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a0b5d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2.png)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材料化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其与化学变化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在材料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份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学科背景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首要目的是建立起学生对材料化学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基础知识。
在此阶段,学生应该掌握材料的分类,了解各种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并熟悉常见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室技能培养实验室技能对于学习材料化学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操作常见的实验设备,掌握实验方法和技术,并能正确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在此阶段,学生应该接触到各种实验项目,包括样品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科研项目参与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材料化学培养方案中,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例如新材料的开发、材料性能的优化等。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材料化学的前沿动态,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学术交流和合作学术交流和合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等。
此外,与其他研究团队的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五、课外拓展实践除了学术科研,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材料竞赛、学术交流会、实习项目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六、评估与反馈在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最后,评估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校和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总结:材料化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在材料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范本模板】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48e068b1eb91a37f0115cb6.png)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Material Chemistry制定人:金顶峰审校人:秦来顺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工及材料领域的实际问题,能在化学计量、化学制备、材料表面处理、化学分析测试、新材料和新工艺研发以及相关标准制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质量检测及相关管理等工作的人才.毕业5年左右达到:1)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进行材料制备、性能检测、表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2)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能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4)能够提升和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5)有意愿和能力服务社会。
二、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各类材料制备、性能检测、表面处理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制备、检测领域、表明处理中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材料制备、性能检测、表面处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材料,能够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工艺、性能分析,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化学与材料学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化学制备、性能检测、表面处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材料设计、制备、性能表征、表面处理、数据分析、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材料制备、性能检测、表面处理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材料制备、性能检测、表面处理方面的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材料化学 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 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0bb7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8.png)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1. 简介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培养一个成功的材料化学研究人员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
2. 学习阶段a. 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学习材料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如晶体结构、材料合成和表征方法等。
b. 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材料化学的专业课程,包括材料合成与化学反应动力学、材料表征方法、材料性能与应用等。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掌握材料化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能力。
c. 参加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参加相关领域的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与其他研究人员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 实践阶段a. 实验室实习在材料化学相关的实验室进行实习,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实验方法。
通过实践了解材料合成、材料表征和材料性能测试等实验过程。
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合作,参与实际研究项目的开展。
b. 独立研究项目在研究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材料化学研究项目。
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进行系统性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发表研究成果,提高科研水平。
c. 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4. 专业发展阶段a. 继续学习和进修长期跟随导师或参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进修,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
了解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
b. 科研团队领导和指导在科研团队中积累经验,并逐渐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领导和指导研究人员。
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
c.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有价值的科学实验。
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提高学术影响力。
d. 科研项目申请和管理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通过项目管理经验,提高科研管理能力。
e. 导师和指导学生担任导师的角色,指导本科和研究生学生的毕业论文和科研项目。
传帮带,培养下一代的材料化学研究人员。
f. 参与学术评审和专家评审对学术论文进行评审,参与相关学术组织的评审工作,提高个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声誉。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2bcb3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b.png)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Material Chemistry(门类:理学;二级门类:材料学;专业代码:080403)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和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研究方法,具备材料制备(合成)、新材料开发及生产应用的能力和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等领域相关方面,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工艺设计、检验检测、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材料化学(双语教学)、塑料助剂合成与应用、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知识。
能在材料化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掌握材料化学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3.系统掌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用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4.掌握材料化学专业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了解材料化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设计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6.了解与材料化学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7.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9.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1c97f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b.png)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材料化学培养方案是一项旨在培养具有材料化学研究能力的人才的计划。
材料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合成方法的学科,它在能源、环境、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培养优秀的材料化学研究人才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在材料化学培养方案中,准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方案通常会安排一些基础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这些课程可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要参加实验室训练,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知识。
在学生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得到锻炼之后,培养方案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材料化学相关的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合成与表征、材料应用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掌握各种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手段。
除了理论课程,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参与课题研究,进行科研实践。
这可以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进行独立的课题研究来实现。
学生会根据具体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方案的最后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独立的毕业设计或论文。
这是一个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过程。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课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研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实验方案,最终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材料化学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参加学术讨论会、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授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需要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平台,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而学生则需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材料化学 培养方案(一)
![材料化学 培养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7428b8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c.png)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一)材料化学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学员对材料化学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通过系统学习、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提升学员的材料化学研发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课程安排1.基础理论课程–材料化学导论–材料表征技术–材料化学反应动力学–工程材料科学–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2.实验操作课程–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实验–材料表征与分析实验–材料工程与制造实验3.项目实训–学员将根据自身兴趣和导师指导,选择合适的材料化学相关项目进行研究和实践培养方式•线下授课:课程采用面授形式进行,学员与讲师面对面交流,加深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学员将参与实验操作,亲自进行材料合成、性能测试等实验,提升实践能力•导师指导:每位学员都会分配一位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员选择和开展项目实训•团队合作:学员将组成小组,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实训,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成果•学员将具备扎实的材料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学员将掌握常用的材料合成和制备技术•学员将具备独立进行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的能力•学员将熟悉常用的材料表征与分析方法•学员将通过项目实训,获得一定的科研和实践经验以上是“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概述,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和学员需求进行进一步定制化和细化,以达到最佳效果。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培养评估和认证•培养评估:学员将根据课程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和项目实训成果进行评估,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报告和答辩等方式进行评估。
•培养认证:学员成功完成培养计划并通过评估后,将获得由我机构颁发的材料化学培养证书,证书将详细注明所学课程和获得的成绩。
培养资源•教材教辅:针对每门课程将有精心编写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学员可以根据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
•实验设备和材料:我机构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实验材料,保证学员能够进行各类实验操作。
•导师团队:我机构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他们将负责学员的指导和评估工作,确保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0b195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07.png)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专业名称:材料化学专业代码:080403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宗旨,以绿色低碳新技术为导向,形成了以光伏、二次电池等新能源材料的专业特色。
培养的学生能够基于化学原理进行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性能检测,并具有材料学领域多元化视野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化学及材料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性能检测的能力,能从事材料化学相关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材料相关行业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拥有较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备以下能力:目标1.熟悉材料化学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材料化学的专业知识,对材料设计及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及材料化学专业知识,从事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目标3.具备工程师的专业基本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
目标4.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团队协作精神、有效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作为技术骨干在企业的生产及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目标5.拥有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能够通过工程实践及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
毕业要求:基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两方面制定出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如下: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化学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化学相关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化学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672d49ace2f0066f53322b6.png)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材料工业发展的需要,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精神及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该专业包括高分子材料和无机功能材料两个方向。
高分子材料方向,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各种新型合成材料的合成;无机功能材料方向,研究无机固体新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与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光、电、磁、声、热、力学及活性)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重点研究新型无机光、电、磁及活性材料。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高分子材料或无机材料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掌握化学反应过程的主要基本规律,并能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其内在联系;对本学科某些有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能力。
在实际应用和工程素质方面,受到应用方法、技术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对本学科某些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及其应用有所了解;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以及从事科技开发、科技管理以及分析解决一般生产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材料学、化学五、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实验、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材料化学、复合材料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结构表课程类别学时学分理论实践比例()理论实践比例()通识课程平台必修350 172 15.5 27 7 21.2 选修192 5.7 12 7.5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必修472 240 21.2 29.5 7.5 23.1 选修64 16 2.4 41 3.1 专业课程平台必修128 96 6.7 8 3 6.9 选修280 64 10.2 17.5 2 12.1 小计1486 588 61.7 98 20.5 73.8 实践教学平台周数(折算)学时比例()学分学分比例()课内必修39 1170 34.8 38 23.7 选修课外选修4 120 3.6 4 2.5 最低毕业学时3364 最低毕业学分160.5 注比例()为必修学时/学分占最低毕业学时/学分比例,选修学时/学分占最低毕业学时/学分比例创新创业教育共15学分,包括通识必修课程中的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SYB(2学分)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1学分),专业课程中的现代化学化工导论(1学分),实践教学中的校内实训(3学分)、材料科学与工程课程设计(1学分)、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程设计(2学分)及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实践(4学分)。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8a4ef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1.png)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材料化学培养方案》一、研究方向材料化学是一门应用概念和方法,利用元素,分子和物理等基本原理,研究原子,分子和结构的组织、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与化学、物理、生物学、工程学、信息学等学科相结合,从多种学科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分层研究,探索出具有特殊功能和前景的新材料和性能。
研究内容:1.材料的结构:研究原子,分子和结构的各种组合,了解其物理,物理,电工,热力,发光,结构和性能的表现,以及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2.材料的热力学特性:通过热力学理论,深入研究材料的热等离子性能,以及各种材料之间的热活性能,以及材料的物性参数。
3.材料的电磁性能:研究材料的电磁性能,包括电导率,介电常数,磁导率和磁素等性能参数。
4.材料的表面特性:研究材料的表面特性,特殊表面技术,半导体材料,刻蚀技术等等。
5.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各种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液体,固体,气体,热和机械等制备和加工技术。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备创新研究能力和应用科学能力的高级材料化学人才。
三、培养要求1.掌握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基础学科知识;2.掌握材料化学基础知识,精通材料结构,特性,性能和制备工艺;3.掌握现代材料分析、测试和表征技术,有较强的在实际应用中综合分析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拥有一定的科研技能和实践能力;5.接受写作能力训练,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撰写相关研究成果,申请技术专利,发表文章。
四、教学计划1.理论教学:材料结构学,材料特性,电子学,热力学,物理化学,表面物理,材料分析,材料表征,材料制备,现代材料等;2.实用技能教学:有机合成,金属制备,金属表面改性,多相材料结构设计,热压烧结,熔炼,热处理,表面处理,电镀,流变改性和加工等技术;3.实践教学:实验技术,材料特性测试,模拟计算,数据处理,原子尺度模拟等;4.学术研究:新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研究,低维材料研究,表面改性研究,功能材料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材料化学专业设置于2004年,该专业立足于材料与化学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开展冶金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功能材料、及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及应用技术研究。
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别是新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表面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依托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粉末冶金研究院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起被认定为国家A类专业,在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5年获得A++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标准,培养政治思想正确,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优良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较强国际化竞争能力、可从事材料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以及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开发与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结构材料、电子、能源、有色冶金等领域。
三、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①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修养;
②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技术资料,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
③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④系统掌握本专业及相关方向的各类材料的合成制备技术、结构性能表征、应用领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⑤掌握工程制图、电子电工、过程开发等工程技术所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初步的识图、绘图和工艺设计能力;
⑥掌握本专业及相关材料的制备、表征、设计方法和工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能力要求
①具有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社会交往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应用本专业的理论、技术、工艺等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的能力。
⑤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本专业必要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实验与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精神素质和专业素质。
①科学素质
能够理解并掌握科学原理、方法等科学本质,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②人文素质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了解一般的社交规范,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是非分辨能力,善于理解人,热心帮助他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③职业素质
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爱岗敬业,严谨认真。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
④精神素质
具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
富有进取精神,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
能够发现并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
⑤专业素质
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较强的沟通表达与写作能力,及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毕业学分要求
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 180 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
材料化学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性能学、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材料表面技术七、课程体系
备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文化素质类选修不少于6学分,其中4学分须修读其他许可门类课程。
个性培养(课外研学)模块课程选修不少于4学分,其中须修读《实验室技术安全与环境
保护知识学习培训与考核》课程(不计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实践调研、创新创业国际研习、论文成果、专利和著作权、自主创业等)2学分,其他课外研学(开放性实验、社会实践、技能考试、素质修养等)不少于2学分。
八、教学进程安排
九、学校与行业联合培养阶段实施方案无
十、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十一、辅修专业与辅修专业学士学位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辅修学分要求:辅修专业修读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辅修专业学士学位修读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