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阻抗以及阻抗匹配
关于ADC的应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ADC的应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067a292af90242a895e508.png)
纯净的电源,对于电路设计,当然是最好的,但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因此,对于电源是要靠自己进行设计来优化它。
首先是电源芯片的选择。
开关式DC/DC型的噪声最大,其频率一般在几十kHz到几百kHz。
电荷泵原理的电源芯片,噪声会小一些。
最小的是LDO。
电源芯片一般会有一个PSRR指标,即电源抑制比。
它的含义是,芯片对于Vin的抑制能力。
LDO自身的原理决定了它的输出噪声比较低,它的PSRR也比较高。
前面说的是电源芯片自身的噪声抑制能力。
要想得到好的电源,还需要注意两端点:(1)电源芯片输出侧的滤波处理;(2)各IC的VCC处的去耦处理。
滤波:开关型DC/DC芯片,一般需要使用Pi型滤波。
LDO的输出滤波,用电容就可以了。
电容要选择比较大的电容和小的电容并联,如47uF并联0.1或0.01uF。
钽电容是不错的电源滤波电容。
IC的VCC去耦:如果IC的VCC管脚距离电源芯片的输出脚比较远,则IC的VCC管脚处必须加0.01uF到0.1uF的去耦电容,该电容距离VCC管脚要尽量近。
2、IC部分一般ADC,尤其是高精度的ADC,都会提供一个layout的示例。
这个要仔细看文档的。
IC一般也有一个PSRR指标。
因此,很多时候,你精度不好,不见得是电源引起的。
3、接地设计高精度、高速度的采样电路,接地设计尤为重要!例如,一点接地。
这个题目也不小。
建议自己找文档仔细研究下接地问题。
4、参考电压kilby网友始终没有给出参考电压是如何设计的,这让我疑惑。
在考虑精度、信噪比时,怎能将参考电压排除在外?如果ADC是5V供电,那么它的参考电压是不能取5V电源作为参考的。
只有对精度要求很低的时候才会这么设计。
高精度AD转换必须采用好的电压参考!为了达到较大的动态范围,一般电压参考会选择略低于供电电压。
例如,5V供电,可选4.096V的电压参考。
注意:电压参考的驱动能力、温漂、初始精度等指标都要仔细考虑。
5、阻抗匹配问题连接到ADC的analog input管脚的信号,其等效内阻是多少?在高速采样的时候,对于信号的驱动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
阻抗匹配概念
![阻抗匹配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708bc41336c1eb91a375d7b.png)
阻抗匹配概念阻抗匹配概念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
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须满足共扼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只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扼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改变阻抗力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调整传输线由负载点至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著图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走动,直至走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力调整为零,完成匹配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大,对于一个电源来讲,单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此时阻抗匹配。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如果是高频的话,就是无反射波。
对于普通的宽频放大器,输出阻抗50Ω,功率传输电路中需要考虑阻抗匹配,可是如果信号波长远远大于电缆长度,即缆长可以忽略的话,就无须考虑阻抗匹配了。
阻抗匹配是指在能量传输时,要求负载阻抗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此时的传输不会产生反射,这表明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吸收了.反之则在传输中有能量损失。
一般 adc 分压电阻 电容规格
![一般 adc 分压电阻 电容规格](https://img.taocdn.com/s3/m/40fd292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b.png)
一般 ADC(模数转换器)采用的分压电阻和电容规格是什么?这是一个在电子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对于需要使用ADC的电路设计师来说,选择合适的分压电阻和电容规格对于ADC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1. ADC的基本原理ADC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电路器件,它通常由输入采样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和数字输出接口组成。
在采样和保持阶段,ADC会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并保持住。
ADC将采样保持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给数字系统进行处理。
2. 分压电阻的选择在ADC输入端使用分压电阻可以将输入信号进行适当的缩放,以适应ADC的输入范围。
一般来说,ADC的输入范围是一个特定的电压范围,比如0V到5V。
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度超出了此范围,需要进行分压操作。
选择分压电阻的关键在于保持输入阻抗和信噪比。
一般来说,分压电阻的阻值要根据输入信号的幅度和ADC的输入范围来选择,保持输入阻抗合适,同时不影响信噪比。
3. 电容的选择电容在ADC电路中的作用是进行滤波和去抖操作。
对于高速ADC,电容的选择对于去除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噪声非常重要。
另外,ADC的采样保持电路中也需要使用电容来保持采样信号。
选择合适的电容规格是非常重要的。
4. 一般的分压电阻和电容规格一般的分压电阻阻值在几千欧姆到几十千欧姆之间,具体取决于输入信号的幅度和ADC的输入范围。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可调电阻,以便在测试和调试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电容,一般选择的规格是几十皮法到几百皮法,具体取决于ADC的输入频率和需要滤波的要求。
5. 结论在ADC电路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分压电阻和电容规格对于ADC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选择分压电阻和电容规格可以保证ADC输入端的信号质量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于读者在ADC电路设计中选择分压电阻和电容规格时有所帮助。
以上是对一般ADC分压电阻和电容规格的详细讨论,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速adc 数字接口 阻抗
![高速adc 数字接口 阻抗](https://img.taocdn.com/s3/m/1356544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9.png)
高速adc 数字接口阻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速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是一种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器件。
在许多领域,特别是通信领域和高速数据采集领域,高速ADC的应用非常广泛。
而数字接口的设计和阻抗匹配在高速ADC的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速ADC 数字接口的阻抗设计。
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高速ADC数字接口的基本原理。
在高速ADC 的工作过程中,模拟信号首先被采集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字接口传输到外部系统进行处理。
这个数字接口一般由一组数字信号引脚组成,其中包括数据引脚、时钟引脚、控制引脚等。
在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具有高频率和快速变化的特性,就会产生信号完整性和阻抗匹配的问题。
阻抗匹配是指传输线上的信号源端和负载端之间的阻抗匹配情况。
在高速ADC数字接口设计中,阻抗匹配的关键在于保持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与信号源和负载的阻抗相匹配。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信号反射和传输损耗,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阻抗匹配,设计者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匹配,一般应该选择合适的传输线类型和特性阻抗值,使其与信号源和负载的阻抗相匹配。
其次是信号源和负载的阻抗匹配,这要求设计者在选择与ADC相连接的器件时要注意其输入输出端的阻抗匹配情况。
最后是信号引脚的阻抗匹配,要确保信号引脚设计合理,避免出现信号反射和传输失真的情况。
在高速ADC数字接口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信号引脚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一般来说,为了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线的长度和阻抗失配,设计者应该尽量将ADC和外部系统的数字接口引脚布局在尽可能短的距离范围内,并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差分对或同轴线连接等。
这样可以有效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串扰和信号损耗,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高速ADC数字接口的阻抗设计对于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阻抗以及阻抗匹配
![阻抗以及阻抗匹配](https://img.taocdn.com/s3/m/9b8e095733687e21af45a9d7.png)
我来大概概括一下ADC输入阻抗的问题:1:SAR型ADC这种ADC内阻都很大,一般500K以上。
即使阻抗小的ADC,阻抗也是固定的。
所以即使只要被测源内阻稳定,只是相当于电阻分压,可以被校正。
2:开关电容型,如TLC2543之类。
他要求很低的输入阻抗用于对内部采样电容快速充电。
这时最好有低阻源,否则会引起误差。
实在不行,可以外部并联一很大的电容,每次被取样后,大电容的电压下降不多。
因此并联外部大电容后,开关电容输入可以等效为一个纯阻性阻抗,可以被校正。
3:FLASH.html">FLASH型(直接比较型)。
大多高速ADC都是直接比较型,也称闪速型(FLASH),一般都是低阻抗的。
要求低阻源。
对外表现纯阻性,可以和运放直接连接4:双积分型大多输入阻抗极高,几乎不用考虑阻抗问题5:Sigma-Delta型。
这是目前精度最高的ADC类型,也是最难伺候的一种ADC。
重点讲一下要注意的问题:a.内部缓冲器的使用。
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必须有低阻源。
所以为了简化外部设计,内部大多集成有缓冲器。
缓冲器打开,则对外呈现高阻,使用方便。
但要注意了,缓冲器实际是个运放。
那么必然有上下轨的限制。
大多数缓冲器都是下轨50mV,上轨AVCC-1.5V。
在这种应用中,共莫输入范围大大的缩小,而且不能到测0V。
一定要特别小心!一般用在电桥测量中,因为共模范围都在1/2VCC附近。
不必过分担心缓冲器的零票,通过内部校零寄存器很容易校正的。
b.输入阻抗问题。
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在低阻源上工作良好。
但有时候为了抑制共模或抑制乃奎斯特频率外的信号,需要在输入端加RC滤波器,一般DATASHEET上会给一张最大允许输入阻抗和C和Gain的关系表。
这时很奇怪的一个特性是,C 越大,则最大输入阻抗必须随之减小!刚开始可能很多人不解,其实只要想一下电容充电特性久很容易明白的。
单片机adc采样问题及解决方法
![单片机adc采样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679e4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0.png)
一、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很多单片机应用中,采样外部模拟信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单片机内置的ADC(模数转换器)模块则是常用的采样工具。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ADC采样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采样精度不高、采样速率不稳定等。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ADC采样问题的具体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二、单片机ADC采样问题分析1. 采样精度低单片机内置的ADC模块通常有一定的分辨率,如8位、10位、12位等。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外部环境噪声、电源波动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ADC的采样精度降低。
采样精度低的情况会影响系统的测量准确性,特别是对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应用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2. 采样速率不稳定在一些实时采样的应用中,采样速率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然而,在单片机ADC采样过程中,由于中断响应不及时、数据传输处理效率低等原因可能导致采样速率不稳定,从而影响系统的实时性能。
3. ADC输入阻抗不匹配ADC模块的输入端通常需要外部连接源,而外部源的输出电阻往往与ADC的输入阻抗不匹配。
如果ADC的输入阻抗比外部源的输出阻抗低很多,会导致信号采样时发生失真,从而影响采样精度。
三、单片机ADC采样问题解决方法针对上述单片机ADC采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 提高ADC模块的供电电压为了提高ADC的采样精度,可以尝试提高ADC模块的供电电压,这样可以减小电源噪声对采样精度的影响。
当然,在提高供电电压的同时也要考虑模块的额定工作电压范围,避免损坏模块。
2. 添加滤波电路在ADC输入端添加合适的滤波电路可以滤除外部环境的噪声,提高采样信号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滤波电路有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际的采样信号频率和噪声特性进行。
3. 增加采样频率控制通过在软件层面上增加采样频率控制的功能,可以提高采样速率的稳定性。
通过定时器或者中断控制实现定时采样,避免因为系统负载变化而导致采样频率不稳定的问题。
什么是阻抗?什么是阻抗匹配?为什么要阻抗匹配?
![什么是阻抗?什么是阻抗匹配?为什么要阻抗匹配?](https://img.taocdn.com/s3/m/ddd08b6127284b73f3425013.png)
什么是阻抗?什么是阻抗匹配?为什么要阻抗匹配?什么是阻抗?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阻抗常用Z表示。
阻抗由电阻、感抗和容抗三者组成,但不是三者简单相加。
如果三者是串联的,又知道交流电的频率f、电阻R、电感L和电容C,那么串联电路的阻抗阻抗的单位是欧。
对于一个具体电路,阻抗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
在电阻、电感和电容串联电路中,电路的阻抗一般来说比电阻大。
也就是阻抗减小到最小值。
在电感和电容并联电路中,谐振的时候阻抗增加到最大值,这和串联电路相反。
阻抗匹配在高频设计中是一个常用的概念,这篇文章对这个“阻抗匹配”进行了比较好的解析。
回答了什么是阻抗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改变阻抗力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调整传输线由负载点至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著图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走动,直至走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力调整为零,完成匹配。
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大,对于一个电源来讲,单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此时阻抗匹配。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如果是高频的话,就是无反射波。
阻抗匹配原理
![阻抗匹配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78516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11.png)
阻抗匹配原理
阻抗匹配是一种用于电路设计中的技术,旨在实现电路之间的最大功率传输。
阻抗匹配原理通过调整电路内部阻抗的数值,使其与外部电路的阻抗相等,以达到能量传输的最佳效果。
阻抗匹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电路的特性和Ohm定律,电路的功率传输最大化是在源电阻和负载电阻的阻抗相等时实现的。
换句话说,当源电阻和负载电阻的阻抗相匹配时,电流和电压可以被完全传递,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
阻抗匹配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实现。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使用一种称为“返阻”的器件,它可以在电路中引入附加的阻抗来调整总体阻抗值。
返阻器件通常是电阻或电容器,在电路中起到帮助调整阻抗的作用。
另一种常见的阻抗匹配方法是使用变压器。
变压器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的比例来实现阻抗匹配。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感的性质,通过将电流传递到较高或较低的电压绕组,从而调整阻抗值。
阻抗匹配在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
如果在电路中没有正确的阻抗匹配,将导致不完全的能量传输和信号失真。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阻抗匹配要被认真考虑,以确保最佳功率传输和系统效率。
总之,阻抗匹配原理通过调整电路内部阻抗值,使其与外部电路的阻抗相等,以最大化功率传输。
这可以通过使用返阻器件
或变压器来实现。
阻抗匹配在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可以确保能量传输的最佳效果和系统的高效性。
电路基础原理理解电路中的阻抗与阻抗匹配
![电路基础原理理解电路中的阻抗与阻抗匹配](https://img.taocdn.com/s3/m/0639fa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5.png)
电路基础原理理解电路中的阻抗与阻抗匹配电路基础原理:理解电路中的阻抗与阻抗匹配1. 引言电路是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基础,而电路中的阻抗与阻抗匹配是电路设计与优化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电路中的阻抗概念以及如何实现阻抗匹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电路基础原理。
2. 阻抗概念在电路中,阻抗是电流和电压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方式。
其定义为电压与电流之比,通常用Z来表示。
对于直流电路,电阻是其中最常见的阻抗形式,其阻抗值等于电阻的大小。
而在交流电路中,由于电压和电流的频率变化,阻抗的概念变得更加复杂。
除了电阻外,电感和电容也会对电路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也存在交流阻抗,分别为电感阻抗和电容阻抗。
3. 阻抗匹配阻抗匹配在电路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电路连接两个不同的子系统时,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有效性,需要将前级与后级的阻抗匹配。
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的反射、损耗以及传输效率下降。
阻抗匹配的目的是使电路中各个部分的阻抗相互匹配,以实现最大功率传递。
为了实现阻抗匹配,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添加补偿元件,二是调整电路参数。
4. 添加补偿元件添加补偿元件是实现阻抗匹配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电路连接的两个不同子系统之间,可以添加特定的电阻、电容或电感元件,以改变电路的总阻抗,并使其与相邻子系统的阻抗相匹配。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号的反射和损耗。
同时,补偿元件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比如频率响应、功耗等因素综合考虑。
5. 调整电路参数除了添加补偿元件,还可以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实现阻抗匹配。
比如,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容或电感元件的数值,以使得总阻抗与相邻子系统的阻抗相匹配。
这种方法可以在电路设计阶段进行,以确保信号的无损传输。
6. 阻抗匹配的应用阻抗匹配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中。
在无线通信中,天线与电路之间的阻抗匹配可以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减少信号丢失。
在音频系统中,阻抗匹配可以确保音频信号质量的高保真传输。
在电力传输中,阻抗匹配可以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高速adc 数字接口 阻抗
![高速adc 数字接口 阻抗](https://img.taocdn.com/s3/m/e5b7e5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c.png)
高速adc 数字接口阻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速ADC(模数转换器)是一种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电子设备,通常用于数字通信、图像处理、雷达和无线通信等应用中。
在高速ADC系统中,数字接口阻抗的设计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数字接口阻抗。
在一个高速ADC系统中,模拟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需要通过数字接口传输到后续处理器或存储器中。
这个数字接口的阻抗指的是该接口的输入和输出端的阻抗特性。
在设计数字接口阻抗时,需要考虑信号的传输速度、频率、波特率等因素,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高速ADC系统中常见的数字接口包括串行接口(如SPI、I2C、UART)和并行接口。
在设计这些接口的阻抗时,需要考虑信号线的匹配阻抗、信号线长度、信号线走线等因素。
较高的信号频率会导致信号线上的高频信号衰减加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信号线的阻抗,以减少信号传输时的功率损耗和信号失真。
在实际的高速ADC系统设计中,可采用一些方法来优化数字接口阻抗,例如使用阻抗匹配器、差分传输线、地与电源平面等。
阻抗匹配器可以帮助信号线与接口的阻抗匹配,减少信号的反射和衰减;差分传输线可以抑制信号线之间的串扰和噪声;地与电源平面可以提供稳定的参考电平和地平面,减少信号的干扰和波动。
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在设计高速ADC系统的数字接口阻抗时注意。
首先是信号线的走线布局要合理,尽量减少信号线的长度和弯曲,以减少信号传输时的延迟和失真;其次是要注意信号线与电源线、地线之间的距离和电磁干扰,尽量保持信号线与电源线、地线平行排布,减少互相干扰。
设计高速ADC系统的数字接口阻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信号的传输速度、频率、波特率等因素,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合适的数字接口阻抗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信号传输时的功耗和失真,是高速ADC系统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第二篇示例:高速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能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
ADCDAC选型与匹配电路设计解析
![ADCDAC选型与匹配电路设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b3b3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c.png)
ADCDAC选型与匹配电路设计解析ADC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和 DAC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是相互对应的数字与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器。
ADC是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器件。
DAC是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的模拟信号的器件。
在实际电路设计中,ADC和DAC的选型和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的性能和匹配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在选择ADC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分辨率:ADC的分辨率决定了它能够将输入模拟信号转化为多少个离散的数字值。
分辨率越高,数字信号的精度越高。
通常用位数来表示分辨率,比如8位、12位、16位等。
选择适合的分辨率需要根据系统的应用和要求来确定。
2.转换速率:ADC的转换速率指的是它每秒钟能够完成多少次模拟到数字的转换。
对于需要处理高速信号的系统,需要选择转换速率较高的ADC。
3.信噪比:信噪比是ADC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了ADC的输出中噪声和信号之间的比值。
信噪比越高,ADC的准确度也就越高。
4.电源电压:ADC的电源电压范围需要和系统的电源电压匹配,以确保正常工作。
在选择DAC的时候,类似的因素也需要考虑:1.分辨率:DAC的分辨率决定了它能够输出多少个不同的模拟输出值。
分辨率越高,输出的模拟信号精度越高。
2.转换速率:DAC的转换速率指的是它每秒钟能够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次数。
对于需要输出高速连续信号的系统,需要选择转换速率较高的DAC。
3.线性度:线性度是DAC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了DAC输出的模拟信号和输入的数字信号之间的精确匹配程度。
线性度越高,输出信号越准确。
4.输出电压范围:DAC的输出电压范围需要与系统的工作电压匹配,以确保输出信号在正确的范围内。
在实际设计中,除了选择合适的ADC和DAC,还需要考虑它们的匹配电路设计。
对于ADC,匹配电路通常包括前置放大器、滤波器和采样保持电路等。
ADC阻抗以及阻抗匹配
![ADC阻抗以及阻抗匹配](https://img.taocdn.com/s3/m/99a1b88c51e79b89680226e9.png)
我来大概概括一下ADC输入阻抗的问题:1:SAR型ADC这种ADC内阻都很大,一般500K以上。
即使阻抗小的ADC,阻抗也是固定的。
所以即使只要被测源内阻稳定,只是相当于电阻分压,可以被校正。
2:开关电容型,如TLC2543之类。
他要求很低的输入阻抗用于对内部采样电容快速充电。
这时最好有低阻源,否则会引起误差。
实在不行,可以外部并联一很大的电容,每次被取样后,大电容的电压下降不多。
因此并联外部大电容后,开关电容输入可以等效为一个纯阻性阻抗,可以被校正。
3:FLASH.html">FLASH型(直接比较型)。
大多高速ADC都是直接比较型,也称闪速型(FLASH),一般都是低阻抗的。
要求低阻源。
对外表现纯阻性,可以和运放直接连接4:双积分型大多输入阻抗极高,几乎不用考虑阻抗问题5:Sigma-Delta型。
这是目前精度最高的ADC类型,也是最难伺候的一种ADC。
重点讲一下要注意的问题:a.内部缓冲器的使用。
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必须有低阻源。
所以为了简化外部设计,内部大多集成有缓冲器。
缓冲器打开,则对外呈现高阻,使用方便。
但要注意了,缓冲器实际是个运放。
那么必然有上下轨的限制。
大多数缓冲器都是下轨50mV,上轨AVCC-1.5V。
在这种应用中,共莫输入范围大大的缩小,而且不能到测0V。
一定要特别小心!一般用在电桥测量中,因为共模范围都在1/2VCC附近。
不必过分担心缓冲器的零票,通过内部校零寄存器很容易校正的。
b.输入阻抗问题。
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在低阻源上工作良好。
但有时候为了抑制共模或抑制乃奎斯特频率外的信号,需要在输入端加RC滤波器,一般DATASHEET上会给一张最大允许输入阻抗和C和Gain的关系表。
这时很奇怪的一个特性是,C越大,则最大输入阻抗必须随之减小!刚开始可能很多人不解,其实只要想一下电容充电特性久很容易明白的。
阻抗匹配定义及实现简介
![阻抗匹配定义及实现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dbb736d4028915f814dc234.png)
1.阻抗的定义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的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阻抗常用Z表示,是一个复数,实部称为电阻,虚部称为电抗,其中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总称为电抗;阻抗的单位是欧姆。
阻抗的公式是:Z= R+j(ωL–1/(ωC))其中,负载是电阻、电感的感抗、电容的容抗三种类型的复物,复合后统称“阻抗”,写成数学公式即是:阻抗Z= R+j(ωL–1/(ωC))。
其中R为电阻,ωL为感抗,1/(ωC)为容抗。
(1)如果(ωL–1/ωC) > 0,称为“感性负载”;(2)反之,如果(ωL–1/ωC) < 0称为“容性负载”。
2.阻抗匹配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匹配条件包括:①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即它们的模与辐角分别相等,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无失真的电压传输。
②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的共轭值,即它们的模相等而辐角之和为零。
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最大功率。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轭匹配。
如果信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均为纯阻性,则两种匹配条件是等同的。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
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
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P=I2×R=[U/(R+r)]2×R=U2×R/(R2+2×R×r+r2)=U2×R/[(R-r)2+4×R×r]=U2/{[(R-r)2/R]+4×r}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
ad输入串联电阻
![ad输入串联电阻](https://img.taocdn.com/s3/m/b9d2a8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c.png)
ad输入串联电阻
在电子设计中,将电阻串联到信号线(如AD输入线)上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主要用于两个主要目的:信号衰减和阻抗匹配。
首先,电阻的串联可以用来衰减信号。
这在ADC(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尤为常见。
当信号源的内阻与ADC输入阻抗不匹配时,如果没有适当的阻抗匹配,信号源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反射,这可能导致信号失真。
通过在信号线上串联适当的电阻,可以调整信号的幅度,使其更适合ADC的输入范围。
其次,串联电阻也可以用于阻抗匹配。
在高频信号传输中,如果源阻抗、传输线阻抗和负载阻抗不匹配,信号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产生反射,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通过在传输线上串联适当的电阻,可以调整线的阻抗,使其与源和负载的阻抗相匹配,从而减少反射和信号损失。
然而,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并不总是直观的。
这通常需要详细的系统建模和仿真,以确定最佳的电阻值。
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电源电压、电流、热噪声、机械稳定性等。
虽然串联电阻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但它们也有缺点。
首先,它们会增加线路的电阻,这可能会增加功耗并产生热量。
其次,如果电阻值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或频率响应问题。
因此,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材料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虽然串联电阻在许多应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的使用需要仔细考虑和精确的设计。
在实施之前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模拟是至关重要的。
mcu adc 交流采样 运放电路设计
![mcu adc 交流采样 运放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ffde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0.png)
MCU ADC 交流采样运放电路设计一、背景介绍1. 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是指在单个集成电路中包括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端口,能够实现控制、调度和数据处理等功能的芯片。
MCU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例如家用电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2. 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ADC的精度和性能对于系统的整体性能非常重要,尤其在对于交流信号进行采样时,需要特别注意设计和选择合适的电路。
3. 交流信号是指信号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幅和频率都会发生变化的信号,常见的交流信号有声音、电压等。
采集和处理交流信号需要特殊的电路设计和算法。
二、MCU ADC 交流采样的需求1. 在许多应用中,需要对交流信号进行采样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例如音频处理、功率检测、医疗设备等。
MCU通常配备了内置的ADC,可以直接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和转换。
2. 对于交流信号的采样,需要注意信号的频率范围、采样率、信噪比等参数。
另外,需要设计合适的前端电路,滤除干扰信号、调节增益,并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运放)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常用于放大、滤波、比较、积分等电路功能。
在MCU ADC的交流采样中,运放电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对信号进行前置放大、滤波和阻抗匹配等处理。
三、MCU ADC 交流采样运放电路设计要点1. 信号放大:对于微小幅度的交流信号,需要使用运放进行前置放大,以提高信噪比和增强采样精度。
在选择运放时,需要考虑增益范围、输入输出阻抗、噪声等参数。
2. 滤波设计:交流信号常受到环境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需要设计滤波电路对信号进行滤除。
常用的滤波电路包括RC滤波器、巴特沃斯滤波器、莫尔斯滤波器等,需要根据实际信号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和参数。
常用视频信号接口与处理方法总结
![常用视频信号接口与处理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7a78530b1c59eef8c7b48d.png)
常用视频信号接口与处理方法总结刘学满2010-4-13 一、视频接口概述视频接口,从颜色空间、数字/模拟、分离/复合(适用于模拟信号)、并行/串行(适用于数字信号)、单端/差分等类别可以分为如下几种,见下表:二、模拟视频信号接口1.接口设计模拟信号由于其电压范围很小,如果接口电路设计不当,很可能造成最终的信号质量下降。
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阻抗匹配:通常为75Ω,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传输路径上的阻抗。
2)隔直电容:为了防止不同设备间地电压差对信号造成的影响,此电容不宜过大或者过小。
3)滤波网络:尽可能地消除低频和高频纹波。
4)地平面:根据理论,地平面分隔可以防止数字信号对模拟地干扰,但从实际经验来看,分隔成小的地平面后,实际上会造成环流(AD9883资料中有叙述)。
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用同一个地。
多层地平面,以及多打过孔,保持地电平的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5)PCB走线:等长是需要的,而且要确保三个器件经过不同的选择器/缓冲器之后的延时也相差不多,否则很难保证采样相位。
6)ESD保护:如果视频接口经常插拔,就需要加ESD保护二极管。
2.视频ADC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1)A/D是否支持交流耦合方式输入2)A/D内部是否有信号增益调整功能3)是否支持差分输入4)A/D内部是否有PLL等器件,采样相位是否可调整5)A/D输出的信号格式(24bit RGB,YCbCr)6)是否支持SOG或者SOY等同步信号输入模拟信号在A/D转换时,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1)调整黑电平位置和最大辐值,通常可以配置A/D芯片有关offset和gain的寄存器,经过此番调整之后,实际上是校准了RGB三色,同时提高了灰度等级。
2)调整PLL锁相环,以达到合适的采样频率,并保证PLL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均能稳定工作。
3)调整采样起始点和终止点,确保有效信号不丢失。
adc采样电阻并联电容的取值
![adc采样电阻并联电容的取值](https://img.taocdn.com/s3/m/9e2c76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5.png)
adc采样电阻并联电容的取值在分析ADC采样电路时,经常会遇到采样电阻与并联电容的问题。
在ADC中,采样电阻和并联电容是常见的电路元件,它们对ADC采样电路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下面将详细介绍ADC采样电阻和并联电容的取值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ADC的工作原理。
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是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一种装置或电路。
在实际应用中,模拟信号是连续的,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
ADC的目标就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数字电子设备的处理。
在ADC中,采样电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采样电路中的采样电阻用于将模拟信号与电容器连接起来,以便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电荷。
采样电阻的取值对ADC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采样电阻的取值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阻抗匹配:采样电阻的阻值应该与信号源的输出阻抗匹配,以最大限度地提取信号。
2.信号失真:采样电阻的阻值越小,信号源对电阻的负载效应也越小,从而减小了信号的失真。
3.噪声:采样电阻的阻值越大,其与并联电容的时间常数也就越大,可以减小由电压噪声引起的采样误差。
4.功耗:采样电阻的阻值越小,会引入更多的电流,从而增加了功耗。
一般来说,ADC采样电阻的阻值取决于信号源的输出阻抗和带宽。
对于低阻抗输出的信号源(如放大器),采样电阻的阻值可以选择较小的值,一般在几百欧姆到几千欧姆之间。
而对于高阻抗输出的信号源(如传感器),采样电阻的阻值可以选择较大的值,一般在几千欧姆到几十千欧姆之间。
此外,采样电路还需要与并联电容相结合使用。
并联电容的作用是存储电荷,以便于ADC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并联电容的取值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时间常数:并联电容与采样电阻的并联形成一个RC电路,时间常数决定了电容器充电或放电的速度。
时间常数越大,电容器充电或放电的速度越慢,可以减小由电压噪声引起的采样误差。
2.带宽:并联电容的取值还应考虑信号源的带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来大概概括一下ADC输入阻抗的问题:
1:SAR型ADC这种ADC内阻都很大,一般500K以上。
即使阻抗小的ADC,阻抗也是固定的。
所以即使只要被测源内阻稳定,只是相当于电阻分压,可以被校正。
2:开关电容型,如TLC2543之类。
他要求很低的输入阻抗用于对内部采样电容快速充电。
这时最好有低阻源,否则会引起误差。
实在不行,可以外部并联一很大的电容,每次被取样后,大电容的电压下降不多。
因此并联外部大电容后,开关电容输入可以等效为一个纯阻性阻抗,可以被校正。
3:FLASH.html">FLASH型(直接比较型)。
大多高速ADC都是直接比较型,也称闪速型(FLASH),一般都是低阻抗的。
要求低阻源。
对外表现纯阻性,可以和运放直接连接
4:双积分型大多输入阻抗极高,几乎不用考虑阻抗问题
5:Sigma-Delta型。
这是目前精度最高的ADC类型,也是最难伺候的一种ADC。
重点讲一下要注意的问题:
a.内部缓冲器的使用。
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必须有低阻源。
所以为了简化外部设计,内部大多集成有缓冲器。
缓冲器打开,则对外呈现高阻,使用方便。
但要注意了,缓冲器实际是个运放。
那么必然有上下轨的限制。
大多数缓冲器都是下轨50mV,上轨AVCC-1.5V。
在这种应用中,共莫输入范围大大的缩小,而且不能到测0V。
一定要特别小心!一般用在电桥测量中,因为共模范围都在1/2VCC附近。
不必过分担心缓冲器的零票,通过内部校零寄存器
很容易校正的。
b.输入阻抗问题。
SigmaDelta型ADC属于开关电容型输入,在低阻源上工作良好。
但有时候为了抑制共模或抑制乃奎斯特频率外的信号,需要在输入端加RC滤波器,一般DATASHEET上会给一张最大允许输入阻抗和C和Gain的关系表。
这时很奇怪的一个特性是,C越大,则最大输入阻抗必须随之减小!刚开始可能很多人不解,其实只要想一下电容充电特性久很容易明白的。
还有一个折衷的办法是,把C取很大,远大于几百万倍的采样电容Cs(一般4~20PF),则输入等效纯电阻,分压误差可以用GainOffset寄存器校正。
c.运放千万不能和SigmaDelta型ADC直连!前面说过,开关电容输入电路电路周期用采样电容从输入端采样,每次和运放并联的时候,会呈现低阻,和运放输出阻抗分压,造成电压下降,负反馈立刻开始校正,但运放压摆率(SlewRate)有限,不能立刻响应。
于是造成瞬间电压跌落,取样接近完毕时,相当于高阻,运放输出电压上升,但压摆率使运放来不及校正,结果是过冲。
而这时正是最关键的采样结束时刻。
所以,运放和SD型ADC连接,必须通过一个电阻和电容连接(接成低通)。
而RC的关系又必须服从5.c里面所述规则。
d.差分输入和双极性的问题。
SD型ADC都可以差分输入,都支持双极性输入。
但这里的双极性并不是指可以测负压,而是Vi+Vi-两脚之间的电压。
假设Vi-接AGND,那么负压测量范围不会超过-0.3V。
正确的接法是Vi+Vi-共模都在-0.3~VCC之间差分输入。
一个典型的
例子是电桥。
另一个例子是Vi-接Vref,Vi+对Vi-的电压允许双极性输入,信号传输过程中负载阻抗和信源内阻抗之间的特定配合关系。
一件器材的输出阻抗和所连接的负载阻抗之间所应满足的某种关系,以免接上负载后对器材本身的工作状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电子设备互连来说,例如信号源连放大器,前级连后级,只要后一级的输入阻抗大于前一级的输出阻抗5-10倍以上,就可认为阻抗匹配良好;对于放大器连接音箱来说,电子管机应选用与其输出端标称阻抗相等或接近的音箱,而晶体管放大器则无此限制,可以接任何阻抗的音箱。
匹配条件
①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即它们的模与辐角分别相等,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无失真的电压传输。
②负载阻抗等于信源内阻抗的共轭值,即它们的模相等而辐角之和为零。
这时在负载阻抗上可以得到最大功率。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轭匹配。
如果信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均为纯阻性,则两种匹配条件是等同的。
阻抗匹配是指负载阻抗与激励源内部阻抗互相适配,得到最大功率输出的一种工作状态。
对于不同特性的电路,匹配条件是不一样的。
在纯电阻电路中,当负载电阻等于激励源内阻时,则输出功率为最大,这种工作状态称为匹配,否则称为失配。
当激励源内阻抗和负载阻抗含有电抗成份时,为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负载阻抗与内阻必
须满足共扼关系,即电阻成份相等,电抗成份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这种匹配条件称为共扼匹配。
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史密夫图表上。
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着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覆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共轭匹配
在信号源给定的情况下,输出功率取决于负载电阻与信号源内阻之比K,当两者相等,即K=1时,输出功率最大。
阻抗匹配的概念可以推广到交流电路,当负载阻抗与信号源阻抗共轭时,能够实现功率的最大传输,如果负载阻抗不满足共轭匹配的条件,就要在负载和信号源之间加一个阻抗变换网络,将负载阻抗变换为信号源阻抗的共轭,实现阻抗匹配。
匹配分类
大体上,阻抗匹配有两种,一种是透过改变阻抗力(lumped-circuit matching),另一种则是调整传输线的波长(transmission line matching)。
要匹配一组线路,首先把负载点的阻抗值,除以传
输线的特性阻抗值来归一化,然后把数值划在史密夫图表上。
1.改变阻抗力把电容或电感与负载串联起来,即可增加或减少负载的阻抗值,在图表上的点会沿著代表实数电阻的圆圈走动。
如果把电容或电感接地,首先图表上的点会以图中心旋转180度,然后才沿电阻圈走动,再沿中心旋转180度。
重复以上方法直至电阻值变成1,即可直接把阻抗力变为零完成匹配。
2.调整传输线由负载点至来源点加长传输线,在图表上的圆点会沿著图中心以逆时针方向走动,直至走到电阻值为1的圆圈上,即可加电容或电感把阻抗力调整为零,完成匹配。
阻抗匹配则传输功率大,对于一个电源来讲,当它的内阻等于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此时阻抗匹配。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如果是高频的话,就是无反射波。
对于普通的宽频放大器,输出阻抗50Ω,功率传输电路中需要考虑阻抗匹配,可是如果信号波长远远大于电缆长度,即缆长可以忽略的话,就无须考虑阻抗匹配了。
阻抗匹配是指在能量传输时,要求负载阻抗要和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等,此时的传输不会产生反射,这表明所有能量都被负载吸收了。
反之则在传输中有能量损失。
高速PCB布线时,为了防止信号的反射,要求是线路的阻抗为50欧姆。
这是个大约的数字,一般规定同轴电缆基带50欧姆,频带75欧姆,对绞线则为100欧姆,只是取个整而已,为了匹配方便。
何为阻抗
阻抗从字面上看就与电阻不一样,其中只有一个阻字是相同的,而
另一个抗字呢?简单地说,阻抗就是电阻加电抗,所以才叫阻抗;周延一点地说,阻抗就是电阻、电容抗及电感抗在向量上的和。
在直流电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有电阻,只是电阻值的大小差异而已。
电阻小的物质称作良导体,电阻很大的物质称作非导体,而最近在高科技领域中称的超导体,则是一种电阻值几近于零的东西。
但是在交流电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意即抵抗电流的作用。
电容及电感的电抗分别称作电容抗及电感抗,简称容抗及感抗。
它们的计量单位与电阻一样是欧姆,而其值的大小则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系,频率愈高则容抗愈小感抗愈大,频率愈低则容抗愈大而感抗愈小。
此外电容抗和电感抗还有相位角度的问题,具有向量上的关系式,因此才会说: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高频电路的阻抗匹配由于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于非线性状态,所以线性电路和阻抗匹配(即:负载阻抗与电源内阻相等)这一概念不能适用于它。
因为在非线性(如:丙类)工作的时候,电子器件的内阻变动剧烈:通流的时候,内阻很小;截止的时候,内阻接近无穷大。
因此输出电阻不是常数。
所以所谓匹配的时候内阻等于外阻,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高频功率放大的阻抗匹配概念是:在给定的电路条件下,改变负载回路的可调元件,使电子器件送出额定的输出功率至负载。
这就叫做达到了匹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