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述-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主要特征?A.客观性B.主观性C.规范性D.强制性正确答案是:D.强制性。

会计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主观性和规范性。

客观性是指会计工作应依据客观的经济事项和法规进行,不受主观意志的干扰;主观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职业经验进行决策;规范性是指会计工作应依据会计制度和法规进行,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而强制性并不是会计的主要特征。

2、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目标?A.提供决策信息B.监督经济活动C.维护企业利益D.参与企业决策正确答案是:C.维护企业利益。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信息、监督经济活动和参与企业决策,而不是维护企业利益。

会计作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提供财务信息来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而不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

维护企业利益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不是会计的目标。

因此,选项C不是会计的目标。

3、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基本职能?A.核算B.监督C.分析D.审查正确答案是:D.审查。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而分析是会计的扩展职能。

审查不属于会计的职能,它通常是由审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的。

因此,选项D不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会计的基本特征?A.政策性B.客观性C.主观性D.规范性E.强制性F.灵活性G.稳定性H.保密性I.公开性J.专业性K.技术性L.创造性M.时效性N.连续性O.分期性P.统一性Q.可比性R.可验证性S.可说明性正确答案是:BCDFGHJKLNOPQ。

客观性和主观性是会计的两大基本特征。

政策性和规范性也是会计的重要特征。

灵活性、连续性、分期性、统一性、可比性、可说明性和可验证性也是会计的重要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是BCDFGHJKLNOPQ。

在商业活动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分类、核算、报告和监督,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的课后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的课后答案
3.构成信息系统的要素有:硬件、软件、数据/信息、人(用户)、过程(处理)、通信。
4.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强大的存储能力;自动功能;网络与通信能力等。
5.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内容是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方面有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软件方法学和软件工程、人机交互等;应用方面有数值与符号计算、数据库、信息处理、人工智能、机器人、图形学、组织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等。
12.一个正数的原码和它的真值相同,负数的原码为这个数真值的绝对值,符号位为1。反码的定义是:一个正数的反码等于它的原码;一个负数的反码,最高位(符号位)为1,其余各位按位求反。补码的定义是:一个正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原码;一个负数的补码等于它的反码加上1(从最低位上加1,并考虑进位,但进位不改变符号位)。
(1100.0101)2=1×23+1×22+0×21+0×20+0×2-1+1×2-2+0×10-3+1×2-4 (100111.0001)10=1×25+1×22+1×21+1×20+1×2-4
7.1010B=10D 110111B=55D 10011101B=157D 0.101B=0.625D 0.0101B=0.3125D 0.1101B=0.8125D
6.多媒体信息交互处理所需的硬件设备是在普通PC机的基础上,再包括:高性能的CPU(带有多媒体扩展指令MMX);快速、大容量的内存;声卡;显卡;视频卡和质量较高的显示器;CD-ROM或DVD-ROM驱动器;扫描仪;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等外围设备。多媒体信息处理所需的软件有: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创作软件和应用软件,如图像处理、音乐处理、演示文稿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处理等。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概述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简要分析管理学的主要特征答:(1)综合性。

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有效管理活动需要灵活的运用管理技能,具备艺术性的特点,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不精确性。

由于管理对象人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2.简述管理的必要性答:1.通过管理实现组织目标;2.通过管理发挥组织功能;3.通过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4.现代化大工业生产需要管理;5.没有管理组织无法进行有效活动;6.没有管理人类就无法征服自然;7.没有管理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

3.简要分析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答:经营与管理既有一致性,又有所区别。

从产生过程来看,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经营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从应用范围来看,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而经营则只适用于企业;从要达到的目的来看,管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而经营则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两者的内容构成看,企业经营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

从企业的角度看,管理不包括经营,而经营包括管理。

企业经营比企业管理范围更广、内容更复杂,层次也更高。

二、填空1.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目的)、(载体)。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客体是(所有资源)、载体是(组织)、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科学性与艺术性)、(不精确性)。

4.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5.管理学首先是一门科学,这是因为它确实具有科学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性)、(理论系统性)、(真理性)、(发展性)。

三、选择1.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ABCD)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创新2.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BCD)。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1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连通性就是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就是指资源共享。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送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续接,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优选)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述测试及答案

(优选)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述测试及答案

C.预算、控制、计划
D.预测、决策、控制
3.会计核算和监督所运用的主要计量尺度是( B )。
A.实物量度
B.货币量度
C.劳动量度
D.空间量度
4.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具体表现为( D )。
A.会计要素
B.会计科目
C.各种经济业务
D.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
5.按照会计法的规定,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是
(C
)。
A.管理
B.计量、记录
C.分析、检查
D.复式记账
18.世界上第一部系统阐述有关簿记和借贷记账法的著
作是( C )。
A.《周礼·天官编》
B.《大和国计》
C.《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D.《孟子正义》
19.会计机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处理会计工作
的 ( A ) 部门。
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登记工作的是
( C )。
A.会计主管人员
B.记账人员
C.出纳人员
D.成本核算人员
13.确定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及编制说明的会计法规
制度是( B )。 A.会计法
B.企业会计准则
C.企业会计制度
D.企业财务通则
14.在集中核算方式下,厂(公司)级以外的会计组织或
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是( A )。
A.货币计量
B.管理会计的产生
C.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 D.计算机在会计
上的应用
❖6.会计工作组织形式视企业具体情况可分为 ( C ) 。
A.总括核算与明细核算 B.车间核算与企业核算
C.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 D.综合核算与非综合核算
7.会计对象是 ( D ) 。
A.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答案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答案

第一章会计概述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计人员在填写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只需重新编制,不需用其他方法更正。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通用凭证是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如某省(市)印制的在该省(市)通用的发货票、由人民银行制作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印制的全国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选项ABD都属于专用凭证。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货币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如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会计目标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在发生实际行为的时候确认收入或费用。

本题中,在11月份实际发生销售行为,所以应该在11月份确认为收入。

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CD体现的是收付实现制。

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1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微机原理习题集答案

微机原理习题集答案

第1章 概述1.电子计算机主要由.电子计算机主要由 运算器运算器 、 控制器控制器 、 存储器存储器 、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 和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 等五部分组成。

等五部分组成。

等五部分组成。

2. 运算器运算器 和 控制器控制器 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被称作CPU CPU。

3.总线按其功能可分.总线按其功能可分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 、 地址总线地址总线 和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 三种不同类型的总线。

三种不同类型的总线。

4.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总线称为.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总线称为 系统总线(或通信总线)系统总线(或通信总线) ;用于连接微型机系统内各插件板的总线称为系统内总线(板级总线) ; CPU 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称为内部连接各寄存器及运算部件之间的总线称为 内部总线内部总线 。

5.迄今为止电子计算机所共同遵循的工作原理是迄今为止电子计算机所共同遵循的工作原理是 程序存储程序存储 和 程序控制程序控制 的工作原理。

的工作原理。

这种原理又称这种原理又称为 冯·诺依曼型冯·诺依曼型 原理。

原理。

第3章 微处理器及其结构1.8086/8088 CPU 执行指令中所需操作数地址由执行指令中所需操作数地址由 EU EU EU 计算出计算出计算出 16 16 16 位偏移量部分送位偏移量部分送位偏移量部分送 BIU BIU BIU ,由,由,由 BIU BIU BIU 最后最后形成一个形成一个 20 20 20 位的内存单元物理地址。

位的内存单元物理地址。

2.8086/8088 CPU CPU在总线周期的在总线周期的在总线周期的T1 T1 T1 时刻,用时刻,用时刻,用A19/S6A19/S6A19/S6~~A16/S3 A16/S3 输出输出输出 20 20 20 位地址信息的最高位地址信息的最高位地址信息的最高 4 4 4 位,而在位,而在其他时钟周期,则输出其他时钟周期,则输出 状态状态 信息。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概述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概述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概述试题及答案1.下列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显著性和潜在性(正确答案)B.广泛性和启蒙性C.综合性和整合性D.趣味性和游戏性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五个领域。

() [单选题] *A.音乐B.美术C.艺术(正确答案)D.泥塑3.下列不属于幼儿语言教育内容要求的是() [单选题] *A.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B.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C.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说好地方方言(正确答案)D.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4.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这体现了幼儿教育中()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单选题] *B.科学(正确答案)C.社会D.语言5.幼儿对自身安全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属于()的教育内容() [单选题] *A.科学领域B.语言领域C.社会领域D.健康领域(正确答案)6.幼儿园教育活动按特征分类可分为生活活动、区域活动和()。

[单选题] *A.教育活动(正确答案)B.体育活动C.教学活动D.美术活动7.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包括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班级周工作计划、班级一日活动计划和单项活动计划。

[单选题] *A.家长会工作计划B.运动会工作计划C.半日活动计划D.班级月工作计划(正确答案)8.一份完整的教学活动计划应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评价五个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B.活动小结C.活动过程(正确答案)D.活动延伸9.目前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提倡的学习方式是()。

[单选题] *A.接受式学习B.探究式学习(正确答案)C.体验式学习D.合作式学习10.教师在确定了“认识青蛙”的活动目标后,又因为幼儿对蚯蚓更感兴趣而做了调整,这种做法反映了() [单选题] *A.教师太随意,不负责B.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正确答案)C.要科学分解教育目标D.教育目标要涵盖全面11.教师组织幼儿思考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活动采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A.示范法B.讨论法(正确答案)C.观察法D.讲解法12.不属于讲述法运用要点的是() [单选题] *A.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讲述及时给予鼓励B.讲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C.讲述要用儿童化语言让幼儿听懂D.幼儿讲述时教师要多加指点(正确答案)13.在数学活动《可爱的图形》中,幼儿自己尝试将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此环节采用() [单选题] *A.游戏法B.操作法(正确答案)C.示范法D.表达法14.一教师在讲述春天时,赞同并肯定了幼儿“打雷后就一定会下雨”的说法,这违背了() [单选题] *A.教育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正确答案)D.动静交替原则15.雨后天空出现了彩虹,教师不失时机的组织幼儿观看,体现了教育活动的()特点。

《通风工程》第 2 版(58857)习题参考答案

《通风工程》第 2 版(58857)习题参考答案

《通风工程》第2版(58857)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概述1.粉尘、有害蒸气和气体对人体有何危害?答:(1)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引起尘肺病。

一般粉尘进入人体肺部后,可引起各种尘肺病。

有些非金属粉尘如硅、石棉、炭黑等,由于吸入人体后不能排除,将变成硅肺、石棉肺或尘肺。

②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有些毒性强的金属粉尘(铬、锰、镉、铅、镍等)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中毒以致死亡。

例如,铅使人贫血,损伤大脑;锰、镉损坏人的神经、肾脏;镍可以致癌;铬会引起鼻中隔溃疡和穿孔,以及肺癌发病率增加。

此外,它们都能直接对肺部产生危害。

如吸入锰尘会引起中毒性肺炎;吸入镉尘会引起心肺功能不全等。

(2)有害气体和蒸气对人体的危害根据气体(蒸气)类有害物对人体危害的性质,大致可分为麻醉性、窒息性、刺激性、腐蚀性等四类。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气体(蒸气)对人体的危害:①汞蒸气(Hg)汞蒸气是一种剧毒物质。

即使在常温或0℃以下汞也会大量蒸发,通过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人体后便发生中毒反应。

急性汞中毒主要表现在消化器官和肾脏,慢性中毒则表现在神经系统,产生易怒、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病症,或造成营养不良、贫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职业中毒以慢性中毒较多。

②铅(Pb)铅蒸气在空气中可以迅速氧化和凝聚成氧化铅微粒。

铅不是人体必需的元素,铅及其化合物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人体后,再由血液输送到脑、骨骼及骨髓各个器官,损害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贫血。

铅对神经系统也将造成损害,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

儿童经常吸入或摄入低浓度的铅,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产生行为异常。

③苯(CH)苯属芳香经类化合物,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

苯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有的作为原料用于燃料工业和农药生产,有的作为溶剂和黏合剂用于造漆、喷漆、制药、制鞋及苯加工业、家具制造业等。

苯蒸气主要产生于焦炉煤气及上述行业的生产过程中。

苯进入人体的途径是呼吸道或从皮肤表面渗人。

数据通信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 (1~3章)答案

数据通信原理(第2版)课后习题 (1~3章)答案

《数据通信原理》(毛京丽等编著,年第二版)习题解答()1-1 数据通信的定义是什么?画出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框图,并说明其三大组成部分。

答:数据通信的定义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它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见教材图—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中央计算机系统、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三大部分组成。

数据终端设备:DTE相当于人和机器(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数据电路: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传输线路)及其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组成。

数据电路位于DTE与计算机系统之间,它的作用是为数据通信提供数字传输信道。

传输信道包括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

DCE是DTE与传输信道的接口设备。

调制解调器(modem)是最常见的DCE,它是调制器和解调器的结合。

中央计算机系统:中央计算机系统由通信控制器、主机及其外围设备组成,具有处理从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信息,并将处理结果向相应的数据终端设备输出的功能。

通信控制器(或前置处理机)是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控制与远程数据终端设备连接的全部通信信道,接收远端DTE发来的数据信号,并向远端DTE发送数据信号。

主机又称中央处理机,由中央处理单元(CPU)、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其他外围设备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处理。

1-2 什么是数据电路?它的功能是什么?数据电路与数据链路的关系是什么?答: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及其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组成,它的作用是为数据通信提供数字传输信道。

数据电路加上两端的传输控制器构成数据链路。

1-3 设数据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如果采用电平传输,试求数据传信速率和调制速率。

解:,调制速率20072010.09P312DTE DCE 833106S 8 T=83310-6s M=8N Bd =1/T=1200Bd第章概述习题及解答1 l l l l l l l •~•~数据传信速率=/1-4什么是单工、半双工、全双工数据传输?答:单工传输——传输系统的两端数据只能沿单一方向发送和接收。

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述 测试及答案

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述 测试及答案
第一章 概述 测试
判断正误题一
1.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是会计的主要特点。( 2.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工作的内容。(

)
×)
3.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 和监督的内容。( √ ) 4.会计人员有权参与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 参加有关的生产经 营管理会议。( √ )
8.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情节严重者,应由 ( D ) 。 A.所在单位吊销会计证 B.会计学会吊销会计证 C.工商局吊销会计证 D.发证机关吊销会计证 9.( A ) 的任免,应当经过上级主管单位同意。 A.会计主管人员 B.会计师 C.助理会计师 D.高级会计师 10.采用非集中核算组织形式, ( C ) 工作由厂部会计部门 进行。 A.材料明细核算 B.填制原始凭证 C.总分类核算 D.登记明细账 11.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C )。 A.全部经济活动 B.商品运动 C.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D.财产物资运动
5.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 计法规的依据,也 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 )
6.企业的出纳人员除了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外,还可以兼任银行存款余额 调节表的核对工作。 ( ×) 7.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 ) 8.核算是监督的延续和深化,而监督是核算的基础。 ( ×) 9.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任职资 格。 ) ×( 10.监督是核算的基础,而核算则是监督的延续和深 化。( × )
9.属于会计人员主要职责的有( ABDE )。 A.进行会计核算 B.拟定本单位办理会计事务的具体办法 C.决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D.实行会计监督 E.编制预算和财务计划 10.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的( ACD )环节。 A.资金投入 B.资金周转 C.资金退出 D.资金分配 E.资金来源 11.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一般包括( ABCD )。 A.制定会计法规制度 B.设置会计机构 C.配备会计人员 D.会计档案的保管 E.生产计划的制定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导论 第2版第一章课后答案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导论 第2版第一章课后答案
然而信息化在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及消极后果,主要体现在:(1)各国的信息网络化水平目前还很不平衡;(2)信息泛滥、信息污染;(3)知识产权侵权;(4)信息犯罪;(5)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1-7简述你所使用或了解的信息技术应用热点。
答:量子计算机、5G通信、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等方面,根据个人理解情况回答。
1-4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主要技术?它的发展趋势怎样?
答: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是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的各种技术之和。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1)核心技术是光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在经历电子、光电子发展之后,会逐渐步入以光子学为研究和发展重点的新阶段。(2)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未来集成电路产品的集成度会更高,芯片面积会更大,特征尺寸会更小,系统会更加完善。(3)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大容量方向发展。(4)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
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物理表现,信息是消息的内涵。
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与消息相对应的物理量,是消息的物理载体。信号携带信息,但不是信息本身。
信息不同于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并可以鉴别的符号,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数据是信息记录的基础,信息一般通过数据来表示,信息加载在数据之上,并对数据做出具有含义的解释。
答: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仿生学、系统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而形成的。
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纳为:(1)探讨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2)研究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3)阐明信息感知、识别、变换、传递、存储、检索、处理、再生、表示、施效(控制)等过程的一般规律;(4)揭示利用信息来描述系统和优化系统的方法和原理;(5)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的机制和途径。

计算机网络1-3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1-3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 P1第二段,三种网络各自提供的服务及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技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分割成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后,就构成了分组。

分组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的优点: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缺点:电路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利用率低。

信息传输延迟小,就给定的连续路由来说,传输延迟是固定不变的。

信息编码方法、信息格式以及传输控制程序来都不受限制,即可向用户提供透明的通路。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缺点:是延迟长。

分组交换的优点:分组动态分配带宽,且对网络逐段占用,提高通信线路使用效率。

分组独立选择路由,使结点之间数据交换比较灵活。

分组大大压缩结点所需的存储容量,也缩短了网络延时。

较短的报文分组比较长的报文可大大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传输可靠性。

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较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当网络通信量大时,这种时延也可能会很大。

同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习题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使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习题1-0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能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P3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习题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概述

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概述

第1章概述1、简述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模型。

答: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模型是:待执行的程序从外存装入到内存中,CPU从内存中逐条地取程序中的指令执行;程序执行中所需要的数据从内存或从外设中获得,程序执行中产生的中间结果保存在内存中,程序的执行结果通过外设输出。

2、简述寄存器、内存以及外存的区别。

答:寄存器主要用于记录下一条指令的内存地址、当前指令的执行状态以及暂时保存指令的计算结果供下一(几)条指令使用,其作用主要是减少访问内存的次数,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内存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内存由许多存储单元构成,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对存储单元的访问是通过其地址来进行的,与寄存器相比,内存的容量要大得多,但指令访问内存单元所花费的时间比访问寄存器要多得多。

外存是大容量的低速存储部件,用于永久性地存储程序、数据以及各种文档等信息,存储在外存中的信息通常以文件形式进行组织和访问,外存储了在容量和速度上与内存不同,另一个区别在于内存中存储的是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正在使用的数据,外存中存储的则是大量的、并非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3、CPU能执行哪些指令?答:CPU所能执行的指令通常有:算术指令:实现加、减、乘、除等运算。

比较指令:比较两个操作数的大小。

数据传输指令:实现CPU的寄存器、内存以及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执行流程控制指令:用于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内存地址,包括转移、循环以及子程序调用/返回等指令。

4、什么是软件?软件是如何分类的?答: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以及有关的文档。

程序是对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数据)与处理规则(算法)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人理解程序所需的资料说明,供程序开发与维护使用。

软件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居于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的一级,它与具体的应用领域无关,其他软件一般要通过系统软件发挥作用,如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

支撑软件是指支持软件开发与维护的软件,一般由软件开发人员使用,如软件开发环境就是典型的支撑软件。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习题集一、选择题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 ___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B. 路由器C. 城域网D. 电话交换网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 ____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B. 多协议路由器C. 操作系统D. 自治计算机3.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技术的产物;A.通信技术 B.电子技术 C.工业技术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_______ 。

A. 结构关系B. 主从关系C. 接口关系D. 层次关系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_______ 。

A. Internet技术B. 接入网技术C. 局域网技术D. 分组交换技术1.B2.D3.A4.A5.B二、选择1.在OSI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 _______ 。

A. 物理层B. 应用层C. 数据链路层D. 传输层2.在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_______ 。

A. 帧B. 报文C. 分组D. 比特序列3.在TCP/IP参考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_______ 。

A. 主机-网络层B. 互联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4.在TCP/IP协议中,UDP协议是一种 _______ 协议。

A. 主机-网络层B. 互联网络层C. 传输层D. 应用层1.D2.A3.B4.C三、简答题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计算机网络凡是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遵循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软硬件设备互连,以实现交互通信,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的系统.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与功能也是不同的。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大学计算机导论第1章 概述(答案)

大学计算机导论第1章 概述(答案)

第1章概述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C3.D4.B5.A6. B7. CD8.C9.A 10. ABC11.A 12.C 13.B 14.B 15. A16.A 17.C 18.A 19. ABC 20.B21.ABCD 22.C 23. ABCDE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石子计数的过程早上放10头牛出去,就拿10颗小石子表示,晚上牛回来清数时,就以小石子的数量来逐个进行清点,看看是否一致。

2.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按照采用的电子器件划分,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其主要特征是逻辑器件使用了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

第一台计算机需要工作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如果希望它处理什么事情,需要把线路重新连接接,把成千上万的线重新焊接。

1949年发明了可以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编程,可存储信息和自动处理信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运算速度低、存储容量小、可靠性低。

几乎没有什么软件配置,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尽管如此,第一代计算机却奠定了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二进制、自动计算及程序设计等,对以后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机型有:ENIAC、IBM650(小型机)、IBM709(大型机)等。

2.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其主要特征是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芯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部件,利用I/O处理机提高了输入输出能力。

这不仅使得计算机的体积缩小了很多,同时增加了机器的稳定性并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计算机的功耗减小,价格降低。

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复杂性。

除应用于科学计算外,它还开始应用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食品添加剂阶段考试答案

食品添加剂阶段考试答案

第一章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

A、食品安全B、食品添加剂C、食品卫生D、食品营养强化剂2、毒理学评价通常分为()个阶段的不同试验。

A、3B、2C、5D、43、N001属于()。

A、酶制剂B、合成香料C、天然香料D、食品营养强化剂二、多项选择题()属于食品添加剂功能分类。

A、天然食品添加剂B、防腐剂C、乳化剂D、甜味剂三、填空题1、LD50是指()。

2、ADI是指()。

3、FAO/WHO是()。

4、FDA是指()。

四、判别题()1、食品营养强化剂属于食品添加剂。

()2、食品添加剂按安全评价分为A、B、C三类。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C二、多项选择题B.C.D三、填空题1、半数致死量2、每日容许摄入量3、联合国食品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4、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四、判别题1、×2、√第二章防腐剂一、单项选择题1、防腐剂是属于()防腐方法。

A、化学B、物理C、增效D、加热2、糖渍、腌渍是属于()防腐方法。

A、化学B、物理C、增效D、加热3、()防腐效果最好。

A、对羟基苯甲酸甲酯B、对羟基苯甲酸乙酯C、对羟基苯甲酸丁酯D、对羟基苯甲酸庚酯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食品防腐剂。

A、苯甲酸B、山梨酸C、没食子酸丙酯D、乳酸链球菌素2、()属于生物防腐剂。

A、乳酸链球菌素B、苯甲酸钠C、苯乳酸D、纳他霉素三、判别题()1、苯甲酸钠可用作肉制品防腐剂。

()2、苯甲酸钠的毒性低于山梨酸钾。

()3、对羧基苯甲酸乙酯的防腐效果不受pH限制。

()4、乳酸链球菌素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四、简答题简要阐述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D二、多项选择题1、A.B.D2、A.C.D三、判别题1、×2、×3、×4、√四、简答题答: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可简单地概述为:1)干扰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功能2)干扰微生物的遗传机制3)蛋白质变性4)干扰微生物细胞内部酶的活力第三章抗氧化剂一、多项选择题1、()是抗氧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概述
一、单选题
CBBCD CDBCB CADDD ADBAB
二、填空题
1.传播时延、发送时延。

2.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3. ____电路交换____、___报文交换___和___分组交换___。

4. _语义、__语法与____时序。

5. ARPANET。

6. RFC 。

7.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8.客户/服务器(C/S)和对等方式(P2P)。

9.存储转发。

10.网络协议。

11.网络的体系结构。

12.服务访问点SAP 。

13.TCP/IP
三、综合题
1.比较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TCP/IP协议实现网络互联的关键思想是什么?计算机网络协议为什么需要分层?为什么协议不能设计成100%可靠的?
参考答案:
(1)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OSI更好的区分了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因此比TCP/IP具有更好的隐藏性,能够比较容易的进行替换;OSI是先有的模型的概念,然后再进行协议的实现,而TCP/IP是先有协议,然后建立描述该协议的模型;层次数量有差别;TCP/IP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OSI不支持网络互连;OSI在网络层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而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通信,而TCP/IP在网络层仅有一种通信模式(无连接),但在传输层支持两种模式。

(2)实现网络的互连,其关键的思想是在底层物理网络与高层应用程序和用户之间加入中间层次,屏蔽底层细节,向用户提供通用一致的网络服务。

在用户看来,整个互联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在物理上由很多使用不同标准的各种类型的网络互连而成,但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网络,提供通用一致的网络服务。

(3)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分层”可将复杂的协调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更易于研究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及有关的同步问题,称为协议。

分层后,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4)设某协议要求达到100%可靠,需要A和B双方交换信息共N次,而这N次交换信息都是必不可少的。

假定第N此交换的信息是从B发送给A,要求A确认,若不需要A的确认,则表示B发送这个信息丢失了或出现差错都不要紧。

那么B发送的这个信息就可以取消,因而这个协议就只需要A和B交换信息N-1次而不是N此。

这就和原有的假定不符。

如果B发送的这个最后的信息是需要A加以确认的,那么这个协议需要A和B交换信息的次数就不是N次,而是N+1次。

但这就和原来假定的“双方交换信息共N次”相矛盾。

这样就反证了协议不能设计成100%可靠的。

2.长2km、数据传输率为10Mbps的基带总线LAN,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试计算:
1000比特的帧从发送开始到接收结束的最大时间是多少?
解:T1=2000/200=10μs t2=1000/(10×1000000/1000000)=100μs
T=100+10=110μs
3.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含义?
答: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资源子网由用户计算机系统及其用于共享的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组成,是网络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

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提供通信服务。

通信子网是由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组成的数据通信系统,用于完成数据的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任务。

4.报文交换具有哪些特征?
报文交换具有下列特征:
(1) 源站A和目标站E在通信时不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路。

(2) 与电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没有建立线路和拆除线路所需的等待和时延。

(3) 线路利用率高,节点间可根据线路情况选择不同的速度传输,能高效地传输数据。

(4) 要求节点具备足够的报文数据存放能力,一般节点由微机或小型机担当。

(5)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每个节点在存储转发中,都进行差错控制,即检错、纠错。

(6) 缺点:由于采用了对完整报文的存储/转发,节点存储/转发的时延较大,不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