用;当学生探究出现困难或错误时,相应的因素是很好的课堂资源,就要当下设计方案,用好这个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4、连续课之间的二次备课教师一般担任同级的两个以上教学班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案在前一节课的实施不可能完美,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一般会发现新的问题,会有不满足感,会产生新的思路和追求,课间需要调整处理,以提升下一节课的课堂效益。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在上完前一节课后挤时间再备课,再认识,对前一节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梳理,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总结分析原因,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进行改进,进行提升性思考。
5、课后的二次备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认识。
在课时教学、单元教学及学期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及时再备课,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情况,进一步揭示教学规律,完善教学方案,实现业务水平更上一个台阶的提升,以在下一个阶段工作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的二次备课,是完成了预定的课时或阶段性教学任务之后的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仍然是拿着原先的教案去上下一节课,甚至下一年或几年后也重复着今天的教学方案上课,那么即使是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也不会进步,他会永远停留在一个“经验型教师”的水准上。
三、怎样做好二次备课1、教学素材的重新选择备课及现代条件下的课堂,教师往往会塞进太多的“精彩素材”,课堂教学内容上有太多的“点”而致“消化不良”,最终是难点没有突破、重点没有突出。
二次备课,重新感悟素材并作选择是必过的“坎”。
重在占有。
课堂的教学素材涉及教学设计的细节及相应的内涵,要追求有效地读入,充分地占有,从而达到真正的积累与储备。
很多教师上课之前重新熟悉素材,或默一下,甚至是背下来,追求有更深入的感悟,都是二次备课方面的努力,值得肯定和鼓励。
充分占有素材,课堂上自会熟能生巧,自能纵横捭阖,处“变”不惊,应“急”有方,信手拈来。
重在筛选。
课堂普遍存在预设教学素材过多、没有充分利用的现象。
过多的教学素材挤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削弱了学生的深入探究。
应重新认识并进行筛选,“瘦身减肥”,挤掉不那么重要的素材,甚至是忍痛割爱,摒弃课堂上材料繁多的“快节奏、高密度”的“高效”的做法,达成集中而深入的探究活动,课堂教学才可能有所突破。
重在发挥效用。
教师对教学素材内涵不甚了了,或是没有设计好充分利用的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时自然就是“表面文章”,课堂上难免出现假问题、浅提问及应付式“读”“问答”之类的活动,课堂可能就是低效或无效的。
教学素材重在精,重在深入挖掘,重在效用。
重新选择是素材的深度思考,是重新审视,有独特的感悟,有新的发现,找到素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有效联系点,发挥教学素材的应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