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四、本册教材的具体修改如下:
1、对高度浓缩的内容适当展开和补充,有的甚至重写。 2、增加了一些地理内容 。 3、增加了一些学生活动。 4、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史内容的联系。 5、进一步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6、适当补充了一些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7、增加了一些图片,主要是地图和照片。
五、知识体系
六、从村落到城市 问题:设想一下假如你生活在一万年前,生产工具进步了,农 业出现了,你还愿意过居无定所,四处采集的日子吗? 教师在这里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预计可能会出现几种答案。 然后对课文进行讲述。并梳理线索: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建造房屋,开始定居——形成村落 (文明的前奏)——城市的出现(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 本课知识点: 最早的城市: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北非、西亚。 文明时代的标志:农业、金属器、城市、国家等新事物的出现 文明的发祥地:北纬20°—40°之间的农耕地带。 提示:P5《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图非常重要,要求 学生一定要会读图、填图。后面课文的学习会多次用到此图。
约20万年前,人类从猿人向现代人过渡。 约5万年前,人类祖先的体制形态已于我们没有差别, 人种形成,三大人种都由猿人脱胎而来。 科学观点:人类有共同的祖先 建议:这一框教师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和《知识窗》,将森 林古猿、能人、现代人、人种的概念、特征讲清楚。可结 合中国史中的元谋人、北京人讲解,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课 文p3《公元1500年世界人种的大致分布图》掌握世界三 大人种的名称及分布的位置。《活动区》的内容可放在课 下完成。
示“古埃及农业图”、“古埃及收割图”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图中的收割者,请你向我们讲述一下你们是 如何利用尼罗河发展农业的? 课件示希罗多德对古埃及农业生产的描述语, 过渡: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公元前4000年中 期,埃及文明诞生了。 问题:埃及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吗?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打开埃及之门” 板书:打开埃及之门 公元前6世纪埃及文明开始衰落 商坡良成功破译罗塞塔碑上的象形文字 埃及建立世界史上最早的统一国家:前3100年 过渡: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金字塔,由金字塔到法老 到古埃及的社会结构。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九年级历史和社会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社会知识则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在九年级,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历史和社会的知识点,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重要内容。
1. 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回顾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
古代的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都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们的陵墓给了我们对古代统治者生活的了解;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哲学思想则在今天的政治和文化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罗马的法律体系和公共建设对我们的社会和法律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除了古代文明,九年级的历史课程还将介绍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例如,我们会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探讨这些战争对世界秩序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我们还将学习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探究这些事件对东欧国家和全球关系的重大转变。
3.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九年级的社会课程将聚焦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们将学习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建国过程,探究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4. 社会经济管理与全球化除了历史,社会科学知识也包括经济、政治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九年级的社会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社会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我们将研究公司的组织结构,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策略。
我们还会深入探讨全球化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了解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和政治的挑战。
5. 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科学还包括对社会问题的研究。
九年级的社会学课程将帮助我们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可能会研究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城市化带来的挑战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社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在九年级上学期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历史与社会知识,让大家对这门课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明,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中,学生们将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古代文明两个方面。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文化,探索最早的华夏文明,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学习到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孔子、老子等的思想与贡献。
而在世界古代文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了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通过了解这些早期文明的发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二、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学生们将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如秦汉、南北朝、唐宋等时期。
此外,还将深入学习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时期,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变革和发展,理解其中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规律。
三、地理与社会地理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在九年级上册的地理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地球与地球运动、大气与水圈、地表与地壳构造、人口与资源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地理知识,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会与法治社会与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九年级上册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到社会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学生们将了解到法律的作用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社会与法治,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培养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社会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社会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社会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与社会:这部分主要介绍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社会形态的演变。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并能够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特点。
2. 政治制度:这部分主要介绍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包括专制制度、民主制度、共和制度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制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理解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经济生活:这部分主要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生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理解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能够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4. 文化传承:这部分主要介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等。
学生需要了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5. 人与社会:这部分主要介绍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人的社会性、社会角色、社会交往等。
学生需要了解人的社会性,理解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并能够分析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上是社会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巩固,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第1课时《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教案设计
存在主要问题:
1. 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某些环节过于紧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苏联改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苏联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苏联改革的影响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书籍:《苏联历史》、《苏联的改革与发展》、《斯大林模式研究》等。
(2)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苏联改革与发展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以加深对苏联历史的理解。
(3)影像资料:推荐学生观看与苏联历史相关的纪录片、电影,如《苏联的解体》、《改革之路》等。
过程:
讲解苏联发展与改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事件和改革措施。
详细介绍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影响,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苏联改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联改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苏联改革案例进行分析。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模拟苏联经济改革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改革带来的变化。
(3)游戏:设计有关苏联历史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苏联改革的过程及其影响。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新中国的成立与土地改革(一)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重大事件(标志):开国大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新的政治协议会议。
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北平改为北,作为首都。
国旗: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3、新中国成立的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1、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2、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3、意义:(1)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4. 性质: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1.目的、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3.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组成的中朝联军(总司令:彭德怀);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6.意义:1)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打击国内外反动派的气焰。
7.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8.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
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两弹一星”。
(一)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精编精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精编精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几大文明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的几大文明,包括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中原地区的周文化等。
通过了解这些文明的特点和贡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郡县制度等,了解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如何管理国家和社会。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与交往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与交往。
通过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了解各个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包括丝绸之路的开辟、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了解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了解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了解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如王夫之、严复等的思想和贡献,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近代中国的变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了解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第五单元: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了解中国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了解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变革和演变。
第六单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通过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包括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知识点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知识点历史和社会科学是我们了解自己过去和解读社会现象的重要学科。
在九年级,我们会学习一些关于历史和社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我们自身的角色。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九年级历史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点,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这门学科。
历史是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以及这些历史事件对我们现在的影响。
在九年级的历史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工业革命等。
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这些文明对艺术、政治、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古希腊文明以其民主制度和哲学思想闻名于世。
中世纪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古代与近代的转折点。
我们将学习关于欧洲中世纪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拜占庭帝国、十字军东征和封建制度。
中世纪对现代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加速了社会的变革。
我们将学习工业革命的起源、主要发展国家和影响。
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工人运动和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组织的学科。
在九年级,我们将学习一些关于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这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
政治学是研究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一些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如国家、民族和选举。
政治学帮助我们了解政府如何运作,以及公民在政治决策中的作用。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生产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
经济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活动如何影响社会和个人。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一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化和文化。
社会学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
历史和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一些重要的技能和思维方式。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及中考考点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冷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
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为1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主题:战争与探索
内容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没收地主 的土地分给农民
废除封建半封建土 地制度;
由农会接收一切地 主的土地及公地, 统一平均分配……
放手发动群众,划 分阶级;
没收、征收和分配 土地……
结果 依据
分田分地 《井冈山土地法》
1亿农民分到土地, 踊跃参军、参战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私有 土地改革法
考题训练二:孙中山的主张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 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肇造(始建)社会的国家,俾 (使)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 生命者,与众弃之! 1.材料体现了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哪一内容?其核心是什么?(2 分)
义革命的胜利。(1分) (答题结构——事件1分,影响1分)
四、运用表格学会对比
土地革命(1931年) 土地改革(1947年) 土地改革(1952年)
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地区 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放区
新解放区
目的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
②开辟道路的革命实践与指导思想
1949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p42
②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p46
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p51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98
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 革命道路,经过艰苦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考题训练一:【解说词中的历史】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 文字:“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宝塔擎旗进北京。” 1.指出材料中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3分)
南
台
百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一、两极(二战后世界格局)1、背景:《雅尔塔会议》——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2、形成标志:两大敌对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与华约)的形成3、结果:形成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局面,最终演变成为美苏争霸。
二、冷战(美苏争霸)1、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80年代末2、含义: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象)采取了除军事进攻以外(手段)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目的)。
3、开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4、表现:美苏军备竞赛、柏林墙的筑成、古巴导弹危机5、影响:威胁世界和平,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1、背景:内忧外患(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国际反华势力)2、措施:①军事:抗美援朝(1950—1953)、和平解放西藏(1950)——中国大陆实现统一②政治:肃清反革命、建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③经济:土地改革(1950—1952)——农民获得了真正解放,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二、发展:1、三大改造(1950—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五计划(1953—1957)——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三、失误:1、经济:“大跃进”(1958—1960)与人民公社化(1958年开始)2、政治: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骄傲:1、时代楷模: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邓稼先等2、“两弹一星”:导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第三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的标志1、时间:19782、内容:①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核心内容)③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3、意义: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考点解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考点解读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考点33 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长的曲折历程(b)(社九P11—19)(一)、巩固新生政权1、抗美援朝:取得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国内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
2、肃清残余武装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基本统一。
3、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二)、进入社会主义1、“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一五计划”:中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三)、失误与挫折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
人们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对我国国情认识不足,对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国外形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重大失误和巨大挫折。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刮以“一大二公”为主要特点的“共产风”的过程,它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2、“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使整个中国陷入空前浩劫之中。
民主法制被践踏,人权被剥夺,国力衰退,整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边缘。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倒退、大灾难。
2023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浙教版
2023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浙教版第一章: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在远古时代,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阶段。
原始社会是指人们生活在采集和狩猎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石器,用于狩猎和生活。
同时,人类也开始形成部落的组织形式,对于资源的争夺也变得更加激烈。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的阶段。
农业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
同时,人类也开始建立城市,形成了古代文明,如埃及、中国、希腊等。
这些古代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等。
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兴起。
封建制度是指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并对农民进行控制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欧洲还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宗教改革,如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运动。
第四章:近代社会的变革近代社会的变革主要发生在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工厂制度的建立使得生产方式从手工业转向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经济竞争。
第五章: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是指从19世纪末至今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生活的重要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通过作业本上的练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
相信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历史与社会科学是九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现象与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重要知识点。
其一,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
古代中国历经了夏、商、周等朝代,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社会制度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
商朝则是以奴隶制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王朝,奴隶制度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周朝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更为重要,它采用的是封建制度,其社会制度与汉朝、唐朝等后来的王朝有着相似之处。
其二,世界古代文明。
除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外,九年级课程还会学习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等重要的世界古代文明。
埃及文明是一种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文明,以其独特的金字塔和法老陵墓而闻名于世。
印度文明则是以种姓制度为基础的文明,它的教义之一就是“轮回转世”,深刻地影响了印度的文化和社会。
而希腊文明是以城邦制度为基础的文明,它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其三,工业革命与现代社会。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现代社会的起点。
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九年级的课程中会学习到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影响,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其四,中国现代史。
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中,也会涉及到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
例如,学生将学习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同时,也会学习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中国在当代世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通过书本、教学视频等渠道获取知识,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亲身体验历史。
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与社会的重要事件和相应影响,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学习兴趣。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作业本答案Unit 1:古代文明的发展Lesson 1:古代文明的起源1. a. 地球上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是在《雅浮论》中描述的?b. 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位于现今的?(30字)答案: a. 《雅浮论》中描述的地方是黄河流域。
b. 古代文明的起源地位于中东地区。
2. 古代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对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30字)答案:黄河的水源丰富,使周围地区具备了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进而促进了古代中国文明的发展。
黄河的泛滥灾害和水患也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埃及文明的特点有哪些?a.埃及古代文明发展的时间跨度约为多少年?(10字)b.埃及人建造哪座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12字)答案: a. 埃及古代文明发展的时间跨度约为3000年。
b.埃及人建造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
Lesson 2: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1.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指?(15字)答案: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指市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和治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2. 古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是?(15字)答案:古罗马帝国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是采用了法律的观念,建立起了法治主义的政治体系。
3. 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a.古希腊文明对于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有何影响?(30字)b.古罗马文明对于法律、建筑、道路等方面有何影响?(30字)答案: a. 古希腊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其哲学思想(例如柏拉图的“理念论”)、政治制度(例如直接民主制度)和艺术形式(例如雕塑、戏剧)上的传承和发展。
b. 古罗马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法律制度(例如罗马法的影响)、建筑技术(例如拱门和圆顶的使用)以及道路和街道规划等方面的传承和影响。
Unit 2:世界近现代史Lesson 1: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与发展1.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15字)答案: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市场经济的形成,以追求利润为驱动力的经济制度。
浙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一册)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标要求:理解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原因与表现,了解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世界的概况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
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概况,感受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战争的残酷性,初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瓜分整个世界的本性。
了解巴黎和会的概况和《凡尔赛合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知识要点:列强瓜分世界:军备竞赛;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概况、性质、影响。
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巴黎和会、《凡尔赛合约》。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标要求:了解20世纪的中国局势,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以邹容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思想的宣传。
理解兴中会、同盟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创立,理解孙中山在推动辛亥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了解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清朝覆亡等历史事件的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了解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和扩张武力所采取的各种反动卖国措施。
了解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覆亡过程。
知识要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革命思想的宣传、孙中山建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北议和、清朝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北洋政府、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所采取的措施、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大权的做法、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与影响。
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
知识要点:生活中的变化、头脑中的变化。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课标要求:1描述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
2.了解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精、内容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建立了人民政权。
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有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953年)、土地改革(1952年底完成)、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肃清国民党旧政权的残余武装和土匪、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等。
土地改革是使农民真正获得解放,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西藏的和平解放是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的标志。
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4、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重点建设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影响:)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也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我国正在实施的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起止时间是2011年—2015年。
5、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和挫折有:1958年的“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群众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危害:长达10年的内乱,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践踏,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深受迫害。
6、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黄继光、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
两弹元勋是邓稼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族精神有:孟泰精神、铁人精神、雷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间:1964年10月;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时间1970年、名称东方红1号7、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
(1)会议内容: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2)意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进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8、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主要内容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化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9、开放首先在沿海进行,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目的: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至今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义: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更大的舞台,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改革开放的意义:10、我国农村改革有:①土地改革,土地所有制性质没变,仍是私有制;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土地所有制性质已变,从农民私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性质;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没变,农民获得的只是使用权。
④免除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实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1、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前提、政治基础或原则是一个中国原则。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2、香港回归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
香港、澳门回归后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是高度自治权,即(内容:)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但无外交权和国防权。
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3、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后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14、我国外交事业的成就: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为大会成功举行奠定基础;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结束两国敌对隔绝状态;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是中国年:)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在上海召开(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中国加入WTO(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更大的舞台,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北京申奥成功,上海申博成功等。
15、杜鲁门主义(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也标志着两极对抗的国际政治格局被打破和东西方对峙格局的终结,标志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16、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当今世界的三大发展趋势(或时代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文化多元化。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7、(1)造成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历史根源是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原因还有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不等价交换;独立后长期的不稳定和战乱;沉重的外债等。
发展问题未解决(造成贫富差距)历史与现实原因: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于落后国家的殖民侵略和掠夺,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能力低下。
现实: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下,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诸多不利;发达国家在电信、电脑、生物制品等先进技术产业中,发展越来越快,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面临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不等价交换;独立后长期的不稳定和战乱;沉重的外债等。
(2)当今国际关系中的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北)和发展中国家(南)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南北问题”。
发展问题或“南北问题”表现为①南北贫富差距大②发展中国家受落后、贫困、危机、债务的困扰。
(3)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还有:发展中国家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保持社会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综合国力;发达国家要通过减免债务、转让技术、提供资金、培训人才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缩小贫富差距(=怎样解决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该怎么做?或如何解决贫困问题?)18、(1)导致和平问题未解决的根源(或主要原因或最主要表现)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平问题未解决的原因或表现还有:A恐怖主义作为领土、宗教、民族、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的表现;C由领土争端、宗教纷争、民族矛盾、资源等引发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南北差距不断拉大、庞大的核武库;历史遗留问题等。
(2)解决和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解决和平问题的对策还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应该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发展本国经济和科技,增强综合国力,,缩小贫富差距。
(=怎样解决和平问题?)19、①我国实施的战略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②我国现行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一国两制。
③我国实行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PRED)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关键因素是人口问题,实质都是发展问题。
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21、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是(国家:)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③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
(=如何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或怎样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2、(1)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是: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A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B人口素质偏低②人口老龄化加速。
(2)我国人口问题的结果、影响或危害(或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是: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资源、环境、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带来沉重的压力;制约人口素质的提高。
23、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是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既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
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历史与社会》P68最后一段+《思品》P52“三个有利于”……23、合理的人口标准是:人口增长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24、(1)自然资源地位或重要性:自然资源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2)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
自然资源特点是数量有限.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或资源问题的表现:①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很少;②资源利用率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科学,破坏与浪费严重;③资源分布不平衡。
④开发难度大。
(4)我国资源问题的结果、影响或危害是: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5)造成我国资源短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①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出现了自然资源的短缺;②资源利用率低,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科学,破坏与浪费严重,;③人口素质偏低,节约观念不强,人口增长过快,人均占有量少④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持续增长(6)(国家)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对策、措施是: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②重要措施是“开源”与“节流”,其关键是科技,运用科技做到用可再生资源替代非可再生资源,开发新资源、新材料,大力发展废气物资源化产业,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