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4.1《原电池》名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一节原电池1.以锌铜原电池为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3.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原电池的基础知识1.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实质:利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形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③形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2.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装置示意图现象锌片逐渐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生成,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电极Zn电极Cu电极电极名称负极正极得失电子失电子得电子电子流向流出流入反应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Cu2++2e-===Cu总反应式Zn+Cu2+===Zn2++Cu3.盐桥及其作用(1)成分: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

(2)离子移动方向:Cl-移向负极区,K+移向正极区。

(3)作用①通过离子在盐桥中的定向移动,使两个隔离的电解质溶液连接起来,可使电流持续传导。

②将两个半电池完全隔开,使副反应减至最低程度,可以获得单纯的电极反应,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在原电池构成的闭合回路中,电子从原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线流向负极(2)原电池的正极一定是化学性质较不活泼的金属(3)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负极上发生还原反应(4)只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5)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2)×不一定,如Mg、Al和NaOH溶液构成原电池时,Al为负极,Mg为正极;导电非金属也可做正极(3)×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4)√(5)√2.锌片和铁片紧贴在一起,放置于稀硫酸溶液中,能否形成原电池?答案: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教学设计海口二中叶青一、教学思路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这部分的知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还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所以我认为这部分知识应该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原电池的内容,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还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

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能分析电极反应。

2.过程与方法: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来表现电池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用水果电池引课(西红柿电池)。

好奇,有一种想自己来试一试的想法,有同学主动上来感受水果电池产生的电流。

用水果电池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分析水果电池的工作原理。

1、有两个活泼对水果电池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要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只有其中的一个用水果电池引入电流后,自然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性不同的电极材料。

2、有水果汁起到电解质作用,作为一部分导线使用。

3、形成闭合回路。

4、能自发发生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或两个不行吗?还有的同学提出果汁起到导线的作用是不是太不实在了,我们并没有看到导线在哪儿,只看到一个水果而已。

心,这里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联想到知识层面上,这是一个质的突破,也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打下了基础。

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展开对学生的释疑过程。

1、分析锌与硫酸反应的过程与原理。

2、分析铜与锌用导线连起来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自己动手做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装置,并观察所看到的现象。

这里采用分组的形式:每个小组有六名学生,组里两名学生将铜放到稀硫酸中并观察现象;两名学生将锌放到稀硫酸中并观察现象;两名学生做把铜与锌连到一起并用电流表测电流,观察现象。

此时,学生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4.1原电池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选修4)

4.1原电池 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选修4)

CuSO 4 溶液 §4-1原电池周口市商水县第二高中【知识目标】1、在必修2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

2、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盐桥的作用。

3、形成完备的原电池概念,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能对自已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体会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盐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盐桥原电池能够持续供电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实验仪器:灵敏电流计、烧杯、导线、盐桥实验药品:锌片、铜片、ZnSO 4溶液、CuSO 4溶液【教学过程】【引入】在必修Ⅱ我们已经认识了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原电池。

【板书】 §4-1 原电池【师】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原电池的有关知识:【投影】【复习回顾】(学生回答)1、原电池的定义和反应实质:原电池: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反应实质: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2、构成条件 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金属或金属-非金属)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投影】原电池装置【师】原电池的反应现象是什么?(师生共答)【投影】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师】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如何书写?(学生回答)【投影】3、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负极:锌片 Zn - 2e- = Zn2+正极:铜片 Cu2+ + 2e- = Cu总电极反应式:Zn + Cu2+ = Zn2+ + Cu【师】根据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投影】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

化学:4.4.1《原电池》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四)

化学:4.4.1《原电池》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四)

Cu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实验步骤现象1、锌片插入稀硫酸2、铜片插入稀硫酸【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Zn2++H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高中化学 4.1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4.1原电池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原电池》教学设计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教学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根本上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发生转化的原因;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中学习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节课在设计上,希望能通过对必修2相关知识的回顾复习,逐步深化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因此,围绕“原电池的设计”展开思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必修2中相关知识的介绍,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的模式,设计了问题,以问题的逐步解决推进教学进程。

采用问题探究、小组合作法贯穿全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复习的形式引入新课,在对旧知识的归纳总结中引出问题: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发新问题,问题的设计过渡自然、层层递进,在对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深化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

2.了解盐桥引入对原电池工作效率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形成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原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有盐桥时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四、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五、教学方法利用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六、教学过程设计Ⅰ.课前知识链接1、原电池的概念: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负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正极:电子、化合价、发生反应电子流动方向:电流流动方向: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Ⅱ.新课教学【新课引入】同学们接触的干电池、铅蓄电池、以及摩托罗拉公司的一种以甲醇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的用于手机的可持续使用一个月的可充电的高效燃料电池,放电都较稳定,它们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那我们在教材中学到的铜锌原电池也能这样稳定的放电吗?请同学们分组做学案中三个实验并完成相应的表格。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1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1

《原电池(盐桥)》重难点创新设计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1)教材结构——承接推进的关系在高一教材中,已有原电池、正极、负极、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的概念。

并要求学生基本理解这些概念。

(人教)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再次学习原电池,教材引入了盐桥等新概念。

与高一教材是承接、推进的关系。

(2)教材开发之一——为什么引入盐桥教材没有说明引入盐桥的原因,这对于理论学习是不利的。

本节课引入电视《寻秦记》,引发兴趣;在体验原电池实验时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知晓引入盐桥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3)教程开发之二——盐桥的功能本节课师生以讨论对话的形式设计了实验,初步探讨了盐桥的功能;又设计了5个创新实验深化了对盐桥功能的认识。

(4)教材开发之三——发现、定义、转化问题在学生发现多个问题之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把非专业问题定义为学科问题,把专业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

(5)情境脉络的开发由视频情境到单池原电池实验情境,由单池原电池实验情境到橘子实验情境,再由橘子实验情境到现代科技情境;这一丰富、多样的情境,不但引发学生兴趣,尤其引发学生思考并深化思考。

对轻松完成本节知识、深入理解本节知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简单原电池的不足和改进;建立盐桥的概念、理解盐桥的作用;深化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解决,体验实验探究。

经历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习得多种手段获取信息的方法,并运用比较等科学思维方法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然、生活、科技,感受自然中蕴含的智慧,体验化学创造的现代生活,感悟科技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盐桥深化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难点:对盐桥的认识。

教学过程稀硫酸“硫酸发电”实验设计装置一装置二[演示]装置二接上电流表[提示]对比装置一、二的结构,从电流回路的角度找到改进的方法。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教案设计

第一节原电池●课标要求1.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课标解读1.通过实验体验由化学能转为电能的探究。

2.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地位本节内容则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恰好很好地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体验水果电池电流的存在进行了下列实验。

用橘子一个,铝片和锌片各一片,电灯泡一个,按图连接好。

在实验前,先用砂纸擦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实验时保持两金属插在橘子上不能直接接触。

你知道在上述水果电池中,电流的强弱与两极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影响电流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呢?【提示】距离越近,电流越大。

另外,电流大小还与两金属片宽度以及两电极金属性相对强弱等因素有关。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71~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原电池”,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72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原电池的设计”,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72页讲解研析“探究2”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1课《原电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1课《原电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1课《原电池》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化学的概貌;
2、能理解盐桥的作用;
3、会书写简单的电极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如何避免普通原电池内耗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经历尝试使带盐桥的原电池形成闭合回路的过程,提高思维的发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追根究底、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分析:
①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于原电池的感性认识。

②通过原电池的探究,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绎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①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判断。

②缺乏知识连贯性。

③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盐桥的作用、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盐桥的作用、探究能力的培养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以前,在伦敦的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格林太太是一位漂亮、开朗、乐观的妇女。

当她开怀大笑时,人们可以发现她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中镶有两颗假牙:其中一颗是黄金的----这是他富有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后留下的痕迹。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

后来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41《原电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化学反应- 能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教学难点- 掌握原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电池相关的实际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造,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讲解原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过程。

3.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原电池的实验演示,展示原电池的组装和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变化以及电池的工作状态。

知识巩固(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原电池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拓展应用(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原电池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思考原电池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课堂作业1. 思考并写下一篇关于原电池的应用文章。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总结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原电池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确保学生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参考资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材- 多媒体教学资料- 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课程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电池”,是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的第一节内容。

在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以铜锌简单的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简单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这一节中主要以盐桥双液电池模型为载体,深化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并随之引入盐桥的概念,结合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学习盐桥的作用,并从围观本质上学习掌握盐桥的工作原理。

随之,第二节《化学电源》则在此基础上介绍实用化学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对原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等内容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2、局限认识:认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在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引入盐桥的概念构建新的原电池装置等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些学习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掌握原电池的概念,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完整的认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能根据化学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2)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3)学会运用观察、探究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根据现象设疑,根据疑问求解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盐桥的作用及原理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引导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对比学习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设计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图节【思考】思考必修二学环1原电池相关的内电广泛应用,钮扣电池普通干电池手机电池引入新课,体现化学与“神六”用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专用电池太阳能电池专用电池密活生【讲】生活中有许多电池,人类这分可不足着举智些慧的结晶在生活中起的意义。

《原电池》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原电池》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原电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4第4章第一节原电池的第一课时。

在必修化学中编排了原电池的基础知识,后面章节是电化学的另一个分支,所以这一章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指导思想: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开展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

素养为本是素养取向的化学课堂教学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原电池第一课时的素养功能在于:1、通过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进一步深化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发展学生已经具备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素养。

2、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过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是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模型并未完全建立起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四、教法和学法启发引导法,实验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五、教学目标六、学重难点重点:建构原电池的思维模型,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难点:设计创新实验,建立原电池模型认识,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原电池正负极断七、评价目标1.通过对学生原电池的理解和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学生对证据推理能力。

2.通过两次模型建构,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后课后作业,诊断并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化学价值认识的水平。

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原电池一、定义化学能——电能二、工作原理三、实验探究十、教学反思1、亮点:(1)智慧课堂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创新实验的设计,是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带给学生的最好的礼物。

(3)通过构建模型,提升认识,深度学习原电池,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

(4)创设满足学生素养发展需求的机会,彰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不足之处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本节课对于两个原电池模型,电极翻转的原因未能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需要把时间留待课后。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2 页 发生 反应 原电池 离子 离子负极正极 电解质溶液(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一、解读课标1、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会判断电池的正负极。

2、利用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原电池。

二、教材分析由于原电池在必修二第二章已经详细介绍过,因此,在本节课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复习为主,由单液原电池向双液原电池过度,熟练掌握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三、重点、难点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根据工作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3、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4、学会将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四、《导学案》自己填写,小组讨论,每组找代表展示。

对展示成员进行鼓励和表扬。

五、学习过程【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暖宝宝”为例。

通过本节课学习,思考“暖宝宝”的工作原理。

【设计思路】以生活实际入手,引起学生注意,生活处处是化学,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观看视频】观看铜--锌原电池的实验视频。

【独立自学】回顾《氧化还原反应》和必修二《原电池》的内容并结合课本七十一至七十二页内容完成《导学案》上的【复习】部分。

【展评激学】学生展示成果,学生点评,教师补充。

【加强巩固】每组同学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1,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总结】如何判断电池的正负极?【总结升华】第 2 页 共 2 页 原电池 离子离子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发生 反应 (填“阴”或“阳” , 右同)【小组讨论】比较《导学案》上【练习】1中的图Ⅰ和图Ⅱ,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1、2、3、4部分【设计思路】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向新知识过度。

由单液原电池引入双液原电池。

从而引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学生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以致用】 讨论《导学案》上【思考】5.“暖宝宝”的工作原理:以还原铁粉为负极,石墨粉作为正极材料,氯化镁或氯化钙为吸水剂,氯化钠为电解质,空气中的氧气在石墨上得到电子,形成原电池。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4 化学:4.1 原电池  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电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讲主要介绍了原电池原理,原电池组成条件及原电池装置,讲解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以实验探究法为主,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发现原电池装置的优缺点,并逐步进行改进,将教学内容进行应用和延伸,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本讲是必修二中的原电池,学生只是在生活中接触过电池,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原电池工作原理;②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技能目标:①能够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②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能通过实验锻炼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实验的探索,感知化学的乐趣,有利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Zn-Cu原电池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归纳法、布鲁斯发现法、讲述法。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探究原电池任务1:思考制造原电池【课堂引入】生活中我们能将风能转化成我们想要的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能转化为电能,而在化学中,如此多的化学反应,我们能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呢?【提问】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材料,动手设计一下。

材料有:一个锌棒,一个铜棒,一个电流表,一个烧杯,硫酸铜水溶液。

导线若干。

此外,再提供四个提示:1、仔细观察所提供材料里可以发生什么化学反应?2、电流的本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3、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是形成闭合回路。

4、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

按照学习小组自行讨论,设计装置图。

任务2:设计出原电池【讲解】大家设计的装置各有特色,不过都有那么一点点漏洞。

下面跟着老师设计一下。

我们先把锌棒与铜棒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由于需要闭合回路,就用导线将锌棒与铜棒相连,而为了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存在,在中间连入一个电流表。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教学设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本节内容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所涉及的原电池常识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原电池的组成和探究其中的原理,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全面体现本册教材的目标特点。

教师需掌握好教学深度,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式,对化学的研究和应用只需有一个概貌性的认识即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桥的作用,进而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长实验操作的技能。

2)通过讨论、探究与归纳,全面掌握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知道半电池、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锻炼实验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锻炼分析、抽象、概括、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进一步领悟和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情分析:通过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原电池常识,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且探索与表现的欲望强烈,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小功率耳机,构成原电池所需各仪器、药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情境引入教学内容通过语言和图像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电的重要性和电池的普遍应用。

举例说明电池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MP3、随身听、笔记本、计算器、数码相机、汽车发动机的点火装置等。

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盐桥的作用,深入理解原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原电池
核心素养
通过对原电池和工作原理的深入学习,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求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化学素养。

简单说课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

本节课试图以“教师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

本节课大致分为:回顾原电池,设计原电池,改良原电池等几个基本环节,完成了复习基本概念,总结单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过度盐桥原电池的设计思路,还探讨了盐桥的作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亲手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自主解答,自主设计,自主评价。

在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推动课的前进,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意识,学会实验,学会提问、学会探究、学会设计、学会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盐桥电池的工作原理;
2.学会设计原电池;
3.体会盐桥电池的优点和应用
技能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
2.通过对单池原电池与盐桥原电池的设计对比,学会比较,评价设计方案;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探究根据现象设疑,根据疑问求解的模式,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的探究学习观念,强化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设计锌铜原电池,由一锌三用到一锌一用建构过程
教学难点
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分析
教学方案
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与学生自主提问推进相结合
教学用品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电脑及显示屏
实验仪器
每组电流表,导线两根,烧杯两个,铜电极,锌电极,温度计,砂纸,盐桥。

(共8组,2人一组)
化学药品
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共8组)
其它用品
手机
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